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正在轉向哪裡

澳大利亞正在轉向哪裡

發布時間:2023-05-17 23:17:30

1. 地質學家認為一個新的板塊邊界正在印度洋形成,如圖 3-14,澳大利亞所在的大陸板塊 部分正

(1) 箭頭所指方向是板塊運動的方向,請分別說出澳大利亞所在的大陸板塊和春激印度所
在的大陸板塊運動的方向。
(2) 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北升森州部正向北移動,與歐亞板塊相撞。推測在兩個板塊的接
觸部位會發生什麼現象。
(1)印度洋板塊向北移吵蔽動,澳大利亞板塊向東移動。

(2)在相撞處形成溝谷(雅魯藏布江谷地),形成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2. 澳大利亞未來會撞到中國什麼位置

澳大利亞未來會撞到中國南部。澳洲大陸正在以6.85厘米每年的速度不斷向北移動,澳洲大陸的經緯度已經發生了變化,大西洋每年才備差以1.5厘米的速磨滾賀度擴展,北美洲每年才以1.5厘米到2.5厘米瞎派的速度進行漂移。

3. 澳媒:中國投資者迅速放棄澳大利亞,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澳大利亞的當地媒體報道,中國的投資者正在迅速放棄澳大利亞,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澳大利亞當地的企業不講誠信,導致中國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損失。當地的企業都屬於資本企業,在資本的眼裡只有利益排在第1位,合作關系排在第2位,在中國投資者能為當地的企業帶來利益的時候,澳大利亞選擇與中國的投資者進行緊密的合作。但由於澳大利亞發現了更好的合作夥伴,並可以實現更高的利益發展,便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投資者,將中國的投資者放在一邊,導致了投資者的利益損失,因此中國投資者非常的惱羞成怒,大批的人員正在迅速的放棄澳大利亞。

總而言之,中國投資者退出澳大利亞一定是綜合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有個人方面的因素,也有整個國際環境的因素。

4. 你想去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人卻想去紐西蘭

紐西蘭的經濟已經逐漸敢追澳大利亞,在社會制度方面也領先於澳大利亞,例如紐西蘭2013年就已經通過了同性婚姻法,吸引了許多LBGT遊客、移民、留學生與打工族,而澳大利亞目前雖然在熱議此事,但阿博特政府卻依然裹足不前,拖了澳大利亞民眾的後腿。

對於紐西蘭人來說,塔斯曼海對面的澳大利亞總是高高在上,令人嚮往。由於工作賺錢多和陽光普照,吸引力巨大。傳統上來講,紐西蘭人總是「西漂」,紛紛跑到澳大利亞去找工作。

但是,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紐西蘭開始信心倍增。特別是魔幻電影《指環王》和《霍比特人》三嫌斗攔部曲在國際上獲得的成功,更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不但外國遊客紛紛跑到「中土世界」,其他人也希望到紐西蘭這個「搖滾歌星」式的經濟發展中尋找新的機會。

眼下,大量的澳大利亞人開始「東漂」登陸紐西蘭,據觀察,這是24年來首次出現這樣的現象。

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亞礦業的長期繁榮已經結束,而塔斯曼海對面鄰國的經濟開始出現強力反彈。

匯豐銀行澳新地區首席經濟師保羅·布洛克斯漢姆說,「我們形容紐西蘭是一個搖滾明星,意思是說,紐西蘭在過去幾年的經濟表現已經超過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

最近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的就業增長率為2%,而塔斯曼海對面的紐西蘭就業增長率超過3%。

惠靈頓政府預計在今後一兩年將會出現預算盈餘,而堪培拉政府很可能看到更芹胡多的是預算赤字。

移民潮轉向

紐西蘭的經濟復甦最集中表現在奧克蘭的建設高潮以及基督城的震後重建。

坎特伯雷市僱主商會總裁彼得·湯森表示, 「形勢已經開始變化,我們看到澳大利亞人突然注意到紐西蘭經濟增長強勁。」

「按照人均計算,紐西蘭僑居國外的人口比例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因此,目前有100萬紐西蘭人僑居海外。」

彼得·湯森說,「這是紐西蘭人出海經歷新生事物的方式。隨著紐西蘭經濟的發展和基督城的重建,正在吸引一些國民走上海歸之路。」

紐西蘭的官方報告顯示,今年4月,澳大利亞對紐西蘭的凈流入移民人數為400人。這是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凈遷入人口來自澳大利亞的月份。

