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潛艇有什麼用途
水下戰艦
潛艇的樣子並不威武,甚至可以說不怎麼象普通的艦艇,它那鈍圓形的頭部,棒錘形的身子,尖尖的尾巴,好似一條在水中游動的大海豚。
這種形狀也稱做「水滴型」或「紡錘形」,能減少水的阻力,使潛艇在水下游得又快又遠。
潛艇的外殼裡面還簡賣有一個內殼孝笑,也叫固殼。它是一個圓柱形的大筒子,主要用來承受海水壓力的,由於海水壓力隨著海水的深度增加而增大,而潛艇主要是在深海活動的,所以就要求潛艇的內殼特別堅固,能承受住巨大的海水壓力。攔慎逗為了使內殼受壓時變形均勻,而且其容積更大一些,潛艇的內殼都做成圓柱形。這樣,還可節省材料,製造也較方便。內殼裡面用隔板分開,分成為指揮艙、導彈艙、魚雷艙、士兵艙等許多艙室。內殼的兩頭是封閉的,形成了一個密閉的長圓桶狀。
潛艇內外殼之間的容積,叫做水櫃。它的用途可大啦,潛艇之所以能潛善浮,主要就靠水櫃起作用。
潛艇的艇首和艇尾都裝有升降舵,它們和魚的鰭一樣,只要改變舵與水面的角度,就能使在水中航行的潛艇改變深度,向上或向下航行,操作很方便。
另外,艇尾還裝有方向舵。因為它是垂直安裝的,所以也叫垂直舵。它和魚尾巴的作用一樣,能使潛艇左、右轉彎或保持航行方向。
目前,大多數潛艇所用的動力是柴油機和蓄電池。潛艇上裝備的武器主要是魚雷、水雷和導彈。現代潛艇的首要任務是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艇,也可用來完成偵察、布雷和巡邏等任務。
潛艇在水下怎樣發現水面和水下的目標呢?在潛艇上裝有用於偵察目標的「耳目」,這就是潛望鏡、雷達和聲吶。
潛望鏡是一個長達8~15米的鏡筒,裡面安裝有不同角度的許多鏡片。如果把潛望鏡的鏡頭由潛艇伸出水面。在艇內將眼睛對准鏡筒下面的目鏡,就能看到由鏡片反射回來的水面上的情況,加上其他裝置,還能測出目標的距離,甚至能將目標拍攝下來。
雷達是通過發射電磁波,然後接收目標反射的回波來發現目標並測出目標的方位和距離的。它和潛望鏡的缺點一樣,容易暴露潛艇位置,而且使用的范圍有限。
聲吶能使潛艇在較深的水下發現水面和水下目標。它是利用聲波在水中的傳播來探測目標的,使用比較廣泛。探測出目標後,潛艇就可發射魚雷或導彈對目標進行攻擊。
在水下發射魚雷比水上復雜多了。現代潛艇上裝有包括電子計算機在內的魚雷射擊指揮系統,以保證魚雷准確地擊中目標。
現代潛艇還經常用導彈來攻擊目標。在水下發射導彈也是比較困難的。潛艇發射導彈是用導彈發射筒來發射的。平時,導彈就裝在發射筒內,筒的上端有密封蓋,防止海水灌入。發射前,先使筒內的氣壓與海水的壓力相等,然後打開筒蓋,再用壓縮空氣或高壓蒸氣將導彈推出發射筒。導彈藉助這個推力沖出水面,這時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導彈便按照預定的程序飛向目標。
核潛艇水下顯威風
潛艇通常以柴油機和蓄電池作動力。潛艇在水下航行時實際上使用的是蓄電池,柴油機只是用來給蓄電池充電的。蓄電池儲存的電能總是有限的。潛艇上蓄電池的電能用完時,就需要用柴油帶動發電機為蓄電池充電。由於柴油機在工作時需要大量的空氣,而且還要排出廢氣,這樣潛艇就不得不浮到水面來充電。然而潛艇一浮到水面,就會暴露自己,遭到敵人的襲擊。
另外,用蓄電池作動力,潛艇的水下航行速度慢,約為十餘節;航程也短,最遠可航行幾百海里。在這種情況下,潛艇就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不能長期隱蔽在水下作戰。
為了克服這個缺點,人們很早就想把核反應堆搬到潛艇上,以提高潛艇的作戰能力。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即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了。它一投入使用,就顯露出超群的本領。在4年多的航行中,航程共達15萬海里,其中有11萬海里是在水下航行的。然而在這樣長的時間內,一共才裝過兩次燃料。
核潛艇在水下能長時間航行,隱蔽性好,對目標可突然進行攻擊,加之航行的速度快(比普通潛艇速度快一倍多),因而能及時跟蹤追擊敵方潛艇。在核潛艇上裝備彈道導彈和魚雷後,使它的攻擊能力大大增強,不僅能在水下大顯威風,進行反潛作戰,而且能用來攻擊敵方陸地上的戰略目標,如交通樞紐、機場和工業中心等。
潛艇的核動力裝置由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循環泵和透平機等組成。核動力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循環管路中的水經過反應堆時,吸收了由核燃料裂變所產生的高溫,水被加熱而處於高溫狀態。在循環泵的作用下,高溫水在蒸汽發生器中變成高溫、高壓的蒸汽,再用蒸汽推動透平機轉動,進而帶動潛艇上的螺旋槳旋轉,使潛艇在水中前進。
