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如何理解澳大利亞被偷走的一代

如何理解澳大利亞被偷走的一代

發布時間:2022-02-11 08:26:50

⑴ 被偷走的世代是什麼意思

"被偷走的一代"是澳大利亞歷史上一群充滿悲劇色彩的人,
是20世紀初澳政府推行的"白澳政策"的犧牲品。
從1910到1970年,全澳大利亞有近10萬名土著兒童被政府從家人身邊強行帶走,
這些人後來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

⑵ 被偷走的一代的政府道歉

對澳大利亞土著人而言,2008年的2月13日值得紀念。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在成立一百多年後,終於在新總理陸克文的推動和代表下,對土著民族與文化所遭受的「侮辱和貶低」做出了正式道歉。
陸克文說,為「被偷走的一代」及其後代、家屬所蒙受的悲痛和傷害,我們要說「對不起」;為被拆散家庭和社區的父母、兄弟、姐妹們所受的痛苦,我們要說「對不起」;為由此引起一個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尊嚴受到貶低,我們要說「對不起」。
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洲大陸的原住居民。在英國殖民者於1788年抵達澳洲大陸後,土著居民就開始被邊緣化。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土著人卻被歸為「動物群體」。直到1967年,土著人才被納入人口普查並獲得投票權。1910年,澳大利亞還曾通過一項政策,以改善土著兒童生活為由,規定政府可隨意從土著家庭中帶走混血土著兒童,把他們集中在保育所等處。該政策一直延續到1970年。1997年澳大利亞一份全國性調查指出,從家人身邊奪走土著兒童的政策使多達10萬的土著人受到精神創傷。不少人要求政府就其對土著居民的錯誤政策正式道歉,並作出賠償。但前任霍華德政府認為其政府不應為以前政府的錯誤承擔責任,拒絕道歉和賠償,只在1999年發表過一份「遺憾聲明」。
隨著要求政府向土著人道歉的呼聲日益高漲,陸克文領導的工黨在2012年11月贏得大選後承諾,新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向土著人道歉。陸克文通過此次正式道歉兌現了其承諾,也表明了陸克文領導的新政府糾正錯誤的決心和勇氣。陸克文在道歉中稱,澳大利亞會深刻反思其強加給土著民族的歧視和侮辱,要使所有澳大利亞人在未來成為平等的夥伴,擁有同等的機會。陸克文沒有提出向土著人提供經濟賠償,但表示政府將嘗試新的解決方案,推出有助於提高土著人生活水平的衛生和教育政策,以縮小土著人與非土著人在壽命、教育程度和經濟機會上的差距。
陸克文新政府的正式道歉無疑有助於土著人與非土著人建立更和諧的關系,有助於民族與文化多樣性的保持和發展。但要真正改善原著民的生活水平,澳大利亞仍需要更多切實有效的政策。21世紀初,在澳大利亞2100萬人口中,土著居民僅有約45萬,且大多生活在偏遠貧瘠地區,是澳大利亞最貧困的群體。在澳大利亞人口中,土著居民成為文盲、失業和坐牢的可能性最高,自殺率也高居各族群之首。土著人與非土著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差距高達17年。

