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達爾文屬於澳大利亞哪裡

達爾文屬於澳大利亞哪裡

發布時間:2023-05-22 07:46:20

⑴ 達爾文城市簡介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達爾文(英語:Darwin),又譯達爾溫,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主要城市,北領地的首府,第16大城市,人口約10萬8千人(2003年)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屬於熱帶氣候,經常受到雷暴和龍卷風的侵襲,最早有記錄的熱帶氣旋發生在1867年,1974年12月25日的強烈熱帶氣旋特雷西幾乎毀滅了整個城市。達爾文也是唯一經歷過現代戰爭的澳大利亞城市。1942年2月19日,日本飛機對達爾文進行了兩次轟炸,此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達爾文遭受過63次轟炸。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達爾文是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最集中的城市,還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是從東南亞和東亞移居的移民,所以達爾文被稱為是「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的首府」達爾文簡介,由於它距離亞洲最近,所以是重要的出口港口,主要出 *** 牲畜(牛、羊)和礦物。達爾文也是澳大利亞重要的軍事基地和北部海岸巡邏艇的基地。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達爾文是於1839年被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考察南太平洋時掌舵的船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869年只有135人定居在此,屬於南澳大利亞州,以當時英國首相命名為帕爾摩斯頓,1870年設立了第一條和南部連接的電報線,1880年金礦的發現使達爾文迅速繁榮起來,1911年設立北領地,正式定名為達爾文市。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1942年242架日本飛機對達爾文進行了兩輪轟炸,極大地破壞了城市,導致243人炸死,以後又受到了一系列的轟炸。

1974年12月25日的強烈熱帶氣旋特雷西,導致50人死亡,70%的城市建築被毀,有3萬人被空運撤離。以後城市幾乎全部重建,1980年代在南部20千米又建立了一個衛星城。

1989年8月,當時在香港的一個組織「居留權代表團」提出租借達爾文作為建設「新香港」的建議,惟建議最終不了了之。

2003年9月17日,貫穿阿德萊德至達爾文的鐵路完工通車,打通了澳洲南北的交通,使國民除了飛機以外多了一項廉價的選擇。 這裏有船到達東帝汶帝力。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達爾文與三個外國的首都距離還比距離自己的首都近。達爾文距澳洲首都堪培拉3144千米,距離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1818公里,距離東帝汶首都帝力只有656千米,距離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2735千米。即使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也只有3206千米,距離新加坡3360千米。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達爾文是熱帶氣候,一年之中只分為雨季和旱季,旱季為5月至9月,6月和7月是最涼的月份,氣溫為15 到35℃,雨季時常有熱帶風暴,降水最多的是12月至3月期間,這段期間濕度超過70%,常發生雷暴。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1月份平均最高溫度為32℃。

1月份平均最低溫度為24℃。

7月份平均最高溫度為30℃。

7月份平均最低溫度為20℃。

全年平均降水1669mm。

降水量最高的1月份,平均降水為422 mm。

全年降雨日110天。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北領地的議會就是設在達爾文,達爾文的行政職能自1957年後即由市議會執行,市議會由市長和12名市議員組成,四個選區,每個選區選舉3名市議員。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達爾文的經濟支柱主要是采礦業和旅遊業達爾文簡介,采礦業每年產值為28億美元,主要礦產為黃金、鋁土、錳,海中的油氣田和海底鈾礦。8%的達爾文居民從事旅遊業,旅遊業還有很好的擴展前景。駐軍和軍事設施也僱傭許多達爾文居民並促使經濟增長,為了維護東帝汶治安,澳大利亞在達爾文的駐軍在2001年已經達到11000人,縱貫南北的鐵路也增加了和亞洲之間的貿易,使得達爾文的港口地位日益重要。

2005年有兩個重要項目動工,一個是威克曼天然氣工廠,預計2006年投產;另一個是擴建斯托山碼頭,剛開始動工;還有一個中國城項目已經完工建成,2007年已有部分商戶和 *** 辦公機構入住。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根據2001年的統計資料,全市有35所小學12所中學,小學在學生為6441人,中學在學生為3943人(其中公立學校2825人,私立學校1118人),全澳大利亞境內都承認北領地頒發的中學畢業證(NTCE)。

主要的大學是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在北領地各地有許多分校,中心校區在達爾文市區,有19000學生。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達爾文是「通往亞洲的大門」,是多元文化的典型,全市人口包括有75個民族,米切爾路是夜總會和餐館集中的街,有許多露天餐館。

每年舉辦「達爾文節」,包括戲劇、音樂、電影等;每年8月舉辦「啤酒罐船比賽」,用啤酒罐做的船劃船比賽,還有達爾文杯賽馬也在8月舉行。

有一個大型水族館的「印度洋和澳大利亞珍珠業展覽館」也座落在達爾文。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樓主這水貼也太過分了吧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樓主這水貼也太過分了吧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樓主這水貼也太過分了吧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樓主這水貼也太過分了吧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樓主這水貼也太過分了吧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樓主這水貼也太過分了吧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樓主這水貼也太過分了吧

