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什麼岩石

澳大利亞什麼岩石

發布時間:2023-04-30 15:48:20

Ⅰ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是哪三種岩石構成的

你好!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是由沉積岩岩石構成的。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Ⅱ 澳大利亞中部有――是世界上最大的獨體岩塊

澳大利亞中部有世界上最大的獨石山——艾爾斯山,在西部高原拔地而起。這塊碩大無比的岩石,高出周圍地面330米,周長約10千米。每當太陽東升或夕陽西下的時刻,在陽光的照射下,這塊巨石顯示出紫、紅、橘紅等顏色,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這巨大的岩石是幾億年前的褶皺山脈經過長期風化、侵蝕而留下來的堅硬部分。

地質運動說認為,四億五千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巨石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Amadeus Basin)向上推擠形成大片岩石。由於地塊的隆起、交疊,使巨岩處於了垂直狀態。大約三億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殼運動將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經過億萬年來的風化作用,周圍的砂岩都風化瓦解了,只有這塊巨石憑著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風剝雨蝕,且整體沒有裂縫和斷隙,成為地貌學上所說的"蝕余石"。但長期的風化侵蝕,使其頂部圓滑光亮,並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寬窄不一的溝槽和淺坑。因此,每當暴雨傾盆,在巨石的各個側面上飛瀑傾瀉,蔚為壯觀。


Ⅲ 澳大利亞很美的座山,好像堆起來的一樣,岩石紅色的,忘記叫什麼名字了,誰知道啊

澳洲艾爾斯岩(艾爾斯岩),和Mingwululu岩(烏魯魯岩是澳大利亞土著語言),約340公里澳大利亞中北部,愛麗斯泉(愛麗斯泉)在西南方向。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約8.5公里的基礎周長周長,從西到東的方面和狹窄是世界上最大的全岩(體積龐大,石頭只是一個單一的塊)。它氣勢雄峻,猶如永恆的自然紀念碑,上面高聳的廣袤的原野,在燦爛的陽光照耀散發出的魅力。 1873年,一個名為跨越這個沙漠威廉·克里斯蒂高斯測量師的人,又飢又渴,當他被發現在這個場合和石山全日高位前,還以為是一種幻覺相信。高斯來自南澳大利亞州,南澳州總理亨利被任命為這個艾爾斯岩小山。我們俗稱的艾爾斯岩,「人類在地球上的肚臍」,號稱「七天下奇觀」之一,距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今天,它已被指定為國家公園,有幾十人從世界各地來到這里每年都來觀看搖滾風格。
艾爾斯岩底面是橢圓形有點像一個略圓的長麵包兩端。長度3.6公里,2公里,距離高348米,為約8.8公里的基地周圍圍的寬度。岩礫石,含鐵量高的組成,表面發紅,紅的整體,所以也叫紅石氧化。高聳在廣袤的沙漠,艾爾斯巨石如巨獸卧,如果飽經風霜的老人,站在這宏偉的地方幾億年。由於地殼運動,巨石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AmadeusBasin)推高了一塊大岩石的形成,以及大約300萬年前,又一次地殼運動的魔力將推出這個巨大的岩石山大海。經過億萬年的風雨滄桑,已經被風化的砂岩大礫石,只有一塊石頭以其獨特的硬度經得起風雨侵蝕剝離,並整體無裂紋和破損,缺口,成為所謂的地貌學「蝕余岩,「但長期風化,使頂部的圓滑光亮,並在形成周圍峭壁寬的數目從頂部到溝槽和淺基坑底部。因此,每當暴雨傾盆,在巨石瀑布的每一側澆築壯觀。

這石山土著人稱為「烏魯魯」,意思是「聚會場所見面。」西方人稱之為「艾爾斯岩」,其名稱可以追溯到1873年,一個名為克里斯蒂高斯這種探索歐洲地質測量師,無意中發現了世界的奇跡,因為他從南澳大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來了,所以當時的總理名為亨利Ayers Rock Hill的這一點。更迷人的是,艾爾斯岩石就像是一個愛自然美麗的模型,以早晚和天氣的變化,「新衣改變成各種各樣的顏色。」當太陽從沙漠邊緣升起,巨石「放輕紅裝」,色彩斑斕,華麗無比;直到中午,然後「穿上橙色的外衣」;當夕陽西下,巨石是豐富多彩的,在藍天下如火如荼的燃燒;直到夜幕降臨,它也匆匆「為」棕褐色「晚禮服」婉約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