⑶ 澳洲沒殖民之前有土著居民么大概是怎樣的呢

澳洲最早的移民出現在至少四萬年以前,現在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在澳大利亞已經紮根了幾千年以上。澳大利亞土著」——KOORIS(古利人) 40,000多年前,土著居民定居澳大利亞大陸。他們與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完全隔絕,以打獵和採集為生。十八世紀時,歐洲人來到這里,強迫土著人離開他們的領土。現在,許多土著在白人社會里感到孤立,但他們仍努力維護他們部族的個性。 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他們屬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在歐洲人佔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 500 多個部落,人數達七十五萬之多。。
早的土著居民在最近的—次冰期時來到澳大利亞,當時的海平面較低,故他們能夠通過大陸橋和小片的水域來到這里。隨著冰川消融,海平面再次上升,該大陸被完全隔離。最初,人們沿海岸和河流而定居.後來逐漸移居到大陸各地。歐洲人來到這里時,澳大利亞約有500個不同的部落。 從1787年起,歐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亞移民,由於土地與生活資源的沖突,而土著人原始的武器根本無法抵抗外來的侵略,至少有2萬土著人死於土地的沖突,許多土著人輪為奴隸,大部分的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趕往不毛之地。更災難性的是移民帶來了大量的疾病,使缺少生活資源的土著人雪上加霜,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的人數大約僅存七萬人左右。
澳大利亞最早居民為土著人,最古老的原住民可以追溯到7萬年前。 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 1788年1月,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當時估計有75萬土著人生活在澳大利亞。 1789年,土著人中出現首例由殖民者傳染的天花疫情,造成數百土著人死亡。 1791年,英國殖民當局把悉尼灣附近的土地「分配」給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開始了對土著人土地的剝奪過程。這一過程中,土著人與殖民者的沖突造成數以萬計土著人死亡。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但把土著人排除在人口普查范圍外,他們被歸為「動物群體」。 1910年,澳通過一項政策,以改善土著兒童生活為由,規定當局可以隨意從土著家庭中帶走混血土著兒童,把他們集中在保育所等處。 1937年,澳當局通過一項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 1967年,澳大利亞人在全民公決中贊成修改憲法,把土著人納入人口普查,並賦予他們投票權。 1970年,澳廢除允許當局帶走土著兒童的法令。 1976年,澳政府通過法令,承認土著人對澳「北部地區」大片土地的所有權。土著人此後掀起要求歸還先祖土地的運動浪潮。 1992年,澳最高法院裁定,土著擁有殖民時期以前澳大利亞一種形式的所有權。 1997年,一項全國性調查報告說,從家人身邊奪走土著兒童的政策使多達10萬的土著人遭受精神創傷。報告建議政府對「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補償。時任總理約翰·霍華德拒絕做官方道歉。 2007年,陸克文當選總理,承諾代表政府向那些土著人道歉。
土著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這些居民是否真的」土」生」土」長呢?答案是否定的。同地球上其他大陸相比。澳大利亞的生物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它的植物大多狹葉細花,而物不少為有袋類 如袋鼠、袋熊、袋貂等。如果沿著這條軌道繼續進化,澳大利亞的人也應該是有袋的(可以稱為」袋人」),然而土著的腹部並沒有育兒袋。更何況這塊大陸上的動物,連高級哺乳動物的層次都沒有進化到——澳大利亞的土著也是外來移民。 澳大利亞土著的皮膚黝黑,人們很容易把他們同非洲黑人聯系起來。果然,最早提出的答案是」非洲人種說」。1839年,英國爵士羅伯特·菲茨羅伊鄭重其事地在宴會上向來賓宣布他的重大發現:澳洲土著來自非洲。他認為,無論從膚色還是體形來看,澳洲土著和非洲黑人並無二致。至於途徑嘛,爵士用餐巾抹了抹嘴,指著不遠處一葉扁舟說,或許是乘船偶然被風刮來的。人們對爵士的話半信半疑,一些科學家乾脆開始自己研究這個問題,結果還在英國掀起了一陣土著研究熱。1847年,普查里德博士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認為,一來 靠海風將非洲黑人吹到澳洲簡直不可想像:二來,黑人和土著之間並不完全相同,比如臉形、毛發等。 那麼,土著的人種歸屬在哪裡呢?洋洲諸島和東南亞一帶的尼格利陀人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入了其他人種的基因,包括高加索暗色人種、斯里蘭卡的唯達人、日本的阿伊努人、印度的托達人,甚至中國的苗族也融入其中。土著人傳統上以打獵和採集為生。他們屬於游牧人口,游牧地域很廣,在水源附近搭起臨時帳篷,食物耗盡後便再次遷移。他們與別的部落進行貿易,交換商品,如矛等。 土族人藝術品狩獵和採集 土著人靠獵取袋鼠等動物為生,以野生植物、堅果、漿果等為輔助食物。狩獵者使用裝有石刀的矛和飛去來器——一種可飛回投擲處的鏢。有些部落發展了復雜的手勢語,這樣他們在悄悄地追蹤獵物可以傳達無聲信息。 土著人使用啞語以免驚跑獵物。在啞語中,將拳頭握緊再展開即表示袋鼠。 土著居民的故事,歌謠和傳統代代相傳。歌舞會和慶典舞會仍保留著這些傳統文化;部落成員聚集在一起,通過歌曲、音樂和舞蹈講述澳大利亞的過去。 黃金時代 土著人認為黃金時代就是祖先們塑造陸地、創造物種和人類的時期。這些先人被認為是以神靈形式永生。人類被認為是自然的一部分,與所有其它生物密切關聯。黃金時代神靈的偶像,如雷公像等,布滿部落居住區的聖崖。澳大利亞土著在嚴格的習俗規范中生活 每個部落都劃分成三個「年齡一性別」集團:成年男子集團,成年女子集團,兒童集團。在成年男子集團中,有一個人數雖少但頗有勢力的長老階層,他們是習俗的維護者,也是社會權力的體現者。其他男子即使被允許參加長老議事會議 也只能旁聽,不能參與決策。而兒童進入成年,則要舉行獻身儀式,即成丁禮。成丁禮是土著男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他從兒童集團跨八了成年男子集團。只有經過成丁禮的土著男子,才有資格婚配。同時成丁禮也是傳授生存技能和部落傳統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完整的成丁禮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讓男童與婦女、幼童隔離一段時間 期間僅與男子、老人接近,以傳授部落的信仰和傳說 學習敬神儀式。事情的開端往往是突然的 該男童在懵懂間被父輩抓住,蒙上眼睛 帶到男子的住宿地。第二日,他由祖父帶領,拜訪遠近的部落男子,並觀看他們的表演。這是男童第一次看見部落的圖騰儀式。 其次,行割禮。割禮由祖父、父親和舅舅執行,整個過程絕不能被婦幼看至。 再次,文身 成年男子會用尖利的貝殼有規則地在男童的手 腿、腳、肩、背、胸等處割出傷口 並搽塗木炭粉,使傷口癒合時留下疤痕。在這一過程中老人經常會以身作則 將自己的肘部靜脈剌穿,讓鮮血滴在男童的身上,以向他灌輸勇氣。 接著,男童會留在森林裡 學習各種狩獵和運用武器的技能,並接受一些肉體上的考驗。這些肉體考驗很奇特但能培養男童刻苦耐勞的精神,比如互相撕咬對方的頭臉和肌肉、在火堆上熏煙,甚至還有打掉牙齒、拔頭發等。在這一過程中 男童還要遵循一些飲食禁忌。 最後,部落將舉行盛大的圖騰儀式,正式宣布男童已「成丁」。事前 新男子被綁在青樹枝的篝火堆上 由他的姐妹隨意打擊他的背部。只有經過這場火的考驗」,土著男子才有權利結婚。 成丁禮的最後一幕是土著大型狂歡舞會——科羅波里。該舞會通常安排在晚上。當夜幕降臨 土著就在樹林中間燃起一堆篝火,男女老少圍繞著篝火盡情地歌唱跳舞。男子是整個儀式的主角,女子則不停地拍打著自己的臀部,搖頭甩發,口中還念念有詞。歐洲殖民者於1788年到達澳大利亞,將土著部落趕離他們的領土。今天,澳大利亞約有250,000土著居民,多數居住在城市,盡管種族歧視仍存在,但土著居民已開始受益於政府救助,並已經開始設法維護他們的民權。 今日澳大利亞土著人
土地權 歐洲人到達澳大利亞後,宣稱這里的土地「尚未並入任何國家的轄區」,即它不屬於任何人,故他們有權利加以佔領。近來,土著人一直在為收回他們失去的領上和聖地而斗爭。1992年,澳大利亞政府廢除了未受轄領土政策。 烏盧魯(艾爾斯岩) 土著人認為澳大利亞的地貌是先人塑造的,先人們還建立了沿用至今的習俗和傳統。在許多聖地保留了他們曾經造訪的證據,如澳大利亞中部的烏盧魯——它被當地的阿蘭達人尊為聖地。澳大利亞政府曾稱之為艾爾斯岩,1988年恢復其原稱。 多元化背景下土著人的生存 上世紀中葉,隨著國際上反對殖民主義浪潮和國際人權呼聲的逐漸高漲,澳大利亞政府以種族隔離為內容的「白澳政策」逐步瓦解。土著人的命運出現轉機。 1958年2月14日,一個名為「聯邦土著進步委員會」的組織在澳大利亞南澳州首府阿德萊德宣告成立。澳洲大陸5個州都有代表出席,有意思的是,12名代表中,只有3人是土著人,其他都是白人。越來越多的白人同情土著人,不能不說是社會的進步。 委員會通過了七點原則聲明:廢除歧視土著的一切法律;修改憲法,授權聯邦政府立法,保護土著人;改善土著人居住條件等。 次年,委員會第二屆年會在墨爾本召開,吸收了同樣不具有公民權的托雷斯·斯查伊島的土著人,更名為「爭取土著和托雷斯·斯查伊島民進步委員會」,這個全國性機構為土著人爭取權益展開了不懈的斗爭。 澳大利亞政府在1967年憲法修正案上,宣布廢除「在計算聯邦人口時……土著人將不計算在內」的《憲法》第127條,授予土著人以公民權。 其後,一些有關土著人土地、教育、文化等問題的立法也相繼出台。從聯邦政府到各州和領地政府都從法律、政策和政策措施上致力於保護土著人的各項權利。土著人和土著文化被政府認同,各種文化向著和睦相處、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方向健康發展,澳大利亞進入多元文化發展的新階段。 1970年4月29日,白人在悉尼港舉行盛大慶祝活動,紀念庫克船長「發現」澳洲200周年。而全澳各地的土著人則聚集在庫克登陸處,舉行悼念活動。標語牌上寫著一個個消失了的部落名字。他們說:「他們慶祝他們的,我們要悼念許許多多死去的人。」1970年,澳政府廢除了允許當局帶走土著兒童的法令。 1972年,澳大利亞政府重新認識土著人問題,並開始考慮土著人權利的法律保障問題,「多元文化政策」隨之開始起步。 1976年,澳政府通過法令,承認土著人享有「北部地區」大片土地的所有權。土著人此後掀起要求歸還先祖土地的運動浪潮。 全國和解大會1997年在墨爾本召開。總理霍華德在會上為「被偷走的一代」辯解,在場的土著人全都背過身去,齊刷刷地把屁股對著這位總理。土著人認為,霍華德的自由黨對土著人的態度遠不如工黨。他們還認為,霍華德同情「單一民族黨」,而這個黨實際上是主張「白澳政策」的。 1997年,一項全國性調查報告顯示,「被偷走的一代」多達10萬人,土著人遭受了精神創傷。報告建議政府對「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補償。時任總理約翰·霍華德拒絕作官方道歉。2007年,陸克文當選總理,承諾代表政府向那些土著人道歉。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代表政府就澳土著居民自白人登上澳大利亞大陸上百年來所蒙受的苦難作出了正式道歉。 當天大約1000名土著居民聚集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議會附近觀看了澳政府具有歷史意義的道歉儀式,各地政府也將當地的土著居民集中在電視大屏幕下觀看了現場直播。 陸克文說:「對於強加給這一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屈辱和衰落,我們說對不起。我們澳大利亞議會敬請土著人士接受這一歉意。作為國家和解的一部分,我們提出了這一道歉。」 陸克文表示,這種不公平將「不再發生」,希望道歉能彌合由此給澳大利亞帶來的巨大創傷。他說:「現在是糾正過去錯誤,翻開澳大利亞歷史新的一頁的時候。」陸克文還專門向數萬名「被偷走的一代」進行了道歉。 陸克文沒有提到政府賠償問題。在賠償問題上,澳大利亞新舊政府目前立場相似。陸克文表示,政府將推出有助於提高土著居民生活水平的衛生、教育政策,「我們可以在不安排經濟賠償的前提下達到這一目標」。 現在土著人自己也還處於彷徨之中。失去了土地的土著人流散到全國各地,近年流向城鎮,但又與城市生活、與白人不相融合。他們反對同化,也反對隔離。他們要土地,他們要找回自己的靈魂。土地不可得,靈魂無所依。