該樓層疑似違規已被系統折疊

在此給在海外留學生解釋下:

⑵ 誰知道澳大利亞的達耳文這個地方怎麼樣,我想移民哪裡 不懂得別亂說。

達爾文位於澳洲最北部,屬於北領鋒野纖地,我在新南州,對那裡不是很了解但是有所耳聞。北領地可以享受政府移民加分,申請州擔保資格,對於移民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不好的地方在於,北領地是澳洲羈押偷脊祥渡者的地方,而且越南和東南亞移民較多,原住民(土著)也比較多,社會矛盾復雜,所以社會安全要值得考慮。社會活動不是很發達,生活可能比較單調。達爾文大學教育質量很一般,不是世界3%的范圍里,不過在北領地的范圍內是最好的大學了,而且北領地長期缺乏足夠的人才,如果你要是留學+移民,還是不錯的選擇。等到PR後,就可以轉去別的州了。環境和氣候:小心澳洲短尾鱷,常年夏天(貼近赤道)銀仿。希望可以幫到你。

⑶ 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地理位置在哪

查爾斯達爾文大學位於澳洲北部,是北領地州唯一的一所大學,大學原名北領地大學,也是澳大利亞少數真正實現部門多元化並且提供高級中等教育機會的學院之一。大學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總學生人數大約為24,000人,分別來自60多個民族。學校有多個校區,主要是Casuarina(達爾文)校區、 Palmerston校區、Alice Springs校區和Katherine 校區,此外,一些較小型的學習中心位於Darwin Waterfront, CDU Melbourne, CDU Sydney, Tennant Creek,Yulara,Jabiru和Nhulunbuy。
CDU的歷史要起源於1950,當時沒有辦公室,沒有全職老師,只有一些老師在室外教授一些簡單的課程。後來慢慢的發展成為Darwin』s Alt Ecation Centre, 這也是CDU最早的名字。在1974年,CDU更名為Darwin Community College. 然後又更名為Darw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在1989年,在聯邦政府的幫助下,CDU又改名為Northern Territory University; 最後一次改名是在2003年,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一直用的現在。
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17年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51-300位,澳洲第十位;在全球最佳年輕大學中位列世界第31位。

⑷ 達爾文和澳大利亞有什麼關系

1.達爾文市,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首府、主要港口,位於帝汶海達爾文港東北入口處的北部頂端,1959年設市,有北方門戶之稱,因1839年英國著名生物學家Charles Darwin曾到此考察得名。人口約10萬,較其他首府人口最少。屬赤道海洋性氣候,天氣變化不大,一般只有旱季和雨季。產銅、金、鉛、錳、鐵、鈾。為澳北部礦物輸出港及貿易中心,也是澳、、歐間的航空轉運站。市內居民有士著人、希臘人、義大利大、華人等。
。。。
2.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國生物學家、博物學家,《物種起源》作者,「適者生存」等口號奠基人之一。在其搭乘英皇家海軍勘探船Beagle號(小獵犬號)進行為期5年(1831-1836)的環球勘探中,曾在澳洲記錄袋鼠、鴨嘴獸等當地特有物種,為其「進化論」提供詳實物證。
。。。
供參

⑸ 達爾文在澳大利亞的哪它即是人名還是地名

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奠基人。
達爾文也是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首府所在地港口名。

⑹ 澳大利亞各個城市介紹

城市介紹:

⑺ 達爾文的資料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英文原名: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02.12-1882.04.19),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機能心理學的理論先驅。他出生於英國施魯斯伯里鎮的一個醫生家庭,因心臟病逝於英國肯特郡唐恩村。

達爾文的祖父曾預示過進化論,但礙於聲譽,始終未能公開其信念。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裡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1825年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

因為達爾文無意學醫,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並對自然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親認為他「游手好閑」、「不務正業」,一怒之下,於 1828年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這樣,他可以繼續他對博物學的愛好而又不至於使家族蒙羞,但是達爾文對自然歷史的興趣變得越加濃厚,完全放棄了對神學的學習。在劍橋期間,達爾文結識了當時著名的植物學家 J.亨斯洛和著名地質學家席基威克,並接受了植物學和地質學研究的科學訓練。

1831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後,他的老師亨斯洛推薦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同年12月27日英國海軍「小獵犬號」艦環繞世界的科學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東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鄰的島嶼上考察,然後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繼而越過印度洋到達南非,再繞好望角經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後於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國。