引起變色的艾爾斯岩的意見,但地質學家認為,這是關繫到其組成。艾爾斯岩石實際上是一個岩石堅硬,緻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面的氧化物在陽光下在一天中的不同角度的結構,它會不斷改變顏色。因此,艾爾斯石被稱為「五彩獨石山」和添加無限的魔力。

雨艾爾斯岩壯觀,飛沙走石,颶風的風暴場面非常壯觀。直到風過雨停了,石頭和嘩嘩的瀑布,水氣霧氣,像披著銀色面紗的女孩;彩虹若隱若現的幾個,像環的頭,向陽一面是溫柔的場景。燕西在雨中許多水坑的形成,到在下雨,澆灌藍灰色周圍紫檀,紅桉樹,相思樹和沙漠橡樹叢,沙丘草等植物,突出了活力艾爾斯岩石地面。

Ⅳ 澳大利亞的那個岩石Uluru,英文讀音是什麼最重要的是音標是什麼

Uluru 烏奴奴
音標[u:luru]

Ayers Rock 艾雅斯岩
音標[aiEs rCk]

艾雅斯岩(Ayers Rock),當地語言名字叫做烏奴奴(Uluru),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Northern Terrtority)。其為圓形紅色沙岩,長3000米,周長約為9.4公里,高出周圍平地約384米。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塊石頭。

Ⅳ 澳大利亞波浪岩的形成原因

澳大利亞有所謂的波浪岩,但是這種波浪的岩石不過是在奇特地質作用下形成的的特殊情況,基本上包括風蝕作用,水蝕作用。最終形成這種讓人感到相當驚奇的波浪岩石。這種波浪岩主要構成的成分就是花崗岩,它是一種在各種地質作用下所形成的奇特景觀,在陽光的照射下看起來五彩斑斕,似乎覺得很是漂亮。

現在這些波浪岩的形成,其實還是經過了後來的一些化學作用,比如說水的侵蝕,空氣的腐蝕,風的吹拂,等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了岩石的不同顏色,因為不同的細菌會造成不同的顏色,這和溫泉噴出來的是七彩噴泉,其實是很相似的,所以說這種顏色的形成也經過了相當漫長的時間,這個波浪岩可以說是在地球上存在了幾十億年前的,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了。

Ⅵ 世界上最大的岩石是哪的

是艾爾斯岩。 是位於愛麗斯泉市西南 470 多公里處的巨大岩石。只要沿著一號公路往南,車程約 5 個小時,就可以看到這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岩石---艾爾斯岩。也有人稱艾爾斯岩為 ULURU ,這是來自於當地的土著語,意指 」 有水洞的地方 」 。艾爾斯岩周圍約 9 公里,海拔 867 公尺高,由地面算起高度為 348 公尺。艾爾斯岩生成於 5 到 6 億年以前,因為曾經在海中,所以岩石表面特別的平滑。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
艾爾斯岩對澳洲土著來說,是一個神聖並且不可以侵犯的聖地。在岩石下面的洞穴和風口,曾經是澳洲土著的集會所。現在巨岩下仍保留著無窮魅力的土著壁畫,壁畫內容包含了各種事物的描述和當年的會議紀錄。
非常多科學家一直努力的研究探索艾爾斯岩的形成原因,澳洲沙漠中部是如何產生這樣巨大的岩石。根據當地的地質研究,了解到在約 6 億年前,艾爾斯岩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 (Amadeus Basin) 經過地殼的巨大變動,形成兩個巨大的海底岩石,而到了三億年前,又經過了一次地殼變動後,把這兩個巨岩推離了海面,經過了無數次的季節洗禮後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奇景 - 愛麗斯巨岩。
艾爾斯岩的表面因為經過數億年的風化和侵蝕,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奇岩。每一座岩石都有自己獨自又奇異的名稱,最著名的有袋鼠尾 Kangaroo Tail, 腦漿 Brain 等。在艾爾斯岩的西側有一條可直通岩頂的通路,方便旅客到岩頂俯瞰整個澳州沙漠的壯麗風景。不過這條通路因為建築在岩壁之上,所以最好是穿不滑底的布鞋較為安全。岩石顏色的變化無常是艾爾斯岩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而最令旅客百看不厭的是每天日出和日落時候的驚人景觀,不僅讓遊客留下畢生難忘的印象,每年更有數十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欲求一睹艾爾斯岩的神秘風采。

