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亞工黨主席陸克文的相關信息
職務: 澳大利亞總理前任: 金·比茲利 繼任: 無 生日: 1957年9月21日 出生地: 昆士蘭州楠普拉 陸克文(Kevin Michael Rudd 凱文·邁克爾·陸德,1957年9月21日-)現任澳大利亞工黨領袖。 陸克文出身寒微,先入讀天主教的布里斯本Ashgrove Marist修士男校,之後再轉官立Nambour中學,1974年中學畢業,成績全級第一,獲頒DUX榮銜。中學畢業後,到坎京的澳洲國立大學修讀中國歷史及中文,以一級榮譽學士畢業。在學時,他還為自己改了一個中文名字──陸克文。 澳洲國會議員陸克文 1981年大學畢業後,陸克文加入澳洲外交部,先派駐瑞典的斯德哥爾摩,1984年轉派駐北京,專責分析中國政治及經濟形勢。1988年陸克文升到外交部助理次長。1995年陸克文出任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中國事務顧問,至1998年,陸克文擊敗自由黨在位議員,取得布里斯本聯邦議席格里菲思,成為國會議員,進入國會一屆,更在2001年獲提升為影子外交部長。 2006年12月4日,陸克文在黨內領導會議上以49票對39票擊敗比茲利(Kim Beazley),當選為新一任工黨領袖。 近事 2007年初,陸克文因其妻泰麗絲·雷恩(Therese Rein)所開設公司從現政府獲得大量合約之事遭到國人評擊,該事件後來以雷恩公開在電視上表示將出售公司而平息。 陸克文,乍聽這名字還以為是中國人;若再聽了他那京腔京味的普通話,還真讓人以為這是個中國東北或西北來的二毛子。其實,他是個地道的澳洲人。第一次見到陸克文,是在工黨的一個酒會上,那時他剛做影子外交部長,政壇新貴,一副朝氣蓬勃的派頭。當手握酒杯,操起京片子聊天時,更讓人感到親切和睿智。 那天,陸克文聊到他學習中文的經歷。這位昆士蘭貧困佃農的兒子,在中學已經喜愛東方文化,嚮往神秘而遼闊的中國。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中文系之後,還在台灣師范大學留過學,在北京大使館工作過數年。中國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不僅僅煉就了陸克文流利的中文,更拓展了他作為新型政治家的國際視野。從1998年首次進入聯邦國會至今,從政短短8年時間,他從普通議員做到影子部長,在工黨呼喚新的領袖的時候,他應運而至,擔當起歷史重任,帶領澳洲工黨沖向明年聯邦大選。 陸克文當選工黨領袖後,媒體熱炒的話題之一就是:西方可能出現首位講中文的總理。從陸克文的政治運程來看,這完全可以實現。如此說,並不是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對陸克文這個中文符號的隱喻性解讀;也不是對工黨這個以草根大眾為基礎的政黨,在政策和理念上的新期待。而是出自澳洲政黨政治的天機――執政輪回。 民主政治的政黨輪替,一般都是以兩大黨輪流執政為特色。每一輪的時間,短則一屆,長的則三至四屆,何華德做完第三屆,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澳洲任期最長的總理之一了。但無論任期多長,總有下台那一天。個中的原因,當然與幹得好壞相關,但在現代經濟和政治條件下,保守主義風靡政壇,兩大對立黨的本質立場已越來越接近,最後,在國家利益的基點上幾乎達到一致。所以,政黨輪替的根本原因變成:選民厭煩政府當局了,想換個新的試試。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自由黨和工黨政權的更迭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如此,就形成了奇特的執政輪回,一個黨在野的時間越長,執政的機會越大;否則,一個剛從執政位置上下來的在野黨想咸魚翻身,簡直是做夢。它要執著地熬啊,熬得英雄白了頭,熬得選民「喜新厭舊」,才能再投你的票。作為黨的領袖,運氣差的,象比茲利這樣,工黨眼看有希望了,卻被同黨趕下台,成為悲劇式英雄;運氣好,象自由黨的何華德,終於熬得雲破日出,一償夙願;還運氣更好的,別人把時間熬夠了,撐不住時,上來摘取現成果子。維州布萊克斯(Steve Bracks)政府的上台就是個例子。現在,這樣的大運要落在陸克文頭上了。 霍華德已執政三屆了,這三屆整整10年,經濟、社會、國際政治幾方面成就,使霍華德信心爆棚。但這10年時間何華德的光頭總在那裡晃來晃去,讓人們產生多少厭倦啊。所以,自由黨的民調一直趕不上工黨。現在,一個里表三新的工黨,就奠定了聯邦大選的輸贏乾坤。 今年 西方首位講中文的總理就在澳洲誕生了。
Ⅱ 澳大利亞的總統是誰
澳大利亞沒有總統,最大的是總理,現任是陸克文
澳大利亞總督是傑弗里 邁克爾·傑弗里
