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荒漠化怎麼辦

澳大利亞荒漠化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3-02-01 18:27:12

⑴ 澳大利亞為什麼沙漠特別的多 澳大利亞沙漠治理

在澳大利亞地區,據說沙漠特別多,我要以前只知道澳大利亞那邊生態環境是非常不錯的,各種稀有的動物,如袋鼠,考拉都生活在那個地帶,說起澳大利亞的沙漠還是第一次聽,已經迫不及待的想了解下澳大利亞的沙漠究竟是怎樣的啦!

澳大利亞為什麼沙漠特別的多?

「祝賀大家穿越辛普森沙漠成功!」昨日,「中澳沙漠大穿越」跨國環保探險隊抵達此次穿越路線終點阿德萊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美大部主人謝元、悉尼市前副市長曾筱龍設宴為隊員接風洗塵。

為了保證一些沙漠地帶的長久安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澳北方地區推出了「沙漠知識經濟」戰略,開始在沙漠淘金,以此長期地、可持續地促進沙漠地帶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

所謂「沙漠知識經濟」,就是在沙漠地區及其周圍應用傳統或現代治理沙漠的技術知識,取得社會和經濟效益。現代沙漠知識包括生物學、生態學、科學用水、建築設計、農業和園藝生產系統、道路建設和保養、礦業、邊遠地區衛生教育服務、太陽能和其他新能源系統等。傳統沙漠知識是在沙漠地區進行土地和牧場管理、旅遊經營、人煙稀少地區社會行政管理等。

北方地區政府算了這樣一筆「聰明賬」:將沙漠開發建設好,很大程度上就等於將沙漠的沙固定了,就可以達到對沙塵暴長治久安的目的。因此,治沙治荒、保護環境成為推廣沙漠知識經濟戰略的核心環節。北方地區政府一方面派出專家,到小企業和當地土著人社會推廣和傳授治沙知識;另一方面制定了免稅、發放補貼和長期無息貸款等優惠政策,鼓勵公民尤其是土著人在沙漠地區開辦私人農場。農場的經營方向必須是生態農業,把治沙固沙與發財致富結合起來。雖是個體經營,但治沙固沙的柳條樹、灌木和草籽都由北方地區研究和開發咨詢委員會下屬的研究所統一發放,按規劃和標準的種植方法栽種,因此成活率高,治沙效果非常明顯。

為了讓地處沙漠地區的居民接受新知識,北方地區政府通過「沙漠知識工程」建起了沙漠電視廣播網,利用現代通訊工具提供遠程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定期傳授最新沙漠環保和開發知識。當地居民可通過雙向電視或電話進行交流和咨詢,也可通過網際網路查閱沙漠知識信息庫,獲取有關知識。政府設立的前沿技術科學應用研究所,定期推廣和示範沙漠知識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北方地區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確定利用日光多、溫差大等氣候特點,大力發展園藝和水果業。

由於實施了「沙漠知識經濟」戰略,昔日被稱為大漠「紅心臟」的澳大利亞北方地區,如今沿途沙地上都鋪滿了綠色植被,甚至還有較大面積的沙漠綠洲,沙漠農場也是瓜果飄香。

⑵ 如何解決澳大利亞環境問題

從事社會研究的休·麥凱說:「作為澳大利亞的生活方式,擁有自己的住宅已經紮根在我們民族精神的深處。」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擁有自己的住宅依然是人們的「夢想」,而且十分盛行。許多年輕人從父母家裡搬出來,到城市附近租房暫住,直到有能力在郊區購置一處帶花園的住宅。

「第一個孩子的出生將會促使這些租房族變為買房族」,休·麥凱說,「他們大多可能在市中心租房暫住,但他們會開始企盼著在郊區建立自己的家園,營造出這種澳大利亞養兒育女的完美氛圍」。

「外向型」的生活

出生在英國的休·特恩布爾目前在墨爾本的拉特羅布大學教授傳媒研究。她注意到澳大利亞郊區不同於其他西方國家的郊區,因為澳大利亞人更加喜歡戶外生活。

「你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花園,而是一個戶外娛樂場所。」特恩布爾女士說,「一個室內廚房和一個戶外燒烤區之間的關系是很直接的--戶外燒烤區讓你多了一處做飯的地方,一個娛樂和享受生活的場所。這樣,澳大利亞人在郊區把野外叢林生活的理想與退居室內的城市生活理想結合在了一起。在郊區,這兩者才有了完美的結合。」

