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的盔甲長什麼樣

澳大利亞的盔甲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2023-02-02 08:18:22

① 歐洲鎧甲的種類

歐洲鎧甲的發展(玖羽) 當希臘羅馬古典文明毀滅之後,在中世紀早期的黑暗時代中,歐洲又重新回到了蒙昧時代,人們幾乎沒有防具的概念。在皮革上縫上骨頭、金屬片,戴上一個可以保護頭蓋骨或鼻樑的頭盔,拿上一個木製的盾牌,就算是完成了防禦;就是在稍後的時代中,西歐的蠻族也無法製造工藝復雜的環甲。因此,鎖子甲和舊式的鱗甲就成了他們僅有的選擇。再加上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優秀的羅馬鱗甲製造工藝,鎧甲的歷史開始在歐洲重復,鱗甲又逐漸推廣,很快就和鑲嵌皮甲一起流行起來。 但是要注意一點:這時候的鎧甲和文藝復興之後的鎧甲在防護力上相差甚遠。皮甲的皮革基本沒有加工,活動不便,容易腐爛,防禦能力也不高,僅僅能抵禦遠射的箭石和吸收一些沖擊力;所謂「鑲嵌」皮甲也只是在粗糅的厚皮衣服上加厚某些部位,然後再鑲嵌上護心鏡等配件,而鱗甲則是用細小的鐵環將寬而厚的長方形金屬片連接起來。鱗片間有空隙,活動也不方便,就像是「麻將席」那樣;所以那時的鱗甲一般只做成背心大的一塊,由頭上套下去,再用皮繩扎緊兩脅,這樣的裝備直到查理曼時期才算有了一些進步:由更寬的弧型鐵片夾在延展性好的麻布袍子里,互不連接,由鉚釘固定在袍子上,類似清朝的鎧甲。這樣的鎧甲可以比較自在地活動,但缺點是無論什麼季節都要穿著一身棉被打仗…… [cchere.com 西西河 南山賊] 在這個時代,鎧甲基本上不提供對四肢的防護。取而代之地,繼承自諾曼人的尖錐型頭盔和帶護鼻的整體鐵面具出現了,而鳶盾(KiteShield)也就是最早出現在這個時代。鳶盾長將近150CM,上部是橢圓,下部變尖,由輕、厚又有彈性的木材精製,四周包裹鐵片,中央把手處有半球型的金屬突出。因其防禦面積大,所以往往由重步兵和騎兵使用,在13世紀前都很流行。 8世紀的時候,鱗甲的工藝有了長足的進步。魚鱗形的甲片互相直接連接,並且緊密覆蓋,無論是可動性還是防禦能力都比原來的鱗甲上了一個台階。但是這樣的鱗甲很沉重,製造時間非常長,而且必須完全定做,因此非常昂貴;即使是到了10世紀,也是領地1000英畝以上的大貴族才能夠擁有的防具,因此它也有一種身份的象徵在其中。同時,鎖子甲也逐步恢復過來:雖然5世紀時已經出現了由粗大的鐵圓環互相連接而成的鎧甲,但是巨大的空隙使得它的實用性並不高;羅馬時代的鏈甲製作技術失傳了很久,而也是在8世紀時,歐洲的鎖子甲終於再次達到了實用的程度。——可實際上真正登峰造極的工藝其實是被羅馬文化影響到的阿拉伯;當初是羅馬人把鎖子甲介紹到西亞的,阿拉伯人的鎖子甲工藝又隨著十字軍東征反饋回了歐洲,自此之後,歐洲的鎧甲製作工藝才真正地發展起來。以12世紀的鎧甲作坊為例子,讓我們來看看一件鎖鏈甲是如何製造的。 [cchere.com 西西河 南山賊] 首先,和做衣服一樣,需要量體裁衣,畢竟鎧甲其實就是金屬制的服裝,特別是軟甲類;一個熟練的鎧甲師傅,首先必須是一個好裁縫。由於對鎧甲的大量需要,基本上一件鎧甲必須在一個星期內完工,因此鎧甲作坊必須由好幾個師傅分工製造:鎖鏈甲是由直徑在2毫米左右的鐵絲,加熱後煅打扭曲成直徑1厘米左右的圓環,並且敲打成寬3毫米左右的扁環,在環的兩端沖出直徑1毫米左右的小眼,在互相套住之後,用一毫米直徑的鉚釘連接起來。 做鎧甲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此一個鎧甲師傅一天內能完成10到20厘米見方的一塊「鐵布」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在鍛造出按制衣的方法畫出的裁剪圖上規定形狀尺寸的鐵布後,再由大師傅精心地用鐵環連接每一個部分;為了活動方便,鎧甲一般比設計的略大一點點。然後在領口,袖口等地方包上皮革,防止掛傷衣服和皮膚,一件鎧甲就完工了;知道鎧甲為什麼值錢了吧?11、12世紀時一名騎士的全套裝備價值相當於一個小型農場;鎧甲師傅在中世紀的農奴制度中,也是能夠和牧師平起平坐的上等平民,受到普遍的尊敬。 [cchere.com 西西河 南山賊] 在鎧甲的工藝方面,11到15世紀是個冷場的階段。除了一方面完善鱗甲和鎖鏈甲,並且發展出水桶一樣的全盔、金屬大盾牌——從12世紀開始流行,被後世稱為騎士盾——和佩帶舒適的豬臉盔外幾乎沒有什麼大的進步;但是鎖鏈甲工藝也在13世紀晚期達到登峰造極,就是所謂「編織甲」。這是一種將極細的金屬絲和亞麻絲編製成線,然後再以制衣方法製造的軟甲,看上去如同一件金屬色粗毛衣一樣,它對砍劈和穿刺的防禦力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價格也一樣居高不下;常規的鎖鏈甲這時也達到了「縫隙中穿不過貓的胡須,看上去如銀色的粗緞子」的程度…… 15世紀,鍛造大型弧型金屬的技術和冶金技術的大發展,奠定了後世整體式鎧甲的基礎。尤其是在1400年左右,在材料學上出現了重大突破,就是發明了高爐:燃燒溫度的上升使鑄造鐵的出現成為可能(在此之前使用的都是熔解鐵),這就奠定了這個時代中鎧甲工藝飛躍的基礎,此後一直到18世紀,在鎧甲的材料方面,都沒有重要的成就。而在應用方面,由於十字軍東征時受到了大量強弓勁弩的威脅,原來的鱗甲和鎖子甲都難以應付,歐洲人才重新開始整體式護甲的研製。在這個時代,米蘭的鎧甲工匠們率先嘗試用鋼板製造出整體的鐵手套、護臂、護腿和大型的護心鏡;但是這些東西並不是作為單純的鎧甲來穿著,而是作為鎖鏈甲和鱗甲的加強部件,靠皮帶固定在鎧甲的四肢上的。13世紀,局部的整體護甲如胸甲等開始出現;14世紀,帶活動面罩的頭盔問世,全身甲已具雛形。 [cchere.com 西西河 南山賊] 全身甲產生的意義,是在冷兵器為主的戰場上,雖然軀幹部的鎧甲往往是以雙層,乃至三層的防護來增加防禦力,但是四肢為了活動方便卻不能採用多層結構,因此死於四肢損傷造成的大出血或鐵環嵌入皮肉造成的感染的戰士甚至比被軀體創傷致死的更多;而原始的火槍也逐漸開始出現在戰場上,雖然機動能力不足,往往只能一次性發射,但是對軟質鎧甲來說卻已經足以造成巨大的破壞,即使沒有穿透鎧甲,彈丸巨大的沖擊力也往往會造成骨折。 所以逐漸地,開始有人試驗製造能夠整體防護住整個身軀的防具,於是就開始製造出了全身的鎧甲。這時候做出來的並不是我們熟悉的整體式鎧甲,而是類似羅馬時代的環甲,或者是靠皮帶掛在肩膀上的護胸板。對於這種鎧甲,後世有專門的名稱——「織甲」;雖然防護性能很好,但是穿著這種鎧甲的騎士就象應試教育下的中國小學生一樣,由於幾乎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負擔,所以根本不適合長時間作戰,兼之護胸板非常干擾手腳的活動,使落馬或者跌倒的騎士甚至難以自己站起來。對全身蠻力的騎士來說,鎧甲的重量絕不是問題,但是一套將手腳的活動范圍拘束住的鎧甲卻沒辦法發力,甚至連翻身都很困難;在經過30多年之後,早期的全身甲逐漸被發展出來。但是也有嚴重的問題:由於「板甲是穿在鏈甲外面的」這種傳統思想,這時候的全身甲有著非常極端的「整體化」傾向。手臂和鐵手套被鉸鏈固定在胸甲上,而胸甲前後又是靠鉸鏈鉸接,然後護腰和護腿又是鉸接在一起,因此穿鎧甲非常地辛苦費事,一個人是絕對穿不了的;現在我們一般認識中的「中世紀的騎士都是運動不便的鐵皮人肉罐頭」,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cchere.com 西西河 南山賊] 由於14世紀時的鎧甲就已經在強度上達到了很高的層次,所以此後對鎧甲的純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緩慢的。雖然材料上的進步並不大,但是結構上和造型上的進步非常明顯,所謂的哥特式和米蘭式鎧甲就是從這時開始出現:因為前者是從米蘭開始流行的,而後者受哥特藝術風格影響很大,所以把這兩種鎧甲風格稱為米蘭式和哥特式。在所有的鎧甲中,大致來分的話就是最流行的這兩種了,別的風格不是沒有,但基本都是仿造這兩種的;米蘭式的特點是線條圓潤、貼身,優美,造型漂亮;而哥特式則簡潔、充滿機能美,多稜角,運動性好。——從這時開始,鎧甲所出現的大量的稜角狀設計,可以極大地改變箭石和彈丸的彈道,避免直接的撞擊,也可以偏轉分散近戰的力度。就象坦克裝甲的傾斜角度一樣,即使在厚度材料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增加防禦能力。