邁克爾·傑弗里 (Michael Jeffery) 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西澳州,16歲入堪培拉皇家軍事學院學習,1958年入伍。1970年2月,33歲的傑弗里少校帶領一個步兵連在越南南部執行軍事偵察任務,在一年多的對越作戰中,傑弗里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和領導才幹,被授予十字軍事勛章。除越南戰爭外,他還先後在馬來半島、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兵作戰。 1976年,傑弗里受命擔任珀斯空軍特種部隊司令,後來又升任為陸軍上校,任陸軍特別行動部隊第一指揮官。1981年至1983年,傑弗里負責澳大利亞全國反恐統籌工作。之後,被派到倫敦皇家國防研究學院深造,後晉升為少將。自1986年以來,傑弗里統領陸軍第一師。後曾擔任澳國防軍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等職,少將軍銜。1993年退役後任西澳大利亞州州督至2000年。其間,他曾兩度擔任聯邦行政長官,以補總督職位的臨時空缺,熟知總督職責。 2003年8月宣誓就任澳大利亞聯邦第24任總督。
Ⅲ 陸克文簡歷
陸克文(1957.9.21— ),即凱文·路德 (Kevin Rudd,也譯為凱文·拉德),澳大利亞最大政黨——工黨領袖,在2007年11月24日舉行的聯邦大選中擊敗執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約翰·霍華德,成為澳大利亞第26任聯邦總理。陸克文是第一位能講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
陸克文是他自取的中文名。陸克文1957年9月2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州的楠伯,是家中4個孩子中最小的。他的小學和中學時代都是在昆士蘭州度過。中學時代的他就口才出眾,學習成績優異。隨後,他就讀於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和中國歷史,19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加入工黨。
大學畢業後,陸克文進入澳大利亞外交部工作。20世紀80年代他在海外度過了大部分時間,曾先後在澳大利亞駐瑞典大使館和駐中國大使館任外交官。
1995年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事務顧問。1997年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亞洲語言系副主任。
1998年,陸克文當選昆士蘭州格里菲斯選區眾議員,一直連任至2007年當選總理為止。
2001年擔任「影子內閣」外交部長。
2006年12月,陸克文在工黨領導會議中擊敗了金·比茲利,成為工黨領袖。
2007年11月24日,陸克文當選為澳大利亞總理。
陸克文已結婚,有三個孩子。夫人瑞恩是他大學時代的戀人,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在陸克文決定參加大選後,她為了避嫌,出售了自己的企業。
童年生活
陸克文於11歲時,陸克文的父親在車禍中去世,留下母親一個人撫養四個孩子艱難度日。失去家庭支柱之後,陸克文一家的生活變得艱難。為了養家糊口,陸克文不得不隨母親輾轉奔波。陸克文回憶說,有一次母親忙著找地方落腳,他自己不知不覺在車上進入夢鄉。對於當年的那些經歷,陸克文的哥哥格雷格表示:「不安全感是他(陸克文)努力想要擺脫的。」
這段困頓的經歷給陸克文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童年時期的艱苦生活培養了陸克文沉穩、堅韌的頑強性格,對其政治觀點形成強烈影響,在他的政綱中,特別強調社會福利。
陸克文於1998當選聯邦議員,在國會首次發言時就曾談及小時候的經歷。他說:「和成千上萬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只能依靠微薄的資助養家糊口。這讓我覺得應該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保護弱者。」
15歲時,在中學時代,他開始接觸政治並參加工黨活動,參加地區青年工黨會議,並在中學擔任辯論隊長,初步顯示出從政才能。
中國情結
Ⅳ 陸克文是誰啊
陸克文,即凱文·路德 (Kevin Rudd,也譯為凱文·拉德),陸克文是他自取的中文名。陸克文1957年9月2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州的楠伯,19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同年加入澳大利亞工黨。現任工黨領袖,在2007年11月24日舉行的聯邦大選中擊敗執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約翰·霍華德,成為澳大利亞第26任聯邦總理。陸克文是第一位能講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據報道,陸克文有很深的「中國情結」,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曾被派往澳大利亞駐北京大使館工作。
