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爸爸媽媽,我從哪裡來
近日,一本名為《我從哪裡來》的香港兒童性教育繪本引發爭議。關於圖片尺度問題,有家長表示通俗易懂;也有家長稱「嚇壞了」,認為太直白。「我從哪裡來?」這是每個孩子都會關注的問題。如果某天,你的小孩突然問你「我從哪裡來?」你該怎麼回答呢? 鏈接——「媽媽的卵巢製造卵子。卵子的形狀圓圓的,像個荷包蛋。」「爸爸的睾丸製造精子。精子的形狀像蝌蚪,頭尖尖,尾巴長長。」配合這些文字的,是圖畫里媽媽和爸爸的身體。如此「通俗明了」、「實事求是」的內容,引來不少家長的爭議。 80後的悲慘回憶——我們都不是父母「親生」的「小蝌蚪找媽媽」版本——小時候,我媽說我是從河裡撈上來的,與蝌蚪共舞,那時的我一直以為我的媽媽是青蛙來著! (彭馨韻)「移情別戀」版本——每次問媽媽,我從哪裡來?她都會指著窗外的那顆大樹說,你是那顆大樹里爆出來的。從此以後,我經常搬凳子去看我的樹媽媽,小腦袋還配合地出現樹爆開,然後我從中間出來的畫面。 (肥肥魚)「撲朔迷離」版本——我媽媽說我是天上掉下來的;爸爸說我是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縫里爆出來的;可小姨又說,我是她放學的時候從垃圾桶里撿回來的……到底哪個是真相?好多年來,我都相信自己是個垃圾,特別怕他們把我丟回垃圾桶去。 (小傑)「離奇身世」版本——我爸說我是從他胳肢窩里生出來的,說妹妹是從媽媽的肚臍眼裡鑽出來的。所以,一直到初中,我都認為,男人生小孩是用胳肢窩生;女人生小孩是用肚臍眼生…… (韓笑)「意志堅定」版本——盡管老媽無數次強調我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但是憑借和爸爸媽媽驚人的相似度,我絕對有自信我就是他們的親生女兒。哼!絕對正品! (可樂)「女媧造人」版本——媽媽說我是醫院里的醫生用面團捏出來的。媽媽和爸爸去醫院挑,喜歡哪個就拿回來! (茶包) 被問住的父母——「我為什麼要住媽媽肚子里呢?」媽媽:文文,28歲,銀行職員女兒:閑閑,4歲,幼兒園中班一次,帶著女兒飯後散步,路過以前住的平房時,我告訴她:「我小時候就住在這里。」哪知,這句話引起了女兒的興趣,她好奇地追問起來:「我小時候住哪裡呢?」天啦!她才四歲半,就已經開始回憶小時候了。「你小時候住奶奶家。」「那我住奶奶家之前住哪裡呢?」「住媽媽肚子里。」「我為什麼要住媽媽肚子里呢?」話說到這里,我還真不知怎麼接了,只好編故事:「媽媽的肚子里有個兒童宮殿。你出生之前就住在媽媽的兒童宮殿里。剛開始你比一顆米還要小,然後你越長越大,兒童宮殿再也住不下了,你就推推兒童宮殿的門,給媽媽發信號說:小寶寶想出來見媽媽了。媽媽就趕緊到醫院把你生出來了。」我自認為回答得非常完美。沒想到,女兒打破砂鍋問到底:「從哪兒生出來的呀?」我愣了,糾結了半天,決定檔隱還是告訴她:「兒童宮殿的門外有一條通道,出口挨著尿尿的地方。你使勁從通道裡面往外鑽,醫生和護士阿姨輕輕地把你往外拉,你就出生行嘩廳了。媽媽就可以抱著你親你的小臉蛋了,你說高興不高興啊!」說完,女兒居然讓我蹲下去,親了我一下。幸虧那天她的問題到此為止。否則,如果她再問:「我是怎麼到媽媽肚子里去的?」我還真不知蘆桐道該如何告訴她了。當然,她還沒像廣告里的那個小男孩一樣,質問媽媽:「你為什麼吃我?」那也是令人無限尷尬的一刻。
⑵ 生命的故事——我從哪裡來
作為爸爸媽媽,一定會被孩子問到:我是從哪裡來的呀?認真的媽媽可能會說:你是媽媽生出來的。敷衍的父母可能會說:你是充電話費送的。這樣的回答或許可以一時矇混過關,如果孩子進一步追問:那爸爸媽媽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父母又該如何作答呢?敷衍的回答並不能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我們的個體生命從何而來?又能追溯到哪裡去?