核動力潛艇的功率很大,有的可達2~3萬匹馬力。它的航行距離比一般潛艇遠多啦,可達10~20萬海里,航行速度達到25節至30節以上。
核潛艇上的反應堆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給潛艇乘員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核潛艇設有嚴密的防護裝置。在反應堆外麵包有用特殊鋼板或鉛板等製成的防護層,通向反應堆的管道外面也裝有防護裝置。潛艇上還設有防放射性輻射的監視報警系統。為了保證乘員安全和健康,艇上的空氣、食品和淡水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消毒。
核潛艇和普通潛艇一樣,今後也將向高速度、大深度和低噪音,以及提高探測能力、自動化控制能力等方面發展。
潛水艇的原理
潛水艇工作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潛艇發明家從魚那裡得到了啟發,發現魚是靠體內的魚鰾來控制沉浮的。魚在水中的浮力是魚的身體所排開的海水體積和海水比重的乘積,而海水比重是隨著水壓變化而變化的。大海越深,海水的壓力就越大,比重也越大;為了適應這種變化,魚鰾就起到調節魚體比重的作用。魚要上浮時,魚鰾就膨脹,體積變大,魚體比重相應變小,當魚體比重小於海水比重時,魚就浮出水面了。當魚鰾壓縮時,體積就小,魚體比重相對增加,魚體比重大於海水比重,魚就下潛了。魚體比重和海水比重相等時,魚就停留在水中。
科學家們把魚體上浮下潛的奧秘應用到潛艇的製造上來。要使艦船上浮下沉,關鍵就在控制浮力。人們把潛艇的殼體做成雙層。外殼是非耐壓殼體,裡面是固殼,是用耐壓鋼材焊接而成。這兩層殼體之間就是浮力艙,它好比是魚體內的鰾。當浮力艙注水時,艇體重量增加,超過海水比重,潛艇就下沉了。浮力艙排水充氣,艇體浮力增加,比重小於海水,潛艇就浮了上來。潛艇上的升降舵、推進器,就好象魚的胸鰭和尾鰭,保持了潛艇在水中的各種狀態。
潛艇上的浮力艙又叫壓載艙,由許多艙室組成,以艙室注水多少來控制潛艇下潛的潛深度。如要速潛時,便打開所有浮力艙的閥門,往裡同時注水,潛艇就很快地下沉了。
潛艇有裝在艇首的水平舵和裝在艇尾的艉水平舵。當潛艇下潛時,首舵向下傾,而艉舵則向上翹,這樣艇首朝下,潛艇便下潛;潛艇上浮時,首舵向上翹,艉舵向下傾,這樣艇首就朝上,潛艇便浮了上來。潛艇水平舵的原理,跟魚體上的胸腹鰭和尾鰭道理是一樣的。
常規潛艇的動力有兩種。在水面航行時,靠柴油機作動力。當潛水艇在水下航行時,由於它跟水面的空氣完全隔絕,這時的動力主要靠蓄電池來提供電動機的電源。所以潛艇上裝有數百塊電池,分成組,藏在底層艙里。當電池快要用完時,潛艇就得浮出水面,改用柴油機作動力,同時給電池充電,為下一次水下航行准備。由此,不難看出,因為受到電池電能的限制,常規潛艇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能長時間在水下航行。
攻擊型核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誕生之初,原本執行戰術任務,如攻擊敵艦船、潛艇,以及擔負偵察、警戒、巡邏任務。這些方面同常規動力潛艇似乎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由於核潛艇水下活動范圍大,潛航時間長,能夠更加有效地執行上述任務。而且由於它的水下航速高,航程無限,可用於搜索、跟蹤、監視敵對國家作戰艦艇編隊和核潛艇,這是常規動力潛艇無法做到的。
在馬島之戰中,1982年5月2日,英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征服者」號用魚雷一舉擊沉阿根廷的巡洋艦,這是核潛艇參加實際作戰的第一項戰果,它發起攻擊的隱蔽、突然,使攻擊型核潛艇一時名聲大噪。
1984年3月21日,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在日本海與蘇俄一艘VI級攻擊型核潛艇相撞,這是蘇俄潛艇跟蹤、監視美國航空母艦的一個例證。以航母編隊的航速,在水下也只有核潛艇能跟蹤。
1992年2月11日,美國海軍的一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在北極圈邊緣的巴侖支海域,與俄國海軍的一艘S級攻擊型核潛艇在水下相撞。
1993年3月19日,美國一艘核潛艇又在巴侖支海與俄國潛艇相撞。
以上事件,充分證明,美俄兩國的核潛艇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北極海域,相互跟蹤、監視的頻繁程度。