特恩布爾女士還指出,這種是一種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的生活方式,加上四周的高柵欄,這樣鄰居們也看不見你們。

環境問題



澳大利亞是地球上最為乾旱的大陸,一些環境問題也由此產生。乾旱總是給澳大利亞帶來威脅,連年的低降水量使得大片土地無法使用傳統耕作方式耕種。

各州政府經常對家庭用水和工業用水進行限制,以此來節約水資源。但是由於有大片草地和花園,加之澳大利亞人對水上運動的熱愛,澳大利亞人一直是世界上的用水大戶。

火災

在澳大利亞,叢林大火會經常摧毀成千上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和農田。一八五零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每隔十三年左右澳大利亞就會出現一個叢林火災頻繁發生的季節。一九三九年發生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叢林大火造成了七十一人死亡。從此以後,澳大利亞人開始關注他們的生態系統。歷史學家湯姆·格里菲思說,當時的一個皇家委員會曾經指出,歐洲人沒能向原住民好好學習。

「原住民從不生活在叢林中心地區」,他說,「他們生活在叢林邊緣。而且他們利用焚燒的方法開辟出許多通道和邊界。這樣即使發生叢林大火,也不會蔓延開來。」

是否採用焚燒或清除矮小灌木方法是頗有爭議的熱門話題。



經過兩個世紀的叢林砍伐和採用歐式農業耕種法,現在澳大利亞人認識到需要改變這種做法了。由於很多支流被改道用於灌溉農田,曾經蔚為壯觀的墨累-達靈河水系現已面臨威脅。

森林砍伐和過度灌溉已經導致大規模土壤鹽鹼化。地表和地下水源鹽分增高正在給大片農村地區造成影響。

演員傑克·湯普森對環境問題十分關注。「一七八八年以來,澳大利亞被砍伐的樹木已達兩百億棵,這一數目真是觸目驚心。」他說,「現在,我們每一天都會因為土壤鹽鹼化而失去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土地。在我們下一代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可耕地,也就是可用於生產糧食的土地,將因為土壤鹽鹼化變得無法耕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澳大利亞政府正著手進行一項為期七年、耗資十四億澳元的項目,目的在於降低土壤鹽鹼度和清理河道。

⑶ 國外治理沙塵暴的經驗是什麼

美國5招降服「黑風暴」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小麥價格昂貴,開始大力移民南部大平原進行農墾旱作。農場主大肆開墾這片廣袤的處女地,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開墾地的肥力耗盡後,他們馬上撂荒,轉而開墾新的生疏地。結果,伴隨著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連年乾旱而發生的風蝕作用,墾區沙漠化過程異常迅速,使南部大平原成為沙塵暴頻發的「沙窩」,2000萬公頃的草原土壤被颳走了1米厚的沙土層。

1934年5月的沙塵暴是美國歷史上最強勁的沙塵暴。那年5月12日,美國堪薩斯、薩克拉門托、科羅拉多三州起源的黑風暴,塵霾蔽天不見天日,形成了一道高3千米、長1440千米、寬400千米的沙塵帶,影響范圍遍及美國本土2/3的區域。3億多噸土壤被吹進了大西洋數百千米外,16萬農民傾家盪產被迫離開了大平原。

據美國土壤保持局的統計資料,1935~1975年的40年間,美國大平原地區每年被沙塵暴破壞的面積達到了40萬公頃,最多達到60萬公頃,南部棉田因風沙問題每年的重播面積為80%,載畜量由剛開始的2000萬頭降到了後來的1100多萬頭。

為了控制大平原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塵暴,美國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生態保衛戰。從多年的慘痛摸索中,美國形成了一套全方位作業的防沙經驗,並成功減少了沙塵暴的發生。總的說來,美國治理沙塵暴主要有「5招」:

招數1:「天地結合」。將天氣預報和地面治理結合起來。每次強風到來之前,氣象部門提前48小時准確預測強風的行走路徑,然後在其經過的地區對裸露的耕地進行噴灌,使之濕潤結實,切斷風沙源。

招數2:固沙有方。把植物纖維、舊報紙紙漿與粘性物質攪拌在一起,與綠色染料混合噴灑在沙塵表面,既固定了沙塵,又可美化環境。另外可將黏性的沙塵固化劑噴在沙漠上,其滲透可達1厘米,且表層不怕壓,不起灰,可以走人、行車,非常結實,噴灑一次可鎖沙塵1~2年,且成本比植樹種草要低得多。