雖然這個數字看上去相對較小,但是這顯示紐西蘭長期的人才外流已經暫停,至少現在是如此。

紐西蘭人根子里就是喜歡在海外闖盪,但重要的是,在澳洲的邦迪海灘和悉尼銷肆以及其他地區闖盪了一陣之後,他們似乎下定決心走上海歸之路。

雙手歡迎

澳新兩國之間的競爭是出了名的。有時還會出現關系緊張。澳大利亞人被批,說他們傲慢無禮,但是他們常常不予理睬。紐西蘭人覺得,澳洲人對他們開玩笑,總是沒事找事拿羊開涮。

雖然1915年在加里波利之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作為兩個獨立國家共同參戰,同甘共苦,但是兩兄弟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都要吵鬧一番。

紐西蘭經濟發展部部長史蒂芬·喬伊斯說起話很調侃,「與西島人(澳大利亞)聊天總是其樂無窮,歡迎你們過來。」

他說,「在過去25年期間,我們向澳大利亞提供了大量勞力。作為政府,我們感到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能說我們比澳大利亞人更有權利吹牛,這聽起來挺逗,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讓你的關鍵人才持續外流。」

紐西蘭的形勢越來越引起年輕的澳大利亞人關注。他們過去都是在西澳和昆士蘭州礦業的繁榮地區尋找工作,或者走得更遠一點,到亞洲和歐洲去尋找就業機會。

一年前,迪倫·馬修斯渴望在基督城開始新的生活,乾脆就在公園露宿,後來還真找到了工作。這名21歲的青年家住悉尼北面的新堡市,他告別了朋友和家人,跑到紐西蘭,現在在一家飯店擔任接待員,心裡美滋滋的。 他說:「我現在特別高興,當初沒有死守在家鄉。我很高興能離開,因為眼下在家鄉實在沒有多少工作機會。」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形勢正在發生變化,我並不感到意外,在基督城這里有很多工作。」

「你看一下這里的工作機會和旅行機會,其實是很好的。」

但是,紐西蘭的移民趨勢變化不僅限於心急找工的澳洲人和海歸心切的紐西蘭人。政府的數據顯示,在截止至今年4月底的過去一年裡,紐西蘭移民的凈增長數量為56800人,與之前一年的34400人相比大幅度提高。

目前,紐西蘭最大移民來源國是印度、中國和英國。

在基督城的外籍勞工人數排行榜中,英國人僅次於菲律賓人,排名第二。

來自英國伍斯特郡的安德魯·龐特尼在霍金斯工程建設公司工作。他覺得能在紐西蘭找到工作,讓他感慨萬分。

他說,「我再也不想過那種在英國找工作的苦日子了。我們離開時,經濟衰退快要結束。我工作的那家公司很難保住飯碗。但是眼下在基督城這里有很多的工作機會,我絕對沒有怨言。」

在基督城的另一頭,還有一位英國人也是受雇於霍金斯工程建設公司。這位女士來自英格蘭的利茲市,名叫利百加·桑德森。雖然遠離家鄉11000英里,但是她表示已經完全適應了這里的新生活。

「目前這里的工作節奏很緊張,但是這里的工作和生活平衡比英國好許多。」

她說,「這里的生活實在太好了,我不會輕易放棄的。」

對於許多外籍人士來說,紐西蘭這個白雲之鄉提供的是希望。你還想去英國和澳大利亞找尋希望嗎?他們都開始往紐西蘭跑了。

5. 中國對澳洲旅遊大門打開了嗎

打開了。
澳大利亞目前正在考慮向亞洲低風險國家和地區開放邊境,比如新加坡、日本、中國,允許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到澳洲旅遊,以促進經濟的復甦。
澳洲敞開國門歡迎中國遊客,疫情才剛剛穩定,澳大利亞便急於打開國門以重振本國旅遊業,與該國現階段的經濟現狀有很大關系。

6. 澳大利亞車輛行駛靠哪邊

澳大利亞車輛行駛靠左邊。

澳大利亞交通規則是左行,在澳大利亞開車須知:

1、交規左行。澳大利亞交規與中國相反,右舵左行,環島讓右。路口尤要小心,切勿將車輛逆行開進右側車道。

2、行人優先。行人在人行通道上擁有絕對通行權,任何情況下須停車讓行人先通過,要特別留意路邊的兒童。

3、慎用手機。駕車時直接使用手機(撥打、接聽或收發簡訊)違法。

4、小心路況。澳路況總體較好,但行車道較我國內狹窄,部分道路甚至高速公路路面狀況較差。大城市之外的高速公路大多是單向兩車道,並道前要確認安全無誤。留意道路關閉標志。路肩狹窄(大多無緊急停車道)、松軟,時常發生因滑至路外而致人死亡的事故。

如不慎駛離道路,切勿矯枉過正,應減速回到路上。過水路面看似平靜但可能沖走車輛。遇超長卡車超車,應保持安全車距。袋鼠、鴯鶓等動物在日落、日出前後最活躍,小心動物穿行。如遇到應注意減速安全通過,勿突然轉向避讓。

(6)澳大利亞正在轉向哪裡擴展閱讀

在澳大利亞路上行走須知:

1、勿穿越有「禁止行人」標志牌或兩個紅燈同時閃爍的路口。

2、在過街路口通常設置有指示燈控制按鈕,過街需要先按按鈕,再等候綠燈。注意只從人行橫道,且在行人一側綠燈亮起時過街。

3、勿從非人行通道穿越街道。即使數人同行,也不要認為駕駛員會因人多而讓行。

4、即使擁有絕對的過路權,在橫穿街道或公路時也務必要做到:一停(在路口要停下來)、二想(提醒車輛左行)、三看(看紅綠燈、先看右側再看左側,確認雙向無車輛)、四通過。切忌搶道,搶時間。

5、過街時集中注意力,留意雙向交通情況以及前方行人或自行車等情況。切勿打鬧,或做邊走邊看地圖等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6、勿在路邊停泊的車輛,特別是停在斜坡上的車輛後方停留,以免被失控車輛撞到。

7. 澳大利亞是怎麼來得有什麼歷史

來源: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的大陸」,來自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

歷史:

1、1606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

2、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3、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逐步向內陸發展。

4、1900年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

5、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7)澳大利亞正在轉向哪裡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國家象徵:

1、國花:澳大利亞國花是金合歡,按照生物學分類,金合歡花來自金合歡樹。金合歡多年來是澳大利亞民間公認的國花,於1988年被正式宣布為國花。

2、國鳥:根據澳大利亞外交部常年的公告,澳大利亞沒有官方認定的國鳥,也沒有任何官方認定的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但澳大利亞民間普遍把鴯鶓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鳥類,並把袋鼠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8. 中生聯合 產品與澳大利亞什麼關系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里,澳大利亞一直飄浮在西方世界意境地圖的邊緣,是一個位於我們傳統上認為的亞太地區邊緣的大洲島。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傑弗里•布雷尼(Geoffrey Blainey)著名的一句話:「距離的暴政」,同時也是亞洲持久而過時的冷戰思維的表現。
如今,世界重心正在從西方轉向東方,澳大利亞在地緣政治中的地位也從「底層」上升到了「上層」。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交匯處,從環繞南極的冷海向東南亞廣闊的群島海域延伸。澳大利亞是一個擁有遼闊大陸的西方小國,它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矛盾:文化上接近西方,地理上卻遠離西方。因此有人認為澳大利亞是一個「破碎的國家」,一個在文化的斷層線上不斷求索其身份和在世界中的地位的國家。事實上,在中國的崛起和自信促使人們關注未來亞洲的穩定之際,澳大利亞的邊緣位置或位於兩個世界結合部的位置遠沒有給它帶來什麼不妥,反而成了其最大的優勢。
從一開始,澳大利亞的戰略文化就在內向而不是外向的「大陸氣質」和現代安全危機的現實之間搖擺,這使得堪培拉一次又一次地表現出一種兩棲心態。從布爾戰爭(Boer War)和加里波利(Gallipoli)戰役到二戰期間的西南太平洋戰役,從越南的叢林到阿富汗山區,澳大利亞軍隊都不得不遠離家園去實施離岸作戰。在離家稍近的地方,澳大利亞國防軍(ADF)傳統上一直扮演著維穩角色,無論是1999年聯合國授權的干預東帝汶的行動,2004年東南亞海嘯後的大規模援救行動,還是在諸如索羅門群島或斐濟等地的持久的管理和維護社會治安行動。
在中國尋求富國強軍之際,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澳大利亞傳統的在大陸防禦和離岸軍事存在之間的搖擺不定已不再能提供一個充分的概念框架來應付快速變化的地區不安了。因此,澳大利亞2009年國防白皮書呼籲實行二戰以來最宏大的強軍計劃,澳大利亞活躍的戰略界目前正在進行其早該進行的最激烈和最基本的辯論。
與此同時,華盛頓的戰略家們則在制定一個革命性的新理論,即:「空海一體戰概念」。該理論強調通過美國海軍和空軍之間的無縫結合來應對北京日益強大的反介入能力。由於五角大樓擔心美國的前進基地會在中國的導彈攻擊下變得越來越脆弱,因此具備戰略縱深和後勤支援能力的澳大利亞就成了一個極有誘惑力的戰術位置。除了地理優勢外,澳大利亞還是美國堅定的盟國,不像該地區其它盟國那樣在美國駐軍問題上總是持一定的保留態度,如日本。
堪培拉在亞洲舞台上的中心位置還導致它去尋求擴展戰略視野,從傳統的太平洋重心向印度洋延伸,後者曾一度被稱作是「被忽視的海洋」,這里構成了廣闊的西部海上前線。在進入印度洋這一戰略高地的同時,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要與印度等主要崛起大國建立更牢固的關系,尤其是印度尼西亞,該國正快速成為澳大利亞在該地區的重要夥伴。在未來,澳大利亞或許會成為美國和印尼以及其它東南亞國家和海洋國家之間的一座橋梁,從而成為國家間合作鏈中的一個中心環節。
澳大利亞的地理戰略位置、它與美國牢固的盟國關系以及它在亞太地區日益重要的作用使得一些人大膽地猜測,美澳關系或將發展成為本世紀的「特殊關系」,這種關系在范圍和重要性方面甚至可能取代美國與英國的關系。
本文認為,澳大利亞將會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堅定的盟友,這兩個英語國家之間的戰略合作將對亞洲的地區發展和穩定發揮巨大的積極影響。這種特殊關系將使雙方都去適應亞太世紀這一現實並對其重新進行定義。這種關系不一定會以淡化美英關系為代價,反而可能會形成亞洲的「民主英語圈」( Democratic Anglosphere),這種英語圈從一開始就已經構成了美國聯盟體系的內在核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導致一種分工形式或是地理分化連鎖戰略關系的出現。美英特殊關系仍將在處理傳統的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問題上得到高度重視,而「蘇伊士之東」區域將成為牢固的美澳關系的焦點。在英國統治印度時期,英國總督總是在印度西姆拉的山頭小鎮或加爾各答或德里繁忙的街區主持著亞洲的未來,而在遙遠的西方,歐洲和地中海地緣政治的繁瑣事務則由威斯敏斯特市政廳來解決。同樣,美國只有通過建立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特殊關系來支撐其戰略規劃才能保住其全球霸主地位。
