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澳大利亞的一些問題。
我目前正在澳大利亞留學。所以根據我的理解回答一下咯。並非十分准確的答案。。。
1。歷史起源
這方面不是非常了解。但是是很久之前,英國把他們的犯人運送到澳洲這個大陸上的。所以澳大利亞的起源其實是監獄裡面的犯人。
2。現狀
現狀是個民主國家。多個政黨。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分別是labor party and liberal party。領導人目前是John Howard.他們現在正在election就是大選。。目前形式看Kevin Rudd很有可能當選。
3。服飾
服飾沒有什麼突出的特點了。就是很平常的。
其實這邊的衣服蠻單調的。但是女生的衣服一般都是比較修身體長的那種衣服的感覺。而且因為這邊冬天不冷。所以穿衣服有很大自由。他們穿的牛仔褲都是線條簡單的那種,很少有很多兜兜或者花紋修飾的。然後通常都穿那種比較緊的牛仔褲。衣服很多都穿灰色的。少女打扮起來也很成熟。男生們也不是運動風格。都是休閑風格的比較多。
4。建築
建築上還是西方風格。但是也並非全是想像中的那種教堂啊,歌特啊什麼的。高樓大廈不多。住家都是別墅。city裡面有公寓。
② 澳大利亞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我認為目前澳大利亞面臨最大的問題是:1、資源保護的問題。因為澳大利亞能夠承受居住的陸地只有佔全國國土的大約20%,其他西部和中部都是不適宜人居的沙漠和乾旱的土地,所以相對而言,水資源顯得特別的稀缺;2、開發旅遊資源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澳大利亞經濟資源主要來源於礦產和海洋資源和島嶼旅遊開發,比如大堡礁等群島,但島嶼旅遊資源開發開放有過度情況,反思這幾年的環保工作是跟不上旅遊業帶來的破壞,我們在其中的開放的島嶼上看到不少遊人丟棄的垃圾,特別是塑料袋,這是不能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的物質,看到周邊靠岸附近都有漂浮的這些垃圾,讓我們深感政府對生態環保工作跟不上的焦慮;3、鑒於上面提及的1和2點問題,就產生了第3個問題,這就是在保障環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基本原則上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和開發資源的問題,這個尺度如何把握的問題。
③ 關於澳大利亞的若干問題(知道的進 最好是在那生活過的)
1.澳洲統計局公布,澳洲第一季度房屋價格指數季比上升1.1%。此前,澳洲3月新屋銷售觸及7個月低點,房貸也出現大幅縮水,顯示澳洲一路飆漲的房價出現了放緩的跡象。租房價格一直上漲,墨爾本和西澳地區漲幅較大.具體價格可以到www.domain.com.au查詢.
2.homestay一般AUD250左右/周,包吃住.條件好的要更貴.
3.悉尼地區電腦價格比國內貴,可以從國內帶電腦,主要帶主板,硬碟,cpu,內存.那邊的配件一般從國內或台灣進,國內安裝盤可以用.
4.悉尼東邊靠海,西邊傍山,一年四季氣候還算「溫和」,降雨量不低,每年1200多毫
升,比倫敦市還多。ZerW$Of
海濱郊區由於海水的緩沖,夏天清涼的海風很快就能將烈日帶來的熱量散去,由於是
海灣地形,海風又不像阿得雷德和墨爾本那樣猛烈。可是往悉尼是西邊走十幾公里,
每日的溫差變化就會大幾度——夏天白天更熱,冬天晚上更冷。我現在就住在悉尼是
西部離市四十公里的地方,去年元旦當天最高溫度達到了47度,七月份最冷的時候晚
上會降到3、4度,而悉尼市裡則差不多是44度和8、9度。
很多網站都列出悉尼夏天平均氣溫二十幾度,但其實40幾度的天每年都有幾個,35度
以上也是家常便飯,只要你站在太陽下三十分鍾,保證爆皮。所幸的是,悉尼夏天的
晚上不是很熱,17、8度到20度出頭,睡覺還挺舒服。但最熱的那幾天,我家晚上也有
30幾度。
悉尼的冬天真是舒服,一般白天18、9度,晚上8、9度,穿件厚點的外套就可禦寒。有
意思的是,悉尼的冬天常常會有那麼幾天白天熱的和夏天一樣,27、8度,看著街上穿
短褲、涼鞋、超短裙的老外和穿毛衫、大衣的中國人,感覺我們好像沒有白人及時享
受陽光,還嚴格遵守著春捂秋凍的老套套。
悉尼沒有向江南那樣的雨季,如果下雨,一般也是來去匆匆。陣雨有時候會變成一個地方暴雨、離它幾百米的地方滴水不降的情況。如果你這時正開著
車,可能會體會到下雨其實不需要多大一塊兒雲。悉尼的冬季雨量充沛,一天一個地
方下二十場陣雨也很平常。像五、六歲小姑娘的臉,一會兒晴天,一會兒雨。
由於天氣的緣故,這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開,你沿著郊區的馬路走一路會看到每家門口
不同的花至少有三十種以上盛開著,八月份(悉尼的冬末春初)花開得最多,你很容
易就能看到六十種以上。
悉尼根本沒有降雪,全年無霜,悉尼沒有阿得雷德那麼干凈,空氣中的灰塵不說沒有,還是不少,基本上一個月不擦桌子就會落上薄薄的一層灰。在悉尼晾衣服省事兒,晾衣繩也不用擦,下雨也不用收,反正雨水也是干凈的。
一般多帶休閑的衣服,TSHIRT沙灘褲那邊很常見,毛衣帶點,厚外套帶點足夠了,女生多帶點漂亮衣服吧,這邊衣服雖然有時候便宜,可適合東方人穿的不多.