② 2022年世界盃澳大利亞對陣突尼西亞隊服為什麼有突尼西亞國旗

與主客場球衣一樣,突尼西亞國家隊世界盃第二客場球衣同樣以具象化的圖案展現出來自北非的「迦太基雄鷹」征戰世界舞台的雄心壯志。以墨綠色為主色的球衣正面帶有源於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盔甲胸甲的圖案,藉此向世人傳達一個明確的信息:突尼西亞將盡一切努力完成比賽。

球衣胸前的突尼西亞足協徽章、Kappa Omini標志以及袖口和下擺均以耀眼的金色呈現。背後衣領位置則印有一面突尼西亞國旗。

③ 世界最神秘的5大鎧甲

世界最神秘的5大鎧甲:鎖子甲、哥特式盔甲、胴丸裝甲、米蘭戰甲、唐十三鎧。

1、印度的鎖子甲

說白了這種鎧甲就是一套鐵塊做的衣服。但是這樣的鎧甲製造起來是非常麻煩的,但是防禦能力卻不敢恭維,每個小鐵環都需要在接頭處錘平。只有重疊後才能鑽孔和添加柳釘。鐵環的大約需要17000個。

④ 歐洲中古世紀的盔甲有幾類用途各是什麼盔甲各分為幾個部分

西羅馬滅亡後,歐洲開始學著接受文明生活,但蠻族人卻始終無法提高,不論是諾曼人還是加洛林騎兵,鎖子甲一直是其主要裝備,這些鎖甲和羅馬時代相比,完全沒有進步,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甲的進化要有技術突破不是容易的事,有人說,蠻族人不懂造更復雜的甲,但從出土文物看,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諾曼人甚至使用過全身鱗甲。

同羅馬和西歐一樣,拜占庭的盔甲也是鎖子甲為主,其著名的重騎兵kataphractos的標准配備就是鎖子甲,但是一種叫的盔甲lamellar也十分流行,不論單獨還是配合鎖子甲,這種盔甲在東歐和阿拉伯各族廣泛使用,是那個時代的西方世界的最好鎧甲,有趣的是,這種鎧甲多是胸甲,無袖或者短袖,長及膝蓋的非常罕見。lamellar可以說是札甲和鱗甲的結合,這種盔甲在12世紀大量流行,我曾有幸在網上問過Timothy Dawson(著名拜占庭軍事研究者),他的解釋是經濟是決定盔甲的首要因素,lamellar在拜占庭不同歷史的普及度不一樣,就從側面反映了拜占庭的經濟狀況,其後在他的拜占庭步兵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論證,這位老兄很隨和,可是他的書我還是一本正版都沒買。與拜占庭臨近的東歐國家,他們的盔甲一直是東方式樣,通過中國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中國對東歐盔甲產生影響,直到10世紀以後波斯盔甲的大量引入,才改變了東歐的風格,前段時間有媒體稱匈牙利人的盔甲像連環畫的岳飛,說法雖不夠專業,但卻點出了早期東歐盔甲和中國的淵源。

