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政權是如何形成的

澳大利亞政權是如何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3-02-01 10:36:09

⑴ 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奧黛麗奧地利等是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嗎

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奧黛麗奧地利等是實行兩黨制的國家。
所謂兩黨制,是指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由兩個勢均力敵的政黨通過競選取得議會多數席位,或者贏得總統選舉的勝利而輪流執掌政權的政黨制度。是指一國內兩大政黨輪流執政的政治制度,並不是說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內只存在兩個執政黨。
起源:
兩黨制最初產生於十七世紀的「英國」,當時在議會中有兩個政黨:一個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輝格黨(後改稱自由黨);一個是代表地主階級和封建貴族利益的托利黨(後改稱保守黨)。兩黨交替執掌政權,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制度,被美國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採用。至今仍流行於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實行兩黨制的國家,通常是每隔幾年進行一次議會選舉或總統選舉,由在議會中獲得多數議席或當選為總統的一個政黨組織政府,成為執政黨;競選失敗的另一個政黨成為反對黨,不參加政府,只監督或牽制執政黨的活動。兩黨制又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內閣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一般由在議會中特別是下議院中佔有多數議席的政黨作為執政黨,它不僅掌握行政權力,而且掌握立法權力;另一種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通常由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的一個政黨作為執政黨,它雖然掌握行政權,但不一定同時掌握立法權,具有立法權力的議會下議院的多數席位很可能被在總統競選中失敗的另一黨佔有。兩黨制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種表現,實質上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是掩蓋資產階級專政本質的一種手段。實行兩黨制的國家,除對立的兩大政黨之外,還存在著一些較小的黨派,如美國除民主、共和黨外,還有共產黨、社會黨、社會勞工黨、社會主義工人黨;在英國,除保守黨和工黨兩大政黨外,還存在自由民主黨等若干別的政黨,甚至還存在威爾士民族黨、蘇格蘭民族黨等地方性的政黨,而這些較小的政黨,在議會或總統選舉中,均無法同兩大主要政黨相抗衡,在政治生活中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甚至還經常受到兩大政黨的排擠和分化瓦解,因此,在英美,雖有多個政黨存在,但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始終由兩個最大的政黨(在英國是保守黨和工黨,而美國兩個最大的黨是民主黨和共和黨)通過競爭交替組織政府,輪流執政。其他政黨無法與兩大黨抗衡;同時,兩黨執政也無需它們的支持;因而,其他政黨基本上無緣進入政府,即使執政黨出於某種目的或發於善心起用其他政黨人士入閣,也不能稱之為聯合政府。所以,在理解兩黨制的時候,不能簡單認為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只有兩個政黨,也不能認為一個國家存在兩個政黨就是兩黨制。兩黨制是指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政治上存在著舉足輕重而又勢均力敵的兩個政黨,它們通過控制議會的多數席位或爭取總統選舉的勝利,用輪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組織政府。只要保持兩黨制的基本因素不變,即國家制度、政治體制和選舉制度不變,兩黨競爭,輪流執政的局面還將長期存在下去。這也是美國長期以來政局一直比較穩定,經濟穩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政治平衡.

澳大利亞怎麼獨立的

1、澳大利亞屬於英聯邦

2、約在2.5萬年前,澳大利亞土著的祖先系由東南亞移此定居 。在阿拉伯和中國文獻中都記載過這一南方大陸 。歐洲人自16世紀下半葉開始,多次遠航太平洋尋找這一大陸。17世紀初,荷蘭人最先登上大陸的西岸。1642年荷蘭人塔斯曼首先發現的那個島即現稱塔斯曼尼亞島,1644年又發現大陸北岸,統稱為新荷蘭。1770年英國航海家J.庫克在大陸東南岸登陸,命名該地為「新南威爾士」。1786年,英國決定殖民於此。1817年定名為澳大利亞。1787年英國開始向澳東部殖民,建立了以悉尼為中心的殖民區。1788年英航海家菲利普率各批移民1030人(包括流放犯736人)來悉尼定居 。殖民初期,農業開拓不利,工業發展緩慢,經歷了史稱「黑暗年代」的艱難歲月。1830~1860年為澳大利亞政治、經濟 、文化的奠基期,也是它歷史上變化最快的時期。1851年發現金礦,促使大批礦工和移民涌來。19世紀末,英國先後建立了6個殖民區。1900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自治領。首屆議會於1901年5月在墨爾本召開,1927年定都堪培拉 。
3、1931年獲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4、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據此,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終止了英國議會和政府對澳大利亞各州的權力,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澳大利亞的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 ,由英國女王、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總督是英國女王的代表。