招數3:嚴懲不貸。沙漠土地擁有者和屋主在其周圍人為製造沙塵或不採取措施控制沙塵,每天罰款500美元。如拒不執行,每天增罰2000美元。在沙漠中施工的承包單位負責人和員工在開工前至少要上4個小時的環境課,要求他們一邊施工一邊用水消塵。如果達不到要求,將勒令其停工或給予罰款。

招數4:提高農耕技術。採取不同成熟期和不同播種期作物間作、套種和作物留茬,大力推行免耕法,並使用特殊的農機具淺耕土地,有效防治了沙塵暴。

招數5:休牧返林。政府鼓勵農戶退耕休牧、返草返林。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返林面積達1500萬公頃,約佔全國耕地總數的10%,全美土壤侵蝕面積約減少了40%。

前蘇聯播綠治沙

前蘇聯的北哈薩克草原佔了哈薩克國土面積的1/5,與我國東北大草原和美國中西部大平原並稱為「北半球三大肥沃草原」。該草原年均降水量255~317毫米,並集中在5~9月份,而年蒸發量卻在650~750毫米之間,幾乎沒有無風天。

1954年以前,北哈薩克草原人口還很少,耕地也不多,少有沙塵暴發生。1954年以後,前蘇聯提出要在這里建立「東方商品糧基地」,開始大量向這里移民開荒。1954年~1961年間,從烏拉爾河流域到西伯利亞西部一帶共開墾草原4150萬公頃,1963年又開墾了617萬公頃。

1959年,北哈薩克草原的人口就劇增到了275.3萬人,隨後更是以每年20萬人的速度增加,他們大量伐木墾草作為燃料,進行深翻耕。對大自然的掠奪,終於使這片水草豐美的草原變成了世界四大沙塵策源地之一。剛開始,這里被捲起來的是黑色的沃土,被長時間風蝕鹽鹼化後,則形成了獨特的白色沙塵暴。

為了治理沙塵源區,前蘇聯政府開始採取植樹造林、退耕還草以及調整農業結構的方式治理沙塵暴。他們沿著草原區和森林草原區,營造規模巨大的防護林帶。到1985年,已營造防護林約 550萬公頃。同時,前蘇聯政府還採取飛機播綠、調整農業結構等方式進行沙塵暴的治理。

經過這么多年的治理後,現在北哈薩克草原雖然還有沙塵暴,但與大開荒時相比,沙塵暴發生的次數和規模都大幅降低。

澳大利亞圍繞牧場治沙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業主要是畜牧業,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的土地荒漠化主要體現在草場的退化上,廣大的平原地區也是澳大利亞的沙塵策源地,因此,澳大利亞對沙塵暴的治理主要圍繞牧場來進行。

澳大利亞對牧區治沙主要有如下「三板斧」:

(1)嚴格實行輪牧。在澳大利亞,農場一般被水泥柱和鐵絲網分成了一個一個的方塊,不同的方塊就是不同的放牧區。澳大利亞人通常不會在同一個牧區里連續放牧,而是輪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區,以便牧草能有足夠的時間恢復。

(2)大力推廣圈養。為了防止羊群將草連根拔起,破壞植被,澳大利亞政府還大力推行圈養,在生態不是很好的地方更是如此。通過割草圈養牲畜,就保留了草根和草茬,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

(3)科學搭配畜群數量和種類。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不是由農場主自行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次年的載畜量。而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的法制很健全,執法也非常嚴格,對違反法規的人一向是嚴懲不貸,從而保證了上述制度得以順利實施。

中東黃金鋪就綠色

包括西亞和北非在內的中東地區,也是世界四大沙塵暴活躍區之一。由於人口增加,本來就是以不毛之地居多的中東地區,開始大量開墾牧場。亂砍濫伐森林、過度放牧,以及大面積墾荒,導致那裡天然植被破壞,荒漠化加速,沙塵暴經常發生。

為了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中東各國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採取了一些沙塵暴的防治措施。

(1)制定禁止開墾牧場的法律法規,建立牧場保護區。目前,僅在敘利亞和約旦,這種牧場保護區就超過60個。但是這些計劃大多沒有顯著效果,牧場還在繼續惡化,其主要原因是這些生態系統極易受到破壞,而且畜牧量也大大超出這一地區的土地承受能力。