⑷ 關於澳大利亞的情況

澳大利亞多元文化

澳大利亞在建立容忍互讓、兼容並收、多元文化社會方面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以三個原則為基礎:各種文化享有一律平等的權利、社會正義的價值觀、高效益的經濟利益。

除了原住民人口外,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中有近一半人,或者生於另一個國家,或者其父母中至少有一人在海外出生,澳大利亞從其移民身上學到的一件事是多元化的價值和寬容的重要性,澳大利亞可妥善處理對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很多不同態度,但是,所有澳大利亞人,不管是新來的還是以前來的,都必須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這些原則包括忠於澳大利亞、接受澳大利亞社會的基本結構和原則,即法規、寬容、機會均等、國會民主、言論和宗教自由、英語作為國語以及性別和種族平等,在澳大利亞,基於國籍、種族、性別或宗教信仰的歧視是非法的。

所有澳大利亞人在慎重規定的范圍內,都可以充分表達和享有他們自己的文化傳統,包括語言和宗教,澳大利亞人珍視平等對待和機會均等的原則,努力消除由於種族、文化、宗教、語言、性別或出生而產生的隔閡,澳大利亞注重保持、發展和使用來自任何社會出身的人們的技術和才能,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這些適用於所有澳大利亞人,不論他們是土著或是來自非英語國家的人們,不論他們是出生在澳大利亞或是移民加入澳大利亞國籍,澳大利亞要求全體人民為維護祖國利益和前途,為恪守社會結構及其組成原則、為尊重他人有表達個人觀點和價值觀的權利而作出應有的承諾。

澳大利亞人文地理
如果你想暫時遠離沒有季節的都市生活,那幺不妨到澳大利亞去看看,她會讓你領略一番回歸大自然的感受.即使這一刻你還沒有準備去旅行的心情,或許帶著眼睛、思想走完整個澳洲之旅,城市的繁雜、喧囂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是一塊與世獨立的大陸.與塵世相離,也因此賦予她神秘迷人的魅力 .陽光燦爛的海灘,雄偉壯觀的高山,五彩繽紛的珊瑚,一望無際的草原,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這些都使澳大利亞成為旅遊者非常嚮往的地方。

然而澳大利亞的魅力並不僅僅是自然一詞能概括的,她融合大自然勝景和現代都市生活的特點,既相互和諧又形成強烈對比.在澳大利亞,你可以在熙熙攘攘的鬧市中,體驗繁華與璀璨,也可以驅車勇闖神秘的內陸地帶;或在熱帶島嶼度假村內優哉游哉;也可以到高山滑雪,享受刺激;或在袋鼠的陪伴下,揮打高爾夫.澳大利亞的城市凝聚著無窮吸引力:現代設計整齊有序、風光旖旎;各式廳館林立、美食紛呈;商店成行成市、精品繽紛;夜生活美不勝收;瀏覽觀光,目不暇接……

澳洲人非常愛好健康的休閑生活,沖浪、浮潛、潛水等水上活動非常盛行,翱翔天際的飛行傘、熱氣球和輕航機也是大眾化的活動之一。游覽澳洲的主題樂園也是一大樂事,不論是電影世界的模擬場景,或者是海洋世界和高科技的Sega世界的海豚表演或驚險的過山車,都會讓你樂而忘返。

澳洲在舉行節慶時更是充滿快樂的氣氛。一些大規模的節慶像音樂節、電影節、葡萄酒節、帆船賽、一級方程式賽車等,把澳洲的一年四季點綴得熱鬧非凡。對於想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員工旅遊,或者在澳洲辦理婚禮或度蜜月假期,澳洲的專業人才也都可以量身訂作為你提出一個完整的規劃,讓你旅遊澳洲的美夢成真。

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所以能吃到世界各地的菜餚,材料豐富,既便宜又好吃。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帶有特色的各國的美味食品。有中餐館、泰國風味餐館、馬來西亞餐館、印度餐館、日本餐館、越南餐館等,不勝枚舉。其中,中國餐館佔有主導地位。由於中國有著悠久的美食文化,所以中餐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當然澳洲也不例外,許多的澳洲居民都喜歡在周末邀上朋友和家人一起去中餐館享用世界級的烹飪美食。所以,不管你走到澳洲的哪個城市,找一家中餐館用膳不會太困難,更何況各地的唐人街都享有中國美食城的稱號。

當然,和美國等城市一樣,澳洲也風行著快餐文化以適應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肯得基,麥當勞,義大利pizza等洋快餐遍地都是,在平時上班時間這些都會成為午餐的首選,大概也算澳洲人的工作餐了。所以通常在非節假日時間中餐館會相對比較冷清,而一到節假日,那又是另一派繁榮景象了。

澳洲的旅遊業是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旅遊從業員超過40萬人,他們不僅懂得起碼的外交禮儀,會說流利的外語,還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一切為旅客著想,提供方便條件,讓遊客享受最好的服務.