5、一般認為,澳大利亞的獨立是在1931年。

---非專家

⑶ 英語簡單介紹澳大利亞

只有中文的
早在1606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和西班牙的航海家們已來到澳大利亞所屬的水域。1642年,荷蘭水手埃貝爾·塔斯曼繪制了塔斯馬尼亞部分海岸的航海圖。英國人威廉·丹皮爾在1688和1699年先後兩次在西海岸登陸。1770年,英國皇家海軍的詹姆斯·庫克船長乘"努力號"到南太平洋進行科學考察性航行,打算繪制曾被稱為"新荷蘭"的東海岸圖,並宣布這地方為不列顛土地。

在美國獨立戰爭以後,英國需要建立新的罪犯流放地來代替它在北大西洋的殖民地。於是,自然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爵士與庫克船長同行,在1768---1771年間實地繪制了澳大利亞東海岸圖,促使把這一大片南面大陸用作為安置犯人的殖民地。

1788年,由11艘船隻組成的第一艦隊到達傑克遜港,也就是今天的悉尼港。這些船隻共載有1500人,其中半數是犯人。

1月26日,菲利普總督在悉尼登陸。現在將這一天定為澳大利亞國慶日。

經過早期的艱苦歲月,罪犯流放地逐漸發展成興旺繁華的城鎮,人們開始尋找新的活動地,先後在塔斯馬尼亞(當時稱為范·迪門土地)和今天的布里斯班附近建立了定居點。探索者們還發現了穿越藍山的路徑,於是很快從悉尼向西發展。當時的奪地者和投機者紛紛趕著牲口前往遙遠的地方,開辟新的定居點。

船長兼繪圖員馬修·弗林德斯作了環繞澳洲大陸的航行,並繪制了大部分海岸線,他在1814年建議把這個大陸稱為"澳大利亞"。隨後,探索者們開始對這一大片未知的土地進行勘探,這項工作在整個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著。

分散的定居點相繼在今日被稱為墨爾本、阿得雷德和佩思的地方建立起來。它們和悉尼、霍巴特、布里斯班的定居點一起,轉而成為澳大利亞六個州的首府。1840年,英國停止輸送罪犯到新南威爾士,但是向西澳大利亞輸送罪犯的活動則一直繼續到1868年。

在19世紀50年代,淘金熱促使移民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勞動力的缺乏、一望無際的叢林以及通過農業、礦業和貿易而致富,所有這一切是形成澳大利亞獨特的社會機制與思想感情的因素。

1854年,維多利亞金礦工人(即當時的淘金者)反對官方迫害的起義遭到武裝鎮壓,造成雙方都有死亡。但是這一事件導致一系列改革,其核心則是承認公民的權利。

1901年1月1日,也就是二十世紀的第一天,原先的六個殖民地組成聯邦,即澳大利亞聯邦。英國的君主形式上仍是澳大利亞的君主,但澳大利亞是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

澳大利亞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全民族的驕傲。當1914年英國向德國宣戰時,澳大利亞認為自己也進入了戰爭時期。澳大利亞第一皇家軍隊派遣了一支特別旅到埃及,與紐西蘭軍隊一起進行軍事訓練,這就是"澳新軍團"的由來。

在1915年4月25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部隊在土耳其加里玻利半島登陸,這是奪回土耳其軍隊對達達尼爾海峽控制權的整個作戰計劃的一部分。這場在英國統率下的運動在地形預測上犯有嚴重失誤,因此作戰計劃最終失敗。但是澳新軍團在那裡堅持八個月之久,才奉命撤退。澳新軍團的這種勇氣和足智多謀被載入戰爭史冊,4月25日定為"澳新軍團"日。現在每年這一天舉行全國性的紀念活動,緬懷在所有戰爭中的陣亡者。在澳大利亞,每個城市都設有一個戰爭紀念館。此外,還有一些公共建築、教堂和紀念碑用於懷念在戰爭中的犧牲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大利亞部隊在埃及和巴勒斯坦的騎兵戰中以及在法國和比利時西線的戰壕里顯示了他們的英勇和戰鬥力。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和澳大利亞飛行團---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先驅,也取得了卓著的功績。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里,因為大批退役軍人渴望重建他們的生活,形勢發展難以預測且不穩定。嚴重依靠初級產品出口的國民經濟顯示出動盪不定的徵兆。1929--33年,以北半球一些主要股票市場倒閉而起,全球經歷了經濟大蕭條,澳大利亞出現了相當嚴重的失業和社會動亂,而能獲得長期就業和有能力撫養家庭一向是澳大利亞人引以為榮的民族特徵。在20世紀30年代的後期,雖然經濟業已恢復,但對大蕭條的記憶尚深刻地留在不僅是一代人的心中。大家決心要保證這種社會衰敗的現象不再重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澳大利亞軍隊再次赴海外作戰。澳大利亞的武裝部隊對盟國在歐洲、亞洲和太平洋取得的勝利作出了顯著貢獻。在這種情況下,1942年,戰爭蔓延到澳大利亞,澳海岸先後三次遭到日本襲擊,第一次是日本空軍轟炸達爾文,第二和第三次是小型潛艇襲擊悉尼和紐卡斯爾。澳大利亞的空軍人員和英國皇家空軍協同作戰。海軍和陸軍戰斗在歐洲和北非戰場。在太平洋,澳大利亞的士兵和海空人員在更接近澳洲本土的地方與美國軍隊聯合作戰。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澳大利亞進入繁榮時期。在戰爭年代,男子參軍作戰,許多婦女代替他們到工廠參加各種勞動,而在和平時期,婦女仍然能夠繼續工作。初級產品如小麥和羊毛的產量都有增長,然而受雇於農業部門的澳大利亞工人的百分比則開始下降。