宇宙之大,浩如煙海,每個人都只是一粒塵埃,但個體生命的誕生點亮了漆黑的宇宙。美國繪本作家維吉尼亞·李·伯頓用八年時間創作了《生命的故事》這一「鴻篇巨制」。說它鴻篇巨制,不是因為字數多規模大,而是用時長功夫深,涉及內容宏大壯觀,該繪本集藝術與人生之大成,涉及天文學、地質學、古生物學以及歷史學等諸多學科,涵蓋之廣,不可不謂之「鴻篇巨制」。
書的封面是一片綠意盎然,陽光照下來,各個時期的生命在地球上演化。環襯的黑白主色調展示了古生物的進化年代表,也為繪本後面將要出現的動植物這些角色們提供了一個概略圖。扉頁上類似於RNA的單螺旋標識了從宇宙誕生演變到我們每個人的小家這個過程。
接下來《生命的故事》以地球的誕生六個小劇場作為序幕即將拉開,李·伯頓用舞台劇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五幕劇共二十八個小劇場:第一幕、古生代的生命,第二幕、中生代的生命,第三幕、新生代的生命,第四幕、新生代全新世時代人類的生活,第五幕、今天的全新世一年四季早午夜晚。然後閉幕。一幕幕劇在舞台上展現,孩子翻開這本書就像坐在舞台下的觀眾,彷彿身臨其境地觀看地球的演變、生命的誕生。
繪本的右側是劇場式的圖畫,展示宇宙星空地球海洋動植物等各個時期的「角色」,左邊用文字描述圖畫所要表達的內容。父母在陪伴孩子讀這樣的繪本時,孩子自己能直觀地看到豐富的畫面,也能在父母的聲音中感受和想像。
從宏觀的宇宙到微觀的小家,場景也從陌生到熟悉,小朋友看完之後既知道了人類生命的誕生,也知道了個體生命的繁衍。經過曾曾曾祖父母到現在幾十代人的努力和生活,作為父母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就有了孩子你的出生,來經歷一年的春夏秋冬,來感受一天的晨曦黃昏,來詢問父母我們從哪裡來?來觀看舞台閱讀繪本了解《生命的故事》。
⑶ 幼兒繪本《我從哪裡來》
繪本《我從哪裡來:兒童性教育繪本》是由澳大利亞漫畫家菲奧娜·卡塔烏斯卡斯創作,一經出版就獲得了澳大利亞童書獎。
《我從哪裡來》是一部完整的兒童性教育繪本。
國人羞於談愛,更恥於談性。也許你會反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已經能夠自如地和父母孩子說「我愛你」,能夠勇敢地和伴侶求愛了。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我們依舊恥於談性,尤其是和成長中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會「談性色變」。
⑷ 我從哪裡來繪本故事
一隻小老鼠聽到小羊說是從媽媽身邊來的就問他們:你們從媽媽哪裡來的呢?
小青蛙說我是媽媽撿來好友或的!