(2)斥巨資綠化城市,這主要聚集在盛產石油的海灣國家。據了解,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最近年來花了數十億美元在城市內外建造花園和綠地,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用於綠化項目的費用居世界之最。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人均綠地面積達12平方米。像多哈、迪拜等城市,綠化都非常好,而綠化和護理費用也是不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海灣國家每一塊綠地就是一塊黃金。

(3)進行植樹造林。阿爾及利亞的「綠色壩計劃」就是令世人矚目的生態建設工程。20世紀70年代初,這項規模浩大的綠色壩工程開始動工興建。這條綠化帶的主要工程在阿爾及利亞境內東北部,同時也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5國的跨國工程。

(4)節水保護生態,這主要是在以色列。與海灣國家不同,以色列不盛產石油,但這個沙漠國家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尖端的農業技術,大力推行滴灌等節水技術,進行生態建設和農業生產,成為農產品出口大國。

⑷ 為什麼澳大利亞鐵礦開發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土地荒漠化

雖然五萬年前就有土著人定居,但澳洲的開發史卻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登陸並定居於此,進行農牧業生產才真正拉開了澳洲開發建設的序幕。至十九世紀中期在維多利亞州發現了金礦後,移民驟增,掀起了淘金熱,一味無節制地毀林擴牧、毀草經農、過度放牧、開礦破壞,加上野兔成災(十九世紀中期為人們休閑打獵而引進,後來由於野兔數目驟增並泛濫成災,對植被造成嚴重破壞,澳政府使用一種粘液菌進行滅殺)、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使原有良好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引起了水土流失(水蝕與風蝕)的發生與發展。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局限性,水土流失並未引起當局的重視。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水土流失已發展成連片,出現了上千平方公里流失嚴重的不毛之地。至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又遇上了嚴重的旱災,加上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控制。另外澳大利亞是個平坦的國家,沒有高山沒有大川,所以地面水蒸發量很大,陸地面積的75%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僅1983年的那場席捲墨爾本的沙塵暴,就撒下了200萬噸塵土;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一次沙塵暴,捲起的塵土隨著氣流圍繞地球環繞了3圈;2002年掠過格里菲斯市的沙塵暴,一小時內給城市覆蓋了厚厚一層沙塵,使澳大利亞當年經歷了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最近二三年澳洲卻沒有發生過大的沙塵暴。原因是重點圍繞牧場開展了治理,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蔓延趨勢。
在澳大利亞,農場一般被水泥柱和鐵絲網分隔成了一個一個的方塊,不同的方塊是不同的放牧區,澳大利亞人通常不會在同一個牧區里連續放牧,而是輪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區,以便牧草能有足夠的時間恢復。澳大利亞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進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都不由農場主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下一年的載畜量。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澳大利亞的土地荒漠化主要體現在草場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亞對沙塵暴的治理主要圍繞牧場來進行。 澳大利亞嚴格實行輪牧。為了防止羊群將草連根拔起,破壞植被,澳大利亞政府還大力推行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不是由農場主自行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次年的載畜量。而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雖然五萬年前就有土著人定居,但澳洲的開發史卻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登陸並定居於此,進行農牧業生產才真正拉開了澳洲開發建設的序幕。至十九世紀中期在維多利亞州發現了金礦後,移民驟增,掀起了淘金熱,一味無節制地毀林擴牧、毀草經農、過度放牧、開礦破壞,加上野兔成災(十九世紀中期為人們休閑打獵而引進,後來由於野兔數目驟增並泛濫成災,對植被造成嚴重破壞,澳政府使用一種粘液菌進行滅殺)、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使原有良好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引起了水土流失(水蝕與風蝕)的發生與發展。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局限性,水土流失並未引起當局的重視。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水土流失已發展成連片,出現了上千平方公里流失嚴重的不毛之地。至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又遇上了嚴重的旱災,加上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控制。另外澳大利亞是個平坦的國家,沒有高山沒有大川,所以地面水蒸發量很大,陸地面積的75%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僅1983年的那場席捲墨爾本的沙塵暴,就撒下了200萬噸塵土;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一次沙塵暴,捲起的塵土隨著氣流圍繞地球環繞了3圈;2002年掠過格里菲斯市的沙塵暴,一小時內給城市覆蓋了厚厚一層沙塵,使澳大利亞當年經歷了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最近二三年澳洲卻沒有發生過大的沙塵暴。原因是重點圍繞牧場開展了治理,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蔓延趨勢。
在澳大利亞,農場一般被水泥柱和鐵絲網分隔成了一個一個的方塊,不同的方塊是不同的放牧區,澳大利亞人通常不會在同一個牧區里連續放牧,而是輪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區,以便牧草能有足夠的時間恢復。澳大利亞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進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都不由農場主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下一年的載畜量。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澳大利亞的土地荒漠化主要體現在草場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亞對沙塵暴的治理主要圍繞牧場來進行。 澳大利亞嚴格實行輪牧。為了防止羊群將草連根拔起,破壞植被,澳大利亞政府還大力推行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不是由農場主自行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次年的載畜量。而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⑸ 墨累達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亞荒漠化最快的地區之一,人為原因是什麼