個人簡介
陸克文(1957.9.21— ),即凱文·路德 (Kevin Rudd,也譯為凱文·拉德),澳大利亞最大政黨——工黨領袖,在2007年11月24日舉行的聯邦大選中擊敗執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約翰·霍華德,成為澳大利亞第26任聯邦總理。陸克文是第一位能講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
陸克文是他自取的中文名。陸克文1957年9月2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州的楠伯,是家中4個孩子中最小的。他的小學和中學時代都是在昆士蘭州度過。中學時代的他就口才出眾,學習成績優異。隨後,他就讀於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修中國語言和中國歷史,19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加入工黨。
大學畢業後,陸克文進入澳大利亞外交部工作。20世紀80年代他在海外度過了大部分時間,曾先後在澳大利亞駐瑞典大使館和駐中國大使館任外交官。
1995年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事務顧問。1997年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亞洲語言系副主任。
1998年,陸克文當選昆士蘭州格里菲斯選區眾議員,一直連任至2007年當選總理為止。
2001年擔任「影子內閣」外交部長。
2006年12月,陸克文在工黨領導會議中擊敗了金·比茲利,成為工黨領袖。
2007年11月24日,陸克文當選為澳大利亞總理。
陸克文已結婚,有三個孩子。夫人瑞恩是他大學時代的戀人,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在陸克文決定參加大選後,她為了避嫌,出售了自己的企業。
童年生活
陸克文於11歲時,陸克文的父親在車禍中去世,留下母親一個人撫養四個孩子艱難度日。失去家庭支柱之後,陸克文一家的生活變得艱難。為了養家糊口,陸克文不得不隨母親輾轉奔波。陸克文回憶說,有一次母親忙著找地方落腳,他自己不知不覺在車上進入夢鄉。對於當年的那些經歷,陸克文的哥哥格雷格表示:「不安全感是他(陸克文)努力想要擺脫的。」
這段困頓的經歷給陸克文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童年時期的艱苦生活培養了陸克文沉穩、堅韌的頑強性格,對其政治觀點形成強烈影響,在他的政綱中,特別強調社會福利。
陸克文於1998當選聯邦議員,在國會首次發言時就曾談及小時候的經歷。他說:「和成千上萬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只能依靠微薄的資助養家糊口。這讓我覺得應該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保護弱者。」
15歲時,在中學時代,他開始接觸政治並參加工黨活動,參加地區青年工黨會議,並在中學擔任辯論隊長,初步顯示出從政才能。
中國情結
陸克文能說一口流利的京腔普通話。
10歲時,母親給了陸克文一本關於介紹世界古代文明的書,他第一次接觸到中國文化,開始對亞洲嚮往,特別對中國感興趣,這也促使他在大學里選擇學習中文。1976年,陸克文進入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學習,主修漢語和中國歷史,成績優異,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在上世紀70年代末,他敏銳地覺察到了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帶來的機遇,決定把中文作為自己的專業。他不僅研讀中國歷史,也研究亞洲政治。「陸克文」一名便為他就讀大學時所起。20世紀80年代後期,他在澳大利亞駐北京使館擔任外交官,負責分析中國政治及經濟形勢,這些經歷使他對中國的了解遠超過一般澳大利亞政治精英的水平,而他那口流利的普通話在西方國家領導人中更是絕無僅有的。
陸克文流利的漢語總是給他語驚四座的機會。連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都稱贊他「漢語講的很流利,對中國非常了解。」2003年胡錦濤訪澳在國會發表演說時,陸克文不用藉助同聲傳譯機便能全程聽懂講演。2007年9月在悉尼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的一次午餐會上,他曾以熟練的漢語語驚四座,博得中國代表團的陣陣掌聲。這使在場的總理霍華德看起來反而成了配角。其後他用漢語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30分鍾,獲邀前往北京觀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