小羊說我是從媽媽胳膊里鑽出來的。
小熊說我是從媽媽肚子里鑽出來的。
小羊他們都不相信,便一起去找了小熊媽媽。通過小熊媽媽的講解,他們明白了自己都是從媽媽肚子里來的,覺得媽媽好偉大。
⑸ 如何將繪本運用到性健康教育課程
汶川一小青艾小屋教學研究交流活動(何蓉老師主講) 老師們,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說到用繪本給孩子講性健康教育的知識,是在今年春節時,女兒的姑父來家玩,當然要抱抱她,親親她的臉,但當時孩子就特別不情願,一副孤獨無助的樣子。因為姑父是絡腮鬍子,但是我們當時都沒有想到孩子的感受,也礙於情面沒有制止大人,直到晚上孩子在床上還在念叨:姑爹的鬍子扎人,我不喜歡他!我們才意識到孩子真的不喜歡這樣,對於一個只有兩歲多的孩子,我們能教她怎麼做呢?還是一味地躲嗎?第二天恰巧翻到了繪本——《我不喜歡親親》,我就試著給孩子講了,當時也沒有多想,直到開學後一天她到學校來玩,一個男同事說要親親才讓進校門,哪知孩子脫口而出:不行,討厭!我才發現——原來她記住了繪本中那句最重要的話。 我校性健康課一直使用的教材是胡萍老師的《成長與性》,它是全國獨創的兒童性健康教育全彩繪畫讀本,它的優點是畫面的色彩豐富,每個章節也有卡通人物貫穿前後,在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性健康知識外,還融入一些典型案例。但在實踐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如教材缺少學生的活動設計,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得還不夠。那麼我們在使用的時候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地方特色和興趣愛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楊蓉老師上過的滲透課《媽媽的賬單》中穿插了媽媽生產時的短片,一年級《保護身體的隱私》中給圖畫中的人物穿衣服(塗色),在六年級《預防艾滋病》中呈現科教片,在《青春期的異性交往》中運用工作紙列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交往方式。本學期一年級的兩節專題課《我從哪裡來》中,我選擇了兩本性健康教育繪本《生命的故事》和《爸爸的一半和媽媽的一半就是我》,通過對故事的內容和圖片進行篩選、刪減、增補,配上聲音和畫面,並結合關鍵處的設疑討論,對故事結局的想像性補充,以及聯系生活交流感受等方法,實現了以繪本為依託,以故事為載體,以聽、說、想、畫、唱為主要方式,立足於繪本,但又不被繪本所束縛,創造性地使用它。下面我就結合《我從哪裡來》第一課時的教學給大家介紹介紹。 本課的課題是《愛的接力棒》,教學的目標有:引導學生科學認識「我從哪裡來的」,什麼叫「嬰兒通道」(又叫生命的通道);初步了解精子與卵子是如何結合的;初步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科學的認識「我是從哪裡來的」。 本課的教學過程如下:1、(示小雞的圖片)小朋友們認識它們嗎?它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生答)今天,老師把一隻還沒有出生的小雞帶到課堂上了,我把它捧在手裡,覺得它很光滑、很小,也很輕,彷彿輕輕一捏就要碎了,它可調皮了,在外面逛了好大一陣子,現在又累又餓,回不了家了,小朋友們願意把它送回家嗎?請大家用雙手捧著,依次傳遞,將它送回家。師:雞蛋終於完成了它神奇而快樂的旅行了,你們一路護送時有什麼感受呢?生個別交流。師(過渡):是啊,一枚雞蛋便是一個小生命,為了保護好這條小生命,小朋友們都是小心翼翼的。今天,我們要去一位新朋友——小灰菜的家,她家也有一群小朋友正在討論生命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聽——生命的故事!【以活動的方式揭示活動主題——生命的故事,自然地把孩子引入到故事的情景中去。】2、課件展示第一段故事(1到7頁),老師質疑,同學們討論本課重點一:我是從哪裡來的。生聽第一段故事。師(引導學生交流):晶晶、貝貝、小灰菜、小豆子的說法都不一樣,大家開始疑惑起了,因為他們沒有發現在哪裡能撿到嬰兒,也沒有見過哪個商店賣嬰兒,更沒有見過可以孵出嬰兒的蛋,可是,這是父母告訴他們的。同學們,你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交流(教師不評價)【將繪本中人物的疑惑拋給學生,讓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嘗試回答問題】師:你們還記得小灰菜是怎麼回答的?