一、從邊緣到中心
(一)亞洲的歷史制高點
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澳大利亞一直飄浮在西方世界意境地圖的邊緣,是一個位於我們傳統上認為的亞太地區邊緣的大洲島。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傑弗里•布雷尼(Geoffrey Blainey)著名的一句話:「距離的暴政」,是它使澳大利亞成了永久的邊陲。在十八世紀,歐洲探險家曾一度不願相信,澳大利亞就是亞洲和美洲之間的最後一片南方大陸。庫克(Cook)船長和他的競爭對手們徒勞地尋找著他們所說的「失蹤的大陸」,他們相信這片大陸正等著他們去發現,從而可以增添南半球的平衡。的確,雖然在今天看來這種關於地理均勢的堅定信念似乎有些異想天開,但在當時並非如此。歐洲偉大的地理學家和勇敢的探險家認為,亞洲大陸這種雜亂無章的布局是不符合邏輯的。當他們失望地發現澳大利亞就是最後一片大陸時,我們對亞洲的認知又一次被這片廣袤的大陸、偉大的文明和赤道以北擁擠的城市所吸引。澳大利亞成了最後的前哨,一片蜷縮在世界邊緣的孤獨的土地。冷戰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西方民主國家與蘇聯之間的全球爭鬥上,同時也保留了這種傳統的制圖和心理認知。
事實上,澳大利亞在亞洲地理上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即便是在剛被發現的幾年裡。那種認為澳大利亞只是被大英帝國視為一個最糟糕最不幸的垃圾場的看法是不對的。歷史學家指出,對南威爾士殖民化的決定是與十八世紀英國貿易競爭的重要性以及全球海洋強國的出現分不開的。在世界首次真正的全球爭斗期間,即:1757年至1763年的「七年戰爭」期間,早已被荷蘭人劃入其版圖的澳大利亞開始被視為是大不列顛的重要資產。這一南太平洋大陸板塊為白廳提供了一個海上基地,英國由此可以切斷荷蘭、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交通線,也可作為來自東印度和中國物資的自由貿易場所。據說當時的悉尼勛爵敦促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們去鼓勵發展澳大利亞的人口以「防止歐洲鄰國移民到這塊土地」。
澳大利亞在亞洲的中心地位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也得到了體現,它能成為進入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中途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大利亞軍隊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成功發動了一系列兩棲登陸戰來對付凱撒的軍隊;在二戰期間,澳大利亞成為美國重要的軍火和後勤支援基地,並參與了西南太平洋打擊日軍的重要戰役。
(二)從下到上
澳大利亞是一個擁有遼闊大陸土地的西方小國,它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矛盾:文化上接近西方,地理上卻遠離西方。這種源自文明搖籃的孤獨感從澳聯邦成立之初就註定了澳大利亞的身份。當時,被譽為澳大利亞聯邦之父的亨利•帕克斯(Henry Parkes)爵士有名的一句話——「親屬關系的紅線」——將澳大利亞與大不列顛綁在了一起。這種地處亞洲而具有西方文化的雙重性從一開始就深深融入了澳國的戰略文化,以致讓一些人——如美國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認為澳大利亞是一個「破碎的國家」,一個在文化的斷層上不斷徘徊並徒勞地尋找其在世界上的身份和位置的國家。在提到這個年輕的國家時,政治學家常常用「邊緣化」來形容它,將它描繪成一個位於兩者之間或邊緣位置的國家,它「懸浮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之間,可以接近任何一方但又似乎無法永遠屬於任何一方」。
事實上,在世界的注意力轉向亞洲、中國不受約束的影響力正引起關於地區甚至全球穩定的廣泛關注之際,澳大利亞的邊緣位置或介於兩個世界之間的位置已成為一個很大的優勢而非不妥的根源。快速變化的地緣政治環境使得美國的注意力從西方轉向了東方,使人覺得美國以往對亞洲「不夠重視」,而對諸如中東等地區則「過分重視」。
這不僅是因為美國低估了亞洲力量結構的變化和影響力,而且還因為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該事件導致美國在中東地區發動了兩場大規模反恐戰爭。正如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美助理國務卿庫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所說的,「我們(美國)在過去的十年裡在中東問題上走了一些彎路,我們的未來將完全取決於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局勢發展」。