Ⅶ 澳大利亞西部雜岩及火山岩

西澳大利亞州皮爾巴拉地塊西部的新太古代基性-超基性層狀雜岩體及伴生的火山岩也被認為是地幔柱的產物。雜岩體中的岩石起源於科馬提岩岩漿,是通過地殼混染作用及隨後的分異結晶作用形成的。混染體主要是古太古代的長英質基底岩石。這些層狀雜岩體的母岩漿為硅質高鎂玄武岩,在區域上與兩種類型的科馬提岩有關。其中,庫亞普亞粒玄岩及尼格里火山岩與第一組科馬提岩有關,其特徵是Al2O3/Ti O2(≈21)及Ti/Sc(≈74)比值接近於球粒隕石中的比值,重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沒有明顯差異;而曼尼曼尼、肖爾山、丁戈、梅特蘭及安多弗雜岩體可能與第二組科馬提岩有關,其特徵是虧損鋁(Al2O3/Ti O2約為10)、重稀土及鈧。第一組合的岩石包括科馬提岩、大陸溢流玄武岩和苦橄岩,它們與地幔噴流柱活動有關。這些富PGE的岩漿可以通過難熔岩石圈地幔的熔融作用進一步提高了PGE的含量。第二種類型的岩石包括玻古安山岩、低鈦拉斑玄武岩、一些煌斑岩和橄欖玄粗岩。

科馬提岩是對流地幔高度(如30%~50%)部分熔融的產物。它們一般含Pd約(8~10)×10-9,Au約2×10-9,Pt約(10~14)×10-9,S(約500×10-6)強烈不飽和。太古宙硅質高鎂玄武岩的Pd含量常常較高(約15×10-9),但S仍不飽和(小於1000×10-6),除非有地殼S加入。科馬提岩和硅質高鎂玄武岩的Ti/Pd(約(2~3)×105)及Pd/Cu(約1.5×1-4)比值與原始地幔的估計值相近。皮爾巴臘西部硅質高鎂玄武岩中的PGE含量(含Pd約10~15g/t)與估計的布希維爾德雜岩體母岩漿及其他新太古代硅質高鎂玄武岩中的含量相似。這些岩漿被認為是PGE的主要來源,其礦化是通過岩漿房及供給岩漿的岩牆中的硫化物飽和作用形成的

Sun S.S.等,將地球化學特徵用作鎂鐵質-超鎂鐵質岩石鉑族元素遠景的標志.地質科技動態,1992(1):6~7。

霍爾斯克里克活動帶的古元古代鎂鐵質-超鎂鐵質侵入體的母岩漿在化學成分上與大陸裂谷環境中的拉斑玄武岩具有親緣性。在這些侵入體中,伍德沃德粒玄岩、蘭布雜岩體及潘通岩床母岩漿的Pd(高達15×10-9)、Pt及Au含量高,但其中一些不相容元素(Ti、Zr、Y和P)的含量低於大洋中脊玄武岩,表明岩漿是由地幔高度熔融(≥25%)形成的。推測它們的原始母岩漿在第一次從地幔中分離出來時也是S不飽和的,並且Pd、Pt和Au的含量類似於太古宙硅質高鎂玄武岩的含量。除伍德沃德粒玄岩以外,它們通常都是在侵位以前S飽和的,這就造成了底部小型鉻鐵礦層的產出以及在S飽和岩漿新脈動注入到岩漿房期間富含PGE的硫化物的形成(如潘通岩床)。因此,這些岩石並非梅林斯基層型鉑族元素礦化的合適圍岩。供給這些侵入體及伍德沃德粒玄岩岩漿的岩牆可能來自於地幔柱,具有與西西伯利亞二疊紀一三疊紀供給大陸溢流玄武岩岩漿的岩牆中鎳-銅-鉑族元素硫化物礦床相似的礦化潛力。