到澳洲旅行,你一定要記住澳元與人民幣的比值.大約100澳元可折換人民幣630元左右。如想在澳洲購買紀念品贈送親友,則可前往免稅商店,免稅物品可在離境前購買,購買時只需出示國際航線之機票及護照,購買的免稅物品在離境時必須保持原封未拆的狀態。

澳洲特產如澳寶(澳洲特產寶石)、羊皮、牛皮、綿羊油、澳洲葡萄酒、動物玩具、原住民藝術作品、藝術畫作等。商店一般都接受國際主要的信用卡。

澳大利亞的代表性動物是袋鼠,袋鼠也有很多種類,差不多有50種以上,其中有身長超過1米紅色的紅袋鼠;以及到處都看得到的灰袋鼠;還有棲息在樹上的小型樹袋熊等。

細膩迷人的悉尼

悉尼是新南維爾士州州府。當1780年開普敦·庫克宣布佔領澳洲,就改變了悉尼的命運,土著文化受到強烈的外來殖民文化的侵略,悉尼由土著聚集地而變為流放地而變為歐洲大陸延伸的新天地,悉尼擁有金光閃耀、白帆逐浪的海港,細膩迷人的海灘和陽光充沛的地中海氣候,街道處處野芳幽香,佳木秀麗,海鷗盤旋。悉尼的最大資產是它的氣候及自然環境,北有碧水及毫克斯貝利河,環繞著南部城市的有植物港及其他海口。而黃金海岸及未受破壞的灌木林更增添了它的美麗。除了優秀的天賦環境之外,悉尼還有許多顯著的人工添加的特色,其美麗的建築物、休閑的生活方式和具有多元文化的人口都為悉尼帶來獨有的蓬勃生機。悉尼是澳洲的倫敦。喬治街的維克多利亞皇後大廈、市中心的海德公園都可以讓人感受到在海一邊的皇家優雅至上的氣氛。

悉尼的裝飾美,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城市美。磚砌的房屋、煙囪林立的街道,尤其在羅福特街,以及靠山地區的長屋居民陽台上的種種裝飾,像花邊織網似的典雅的組合。

悉尼城布局被東西走向的Mting Place一分為二。北邊是悉尼灣交通的要所,以南從海德公園到悉尼站一帶通稱City。塔樓以北是商業中心。Circular Quay西側是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的發祥地The Rocks,古老的建築物還保留著外觀。越過The Rocks和傑克遜灣,向北是悉尼的名建築。Harboar Bridge。在Circular Quay東邊,突出的部位有悉尼歌劇院。歌劇院的南面是佔地約26萬平方米的國立植物園。那裡匯集了4000種樹木。植物園的北端有Mrs。Macquaries,從這里可以將悉尼歌劇院和大橋一並攝入鏡頭。

悉尼的冬季因各種活動的舉行而變得出色耀目。不同的活動適合愛好不同的文娛體育的人士,如音樂及戲劇季節全國欖球總決賽三國欖球聯盟決賽及世界知名的社區賽跑,由市中心出發至滑浪區。如果想盡情地享受悉尼的所見所聞及各種旅遊樂趣,清涼充滿朝氣的冬季是首選。

欣賞悉尼歌劇院的重點應該注重遠眺的感覺,而不能把過多的精力花在內部的游覽中。在進入歌劇院之前,不妨在它的周圍和對岸找幾個地方,多角度、遠距離的像欣賞油畫一樣慢慢的品味。它的開放時間是,除聖誕節和耶酥受難日外,每日9:00-16:00有十個不同的節目,大部分星期日,還有免費音樂會供公眾欣賞。悉尼歌劇院內各種演出的預售票價一般為30至120澳元。演出當天的中午後仍有餘票的話,半價出售。

海德公園(HYDE PARK)距離城市僅幾步之遙的海德公園里,樹蔭下修剪得又短又齊的草坪是午餐時間人們喜愛的約會地點,漫步越過柔和的丘陵,經過涌動的亞奇伯德噴泉(ARCHIBALD FOUNTAIN,為了紀念一戰中法澳聯盟而建),把車輛噪音遠遠拋在身後。1810年海德公園就已經成為倫敦式樣的典範。但是那時的海德公園要比現在大好幾倍。因為這片綠地同時用作軍隊的操練場,後來還作過賽馬場和板球場。

海德公園位於麥加利大街即大學街和伊莉莎白街以南。

澳大利亞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 位於學院街,是世界公認的十家最頂級的展館之一,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館內展出的展品包括澳洲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與工藝陳列,澳洲特有的飛鳥、魚類、昆蟲和貝殼化石等。悉尼鑄幣博物館(SYDNEY MUSERM) 位於麥誇里街的皇後廣場,它是一座殖民地式建築物,也是悉尼鑄幣廠的舊址。博物館內有昔日悉尼鑄幣廠的心臟"鑄幣式廠",並貯藏有黃金、珠寶、金幣珍品,館內還展示澳洲尋金歷史。新南威爾士美術館 新南威爾士美術博物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 位於多朗(DOMAIN)公園內,是澳洲藝術珍品的藏館,收藏有澳洲和土著藝術品、歐洲和亞洲藝術品,現代藝術品和攝影藝術品。其中伊里巴拿土著及托勒斯海峽島民畫廊是世界上最大的土著藝術畫廊。美術館免費參觀。

悉尼塔(SYDNEY TOWER)1981年建成,位於海德公園和維多利亞女王大廈之間的馬基特街(MARKEF STREET)。高324。8米,是目前全澳大利亞乃至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悉尼塔是一個多功能建築物,它的外表呈金黃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壯觀。悉尼塔的塔樓是個9層的圓錐體建築,第一、二層是兩個旋轉式餐廳,各有座位200多個,因為座位有限,吃飯必須預訂。塔樓的三、四層是瞭望層。瞭望層周圍都是大塊玻璃,並有很粗的鐵柵保護。憑窗眺望,整個悉尼市一覽無余。近處是大片大片的樓房,無邊無際的綠地,光閃如銀帶的高速公路,連綿似流水的汽車。遠處碧海蘭天渾然成一體難辨邊際。海灣里,巨輪進進出出,帆船輕盈地游盪,好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瞭望層為遊客准備了高倍望遠鏡,藉助它,可以把周圍70公里的內的景物盡收眼底。瞭望層還設有多屏幕的電視裝置,人們可以在巨大的熒光屏前觀看遠方飛機場上飛機的起落和碼頭上貨輪的裝卸。

懷舊的城市—墨爾本

如果說悉尼生氣蓬勃,具有美國新城市的特色,那麼墨爾本則老成持重,具有英國的懷舊風格。墨爾本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人們一般認為它很莊重,不管是它的古色古香的建築,還是人們的衣著舉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瀕臨菲利普港海灣。橫穿市區的耶拿河,是墨爾本人心愛的寵兒,以至規定河的兩岸不準住人,也不準修造房子,以保持河畔的風景。這樣,墨爾本就顯出另一種不同於悉尼的特色,在最繁華熱鬧的市區,走不多遠,就可以到達河畔的草地。河中靜靜的流水,小船在水上飄盪,男女青年躺在河邊草地上懶洋洋地曬太陽,似乎和幾步之遙的現代城市生活毫無關系。這種很獨特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墨爾本才看得到。