薩拉森人的盔甲是西方和東方的結合體,由於薩拉森人的成分較復雜,所以其盔甲也有多種風格,既有類似於中國步人甲的披掛甲,也有古羅馬風格的鎖子胸甲,還有拜占庭風格的復合盔甲(將鎖子甲和布甲及札甲混合使用達到加強防護的目的,通常是用札甲式胸甲結合鎖子甲,這種盔甲拜占庭也廣泛使用)。在早期戰爭時期,阿拉伯人的盔甲水平和西歐人相比都一個樣--寒酸,真正解決他們盔甲問題的時候是控制波斯和印度後,這是兩個傳統的盔甲製造大國,尤其是伊朗,在10世紀到15世紀,波斯人出口的盔甲,支持了土耳其,俄羅斯,帖木兒的擴張,波斯風格的盔甲也稱為西歐板甲甲,中國唐式披掛甲之外的第三種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甲胄。薩拉森人的盔甲風格也由早期偏重西歐風格演變成中亞風格。當然由於文化弱勢,薩拉森人的盔甲很少被人關注,也由於其來源的混雜性,使他們的甲胄集世界之大成的同時變得毫無特色。

波斯中世紀鎧甲除了從古老時代留下來的鱗甲,還包括新型的鏈板甲和新型鏡甲,鏈板甲是在鎖子甲上加裝鐵片,根據鐵片大小多少分為數種風格,在印度,伊朗,阿拉伯,俄羅斯都有廣泛應用,直到16世紀中葉,土耳其和印度人依然把這種鎧甲作為主力鎧甲,蒙古西征時遭遇的花剌子模騎兵,也是使用鏈板甲的。鏡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誕生於印度的鎧甲,早期鏡甲只有四片方形鐵片,分別保護軀乾的四個方向,後期鏡甲造型復雜,其基本結構就是大塊不同造型鐵片,通過鎖子來連接適應人體曲度,我們從此可以看出,完整的大塊的鐵片比零碎的鐵片和鎖子更受歡迎,大塊鐵片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適應人體外形,通過鎖子連接在很大程度解決了這個問題。古羅馬,古希臘都曾經廣泛使用大塊完整銅片製成的鎧甲,如肌肉甲,但這種鎧甲都無法適應人體的外形,穿戴既不舒服,羅馬環甲是一種嘗試,但同樣無法完美解決問題,加上造價的原因,被鎖子甲和鱗片甲淘汰掉。印度將圓形和方形的完整鐵片安裝於腹前和胸前,雖然防護力很高,但保護范圍很窄,鏈板甲和後期鏡甲的出現是大塊甲片廣泛應用於中世紀戰爭的標志,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出,對整塊甲片的追求是從古到今的,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不是造價,不是性能,而是工藝--如何適應人體。

我們還要說下披掛甲,鎖子甲很輕,所以能夠用肩承擔重量,但其他甲葉式鎧甲,比如,山文甲,札甲,鱗甲卻不行,必須用身體多個部位承擔重量,伊朗,拜占庭很少出現大型甲葉甲裙,而使用鎖子裙代替,中國是最多最早使用甲葉式甲裙的國家,唐式披掛鎧是中國最經典的鎧甲,我們的關於鎧甲的藝術造型多是用他們,從敦煌到當代連環畫,唐式披掛鎧幾乎就是唯一的造型,這種鎧甲在宋代達到完美,可是實際使用和藝術是有區別的,比如我們知道唐式披掛鎧有巨大的腹甲,甚至可以垂到膝蓋處,可騎過馬的人都知道,這種裝置對騎兵而言毫無用處,反而是累及,我們在兵書上看到的騎兵鎧甲並沒有這種部件,同理,中亞,拜占庭的披掛鎧也沒有,明代中期的圖同樣沒有,或許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個東西不是實戰用或者不常用,考慮到步人甲是有這東西的,我們也可以認為他是步兵甲的設備。

盔甲的穿戴講究簡單,唐式鎧甲的穿戴非常麻煩,而且不穩固,應該不是盔甲的主要趨勢,或許我們看到他們多隻是因為他們是藝術家的寵兒,明孝陵前的將軍像是穿這種鎧甲的,各地的天王像是穿這種鎧甲的,清末的武侯祠雕像同樣穿這種鎧甲,可見這是一種藝術造型,與真正的中國實戰鎧甲關系有限,也對後世的研究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誤導,我聯想到拜占庭遍地都是的聖武士像,這些永遠身著和古希臘甲裙的武士像從6世紀到14世紀都廣泛出土,我們只能明確他們是早期拜占庭軍隊的造型(也許就是貝利撒留時代),但絕不是後期的武士裝備,拜占庭的研究者曾經感嘆,非常的不幸,在經歷了戰火和毀滅後的拜占庭軍事文化,留下了一大堆藝術而非寫實的東西。

