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殖民者多少年前到達澳大利亞

殖民者多少年前到達澳大利亞

發布時間:2023-04-03 10:39:36

A. 英國最早的殖民地是哪裡後來的是和

英國的殖民地最多時曾是其本土面積的110倍,殖民地人口數是本土人口的8倍。到一戰前夕,英國控制的勢力范圍達到全世界面積的1/4。但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英國大部分殖民地先後獨立。

1607年英格蘭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了第一塊永久的海外殖民地。在之後的三個世紀中英格蘭不斷地在海外擴張勢力范圍並鞏固了國內的政治發展。
在1921年其領土擴張的頂峰,大英帝國的版圖如下

非洲

巴蘇陀蘭 即今賴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了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1966年獨立。

貝專納 即今波札那。1884年英國遠征軍到達該地,1885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895年貝專納部分地區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其餘部分繼續直接隸屬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66年獨立。

英屬多哥 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前凱明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迦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英屬喀麥隆 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英國對其部分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甘比亞 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並入獅子山,1888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94年部分內陸地區也被宣布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獲得獨立。

黃金海岸 即今迦納。自1631年起英國商人就開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屬獅子山的下設行政區,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領土開始向內陸擴張,1874年英國設立黃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邊界最終被確定。1919年將英屬多哥並入,1957年獨立。

埃及 1882年埃及被英國佔領,1914年至1922年期間是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獲得獨立,但對英國履行必要的條約義務,英國軍隊在該國持續駐軍直到1954年。

肯亞 1886年英國與德國瓜分東非後獲得肯亞,1888年將其並入英國東非公司管轄,1895年由英國政府取代東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亞殖民地,1963年獨立。

模里西斯 1814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模里西斯,1968年獨立。

奈及利亞 1851年在該國建領事館,1861年吞並部分地區,1885年成立尼日地區保護地,1886年交由英國皇家尼日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間英國繼續佔領奈及利亞的剩餘領土,1900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對奈及利亞施行統治。1914年南北奈及利亞合並,1919年將英

屬喀麥隆並入奈及利亞,1960年獨立。

北羅得西亞 今尚比亞。1891年起劃歸英屬南非公司統治,1924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該地,1953年北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和南羅得西亞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獨立。

尼亞薩蘭 今馬拉維。1875年起就有傳教士在次建立據點,1891年英國在此建立中非保護地,1907年被命名為尼亞薩蘭,1953年與南北羅得西亞合並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獨立。

獅子山 自1787年起獅子山就是英國公司進行黑奴貿易的重要據點,1807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其內陸地區被慧告宣布為英國的保護國,1961年獨立。

南羅得西亞 今辛巴威。孫高1893年英國從非洲部落手中奪得南羅得西亞,並由英屬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責任政府,由英國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間與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組成中非聯邦,1965年該國的白人少數政府自行宣布獨立,只獲得南非等少數國家承認。1980年白人政權與黑人族群達成共治協議,更名辛巴威,成為獲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

英屬索馬里蘭 1884年成為亞丁的保護國,1897年劃定邊界,1905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間曾被義大利短暫佔領,1960年並入索馬里後獨立。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面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英國佔領了這個原屬荷蘭的殖民地後,眾多荷蘭裔白人開始向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移民,但英國在1900年布爾戰爭後吞並了這兩個地區。納塔爾則於1843年被英國吞並並成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西南非洲 今納米比亞。1878年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港被宣布為英國領地,1884年被並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國吞並了該港周圍的德國殖民地,於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統治地。1990年獨立。

史瓦濟蘭 1890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對史瓦濟蘭統治者進行聯合保護,1906年英國單獨對其保護,1968年獨立。

蘇丹 蘇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後在1880年代埃及統治被馬赫迪推翻;1898年英國以埃及的名義重新佔領蘇丹,並與埃及共同對蘇丹進行統治。1956年蘇丹獨立。
坦噶尼喀 原為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桑給巴爾 1841年英國在該島建立領事館,1890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烏干達 1890年英國東非公司與布干達王國簽訂條約,1894年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其他幾個地區陸續加入保護國,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美洲與大西洋

阿森松島 1815年拿破崙被囚禁於聖赫勒拿島後,英國為防止法國人控制該島在此駐軍,1922年起由聖赫勒拿島對其進行行政上的管轄。

英屬蓋亞那 今蓋亞那。英國於1796年和1803年分兩次奪得了原屬於荷蘭的三塊殖民地: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1831年3塊殖民地被合並組成英屬蓋亞那殖民地,1966年獨立。

英屬宏都拉斯 今貝里斯。1636年起就有英國的洋蘇木砍伐者在該國沿岸定居,之後西班牙與英國展開了對該地控制權的爭奪,直到1786年英國取得完全的控制權。1862年至1884年該地由牙買加管轄,1884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81年獨立。

加拿大 法屬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國佔領,1763年成立英屬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魁北克被分為上下加拿大兩個獨立的殖民地,後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為東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稱作西
加拿大,東西加拿大又分別是後來魁北克省與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們與新不倫瑞克和新斯科舍於1867年合並組成加拿大自治領,之後英屬哥倫比亞、愛德華王子島、西北地區和紐
芬蘭島又陸續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福克蘭群島 1765年英國首次佔領福克蘭群島,後在西班牙的抗議下於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佔領,1841年開始進行殖民統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蘭群島歸其所有引發馬島戰爭,英國在戰爭勝利後重新取得該島的主權。

紐芬蘭 15世紀後期起英國的船隻就在該地區海域捕魚,1583年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登陸紐芬蘭並宣布其為英國領土,1713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1855年紐芬蘭成立責任政府,但1934年英國又恢復對其殖民統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安圭拉島 1650年部分聖克里斯托弗移民到此,1663年該島被宣布為英國領土,1882年至1967年它與聖克里斯托弗由一個聯合政府共同管理,1967年退出,1969年英國恢復對該島的統治。

安提瓜 聖克里斯托弗於1632年對其進行殖民統治,1663年被置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81年獨立為安地卡及巴布達。

巴哈馬群島 1717年開始被英國統治,1973年獨立。

巴貝多 1625年起開始有人在該島上居住,1663年歸英國政府統治,1966年獨立。

百慕大群島 1612年一家倫敦公司開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

英屬維爾京群島 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為英國殖民地。

開曼群島 1670年西班牙割讓該群島,行政上一直屬牙買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加 1761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8年法國重奪多米尼加,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8年獨立。

格瑞那達 1762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9年法國重奪格瑞那達,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4年獨立。

牙買加 1655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該島,1962年獨立。

蒙特塞拉特 1632年起島上開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為英國殖民地,法國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兩度統治該島。

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 1623年聖克里斯托弗成為英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第一塊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1782年至1783年間曾被法國短暫佔領。1882年聖克里斯托弗與尼維斯島組成聯合政府,1983年獨立,稱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1778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該島,1783年又歸還法國,1796年和1803年英國又分別兩次重新佔領,1814年英國永久吞並聖露西亞,1979年獨立。