這次航海改變了達爾文的生活。回到英格蘭後,他一直忙於研究,立志成為一個促進進化論的嚴肅的科學家。1838年,他偶爾讀了T.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從中得到啟發,更加確定他自己正在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想法:世界並非在一周內創造出來的,地球的年紀遠比《聖經》所講的老得多,所有的動植物也都改變過,而且還在繼續變化之中,至於人類,可能是由某種原始的動物轉變而成的,也就是說,亞當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話。達爾文領悟到生存斗爭在生物生活中意義,並意識到自然條件就是生物進化中所必須有的「選擇者」,具體的自然條件不同,選擇者就不同,選擇的結果也就不相同。

然而,他對發表研究結果抱著極其謹慎的態度。1842年,他開始撰寫一份大綱,後將它擴展至數篇文章。1858年,出於年輕的博物學家 R.華萊士的創造性頓悟的壓力,加之好友的鼓動,達爾文決定把華萊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論稿呈交專業委員會。1859年,《物種起源》一書問世,初版1250冊當天即告售罄。以後達爾文費了二十年的時間搜集資料,以充實他的物種通過自然選擇進化的學說,並闡述其後果和意義。

作為一個不求功名但具創造性氣質的人,達爾文迴避了對其理論的爭議。當宗教狂熱者攻擊進化論與《聖經》的創世說相違背時,達爾文為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寫了另外幾本書。《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一書報告了人類自較低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證據,報告了動物和人類心理過程相似性的證據,還報告了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證據。

心理學史家 D.舒爾茨在1981年評論道:「在達爾文的理論中,物種進化的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他經常引證人類和動物的意識反應。由於心理學與進化論中的意識相一致,因此心理學不得不接受這一進化的觀點。」

達爾文的著作至少從四個方面影響了心理學:

它強調動物和人類之間心理機能的邊續性;

它把心理學的課題改變為意識的機能而非意識的內容,把心理學的目標改變為研究有機體對其環境的適應;

它為各種可供選擇的調查和研究方法提供了合理的證據,而非僅僅局限於實驗的內省;

它注重同一物種的成員之間的個體差異。

達爾文對機能主義的發展有著特殊的影響,他的進化論引導了美國機能主義學派心理學思想的興起,從而開啟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心理學新時代。

主要著作:

物種起源:1859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1868

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1871

人類和動物的表情 :1872

進化論(evolution)在19世紀後用於生物學,專指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發展。又稱演化論。evolution一詞來自拉丁文evolutio,表示展開或把一個卷緊的卷松開的意思。參見進化。

歷史襲滑

達爾文以前生物變化思想的發展 關於萬物互相轉化和演變的拍檔臘自然觀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早期。例如,中國《易經》中的陰陽、八卦說,把自然界還原為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蠢困種基本現象,並試圖用「陰陽」、「八卦」來解釋物質世界復雜變化的規律。古希臘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世紀)認為生命最初由海中軟泥產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經過蛻變(類似昆蟲幼蟲的蛻皮)而變為陸地生物。

中世紀的西方,基督教聖經把世界萬物描寫成上帝的特殊創造物。這就是所謂特創論。與特創論相伴隨的目的論則認為自然界的安排是有目的性的,「貓被創造出來是為了吃老鼠,老鼠被創造出來是為了給貓吃,而整個自然界創造出來是為了證明造物主的智慧」。從15世紀後半葉的文藝復興到18世紀,是近代自然科學形成和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在科學界占統治地位的觀點是不變論。當時這種觀點被I.牛頓和C.v林奈表達為科學的規律:地球由於所謂第一推動力而運轉起來,以後就永遠不變地運動下去on,生物種原來是這樣,現在和將來也是這樣。到了18世紀下半葉,I.康德的天體論首先在不變論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隨後,轉變論的自然觀就在自然科學各領域中逐漸形成。這個時期的一些生物學家,往往在兩種思想觀點中入門旁徨。例如林奈晚年在其《自然系統》一書中刪去了物種不變的詞句;法國生物學家G.-L.de布豐雖然把轉變論帶進了生物學 ,但他一生都在轉變論和不變論之間徘徊。J.-B.de拉馬克在1809年出版的《動物哲學》一書中詳細闡述了他的生物轉變論觀點,並且始終沒有動搖。

18世紀末~19世紀後期,大多數動植物學家都沒有認真地研究生物進化,而且偏離了古希臘唯物主義傳統,墜入唯心主義。「活力論」雖然承認生物種可以轉變,但把進化原因歸於非物質的內在力量,認為是生物的「內部的力量」即活力驅動著生物的進化,使之越來越復雜完善。但活力論缺乏實際的證據,是一種唯心的臆測。最有名的活力論者就是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19世紀後期出現的終極目的論或直生論,認為生物進化有一個既定的路線和方向而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