華盛頓重返亞洲的戰略就這樣得到了重視,這在某種程度是出於一種緊迫感,是想把過去失去的時間奪回來。官方的文件呼籲「美國要更廣泛地分布於亞洲並適應在亞洲的存在」,採取印度洋和太平洋兩洋戰略,而不是以往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戰略。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曾明確地表示,美國對盟國和夥伴國的「優先義務」是「重申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承諾」。美國對亞洲軍事存在的重新重視表現在美國正逐漸在西太平洋戰區重新部署海軍和空軍裝備並加強美國在關島等地軍事基地的建設。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的決心還表現在一系列外交活動和機制措施方面,如美國首次舉辦美國-東盟峰會、美國參加東亞峰會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在去年在河內舉行的亞洲國防部長會議上公開支持南中國海問題多邊化解決方案等。
所有這些意味著,如今隨著世界重心從西方向東方的轉移,澳大利亞在亞洲地緣政治的重要位置也將從「下層」上升為「上層」。在未來十年裡,位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交匯處、從南極冷海延伸到廣闊的東南亞群島海域的澳大利亞將被捲入風暴之中。澳大利亞不僅需要一個新的中心,而且還需要在西方盟國體系中獲得一席之地以便支撐自冷戰以來的全球穩定。進入印度洋這一「被遺忘的海洋」之後,堪培拉在亞洲的中心位置還使其擴大了戰略視野。傳統上,澳大利亞的決策者和政策都嚴重傾向於以太平洋為中心的世界觀。這是因為澳大部分人口和經濟區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而澳大利亞最大的盟國美國則位於太平洋的另一邊,澳大利亞戰略界將其稱之為「澳新美湖」(ANZUS Lake)。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堪培拉開始重視位於其西海岸的印度洋,這里有時也被稱為「被遺忘之洋」或「被忽視之洋」。澳大利亞分析家認為,世界第三大海洋的印度洋已成為一個主要的海上貿易中心,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集裝箱運輸和70%的石油運輸要進入霍爾木茲海峽然後從擁擠的馬六甲海峽駛出。澳大利亞作者約翰•伯明翰在《澳大利亞月刊》里這樣寫道:「『被遺忘之洋』的時代已經來臨。下個世紀將只是部分屬於太平洋。正如歐洲的崛起使得大西洋在五百年來成為海上爭奪的中心一樣,力量中心的轉變將把更多商船和軍艦吸引到6860萬平方公里的印度洋上。地理上位居公海的東南海域、有著豐富的礦藏和能源資源、與正在衰退的美國有著長期的全球和地區盟國關系的澳大利亞將經受一場世界倒轉的痛苦經歷」。的確,雖然在歷史上堪培拉忽略了這片廣闊的西部海疆,但在海域的劃分方面澳大利亞卻屬於最大的印度洋國家。此外,由於近期澳大利亞西部和西北沿海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曾被稱作死水一塘的澳大利亞西部的經濟也開始繁榮起來了。
現在澳大利亞約三分之一的出口產品來自西部,而且據估計澳大利亞約90%的天然氣儲量位於西部。該地區的貿易增長速度極快,印度正快速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在過去的五年裡雙方貿易額增長了40%。
在戰略層次上,澳大利亞國防分析家們擔心在珀斯和達爾文之間(兩地相隔約3000公里)沒有基地,以後這里日益重要的經濟設施需要保護,擔心該地區會受到大國的爭奪,尤其是印度和中國。在冷戰時期的大部分時間里,澳大利亞一直在警惕印度的海上意圖,其主要原因是印度與蘇聯關系比較近。有趣的是,至今這種思維在某種程度上仍然貫穿於澳大利亞的戰略觀。雖然現在已不再使用「印度霸權」這一說法,但澳大利亞還是擔心過分親近印度可能會疏遠像斯里蘭卡或巴基斯坦等一些南亞小國,更重要的是可能會疏遠中國。
近期,印澳這兩個亞洲民主國家在國防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雙方在2006年簽署了防務條約,該條約主張加大雙方在海上安全、軍事研究與發展和聯合訓練方面的合作。2007年雙方還達成了關於恐怖活動和海上安全情報共享協議。2009年雙方簽署了一份《安全合作聯合宣言》,宣言稱雙方將在安全及相關領域加強合作,包括反恐、國防、裁軍和防擴散以及海上安全。不過,堪培拉也小心謹慎盡量不讓北京覺得其中存在著某種戰略牽制。2007年,當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和美國舉行大規模聯合海上演習時,中國就質疑是不是要建立亞洲的「北約」。從此以後,澳大利亞就處處注意,盡量不造成這種印象,在參加多邊海上演習時強調反恐或反海盜,而不是常規作戰。但是,當中國在該地區變得越來越自信時,澳大利亞是否還會顧及中國的敏感性還將拭目以待。