聖文森特 英國於1762年佔領該島,1779年~1783年法國曾佔領該島,1979年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獨立。

特立尼達島 1797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獲得該島,1888年與多巴哥成立聯合政府,1962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獨立。

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 1678年起有居民居住在此,1766年英國吞並該群島,之後曾先後由牙買加和巴哈馬的殖民政府管轄,1973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

聖赫勒拿島 1651年英國吞並該島,1661年起東印度公司對其進行管理,1834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管轄。

特立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為防範1815年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而由英國皇家海軍於1816年佔領該島,1938年起成為隸屬於聖赫勒拿島行政管轄的英國殖民地。

南極洲

英屬南極領地 1819年英國對該地區聲明主權,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南極洲領土聲明主權的國家。1908年和1917年英國分兩次取得了南極洲的部分領土,1959年《南極條約》制訂,規定南緯60°以內的土地不屬於任何國家,也禁止在南極洲其他地區擁有領土的國家在此移民或從事其他與科學研究無關的活動。

亞洲

亞丁 1839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得該港口,1858年東印度公司將統治權交給英國政府,成為英屬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轄范圍。1936年亞丁與其內陸地區成為一個單獨的殖民地亞丁保護地。1963年亞丁加入南阿拉伯聯邦,後者於1967年獨立為南葉門,1990年南北葉門統一後亞丁依然是葉門的一個港口城市。

巴林 1820年,英國政府與巴林埃米爾簽署協議,將其變為保護國,1971年巴林宣布獨立。

不丹 1864年英國通過戰爭佔領了不丹的邊境地區,1911年不丹與英國簽署條約,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國執行,內部事務則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英國也結束了對不丹的控制。

英屬新幾內亞 1884年英國在此建立保護地,1906年轉由澳大利亞管理並更名巴布亞,1949年巴布亞與其餘的新幾內亞合並並獨立為巴布亞紐幾內亞。

汶萊 1888年英國宣布汶萊為其保護國,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佔領,1983年汶萊脫離英國的保護完全獨立。

緬甸 英國經過1824年、1852年和1885年的三次戰爭後佔領緬甸全境,並將其置於印度殖民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直到1937年。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佔領過緬甸,1948年緬甸獨立。

錫蘭 今斯里蘭卡。1796年東印度公司從荷蘭手中奪得該島的沿海地區,1802年交由英國政府管理,1815年英國廢黜了錫蘭的國王,將錫蘭全島置於英國統治之下,1948年獨立,1972年更改國名為斯里蘭卡。

香港 1842年鴉片戰爭勝利後英國取得香港島;1860年英國又獲得九龍半島;1898年英國向中國簽訂租約,將新界置於香港的管理之下,租期99年。1984年英國同意在新界租期屆滿後將全香港政權轉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1997年政權順利轉移,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英屬印度 1609年起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據點,1757年開始向內陸擴張領土,多數印度邦保持內部事務的自治,但是就必須服從東印度公司的絕對權威。1858年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統治,印度也逐漸成為英國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稱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國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稱號。1947年印度在分裂為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後獨立;1972年孟加拉國又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

伊拉克 英國在一戰期間佔領原屬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國際聯盟授權下的委任統治,1922年伊拉克實行自治,1932年獨立。1941年至1945年間英國曾重新佔領過伊拉克。

科威特 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爾就與英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保護條約,喪失了部分主權。1961年科威特完全獨立。

馬來亞 今馬來半島。1874年至1930年間英國與馬來亞半島上的多個蘇丹簽訂了一系列的保護條約;1896年部分州組成馬來亞聯合邦,1942年至1945年間馬來亞全境被日本佔領,1948年除新加坡外的馬來亞組成一個新的聯合邦,包括了1896年沒有加入聯合邦的州,1957年完全獨立。1963年馬來亞、新加坡(後退出)、北婆羅州和沙拉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合邦。

馬爾地夫群島 1887年被納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獨立。

巴勒斯坦 1918年一戰期間英國佔領了原屬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領土,1920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48年英國放棄委任統治,之後發生了幾十年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武裝沖突。今天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佔領。

尼泊爾 1814年英國與尼泊爾王國進行了一場戰爭,英軍勝利後從1816年起在尼泊爾宮廷派駐特別代表,對尼泊爾進行間接的殖民統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尼泊爾也隨即獲得獨立。

北婆羅州 今東馬來西亞的沙巴。1881年,汶萊蘇丹將該地區割讓給英國北婆羅州公司,1906年起英國政府對其進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佔領,1963年更名沙巴並加入馬來西亞。

阿曼 英國自19世紀初開始就控制著阿曼繁榮的貿易,1891年阿曼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71年獨立。

卡達 1916年起英國就與卡達的統治者簽訂了一系列的協定,將卡達置於英國的保護之下,1971年獨立。

沙拉越 1841年汶萊蘇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國人詹姆斯·布魯克擔任該地區的總督,1861年至1905年間沙拉越的領土不斷擴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佔領該地區,1946年英國政府正式取代布魯克家族對沙拉越進行統治,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

海峽殖民地 即今天的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1826年這三個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聯合組成海峽殖民地,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管轄,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交由英國政府直接管理。二戰中這三個城市都曾被日本佔領。1948年馬六甲和檳城加入馬來亞,1957年獨立。新加坡則單獨繼續保留在大英帝國的版圖內,1959年才允許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選擇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又退出,宣布獨立。

外約旦 今約旦。1918年英國佔領了曾經是土耳其約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約旦,1920年起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21年外約旦與巴勒斯坦分離,1923年英國允許約旦王國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讓其完全獨立於英國。

特魯西爾酋長國 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887年起英國就與當地的阿拉伯統治者們簽訂了一系列保護條約,1971年獨立。

威海衛 今中國山東省威海市。1898年英國向中國政府租借該港,1930年歸還。

歐洲

塞普勒斯 1878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條約,獲得了塞普勒斯的統治權,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完全獨立。

直布羅陀 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

馬爾他 1800年英國人趕走2年前佔領了馬爾他的法國人,並在1814年正式吞並馬爾他。1964年獨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即英國本土,是大英帝國的中心,牽涉到帝國的殖民與行政事務都在此處理,帝國的國家元首英國君主也居住在此。

愛爾蘭 在1922年前屬於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前身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於1949年廢除君主制及自動退出了英聯邦,但仍可享有所有英國公民權利。

太平洋地區

澳大利亞 新南威爾士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的一個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庫克就提出對澳大利亞東部沿海進行開發,1788年第一批英國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爾士成立責任政府。1824年昆士蘭成為英國在莫爾頓灣所建的第一個殖民地,一開始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1859年脫離,成立獨立的責任政府。1834年英國議會決定在澳大利亞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國殖民者到達南澳大利亞,1855年南澳大利亞成立責任政府。塔斯馬尼亞則早在1803年就被歐洲人殖民,最早被稱作范迪門蘭,是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下的一個行政區。1825年脫離新南威爾士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56年成立責任政府。1834年,來自塔斯馬尼亞的英國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成立,4年後成立責任政府。西澳大利亞則從1826年開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責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合並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埃利斯群島 今吐瓦魯。1892年該群島被英國宣布為其保護國,1916年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組成殖民地,1978年獨立。
吉爾伯特群島 今吉里巴斯。1892年與埃利斯群島一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16年與埃利斯群島組成殖民地,1979年獨立。