基性超基性岩岩漿能夠發生鉑族元素礦化的關鍵因素是S的不飽和,而S的不飽和既可以通過高壓(≥25kbar)條件下的高溫(>1400℃)和大於(等於)10%的部分熔融來實現,又(或)可以通過低壓條件下大洋中脊玄武岩型地幔來源的高度(≥25%)熔融作用來實現。其地幔來源的Pd(約4×10-)、P(t約6×10-9)、Au(約1×10-9)和S(約250×10-6)含量從太古宙到現代似乎是相當穩定的。S不飽和作用還可以通過大陸岩石圈中或俯沖帶之上楔狀體中貧Ca、Al、Ti和Fe以及S含量大大於250×10-6(Pd及Pt含量≤4×10-9,Au≤1×10-9)的殘留難熔地幔較小程度的熔融作用來實現。

Ⅷ Ayers Rock是什麼東西

澳大利亞中部艾爾斯巨石(Ayers Rock)又名烏盧魯巨石(Uluru Rock屬澳大利亞土著人語言),位於北領地艾麗斯泉市(Alice Springs)西南方向約340公里處,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俗稱我們人類地球上的肚臍,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億年歷史。因此每年吸引著來自澳大利亞國內外約40萬遊客前去觀賞。

甭說外國人,就是澳大利亞本土人,如果你告訴他你已游覽過艾爾斯巨石,那也會引來不少羨慕的目光。其原因主要是因路途遙遠,而且還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費用。艾爾斯巨石是澳大利亞土著人(Anangu阿南格族)的聖山,是澳大利亞的發祥地。由於她充滿著無限神秘色彩,走進澳大利亞中部,親眼目睹這一巨石的風姿,是我到澳大利亞以來一直期盼的夢。2004年10月初,趁放長假的機會終於圓了我在澳大利亞的夢——走進中部,親眼目睹了她那奇特、多變而迷人的風姿。直至今日仍回味無窮,索性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們一行六人一早從堪培拉乘飛機出發,經阿得雷德、艾麗斯泉市換機,三起三落終於在當日下午1:30分到達了艾爾斯機場。當我們從空中第一眼鳥瞰到艾爾斯巨石時,心情萬分激動,馬上拿出數碼相機想從空中拍攝下她那壯觀景象,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無論怎麼聚焦也無法拍攝下來,頓時她就更給我們一行人增加了「聖石」的神秘色彩。

當飛機降落後,我們馬上從機場租了一輛日產尼桑牌四輪驅動吉普車,急轉直下沿著寬闊的公路朝艾爾斯巨石駛去,大約半個小時後,公路的右前方一座粉紅色的巨石在藍天、白雲、紅地、綠草的映照下突現在我們面前,瞬間那種激動的心情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等不及把車停泊到艾爾斯巨石的停車場,就急不可待地半路剎車,先遠距離地好好欣賞欣賞這一世界奇觀——艾爾斯巨石。啊!艾爾斯巨石,你太美了!太壯觀了!我們為你而來了!頓時同行的朋友們就是一通狂拍。

艾爾斯巨石基圍周長約9公里,海拔867米,距地面的高度為348米,長3000米。她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正中央,孤零零地奇跡般地凸起在那荒涼無垠的平坦荒漠之中,好似一座荒涼禮贊般的、超越時空與地空間的天然豐碑。對這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學家仍破解不出其確鑿的出處來源,有的說是數億年前從太空上墜落下來的流星石,其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浮在了地面。有的則說是一億兩千萬年前與澳洲大陸一起浮出水面的深海沉積物,恐怕這個難題將成為千古之謎。

1873年一位來自南澳的測量員,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橫跨這片荒漠,正當他飢渴難耐之時,突然一座巨大的石山展現在他的面前,當時他還以為自己是因疲勞而產生的幻覺,沒想到竟是一座奇特的整體巨大岩石。因為他來自南澳,因此就以時任南澳洲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大岩石。1985年澳大利亞政府正式把這座聖岩交給當地土著居民阿南格族管理,現在這里已開辟成了一座國家公園,英文名字為Uluru-Kata Tjuta Nationnal Park,這個公園現在已被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組織列入保護名單 。