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武器,原先是魚雷,以後又增加了反艦導彈和反潛導彈,對海上和水下的艦艇,具備了多種攻擊手段。
80年代起,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又裝備了能從魚雷發射管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射程最大可達2500公里,用於對陸上戰略目標進行攻擊,從而使只執行戰術任務的攻擊型核潛艇上升為兼戰術和戰略任務於一身的「多面殺手」。
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打響,美國部隊首先發射巡航導彈打擊伊拉克的重要陸上目標,作為其航空母艦艦載機對陸進行攻擊的前奏。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也參與了用巡航導彈發起攻擊的作戰。1991年1月19日和2月6日,美國海軍的「路易斯維爾」號攻擊型核潛艇,兩次從紅海向伊拉克境內發射了共8枚巡航導彈。開創了攻擊型核潛艇遠程攻擊陸上目標的先河。
以上事例和戰例說明,攻擊型核潛艇以其本身的優越條件,正在承擔愈來愈多的任務,也正因為如此,它的發展、變化也更快,更加繽紛多彩。
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發展
從世界上第1艘核潛艇誕生時起,美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已發展了4代:
第1代是採用傳統的高速潛艇艇型的二軸推進核潛艇,1955年~1958年建造的「鸚鵡螺」級、「海狼」級、「鰩魚」級都屬於第1代。
第2代是採用水中性能優異的水滴型艇型的一軸推進核潛艇,1959年~1961年建造的跳魚級屬於第2代。
第3代是從第2代艇型發展出來的,艇首裝備有大型聲吶,並造的「長尾鯊」級、「白魚」級、「鱘魚」級、「一角鯨」級、「利普斯科姆」級等5級均屬於第3代。
第4代是安靜性好,排水量增加較多,但仍能在水下高速航行的大型潛艇,這就是1967年起陸續服役的「洛杉磯」級。
② 核潛艇有什麼作用
為了克服潛艇動力來源柴油機和蓄電池的缺陷,人們很早就想把核反應堆搬到潛艇上,以提高潛艇的作戰能力。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即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下水了。它一投入使用,就顯露出超群的本領。在4年多的航行中,航程共達15萬海里,其中有11萬海里是在水下航行的。然而在這樣長的時間內,一共才裝過兩次燃料。
核潛艇在水下能長時間航行,隱蔽性好,對目標可突然進行攻擊散首亂,加之航行的速度快(比普通潛艇速度快一倍多),因而能及時跟蹤追擊敵方潛艇。在核潛艇上裝備彈道導彈和芹睜魚雷後,使它的攻擊能力大大增強,不僅能在水下大顯威風,進行反潛作戰,而且能用來攻擊敵方陸地上的戰略目標,如交通樞紐、機場和工業中心等。
潛艇的核動力裝置由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循環泵和透平機等組成。
核動力潛艇的功率很大,有的可達二三萬匹馬力。它的航行距離比一般潛艇遠多啦,可達一二十萬海里,航行速度達到25~30節以上。
核潛艇上的反應堆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給潛艇乘員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核潛艇設有嚴密的防護裝置。在反應堆外麵包有用特殊鋼板或鉛板等製成的防護層,通向反應堆的管道外面也裝有防護裝置。潛艇上還設有防放射沖檔性輻射的監視報警系統。為了保證乘員安全和健康,艇上的空氣、食品和淡水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消毒。
核潛艇和普通潛艇一樣,今後也將向高速度、大深度和低噪音,以及提高探測能力、自動化控制能力等方面發展。
③ 核潛艇有什麼作用
核潛艇具有功率高、速度快、續航力大、配備武器多、可長期在水下活動等眾多優點,具有比常規潛艇更優越的作戰性能和更廣闊的活動范圍桐羨。因此,核潛艇可配備潛射彈道飛彈擔任戰略核威懾任務;或配備反潛、反艦飛彈、甚至攻地飛彈,擔任遠洋與攻地作戰任務。
不過,核潛艇技術復雜,建造與維持費用昂貴,指輪世並非一般國家能負擔得起。核潛艇的現狀與技術各國海軍根據作戰任務的需要,一般把核潛艇分為導彈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兩大類。導彈核潛艇載有配備核彈頭的潛射彈道飛彈,可唯肢從遠洋深海打擊敵戰略目標,主要執行戰略核威懾和第二次核打擊任務。