後人把拉馬克對生物進化的看法稱為拉馬克學說或拉馬克主義,其主要觀點是:①物種是可變的,物種是由變異的個體組成的群體。②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著由簡單到復雜的一系列等級(階梯),生物本身存在著一種內在的「意志力量」驅動著生物由低的等級向較高的等級發展變化。③生物對環境有巨大的適應能力;環境的變化會引起生物的變化,生物會由此改進其適應;環境的多樣化是生物多樣化的根本原因。④環境的改變會引起動物習性的改變,習性的改變會使某些器官經常使用而得到發展,另一些器官不使用而退化;在環境影響下所發生的定向變異,即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如果環境朝一定的方向改變,由於器官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微小的變異逐漸積累,終於使生物發生了進化。拉馬克學說中的內在意志帶有唯心論色彩;後天獲得性則多屬於表型變異,現代遺傳學已證明它是不能遺傳的。

達爾文學說 1858年7月1日C.R.達爾文與A.R.華萊士在倫敦林奈學會上宣讀了關於物種起源的論文。後人稱他們的自然選擇學說為達爾文-華萊士學說。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其核心自然選擇原理的大意如下:生物都有繁殖過剩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須「為生存而斗爭」。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它由於有充分的科學事實作根據,所以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百餘年來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還存在著若干明顯的弱點:①他的自然選擇原理是建立在當時流行的「融合遺傳」假說之上的。按照融合遺傳的概念 ,父、母親體的遺傳物質可以像血液那樣發生融合;這樣任何新產生的變異經過若干世代的融合就會消失,變異又怎能積累、自然選擇又怎能發揮作用呢�②達爾文過分強調了生物進化的漸變性;他深信「自然界無跳躍」,用「中間類型絕滅」和「化石記錄不全」來解釋古生物資料所顯示的跳躍性進化。他的這種觀點近年正越來越受到間斷平衡論者和新災變論者的猛烈批評。

達爾文以後進化論的發展 1865年奧地利植物學家G.J.孟德爾從豌豆的雜交實驗中得出了顆粒遺傳的正確結論。他證明遺傳物質不融合,在繁殖傳代的過程中,可以發生分離和重新組合。20世紀初遺傳學建立,T.H.摩爾根等人進而建立了染色體遺傳學說,全面揭示了遺傳的基本規律。這本應彌補達爾文學說的缺陷,有助於進化論的發展;但當時大多數遺傳學家(包括摩爾根在內),都反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人們對達爾文進化論的信仰,發生了嚴重的危機。

①新拉馬克主義與新達爾文主義。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個時期出現過一些新的進化學說。荷蘭植物學家H.德·弗里斯在20世紀初根據月見草屬的變異情況提出「物種通過突變而產生」的突變論,而反對漸變論。這個理論得到當時許多遺傳學家的支持。某些拉馬克學說的追隨者們雖然拋棄了拉馬克的內在意志概念,但仍強調後天獲得性遺傳,並認為這是進化的主要因素。50年代在蘇聯由T.D.李森科所標榜的米丘林學說,強調生物在環境的直接影響下能夠定向變異、獲得性能夠遺傳。所有這些觀點被稱為新拉馬克主義。A.F.L.魏斯曼在1883年用實驗來證明獲得性遺傳的錯誤,強調自然選擇是推動生物進化的動力,他的看法被後人稱為新達爾文主義。

②現代綜合進化學說。20世紀20~30年代首先由R.A.費希爾、S.賴特和J.B.S.霍爾丹等人將生物統計學與孟德爾的顆粒遺傳理論相結合,重新解釋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形成了群體遺傳學。以後C.C.切特韋里科夫、T.多布然斯基、J.赫胥黎、E.邁爾、F.J.阿亞拉、G.L.斯特賓斯、G.G.辛普森和J.W.瓦倫丁等人又根據染色體遺傳學說、群體遺傳學、物種的概念以及古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許多學科知識,發展了達爾文學說,建立了現代綜合進化論。現代綜合進化論徹底否定獲得性狀的遺傳,強調進化的漸進性,認為進化是群體而不是個體的現象,並重新肯定了自然選擇的壓倒一切的重要性,繼承和發展了達爾文進化學說。

③中性學說和間斷平衡論。1968年,日本學者木村資生根據分子生物學的材料提出了分子進化中性學說(簡稱中性學說)。認為在分子水平上,大多數進化改變和物種內的大多數變異,不是由自然選擇引起的,而是通過那些選擇上中性或近乎中性的突變等位基因的隨機漂變引起的,反對現代綜合進化論的自然選擇萬能論觀點(見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

1972年N.埃爾德雷奇和S.J.古爾德共同提出「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來解釋古生物進化中的明顯的不連續性和跳躍性,認為基於自然選擇作用的種以下的漸進進化模式,即線系漸變模式,不能解釋種以上的分類單元的起源,反對現代達爾文主義的唯漸進進化觀點。爭論仍在繼續中(見間斷平衡論)。