許多人為了攀登艾爾斯巨石而來到這里。攀登的地方只有西面一個入口,這條路線就是當年高斯攀登的路線,當年高斯赤著腳往山頂爬,磨得兩腳血泡模糊,疼痛難忍,然而當他到達頂峰時卻激動地喊道「我值了!美景報償了我。」當我們來到入口處正准備攀登時,突然看見入口處左側矗立著一塊一米見方的牌子,上邊用漢、英、法、日等語言寫著:「為了表示對土著傳統文化的尊重,請您最好不要攀登,如果您一定要攀登的話,請沿著索道攀登,一定要注意安全……」。 艾爾斯巨石對當地土著人來說是一座聖岩,他們認為這里是宇宙的中心,是祖先神聖居住的地方,他們為此而頂禮膜拜,敬若神明。傳說洞內居住著彩色蛇神,因此人們定期前來朝拜。這座聖山本來是除了祭司以外,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攀登的,因此有很多土著人對旁人攀登這座聖山表示不滿。然而只是以攀登為目的而來的遊客又是當地人獲得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土著人只好默認。本想痛痛快快爬到岩峰的我,為了尊重當地土著人的風俗,即刻改變了主意。為了節省時間,乾脆先開車圍著巨石轉一圈,以示初來乍到的我們對這座聖山由衷的景仰與崇敬之情。

聽從岩峰上下來的澳大利亞朋友介紹,攀登這座巨石一般人往返需要1個半到2個小時,當然也有英雄好漢創下了上下僅用13分鍾的記錄。攀登時最好帶上一瓶水和一雙防滑手套,只要身體健康,穿著合適的鞋子都可以爬到頂峰。道路險要之處裝有鎖鏈,你可以藉助它往上爬。攀登的時間最好選擇上午,雖然風大,但是不會太熱。巨石頂峰7月份(澳大利亞的冬天)最低氣溫會達到零下5度,12月(澳大利亞的夏天)則會達到零上50度。裝有鎖鏈的地方坡度很大,一定要抓牢,否則萬一遇到狂風會被吹倒,那就會丟了性命。為了紀念攀登過程中不慎丟了性命的人,其紀念碑雕刻在攀登處右邊的岩石上。聽說站在巨石頂上可以遠眺那一望無際的荒漠,眼界十分開闊,除了遠處45公里的奧爾加斯(The Olgas),幾乎什麼都沒有,間或長些茅草和耐旱的沙漠樹木,也顯得十分渺小。我們由下往上望,深紅色的巨石上,依稀可見一條狹長的略發白色的小路,那是因遊人攀登時久的緣故而形成的。在同一條狹小的石路上人們自然分成了上下兩排縱隊緩緩有序地向上向下行走著。

除了攀登領略巨石的美景外,還可以環行散步觀看,聖岩全長9公里,走完全程一般人需要3個多小時,途中你可以觀賞巨石上雕刻著的土著民族岩石藝術和繪畫,繪畫向人們介紹著居住在巨石附近的阿南格族的傳說。途中有一座土著人進行神聖祭奠的殿堂,洞壁上保留著史前壁畫和崖刻,大多是動物的形態以及他們信仰的圖騰,雖年代已久,但仍依稀可辨,她向來訪者述說著土著人祖先的業績和神聖的故事。在這附近還有一個名為坎踞峽谷(Kantju Gorge)的小池塘,下大雨時雨水沿著岩石滑落到池塘,會形成一座十分壯觀的瀑布,美不勝收!

