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發布強颶風預警,颶風、台風和龍卷風有何區別
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發布強颶風預警 超過200名島民緊急撤離,據官方報道:
18日,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最新信息,颶風吉米在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域已加強為二級颶風,氣象部門預計吉米將在24小時內影響到昆士蘭州東北部的棕櫚島,菲茨羅伊島,並向南移動登陸,進一步影響該州沿海多個城市和地區。目前,凱恩斯附近的菲茨羅伊島上有200多名居民已經從島上緊急撤離。
因為這次颶風還伴隨著強降雨,破壞力非常強,瓜果農們表示,他們今年可能收成無望。
再就是龍卷風持續的時間,龍卷風持續的時間,沒有台風或颶風的時間那麼長(持續幾天),它屬於瞬間爆發,最長也不會超過幾個小時。
之後就是空間維度空間維度上說龍卷風的直徑比較小,一般只有幾公里。
最後,我們根據以上特徵掌握了台風颶風,龍卷風的區別,當我們身邊發生了某種天氣狀況時就能很好的判定。
❷ 太平洋的叫台風,大西洋的叫颶風,印度洋上的叫什麼風
因發生的地域不同,印度洋上的風暴稱為熱帶氣旋。
❸ 台風·颶風
台風和颶風都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范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台風。
台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最低而氣溫最高。
(1) 指亞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風。例:約瑟夫 康拉德小說中描述的台風;
(2) 菲律賓或中國海地區發生的熱帶氣旋;
(3)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戲劇演員在舞台上表現出來的風度;
在澳大利亞,台風稱為大旋風;在印度,被稱為風暴;中國稱為台風而歐美稱為颶風。
台風發生的環境,必需有較高的氣溫和大量的水氣,發生對流作用,以及不同方向不同秉性的風,且發生波動而造成旋渦等,此均以夏秋環較為適合.過了秋季,太陽直射點往南,南半球之東南信風不能侵入北半球,能形成台風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在北半球台風多發生在七,八,九三個月,十二月至翌年四月間則極少發生.
台風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氣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的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不已,終使整個氣柱成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當近地最大風速達17.2秒時,我們就稱之為台風.冬季北半球熱力差異不足以產生台風.當然,此時南半球也有別的氣象災害.
會造成很大災害.正如你所說,到達大片陸地,這里一般指亞歐大陸才能算登陸,島國的話,只說"橫掃某海域"
台風取名
中央氣象台台風科的有關專家介紹,中央氣象台給台風起名是從2000年1月1日開始的。此前,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為了便於各國交流,亞太經社理事會和世界氣象組織台風委員會制定了一套統一的台風命名系統,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美國和越南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組織各提供10個名字,經有關專門會議批准後循環使用。
我國為台風組織選用的10個名字充分體現了民族風格,它們分別是:龍王、悟空、玉兔、海馬、海燕、杜鵑、海棠、電母、海神、風神。(摘自2003年北海旅遊之窗)
[編輯本段]台風的起名(知識)
為了區分熱帶氣旋,有必要給它們單獨取個名字。最早是根據熱帶氣旋的位置(主要是熱帶氣旋中心所處的經緯度)來區分熱帶氣旋,這種辦法相當麻煩,往往難如人意。直到19世紀初葉,一些講西班牙語的加勒比海島嶼根據颶風登陸的聖歷時間命名颶風。例如,侵襲波多黎各的三個颶風:1825年7月26日的聖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聖費里佩。據報道,19世紀末,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用他討厭的政客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後來,軍事部門根據英文單詞的首字母順序(ABLE, BAKER, CHARLIE等)來命名熱帶氣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人用女性的名字給熱帶氣旋命名。20世紀70年代末,應美國女權運動組織的要求,擴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語和書面交流中,特別在警報中,人們逐漸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優點。名字應當簡短、通俗、易記,便於向熱帶氣旋威脅區的千百萬群眾傳遞信息,以避免同一地區同時面臨一個以上熱帶氣旋影響時出現混亂狀況。這種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廣泛採用。
20世紀70年代,所有熱帶氣旋易發區都已使用命名系統。70年代末以後,在世界氣象組織各區域熱帶氣旋委員會協調下,熱帶氣旋的命名走向國際化。在大多數區域,熱帶氣旋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該區域的熱帶氣旋委員會制定,熱帶氣旋委員會更重要的任務是促進和協調本地區的熱帶氣旋減災行動。各區域的具體做法不盡相同。通常由指定的氣象中心負責按字母順序依次為熱帶氣旋命名。有的地區命名表循環使用,有的地區時常制定新的命名表,還有的地區命名表用完後再從頭開始使用。如果某個熱帶氣旋聲名狼藉,比如造成了嚴重傷亡或帶來巨大財產損失,則將該熱帶氣旋的名字從命名表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別的另一個名字,並且第一個字母要相同。有的區域用4位數字來命名熱帶氣旋,前2位數字為年份,後2位數字為熱帶氣旋在當年的的順序號,有的還加上地理指示碼,例如:1991年孟加拉灣的第1個熱帶風暴命名為BOB 9109(BOB為英語孟加拉灣的縮寫,Bay of Bengal)。而1990年的第25個台風則命名為9025。有些國家制定了供本國使用的命名表,比如:美國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命名表,菲律賓也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台風命名表。關島聯合台風警報中心使用的西北太平洋台風命名也常被該區域其它國家採納。
