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袋鼠的知識
袋鼠是任一種屬於袋鼠目的有袋動物 ,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袋鼠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袋鼠 「有時候指所有的有袋動物。這個詞源自Guugu Yimidhirr(一種澳洲原住民語言),後來袋鼠這個詞被約瑟夫·班克斯在 詹姆斯·庫克的第一次航海旅行中命名。
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動。
袋鼠以矮小潤綠離地面近的小草為生,將長草與乾草留給其它動物。個別種類的袋鼠也吃樹葉或小樹牙。袋鼠家族中「種族歧視」十分嚴重,它們對外族成員進入家族不能容忍,甚至本家族成員在長期外出後再回來也是不受歡迎的。家族即使接受新成員,也要教訓一番,直到新成員學會許多「規矩」後,才能和家族融為一體。
袋鼠通常以群居為主,有時可多達上百隻。但也有些較小品種的袋鼠會單獨生活。
袋鼠不會行走,只會跳躍,或在前腳和後腿的幫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屬夜間生活的動物,通常在太陽下山後幾個小時才出來尋食,而在太陽出來後不久就回巢。
在野外,大袋鼠被敵害追趕的時候,有它們獨特的反擊辦法。它們背靠大樹,尾巴柱地,用有力的後腿狠狠地蹬踢跑過來的敵害腹部。然而在動物園里,大袋鼠還是比較溫馴老實的動物。它們受到精心照料,吃營養豐富的飼料,習慣了動物園里的生活。寒冷氣候,就搬進裝著大玻璃窗的暖房裡生活。
棲息環境
不同種類的袋鼠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羅伊德袋鼠會給自己做巢而樹袋鼠則生活在樹叢中。大種袋鼠喜歡以樹、洞穴和岩石裂縫作為遮蔽物。
分布范圍
主要分布在澳洲和南北美洲的草原上和叢林中。
大多數袋鼠都是澳大利亞的特產,但是有些樹袋鼠則生活在新幾內亞。[6]
廣為分布在澳洲的各個地區,從寒冷的塔斯曼尼亞到乾旱炎熱的北領地,從國家公園到城市近郊,都可以發現袋鼠的蹤影。
分類
編輯
紅袋鼠
最著名的袋鼠是紅袋鼠,其體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亞乾燥地帶,其地帶的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由於袋鼠的食物含大量水分,所以他在沒有活水的地區也能生存。紅袋鼠實際上只有公袋鼠是紅色的,母袋鼠為灰藍色,但是在群體飼養雜交下,也出現了紅色的母袋鼠。
大赤袋鼠
生活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開闊的草原地帶的大赤袋鼠是最大的有袋動物,也是袋鼠類的代表種類,堪稱現代有袋類動物之王。
大赤袋鼠的形體似老鼠,彷彿一隻特大的巨鼠。其實,它與老鼠並沒有什麼親緣關系。它的體毛呈赤褐色,體長130~150厘米,尾長120~130厘米,體重70~90千克。頭小,顏面部較長,鼻孔兩側有黑色須痕。眼大。耳長。相貌奇特,惹人喜愛。它們的頭小,耳大,眼睛也很大。適應於跳躍的生活方式,前肢短小而瘦弱,可以用來摟取食物,後肢強大,趾有合並現象,一步可跳5米遠,時速可達40~65公里。尾長大,為棲息時的支撐器官和跳躍時的平衡器。
大赤袋鼠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白天隱藏在草窩中或淺洞中。喜歡集成20~30隻或50~60隻群體活動,以草類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它膽小而機警,視覺、聽覺、嗅覺都很靈敏。稍有聲響,它那對長長的大耳朵就能聽到,於是便溜之大吉了。
東部灰大袋鼠
東部灰大袋鼠(Macropus giganteus)雖然沒有紅大袋鼠著名,但是東部灰大袋鼠是最常見的。生活在較為肥沃的地區。
西部灰大袋鼠
西部灰大袋鼠(Macropus fuliginosus)是三種袋鼠中最小的一種:成年雄性的體重為54千克(119磅)。生活於澳洲西南海岸和達令河盆地。
麝香袋鼠
體長僅15~20厘米,尾巴長度12.7~1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袋鼠,與在草原上跳躍的普通袋鼠相比,它們是典型的侏儒物種。它們在熱帶雨林已生活2000多萬年,科學家十分擔心它們的生存,認為它們很容易遭受環境變化的影響。
經濟價值
作為澳大利亞的象徵之一,袋鼠一直是當地人的驕傲。澳大利亞現有6000萬只野生袋鼠,袋鼠肉製品和其他衍生產品市場每年可帶來1.72億美元的收益。