(課件示:我是像種子一樣種出來的)【提煉繪本中的關鍵語句並展示給學生,培養孩子們學習邊聽邊記,邊聽邊思考的習慣】過渡:小灰菜的好朋友貝貝有疑惑了。3、課件展示第二段故事(第8、9頁)生聽第二段故事師:你們認為小灰菜是怎麼進入媽媽的肚子里的,又是怎麼出來的?生答,師不評判。師(小結並過渡):有的小朋友說是——,有的說是用——,小灰菜更疑惑了,她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進入媽媽身體的,也不知道在媽媽肚子里自己是住在哪裡的,更不知道自己又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於是,她帶著滿腦子的問題去問媽媽,請大家接著聽故事,這些答案都藏在故事裡哦!【讓孩子們帶著問題聽故事】4、聽第三段故事(10到15頁)。生聽第三段故事。師(引導思考):小灰菜這顆生命的種子是怎樣被種進媽媽的肚子里的?(課件展示精子、卵子,以及它們是如何結合成受精卵的)師生交流,原來是爸爸的精子和媽媽卵子相結合,成了受精卵,就發育成了我啊。師:媽媽告訴小灰菜是從哪裡出來的呢?生:小灰菜是從嬰兒通道里出來的。師(過渡):是啊,原來我們的小生命就來的這樣奇妙,媽媽的肚子里有一個舒服地如宮殿一樣的地方,我們稱為子宮,你就是在那裡一天天的長大的,下面我們就來聽聽一位小朋友在媽媽子宮內的生活吧!【將故事與畫面有機地結合,使抽象的知識變的可聽、可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我從哪裡來的和什麼是嬰兒通道。】5、繼續講故事,課件展示孩子在子宮內成長的幾個階段,了解自己成長的過程,初步體會媽媽和家人的辛勞。媽媽肚子里有一座溫暖的像宮殿一樣的房子,我住在那裡,不怕風吹,不怕雨打!我想吃什麼了,媽媽就通過臍帶把營養輸送過來,再把我產生的廢物、垃圾排出去。我剛進去時還不習慣裡面黑乎乎的,總到那裡動來動去,折騰得媽媽媽吐了好幾回。後來,我慢慢習慣了子宮內的生活,白天和媽媽一起上班,晚上聽爸爸跟你說悄悄話,有時還用手撫摸我。看,這就是三個月的我,已經能看出基本的樣子了。到六個月時,我的鼻子、耳朵、眼睛都長好了,個頭也長大了不少,這時,媽媽的身體也越來越沉了,光走路還好,什麼做飯、洗衣服、提東西之類的事情就做不了了,照顧媽媽和我的重擔就落到爸爸身上了。到了十個月,媽媽的了宮就裝不下我了,於是,我給媽媽發信號,在媽媽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我從嬰兒通道里出來了。瞧,我出生了,這可高興壞了媽媽、爸爸、醫生和護士,還有奶奶、外婆等好多人。師:又有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出生了,請大家用掌聲歡迎他吧!【這部分的內容是繪本中沒有的,我是將《成長與性》中相關知識和其它資料進行整合之後設計出來的】6、聽故事結尾,教師相機復習鞏固。生:聽故事師小結:小朋友們都是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相結合,在子宮里長到成熟後從嬰兒通道里生出來的。【將本課知識點的復習溶入故事的結尾處,自然而有實效】7、有一個小朋友把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生活的情景畫下來了(看課件)。你也能想像自己在媽媽的宮殿里生活,再把它們畫下來嗎?生:動筆畫,集體展示、介紹。師:小朋友們都很想展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活,老師想看看哪個同學最認真。生:畫、寫、交流。【故事的主人公和孩子們是同齡人,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因此愛聽故事,也樂於進行討論;最後,在的環節中,請同學們想像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情景畫一幅畫,還可以寫上幾句話,孩子們在畫、寫、交流中初步感悟生命的來之不易。】 孩子們的繪本作業 為了便於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如何將繪本與性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我設計了下表供老師們參考:繪本使用方式選擇1、先內容後繪本 2、先繪本後內容3、內容和繪本交叉使用交流內容(本課的三維目標)1、2、3、繪本的切入點(指繪本和課堂如何結合,交流到什麼時候用繪本,用繪本的哪些內容,以及如何運用)1、2、3、切入的目的1、2、預期效果1、2、 聽了我的介紹,老師們能不能說說你在如何將繪本與性健康教育方面有些什麼思索?
