㈠ 澳大利亞的文化是什麼
澳大利亞的文化:
1、澳大利亞人給世界的印象曾經是喜好戶外的、運動的、好飲酒的、好拍大腿的鄉巴佬。盡管有這種印象,實際上大多數澳大利亞人居住在城市裡,關於運動也是看得多做得少,也不會到死還是個戴著亞古巴帽的牛仔。
2、澳大利亞是個多元化的國家——幾乎不可能定義一種典型的澳大利亞人。統計表明,如果到一家澳大利亞人的客廳看看,你也許會對自己所看到的感到驚訝。
3、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可能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文化之一。得益於這樣的多元文化,澳大利亞一直可以享受多種多樣的思想創意、品類繁多的菜餚以及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這是一個和諧的國家,沒有重大的與種族相關的暴力行為。
4、最新人口調查顯示,澳大利亞人口中24%為海外出生,超過40%澳大利亞人來自混合的文化背景。每4分8,秒澳大利亞就獲得一位新移民。許多海外出生的紐西蘭和英國,還有中國、越南、非洲和印度,以及其他許多地方。
5、澳大利亞人口中大概2.2%自認為是土著居民,大多居住在北領地。澳大利亞其他原住民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他們居住在昆士蘭北部以及約克角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之間托雷斯海峽的島嶼上。
㈡ 澳大利亞婦女獲得平等,中間都經歷了哪些坎坷
英國為減輕國內罪犯過多的問題,1788年將澳大利亞成為罪犯的流浪地。當時的澳大利亞婦女除了當地土著就是英國流放罪犯,一直處於受到歧視的地位,沒有得到應當享有的權利。
1972年澳大利亞廢除移民法令,處理各民族事務一視同仁,不受任何影響。政府實行公平的婦女政策讓婦女觀念先進的人接受政府法令,並讓傳統婦女意識到提高地位的重要性。
澳大利亞婦女經過了英國殖民時期的恐怖統治,沒有人身自由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受盡剝削和歧視。
女權運動後終於使她們開始進行反抗,並在世界大戰時期發展到高潮。
由於女權運動和世界潮流的推動,政府的法律支持和科技的發展,讓婦女終於擺脫家庭枷鎖,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她們的努力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也促進了社會進步,政府讓婦女參加政治讓她們在政治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給予她們平等的權力在家庭社會受到尊重。
有效的將土著婦女、移民婦女思想融合在一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澳大利亞婦女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發揮重要作用。
現在仍然存在土著婦女就業難,性別歧視等,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澳大利亞女性也能夠贏得更多的平等權利。
㈢ 澳大利亞歷史介紹
㈣ 關於澳大利亞憲法的歷史和背景
澳大利亞憲法的歷史背景
權力的轉移
1901年前,澳大利亞是一個英國殖民地的自治領。1850年《澳大利亞殖民地政府法案》是權力轉移給殖民地的主要法規。法案確立了立法委員會,並賦予立法委員會規定地方立法機構的權力,規定立法機構成員的特權和資格。該法案也賦予這些立法機構為「和平、福利和各個殖民地的良好政府」制定法律的普遍權力,包括修改各自憲法的權力。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和塔斯瑪尼亞相應地起草了憲法、建立了兩院制立法機構。根據1855年新南威爾士憲法法案規定的委員會命令,1859年分立的昆蘭士建立了兩院制立法機構。西澳大利亞於1890年獲得了自治。
自1855年起,英國議會通過了很多法案,允許澳大利亞立法機關對以前的「英帝國方針」附帶性的突發事件採取行動。這些法案中最重要的是1855年的殖民地法律效力法案,該法案規定,殖民地法律並不被認為是無效的,因為這些殖民地法律與英國法律不協調,包括沒有制定法律或英國基本法令在內。無效會致使殖民地立法制定的法律與適用於殖民地的英國法令或制定法不一致的問題。由於僅僅有幾部英國法律在殖民地適用,而且因為殖民地立法機關擁有制定和平、福利和良好政府的普遍權力,在英國立法機關或殖民地憲法中行使權力不會受到任何制止,因而殖民地立法機關是在英國主權意識中的最高立法機關。
由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黃金熱引起的新人口的大量湧入和隨之而來的經濟發展,選舉權的擴大和民主改革開始形成的壓力,這種壓力遭到希望為財產保留特殊政治地位的保守派的抵制。到1900年,雖然所有殖民地採納了秘密投票的方法,年滿21歲的公民享有選舉權,但這項任務的完成在政治和憲法發展中是不平坦的。
趨於聯邦制的思想
在六個殖民地從英國分立出來並彼此獨立的期間,一些呼聲要求,根據地理條件、共同的血統和文化、外交和國防事務、經濟利益和實際方便,在殖民地間形成一種一致行動的需要,甚至組成一個正式聯盟。然而,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殖民主義者第一次在幾個殖民地里專門建立了代議制的和責任制政府,而且幾乎對澳大利亞當局產生了懷疑,原因是權力受倫敦的控制。最聞名和對澳大利亞聯邦形式最經常的倡導者是享利。帕克斯(18015-1896),他把這種形式描繪成一個巨大的自我教育的智囊團泰坦(傳說曾統治世界巨人族的一成員)。他從1854年至1896年死時一直在新南威爾士議會工作,幾次成為部長,五次出任總理。聯邦的另一個倡導者是蘇莫爾。沃克格里菲斯(1843-1920),他1872年進入昆士蘭議會,而且多次擔任部長職務。帕克斯和格里菲斯率先領導掀起聯邦運動:帕克斯提供言論,格里菲斯提供憲法知識。