開著車子觀看聖山,真的是別有一番天地,我們奇跡般地發現這座聖山很會「變臉」,當你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她那千姿百態的美容。遠遠望去這塊巨岩的表面十分圓滑而光亮,像一座紅色巨型的大理石碑,碑石上似乎沒有一道裂縫和斷痕,只有無數條整齊的縱溝橫紋和大小不一形狀奇特的凹凸處,那都是歲月留下的風化與水化的痕跡。仔細觀看,有的地方像是一朵巨大的蘑菇頭;有的像是雄壯的獅身;有的像是突起高大的駝峰;有的像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有的像是巨大的瀑布群;有的像是打鬧戲逗中的母子獅;有的像是浩浩盪盪的八仙過海;有的像是一張張極富性感的嘴唇,或大張或微閉,真是不勝枚舉。面對巨石你可以展開你那豐富想像的翅膀去尋覓與遐想。有一個地方非常值得介紹給大家,那就是一處最有名的「袋鼠尾巴」,這條巨大的「袋鼠尾巴」約有200多米長,緊緊依附在一座高大的石壁上,中下段還是中空的,而且很自然地一直延伸到地面,真是活靈活現,與鮮活的袋鼠尾巴別無兩樣。據說這條「袋鼠尾巴」象徵著男根,是製造生命的源頭。在殿堂「凹狀入口處」則象徵著女陰,為生命來源的出處。無論如何解釋,這條巨大雄健的「袋鼠尾巴」似乎在向人們述說著「這座聖山的的確確是屬於澳大利亞的」。

更加吸引觀光客的非變幻多端的巨石色彩莫屬了,一般來說一日之內巨石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變換出七種顏色,簡直精妙絕倫!巨石不斷變換的色彩,彷彿是一位十分愛美的千姿百態的模特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疲倦地在更換著她的時裝。黎明前,艾爾斯巨石穿著一件巨大的黑色睡袍,安詳地躺在那廣博無垠的大地之中,一副朦朧惺忪的模樣。日出時,巨石穿上了淺紅色的外衣,一副少女出水芙蓉般的嬌媚;到了正午巨石則穿上了橙色夏裝,一副朝氣蓬勃、火辣辣的強悍;傍晚夕陽西下,巨石則又穿上了深紅或醬紫色的秋裝,一副千錘百煉如火燎原的成熟;夜幕降臨前,巨石則又穿上了黃褐色的晚禮服,一副高貴顯赫的端莊;夜幕降臨後,巨石則脫掉了所有的時裝,與大地融合在了一起,一副休閑懶散的模樣;風雨前後巨石則又披上了銀灰或近於黑色的大衣,一副深沉、寧靜、剛毅木訥的厚重。萬一遇到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山雨欲來風滿樓時,那就毫無辦法攀登巨石和觀賞她那變幻多端的色彩了,然而取而代之的則是另一番壯觀景色——你可以盡情地觀賞壯觀瀑布中的巨石。風雨中,巨石則又換上了碩大的黑色蓑衣,迎接著暴風雨的考驗,大雨過後無數條瀑布從蓑衣上急淌直下,一副千條江河歸大海的壯觀景象。偶爾風雨過後,彩虹高懸天邊,又好似給巨石鑲嵌上了一條巨型的五彩發帶。總之,很難用語言把巨石變幻多端的色彩描繪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

關於艾爾斯巨石百變顏色的原由眾說紛紜,但根據地質學家的推斷與考證,認為艾爾斯巨石主要由紅色礫石組成,其含鐵量相當高,岩石表層的氧化物隨著陽光不同角度的照射,而不斷地變化著其顏色。這種奇妙變幻的光影,給艾爾斯巨石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與神奇。

我們雖早已從艾爾斯巨石回到了首都堪培拉,然而激動的心情猶存,盼望著下一次再次走近你——艾爾斯巨石,那時我一定再與你親密接觸,再一次親眼領略你那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容顏。(

Ⅸ 艾爾斯岩石

艾爾斯岩石(Ayers Rock)[1][2]又名艾爾斯岩、艾爾斯巨石,當地原住民稱其為烏魯魯(Uluru)、烏魯魯巨石。艾爾斯岩石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南部內陸的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所處經度131.036E,緯度25.348S。距離最近的大城市是約460公里車程的北領地城市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距離北領地首府達爾文(Darwin)約1960公里車程,距離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阿德萊德(Adelaide)約1600公里車程。