⑹ 一起讀繪本(26)‖《出生的故事》——我從哪裡來
正月十五那天,姑父姑姑領著小孫子(二表弟的孩子,因二表弟兩口子都在外地上班已走)和大表弟一家四口來我們家聚餐。
大表弟妹幾個月前剛生了二胎,現已三個月。小侄兒白白嫩嫩的,大家互相抱著逗著玩。
這時一旁玩的二表弟只有四歲的孩子突然跑過來說「大媽,小弟弟是從哪來的?」
大表弟妹說:「小弟弟是大媽生的?」
「大媽咋生的?」
「大媽在醫院生的!」
「哦,我知道了,我也讓媽媽去醫院生個小妹妹和我玩……」
聽完小外甥的話,一屋子人不約而同笑了起來。
小外甥看見大家都在笑,一時不知所措,也跟著笑起來,一雙小眼睛眯成了一條線。
大弟妹曾經當過老師,知道關於「人從哪裡來」的話題是每個孩子最好奇的問題。
於是,我和她很快達成一致——不能隨便搪塞小外甥,應該給他一個正確的「人從哪裡來」的答案。
正好家裡有《出生的故事》這本繪本,我們便圍在一起講了起來。
《出生的故事》是中國繪本作家蔡皋所著。他採用鉛筆手繪與國畫寫意手法為故事做了插圖,很有中國特色。
看到橘黃色的環襯,心裡是什麼感覺?
小外甥說「像橘子,甜甜的!」
外甥女說「暖暖的,就像寶寶的小被子……」
扉頁上畫的小寶寶在干什麼呢?
小外甥說「他和小弟弟一樣,在學爬……」說著,還做了個爬的動作。
媽媽說,本來我像一隻小蝌蚪,很多小蝌蚪中的一個,在媽媽身體的一個通道裡面游啊游,媽媽說最後游到最前面的就是我。
勝出啦,住下啦,住進媽媽的子宮里啦?
媽媽話示意圖說,這就是我。
這會兒看上去像躺在小葫蘆里,只不過是倒過來了。
什麼聲音這么美妙?「是夏天的歌,寶貝!」
「明晃晃的很多汁的夏天,嗡嗡嗡嗡,知知知知的夏天,寶貝!」
長呀長,長了10個月,我越長越大,直到我覺得媽媽的肚子對於我來說有點小。
我想要動,我的手,我的腳,我的身子就會動一動。
我覺得我會動的地方有很多,我的頭,我的嘴巴,我的耳朵,我的眼,應該都想動一動吧?
有很多聲音在外面招呼我,外面是怎樣子的呢?
很多聲音在喊我。小人小人,小妹妹嗎?小弟弟嗎?
有種力量在鼓動我,我總是想要動一動。
終於,有一天,我聽到外面有很強大的呼喚:寶貝,你准備好了嗎,你現在可以出來了嗎?