墨爾本於1842年設鎮,1847年設市。在維多利亞州發現黃金以前,墨爾本只是個小城市,人口不過幾萬人。 1851年在該市西北 100 公里處的巴拉臘特發現黃金後,大批淘金者和移民湧入,先後在幾個重要城鎮修通了鐵路,使這個小城市迅速發展起來。人口猛增至數十萬。墨爾本在1901年至1927年曾為聯邦首都。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個城市由於沒有受到戰爭的多大影響而穩步發展,再加上大批的移民到來為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城區規劃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資金,使得墨爾本一躍成為位於悉尼之上的大都市。

墨爾本是一個移民都市。由於淘金熱和二戰的移民,讓墨爾本的街道充滿了異國情趣,土爾其街、希臘街、越南街、中國城等,除非你身在其中,否則你絕體會不到墨爾本的寬廣胸懷。

墨爾本屬溫帶氣候,這時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攝氏14-25度,冬季攝氏-6-13度,春秋兩季氣候溫和。到處可見鬱郁蔥蔥的樹木和五彩繽紛的花卉。這個典型的公園城市,有公園 400多座,到處是綠地和花園。
黃金海岸(GOLD COAST),黃金海岸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的一處海濱休養地,位於布里斯班以南78公里處,人口35萬。因為有一段綿延長達32公里的金黃色海灘而得名,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海灘休閑地區。黃金海岸猶如它的名字一般,以海岸為主。從庫爾加塔(COOLANGATTA)到南港(SOUTHPORT),連綿不斷的海灘美似金沙,長達32公里,構成了黃金海岸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使得黃金海岸成為世界上最引人矚目的海濱旅遊療養勝地。這里是太平洋暖流沖擊地帶,終年日照,寒暑宜人,有蔚藍色清澈見底的海水,有潔凈如粉的細沙,加上長年照曬的溫暖陽光,砌珠堆雪般的浪花日夜飛濺,是澳大利亞人民心中最喜愛的旅遊勝地。每年約有200萬遊客來此觀光度假。