斐濟 1835年起就有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濟定居,1874年應斐濟酋長的要求,英國將斐濟置於其保護之下,1970年獨立。

諾魯 原屬德屬新幾內亞,一戰結束後澳大利亞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一直持續到1968年諾魯獨立。

紐西蘭 詹姆斯·庫克分別於1769年和1770年對紐西蘭北島和南島提出主權要求,1840年英國與當地毛利人簽訂條約,英國開始統治紐西蘭,1856年紐西蘭成立責任政府,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皮特開恩群島 1790年,英國軍艦邦蒂號發生軍變,9名水手逃亡該島,並在此定居,1838年英國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索羅門群島 1893年起成為英國保護地,二戰期間曾被日本佔領,1978年獨立。
湯加 1879年湯加統治者與英國簽訂友好條約,1900年起受英國保護,1970年獨立。

新赫布里底群島 原為英國和法國的共屬殖民地,1980年獨立。

B. 回顧澳大利亞230年歷史,白澳政策是如何消失的

逐漸被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所淘汰。

澳原住民的祖先,在生活了大約5萬年後,在1788年的第一批歐洲殖民者從英國出發,到達澳大利亞。

英政府不認為澳是個移居的選址,之所以派出艦隊,是因為當時英囚犯無處安置的難題,將部分人流放遠方。有人提議將囚犯流放至澳,也有人提議流放至西非。人們發現,對歐來說,疾病肆虐的西非不是好的選址。澳看上去有優點:更遠離英國本土,居住在這不會影響歐的健康,還能為英提供未來可能存在的太平洋基地。於是,英國政府最終選定了澳。具體說,就是位於悉尼市不遠的地方。

在其他英國家管轄的殖民地中,比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殖民者以談判的方式與首領達成協議,以軍事手段與當地勢力決出勝負。這些辦法在澳不管用,當地原住民以小型群居我生存方式,他們沒有任何所謂“領頭人”的存在。原住民過著游牧一樣的生活,沒有固定的村落。歐殖民者看來,意味著原住民不享澳土地的“所有權”。

C. 歷史:從殖民時代開始的澳大利亞移民史!

1786年第一批英國囚犯到達澳大利亞,那一年距離乾隆退位還有10年,清王朝還自認天朝上國。1000人囚犯剛剛從英國港口出發,開始了殖民之旅,此後船隊到達澳洲,英政府決定在(今悉尼)建立第一個澳洲永久定居點——傑克遜港。

初期發展

最早到達澳大利亞的殖民隊,連基礎的生存物資都需要英政府資助,為了生存,他們開始開墾,種地,捕獵生活。到1820年殖民地擴大,隨後英國當局也允許自由民進入澳洲開拓,英國國內大量沒有土地的農民和家僕分散到世界各地,澳洲也隨之進入人口飛速增長時期。

1823年,澳大利亞農耕與捕獵業開始蓬勃發展,這一時期鯨魚業蓬勃發展,皮下組織、內臟和骨頭剝下來,經過熬煮提煉,得到的魚油,在那個石油還未被發現的時代,他們被用來做照明、工業潤滑劑,甚至是生產肥皂和蠟燭的原材料。

整個工業的高速發展魚油的需求逐漸加大,在短時間內鯨魚業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型產業。

由於英國國內對羊毛的巨大需求,澳大利亞興起羊毛養殖,短時間內羊毛出口也成為澳大利亞一大產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澳大利亞的人口逐漸增長到40多萬人!新南威爾士也獲得自治權,成立地方議會。

淘金熱:

19世紀50年代,新南威爾士南部等地發現金礦,淘金的熱潮吸引世界各地有志之士前往澳大利亞淘金!

淘金熱之前,澳洲只有43萬人口,20年之後,就增長到了170萬人口,這時還在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人,聽聞澳洲金礦信息,大量湧入澳洲,一時間中國人成為了移民的主力軍。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901年,中國人是繼英國、德國之後的第三大移民群體。這時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等殖民地相繼成立自治政府各自為政!

這時澳洲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追上了歐洲,成為和阿根廷並肩的南半球兩個最富裕的地區。

聯合政府成立:

1860年,各大殖民地各自為政,他們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如關稅、交通、郵政、防務和限制中國移民的政策。為此,1863~1880年召開了 8次殖民地際會議,隨後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

由於大量有色人種湧入澳洲,聯邦政府頒布了臭名昭著的《移民限製法案》「Immigration Restriction Act 1901」。「法案中提出,任何計劃移民澳大利亞的人,如果需要的話,都必須參加長度為50個單詞的歐洲語言聽寫測試。由於移民官有自由裁量權去判斷誰需要參考試,自然而然的,白人移民是不需要參加這項考試的。

考慮到當時的教育水平和文字的普及程度,這項測試對於英語為非母語的申請人是極度困難的。據統計,直至1909年,總計有1359名,總共只有52名申請人通過了。而1909年之後,就再也沒有申請人通過這項考試了。這個法案,也被稱為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

世界大戰: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澳洲以保護英國為由參加戰爭,當時人口不到500萬的澳大利亞,先後參戰人數達到40餘萬,澳軍參與各大戰事,其中死傷達到20%。然而不久世界大戰再次爆發,全世界各種族人士共同奮戰,而日本也對澳洲本土垂涎三尺,這讓澳洲第一次有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在國內各階層幫助下全面抗戰,讓澳洲人民意識到「白澳政策」的不合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澳洲勞動力缺失與大量難民的湧入導致,使得國內民眾對「白澳政策」相當不滿,社會各界呼籲廢除政策直到1972年澳大利亞政府正式廢除了《移民限製法案》。在隨後的1975年,《反種族歧視法案》「Racial Discrimination Act 1975」正式頒布。在澳洲,種族歧視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項違反法律的行為。

80年代

時間進入80年代,良好的移民政策使得澳洲經濟快速恢復,之後澳洲政府一直保持,移民歡迎態度。1983年霍克政府對家庭移民類移民政策的推廣,使得澳大利亞移民數量不斷攀升,到1988年到歷史最高水平。

然而當時的澳洲因國內經濟轉型失利,導致失業率上升,怕技術移民搶占國內稀缺職業所有限制加深。

直到80世紀後期,自由黨的擴張觀念(技術移民能提高國內勞動力市場職業基礎技能提高,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受到大眾擁護,澳洲政府對技術移民逐漸開放,之後更有特殊職業加分等……