④ 澳大利亞主要環境問題、危害程度及相關解決措施
1、過度放牧,導致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強牧區管理合理放牧。
2、外來物種入侵,導致大量原生動植物滅絕;加強物種引進監管制。
3、大堡礁珊瑚退化嚴重,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甚至滅絕;加強保護,減少污染。
一、澳大利亞環境保護的經驗
澳大利亞的環境保護與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這是經過幾十年努力的結果。期間也曾有過環境資源使用不當,造成大面積沙化等生態問題的沉痛教訓。70年代初聯邦政府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提出了「打掃澳大利亞"的口號,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應用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對環境政策、決策機制、行政機制進行不斷創新與完善,使澳大利亞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政府主導、多元化主體的管理模式。澳大利亞政府從社會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建立起了以政府為主導,營利性組織、非營利性組織或非政府組織、社會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的環境保護管理模式,強調包括政府機構在內的各類組織和社會成員在生態保護和建設中都發揮管理主體的作用。首先,澳大利亞從機構、人力和投入上為政府主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奠定基礎和提供保障。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設立政府環保部門的國家之一,其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個層次都設有專門的環保機構。各級政府就環保基本職能進行合理明確分工,形成從宏觀到微觀的管理職能體系。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通過協商和合作方式來實現國家環境發展規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主要採取直接干預方式使州的環境規劃得以實施,從而使政府統管環境發展規劃及其實際運行的目標得到實現。澳大利亞政府每年的環境保護投資都超過85億美元,約佔GDP的16%,僅維多利亞州環保部門每年的經費預算就達3200萬美元。聯邦政府環境與遺產部約有500名工作人員,各州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也都在1000人以上,這種充足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保障了環保部門在環境事務上的主導地位。其次,澳大利亞政府強調環境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充分發揮營利性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社會公眾參與環保事業,為環境管理提供服務和行動組織。政府還重視經濟手段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通過實施徵收環境稅、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可交易的許可權(如開放水權交易,發揮了市場在管理、節約、保護水資源中的配置作用)、環境責任等一系列經濟措施,保證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和公共環境項目的建設和運行。
(二)綜合協調的管理機制。一是政府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行動協調。在澳大利亞,三級政府都有好幾個部門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事務,為了避免推諉,減少摩擦,各級政府通過法律和跨部門機構來協調,做到橫向不同職能部門間分工協調,縱向不同隸屬關系部門間分權協調,避免出現各自為政、政出多門,既注重單個部門工作的最優化,更強調政府部門關系間的協同化。二是政府與非政府部門的配合。政府把環境管理的部分行為特別是環境治理、技術服務等轉向市場化和社會化,如將城市污水處理、廢物處置等職能向營利性企業進行招標,實行市場化運作。將環境監測、信息、環境技術咨詢等職能,通過政府委託、授權、承包、合同等職能轉移到社會中介組織,政府主要實行組織監督功能,從而節省財政開支,提高行政效率。三是政府與社會公眾間的協調。澳大利亞政府強調公眾參與城市管理,把公眾看成是城市管理的積極行動者,使政府與社會公眾形成合力。如政府每項環保政策的實施,都建立由政府環保部門牽頭,居民、企業代表參加,專家指導的特別組織負責宣傳教育工作,使居民、企業自覺遵守,讓政府的決策變成人人自覺執行的方針。政府的這種協調作為,使社會團體、公眾廣泛地參與到環境管理的監督和行動中來,為政府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動力。四是把環保事業與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相協調。如把污水處理廠建成環保公園、環保教育基地和旅遊景點;把垃圾存放場建成苗圃、公園(如悉尼的奧林匹克公園),從而使當地的環境顯著改善,發展了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