小進化與大進化

美國遺傳學家R.B.戈德施米特認為,通常的自然選擇,只能在物種的范圍內,作用於基因而產生小的進化改變,即小進化;而由一個種變為另一個種的進化步驟則需要另一種進化方式,即大進化。他認為大進化就是通過他所假設的系統突變(涉及整個染色體組的遺傳突變)而實現的。這樣就可以一下子產生出一個新種甚至一個新屬或新科。美國古生物學家辛普森同意把進化的研究分成兩大領域:研究種以下的進化改變的小進化和研究種以上層次的進化的大進化,但並不同意戈氏的觀點,他並不認為小進化與大進化是各自不同的或彼此無關的進化方式。

小進化研究種以下的進化改變,包括:①小進化的因素和機制,研究遺傳突變、自然選擇、隨機現象(如遺傳漂變)等因素如何引起群體的遺傳組成的改變等。②種形成,研究新種的形成方式和過程,研究小進化因素如何導致同種的群體之間的隔離的形成和發展,研究種內分化和由亞種、半種到完全的種的發展過程等。

大進化研究種以上的分類單元在地質時間尺度上的進化改變,其對象主要是化石,最小研究單位是種。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種及種以上分類單元的起源和大進化的因素。②進化型式,在時間向度上進化的線系的變化和形態。③進化速度,形態改變的速度和分類單元的產生或絕滅速度,種的壽命等。④進化的方向和趨勢。⑤絕滅的規律、原因及其與進化趨勢、速度的關系等。

小進化與大進化在物種這一層次上相互銜接,事實上小進化與大進化都研究物種形成。關於小進化與大進化的關系問題,近年學術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間斷平衡學派認為不能以小進化的機制來解釋大進化的事實;而現代綜合進化論則認為小進化是大進化的基礎,小進化的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說明大進化的現象的。

進化型式 從進化的觀點看,同時生存的不同生物種在時間的向度上可以回溯到一個共同祖先。因此,按照祖裔關系可以將現時生存的和曾經生存過的生物相互聯結起來,這種表示祖裔關系的生物進化系統稱為種系發生。生物的種系發生可以形象地表示為一棵樹:如果從樹根到樹頂代表時間向度,主幹代表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關聯的進化線系,這就構成所謂種系發生樹或進化樹。所謂進化型式就是進化在時間與空間上的特徵,也就是種系發生的特徵,具體表現在進化樹的形態上:枝乾的延續和分枝方式、樹乾的傾斜方向和在空間上的配置、樹乾的中斷等等,它代表著種系發生中線系進化、種形成、絕滅等方面的特徵。

在譜系進化中有兩種性質不同的進化改變。一是形態結構及其功能由簡單、相對不完善到復雜和相對完善的前進性(進步的)改變,稱之為前進進化;前進進化的結果是造成生物的等級從低級到高級。另一種進化改變是線系分枝,叫做分枝進化;分枝進化的結果是產生新的分類單元和生物歧異度的增長。廣義的前進進化包括除分枝進化以外的各種進化改變,既包括前進的(進步的)進化改變,也包括非前進的甚至退化的改變。既無前進進化,又無分枝進化的情況稱為停滯進化,如活化石之類的情況。

適應輻射

在相對較短的地質時間內,從一個線系分枝出許多歧異的分類單元,叫做輻射。由於輻射分枝通常是向不同的方向適應進化的,所以又稱為適應輻射。

趨同進化與平行進化 不同的線系各自獨立地進化出相似的特徵叫做趨同進化,簡稱趨同。形態結構的進化趨同往往是由於功能的相似,而功能的相似又往往是由於適應於相似的環境。

平行進化(簡稱平行)是指兩個或多個有共同祖先的線系,在其祖先遺傳的基礎上分別獨立進化出相似的特徵。通常平行與趨同不易區分,一般說來平行進化既涉及同功又涉及同源;假若後裔間的相似程度大於各自的祖先之間的相似程度則可稱為趨同,若後裔之間的相似程度與其祖先之間的相似程度差不多則可稱為平行。

大進化的模式 ①漸變模式。認為形態進化速度多少是恆定的、勻速的,形態進化是逐漸的;形態改變主要是線系進化造成的,大多發生在種的生存期間,與種形成無關,種形成(線系分枝)本身只是增加新的進化方向。②間斷模式。認為形態進化速度是不恆定、非勻速的,快速的「跳躍」與長期的停頓相交替,即在種形成期間進化加速,種形成後保持相對的穩定。進化的形態改變與種形成相關聯,即大部分形態改變是發生在相對較短的種形成時期,在可能長達數百萬年的種生存期內不會發生顯著的形態改變。兩種模式各有一些有利於自己的證據,但這些證據本身還需進一步研究才能證實。

