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圖中悉尼是澳大利亞重要的有色冶金工業中心,分析該中心發展的條件
圖中悉尼是澳大利亞重要的有色冶金工業中心,分析該中心發展的條件
『貳』 澳大利亞有哪些大型企業
超市物流企業 Woolworth 和 Coles 在澳洲買東西去超市基本就是這兩家。
銀行業 國有四大銀行,NAB 澳洲國立銀行,ANZ 紐澳銀行,WESTPAC 西太平洋銀行 和 Commonwealth Bank 澳洲聯邦銀行。
製造業,采礦業巨頭 BHP (必和必拓) 公司,還有一個澳洲本地的汽車牌子 Hoden,不過現在是美國通用控股
在世界500強的就這么幾家了
『叄』 1.澳大利亞在采礦業的基礎上發展了冶金工業,根據圖示礦產分布情況分析珀斯的冶金工業部門,並分析其形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如果感覺答案質量可以的話給個好評,謝謝……
1、臨近主要的礦產產區,同時海上路上交通便利,便於原料的運進和產品的運出,勞動力豐富
2、主要分布在東南和西南的沿海地帶 氣候適宜,交通便利便於原料的運進和成品的輸出,勞動力豐富
3、蒙古、西伯利亞等高緯度地區
4、1、我國西南地區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質構造很不穩定,斷層帶分布廣泛,很容易發生地震。2、西南地區屬於東部季風區,氣候濕潤,降水豐富;地勢起伏不平,大大增了重力作用,一旦發生暴雨,或者連續降雨,使得山體岩石松動,很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3、濫砍濫伐,毀林開荒,使得山體植被覆蓋率急劇減少,更是大大增加了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概率。
5、C
6、1·土地平坦開闊;2·緯度低,光照時間長;3·晝夜溫差大,利於養料積累;4·尼羅河下游定期泛濫,土壤較肥沃;5·尼羅河有充足水源提供
『肆』 澳洲金礦選礦廠實戰分析
金田公司於2001年12月從WMC資源有限公司購買了聖伊維斯礦山。在購買後,他們立刻開始著手提高現有選礦廠的處理能力和減少單位操作成本工作。在詳細分析選礦方案之後,放棄了原有的選礦廠,推薦建設一座新的具有更大處理能力的選礦廠,因為一個新的選礦廠可以具有更經濟的選擇方案。這個選礦廠建在離主要的未來礦石資源地很近的地方。選礦廠靠近未來礦石資源地對運輸成本的降低很有好處。設計一個新選礦廠具有更多的靈活性,以便將來更容易擴建它。在12個月內建成了勒夫諾伊選礦廠,並完成了主要的試生產工作。在投產後的很短時間內,選礦廠就達到設計的生產能力和設計的金回收率。在關鍵的設計目標達到後,就對選礦廠冶金過程進行優化研究。執行先進的控制策略可以大幅度提高選礦廠指標。
01
—
背景
聖伊維斯黃金采礦公司有勒夫諾伊金選礦廠和一個金堆浸設施。勒夫諾伊金選礦廠年處理4.8Mt高品位含金礦石,每年可產出48萬盎司黃金。堆浸設施年處理2.5Mt低品位含金礦石,年產45萬盎司黃金。聖伊維斯金礦山勒夫諾伊金選礦廠是澳大利亞第三大黃金生產礦山。
02
—
位置和礦物學
勒夫諾伊選礦廠位於勒夫諾伊湖旁,大約位於澳大利亞東金礦田Kambalda鎮東南部20km處。在聖伊維斯礦床中,金大都以粗粒到中等粒度的礦物或自然金沿著礦物相交處產出。在大多數礦床中見到金合金(如金銀合金)和含金礦物(如碲金礦和黑鉍金礦),雖然數量比較少。在一些礦床中,大約有10%~20%金以細粒包體存在於硫化礦物(例如黃鐵礦和磁黃鐵礦)中。粗磨很容易使金與脈石礦物單體解離出來。應用重選法、硫化礦精礦細磨和氰化工藝可獲得比較高的金回收率。
03
—
選礦廠描述
勒夫諾伊選礦廠接受幾個露天采場和地下礦井采出的原礦。露天采場礦石通過140t的CAT785型自卸礦車運送到破碎機給礦墊上。地下礦井采出的礦石應用安裝在側向翻籠內的105和120t牽引車運送到破碎機原礦墊上。過量的礦石單獨堆在原礦墊上,稍後再用前端式裝載機給到破碎機中。直接翻卸礦石是往破碎機給料的首選方法。位於粗粒礦石堆場附近的細粒軟礦石堆墊常用來貯存黏性礦石,例如湖泊沉積物、流動性好的氧化礦、磨礦機大礦塊和選礦廠溢出物料。
來自軟礦石堆場的黏性物料通過軟礦石倉和一台與粗碎機和粗礦石堆場旁路的板式給給機給到磨礦機中。這樣可以通過縮短由於黏性礦石阻塞而引起的停工時間,來確保粗碎機的最大處理能力。當粗粒礦石堆場中的礦石水平較低的時候,軟礦石倉也可以當作緊急給料機使用。粗碎機配備有碎石機,碎石機用來破碎和清除粗碎機破碎腔中形成的岩石「搭橋」。破碎後的礦石通過短皮帶運輸機和較長的堆場給料皮帶運輸機運到粗粒礦石堆場上。
在這兩台運輸機轉移點處,安裝了聚乙烯導管揀選器和一塊磁鐵,聚乙烯導管揀選器用來除去長的聚乙烯導管,磁鐵用來除去殘留的廢金屬。磁鐵能夠除去金屬絲、長的螺栓和礦井中所用的鑽桿片。粗粒礦石堆場用金屬護板掩蓋,以便減少由粗礦石堆場散發出的灰塵,為職工提供一個無灰塵污染的環境,和保護安裝在半自磨機電動機上的敏感的電子設備。
粗粒礦石堆場的總容量大約為77萬t。每台處理能力為800t/d的3台板式給礦機將粗粒礦石給入半自磨機中。每台給礦機安裝了過程攝相機,用來監控運輸斜道上的阻塞情況。磨礦機給料皮帶運輸機安裝了Visio Rock圖像分析系統,來監控給入半自磨機中的給料尺寸。半自磨機是一段大徑長比半自磨機,它由一台13MW可變速無齒輪電動機驅動。
半自磨機排出的礦漿流經一台8.6m×3.7m的振動篩,以對礦漿初步分級和除去過大礦石塊。大的礦塊在緊急情況下被卸到地面上,或者通過一台礫石破碎機破碎後返回到半自磨機里。大礦塊也可部分或全部旁路通過礫石破碎機。大礦塊皮帶運輸機安裝了磁鐵和金屬探測器,以保護礫石破碎機不被金屬碎塊破壞。自磨機排出的篩下產品給到一組10台直徑為20英寸的Krebsg Max型水力旋流器中。約30%的旋流器沉砂給到兩個獨立且平行的重選迴路中。所有旋流器沉砂都返回到半自磨機給礦中。