六個澳大利亞政府會議於1883年在悉尼舉行,討論針對法國和德國在南海域開拓殖民地,獲取財富而採取的共同行動。該會議同意建立一個澳大利亞聯邦委員會,該委員會由每個自治殖民地的兩名代表和每個英王殖民地的一名代表組成。它有權處理海上防衛、與太平洋各島的關系、罪犯的流入和諸如加入殖民地的其它各種事務。然而,該委員會沒有賦予獨立的財政資源,也沒有任何行政權力。英國議制定了1855年澳大利亞聯邦委員會法案,為聯邦制的產生提供了立法框架。然而聯邦委員會並沒有完成其目標。新南威爾士和紐西蘭不加入聯邦委員會。1889年南澳大利亞加入,兩年僅僅加入一個。帕克斯最初贊成聯邦委員會,後又因需要一個更加強大的聯邦而改變其主意。然而該委員會能使殖民地領導人匯集在一起共同討論,證明了建立一個強大的聯邦的必要性。如果澳大利亞想成為一個國家,聯邦制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類型。
到目前,帕克斯這個澳大利亞的政治元老,曾在一次會議上向澳大利亞政府呼籲,考慮建立真正的聯邦制的必要性。他的積極建議導致了1890年2月在墨爾本召開會議。會議有來自六個澳大利亞地區的代表和紐西蘭政府的代表參加。這是一次極其重要的集會。在強調了建立殖民地聯盟的重要性後,根據各殖民地政府的原則,在立法機構和政府的領導之下,會議要求立法機構和政府成員要獲得其代表機關的提名任命,並出席會議,審議和報告聯邦憲法方案。
1891年3月2日,在悉尼,帕克斯以總統的身份領導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要求建立一個新的兩院制議會的權力機構和一個由下院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的責任制政府。會議建議使總督成為一個象徵性的首腦,聯邦法院審理所有的澳大利亞上訴訟案件。聯邦當局被賦予了規定各州未明確規定行使的特殊權力。起草的憲法議案於4月9日正式通過。
然而,由於經濟蕭條和1890-1895年銀行破產,引起政治家們的注意,聯邦思想失去了活力。勞工領導人也懷疑聯邦方案,因為他們把聯邦主義看作是中間階級追求資本主義目標的熱情。當然,聯邦主義的事業並沒有完全消失。它通過普遍盛行的運動保持其生機活力,這在某種意義上是教育和宣傳運動。巴頓領導的聯邦黨聯盟和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約翰。奎克領導的澳大利亞民間聯盟,使聯邦事業保持生機活力。1893年7月31日在科洛瓦召開了聯邦聯盟大會。這次會議決定,會議召開應由通過普選產生的代表組成。相應地,第二次澳大利亞全國會議於1897年3月22日在阿得雷德開始舉行。這次大會推舉金斯頓為總督,巴頓為領導人。巴頓提出了一系列的總決議案。這些決議案與1891年帕克斯的極為相似。3月31日的決議任命了委員會去處理憲法、財政法案和司法法案。這次會議的全體成員在委員會中都有分工。憲法委員會最為重要,任命巴頓主持起草委員會的工作。該委員會於4月8日和12日呈交了報告,巴頓向大會介紹了草案。4月22日大會休會。大會使五個參加的州能夠審議憲法草案。1897年9月2日,大會重新開會審議各州的建議,9月24日再次休會。1898年1月20日又重新開會,最後一次會議於3月17日結束。這樣,一個聯邦議案正式獲得通過,並送交全民投票表決。
該議案首先在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和塔斯瑪尼亞的公民投票中表決通過。該法案在南威爾士經過公民投票時未獲通過。一個各州總理會議從1891年1月29至2月2日在墨爾本舉行,討論陷入僵局。新南威爾士的反對黨提出了一些要求,只好對議案起草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接著於1899年4-7月在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和塔斯瑪尼亞舉行了新的公民投票,這些州獲得了以壓倒多數的贊成票通過。昆士蘭於1899年9月舉行了一次公民投票,也獲得了勉強多數贊成。西澳大利亞還要求作些讓步。對於這一點,英國政府暗示,即使西澳大利亞沒有同意,也應在自願的基礎上協商通過聯邦議案。
聯邦的創制
1900年3月代表們到達倫敦,提出了憲法草案。殖民大巨約瑟夫。張伯倫,於1900年3月14日在英國議會提交了澳大利亞聯邦憲法法案。該法案終於於1900年7月5日獲得通過,於7月9日得到女王同意。同時,西澳大利亞議會也使議案獲得通過。7月31日,它的投票人通過了公民投票表決。9月17日女王宣布,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把原來的六個澳大利亞殖民地作為聯邦的最早的州。目前的澳大利亞憲法是1900年的澳大利亞聯邦法案,以後進行了不時的修改作為憲法的修正案。
㈤ 極端環保主義製造的慘案,澳大利亞大火的原因究竟是怎麼回事
因為在極端環保主義的推動下,澳大利亞政府推行了,不得隨意砍伐開荒的政策。這就導致無法在火災初期控制火情,致使大火蔓延,一發不可收拾。
最近一段時間,澳大利亞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原因是一場森林大火,這場大火連續燒了幾個月都沒有被撲滅,在這場火災當中有幾十個人喪生或失蹤。據說火勢已蔓延至悉尼郊區,悉尼城區也是煙霧繚繞。
但在極端環保主義者看來,砍伐植被是罪大惡極之事。他們認為砍伐植被的同時,會影響該區域動物的生存。在這種環保思想的蔓延下,很多人也因為不了解規定而被罰重款。這就導致澳大利亞救火人員敢開荒,或者建立防護區,進而錯過了撲滅大火的最佳時機。