D. 澳大利亞的歷史

澳大利亞歷史

簡要介紹

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澳大利亞原住民――最初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系統中,遵循著反映他們與土地和環境之間深刻聯系的各種傳統。

從那時起,在澳大利亞有許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

從那時到最早的歐洲探險者、罪犯、自由拓荒者和更晚近的移民到達澳洲,澳大利亞經受了多次經濟蕭條、戰爭和政治丑聞,創造了一個個充滿生機的城市和『叢林地(the bush)』與『努力工作的澳洲人(Aussie battler)』等傳奇,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了新的起點,並經歷了土著文化的衰落和重新振興。

20 世紀以前的歷史

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 —— 澳大利亞原住民 —— 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連續文化史,其起源可追溯到最後一次冰期。

盡管難解之謎和爭論令澳大利亞史前史的許多方面模糊不清,但一般認為,大約 7 萬年前,第一批人類越過海洋,從印度尼西亞來到澳大利亞。

16 世紀,歐洲人開始探索澳大利亞。

先是葡萄牙航海家,接著是荷蘭探險家和有膽識的英國海盜威廉丹皮爾。

1770 年,詹姆斯庫克船長沿著整個東海岸航行,途中在植物灣停泊;不久他宣布這塊大陸為英國所有,並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

1779 年,約瑟夫班克斯(庫克航船上的博物學家)建議英國向新南威爾士流放囚犯,以此來解決英國監獄人滿為患的難題。

1787 年,第一艦隊啟航前往植物灣,這支艦隊由11艘船組成,載有 750 名男女囚犯。

1788 年 1 月 26 日,艦隊抵達植物港,但很快又北行至悉尼灣,這里擁有更好的土地和水。

在新到達者眼裡,新南威爾士是一個炎熱、荒蕪的恐怖之地,並且,飢餓的威脅籠罩這個殖民地多年。

為了同惡劣的自然條件和暴虐的 *** 進行斗爭,這些新澳大利亞人締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化,這種文化成為『努力工作的澳大利亞人』傳奇的基礎。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自由拓荒者開始被吸引到澳大利亞來,但永久性地改變這片殖民地的卻是 19 世紀 50 年代金礦的發現。

龐大數量移民的湧入和幾個大型金礦的發現 *** 了經濟的增長,改變了殖民地的社會結構。

隨著新的拓荒者佔用土地從事耕作或采礦,原住民被殘忍地驅逐出他們的部落土地。

到19世紀末期,許多人傾向於將『叢林地』(即,所有遠離城市之地)及叢林民族理想化。

十分受歡迎的 Bulletin 雜志就是針對這種『叢林民族主義』的大型論壇。

這本雜志充滿了幽默和對日常生活的情感,其最著名的撰稿人為叢林傳奇人物亨利勞遜和班尼歐彼得森。

20 世紀歷史

1901 年 1 月 1 日,澳大利亞的六個獨立殖民地成立聯邦,澳大利亞成為一個國家。

在布爾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澳大利亞軍隊與英國軍隊共同作戰。

羊毛和小麥 —— 澳洲經濟的兩大支柱 —— 價格跳水引發的經濟蕭條令該國遭受重創。

1931 年,幾乎三分之一的僱傭勞動者失業,貧困彌漫全國。

不過,到 1933 年,澳大利亞經濟開始復甦。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澳大利亞軍隊在歐洲與英國軍隊共同作戰,但是,最終卻是美國在珊瑚海海戰中擊敗了步步進逼的日本空軍,幫助保護了澳大利亞。

二戰後,歐洲移民大量湧入。

此後,他們為澳大利亞做出了巨大貢獻,使這個國家的文化富有生氣,視野得到了拓寬。

戰後時代是澳大利亞的興盛期,對余襲前其原材料的需求十分旺盛。

澳大利亞追隨美國捲入了朝鮮戰爭,並在 1965 年投入軍隊,在越南戰爭中支援美國,然而其參戰並未獲得國內的絕對支持。

1964 年,澳大利亞開始施行徵兵制度(義務兵役制),這令澳大利亞的許多年輕男子感到十分苦惱。

1972 年,在高夫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的領導下,澳大利亞工黨豎清成為執政黨,徵兵制度引發的內亂是促成因素之一。

惠特拉姆 *** 從越南撤回了澳大利亞軍隊,廢除了兵役制,取消了高等教育學費,建立起免費且通用的醫療保健體系,並支持原住民的地權。

然而,這屆 *** 受到敵對的上議院的限制和許多對其禪唯管理不善的指責。

1975 年 11 月 11 日,澳洲總督(英國君主在澳大利亞的代表)史無前例地解散了議會,建立了反對黨自由黨領袖馬爾科爾姆弗雷澤(Malcolm Fraser)領導的臨時 *** 。

在接下來的一屆選舉中,保守派自由黨和民族國家黨的聯盟獲勝。

直到 1983 年,工黨才在前工會領袖鮑勃霍克(Bob Hawke)的領導下贏得選舉,重新執政。

最近歷史與今日澳大利亞

在執政11年後,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領導的澳大利亞自由黨在2007年的大選中被工黨打敗,陸克文(Kevin Rudd)於2007年12月3日宣誓就任澳大利亞第26任總理。

澳大利亞的議會體制為基於威斯敏斯特體系的兩級議會 *** 體制。

該國有三級 *** :聯邦 *** 、州 *** 和地方 *** 。

聯邦議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

佔有眾議院最大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 *** 。

史前時期

從人類到達澳大利亞後,至歐洲人於1606年第一次踏足澳大利亞期間的大約四萬年,被稱為「澳大利亞史前時期」。

把這段時期歸為史前而非歷史是因為1606年以前,澳大利亞沒有人類生活的文字記載。

1606至1901年

第一次歐洲探險家到達澳大利亞是在17世紀早期。

1606年,荷蘭導航員Willem Janszoon的Duyfken號船第一次在卡奔塔利亞灣航行,約克角半島在西岸第一次登陸。

隨後別的歐洲國家探險家(大部分來自荷蘭,法國,英國)相繼來到澳大利亞。

18世紀初,「新荷蘭」的西岸和北岸被繪於地圖。

可是,當時並沒有人嘗試在這里定居。

18世紀中葉,庫克船長繞行澳大利亞。

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為本土犯人的流放地。

建立殖民地其原因中的一個是試圖使用北美洲之北西海岸地區的動物毛皮為打開與中國及日本的貿易。

在1785至1795十年期間,英國貿易商努力了開發此貿易。

英皇家學會Joseph.Banks主席鼓勵了他們,英國 *** 也支持了他們。

但是西班牙堅定地保衛了其於北太平洋的疆土要求和專屬航海權利,而且日本幕府倔強地維持了鎖國政策:所以,英國貿易商的希望和精力失敗了。

1901年後

在經過長達10年的計劃,討論,投票後,1901年1月1日,幾個英國的殖民地組成了第一個棣屬於英國的「澳大利亞」聯邦。

1927年前,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墨爾本;1927後遷都至堪培拉。

澳大利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跟英國並肩作戰。

二次大戰以後,大規模的移民計劃讓澳大利亞產生了很大的改變。

在澳大利亞 *** 的「白澳政策」被廢除後(—1970年),很多亞洲及世界各地的人移民到至澳大利亞。

成功地改變了澳大利亞的人口組成,文化和形象。

1931年,英國頒布的《西敏寺法令》基本讓澳大利亞聯邦擁有獨立 *** (終止了與英國的 *** 聯系), 但澳大利亞直至1942年才採納該法規。

1942年由於澳大利亞受到日本的潛在威脅和英國在亞洲節節敗退,讓澳大利亞的政策開始轉向美國。

自1951年,澳大利亞成為美國的正式盟友,並簽訂美澳新條約 (ANZUS)。

1986年,因為澳大利亞通過了「澳大利亞法案」,使澳大利亞正式結束了對英國的從屬關系,英國的最高法院-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從此不再是澳大利亞的終審法院。