原因:
墨累達令河流域位於大分水嶺的背風坡,降水不足,發展農業需要灌溉。
過度飲水灌溉會加劇土地荒漠化,在草地上過度放牧會造成草地退化、荒漠化。

⑹ 澳大利亞荒漠化原因及對策

雖然五萬年前就有土著人定居,但澳洲的開發史卻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登陸並定居於此,進行農牧業生產才真正拉開了澳洲開發建設的序幕。至十九世紀中期在維多利亞州發現了金礦後,移民驟增,掀起了淘金熱,一味無節制地毀林擴牧、毀草經農、過度放牧、開礦破壞,加上野兔成災(十九世紀中期為人們休閑打獵而引進,後來由於野兔數目驟增並泛濫成災,對植被造成嚴重破壞,澳政府使用一種粘液菌進行滅殺)、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使原有良好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引起了水土流失(水蝕與風蝕)的發生與發展。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局限性,水土流失並未引起當局的重視。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水土流失已發展成連片,出現了上千平方公里流失嚴重的不毛之地。至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又遇上了嚴重的旱災,加上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控制。另外澳大利亞是個平坦的國家,沒有高山沒有大川,所以地面水蒸發量很大,陸地面積的75%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僅1983年的那場席捲墨爾本的沙塵暴,就撒下了200萬噸塵土;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一次沙塵暴,捲起的塵土隨著氣流圍繞地球環繞了3圈;2002年掠過格里菲斯市的沙塵暴,一小時內給城市覆蓋了厚厚一層沙塵,使澳大利亞當年經歷了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最近二三年澳洲卻沒有發生過大的沙塵暴。原因是重點圍繞牧場開展了治理,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蔓延趨勢。
在澳大利亞,農場一般被水泥柱和鐵絲網分隔成了一個一個的方塊,不同的方塊是不同的放牧區,澳大利亞人通常不會在同一個牧區里連續放牧,而是輪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區,以便牧草能有足夠的時間恢復。澳大利亞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進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都不由農場主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下一年的載畜量。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澳大利亞的土地荒漠化主要體現在草場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亞對沙塵暴的治理主要圍繞牧場來進行。 澳大利亞嚴格實行輪牧。為了防止羊群將草連根拔起,破壞植被,澳大利亞政府還大力推行圈養,通過割草圈養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亞養畜非常嚴格,養什麼、養多少不是由農場主自行決定。澳大利亞政府每年都要對各牧場作一次普查,以確定次年的載畜量。而在同一個畜群里,牛、羊的數量搭配也是經過科學測算的,從而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⑺ 澳大利亞的沙漠地區不能住人,為什麼不人為治沙使之適合居住

與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沙漠不同,澳洲荒漠並非過度人類活動導致的次生荒漠,而是受到氣候原因才導致的地區荒漠化,面積龐大,也沒有像我國新疆西藏地區一樣擁有足夠的冰川融雪等水源這種原生的荒漠,貿然進行改造其實是一種破壞。



除了沙漠之外,澳大利亞還有很多半乾旱和半濕潤地區,自然植被以荒漠和草原為主。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稀少,屬於終年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治理成本昂貴,並且破壞自然生態環境。