9.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特點

澳大利亞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相望,北部隔著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渣運,原意為「歲梁運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9)澳大利亞正在轉向哪裡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是大陸,地理學上規定,以澳大利亞為大陸的標准,即小於它的為島嶼,大於等於的為大陸。島嶼以格陵蘭島為標准,大於它的為大陸,小乎梁於等於它的為島嶼。故澳大利亞為最小的大陸,格陵蘭為最大的島嶼。

長期與大陸分離,使得澳大利亞成了有袋動物的聖地(一些把幼子養育在自身袋形結構里的哺乳類動物)。袋鼠、樹熊、鴨嘴獸等都是大家熟知的。每逢雨過天晴,本來乾旱的草原,鮮花盛開。較為熟悉的野花有山龍眼、法蘭絨、沙漠豆、聖誕灌木等。森林地帶集中在較為潮濕的沿海地帶,在昆士蘭州還有些雨林,但面積正在日漸縮小。澳大利亞有500種膠樹和600種合歡樹。

10. 澳大利亞終結者莫里森先生,將帶領澳洲經貿局勢走向深淵

繼煤炭、原木、葡萄酒、龍蝦、大麥等多個農牧、能源種類商品對華出口受阻後,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副部長克里斯托弗於近期向中國表態,表示希望干擾澳大利亞對華產品出口的「技術性因素」可以得到盡快的排除,並對越來越多澳洲產品對華出口受限表示深切擔憂。在表面看來,似乎澳大利亞經貿官員終於認清了形勢,澳中局勢的雀寬轉向有了一絲希望。

克里斯托弗的表態和擔憂充分體現了澳大利亞在疫情、澳中關系緊張的多重不利因素下,經濟和貿易受到重創,堪培拉當局為了所謂的國家利益和盟友關系,而堅持的對華敵視的荒謬立場,使得澳大利亞企業和民眾承受了沉重的代價。堪培拉當局的孤傲和固執,並不能帶領澳大利亞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而只會帶領澳大利亞走向衰退、沒落的無底深淵。

然而,就在我們以為驕傲的袋鼠終於認清現實的時候,澳大利亞的終結者、五眼聯盟的排頭兵的莫里森先生又跳出來,與日本簽署共同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防務協議,這給已經異常敏感、脆弱不堪的澳中關系又增加了一記重拳,莫里森此舉將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或導致澳大利亞經貿格局陷入不可逆轉的境地。

經過近幾年自毀式的發展,澳大利亞正在成為一個綜合的矛盾體,堪培拉方面顯然沒有很好地適應世界局勢的變革,以及新型大國關系的演變,當局的短視正在導致澳大利亞經濟和貿易走向虛譽危機邊緣。

地緣政治和國際關系的錯誤選項、價值觀的扭曲,財政、經濟和出口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導致澳大利亞正在走向兩個極端, 社會 也在不斷撕裂。一方面,在澳政客高呼維護「國家利益」和「盟友體系」,對澳民眾進行價值觀和道德綁架,迫使澳大利亞與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立;另一方面,澳大利亞企業和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疫情和經濟萎靡的雙重炙烤下,很多企業還要接受堪培拉當局的意識形態裹挾和政治站隊,導致原本 健康 發展的澳中貿易格局正在走向脫鉤的邊緣。

澳洲終結者莫里森先生沒有認清的是,即便澳大利益一直在謀求貿易上的獨立,和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實際上,最終達到的效果是澳大利亞將自己淘汰出局,將中國強大購買需求和市場份額拱手贈給他人。在當前全球貿易格局下,中國的消費需求和市場體量已經具備足夠的話語權和主導力,能夠對世界貿易格局和貿易多邊雙邊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中國可以迅速尋找新的貿易夥伴來實現對澳大利亞的主要對華出口商品的替代,而當前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短期內消化和承接澳大利亞原有的對華出口份額。2020年,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快速克服疫情影響,並實現逆勢增長的國家,根據國際機構數據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進一步恢復增速,或達到8%左右。中國強大的消費能力和購買力將在2021年繼續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甦的引擎。然而,在這現實情況下,澳大利亞卻在逆勢而為,不斷消耗中國對澳大利亞僅存的耐心。

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中國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繼續在經貿問題上對澳留有餘地和善意,而是應當對澳採取極限施壓措施,徹底打狠、打痛澳大利亞,使堪培拉當局真正承受代價,對中國市場抱有敬畏之心。我們可以與歐盟發展更為密切的貿易關系,也可以從一帶一路支點國家尋找澳大利亞農牧產品和大宗商品的替代進口國。中國應當合理利用自身貿易優勢來經營自己的朋友圈,也應當運用貿易工具來懲罰對中國施加不公正待遇和進行惡意干涉的強權勢力。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但大國風范絕不是以德報怨,更不是無限的忍讓。對於執迷不悟的堪培拉當局,只有頃譽亮採取強勢手腕,才能使澳大利亞認清現實,才能使澳中關系在長遠的未來向著 健康 的方向發展。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正在轉向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