進化速率 單位時間內生物進化改變數。衡量進化速率必須確定兩個尺度:時間尺度和進化改變數的尺度。時間尺度有兩種,即絕對地質時間和相對地質時間,一般應使用絕對時間尺度;只在不得已時,才使用相對時間尺度。

進化趨勢 從長的時間尺度來看生物進化呈某種方向性,但這並非說自然界存在著既定的進化軌道,這里說的方向性是統計學的趨向。因此,進化趨勢是任何因素(包括隨機的非隨機的因素)所造成的進化的統計學趨勢。

小進化趨勢 小進化趨勢是指在生物種的自然群體之內,自然選擇作用所造成的表型進化改變的趨向性。這種進化趨勢通常是適應局部環境的結果,進化改變發生在線系之內,所以也可稱之為線系進化趨勢,表現為線系在時間-進化改變坐標系內的傾斜。

大進化趨勢 大進化趨勢是指在種系發生中線系分枝的主體的趨向性。大進化趨勢發生在種以上的分類單元的譜系進化中,所以又可以稱為譜系進化趨勢,表現為譜系中的偏斜。為解釋大進化趨勢發生的原因,不少學者提出過種種假說,但由於缺乏證據,能夠成立或有說服力的還很少見。

進化是生物逐漸演變向前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物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由簡單發展到復雜。今天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極少是和遠古時代的祖先一模一樣的。同樣,在未來,各種生物又會和今天不同,這就是進化的結果。進化的過程是極其緩慢的,要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逐漸地演化。除了由低等進化到高等外,生物的種類也不斷地增多。今天的物種遠比5億年前的物種多得多,今後還會不斷地增加。

質疑

進化論僅僅是一種理論。它既非事實,也不是科學定律。

許多人在小學時就學過,按等級劃分的話,理論居於中等—它比純粹的假說有把握,但與定律相比又略遜一籌。然而,科學家並不是以此劃分這些術語的。按照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解釋,科學理論是「對自然界的某一方面所作的有充分依據的闡釋,它可以包括事實、定律、推論以及經過檢驗的假說等。」定律是有關自然界的概括性描述,而一種理論無論得到多少證實,都不會使它變成定律。因此當科學家們談到進化論時(或者就這個問題而言,談到原子理論或相對論時),他們並沒有表示對這一理論的真實性有任何異議。

除了進化的理論之外(所謂進化指的是遺傳上的一代勝過一代的概念),人們也可能舉出進化的實例來。美國科學院把「事實」定義為「已經獲得反覆證明的、實際上已被大家公認為『真實』的觀測結果」。化石記錄和不計其數的其他證據證明了有機物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進化的。雖然沒有人直接看到這些變化,但間接的證據既清楚又明確,足以令人信服。

無論哪一門科學,依靠間接證據來說明問題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例如,物理學家不可能直接看到亞原子粒子,因此他們通過觀測粒子在雲室中留下的特有軌跡來證明粒子的存在。但物理學家並沒有因為無法直接觀測而使所得的結論欠缺說服力。

2. 自然選擇陷入了循環論證的怪圈:適者生存,存者即為適者。

「適者生存」是一種有爭論的自然選擇表述方式,實際上更專業的表述方式應採用「生存和繁殖分異率」(differential rate of survival and reproction)這一術語。這種描述法不是給各個物種貼上適應或不適應的標簽,而是描述各物種在既定條件下可能留下多少後代。將一對繁殖迅速的小嘴雀科鳴鳥和一對繁殖較慢的大嘴雀科鳴鳥放到一個食物豐富的島上。在幾代之內,繁殖迅速的鳴鳥就可能把持了大部分食物源。但如果大嘴鳴鳥更容易嗑開種子,那麼優勢就可能轉向這些繁殖較慢的鳴鳥一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 Peter R. Grant 在對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雀科鳴鳥所做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觀察到了野生條件下種群此消彼長的變化情況關鍵在於,給物種的適應性下定義可以不參照其生存能力的強弱:鳥的大嘴更適合嗑開種子,不論這一特性是否在給定條件下具有增強生存能力的價值。

3. 進化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既不能驗證,也無法推翻。它的種種論斷所涉及的物種變化都無法觀察到,也永遠不可能重現。

這種全盤否定進化論的說法忽視了把進化劃分為至少兩大類—微觀進化與宏觀進化—的若乾重要特點。微觀進化考察的是物種內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變化,這類變化可能是新物種形成的前兆。宏觀進化則研究物種這一層次以上的分類學族群是如何演變的。它的證據通常來自化石資料以及重構各種有機物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 DNA比較。