⑻ 澳大利亞土地荒漠化沒有過度樵採為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過度樵採,樵採,即砍柴、刈山草、掃樹葉等,堆積儲藏起來,以備歲末天寒或來年梅雨季節燒用,否則就有斷炊刷之憂。簡單的說就是砍材用於日常生活供暖。而的過度荒漠化在澳大利亞是由於過度放牧引起的,在澳大利亞多的不是山林而是草地 ,草原。所以澳大利亞的土地荒漠化主要體現在草場的退化上而不是你所說的過度樵採,雖然五萬年前就有土著人定居,但澳洲的開發史卻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登陸並定居於此,故澳大利亞農村不是很多而且澳大利亞的人口只有中國的上海市那麼多,故肯定不會存在過度的這種說法。所以澳大利亞的土地荒漠化一般不會把過度樵採放在土地荒漠化的原因里。

⑼ 澳大利亞主要環境問題、危害程度及相關解決措施

1、過度放牧,導致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強牧區管理合理放牧。

2、外來物種入侵,導致大量原生動植物滅絕;加強物種引進監管制。

3、大堡礁珊瑚退化嚴重,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甚至滅絕;加強保護,減少污染。

一、澳大利亞環境保護的經驗
澳大利亞的環境保護與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這是經過幾十年努力的結果。期間也曾有過環境資源使用不當,造成大面積沙化等生態問題的沉痛教訓。70年代初聯邦政府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提出了「打掃澳大利亞"的口號,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應用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對環境政策、決策機制、行政機制進行不斷創新與完善,使澳大利亞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政府主導、多元化主體的管理模式。澳大利亞政府從社會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建立起了以政府為主導,營利性組織、非營利性組織或非政府組織、社會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的環境保護管理模式,強調包括政府機構在內的各類組織和社會成員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中都發揮管理主體的作用。首先,澳大利亞從機構、人力和投入上為政府主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奠定基礎和提供保障。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設立政府環保部門的國家之一,其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個層次都設有專門的環保機構。各級政府就環保基本職能進行合理明確分工,形成從宏觀到微觀的管理職能體系。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通過協商和合作方式來實現國家環境發展規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主要採取直接干預方式使州的環境規劃得以實施,從而使政府統管環境發展規劃及其實際運行的目標得到實現。澳大利亞政府每年的環境保護投資都超過85億美元,約佔GDP的16%,僅維多利亞州環保部門每年的經費預算就達3200萬美元。聯邦政府環境與遺產部約有500名工作人員,各州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也都在1000人以上,這種充足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保障了環保部門在環境事務上的主導地位。其次,澳大利亞政府強調環境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充分發揮營利性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社會公眾參與環保事業,為環境管理提供服務和行動組織。政府還重視經濟手段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通過實施徵收環境稅、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可交易的許可權(如開放水權交易,發揮了市場在管理、節約、保護水資源中的配置作用)、環境責任等一系列經濟措施,保證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和公共環境項目的建設和運行。
(二)綜合協調的管理機制。一是政府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行動協調。在澳大利亞,三級政府都有好幾個部門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事務,為了避免推諉,減少摩擦,各級政府通過法律和跨部門機構來協調,做到橫向不同職能部門間分工協調,縱向不同隸屬關系部門間分權協調,避免出現各自為政、政出多門,既注重單個部門工作的最優化,更強調政府部門關系間的協同化。二是政府與非政府部門的配合。政府把環境管理的部分行為特別是環境治理、技術服務等轉向市場化和社會化,如將城市污水處理、廢物處置等職能向營利性企業進行招標,實行市場化運作。將環境監測、信息、環境技術咨詢等職能,通過政府委託、授權、承包、合同等職能轉移到社會中介組織,政府主要實行組織監督功能,從而節省財政開支,提高行政效率。三是政府與社會公眾間的協調。澳大利亞政府強調公眾參與城市管理,把公眾看成是城市管理的積極行動者,使政府與社會公眾形成合力。如政府每項環保政策的實施,都建立由政府環保部門牽頭,居民、企業代表參加,專家指導的特別組織負責宣傳教育工作,使居民、企業自覺遵守,讓政府的決策變成人人自覺執行的方針。政府的這種協調作為,使社會團體、公眾廣泛地參與到環境管理的監督和行動中來,為政府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動力。四是把環保事業與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相協調。如把污水處理廠建成環保公園、環保教育基地和旅遊景點;把垃圾存放場建成苗圃、公園(如悉尼的奧林匹克公園),從而使當地的環境顯著改善,發展了城市環境。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荒漠化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