除此之外,陸克文還與中國諸多政府官員、社會人士關系密切。他還致力於促進中美關系,在APEC峰會期間與美國總統布希會談時,曾推薦美國記者庫爾蘭齊克所撰《魅力攻勢》一書,該書分析中國軟實力的增長與美國影響力下滑的原因。
在選戰中,陸克文也不忘自己的「中國牌」。他強調澳中兩國間未來在商業、國防安全以及環境議題上的合作有重要影響,而且他相信自己在談到中國或是相關事務時,對霍華德「有絕對的優勢」。
陸克文和中國媒體關系良好。比如,他和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芮成鋼私交甚厚,彼此以「老陸」、「小芮」相稱。
陸克文夫婦育有三個孩子,長女傑西卡是位律師,2007年嫁給一位澳大利亞籍香港後裔Albert Tse,兒子尼古拉斯曾就讀於中國復旦大學,正在上高中的小兒子馬克斯也已經開始學習中文。
政策取向
在競選活動中,陸克文提出「新領導」、「新思想」的競選口號,承諾獲勝後將在勞資關系、教育、醫療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進行重點改革,使勞動家庭獲得最大益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他承諾將簽署政府一直拒絕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在外交政策中,他表示要堅定地維護與美國的戰略關系,並繼續推動和深化同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等國在各領域的合作。他還表示如果工黨獲勝將從伊拉克撤出澳大利亞的戰斗部隊。
針對68歲的霍華德已近暮年的特點,陸克文利用各種機會突出自己年輕、親民的形象。上任工黨主席之後,他走訪澳洲各地,展開「傾聽之旅」,每周做客電視談話節目,出席各種公眾活動,宣傳自己和工黨的政治主張。
陸克文有意淡化工黨的左翼色彩,主張溫和、務實的政策,他提出的競選綱領亦緊貼民生問題,包括擴大醫療福利,為低收入者提供免費醫療,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大幅降低高等教育學費,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等。
從這些政策中,人們不難發現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影子,對此,陸克文並不諱言。他稱,澳工黨要想成功,就必須走英國工黨的改革之路,走兼顧公平與自由競爭的「第三條道路」。
在霍華德自由黨政府執政11年中,澳洲經濟表現不俗,保持了強勁的增長,澳元匯率屢創新高,失業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但受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的影響,澳大利亞的通脹水平也日益高啟,房地產價格上漲尤其明顯。為遏制通脹,澳基準利率已達6.5%,為十年來最高。高房價和高利息成本令很多澳大利亞人頭痛不已。陸克文認為,政府有必要對此干預,承諾當選後的五年中將撥款5億澳元補貼5萬個初次購房的家庭,並減免6億澳元的稅收以鼓勵開發5萬套出租房屋。
勞資關繫上,陸克文代表的工黨認為霍華德政府推行的勞資關系法過於極端,損害了工方利益。他認為,失業率低是受全球因素影響,不能僅歸功於執政黨政府,並宣布,當選後將履行承諾,爭取在2012年前徹底廢除「工作選擇法案」。
陸克文與霍華德另一個態度迥異的領域是在應對全球變暖問題上。同布希政府一樣,霍華德政府一直對此態度曖昧,澳大利亞和美國是發達國家中為數不多的未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大國。陸克文則鮮明地打出環保大旗,承諾工黨上台後,將正視氣候變化對澳帶來的威脅,盡快批准《京都議定書》,訂立減排目標,力促在全球范圍內建立「溫室氣體減排交易體制」。同時,他也堅決反對自由黨建造核電站滿足能源需求的計劃。
在對外政策方面,對於美澳聯盟,陸克文表示自己是「澳美同盟的支持者」,但同時強調澳大利亞不會充當美國的傀儡。他和霍華德的一個明顯分歧體現在伊拉克駐軍問題上。陸克文承諾,當選總理後將撤回駐伊拉克的全部澳大利亞部隊。而霍華德一直被視為美國總統布希的一名重要盟友。
除了支持「一個中國」、主張加強對華關系外,陸克文領導的工黨同樣主張進一步加強同亞洲各個國家尤其是東盟和中日韓的關系。陸克文認為,澳大利亞應該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與自身能力相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