在戰前,澳大利亞一般採取積極支持英國和歐洲的外交政策。戰後,在政策上更趨獨立,並明顯地將重點放在亞洲。1949年,工黨奇夫利政府主持戰後的重建工作,但在大選中失敗,以羅勃特·孟席斯為首的自由黨上台執政。孟席斯擔任澳大利亞總理共16年,他領導的自由黨掌管澳大利亞政權達23年之久。

在"孟席斯時代",澳大利亞處於繁榮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人住房的比率從1947年的不到40%增長到1960年的70%以上。由於政府採取了一項重要的移民政策,澳大利亞人口的民族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1947-1983年,新的移民增加三百多萬,其中60%以上都不是英國人,他們在澳大利亞開始了新生活。1947-1988年期間,全國的人口增加一倍多,總人口為1600萬。1966年,孟席斯退休。這一年澳大利亞宣布實行十進位貨幣制。孟席斯退休後,自由---鄉村黨聯合政府繼續執政到1972年。

1965-1972年,澳大利亞派遣軍隊赴越南,其結果是在國內引起了一場大辯論,人們越來越反對澳大利亞捲入戰爭和被征入伍。在這種情況下,約翰·戈頓領導的聯合政府於1970年開始削減派往越南戰場的部隊。1972年,戈夫·惠特拉姆領導的工黨在大選中提出了澳大利亞應停止參加越南戰爭的主張。大選結果工黨獲勝。惠特拉姆執政後,留在越南為數不太多的澳大利亞軍事人員很快地撤離回國。

在惠特拉姆當政的三年中,澳大利亞的社會與經濟政策有很大變化,在衛生、教育、外交、社會保障和勞資關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制定和通過了一系列法規。但是,惠特拉姆政府在上議院(即參議院)並未取得多數席位,這使他在進一步立法方面遭受困難。而且,還遇到一些嚴重挫折,其中包括有些部長被揭發出不按常規吸收貸款。1975年,馬爾科姆·弗雷澤領導的反對黨自由-鄉村黨宣布,它在上議院的多數成員拒絕通過撥款議案,進而否定政府的某些專款項目。弗雷澤提出這些問題為了迫使進行大選。這個僵局最終由約翰·克爾總督出面解決。總督宣布收回對惠特拉姆政府的委任,並指定弗雷澤暫任總理責職。在不久後的大選中,自由---聯盟以壓倒多數票取勝。

在1975---1983年弗雷澤政府執政的七年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改革舉措,其中包括聯邦與州之間的財政關系、新聞自由、建立聯邦巡視官辦公室負責調查和處理公民對政府工作的申訴、土著人享有土地權以及自然保護區等。但是,長期經濟衰退和不斷增長的失業現象使政府面臨嚴重困難。1983年,自由---鄉村黨在大選中失敗,於是以鮑勃·霍克為首的工黨開始執政。19831991年,鮑勃 ·霍克任總理;1991-1996年,保羅·基廷任總理。工黨執政達13年。

在霍克和基廷任總理時,他們進一步實行改革措施,包括積極改變經濟政策,促進工會、資方和政府之間的合作來解決經濟問題。但是,失業仍舊是人們的主要焦慮,而政府推行的經濟政策則經常受到批評和指責。1996年舉行大選時,工黨被以約翰·霍華德為首的自由---國家黨聯盟擊敗。