是媽媽在呼喚。我想出去,我開始用力往外鑽:一二三,一二三……
我被一股暖流族擁著,媽媽也在努力幫我,就像小雞破殼那樣,我在裡面啄,她在外面啄。
「來了,來了,」有人誰在說,「請再努力一下!」
像小苗破土,像太陽噴薄而出,「我來了!」
洗澡嘍!感覺還不錯嘛!
稱一稱3.4公斤!
哎呀,我的肚臍!我親愛的肚臍……
好餓,我總是想要吃,吃吃吃……媽媽說我跟雛鳥一樣一樣的喲。
哪個是我?除了我自己和媽媽,別人都要靠姓名牌才能找到我。
其實找到我自己很容易,只要張嘴一哭,就找到了「自己」。我奶奶很莫名其妙,她說我是天生的哲學家。哲學家是什麼呢?
誰抱著我?爸爸?
「爸爸」是什麼?
「爸爸」的手真大呀,大的像什麼一樣一樣的。
「回家」?同媽媽一起回「家」?
「家」是什麼?
我知道他們早就在等我,我知道他們愛我。
這就是我的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哥哥的家,我愛這個熱熱鬧鬧的家。
這是我來到世上在嬰兒室遇到的小夥伴!
聽完這個故事,小外甥知道了自己的出生。
當我們問時「你從哪裡來?」
他很痛快地說「我從媽媽肚子來的……」
「你在媽媽肚子里待了多長時間?」
「十個月!」
小孩子就這么可愛,不懂的事情,通過講故事他就明白了。
這就是孩子獲得未知的有效途徑!
⑺ 《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全方位解答0-12歲孩子的所有疑問
近期,接二連三爆出的兒童性侵事件:韓國「N號房事件」、 高管性侵少女……沖擊著我們當父母的心,也再次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性教育。
提到兒童性教育,總有家長這么說:
不好意思開口,不知道談什麼;
孩子還太小,學校會教的;
我家是男孩,應該比較安全吧。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中國的兒童中,遭受過不同程度性侵的,女童約佔9.5%,男童則佔8%,總數預估有2500萬之多。
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 長期的迴避、遮遮掩掩 也許是我們在性教育方面最大的誤區之一。
那到底要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呢?其實,家長可以藉助繪本這個工具。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本既專業權威,又圖文並茂,讓孩子一看就懂,不需要爸媽費心講解的——
這本書是澳大利亞童書獎繪本,用輕松歡喜的方式系統表達了「創造一個新生命」的過程,適合0-12歲的所有孩子。
2018年由心喜閱童書引進出版,由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審訂導讀,幫助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獲得關鍵的性健康知識,讓好奇與沖動得到正向滿足。
胡萍老師在認真審訂之後,也對圖書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聽聽她推薦這本書的理由吧!
在我為10歲以上孩子講解「我從哪裡來」的課堂里,孩子們對於精子和卵子如何結合會提出很多疑惑,同時,一些孩子也會在課堂里大方地說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當一位同學提出:「胡老師,爸爸的精子是怎樣進入媽媽的身體的?」這個問題時,常常我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另一個同學會坦然地說出:「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爸爸的生殖器和媽媽的生殖器結合。」然後還會繼續有同學發問:「生殖器怎麼結合啊?精子怎樣才能夠進入媽媽身體呢?」……
如何能夠科學地回答孩子的這類問題呢?在家庭里,父母們可能尚未准備好與10歲以上孩子溝通這類問題,孩子們或許也更喜歡自己通過書籍來了解,在眾多繪本中,《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可以滿足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需要。
《兒童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以人類生命的傳承為核心,為孩子們講解了爸爸媽媽是如何創造一個新生命的過程,這本書科學詳實,圖文並茂,涉及的知識點深入廣泛,讓孩子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孕育生命的過程。
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