重選迴路由2個平行的SB2500Falcon分選機和2個平行的IPJ2400在線壓力跳汰機組成,以回收硫化礦物。VTM-500型細磨礦機可使JIG跳汰機精礦中的金與硫化礦物解離。用ILR3000BA型強化浸出反應器從重選精礦中強化氰化浸出金。重選迴路中的全部尾礦也給到半自磨機給料箱中。選礦廠碎磨迴路詳情如圖1所示。
04
—
選擇一段半自磨迴路的決定
預可行性研究確定了擴建現有選礦廠和建立新選礦廠的幾個可能的工藝流程方案。每個工藝流程選擇的基本投資和運行費用精度在±30%左右。最後決定,一段半自磨方案優於其他所選擇的方案,盡管它在工業上存在一些缺點。在建立勒夫諾伊金選礦廠之前,聖伊維斯黃金采礦公司已經經營一個處理能力為3.1Mt/a的選礦廠,但這個選礦廠現在已經停產了。按SABC模式(半自磨-球磨-礫石破碎流程)運轉的老選礦廠的第二段破碎給礦的平均粒度為F80=40mm。在老選礦廠中對粗粒礦石進行了兩天試驗,並收集有關數據,以作為驅動JKSimMet磨礦迴路模型的基礎。這個試驗成果已在2001年自磨機會議上提出了。應用老選礦廠磨礦迴路的JKSimMet模型作為評價新選礦廠設計所選工藝流程的基礎。被評價的整個工藝流程的選擇方案有:
1)安裝第二個平行磨礦迴路,以改造老選礦廠;
2)用一台較大的一段半自磨機代替SABC磨礦迴路來改造老選礦廠;
3)建造一個包括有三段破碎和常規球磨迴路的新選礦廠;
4)建造一個包括有一個處理能力為4.5Mt/a的SABC迴路的新選礦廠;
5)建造一個包括有礫石破碎的直徑為36英尺高徑長比的一段半自磨機的選礦廠。
方案1和方案2的變化是用兩段或三段破碎將磨礦機的給礦破碎到較細的粒度。除了方案3外,一些方案還包括礫石破碎和/或預先篩分(在半自磨之前)。在做最終決定時,應用了以下的標准(其順序不存在主次關系)。
1)每個所選方案增加的費用(使用NPV(凈現值)和IRR(投資內部回收期));
2)技術方面的風險性;
3)與將來礦石資源地是否靠近;
4)可運行性和可維護性;
5)將來擴大的潛在性;
6)職員對每一個加工流程方案的熟悉程度和經驗的積累的多少。
根據上述標准評價,方案1和方案2比其它方案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多大的好處。老選礦廠與未來礦床之間的距離對方案的選擇起了負面影響。盡管方案5滿足了其它所選擇的標准,但由於它具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和自身的技術風險性,所以最初就沒有將它列入最終選擇表格中。在方案選擇研究中,對方案3和方案4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這兩個方案的研究結果是相近的,僅從經濟(NPV/IRR)方面考慮,選擇了方案4,而拋棄方案3。在考慮所有選擇標准和它們的所佔的權重,對方案4進行了詳細的可行性研究。精度±10%的詳細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方案4不能將操作費用降到預期的值。方案5具有一定的技術風險性,最初一直拒絕選擇使用,但後來對它進行評價。盡管方案5自身存在技術風險性,但由於以下原因,最終還是選擇了方案5:
1)由於不需要為製造新磨礦機而拖延時間,使得項目交付時間表提前很多。聖伊維斯黃金采礦公司以前曾定購了一台新的直徑36英尺的半自磨機,這台半自磨機是由原來的所有者WMC資源有限公司於1997年初為擴建選礦廠設計和定購的;
2)較低的基本投資;
3)在老選礦廠中用直徑24英尺的磨礦機對粗粒礦石進行了試驗,因此應用直徑36英尺的半自磨機的技術風險實際上降低不少;
4)一台半自磨機僅意味著操作和維護一台設備;
5)對選礦廠將來的擴建具有很多優勢。
05
—
設計考慮
為了設計,需要對未來的所有礦石的傳統邦德球磨礦機和棒磨礦機功指數(BWI和RWI)以及JK半自磨機破碎參數進行測定。JK半自磨機破碎參數由改進的落體重量試驗(SMCC方法)測定。用JKSimMet模型對磨礦迴路進行模擬,以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和預測。半自磨機破碎參數如表1所示。
06
—
磨礦機的關鍵風險及對其操作的影響
【過程的不穩定性】所有的大礦塊(破碎的或未破碎的)、旋流器沉砂、重選迴路尾礦、磨礦和重選區域所有溢出物、清洗水以及破碎和泵池的清理物均進入半自磨機給礦中。由於礦漿泵的開啟和關閉,以及一個或多個循環負荷的干擾,會引起過程不穩定。給礦粒度和硬度的變化也會使磨礦過程不穩定。毫無疑問,給礦粒度(F80)、礦石硬度、給礦速率和鋼球添加量對開路半自磨機的操作性能的影響也得到了證實。
因此,勒夫諾伊選礦廠的一段半自磨迴路的這些參數發生大的波動也是合情合理的。在設計階段就注意到這些參數可能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固有的不穩定迴路(磨礦處理量和磨礦粒度)會對下游過程起很大的負面影響,從而影響選礦廠的回收率和現金流。這種波動也會對關鍵加工設備(如旋流器給礦泵、皮帶運輸機、礫石破碎機、主驅動系統和隔粗清洗篩)的操作有負面影響。反過來,這將會增加這個設備的維修成本。在破碎機前對給礦進行配礦是不現實的。在破碎迴路和粗粒礦堆場中礦石會發生很小程度的混勻。通過粗碎給礦機也可能會影響礦石的混勻程度,特別是對給礦粒度。
但是,所有這些參數的影響不能替代在原礦襯墊上較好的混合。礦石從采礦場直接運到選礦廠堆存而不進行配礦,一般是根據運輸物料需要花去更多費用。礦石的再運輸費用很容易量化。因此,這些費用是削減成本中最容易被選定的目標。那些不容易量化的費用是那些未混勻的礦石在選礦廠下游處理中所花去的費用。