現在,澳大利亞仍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仍是澳大利亞的女王。

1999年,澳大利亞人否決了轉變為共和國的全民公投。

從1972年的大選後,越來越多澳大利亞國民認為,未來他們的國家會成為亞洲的一部分。

澳大利亞重要記事

1768年 - 英國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乘坐「奮進號」從英國出發前往大溪地(Tahiti)

1770年 - 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部,並佔領及命名為大英

1797年 - 麥卡瑟(J. Macarthur)由好望角將美麗諾羊(Merino sheep)引進澳大利亞

1804年 - 霍巴特城建立

1813年 - 首次引進貨幣 - 有孔錢幣及銀幣(mp)

1829年 - 西澳被吞並,成為囚犯流放地

1851年 - 新南威爾士的貝瑟斯特及維多利亞州的柏拉瑞特發現金礦

1862年 - 史都特(John Stuart)成為第一位穿越澳大利亞南至北的探險家

1868年 - 最後一批囚犯被運送至西澳

1873年 - 歐洲人首次見到烏魯汝,Uluru (Ayres Rock,愛麗斯岩)

1901年 - 澳大利亞聯邦(monwealth of Australia)成立,白澳政策及移民限製法被通過

1914-1918年 - 澳大利亞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0年 - 澳大利亞航空公司(Qantas)國內航線成立

1921年 - 伊迪斯科文(Edith Dircksey Cowan)成為澳大利亞首位女性國會議員

1927年 - 第一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於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

1932年 - 雪梨海港大橋啟用

1933年 - 西澳公投表決脫離英國獨立,但遭國會否決

1939-1945年 - 澳大利亞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 - 第一輛澳大利亞製造的汽車面世

1948年 - 霍頓(Holden)為第一輛完全澳大利亞自製汽車

1956年 - 墨爾本奧運

1967年 - 經過公投後,通過廢除原住民法律歧視

1973年 - 雪梨歌劇院啟用

1984年 - 「Advance Australia Fair」 成為澳大利亞國歌

1986年 - 宣布澳大利亞法案(Australia Act),正式脫離英國獨立

1988年 - 澳大利亞200周年國慶-堪培拉新國會大廈啟用

1996年 - 霍華德當選澳大利亞總理

2000年 - 雪梨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2007年 - 陸克文當選澳大利亞總理

網路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來自拉丁文 terra 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

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萬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

美國專家認為中國人早於歐洲人到過澳洲.澳大利亞安亨地(Arnhem Land)北部原住民的民歌中,記錄了一支叫作「白吉尼」(Baijini)的民族,它比印度尼西亞人和歐洲人更早來到澳洲,而且與中國人有關。

[1]早在4世紀,中國早期的史書就已指出中國人對南半球的星座有些了解,並紀錄了菲律賓群島的日食和赤道以南30度的地點,這意味著當時帝國位於黃河流域中心的中國人,確實已對澳洲大陸具有若干直接的認識。

中國唐朝貞觀十年(636)修成的中國官方史書《隋書》,內容包括了許多亞洲大陸以南的地方的口述資料,另一部早期的作品《山海經》,卻也提到越過南方大海有個叫「大荒」的荒野之地,有一種叫「NDD46踢」的動物,而《山海經》中「NDD46踢」的圖案,也正確地畫出了袋鼠細長的臉、兩腳的長爪和前掌。

《山海經》同時也提到一個奇怪的地方叫「小人國」,住著「小黑人」,可能是澳洲東北的新幾內亞島附近的矮人族。

英國海洋學家、作者、前海軍軍官加文·孟席斯更是在其著作《1421:中國發現世界年》中提出,15世紀中國明朝鄭和船隊的分船隊下西洋時曾經到過澳大利亞。

[2]2005年一隊考古學家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發現了著名的沉船「紅木船」,澳大利亞「紅木船」委員會主席康奈利認為,專家們現在已經斷定,出土的木頭不是澳大利亞本土出產,這說明它們是由外國船隻帶到澳大利亞的。

[3]康奈利說,2006年是中國明朝鄭和第一次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根據英國人孟席斯的理論,它們就應該來自當時在大洋上浩盪行駛的平底大木船,而那時,世界上只有中國的船隊才有這樣的實力。

約從十八世紀開始,澳洲土著人曾在澳州北海岸採集海參,加工後賣給中國人。

[4]近代現代的中國人到達澳大利亞是從19世紀50年代初期開始的。

1851年以後,大批華工乘船陸續來到維多利亞省。

1852年(清咸豐二年)前後,中國的福建、廣東沿海各地,大量中國的貧苦農民廉價勞工前往澳洲務工。

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是英國的。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

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

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

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

初期的殖民地僅賴以農業生存,其後便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

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

當時的麥卡瑟船長與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亞最早的螺角羊。

他們牧場的羊群總數達6000頭。

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為澳大利亞換回日用生活必需品。

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很發達,羊只存欄總數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

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

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

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

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E. 消失的原住民(五)-澳大利亞原住民

澳大利亞原住民是澳大利亞土著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的總稱,是歐洲人殖民大洋洲之前居住在澳大利亞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原住民族群的後代。

「澳大利亞原住民」是籠統的稱呼,其包括的民族之間有很大區別,例如提維人、努恩嘎人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等都是不同的民族,屬於原住民的民族之間並不一定有密切的關聯或相同的起源。不同原住民社群和 社會 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每個社群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和語言。據友培估計,在歐洲人殖民之前,原住民共有約250種語言,但現在大約只有120到145種語言仍然存在,其中絕大多數屬於瀕危語種,僅有13種不屬於瀕危語種。現代的土著大多數使用夾雜土著語詞彙並受土著語發音和語法構造影響的英語,這類英語語種稱為「澳大利亞土著英語」。

澳大利亞原住民是約70,000年前第一波離開非洲前往亞洲的古人的後裔,在約60,000年前抵達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原住民」的廣義概念包括許多地區族群,這些族群經常使用來自當地原住民語言的自稱。這些包括:

庫利:是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土著通用的自稱;