於是山火到處蔓延,不斷的有新的森林燃燒起來,火勢連天,更加的難以撲救。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不能盲目的追求環保,應該客觀冷靜的判斷形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㈥ 澳大利亞三個牧羊帶體現了什麼思想
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東南狹窄的沿海低平原地區,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東南墨累河和西南沿海平原地區,粗放牧羊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西部高原西南部和大自流盆地東部部,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三大地形區形成了不同的氣候環境,每種不同的氣候環境相對應一個適宜它的牧羊帶。
㈦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母語為英語的國家中,哪一個的思想開放程度最高呢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
開放程度取決於人口構成,一般人口成分單一的相對要比較保守。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雖然在美國早期其人口成分多為盎格魯撒克遜白人,但是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移民范圍從最初的歐洲已經擴大到世界各地,涵蓋亞非拉三大洲的國家,所以從文化多元的角度來說,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更能夠接受來自外國的文化。
雖然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同樣也是移民國家,但是相比美國來說人口成分構成相對單一,加拿大主要移民來自英法兩國,佔了絕大多數,而且再加上加拿大直到1931年才獨立,所以英國文化一直佔主導地位。
同樣的道理,澳大利亞早期作為英國囚犯流放地到後來的淘金地,吸引了很多歐洲白人,其中又以英國中下層民眾為主,所以澳大利亞也可以算作是一個以英國文化為主體的國家,所以澳洲也不如美國來的開放。
英國自古以來就偏居一隅,島國一般都比較傾向固步自封,為了避免受到歐陸的威脅一直保護自己,因此英國的海外殖民開展的也相對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樣的航海國家較晚,直到17世紀才奠定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到了近世,英國又採取光榮孤立政策,不與其他國家結盟,這也從側面一定反映了英國在文化上的保守性。
㈧ 澳大利亞的人種,宗教信仰
澳大利亞人口的74%為英國及愛爾蘭裔,5.6%為華裔,2.8%為土著人口,其他族裔主要有義大利裔、德裔和印度裔等。
約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5.9%的居民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佔30.2%。
澳大利亞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總人口的1%。白人佔92%,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祖先是19、20世紀的英國移民,來自其他國家者也很多。
(8)澳大利亞什麼思想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被社會學家喻為「民族的拼盤」。自英國移民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後有來自世界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亞謀生和發展。例如歐洲的德國、希臘、義大利和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日本、中國和越南。
其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社會一個顯著特徵。據統計,澳大利亞的亞裔人口正在迅速增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㈨ 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紐西蘭人民的性格特點分別是怎樣的
美國人崇尚個人主義,強調自我,反對對個人自由和權利利益的過多限制.不崇尚權威和等級觀念.相信個人奮斗的力量.羨慕和崇拜個人能力強的人.
澳大利亞人性格強悍粗獷,行事果斷.比較隨意,不喜歡擺什麼架子.這與18世紀後期,19世紀前期的澳大利亞早期移民以英國勞役犯和水手組成為主.
荷蘭人具有強烈的追求財富精神.注重商業,崇拜那些敢於冒險的創業者和探險家.荷蘭人思想很開放,對各種事物包容度都很高,在有關性的問題上荷蘭也經常是以開放聞名於世.此外,荷蘭人重朋友,注重合作,但是民族主義情緒相對歐洲其他國家比較淡,據說荷蘭人對華人歧視是西方國家裡面比較輕的.
紐西蘭人追求生活質量,享受生活,生活節奏較緩慢.心態比較平和,追求平等的觀念很重.
以上都是我通過看書,上網,以及與身邊有出國經歷的人和我們學校的一些外國學生聊天時知道的.不一定很可靠.不過希望對你有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