這需要長時期的辛勤工作,以收集所有相關的資料,找出主要的變數,以證明未混合礦石對分選的影響。聖伊維斯礦石的硬度(以JKSAG參數A*b表示)的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從該圖可以看出,礦石的硬度在極軟變到極硬的很大范圍內變化,這與給入選礦廠的礦石性質有關。礦石硬度(粒度)的瞬時變化對設備操作員要滿足碎磨產品要求提出了挑戰。
在選礦廠設計中對配礦未提出要求。但是,需要採用以下措施使礦石類型的變化對磨礦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
1)根據給礦硬度和粒度的變化來調節鋼球的添加量,以減少礦石性質變化的負面影響;
2)改變磨礦機的操作條件,如根據磨礦機的總負荷來調節磨礦機的轉速和鋼球與礦石的重量比;
3)應用礫石破碎;
4)對過程進行控制:當所有的再循環載荷返回到磨礦機的時候,給料性質的波動將對磨礦機的負荷、大礦塊含量、循環負荷、旋流器溢流密度、最終產品粒度和分級效率產生影響。因此,使用一個好的控制策略將給料性質變化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是很有必要的。
【礦漿積水化風險】礦漿積水化(Pooling)也是一個關鍵風險。礦漿積水化對磨礦機的負荷、磨礦機的驅動功率和磨礦粒度的穩定性存在很大的有害影響。如果操作條件不正確和礦漿提升器設計不正確的話,磨礦機就會在礦漿積水化邊緣條件下運行。設計的焦點放在兩種不同類型的礦漿提升器上:
1)徑向礦漿提升器;
2)螺旋狀礦漿提升器。一些大規格的開路半自磨機安裝了螺旋狀礦漿提升器,據報道說,它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從設計上來看,這兩種礦漿提升器都有各自的缺點。螺旋狀礦漿提升器需要單一方向的襯板/提升器。盡管它們具有較好的排礦特性,但由於磨礦機單方向旋轉,襯板的消耗量更大。螺旋狀礦漿提升器不允許磨礦機在受載情況下兩個方向運行。這是未來工程學和安全保障所關心的地方。假若有足夠的空間(厚度方向),可以安裝徑向礦漿提升器,徑向礦漿提升器可很好地從磨礦機中排出礦漿。由於磨礦機可以兩個方向模式運行,所以,它們可延長襯板/礦漿提升器的使用年限。
【缺乏一段半自磨機的操作技術專家】為了克服這個風險,要對選礦廠職員廣泛地進行技術培訓。
【勒夫諾伊選礦廠沒有安裝浸出濃密機】依據操作條件不同,磨礦粒度與礦漿密度通常呈相反的關系。為了使這兩個參數都保持在所要求的水平上,需要藉助過程式控制制系統來熟練地操作磨礦迴路。磨礦粒度過粗,會降低金屬回收率,而礦漿濃度過稀,會縮短礦漿在浸出槽中的停留時間,從而降低金的浸出率。應用一個好的過程式控制制策略,可以消除這種風險。
07
—
投產試車
磨礦機濕式試運轉先從全自磨模式開始。鋼球添加量從0%分三段增加,即從4.2%,到6.2%,最後到8.0%(表2)。隨著鋼球添加量的增加,磨礦機生產能力增加。在鋼球最大添加量為8.0%時,磨礦機生產能力可以達到546t/h,這個生產能力僅僅比551t/h的設計生產能力低一點。
如表2中所示,此時排料格子板沒有發生變化。隨著鋼球添加量的增大,大礦塊排出量佔新給礦的百分比逐漸降低。在全自磨模式下,大塊礦的比例是很很高的,經常大於100%。當裝球量達到8.0%時,仍有一半的給礦作為大塊礦石返回到磨礦機中。大礦塊對給礦的百分比在大多數情況下為47%,在8.0%的裝球量情況下,大塊礦石的量為269t/h。這仍然高於設計所規定的目標,但長期這樣運行,對所安裝的礫石破碎機處理能力不一定受得了。在8.0%的裝球量下,大塊礦的量一般以60%偏移量波動。這反過來影響了大礦塊的運輸能力,使大礦塊散落在選礦廠中。當大礦塊排出量超過礫石破碎機處理能力時,它們經常要旁流於礫石破碎機。磨礦機的轉速不能高於9.3r/min,這樣又增大了大礦塊的排出量。太高的大礦塊排出量會堵塞半自磨機排礦篩,或損壞篩面。這也會引起大量的過大礦塊旁流到旋流器給礦斗中,堵塞旋流器給礦管和礦漿泵,從而導致長期的停車。
因此,磨礦機不能在10.4r/min(80%的臨界速度)全速下工作,除非大礦塊量易於控制。較高的裝球荷負可較容易地控制大礦塊的排出量,但其真實的原因是決定於排礦端開孔區域面積,特別是在整個開孔區域中礫石孔所佔的比例。因此將總的開孔區域和礫石孔所佔比例分別降低到7.4%和20%。在這些水準上,大礦塊的排出率減少到28%,使磨礦機的生產能力增加到600t/h以上。
08
—
礦漿提升器
經仔細考慮後,安裝了深度為430mm的徑向礦漿提升器。從多次對磨礦機檢查來看,礦漿積水化一直不算一個會降低磨礦機處理能力的問題。徑向礦漿提升器能很好地將礦漿從磨礦機中排出來。小心的突然停車對磨礦機中礦漿積水化進行了測量。結果表明,磨礦機大多數情況下在礦漿積水化以上或以下水平工作。實際上,突然停止一台負荷和其中礦漿水平沒有太大波動的一段閉路半自磨機是很困難的。不過所做的觀察結果對磨礦機中所發生的礦漿積水化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磨礦機礦漿積水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旋流器循環負荷產生嚴重的問題。在試驗的所有條件下,旋流器的循環負荷沒有超過250%。
09
—
磨礦機性能
從磨礦機試車後一直到2006年4月第一次完全更換襯板時期,磨礦機的處理能力如圖3所示。第一個時期描述了由於試車,特別是調試磨礦機排礦端,磨礦機處理能力未能達到設計要求。一旦礫石排礦口和開孔區域問題解決了,磨礦機的處理能力就達到設計生產能力。一直到更換全部襯板時,磨礦機處理能力都能夠保持在設計生產能力之上。曲線第三段代表磨礦機生產能力下降期,這主要是由於破碎機襯板嚴重磨損和礦石硬度增大,較粗的礦石進入磨礦機中引起的。
10
—