④ 核潛艇的作用是什麼
核潛艇的作用是軍用。
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
相關信息:
1、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4年1月24日首次開始試航,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
2、核潛艇在水下能長時間航行,隱蔽性好,對目標可突然進行攻擊,加之航行的速度快(比普通潛艇速度快一倍多),因而能及時跟蹤追擊敵方潛艇。
3、核潛艇上裝備導彈和魚雷後,使它的攻擊能力大大增強,不僅能在水下大顯威風,進行反潛作戰,而且能用來攻擊敵方陸地上的戰略目標,如交通樞紐、機場和工業中心等。
4、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裝有核戰略導彈的核潛艇是一支水下威懾的核力量。
⑤ 核潛艇的作用是什麼
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
1、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
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實施戰役、戰術攻擊。
4、實驗用途核潛艇咐做,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台而使用。
(5)澳大利亞拿核潛艇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核潛艇坦簡宏是潛艇中的一讓冊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
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4年1月24日首次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
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裝有核戰略導彈的核潛艇是一支水下威懾的核力量。
⑥ 潛艇的用途有那些
潛艇或稱潛水船、潛艦是能夠在帆並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台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主要為軍用)、態雀跡中型或歲橋小型(袖珍潛艇、潛水器)和水下自動機械裝置等。潛艇也是較早期就有的匿蹤載具。
潛艇是公認的戰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其研發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業能力,目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自行設計和生產。特別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更是核三位一體的關鍵一極。
主要任務包括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飾特種部隊行動等。其主要攻擊對象首選為敵方的運輸船或商船,而航母、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由於大多擁有護航艦艇和飛機保護,攻擊風險較大。潛艇也被用於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采、科學偵測、維護設備、搜索援救、海底電纜維修、水下旅遊觀光、學術調查等,超級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動豪宅。
⑦ 不顧核擴散風險,美英澳為何搞核潛艇合作
美英澳是不負責任的國家,他們不顧核擴散的風險,還要搞核潛艇合作,他們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跟質疑,還堅持這樣做,無非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他們不珍視世界和平,不珍視安全的局勢,只會製造動亂,讓世界人民所不齒也會給世界的和熊帶來很大風險。核武器是極其危險的,任何國家都不能建立以核能為核心的組織。
3.美英澳的核潛艇合作會帶來核污染的風險,也很有可能是他們想要實行霸權主義