如今連大多數創世說者都承認,實驗室中的試驗(如對細胞、植物和果蠅所作的研究)以及實地進行的考察(如 Grant對加拉帕戈斯鳴鳥嘴部形狀演變所進行的考察)都證實了微觀進化的存在。自然選擇及其它機制(包括染色體改變、共生和雜交等)都可以促使生物群體發生深刻的變化。

宏觀進化的歷史性研究所涉及的是根據化石和 DNA而不是直接觀測作出的推論。但是,對於歷史科學(包括天文學、地質學和考古學和進化生物學),科學家仍然可以對假說進行檢驗,看這些假說是否與物理證據相符,是否能對未來的科學發現作出具有檢驗性的預測。例如,進化意味著在人類最早的祖先(距今大約 500萬年)以及解剖結構上最早的現代人類(距今約 10萬年)之間,應該存在一系列其他原始人,它們身上猿的特點越來越少,而人的特點越來越多,這恰好與化石資料完全吻合。但是我們不會(也的確沒有)在侏羅紀(距今約 6500萬年)的地層中找到現代人類的化石。進化生物學的常規研究作出的預測比這精細得多、准確得多,而且研究人員也不斷對這些預測進行檢驗。

創世說者也可能通過其他方式來反駁進化論。如果能夠找到資料證明哪怕僅僅一種復雜的生命形式是從無生命物質中自發產生的,那麼我們至少在化石中看到的幾種生物可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化而來的。如果曾有超級智能外星人出現並創造了地球上的生命(甚至創造了特定的物種),那麼純粹進化論的解釋將遭受懷疑。但是迄今沒人提出這類證據。

應該指出,把可偽證性當作界定科學的特性這一觀點是哲學家 Karl Popper在 20世紀 30年代提出來的。因為他的思想准則中狹隘的解釋將很多貨真價實的科學研究分支排除在外,直到最近一些年來,他的思想觀點才逐漸被廣義化了。

4. 科學家越來越懷疑進化的真實性。

沒有證據表明進化論的支持者在逐漸減少。隨便翻開任何一期生物學的專業雜志,你都會找到支持並發展進化論研究或者贊同進化是一種根本的科學概念的文章。

與創世說的觀點相反,嚴肅的科學雜志更沒有否定進化的報導。上世紀 90年代中期,美國華盛頓大學的 George W. Gilchrist 調查了列入原始文獻的數千種期刊,想要找到關於「神力設計」或創世說的文章。他查遍了數十萬個的科學報告,也沒有發現一篇關於創世說的報告。過去兩年中,由東南路易斯大學的 Barbara Forrest和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的 Lawrence M. Krauss分別獨立進行了同樣的調查,結果也是無功而返。

創世說者則反唇相譏,聲稱思想封閉、頑固排外的科學界拒不接受他們的證據。然而,據《Nature》、《Science》及其他重要雜志的編輯們講,他們幾乎沒有見過有關反對進化論的投稿。有些反對進化論的作者曾在嚴肅的科學雜志上發表過論文。但這些論文極少直接攻擊進化論,也從不旗幟鮮明地舉出創世說的論點。它們最多不過是指出進化論存在某些未解決的問題(這一點並沒有人反對)。簡而言之,創世說者拿不出充足的理由使科學界能夠認真地對待他們的說法。

5. 連進化生物學家彼此間都存在各種分歧,這說明進化論所依據的科學基礎根本不牢靠。

進化生物學家激烈爭論的焦點是各種各樣的。例如,物種是如何形成的、進化的快慢、鳥類和恐龍的祖先是否有血緣關系,尼安德特人是否是不同於現代人的獨立物種等各種問題。任何一門學科都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爭論,進化論自然也不例外。但是,生物學界仍然一致接受進化論,把進化作為生物界中存在的真實事情和一項指導原則。

遺憾的是,虛偽的創世說者總是斷章取義地引用科學家的話以誇大並曲解他們之間的分歧。任何一位熟悉哈佛大學古生物學家 Stephen Jay Gould著作的人都知道,Gould除了是「間斷平衡模型」(punctuated equilibrium model)的創立人之一外,還是進化論最積極的捍衛者和宣傳者。(間斷平衡模型認為,大多數進化都是在地質史上相對短暫的時期內發生的,這樣就可以解釋我們在化石記錄中所觀察到的現象。不過,地質史上的短暫時期可能也有數百代之久。)然而,創世說者卻總是不遺餘力地從 Gould豐富的著作中斷章取義,使人們以為 Gould曾對進化論表示過懷疑。更有甚者將間斷平衡的理論歪曲理解,彷彿間斷平衡會使新物種在一夜之間就脫穎而出,或者使鳥類從爬行動物的卵中產生出來。

如果讀者碰到引用科學權威人士的話語對進化論提出質疑時,一定要結合上下文來看看這段話究竟是甚麼意思。可以肯定,所謂科學家對進化論的攻擊最終被證明是憑空捏造的。

6. 如果人類從猴子演變而來的,那麼為何現在還有猴子?