⑸ 有關澳大利亞的知識

澳大利亞旅遊景點介紹
(一) 堪培拉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聯邦的首都,是在1913年聯邦政府定都於此後從平地拔起的一座新城,現有人口約40萬,是一個純粹的政治中心。這里除了旅遊業、賭博業以及滿足聯邦政府機構、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文化娛樂等部門需要的服務行業以外,沒有其他經濟部門。整個城市綠地面積佔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
主要旅遊景點有:
1.葛里芬湖
葛里芬湖是醒目的標志物是庫克船長噴泉,這是紀念庫克船長登陸200周年的紀念產物,水柱可以噴達130米,頗為壯觀。葛里芬湖其他游覽點還有賽舟岬上的堪培拉都市計劃展示館、建於1858年的布蘭岱爾農庄、阿斯本島上的鍾塔等。
2.國立水族館
位於Scrivener水壩附近,離堪培拉約4公里。這里有各式各樣種類豐富的澳洲海洋生物,並設有現場潛水區,不論是新手或老手皆可體驗潛水的樂趣。臨近的澳洲野物動物保護區,則提供了遊客與動物新近的機會,並有精彩剪羊毛表演。
3.新國會大廈
以大理石為建築材料的新國會大廈,在白、黑、紅三種顏色的大理石空間中,成功地營造出權力機構的非凡氣勢。該建築是澳洲建築師R·蘇普和美國建築師米契爾、基哥拉三人的作品,遊客可以參觀大廳和上、下議院,如乘電梯登上頂台,就可以俯瞰堪培拉全景。
(二) 悉尼
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也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整個城市建築在環繞海灣的低矮丘陵上,市區面積12406平方公里,人口約375萬(其中都市區320萬,城市區55萬)。悉尼是澳洲重要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也是聞名於世的旅遊城市。
悉尼的風景名勝眾多,主要有:
1.悉尼歌劇院
這座最能代表澳洲的建築,有世界第八奇景之稱。悉尼歌劇院由丹麥人Joem Utzon所設計,在外貌上像是數個巨大的貝殼向後張開,又像是張滿的白色風帆。悉尼歌劇院於公元1959年開始建造,歷經14年的時間才完成,內有近1000個房間,其中包括音樂廳、歌劇廳、戲劇廳以及劇場等4個大廳。每年可接待200萬人次以上的觀眾,並且還吸引20萬以上的遊客前來參觀。
2.悉尼水族館
主體建築在達令港水面下的悉尼水族館,以長達146米的水底通道、全部圓弧形的玻璃觀景窗,讓遊客盡情欣賞海底生態環境的媚姿。這里匯集了澳洲5000多種水底生物,其中鯊魚種類之多,世界排名第一、第二,此外,還有世界最大的鴨嘴獸。悉尼水族館展示著海豹、鱷魚、紅樹林、遠北方魚類、遠洋魚類,以及大堡礁、岩石海岸、悉尼港、達令河等區域的海底生態,並且還有觸摸區讓遊客觸摸部分海洋生物。
3.悉尼鎮
您知道澳洲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嗎?走一趟舊悉尼鎮就明白了。18世紀末期大英帝國各地的監獄人滿為患,因為搶奪價值1先令的物品而被判死刑的罪犯無處關押,於是便被流放到偏遠地區墾殖開發,海外獄場由此產生。1787年亞瑟·菲利普船長率領11搜船、1300人,歷經了18個月抵達悉尼,悉尼便從一座監獄開始發展起來。舊悉尼鎮便記錄著1788~1810之間這群大英帝國的官員和刑犯的生活情形。
4.悉尼塔
與悉尼歌劇院、港灣大橋並列為悉尼三大標志建築的悉尼塔,是旅遊者游覽悉尼必到的景點,尤其是想要鳥瞰悉尼市景,就非得要登上這座305米高的塔不可。
5.岩石區
在港灣大橋旁的岩石區正是澳洲與西方世界接觸的源頭,菲利普船長帶著1000多人犯便是從這里開始墾殖澳洲的。目前這里已恢復殖民時期的風貌,成為探尋澳洲源頭的重要旅遊點。在精心規劃之後,更成為悉尼人文薈萃的中心,你會看到悉尼最精彩遊客,還會在各種精品店獲得意想不到的歡喜。
6.邦迪海灘
邦迪海灘的名字來自於原居民的語言bondi,意思是海水拍岸的聲浪。邦迪海灘長達1公里,雖然只是個沙灘賓海小鎮,卻是澳洲是具歷史的沖浪運動中心,是澳洲傳統沖浪救生訓練基地。在夏季的周末,這里有各類沖浪活動,運動員們輪番上陣表演;有非正式的東隊在岸上聲嘶力竭地演唱;有民俗活動、藝術展覽活動等。
7.澳洲野生動物園
位於悉尼以西40公里處,叢林佔地4公頃,園內飼養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紅袋鼠、灰袋鼠、樹熊、南方毛鼻袋熊、巨型晰蜴、鹹水鱷、淡水鱷、神仙企鵝、刺蝟、塔斯馬尼亞魔鬼、野狗等。
8.澳洲奇趣樂園
澳洲奇趣樂園是南半球最大的游樂場,臨近澳洲野生動物園,總面積大約200公頃左右,場內設計了7個充滿趣味與刺激的神奇世界,您可在此體驗80多種新奇的旅程和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受
9.藍山
位於悉尼市100公里外,是悉尼人周末度個的好去處,這里保持著原有的自然風貌。有3座國家公園;藍山、烏雷米、卡朗哥拉波伊德,重要的景點有三姐妹岩石群、珍羅蘭山洞的鍾乳石。藍山裡的小鎮也是各具特色,黑石南以杜鵑花園而聞名,昔日的采媒中心卡圖巴現在則群集古董店、藝廊、博物館,低藍山的法肯橋則有澳洲知名作家諾曼林賽的藝廊和博物館。
10.圖加隆農庄
從悉尼開車不需2小時車程就可到達原始自然的圖加隆探險勝地,在這佔地5340英畝任您自在游覽的原野上,有著100種以上的野生植物以及袋鼠、刺蝟、蜥蜴等澳洲動物,騎馬、森林探險、乘獨木舟、釣魚、射擊、打網球、游泳、泡溫泉以及游戲等娛樂項目也應有盡有。圖加隆農庄給遊客提供一個全然澳洲式的生活體險,從熱情的澳式接待到美味的鄉村盛宴。
(三) 墨爾本
墨爾本市位於亞拉河畔,距離菲利浦灣約5公里,是澳洲的文化、運動、購物、餐飲中心,面積約6100平方公里,目前人口350萬,是澳洲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市建立於1835年,1927年以前是聯邦政府的首都,它是在19世紀中期淘金熱潮中迅速發展起來的城市。目前市內仍保留許多19世紀華麗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林蔭茂盛,公園眾多,是澳洲最具有歐洲風味的大城市,1993年被評為世界第三大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主要旅遊景點:
1.疏芬山
黃金引發了淘金者的夢,黃金也造就了巴拉列淘金鎮。疏芬山記錄著1851~1861年的夢幻時代,整個淘金鎮能呈現當時的社會狀況,紅金溝淘金場是廠區,淘洗金廠設施簡陋,但相當實用;中國城則是當局為保護中國人免受歐洲人欺負而設立的;淘金鎮是因為淘金者的需求而形成的小鎮,從出售日常用品的店鋪、醫院、學校、郵局、飯店、教堂、戲院中,旅遊者可以看到當時的生活的情景。
2.大洋路
長達320公里的大洋路,沿著海岸線接連王子鎮與菲利普海港。大洋路上的參觀景點很多,旗桿山海事博物館位於沃娜普鎮,它詳盡地呈現了澳洲海洋開發史;國家羊毛博物館位於沃娜普鎮,它是澳洲惟一以羊毛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十二使徒岩的斷崖奇景是大洋路上的一絕;沉船海岸漂盪著太多死難者不平的靈魂,令人毛骨悚然。
3. 帕芬·比利蒸汽火車
從1900年至今,帕芬·比利一直是墨爾本是受歡迎的旅遊火車,它穿過Dandenong山谷,以有韻律的節奏緩緩前進,讓人悠閑地享受時間。帕芬·比利中間的停留站是Menzies Creek,可以參觀一些與火車相關的展覽館,終點站在翡翠湖公園,湖光山色任遊人欣賞。
4.菲利普島
以黃眼企鵝聞名於世的菲利普島,也成為遊客最希望游覽的自然生態島。在黃眼企鵝生物保護區,當陽光消失在海灘上時,外出覓食的企鵝帶著滿口的魚,陸續回巢喂哺幼兒。坐在觀景台上,遊客們可親眼目睹企鵝們奮力游上岸,邁著左右晃動的步子認真地走回家的情。除了黃眼企鵝保護區外,島上還有其他生態保護區。
(四)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是昆士蘭州的首府,也是澳洲第三大城市,有樹熊之都的美譽。它地處澳大利亞東南部,是澳大利亞一個重要的度假休閑勝地。
布里斯班是一個城市規利方面很有特色的城市,分割區域的街道,南北方向以女性名字命名,東西方向則是男性名字。
遊逛布里斯班可以從政府辦公大樓雲集的喬治街開始,市政府高92米的鐵塔極具義大利風格,此外,各種文藝復興式、哥特式、殖民時期風味的建築,也可以在這里找到。登上市政廳的眺望台,可以眺望布里斯班的街景;位於城市西面的庫沙山則有另一處觀景眺望台。
另外,孤松無尾熊保護區有著全澳最多的無尾熊,是布里斯班最受歡迎的旅遊點之一。
(五) 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位於澳大利亞東部海岸中段、布里斯班以南,它由一段長約42公里、10多個連續排列的優質沙灘的組成,以沙灘為金色而得名。這里氣候宜人,日照充足,特別是海浪險急,適合於進行沖浪和滑水活動。是沖浪者的樂園,也是昆士蘭州重點旅遊度假區。這里旅遊設施齊全,有各種各樣的游樂場、賭場、酒吧、夜總會、海洋世界和主題公園。
1.華納兄弟電影世界
華納兄弟電影世界建於1991年3月,佔地168公頃,內有製作劇場,可放映在名片供遊客觀賞。在這里,遊客可了解電影製作的各個過程,身臨電影情節之中,讓您大開眼界。
金牌警校軍電影特技表演是最受遊客歡迎的節目之一,幽默逗趣的演出加上特技效果,讓觀眾耳目一新;而致命武器中的雲霧飛車,則刺激驚險。
2. 夢幻世界
夢幻世界位於沖浪者樂園以北約18公里處、太平洋高速公路帝,園內充滿了美麗的夢幻色彩,是個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度假旅遊的主題樂園。夢幻世界中有供大人和兒童遊玩的各種游樂設施,例如黃金城、世界最大的軌道滑車、旋轉木馬、蛇形滑水車、驚險刺激的雲霄飛車及有趣的海浪搖滾等等。此外,還有精心設計的現場表演、電腦控制的無尾熊玩偶表演,以及影像劇院和電影院。
3.海洋世界
建於1971年,連續4次榮獲澳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獎,是一個老少皆宜的游樂地,它為遊客提供一個觀賞海洋動物的新鮮經歷,有各種刺激的游樂項目的令人驚奇的表演節目。
參考資料: http://www.binvor.com/article/c148/32230.html

⑹ 澳大利亞是怎樣從早期的罪犯流放地發展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的

澳大利亞一開始雖然是罪犯的流放地,因為這個國家與世隔絕,對人來說就是一種禁錮,那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還沒有進入工業時代,所以澳大利亞的優點還沒有體現出來。是一個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的國家,這也給澳大利亞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當時農業和工業就是發展的主要事情,這兩樣東西澳大利亞都有,為澳大利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經濟發展起來了還怕社會地位不夠高嗎,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有錢才是硬道理。所以澳大利亞的發展緊緊跟隨著歐洲國家,並且不再封閉,那發展速度蹭蹭的就起來了。所以說成為一個發達國家沒有前提條件是不可以的,不僅經濟要跟得上,而且機遇也是很重要的。

⑺ 澳大利亞犯罪率高是因為他們都是罪犯後代嗎

我們先從「流放罪犯」的淵源說起。
這種懲罰起源於古羅馬時期,興盛於18、19世紀的英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囚犯,被大英帝國政府以流放的形式「送出國旅行」。
被流放到未知的他鄉,看似極其殘酷,但對於本來必死無疑的死刑犯而言,這已經算是英國王室賞賜的一種極大恩典。
雖然不少犯人因為船上條件惡劣,得病死於航海途中,葬身大海。
那麼,英國人最初都把犯人流放到哪裡?