美國一直以來都破壞了很多國家的友好關系,而且極其擅長搞霸權主義跟強權政治,這次有關於核潛艇的合作,肯定也是美國的主意,他們不顧及世界人民的安危,也不顧及環境的影響,只想到他們的強權政治,他們的行為灰堆南,太平洋地區跟東南亞造成現實的安全威脅。
⑧ 潛水艇資料
潛艇是一種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也稱潛水艇,是海軍的主要艦種之一。
潛艇在戰斗中的主要作用是:對陸上戰略目標實施核襲擊,摧毀敵方軍事、政治、經濟中心;消滅運輸艦船、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艇和潛艇;執行佈雷、偵察、救援和遣送特種人員登陸等。
能利用水層掩護進行隱蔽活動和對敵方實施突然襲擊;有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作戰半徑,可遠離基地,在較長時間和較大海洋區域以至深入敵方海區獨立作戰,有較強的突擊威力;能在水下發射導彈、魚雷和布設水雷,攻擊海上和陸上目標。
(8)澳大利亞拿核潛艇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潛艇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紀的列昂納多·達芬奇。據說他曾構思「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這種能力向來被視為「邪惡的」,所以他沒有畫出設計圖。直至一戰前夕,潛艇仍被當成「非紳士風度」的武器,其被俘艇員可能被以海盜論處。
16世紀,真實意義的潛艇出現。1578年,英國數學家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著書《發明與設計》描述潛艇。
1620年至1624年,它有兩種改良型在泰晤士河上進行實驗。2002年,BBC電視節目 「Building the Impossible」播出,馬可ㄠ德華茲公司(Mark Edwards)根據當年設計圖建成一艘搭載兩人的戴博爾型潛艇,並成功潛航於伊頓的 Dorney 湖。
⑨ 核潛艇的作用是什麼
核潛艇的作用是:
1、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飾特種部隊行動等。其主要攻擊對象首選為敵方的運輸船或商船,而航母、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晌鉛由於大多擁有護航艦艇和飛機保護,攻擊風險較大。
2、潛艇也被用於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采、科學偵測、維護設備、搜索援救、海底電纜維修、水下旅遊觀光、乎檔學術調查等,超級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動豪宅。
3、能利用水層掩護進行隱蔽活動和對敵方實施突然襲擊;有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作戰半徑,可遠離基地,在較長時間和較大海洋區域以至深入敵方海區獨立作戰,有較強的突擊威力;能在水下發射導彈、魚雷和布設水雷,攻擊海上和陸上目標。
主要分類
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
1、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
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實施戰役、戰術歲謹亂攻擊。
4、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台而使用。
⑩ 核潛艇的作用是什麼
核潛艇在航母編隊中的主要作用是警戒、攔截接近編隊的敵方潛艇,以及作為燃料和武器彈葯的中繼站。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弊啟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
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使用經驗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潛艇可以在水寬卜慎面下持續航行的時間。潛艇在水面下操作的時間受到電池蓄電量的嚴重限制,慎敬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須在一段時間之後浮出水面進行充電,在充電的過程當中潛艇非常容易受到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