磨礦機襯板
除了給礦端中部襯板和外部襯板外,其它所有襯板均表現的很好。在處理2.1Mt礦石後不得不更換給礦端襯板。通過增加提升器高度和加大相對給礦端提升器的角度,來改變提升器的外形。在更換全部襯板時,更換第二批給礦端襯板。在處理完5.6Mt礦石後(15個月的運轉期),更換筒體部位襯板、排礦端襯板和格子板。在將來更換內部襯板時同時對給礦端襯板和提升器的外形再次進行修改。襯板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有兩個主要原因,即磨礦機在較小的裝球量和礦與鋼球負荷比較低的條件下運轉。磨礦機通常在8%的裝球率和28%的總負荷下運轉。
11
—
半自磨機排礦篩
半自磨機排礦篩由Shenck公司供應。篩分機上的前三排是沖擊面板,其餘的是帶孔的面板。帶孔面板是易於自清理類型的。用於運輸的沖擊面板和前四排帶孔的面板不能倖免嚴重的沖擊和磨蝕操作條件,因此很快損壞。這樣使得大量的大礦塊旁路到排料斗中,並將其填滿,堵塞旋流器給礦泵和給礦管。過量的大礦塊的產生導致篩分機堵塞。對沖擊面板和帶孔面板改進後,大大延長了面板磨損壽命,減少了無計劃的停工的時間,這是值得關注的改進。
12
—
給礦粒度的影響
軟的粗粒給礦對磨礦機處理能力的影響比硬的粗粒給礦的影響要小。除去對磨礦機處理能力影響外,它還有其它一些影響。大而黏的礦塊會在運礦槽中形成搭橋,堵塞運礦槽,使磨礦車間停產。實踐表明,破碎細礦石,特別是破碎硬的細礦石是很重要的。給礦粒度對磨礦機生產能力的影響如圖4所示。在上述圖所描述的整個階段內,礫石破碎機均運轉。在此期間,礦石類型沒有什麼變化。因此磨礦機生產能力的影響完全是由給礦粒度變化引起的。在這個階段中,給礦的平均粒度(F80)為131mm。細粒給礦粒度F80為103mm毫米。給礦粒度從131mm變化到103mm,使得磨礦機平均生產能力從533t/h提高到599t/h。
1-給礦量;2-給礦粒度(F80)
13
—
礫石破碎的影響
礫石破碎對磨礦機生產能力的影響實例如圖5所示。礫石破碎機不工作時,磨礦機不能維持高的生產能力。鋼球添加率已經最大化(大約為11%),以此來中和較硬礦石的影響。礫石破碎機不工作期間的特點是,返回到磨礦機的大礦塊量波動大。顯然,在礫石破碎機工作的情況下,磨礦機工作更穩定。在該圖所顯示的整個階段,磨礦機都是自動控制的。將減小磨礦機重量自動控制響應定為控制策略,以增大給礦速率。磨礦機轉速已經達到了所允許的最大水平,所以已經沒有空間再增加轉速了。
在礫石破碎機開啟的情況下,返回磨礦機中的大礦塊的比例開始減少了。這就產生了通過減小大礦塊產生率和磨礦機負荷來增大磨礦機的生產能力。在礫石破碎機不工作的情況下,磨礦機的平均生產能力為482r/h,平均大礦塊率為32%,並且這個百分數波動很大。在礫石破碎機啟動以後,磨礦機的平均生產率達到584t/h,平均大礦塊率降低到27%。
1-給礦量;2-F80
14
—
過程式控制制
磨礦機最初試車的控制策略是最基本的策略。它沒有考慮到邊界、過程變數相互作用及其對過程的影響。磨礦機的操作要求控制室里的操作員精細的監管。從控制點來看,效率是不高的。磨礦迴路的不同部分彼此之間的控制通訊不暢通。給礦機控制、礫石破碎機控制、分級控制和半自磨機控制都是獨立的,且沒有考慮到相互之間的作用。過程輸出變數的相容性和穩定性都不能很容易達到。
這導致磨礦機負荷、生產能力、磨礦粒度和旋流器溢流密度波動很大,因而,對下游加工過程起負面影響。在試車成功後,就需要用更高級的控制策略(MantaControls立方控制技術)來代替磨礦機的初始控制策略。新的控制策略可以大大減少操作員對磨礦機迴路大強度的監管,允許操作員把精力集中到選礦廠其它更重要的任務上。磨礦迴路的控制目標如下:
1)磨礦粒度(P80):最大磨礦粒度125μm;
2)旋流器溢流密度:45%~50%;
3)在旋流器溢流密度和磨礦粒度達到要求時,磨礦機生產能力最大化。由於下游過程的限制,磨礦機的最大生產能力也需要限制。
另外,下列的控制目標由磨礦區域的冶金學家設定和管理,因為立方控制沒有對它們進行設定和管理:
1)不同類型的岩石與鋼球重量比的優化和管理;
2)優化磨礦粒度。這意味著破碎粗粒軟礦石和/或將部分或全部軟礦石旁流於礫石破碎機。
3)在保證關鍵分級目標(P80和旋流器溢流密度)的前提下提高分級效率。
所有的關鍵操作設定值目前都是由冶金學家確定的。過程式控制制的下一步是執行一個更先進的控制策略來不斷地優化這些設定值。
在執行立方控制策略後,旋流器溢流性質改進了。隔粗篩上礦漿波動和溢出現象消除了。下游過程(浸出和吸附)運行得很好,金的總回收率得到提高。
目前,用旋流器壓力和給礦密度作為旋流器的變數,用來控制旋流器溢流密度和磨礦粒度(P80)。為了更好的控制磨礦粒度,需要對旋流器壓力和給礦密度正確設定,並且要在這個設定值左右精確控制。根據操作數據,建立了旋流器溢流密度與磨礦粒度(P80)之間的相反的相關性(圖7)。利用這種關系和控制旋流器壓力和給礦密度,就能夠將磨礦粒度控制在目標范圍內。因為只要P80處在目標范圍內,金的回收率就會變化不大,所以,此時就沒有必要對磨礦粒度進行精確控制。旋流器壓力和給礦密度的立方控制影響如圖8所示。新的控制方式大幅度改進了對旋流器壓力和給礦密度的控制。反過來又提高了旋流器溢流的密度。
15
—
結論
勒夫諾伊公司一段半自磨機試驗投產很成功。所有的設計目標在試車後的短時間內就得以實現,目前磨礦機運轉良好。磨礦機生產能力超過設計能力。在操作條件下磨礦粒度一直變化,但總是在目標范圍之內。勒夫諾伊公司磨礦機的操作情況如圖9所示。正如從該圖所看到的,它比世界上其它的開路和閉路一段半磨礦機的指標要好。
在勒夫諾伊選礦廠,已經根據直徑24英尺的半自磨機操作數據,按比例放大為直徑為36英尺的半自磨機,而不需要進行繁雜的擴大試驗。輸入未來礦石的破碎參數和應用先前對磨礦迴路所建立起來的JKSimMet模型,就可以方便地對磨礦迴路進行設計和廣泛的分析。在詳細設計階段,要是能夠盡早識別磨礦迴路的潛在風險,那麼就可關注這些風險。