16世紀初到17世紀中葉的這100多年間,北美殖民地一直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罪犯到了北美後,主要以契約勞工的身份在鳥不生蛋、人煙稀少的區域的大農場上工作。
從事勞動力密集產業棉花種植的罪犯,則更甚。
自1776年美國獨立後,農場主們開始大量減少引入英國罪犯作為奴隸,因為他們發現來自非洲的黑兄弟在價錢上更便宜。
北美的生意不好做之後,英國曾一度停止了流放計劃。
由於18世紀的英國正進行工業革命,大量鄉村人口湧入城市,城市人滿為患,社會矛盾激化,犯罪率高居不下。
不久之後,英國本土監獄人滿為患,內部治安管理混亂,不列顛政府也頗為頭痛。
為達到殺一儆百的目的,英國政府修緊法律,《血腥法典》(Bloody Code)應運而生,其中對犯罪的定義大幅調整,並把多項罪名的處罰改為死刑。

這時,英國著名的航海家詹姆斯·庫克建議,不如把罪犯送到新發現的澳洲大陸上從事墾荒工作,讓這塊「處女地」迅速發展起來,以便為大英帝國服務。
於是,為了彰顯大英帝國的「慈悲」,大批死刑犯被趕上前往澳大利亞的航船,哪怕他們本來所犯的罪行並不深。
經過了這十多年的計劃部署和事前准備,英國政府終於在1787年開始把第一批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亞。
早期抵達澳洲的罪犯相當自由,除了類似上下班時間的開墾時段必須到位外,基本再無約束,甚至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
澳洲的商品經濟,也因為這批人的到來而逐漸發展起來。
混得好的罪犯,在澳洲的日子甚至比英國的工人過得還要逍遙自在。

因此,很多罪犯選擇定居在澳洲,結婚生子,繁衍後代,在完成一定年限的開墾工作後可以減刑假釋,擁有重新選擇工作的權利,甚至還能拿到政府分配的一塊安居地。
有獎勵就有懲罰。表現不好的犯人會被送到南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亞瑟港,入獄監禁。
這么看來,澳洲人的祖先是犯人的觀點,似乎是有史可依的?
不,這依然是有色眼鏡下的偏見。
1822年,英國出台法例,鼓勵國民自願移居澳洲,並給予一定的金錢資助(至少500英鎊)和土地補貼。
1840年後,隨著罪犯數量的減少和可控,英國開始減少向澳洲輸送犯人;到1868年,流放計劃已完全停止,87年間英國總共向澳洲輸送了約16萬犯人。

光是19世紀的自由移民數量就突破100萬,已遠超當初流放犯人的總數。
那麼,大概只有低於10%的澳大利亞人是罪犯的後代。
大英帝國流放犯人到北美的歷史有一百六十年,流放到澳大利亞則有八十多年。
要說罪犯後代,美加的罪犯後代也比澳大利亞要多才對。
澳洲人都是罪犯後代的觀念,是赤裸裸的成見。

當年隨著罪犯們一同來到這片遙遠的南方大陸的還有因政治運動而被流放的人士,也正是在他們的斗爭下,地球上曾經最不自由、不平等的土地之一成為了一直存續到今天的現代民主國家。

那麼,歷史上有哪些我們應該知曉的澳大利亞民主進程的先驅者呢?

由蒙納士大學托尼·摩爾(Tony Moore)領導的一項名為「犯罪政治項目」(Conviction Politics project)的研究就著眼於當年的罪犯和澳大利亞民主進程間的聯系,將目光聚焦為澳大利亞民主鋪下基石的兩個人群:政治犯和為權益奮斗的普通罪犯。

「憲章派的民主」

在被流放到澳大利亞的政治犯中,有一名叫做托馬斯·穆爾(Thomas Muir)的男子,他是一名非常有天賦的律師,也是一名渴望推行民主改革的蘇格蘭激進分子。1793年,他因煽動叛亂被判刑,並被流放到新南威爾士14年。

來到澳大利亞後,他並沒有放下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殖民地初具雛形的法律體系中為了自由辯護。他辯稱,被流放的蘇格蘭人到了澳大利亞仍受監禁是非法的。他主張,既然這些人受到的懲罰只是流放,那麼只要他們不回到英國本土,他們就應該享有英國人的自由權利。「這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觀點,」 摩爾博士說。

然而他的主張卻並未得到當時英國政府的支持,倫敦方面認為這將對罪犯流放輸送系統構成打擊。

盡管穆爾最終大膽謀劃逃離殖民地,但在他的演講和宣傳卻在這片土地上播下了民主的種子。

在英國,他就普選和工人階級包容性的激進提案催生了一場被稱為「憲章主義(Chartism)」的政治改革運動。

在19世紀早期到中期,憲章派成為了英國政壇中的一種新的激進觀點。

憲章派的《憲章》:

所有男人都有投票權(普選權)
投票應以無記名方式進行
議會選舉每年舉行,而不是每五年舉行一次
選區應該大小相等
議員應該得到報酬
成為議員的財產要求應被取消

雖然所謂《憲章》六點計劃的核心是和平運動,但往往最終以暴力收場。

「澳大利亞經常被稱為憲章派的民主國家,因為到1856年及其後的十年,憲章派主張的六個要點中的許多已經在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實現了,」 摩爾博士說。

"這是因為[英國]憲章派的領軍人物們在1839至1848年間被流放到澳大利亞。"

威廉·庫法因(William Cuffay)就是這些憲章主義者當中的一員,他被指控策劃起義而被流放澳大利亞,之後成了澳大利亞首批工會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他所主導的最有影響力的運動是反對主僕法案(Master and Servant Act),摩爾博士說該法案將「自由勞動力」束縛在了僱主身上,限制了他們的權利。

根據該法案,未經允許而離職的雇員會被當局追捕。

在被赦免的幾十年後,庫法繼續為罪犯們的民主權力而斗爭。

19世紀50年代末,澳大利亞各殖民地開始賦予男性普選權。

威廉·庫法因可能曾是澳大利亞最知名的憲章主義者。

愛爾蘭革命家的腳步

除了憲章主義者,澳大利亞罪犯殖民地中也曾有愛爾蘭激進分子的身影。

凱文·奧多爾蒂(Kevin O』Doherty)是一名年輕的醫科學生,他於1848年因煽動叛亂而被流放。在來到范迪門斯地(Van Dimen』s Land,塔斯馬尼亞的舊稱)後,他為一本名為《愛爾蘭重罪犯》(Irish Felon)雜志的出版作出了貢獻。

「這本雜志觸及到了殖民的各種問題,包括批評早於他們生活的年代很多的殖民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的不公正待遇,」 摩爾博士說。