努納瓦:是分布在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及周邊新南威爾士所屬地區的土著族群自稱;

古利:是分布在昆士蘭東南部及新南威爾士北數告銷部部分地區的土著族群自稱;

穆爾迪:是分布在昆士蘭西南部及中部的土著族群自稱;

穆利:是昆士蘭其他部分(不使用古利和穆爾迪等特定名稱的地方)土著通用的自稱;

努恩嘎:西澳州南部;

亞馬吉:西澳州中部;

丸蓋:西澳州金礦區;

農嘎:南澳州南部;

阿南古:南澳州北部以及接壤的西澳州和北領地部分地區;

亞帕:北領地中西部;

雍古:北領地阿納姆地東部;

賓尼奇:北領地阿納姆地西部;

提維:北領地阿納姆地附近海上的提維群島;

阿寧迪亞科瓦:北領地阿納姆地附近海上的格魯特島;

巴拉瓦:塔斯馬尼亞。

這些大族群中再有更細的分別,例如一位來自中部沙漠的「阿南古」人可能來自皮姜加加拉、陽昆加加拉、納安亞加拉、魯理加或安諦基林亞族群。

據估計,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澳大利亞大陸上的原住民人口大概在318,000到750,000之間。當時澳大利亞約有500個不同的部落。從1787年起,歐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亞移民,由於土地與生活資源的沖突,而土著人原始的武器根本無法抵抗外來的侵略,至少有2萬土著人死於土地的沖突,許多土著人淪為奴隸,大部分的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趕往不毛之地。更災難性的是移民帶來了大量的疾病,使缺少生活資源的土著人雪上加霜, 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的人數大約僅存七萬人左右

1770年,英國侵略者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

1788年1月,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當時估計有75萬土著人生活在澳大利亞。歐洲殖民者薯游於1788年到達澳大利亞,將土著部落趕離他們的領土。

1789年,土著人中出現首例由殖民者傳染的天花疫情,造成數百土著人死亡。

1791年,英國殖民當局把悉尼灣附近的土地「分配」給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開始了對土著人土地的剝奪過程。這一過程中,土著人與殖民者的沖突造成數以萬計土著人死亡。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澳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但把土著人排除在人口普查范圍外,把他們被歸為「動物群體」。

1910年,澳通過一項政策,以改善土著兒童生活為由,當局規定可以隨意從土著家庭中帶走混血土著兒童,把他們集中在保育所等處。

1937年,澳當局通過一項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

時至今日,土著人的悲劇仍在繼續。失去了土地的土著人流散到全國各地,流向城鎮,但又與城市生活、與白人不相融合。他們反對同化,也反對隔離。澳大利亞土著的平均壽命,男性約59.4歲,女性約65歲,比一般澳大利亞民眾平均少了17歲之多。

F. 英國殖民地

再來張圖片

在1921年其領土擴張的頂峰,大英帝國的版圖如下:

非洲

巴蘇陀蘭即今賴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了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1966年獨立。

貝專納即今波札那。1884年英國遠征軍到達該地,1885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895年貝專納部分地區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其餘部分繼續直接隸屬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66年獨立。

英屬多哥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迦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英屬喀麥隆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英國對其部分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甘比亞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並入獅子山,1888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94年部分內陸地區也被宣布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獲得獨立。

黃金海岸即今迦納。自1631年起英國商人就開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屬獅子山的下設行政區,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領土開始向內陸擴張,1874年英國設立黃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邊界最終被確定。1919年將英屬多哥並入,1957年獨立。

埃及1882年埃及被英國佔領,1914年至1922年期間是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獲得獨立,但對英國履行必要的條約義務,英國軍隊在該國持續駐軍直到1954年。

肯亞1886年英國與德國瓜分東非後獲得肯亞,1888年將其並入英國東非公司管轄,1895年由英國政府取代東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亞殖民地,1963年獨立。

模里西斯1814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模里西斯,1968年獨立。

奈及利亞1851年在該國建領事館,1861年吞並部分地區,1885年成立尼日地區保護地,1886年交由英國皇家尼日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間英國繼續佔領奈及利亞的剩餘領土,1900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對奈及利亞施行統治。1914年南北奈及利亞合並,1919年將英屬喀麥隆並入奈及利亞,1960年獨立。

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1891年起劃歸英屬南非公司統治,1924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該地,1953年北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和南羅得西亞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獨立。

尼亞薩蘭今馬拉維。1875年起就有傳教士在次建立據點,1891年英國在此建立中非保護地,1907年被命名為尼亞薩蘭,1953年與南北羅得西亞合並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獨立。

獅子山自1787年起獅子山就是英國公司進行黑奴貿易的重要據點,1807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其內陸地區被宣布為英國的保護國,1961年獨立。

南羅得西亞今辛巴威。1893年英國從非洲部落手中奪得南羅得西亞,並由英屬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責任政府,由英國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間與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組成中非聯邦,1965年該國的白人少數政府自行宣布獨立,只獲得南非等少數國家承認。1980年白人政權與黑人族群達成共治協議,更名辛巴威,成為獲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

英屬索馬里蘭1884年成為亞丁的保護國,1897年劃定邊界,1905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間曾被義大利短暫佔領,1960年並入索馬里後獨立。

南非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面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英國佔領了這個原屬荷蘭的殖民地後,眾多荷蘭裔白人開始向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移民,但英國在1900年布爾戰爭後吞並了這兩個地區。納塔爾則於1843年被英國吞並並成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1878年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港被宣布為英國領地,1884年被並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國吞並了該港周圍的德國殖民地,於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統治地。1990年獨立。

史瓦濟蘭1890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對史瓦濟蘭統治者進行聯合保護,1906年英國單獨對其保護,1968年獨立。

蘇丹蘇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後在1880年代埃及統治被馬赫迪推翻;1898年英國以埃及的名義重新佔領蘇丹,並與埃及共同對蘇丹進行統治。1956年蘇丹獨立。

坦噶尼喀原為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桑給巴爾1841年英國在該島建立領事館,1890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烏干達1890年英國東非公司與布干達王國簽訂條約,1894年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其他幾個地區陸續加入保護國,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美洲與大西洋

阿森松島1815年拿破崙被囚禁於聖赫勒拿島後,英國為防止法國人控制該島在此駐軍,1922年起由聖赫勒拿島對其進行行政上的管轄。

英屬蓋亞那今蓋亞那。英國於1796年和1803年分兩次奪得了原屬於荷蘭的三塊殖民地: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1831年3塊殖民地被合並組成英屬蓋亞那殖民地,1966年獨立。

英屬宏都拉斯今貝里斯。1636年起就有英國的洋蘇木砍伐者在該國沿岸定居,之後西班牙與英國展開了對該地控制權的爭奪,直到1786年英國取得完全的控制權。1862年至1884年該地由牙買加管轄,1884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81年獨立。