袋鼠皮具有獨特的纖維結構,是製革的優良原料,袋鼠皮的張幅約5~6平方英尺,皮型呈三角形。袋鼠皮的膠原纖維束與一般哺乳類動物皮的膠原纖維束相比,編織形式不同,大部分膠原纖維束平行於皮面呈波浪式層狀編織,不同層次間相互交錯連接,層與層之間的交錯角小於90°,各部位膠原纖維的編織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緊密程度上稍有差別,一般臀部和頸部較厚,而腹部較薄,袋鼠皮的彈性纖維較小,但分布比較均勻。
文化內涵
袋鼠是澳洲的象徵物,出現在澳洲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志。澳大利亞軍隊的車輛,艦船在海外執行任務時很多時候都會塗上袋滑鼠志。
澳大利亞之所以讓袋鼠作為國徽上動物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永遠只會往前跳,永遠不會後退。希望人們也有像袋鼠一樣,永不退縮的精神。
醫學啟發
1984年,兩位美國醫生從袋鼠的育兒方法得到啟示,發明了一種養育人的早產嬰兒的新方法。這兩位醫生掛一個人工製造的育兒袋,嬰兒放在育兒袋裡,又溫暖,又能及時吃到媽媽的奶。而且,嬰兒貼著媽媽的身體,聽著媽媽的心跳,生活力可以大大提高。
⑵ 澳大利亞為何袋鼠泛濫成災
首先袋鼠本就是澳大利亞的原物種,所以在澳大利亞的種群基數大。
其次,袋鼠繁殖能力超強,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左右即可出生,成熟期較短,致使袋鼠數量遞增。
還有澳大利亞環境十分適合袋鼠的生長,而且袋鼠在澳大利亞幾乎沒有天敵,而小袋鼠在成熟之前一直由母親照顧,夭折概率小。
最後,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性動物,幾年以前一直受到澳大利亞法律的保護,最終才使得袋鼠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
⑶ 如何看待澳大利亞發生袋鼠殺人事件,袋鼠為什麼會襲擊人類呢
因為袋鼠和人都是能兩腳站立的動物,一個成年人的身高又和大袋鼠差不多,而對大袋鼠來說,站
立起來意味著戒備和攻擊,所以,野生大袋鼠看到人,不管這個人是否有攻擊行為,大袋鼠都會本
能地會感到威脅。
特別雄性大袋鼠和帶幼崽的雌性大袋鼠,對人會有很大的敵意。而且,野生大袋鼠腦子不太好使,
還特別易怒,很可能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發脾氣。
因此,在澳洲袋鼠攻擊人的事情並不稀少。不過,袋鼠畢竟不是肉食猛獸,它們並沒什麼殺戮慾望,對人的攻擊一般都是以嚇跑人或抓傷人告
終(主要是嚇跑)。
像這起案件中,一隻寵物袋鼠殺死主人是極其少見的(這起案件中也只是造成重傷,只是被害人年
紀太大,最終重傷不治)。
一般情況下,袋鼠和人相處久了,就會放下戒備和人和平相處。
五、被袋鼠打死的人現年77歲,住在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附近的城鎮。據悉該人想飼養
一隻野生袋鼠當寵物,不料在12日遭到袋鼠的襲擊。而襲擊後,袋鼠一直阻止醫護人員靠近受害
人,危及醫護人員生命安全,最終被警方擊斃。農夫幹完農活,看見一條蛇凍僵了,就把它拾起來,小心翼翼地揣進懷里,用暖熱的身體
溫暖著它。那蛇漸漸復甦了,它徹底蘇醒過來後,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
了恩人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創傷。農夫臨死的時候痛悔地說:「哦可憐惡人,不辨好壞,結果害了
自己,遭到這樣的惡報,我真是活該!」
⑷ 求有關袋鼠的知識
袋鼠是世界上稀少的十分有趣的動物。它的毛是灰褐色的,樣子十分像老鼠。頭上面豎著一對聽覺十分靈敏的小耳朵。耳朵下,一對閃閃發亮的大眼睛向外凸出,顯得十分有神。雌袋鼠腹前掛著一個育兒袋。它有又細又短的兩條前腿,還有又粗又長的兩條後腿,善於跳躍。它的那條粗大的尾巴很硬,和那兩條後腿組成了一個「三角板凳」,穩穩當當地支撐著整個身體。
袋鼠不但樣子很特別,而且活動起來也別具一格。它走路時,像個跛子,後腿一蹬地,前腿就向前走一步,後腿也跟著慢慢地向前跳一步。這時,它那條尾巴便隨著後腿向前移動,保持平穩。袋鼠有時慢慢騰騰地走,有時也飛快地跑。它跑步時,把前腿往裡一縮,後腿就一跳一跳地跑起來。此時,它的尾巴一上一下地擺動著,可有意思了。
袋鼠的主要特點就是雌袋鼠腹前掛著一個育兒袋。而其他特點也是很明顯的。如又細又短的前腿,又粗又長的後腿,粗大的尾巴,走路時別具一格的樣子。這些構成了袋鼠的整體形象,較好地說明了「袋鼠是世界上稀少的十分有趣的動物」這一根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