整個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決定,2019年10月25日日落後,永久禁止攀登澳大利亞艾爾斯岩石。[3]艾爾斯岩石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以其雄偉的氣勢站在荒地上。它也被稱為「烏盧魯巨石」,「人類地球上的肚臍」世界各地都注意到它的神奇色彩。在澳大利亞中部,有一片廣闊的荒野,大自然一直在掠過幾個美麗的風景,其中最著名的是艾爾斯岩。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底圍約8500米。東側寬闊,西側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塊石頭。它像一座超越時空的天然紀念碑,在荒野中尖叫,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艾爾斯岩石,也被稱為烏盧魯巨石,是一塊巨大的岩石,位於艾麗斯斯普林斯西南470公里處。只需沿著南邊的1號公路行駛約5小時即可看到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岩石艾爾斯岩。艾爾斯岩石是由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發現的。1873年,測量師計劃穿越沙漠。當他飢腸轆轆時,他突然發現這座石頭山與天空一樣高。開始他還以為這是一種幻覺。高斯來自南澳大利亞,所以他以當時的南澳大利亞州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為這座石山命名。現在,艾爾斯岩所在的地區被列為國家公園。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的人來享受巨石。艾爾斯岩不是一座石頭山,而是一塊天然的大石頭,這是非常驚人的,但世界上最大的石頭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最科學的解釋是艾爾斯岩的形狀有點像長麵包,底部呈橢圓形。岩石成分主要是礫石,鐵含量很高,因此其表面由於氧化而呈紅色,整體呈紅色,因此它也被稱為紅石。由於地殼運動,阿瑪迪斯盆地向上推進形成大型岩石。3億年前,又發生了一次神奇的地幔運動,帶來了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經過數億年的風雨,大型砂岩已經風化成砂礫。只有這塊巨石才有獨特的硬度。整體上沒有裂縫和斷隙,抵抗風雨侵蝕,已經成為地貌中的「蝕余石」。但是,長期風化侵蝕仍然有一定的效果。它的頂部是拋光的。周圍的懸崖上形成一些自上而下,寬而窄的凹槽和淺坑。因此,每次暴風雨來臨時,巨石四周的瀑布都會落下,這是非常壯觀的。

艾爾斯岩石是一個美麗的自然模特,早晚變色,天氣變化。黎明前,巨石穿著巨大的黑色長袍,在廣袤的大地上安靜地睡覺;早晨,當太陽從沙漠邊緣升起時,巨石似乎被一件淺紅色的連衣裙覆蓋著。顯出一副少女出水芙蓉般的嬌媚;中午,巨石穿橙色外套,很舒服;太陽落山時,巨石在蔚藍的天空下,如同燃燒的火焰;到了晚上,它被匆匆換成了棕褐色的外套,優雅;在暴風雨之前和之後,巨石上覆蓋著銀灰或黑色外套,深沉,安靜,堅決和沉重。如果遇到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的天氣,你就不能爬上巨石並觀察其變化的顏色。因為它被另一個壯觀的景色所取代,一個巨大的石頭瀑布。大雨過後,無數的瀑布從「蓑衣」上疾淌直下,一千條河流回歸大海。總之,很難用這種語言來描繪巨石的迷人色彩。如果你想體驗它,只能身臨其境。

艾爾斯岩石(Ayers Rock)[1][2]又名艾爾斯岩、艾爾斯巨石,當地原住民稱其為烏魯魯(Uluru)、烏魯魯巨石。艾爾斯岩石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南部內陸的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所處經度131.036E,緯度25.348S。距離最近的大城市是約460公里車程的北領地城市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距離北領地首府達爾文(Darwin)約1960公里車程,距離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阿德萊德(Adelaide)約1600公里車程。

整個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決定,2019年10月25日日落後,永久禁止攀登澳大利亞艾爾斯岩石。[3]

有許多地質學家關於艾爾斯岩變色的說法,但大多數人認這與其成分有關。艾爾斯岩實際上是一塊堅硬緻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面的氧化物會在不同的陽光角度下連續變色。因此,「多色的石頭」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法術,只是大自然的造化罷了。

Ⅹ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屬於什麼類的岩石

石灰岩吧,大堡礁是珊瑚的遺體堆積而成,其骨骼一層累一層就成了大堡礁。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什麼岩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