加拿大法屬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國佔領,1763年成立英屬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魁北克被分為上下加拿大兩個獨立的殖民地,後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為東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稱作西加拿大,東西加拿大又分別是後來魁北克省與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們與新不倫瑞克和新斯科舍於1867年合並組成加拿大自治領,之後英屬哥倫比亞、愛德華王子島、西北地區和紐芬蘭島又陸續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福克蘭群島1765年英國首次佔領福克蘭群島,後在西班牙的抗議下於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佔領,1841年開始進行殖民統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蘭群島歸其所有引發馬島戰爭,英國在戰爭勝利後重新取得該島的主權。

紐芬蘭15世紀後期起英國的船隻就在該地區海域捕魚,1583年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登陸紐芬蘭並宣布其為英國領土,1713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1855年紐芬蘭成立責任政府,但1934年英國又恢復對其殖民統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安圭拉島1650年部分聖克里斯托弗移民到此,1663年該島被宣布為英國領土,1882年至1967年它與聖克里斯托弗由一個聯合政府共同管理,1967年退出,1969年英國恢復對該島的統治。

安提瓜聖克里斯托弗於1632年對其進行殖民統治,1663年被置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81年獨立為安地卡及巴布達。

巴哈馬群島1717年開始被英國統治,1973年獨立。

巴貝多1625年起開始有人在該島上居住,1663年歸英國政府統治,1966年獨立。

百慕大群島1612年一家倫敦公司開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

英屬維爾京群島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為英國殖民地。

開曼群島1670年西班牙割讓該群島,行政上一直屬牙買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加1761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8年法國重奪多米尼加,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8年獨立。

格瑞那達1762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9年法國重奪格瑞那達,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4年獨立。

牙買加1655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該島,1962年獨立。

蒙特塞拉特1632年起島上開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為英國殖民地,法國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兩度統治該島。

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1623年聖克里斯托弗成為英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第一塊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1782年至1783年間曾被法國短暫佔領。1882年聖克里斯托弗與尼維斯島組成聯合政府,1983年獨立,稱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1778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該島,1783年又歸還法國,1796年和1803年英國又分別兩次重新佔領,1814年英國永久吞並聖露西亞,1979年獨立。

聖文森特英國於1762年佔領該島,1779年~1783年法國曾佔領該島,1979年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獨立。

特立尼達1797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獲得該島,1888年與多巴哥成立聯合政府,1962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獨立。

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1678年起有居民居住在此,1766年英國吞並該群島,之後曾先後由牙買加和巴哈馬的殖民政府管轄,1973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

聖赫勒拿島1651年英國吞並該島,1661年起東印度公司對其進行管理,1834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管轄。

特立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為防範1815年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而由英國皇家海軍於1816年佔領該島,1938年起成為隸屬於聖赫勒拿島行政管轄的英國殖民地。

南極洲

英屬南極領地1819年英國對該地區聲明主權,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南極洲領土聲明主權的國家。1908年和1917年英國分兩次取得了南極洲的部分領土,1959年《南極條約》制訂,規定南緯60°以內的土地不屬於任何國家,也禁止在南極洲其他地區擁有領土的國家在此移民或從事其他與科學研究無關的活動。

亞洲

亞丁1839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得該港口,1858年東印度公司將統治權交給英國政府,成為英屬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轄范圍。1936年亞丁與其內陸地區成為一個單獨的殖民地亞丁保護地。1963年亞丁加入南阿拉伯聯邦,後者於1967年獨立為南葉門,1990年南北葉門統一後亞丁依然是葉門的一個港口城市。

巴林1820年,英國政府與巴林埃米爾簽署協議,將其變為保護國,1971年巴林宣布獨立。

不丹1864年英國通過戰爭佔領了不丹的邊境地區,1911年不丹與英國簽署條約,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國執行,內部事務則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英國也結束了對不丹的控制。

英屬新幾內亞1884年英國在此建立保護地,1906年轉由澳大利亞管理並更名巴布亞,1949年巴布亞與其餘的新幾內亞合並並獨立為巴布亞紐幾內亞。

汶萊1888年英國宣布汶萊為其保護國,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佔領,1983年汶萊脫離英國的保護完全獨立。

緬甸英國經過1824年、1852年和1885年的三次戰爭後佔領緬甸全境,並將其置於印度殖民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直到1937年。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佔領過緬甸,1948年緬甸獨立。

錫蘭今斯里蘭卡。1796年東印度公司從荷蘭手中奪得該島的沿海地區,1802年交由英國政府管理,1815年英國廢黜了錫蘭的國王,將錫蘭全島置於英國統治之下,1948年獨立,1972年更改國名為斯里蘭卡。

中國香港1842年鴉片戰爭勝利後英國取得香港島;1860年英國又獲得九龍半島;1898年英國與清朝簽訂租約,將新界置於香港的管理之下,租期99年。1984年英國同意在新界租期屆滿後將全香港歸還中國,1997年政權順利轉移,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英屬印度1609年起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據點,1757年開始向內陸擴張領土,多數印度邦保持內部事務的自治,但是就必須服從東印度公司的絕對權威。1858年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統治,印度也逐漸成為英國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稱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國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稱號。1947年印度在分裂為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後獨立;1972年孟加拉國又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

伊拉克英國在一戰期間佔領原屬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國際聯盟授權下的委任統治,1922年伊拉克實行自治,1932年獨立。1941年至1945年間英國曾重新佔領過伊拉克。

科威特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爾就與英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保護條約,喪失了部分主權。1961年科威特完全獨立。

馬來亞今西馬來西亞。1874年至1930年間英國與馬來亞半島上的多個蘇丹簽訂了一系列的保護條約;1896年部分州組成馬來亞聯邦,1942年至1945年間馬來亞全境被日本佔領,1948年除新加坡外的馬來亞組成一個新的聯邦,包括了1896年沒有加入聯邦的州,1957年完全獨立。1963年馬來亞、新加坡(後退出)、北婆羅州和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群島1887年被納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獨立。

巴勒斯坦1918年一戰期間英國佔領了原屬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領土,1920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48年英國放棄委任統治,之後發生了幾十年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武裝沖突。今天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佔領。

尼泊爾1814年英國與尼泊爾王國進行了一場戰爭,英軍勝利後從1816年起在尼泊爾宮廷派駐特別代表,對尼泊爾進行間接的殖民統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尼泊爾也隨即獲得獨立。

北婆羅州今東馬來西亞的沙巴。1881年,汶萊蘇丹將該地區割讓給英國北婆羅州公司,1906年起英國政府對其進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佔領,1963年更名沙巴並加入馬來西亞。

阿曼英國自19世紀初開始就控制著阿曼繁榮的貿易,1891年阿曼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71年獨立。

卡達1916年起英國就與卡達的統治者簽訂了一系列的協定,將卡達置於英國的保護之下,1971年獨立。

沙撈越1841年汶萊蘇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國人詹姆斯·布魯克擔任該地區的總督,1861年至1905年間沙撈越的領土不斷擴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佔領該地區,1946年英國政府正式取代布魯克家族對沙撈越進行統治,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