這種論據司空見慣,反映出提問者對進化論不同程度的無知。第一個錯誤是進化論並沒有告訴我們人是猴子變來的;它只是說人和猴子的祖先相同。

此論據所犯的更深層次錯誤與下面這種問法如出一轍:「如果小孩是成年人生的,那為什麼還有成年人?」新物種是通過從現有物種中分化出來而實現進化的;當

⑻ 奧州的達爾文在奧州的哪個方位

達爾文 (Darwin)是 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城市,澳北區的首府,地理坐標(12°27′0″S,130°50′0″E)




⑼ 澳大利亞的達爾文市如何

達爾文市是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首府,也是比較著名的旅遊城市,地理坐標12°27′0″S 130°50′0″E,面積112平方公里。[1]因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於1839年曾到此考察, 故該市以他的名字而命句名。這里原來是土著人的居住地,19世紀70年代發現金礦後而迅速發展起來,1974年,因颶風襲擊而受到嚴重破壞,後經重建,成為具有現代化街道和建築的美麗城市。

達爾文市有近七萬名人口,由許多不同種族的人民所組成, 主要為當地的土著, 托雷斯海峽的島嶼居民,中國人,印尼人及歐洲人。其中近半數都是原住民澳洲的原住民,是當地的土著,皮膚黝黑和南印度及馬來西亞的土著有些相像. 而他們也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傳統生活。至於在達爾文市及郊區一帶的原住民屬亞波里吉尼族,不過經過世代的演變,除了體形和膚色不同外,在其它的生活方式上,幾乎已和現在的澳洲人沒有什麼兩樣。

達爾文 (Darwin) 屬於熱帶氣候,全年只有兩個季節:十一月至四月是夏天,五月至十月是冬天。這里全年天氣暖和,夏天多雨。 冬天則較乾燥。達爾文冬天日間天氣清爽溫暖, 夜間天氣則乾燥寒冷,最適宜進行戶外活動和觀光旅遊。夏天到最北部,你可有機會欣賞到大自然最壯麗的一面,閃電雷暴,陽光驟雨,你大可放開懷抱,欣賞四周瀑布及靜觀濕地如何變成鳥的天堂。達爾文市屬於赤道海洋性氣候,原為土著居民聚居的荒蕪之地。19世紀70年代因附近發現金礦才逐步發展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曾為盟軍重要的軍事基地,遭受了日本64次空襲。1974年聖誕節因遭強台風襲擊,市區的建築物毀於一旦,唯屋頂呈七角形的政府辦公樓獨存。

2005年達爾文的經濟支柱主要是采礦業和旅遊業,采礦業每年產值為28億美元,主要礦產為黃金、鋁土、錳,海中的油氣田和海底鈾礦。8%的達爾文居民從事旅遊業,旅遊業還有很好的擴展前景。駐軍和軍事設施也僱傭許多達爾文居民並促使經濟增長,為了維護東帝汶治安,澳大利亞在達爾文的駐軍在2001年已經達到11000人,縱貫南北的鐵路也增加了和亞洲之間的貿易,使得達爾文港的港口地位越來越重要。這里還產銅、金、鉛、錳、鐵和鈾。為澳北部礦物輸出港及貿易中心,同時也是澳、亞、歐洲之間的航空轉運站。達爾文是一個文化薈萃的迷人之地,它有許多城市觀光景點,從可以喂魚的Doctors Gully到賭場草坪上的黃昏爵士音樂會(Sunset jazz),都使人激賞不已。從達爾文慢慢向外探索,北領地所逐步顯示出的原野熱帶景色,更是美不勝收。

⑽ 達爾文港屬於哪個國家

達爾文港屬於澳大利亞。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城市,澳北區的首府。達爾文港是澳大利亞土著族居民最集中的城市,還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是從東南亞和東亞移居的移民。

達爾文是「通往亞洲的大門」,是多元文化的典型,全市人口包括有75個民族,1/4人口是土著族居民,有許多露天餐館。每年都會舉辦「達爾文節」。在每年8月還會舉辦「啤酒罐船比賽」,用啤酒罐做的船劃船比賽,還有達爾文杯賽馬也在8月舉行。

達爾文港的由來要從一個人說起,它是在1839年被英國生物學家查理·達爾文考察南太平洋時搭乘的船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869年只有135人定居在此,屬於南澳大利亞州,以當時英國首相命名為帕爾摩斯頓,1870年設立了第一條和南部連接的電報線,1880年金礦的發現使達爾文迅速繁榮起來,1911年設立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正式定名為達爾文市。

閱讀全文

與達爾文屬於澳大利亞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