西歐的盔甲騎士走了一條和世界截然不同的路,當其他國家在鎖子甲上使用札甲或皮甲來增強胸部頭部防護能力時,西歐的騎士卻選擇了鎖子褲和鎖子袖(手套)來增強手臂和腿,同時,還最廣泛的使用面甲,所以西歐騎士的防護面積在11世紀到14世紀為世界第一,這裡面的一些東西值得我們研究,國內曾有人對這種做法嗤之以鼻,並認為這代表西歐兵器落後,連破鎖子甲都難,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西歐是世界上使用盾牌最廣泛的地區,騎士可以說是人手一盾,盾牌最主要的就是保護軀干,忽略盾牌去探討盔甲是極為幼稚可笑的,我們如果關注俄羅斯,拜占庭和土耳其十二世紀後的盔甲發展,也能發現這個規律。直到13世紀中葉,歐洲仍然以鎖子甲為主,寬大的騎士袍罩在鎖子甲外邊以表面騎士的身份。我們知道,由於歷史積淀,很多不好的習慣會被保留,騎士袍是非常影響戰斗的,歐洲人非常清楚,但他們不換,就是強烈的傳統意識作怪,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此時的拜占庭已經喪失了科技的主導能力,不僅從義大利進口盔甲,式樣也完全向西歐靠攏,雖然仍有使用lamellar,但數量日減。

13世紀末,西歐騎士首先使用護腕護脛增強前臂小腿的保護,接著護肘,護膝,護肩,大腿甲葉開始應用,尤其是此時,腿甲和臂甲往往是半開的,接著一種胸甲開始應用,歐洲板甲時代的黎明開始了,最早的胸甲不是整體的,是分成數塊,通過覆蓋在表面的織物進行連接,稱為coats-of-plate,我們姑且稱為板甲衣,這很類似蒙古的布面甲,由於這種盔甲在14世紀中在德國最先開始廣泛使用,我們甚至可以肯定的說,這就是布面甲的一種變形。板甲衣標志著板甲時代正式開始,幾乎是緊接著,義大利和英國開始生產整體式胸甲,這些胸甲有的是正面,有的是正面背面都有,此時,我們第一次看到帶弧度的,可以適應人體的整塊甲片,板甲在消失了近1200年後,重新在地中海出現。

此時的西歐騎士已經不再流行長長的騎士袍surcoat,更短,更適合穿戴的式樣出現,jupon(緊身襖)也有使用,這些衣服是騎士的造型非常優雅,由於英法百年戰爭的高潮就是在這個時間段,所以它們是中世紀歐洲盔甲最好的代表,接著鐵片製成的甲裙開始流行,由於鎖子甲還在應用,歷史上便稱這種鎧甲為混合甲(mixed armour),當腿甲臂甲變成管狀時,歐洲騎士脫掉了只有好看而無實際作用的罩袍,聖女貞德隨後穿著米蘭的大白甲馳騁疆場,1410年,鎖子甲讓出最後的保留地--頸部,世界盔甲的終極產品--全身板甲出現了。

板甲出現後,立即跟隨上文藝復興的腳步,各種藝術造型構思出現在其上,板甲也在快速改進,胸甲從一片式變為兩片式,左肩護肩增大,形成防護手取代盾牌。到16世紀中葉歐洲板甲發展到了一個極端先進的地步,不止是性能,還有產量,那個時代的歐洲軍隊已經徹底放棄其他鎧甲,不論是德國傭兵還是西班牙征服者,板甲成為了一件能在中層士兵中普及的裝備。

隨著火槍的發展,板甲通過減少某些部件以增強機動性能,首先減少的就是腿和臂的甲,在英國內戰等著名戰爭中,這種精簡過的盔甲備受寵愛,同時土耳其,波蘭也開始採用板甲,西帕西騎兵和翼騎兵都曾廣泛裝備板甲,日本則採用了南蠻胴,換而言之,除了中亞,西亞和中國,全世界都認同了板甲。

這還不是板甲的結束,當板甲精簡到只剩胸甲時,世界已經開始工業革命,但胸甲騎兵依舊是那個時代的風雲寵兒,此時,凡是受到西方影響的國家,只要採用帶甲騎兵,都使用板甲,比如印度。

⑤ 有盔甲的動物是什麼

甲殼動物是烏龜、鱷魚、犰狳、穿山甲,各種甲蟲(鞘翅目昆蟲)甲殼動物體外都有一層幾丁質外殼,稱為甲殼.甲殼動物是節肢動物門中的一個綱.節肢動物是動物界最大的一個門類,無論是種數還是個體數在動物界都居領先地位.全世界的節肢動物至少有100萬種以上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的盔甲長什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