海峽殖民地即今天的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1826年這三個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聯合組成海峽殖民地,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管轄,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交由英國政府直接管理。二戰中這三個城市都曾被日本佔領。1948年馬六甲和檳城加入馬來亞,1957年獨立。新加坡則單獨繼續保留在大英帝國的版圖內,1959年才允許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選擇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又退出,宣布獨立。

外約旦今約旦。1918年英國佔領了曾經是土耳其約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約旦,1920年起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21年外約旦與巴勒斯坦分離,1923年英國允許約旦王國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讓其完全獨立於英國。

特魯西爾酋長國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887年起英國就與當地的阿拉伯統治者們簽訂了一系列保護條約,1971年獨立。

威海衛今中國山東省威海市。1898年英國向中國政府租借該港,1930年歸還。

歐洲

塞普勒斯1878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條約,獲得了塞普勒斯的統治權,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完全獨立。

直布羅陀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

馬爾他1800年英國人趕走2年前佔領了馬爾他的法國人,並在1814年正式吞並馬爾他。1964年獨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本土,是大英帝國的中心,牽涉到帝國的殖民與行政事務都在此處理,帝國的國家元首英國君主也居住在此。

太平洋地區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的一個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庫克就提出對澳大利亞東部沿海進行開發,1788年第一批英國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爾士成立責任政府。1824年昆士蘭成為英國在莫爾頓灣所建的第一個殖民地,一開始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1859年脫離,成立獨立的責任政府。1834年英國議會決定在澳大利亞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國殖民者到達南澳大利亞,1855年南澳大利亞成立責任政府。塔斯馬尼亞則早在1803年就被歐洲人殖民,最早被稱作范迪門蘭,是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下的一個行政區。1825年脫離新南威爾士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56年成立責任政府。1834年,來自塔斯馬尼亞的英國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成立,4年後成立責任政府。西澳大利亞則從1826年開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責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合並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埃利斯群島今吐瓦魯。1892年該群島被英國宣布為其保護國,1916年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組成殖民地,1978年獨立。

吉爾伯特群島今吉里巴斯。1892年與埃利斯群島一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16年與埃利斯群島組成殖民地,1979年獨立。

斐濟1835年起就有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濟定居,1874年應斐濟酋長的要求,英國將斐濟置於其保護之下,1970年獨立。

諾魯原屬德屬新幾內亞,一戰結束後澳大利亞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一直持續到1968年諾魯獨立。

紐西蘭詹姆斯·庫克分別於1769年和1770年對紐西蘭北島和南島提出主權要求,1840年英國與當地毛利人簽訂條約,英國開始統治紐西蘭,1856年紐西蘭成立責任政府,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皮特開恩群島1790年,英國軍艦邦蒂號發生軍變,9名水手逃亡該島,並在此定居,1838年英國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索羅門群島1893年起成為英國保護地,二戰期間曾被日本佔領,1978年獨立。

湯加1879年湯加統治者與英國簽訂友好條約,1900年起受英國保護,1970年獨立。

新赫布里底群島原為英國和法國的共屬殖民地,1980年獨立.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G. 澳大利亞是什麼時候殖民的

1606年,西班牙人托雷斯航海經過了澳大利亞與巴布亞紐幾內亞之間的海峽。荷蘭的探險家們繪制了澳洲北部和西部的海岸圖,並發現了塔斯馬尼亞。第一位英國探險家威廉·丹皮爾於1688年在西北海岸登陸。但直到1770年,才有另一位英國人詹姆斯·庫克船長乘"努力號"到南太平洋進行科學考察性航行,以繪制曾被稱為"新荷蘭"的東海岸圖,並宣布這地方為不列顛土地。

美國的獨立戰爭結束了它作為囚犯流放地的歷史,因此英國需要物色新的地方建立監禁地。曾作為博物學家與庫克船長一同航行過的英國皇家學會主席約瑟夫·班克斯爵士促使澳大利亞成為安置囚犯的殖民地。

1788年1月,由11艘船隻組成的第一艦隊抵達博特尼灣。但菲利普總督覺得悉尼港更可取。1月26日,菲利普總督在悉尼港登陸。這一天現在定為澳大利亞國慶日。第一艦隊共載有1500人,其中半數是囚犯。羅伯特·休斯所著《決定命運的彼岸》一書便是近代關於囚犯制度的經典作品。他認為這個制度對澳大利亞社會產生了長遠的影響。在以後的80年中,英國向澳大利亞輸送了約16萬名囚犯。

逐漸地,自由移民的人數大大超過了囚犯。19世紀中期的羊毛工業和淘金熱促使移民活動進一步發展。勞動力的缺乏、一望無際的叢林以及通過農業、礦業和貿易而致富,所有這一切是形成澳大利亞獨特的社會機制與思想感情的因素。

1788年當歐洲移民到達時,澳大利亞約有30萬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殖民地的開拓強行攆走了當地的土著民族,中斷了傳統的土地管理方法,並將新的動植物種類引進易受毀壞的生態系統中。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由於新的疾病、文化中斷和解體的影響,土著民族的人口大幅度減少

H.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在澳大利亞殖民了多久現在澳大利亞全都說英語的嗎

從17世紀開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蘭人、法國人到達此地,尤其是十七世紀末,英國人進入澳大利亞後,澳大利亞土著人對這片大陸長達5萬年的占據宣告結束。1770年英國宣稱擁有澳大利亞的主權,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率領首批一名在悉尼定居,並且在悉尼升起了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而此後一段時間里,澳大利亞一度為英國的罪犯流放地(penal colony),直到1851年發現金礦後,自由移民激增。到19世紀末,英國先後在澳大利亞建立了6個殖民區。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個殖民區改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帝國內的聯邦或自治領。澳大利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澳大利亞君主」是國家元首。根據澳大利亞法律,英國的君主就是澳洲君主。1931年,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該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決是否要用共和體制來取代女王,最後結果是否定的。

I. 澳大利亞曾經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澳大利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James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

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園灣(BotanyBay),當中有736名囚犯。

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

每年的1月26日後來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AustraliaDay)。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馬尼亞。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為土著人。

(9)殖民者多少年前到達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

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銷宏,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跡斗棗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88年「第一艦隊」的到來使其淪姿拆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J. 澳大利亞是怎麼來得有什麼歷史

來源: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的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

歷史:

1、1606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

2、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3、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逐步向內陸發展。

4、1900年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

5、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10)殖民者多少年前到達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國家象徵:

1、國花:澳大利亞國花是金合歡,按照生物學分類,金合歡花來自金合歡樹。金合歡多年來是澳大利亞民間公認的國花,於1988年被正式宣布為國花。

2、國鳥:根據澳大利亞外交部常年的公告,澳大利亞沒有官方認定的國鳥,也沒有任何官方認定的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但澳大利亞民間普遍把鴯鶓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鳥類,並把袋鼠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閱讀全文

與殖民者多少年前到達澳大利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