需要研究制定新的策略,以便克服這些潛在的風險。礦漿積水化、磨礦迴路的不穩定性、技術和操作專家的缺少、沒有浸出給礦濃密機和沒有礫石破碎機都是風險。假若設計的徑向礦漿提升器有足夠的容量,便能有效地消除礦漿積水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分級迴路之後如果沒有浸出給礦濃密機,由於旋流器沉砂返回到磨礦機和分級迴路中,因此磨礦機迴路操作指標(密度和磨礦粒度)會變壞。試車開始時認識到磨礦機的工作曲線是很陡的。這表明,磨礦機試車階段執行的策略是不適當的。因此需要制定一個更高級的過程式控制制策略。
選礦廠所有工作人員(冶金學家、操作和生產人員和電器維修人員)與專家一起來執行這個過程式控制制策略。這對過程是有很大好處的。成功優化的關鍵不僅要有各個方面的技術人員,而且還需要行政人員對此接受和承認。這樣可確保每個人都能對過程優化做出貢獻,並且一開始對此就有信心。
很多過程式控制制系統不是在過程現場設計的。控制系統設計好後作為黑箱系統來執行。操作員和選礦廠技術人員(冶金方面、電器和儀表方面人員)或許不能很好了解它們是怎麼工作的。當系統開始頻繁的出問題的時候,他們不能及時維護來解決這些問題。人員積極性的受挫使這些系統更容易失效。
執行一個好的控制策略,就會消除過程變數的波動。通過執行專家控制系統(已有的或立方控制系統上自帶的),過程帶來的利潤可能更多。選礦廠的冶金過程的優化是很重要的,因為過程式控制制不僅產生所要求的結果。將來完成以下方面的工作會給過程帶來更大的利潤。
1)對礦山到選礦廠進行優化,其中包括爆破破碎和執行原礦配礦策略;
2)執行專家控制系統,連續對過程設定值進行優化;
3)使用新型在線礦漿密度儀對旋流器溢流密度進行控制。
位於澳大利亞卡姆巴爾達的聖伊維斯金礦山勒夫諾伊金選礦廠一段半自磨迴路的投產與優化
——Y·阿塔索伊等
~~~~~~~~~~~~~~~~~~~
——原文發表在微信公眾號《四方談》(微信ID:WorldMining,《四方談》原名《礦業澳洲》)
——鳴謝《澳玉四方》(Wechat ID:JewelryAtlas),有特別好的澳玉原石。
——鳴謝天然澳玉淘寶店《異珍閣澳玉四方》。
——鳴謝健康捍衛者《健康橡樹屋》(Wechat ID:Oakhome)。
『伍』 澳大利亞的主要工業城市
礦產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德干高原東北部,並在當地發展了鋼鐵工業。澳大利亞農牧業高度機械化,大牧場大農場的經營方式,商品率高,羊毛、小麥、
『陸』 澳大利亞有哪些製造業
澳大利亞也有不少製造業的,比如最有名的鞋:Ugg. 、比如冰箱的零部件、化肥廠、化工產品不少、鈦白粉什麼的,你以為澳洲沒有製造業?
『柒』 澳大利亞冶金業主要分布在哪裡,原因什麼.什麼灣是中東主要石油產地.該地區石油大量輸出,主要原因是什麼
沿海地區的東南部,比如悉尼 堪培拉 墨爾本等等
『捌』 簡明扼要的說一下澳洲發展史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的建立標志著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澳大利亞長期以來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尤其是自1851年「淘金熱」以來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時在世界歷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它表明資本主義制度作為當時的一種先進的社會制度,由北半球擴展到了南半球。
澳大利亞民族的形成開始於1851年的震驚世界的「淘金熱」(Gold Rush)。「淘金熱」的出現加速了澳大利亞社會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的全方位的發展,掀起了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第二次經濟起飛,造成了民族和國家形成的所必需的一切前提條件。一言以蔽之,「淘金熱」使澳大利亞進入了一個完全嶄新的歷史時期——民族形成時期。
進入19世紀50年代後,澳大利亞已完全由流犯殖民地轉變為公民殖民地,英國基本停止了向這里流放犯人,自由移民已超過了各種犯人移民。從1851年5月-1852年6月,先後在新南威爾士的巴瑟斯特和維多利亞的亞歷山大山和奔地戈地區發現了蘊藏量極豐富的金礦。這些就成了19世紀50-60年代澳大利亞出現「淘金熱」的重要因素。
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轟動了世界,出現了世界第一次大「淘金熱」,中國人稱之為「舊金山」。1851年哈格里夫斯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發現了金礦,再一次轟動了全世界,這樣又出現了一次世界性的「淘金熱」,中國人稱之為「新金山」。無論是「舊金山」還是「新金山」都以萬盎司計的黃金投入了資本主義世界,為資本主義世界在19世紀50-60年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大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礦場上,每天都有挖出金塊的消息。口頭宣傳,報紙宣傳,電報又把渲染的消息傳到其他殖民區和其他國家。這樣又有大批人從世界各地蜂踴而至,尤其是1851年8月希斯考克在維多利亞的巴拉臘特發現了神話般的金礦後,外來的採金人就更多了,「淘金熱」被推上一個新的狂潮。各種文字的報刊大肆宣傳,自然迅速地傳遍了全世界,都以為澳大利亞大地上布滿了無窮無盡的黃金,從挪威到中國,從美洲到歐亞都傳播著這樣的神話,因而擁有各種膚色,操著各種語言的移民從世界的各地湧向澳大利亞。巴瑟斯特、巴拉臘特和奔地戈金礦區當時是世界上各種人種混合一起最多的地方,僅中國人一度高達4萬人之多(1857年)。第二次世界性「淘金熱」達到了高潮。