奧多爾蒂在被保釋後移居昆士蘭,並最終成為昆士蘭的首位衛生部長,引領了多項衛生醫療改革。

另一位愛爾蘭革命家威廉·史密斯·奧布萊恩(William Smith O』Brien)則成了停止英國向澳大利亞流放罪犯的關鍵人物。

他曾被單獨監禁在塔斯馬尼亞海岸瑪麗亞島上戒備森嚴的監獄,摩爾博士將他形容為「納爾遜·曼德拉一樣的人物」。

他從牢房中一步步成長為反流放運動的領軍人物。這場運動呼籲英國終止向澳大利亞流放罪犯。

「運動獲得工人階級和商戶的支持,他們希望范迪門斯地從種植園奴役制轉向更現代、更公平的經濟環境,」 摩爾博士說。

奧布萊恩還曾寫過一本書,草擬出理想的民主憲法,與憲章派的議程相呼應。

「在全球呼籲釋放奧布萊恩的運動下,他所主張的理念終於被合法化,並從19世紀50年代起開始在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和塔斯馬尼亞逐漸頒布,」 摩爾博士說。

「但是愛爾蘭直到20世紀才實現他的主張。」

從愛爾蘭叛亂,到昆士蘭早期議會,凱文·奧多爾蒂一直保持著他對革命的熱情。

普通罪犯的抗爭之路

其他許多罪犯是因貧窮所迫而走上犯罪道路,之後被流放澳大利亞的。在那個年代,小偷小摸也是足以構成被流放到世界另一頭的重罪。

面對無償勞動、食物短缺和嚴苛懲罰,許多來到澳大利亞的男男女女剛一抵境就走上了政治抗爭的道路。集體行動就是他們斗爭的手段。

據勞動力歷史學家邁克爾·昆蘭(Michael Quinlan)估計,當時至少有40萬人次的罪犯因表達異議而受審,這是一股令人震驚的反抗浪潮。

「一般來說,一個罪犯被送上法庭上超過六次,」他說。

"這些案件絕大多數與工作相關的異議有關。"

集體潛逃、罷工和拒絕工作司空見慣。

「他們中的一些人試圖通過偷船徹底逃離殖民地,但更多的人則是搬到了其他地方,只想找份工作,逃離束縛,賺取工資。」

「民主不是由個人的經歷建立的——而是建立在要求更多話語權的人們的集體行動之上的。」

如今,人們正以21世紀的手段來對這些罪犯集體行動予以重新審視。

作為「犯罪政治項目」的一部分,塔斯馬尼亞州所有詳細的罪犯記錄都已數字化。
不平等之恨

到了19世紀末,由於其迅速形成的民主制度和進步的社會政策,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社會實驗室。

摩爾博士說這一事實卻鮮為人知。

「從憲章派要求工人階級參與政治的角度來看,我們實現了民主憲法,這遠遠領先於英國,」他說。

「但是我們甚至不慶祝或理解這一點。」

"在澳大利亞,爭取平等的運動始於19世紀中期,因為罪犯從一開始就憎恨不平等。"

在殖民地獲得負責任的政府後不久,所有[流放的]英國人就有了選票,議員也有了工資。

澳大利亞人今天享有的許多自由和制度可以追溯到那些經常被遺忘的罪犯們的抵抗和努力,他們有的本來就是激進人士,而有的是在來到這里後才變得激進的。

「19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地球上最不自由的司法管轄區之一變成了一片相當自由和民主的土地,」 摩爾博士說。

「澳大利亞不僅是世界遙遠的一角。」

"如果我們脫離世界歷史,那意味著澳大利亞人沒有公正地看待自己。"

然而,摩爾博士說,「爭取民主和人權的斗爭從未結束」,並指出了殖民地時期原住民的困境。

「殖民者對原住民實施的殖民化、剝奪、監禁和不斷侵權是澳大利亞民主進程的一大障礙,」他說。

"締結條約和將原住民參與納入聯邦和州憲法仍然是澳大利亞去殖民化和民主尚未完成的事業。"

"這也是今天人們積極斗爭的主題。"

⑻ 被偷走的一代的介紹

「被偷走的一代」是澳大利亞歷史上一群充滿悲劇色彩的人,是20世紀初澳政府推行的「白澳政策」的犧牲品。從1910到1970年,全澳大利亞有近10萬名土著兒童被政府從家人身邊強行帶走,這些人後來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

⑼ 有關一些澳大利亞土著人「被偷走的一代

土著「被偷走的一代」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是在1997年5月,當時澳人權和機會均等委員會公布的報告「把他們帶回家」指出,從歐裔人佔領澳洲的早期開始,土著兒童就被強迫從他們的父母和社區帶走。
從1890年前後到1970年間,澳聯邦政府根據消除土著社區的政策,建立了土著兒童收養營。如在新南威爾士州南岸的鮑曼德瑞建立了專門收養土著嬰兒的營地。他們稍大一點被送到女童和男童收養營;另一些膚色較淺的孩子則被送到白人家中收養。報告估計,全澳約有8萬土著兒童被強迫從父母身邊帶走。人權和機會均等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在長達11個月的時間里,訪問了500多位屬於「被偷走的一代」的土著受害者。他們指出,土著兒童在收養營里生活在非人的條件下,且經常受到性騷擾。
一名叫約翰的土著兒童在出生不久後被送到鮑曼德瑞嬰兒營,十歲時又送到肯徹拉男童營。他回憶,那裡就像一座監獄。早晨排隊點名時,假如你稍稍遲了一點,你就會受到懲罰。管理人員命令其他男孩對你拳打腳踢,即使你的兄弟或堂表兄弟也不得不打你,否則他們也得倒霉。
1948年,聯合國公約正式界定了種族滅絕的定義,規定「種族滅絕是指強迫一個民族的兒童轉移到另一個民族那裡去」。但澳土著兒童仍繼續被從他們父母身邊抱走,一直到70年代才告終結。

⑽ 關於澳大利亞「被奪走的一代」的詳細內容

歐洲白人到來以前,澳洲大陸及塔斯馬尼亞等島嶼共有土著居民30萬人左右,大約分為500多個部族,每個部族的成員從100至1500人不等。他們分布在澳洲大陸北部地區、昆士蘭州、西澳大利亞州、新南威爾士州、南澳大利亞州、維多利亞州以及塔斯馬尼亞州和托雷斯海峽群島、巴斯海峽島嶼。1788年,白人初抵澳洲大陸時,憑借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不理睬土著人的抗議,並不經商量就宣布以英王的名義佔領這塊本來屬於土著人的大陸。後來隨著大批白人到來,便開始大規模強占土地、濫殺無辜。土著人因敵不過白人的武器和技術優勢,被迫退讓 ,逃進叢林、沙漠。在塔斯馬尼亞島,到1847年時,全島的土著人只剩下40多人,1876年,塔斯馬尼亞島的土著人被全部滅絕。
「被奪走的一代」:從20世紀初到70年代初,澳大利亞政府實行白澳政策,認為土著居民是低賤無知的,將他們的孩子強行帶走交給白人撫養或送到白人學校寄宿,希望同化土著人。那些被帶走的土著孩子後來被稱為「被偷的一代」。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澳大利亞被偷走的一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