台風委員會的成員大部分來自受台風影響的國家及地區。多年以來,台風委員會有一個為台風編號的制度,即由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台風中心負責對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進行編號。根據台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的決議,從2000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該方法將用於台風委員會成員向國際社會發布的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台風委員會仍將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
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對發生在經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按其生成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如9608號熱帶風暴即是1996年在上述海域生成的第8個熱帶氣旋,當它發展成為強熱帶風暴時,就稱為9608號強熱帶風暴,繼續發展成為台風時,就稱為9608號台風。當然,當它又衰減成熱帶風暴時,它又稱為9608號熱帶風暴了。當熱帶氣旋衰減為熱帶低壓或變性為溫帶氣旋時,則停止對其編號。
從2000年1月1日起,我國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將使用熱帶氣旋名字。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30屆會議決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名字的建議展開研究,並指派台風研究協調小組(TRCG)研究執行的細節。經過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關於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的建議。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經過熱烈討論,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方案,決定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從2000年1月1日開始執行。
台風委員會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提供。
台風委員會命名表將用於通過國際媒體以及向國際航空和航海界發布的預報、警報和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這將有助於人們對逐漸接近的熱帶氣旋提高警覺,增加警報的效用。台風委員會仍將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將使用熱帶氣旋名字。2000年的第1號熱帶氣旋名字為「達維」,由柬埔寨提供。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台風)命名
台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而熱帶氣旋是指熱帶地區形成的一種低壓。它不斷旋轉,並伴隨著大風和強降雨天氣。熱帶氣旋按其中心附近風力大小劃分為4種類型:中心風力在7級和7級以下的稱熱帶低壓,8到9級稱熱帶風暴,10到11級稱強熱帶風暴,12級和12級以上稱台風。這4種類型熱帶氣旋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相互轉化。
根據台風委員會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31屆會議的決議,從2000年1月1日起,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對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旨在幫助人們對熱帶氣旋提高警覺,增強警報效果。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編號。該方法將用於台風委員會成員向國際社會發布的公報中。也供各成員用當地語言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使用。
第31屆台風委員會通過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里的14個名字(每個成員提供1個名字),按每個成員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順序、循環使用。
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國和地區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等。中國提供的名字是:「龍王」、「玉兔」、「風神」、「杜鵑」、「海馬」、「悟空」、「海燕」、「海神」、「電母」和「海棠」。
台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也在保護人類。台風給人類送來了淡水資源,大大緩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徑不算太大的台風,登陸時可帶來30億噸降水。另外,台風還使世界各地冷熱保持相對均衡。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若不是台風驅散這些熱量,熱帶會更熱,寒帶會更冷,溫帶也會從地球上消失。一句話,台風太大太多不行,沒有也不行。
❹ 關於澳大利亞颶風的地理知識
1. 定義: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東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俗稱台風,而台風如果是發生在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北太平洋東部和印度洋就稱為颶風。颶風和台風的區別就在於發生的海域不同
2.危害:澳大利亞的緯度較低,能量足,南回歸線從國土中間穿過,為颶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左偏的影響,颶風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它一般伴隨強風、暴雨,風暴潮等。澳大利亞沿海的城市遭受的影響最大。
3.防禦:澳大利亞沿海往往種植一些防護林,有效抵禦颶風威脅,同時對颶風的預報,提高公民防災減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