農牧業經濟的新發展
19世紀50年代開始的「淘金熱」,使澳大利亞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開始了第二次起飛,並通過這次經濟起飛從根本上改變著它的殖民地面貌,更進一步向著獨立方向前進。它吸引了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人是企業家、銀行家、工程師、熟練技術工人、農業家、牧業家、教育工作者和各種知識分子、專門人才。這樣就把英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又一次帶到了澳大利亞,與此同時也把巨額資本帶了進來。
1. 畜牧業 到19世紀下半葉,畜牧業已經發展成為澳大利亞經濟的支柱之一,因此,它的發展狀況,對澳大利亞今後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關系,尤其對其他經濟部門影響更大。這一歷史時期,綿羊頭數迅猛增長,例如1861年已達2098多萬只;1881年升至6509萬只,比1861年增長兩倍多;1891年突破1億大關(實數為106421068隻)。羊毛產量也逐漸增多,1861年產羊毛6700.4萬磅,1871年則上升為20822.5萬磅,而1881年為31964.9萬磅,1891年高達63404.6萬磅。1891年羊毛產量比1861年增長8倍多。在這一時期養牛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1884年存欄頭數達756.9萬頭,1894年高達1167.7萬頭。畜牧業產品(包括乳產品)產值1881年達2953.8萬英鎊,1891年則為3925.6萬英鎊。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還表現在它在對外貿易中所佔份額方面。請參閱下表:
畜牧業的發展還表現在澳大利亞的屠宰業上。1861年屠宰業產值為270萬英鎊,1870年上升為340萬英鎊,1880年為520萬英鎊,1890年為600萬英鎊,1900年逾千萬英鎊大關,達1030萬英鎊。這樣,澳大利亞的畜牧業有兩大宗收入,即羊毛和肉產品。這兩大收入從1861年的640萬英鎊上升到1890年的3210萬英鎊,增長了4倍。
牧場管理水平亦大大地提高了,牧場主普遍用了鐵絲網作牧羊場的柵欄,建立了定期的剪毛制度和剪毛合同工制度。畜牧業的大發展使它仍然保持著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澳大利亞這時仍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2. 農業 1860-1861年,全澳大利亞已有耕地1173628英畝,而1900-1901年,高達8813666英畝,和1861年相比,幾乎翻了三番。關於歷年耕地面積擴大情況詳見下表:
播種面積的日益擴大還反映到農業產值的增長上。1861年農業產值為610萬英鎊, 1871年為640萬英鎊, 1881年亦逾千萬英鎊大關,為1020萬英鎊,1891年為1050萬英鎊。到19世紀70-80年代,澳大利亞形成了兩大穀物生產基地,即南澳大利亞和維多利亞,此外還形成了甘蔗生產基地——昆士蘭。到90年代糧食不但自給,且有一定數量的出口,如1891年出口小麥近41萬誇特,1900年出口68萬多誇特。
促使農牧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有下列因素:
第一,人口猛烈的增長。澳大利亞的人口從1850年的40多萬,猛增至1900年的376.5萬,其中城市人口增長尤為迅速,例如1891年大城市人口已達114萬多人,佔全國總人口的35.27%。解決376.5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發展農業和牧業。因為澳大利亞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而又遠在南半球,不大力發展農業就無飯可吃,不大力發展牧業就換不回來生活必需用品,並且由此使澳大利亞社會頻於崩潰。
第二,澳大利亞羊毛經過多次改良成為優質毛,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早在1850年澳毛在英國市場上已壓倒西班牙和德國的羊毛。澳毛幾乎為英國所包銷,市場寬闊是其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農業也有這樣的問題。澳大利亞糧食銷售市場越來越寬廣。在技術上對畜牧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是 19世紀80年代引進冷藏設備的成功。冷藏設備是使肉類與乳酪出口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1880年,澳大利亞用設有冷凍設備的「斯特拉斯萊文號」船第一次把冷凍肉成功地運到了英國。這在英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從此它成了澳大利亞冷凍牛羊肉的重要市場。這必然反過來又刺激了澳洲畜牧業的大發展。