⑷ 用國體與政體的有關知識談談澳大利亞元首女王制的保持

答:(1)從根本上講,一個國家採用什麼形式的政體是由國體,即國家性質決定的。
(2)國體決定政體,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人口素質、發展程度以及國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國家管理形式的因素。從材料看,澳大利亞的歷史條件、傳統習慣和現實狀況等,直接影響著其政體形式。
(3)政體體現並服務於特定的國體,適當的政體能夠鞏固國體,不適當的政體則危害國體。任何國家總是力求採用最有效的政權組織形式來實現其政治統治,行使社會管理職能。
(4)國家元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體現。澳大利亞公民選擇保留女王制,正體現了這一點。

⑸ 澳大利亞的政權組織形式

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不設總統,最高行政長官是總理,似乎還有總督

⑹ 請問聯邦制是什麼意思 我看網上說澳大利亞是英聯邦 主權屬於伊麗莎白女皇 但行政長官是總督

聯邦制是復合制國家的一種,指幾個擁有一定獨立自主權的政治實體組成一個國家政權,和單一制相對。比如美國就是典型的聯邦制國家,他中央政府的權力是各個聯邦共同讓予的,故稱「美利堅合眾國」;英國本土的三個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也是聯邦制,故稱「聯合王國」。而我們中國就是中央集權的單一制國家。

但是,英聯邦的地位有些特殊。因為他的成員國原是英國在海外的各個殖民地聯合。在二戰之前,英聯邦確實也可以算作聯邦制國家,當時的英國也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人稱「日不落帝國」,在維多利亞時代達到了鼎盛。可之後英國走向了衰落,尤其是二戰以後他的殖民地紛紛獨立。為了折衷起見,英國將英聯邦變成了一個相對統一的國際組織,只是所有成員國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如果嚴格按照政治學的分類,現在的英聯邦應該屬於「邦聯制」。他不是統一的國家,只能算國家聯合。

而由於英聯邦中許多國家原本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在獨立以後部分國家仍然尊英王為國家元首,並由其在該國委派總督來代表。但這只是象徵性的,真正的國家主權仍屬於該國政府,包括還留有英國米字旗在國旗中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也是如此。當然,這兩個國家也一直在爭論是不是要完全脫離英王自立。曾經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時說過「我尊重人民的選擇」。不過,即使如此,由於呆在英聯邦里有不少好處,許多國家還是願意自願留任。比如新加坡早就有自己的總統和總理,但他依然是英聯邦的成員國。

⑺ 澳大利亞從人地關系來說它是什麼的國家答案

澳大利亞窮能力關系來說,它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國家。民族的國家。

⑻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前都是英國殖民地,,,那他們為什麼要獨立呢,,現在還像以前一樣聽英國的話嗎

要獨立,主要是方便,否則,這么遠管理上很不方便。現在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利益第一,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照顧英國的利益。
澳大利亞,紐西蘭多是英國人後裔,根本談不上什麼「你也不想一輩子都做奴役」,你會媽役你的孩子么?相反,有什麼好東西,新設備,新技術,免費送了不少。現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的體制,各種制度,基本上是翻版英國的。
二戰時,John Curtin開始,從倒向英國,改倒向美國,將參加二戰的幫英國作戰的澳大利亞士兵全部撤回澳大利亞,自此之後,與英國關系淡不少。
現在澳大利亞是英聯幫成員,女王是名義上的領導。

⑼ 澳大利亞的由來是什麼澳大利亞現在是一個主權國家,最早是英國人建立的殖民地,後來成為了英國人建

澳大利亞屬於英聯邦國家,沒有自己的國家首腦,由英國女王擔任名義的國家首腦。屬於殖民地獨立的一種形式。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殖民者發現的東西都歸發現者所有。殖民地都是靠暴力去搶奪和佔領的。南美、南亞都一樣。

⑽ 澳大利亞遠古時候就已經有人居住,原住民為什麼一直不建立國家呢

經濟決定政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但歸根到底是自然原因如氣候因素和地形因素,澳大利亞大部分是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及一部分熱帶雨林氣候,不適宜人類居住,而少部分適宜居住的地中海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則位於大分水嶺附近,地形條件並不適合平原種植業發展,沒有實力雄厚的農業經濟作為基礎,土著永遠是土著,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發展緩慢,所以土著數量不多,且長時間停留在原始社會階段,只能過刀耕火種的生活。
由此經濟決定政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試想澳大利亞原住民經濟不發達,換句話說,連吃飯都是問題,誰會想到去建立一個政權呢?所以土著根本沒有建立一個國家的實力。
此類歷史問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早就給我們答案了,任何歷史問題總是由經濟問題引起的,總能在對經濟因素的分析中找到答案,沒有例外。馬克思思想萬歲!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政權是如何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