第一,科學性
性健康教育一定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的,這些科學知識與每一位孩子的生命都相關,這才對孩子具有吸引力。
本書涉及了男女生殖器、精子與卵子的作用、懷孕的過程、胎兒成長、試管嬰兒等知識,在我的經驗中,對於10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急需了解這些知識。即使父母不告訴孩子這些知識,他們也會通過網路、書籍、同伴交流等途徑來了解。
第二,邏輯性
本書從男性與女性生殖器不同作為講解的開始,為講解懷孕做好了知識鋪墊,然後從懷孕過程講到胎兒在子宮里的生長,最後講到胎兒出生。這樣的邏輯性讓孩子能夠看明白人類新生命誕生的整個過程。
第三,圖文並茂
本書中圖文結合緊密,文字與圖畫的表達能夠讓孩子輕松讀懂性與生命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適合0-12歲的所有孩子。
在本書中,女人如何懷孕的內容不可避免地涉及了男女的性活動,針對這一內容,父母可以從男人與女人創造新生命的神聖感角度來引領孩子理解這一過程,不要將創造新生命的過程看成是下流和色情。這樣幫助孩子理解本書的內容,不僅能讓孩子獲得孕育胎兒的科學知識,還能讓孩子獲得人文精神的提升。
隨著人們對兒童與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性健康教育繪本被引入中國,父母們在為孩子選擇書籍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當然, 父母在幫助孩子建構健康的性心理和性價值觀的同時,也需要理清自己的性價值觀,父母的性價值觀是健康開明的,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在我們身處當下的信息時代,性信息無孔不入,對於8歲以後的孩子來說,他們即將(或已經)進入青春期,對性的好奇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尋找性知識和性信息,父母要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納入對孩子的教育日程,幫助孩子理解青春期身體的變化,理解性與生命的關系,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性沖動,這是父母的責任。在此,為0-12歲的所有孩子推薦這本書。
⑻ 一個小故事解決寶寶的問題:我從哪裡來
跟一位準媽媽聊育兒聊的正嗨,旁邊的果哥(2歲)突然來一句:阿姨肚子怎麼有小寶寶的呀?一時間把那位準媽媽問住了,她有點尷尬的說:這個你問你的媽媽吧。
於是我給果哥講了一個小故事:你以前也是這么在媽媽的肚子里的哦。媽媽的肚子里有個溫暖的小房子叫卵子。爸爸的身體有個小精子,它長的像小蝌蚪呢。小精子游呀游,游到了媽媽肚子里邊。誒,小精子找到了媽媽肚子里的小房子,它覺得這個小房子好舒服、好溫暖呀,於是就住到小房子里了。小精子在媽媽的小肚子裡面慢慢的長大,長出了手,長出了腳。小精子長呀長,長成了你的小模樣。
你在媽媽肚子住了10個月呢,隨著你的長大,媽媽的肚子住不下你了,於是在醫生阿姨的幫助下,你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來到外面的世界了。
一個小故事,就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更細致的過程,可以在家中利用繪本給孩子啟蒙。推薦三本性啟蒙繪本《乳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我們的身體》
大部分家長不願提及性,認為這是羞恥的。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迴避這個問題,直接告訴孩子:你是垃圾桶撿來的(80後90後對這個答案估計很熟悉)。其實,孩子的世界裡性器官就是身體的一部份,就像手和腳一樣自然。
我們可以利用繪本,大方的、毫不羞怯的告訴孩子性器官。告訴他男孩和女孩的區別,告訴他什麼是隱私部位,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
特別推薦《我們的身體》,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這本身作為啟蒙,真的很合適。
書本內容全面,是一本特別好玩的幼兒人體小網路書,裡面有很多小翻翻頁和小機關,邊學邊動手,激發孩子的興趣。
讓孩子知道他是愛的結晶,爸爸媽媽很高興能有一個這么可愛的小寶貝。
可愛的小機關,往下一拉小寶寶出生了。孩子觸動機關,看到小寶寶的時候父母可以在旁邊配上哇哇哇大哭的聲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