第三,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伴隨著農業生產的增長,其生產技術也發展起來。19世紀70年代,麥克凱發明脫粒收割機,斯密士發明墾荒用的圓盤犁,威廉·法瑞爾培育出適應澳大利亞環境的抗銹病品種的小麥,還建立了農學院,培養農業技術專家,他們在土壤、小麥品種、農業機械、農田水利諸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總之,澳大利亞開始了綠色革命。
第四,交通運輸系統的建立,較為合理地解決了農牧爭地的矛盾,新殖民地的建立,等等。
工礦業與交通、通訊業的發展
澳大利亞農牧業經濟是其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伴隨著農牧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的基礎工業也發展起來。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澳大利亞也像歐洲和北美許多國家一樣經歷著工業革命,即開始了蒸氣化和機械化的進程。到19世紀末,澳大利亞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基礎工業。但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工業依然是澳大利亞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
1. 采礦業 為了培養采礦人才,於1893年建立了第一所高等礦業學校——礦業工程學院。開采最早的是煤礦。19世紀40年代在紐卡斯爾利用犯人採煤。煤的開采量成倍的增長是50年代以後,1884年全澳產量已達288萬噸,1894年上升至414.5萬噸,1900年高達638.5萬噸。這一時期是以開採金礦和鐵礦為重點。由於較前大規模地開采,采礦產值迅速增加,如1861年為1010萬英鎊, 1891年升至1130萬英鎊,1900年高達2010萬英鎊。
2. 冶金業 從史料上看,澳大利亞的冶金業始於1833年。1833年在悉尼建立的鋼鐵鑄造廠是澳大利亞早期的工廠之一,也是第一個冶煉鑄造廠。像采礦業一樣,冶金業大規模發展也在19世紀70-80年代。這一歷史時期,澳大利亞冶金業的主體是冶鐵業。據統計從1850年到1884年累計共生產鐵24543噸。此外還用國產鐵加工出一系列產品,如1876年生產鐵軌與鐵條4820噸, 1879年又生產這樣產品1000噸, 1881年產3351噸, 1882年為2139噸。1881年用國產鐵加工各種鑄件220噸,1882年又加工出這種產品2139噸。1881年還加工螺母螺栓50餘噸。一言以蔽之,到這時澳大利亞已有了自己的鋼鐵工業。
其他工業部門在采礦業和冶金業的推動下也迅速發展起來,到19 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體系已初具規模。但從整個澳大利亞經濟結構看,畜牧業和采礦業(主要是採金業)是澳大利亞民族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兩大支柱,也是出口貿易的兩大支柱。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20世紀上半葉。
3. 交通運輸業 澳大利亞的交通運輸一向很糟。最初,殖民當局曾利用犯人修築了一些公路,但均系土路。內河運輸能力也十分差,海洋運輸完全靠英國。1850年以後這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特點是開始了交通運輸業的近代化過程。這主要表現在鐵路網的建立上。
澳大利亞是從1850年開始修築鐵路的。建築的第一條鐵路是悉尼——巴拉臘特鐵路線,全長僅14英里。1853年又建築紐卡斯爾至麥特蘭的鐵路,全長20 英里。接著又建造了墨爾本——季隆鐵路線,為50英里。19世紀70-90 年代是澳大利亞大規模建築鐵路時期,這是與澳大利亞當時社會經濟大發展相適應的。1861年擁有鐵路243英里,1870年猛增至950英里,1881年達2800英里,到1891年,澳大利亞擁有10024英里的鐵路。1891年比1861年鐵路長度增長了39倍多!到1901年基本上建成了全澳鐵路網。但是,在海洋運輸上十分落後,仍依賴英國。
澳大利亞鐵路網存在著許多缺點,有些缺點是嚴重的。首先,各殖民區的鐵路軌距不同,特別是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兩殖民區,極大地降低了鐵路網運輸能力的發揮。其次,鐵路網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在內陸、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區幾乎沒有鐵路。澳大利亞鐵路網最大優點是經濟發達區域,以及重要城市都有鐵路相通。
4. 通訊業 為了適應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的需要,澳大利亞在19世紀下半葉還大力發展通訊事業,到70年代末,各大城市間都互通電報:1858年7月墨爾本和阿得雷德間;同年10月悉尼和墨爾本間;1861年悉尼和布里斯班間;1867年悉尼和阿得雷德間。隆塞斯頓和墨爾本間臨時性互通電報是1859年,永久性的是1869年;奧古斯塔和達爾文港間通電報在1872年,而阿得雷德和佩思間在1877年。各殖民區首府都設立了電報局:墨爾本於1878年,布里斯班1880年,悉尼1881年,阿得雷德和赫巴特均於1883年,佩思1887年。到19世紀90年代形成了以悉尼和墨爾本為中心的全澳電訊網,並統一了各殖民區的郵電業務的管理。
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經濟的特點
第一,澳大利亞經濟沒有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更沒有簡單協作階段,而是通過自由移民和資本的流入把資本主義制度從英國移植進來。1830-1850年間,主要引入的是資本主義的農牧業經濟體制,在19世紀下半葉主要引入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體制。當然這種移植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把一般資本主義原則同澳大利亞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換言之,使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澳大利亞化,或者說使澳大利亞經濟體制資本主義化,從而形成了具有澳大利亞特色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第二,澳大利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通過合法斗爭迫使英國政府改變對澳大利亞的殖民政策來完成的。這種斗爭是爭取改革的斗爭,不是暴力革命。換句話說,澳大利亞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形成是漸進式的,而不像西歐那樣是突變式的,因而社會沒有發生大動盪,社會生產力沒有遭到巨大的破壞。
第三,澳大利亞經濟體制保留了濃厚的殖民地殘余,這既在經濟上又在政治上反映出來。從經濟上說,澳大利亞19世紀的資本主義經濟結構不是以工業為主,而是以農牧業和礦業為主;出口貿易不是以工業品為主,而是以畜牧產品(主要是羊毛)和礦產品(主要是黃金)為主;而進口貿易卻以工業品為主。西歐北美那些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恰恰與此相反。從政治上說,由於澳大利亞人口主要是英國移民及其後裔,這樣不僅移植進來人口和經濟關系,而且還移植進來英國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政治的、文化的以至道德、倫理、宗教、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澳大利亞社會實質上是英國社會的擴大。在澳大利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形成過程中,很大一部分資金是從英國引進的,引進資金的同時,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及高級人才也同時被引進,例如1861年通過各種渠道從英國引進資金140萬英鎊。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擴大,特別是工業和鐵路建設規模的擴大,引進的數額也就越來越多,如1862年為240萬英鎊,1870年480萬英鎊,1885年高達2040萬英鎊。從1861年到1900年,英國向澳大利亞投資累計近3億英鎊(29970萬英鎊)。從澳大利亞經濟史看,它的經濟建設的規模和速度,是和引進外資的數額成正比例的。例如,1882-1891年這十年內,英國共向澳大利亞投資18190萬英鎊,佔40年(1861-1900)投資總額的60%以上,而這十年(1882-1891)又恰恰是澳國經濟大發展的十年。可以斷言,澳大利亞是一個因引進大批英國資金而使自己的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
第四,澳大利亞在發展民族經濟的全過程中始終把自己的經濟納入世界市場,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其經濟是典型的開放(外向)型經濟,這是它得以迅速發展,能及時使其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發展相協調,起碼不致於落後世界經濟發展勢頭的根本原因。例如,1881-1890年,這一時期年平均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894萬英鎊,而1886-1890這三年年度國民收入分別為5100萬英鎊,5500萬英鎊和6400萬英鎊。
第五,澳大利亞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主要通過兩次經濟起飛而形成。一次是1831年土地改革所引起的經濟起飛;第二次是1851年發生淘金熱而引起的經濟起飛。澳大利亞人及時地抓住了歷史提供的良機,毫不遲疑地全力和全方位地發展經濟,從而使自己擺脫了落後,進入世界先進的行列。
『玖』 分析影響澳大利亞冶金工業中心分布的原因。
1。羅克漢普頓附近有銅,布里斯班有煤,悉尼有煤,墨爾本有鐵煤4.沿海地區地形平坦礦產資源豐富是人口主要集中區開發較早工業發達
『拾』 澳大利亞有色冶金工業分布特點
1、澳大利亞的有色冶金工業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的東南沿海地區。
2、澳大利亞有色冶金工業分布在人口稠密的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氣候溫暖濕潤,沿海交通便利;這里農牧業發達,歐洲殖民者在這里開發最早。
3、澳大利亞領土面積7,686,850萬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