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黑人做什麼工作

澳大利亞黑人做什麼工作

發布時間:2023-05-22 22:09:07

A. 我在澳洲生活的真實感受總結

在國內的朋友常問:澳洲的生活到底怎麼樣?

我無法用一個「好」或「不好」來概括,就好像有人問你在中國的生活到底怎麼樣?真的不好回答,因為不同人感受肯定不一樣。

今天,拋開澳洲的政治、經濟、文化、娛樂、體育之類的不說,我就站在一個普通小老百姓的立場,如實記錄身邊人最最真實的感受。

當然,本文涉及的主要是從中國移居到澳洲的華人,至於在澳洲土生土長的人,感受肯定會有差別。正因為移居的人對兩邊都了解,有對比,才更能體會兩國生活的差異之處。

我從正反兩方面分別介紹,先從好的說起。

一、正面反饋

除了大家知道的澳洲社會福利相對較好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切身感受:

1、自然環境好。

這一點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純凈的空氣、通透的藍天、熱情的陽光、清澈的海水、干凈的沙灘、隨處可見的大片綠地,可以說是所有人對澳洲的印象,確實是貨真價實毫不摻假的。

澳洲相對地廣人稀,可以說是人類住進了大自然之中。家裡常會跑出大個兒的蜥蜴、蜘蛛,甚至有一次我的卧室不知哪個角落藏了一隻蛐蛐,一到晚上就叫,天天給我唱催眠曲呢。我家附近有個叫狐狸山的小高爾夫球場,一直沒想過為什麼起名叫狐狸山。直到有一天,發現一隻狐狸屍體直挺挺地躺在路邊,才驚覺原來真的有狐狸生活在我們身邊啊。它們在夜間出沒,所以不為人知。

至於房前屋後的樹上,每晚都嘶叫活躍的一種澳洲特有的負鼠,就更是普遍,如果它們鑽進屋頂,相當惱人,半夜會聽到天花板上面有腳步聲,剛來澳洲時令我毛骨悚然。後來知道是怎麼回事就不怕了,請專業的公司來把它們趕出去就好。

毫無疑問,對於像我這樣特別喜愛大自然和動物的人來說,澳洲是個好地方,每天叫醒我的是窗外嘰嘰喳喳歌唱的鳥兒。澳洲養各種寵物的人家比例很高,隨處可見貓貓狗狗,關鍵是它們的生存環境和待遇很好,看著它們活得那麼快樂,每個愛動物的人都會感到欣喜。

當然,這里也適合像我這樣喜歡清靜的人。因為人口密度低,每戶人家間隔大,平時外面也沒人,很難得聽到人聲。有時我貓在家裡對著電腦一天,耳朵里除了窗外的鳥叫聲,就只剩下鍵盤的敲擊聲了。感覺這樣的時光特別超脫,斯是陋室,勝似桃花源。

下圖是女兒和小夥伴們,正在跟野生袋鼠賽跑呢,離市區遠一點兒的地方,就能找到野生袋鼠,根本不用去動物園看關在圍牆里的。

2、相對公平,按規章辦事。

雖說沒有絕對的公平,但在澳洲,至少表面上不會讓你感覺到被不公平地對待。至少,整個社會都視公平、公正、尊重為美德。雖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真正做到,但至少大眾的認同是一致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澳洲要小心被人控告種族歧視,有時候我跟女兒說起某個黑人,原本並無歧視的意思,只是用膚色來區別我指的是誰而已,女兒都會趕緊打斷我,提醒我不要種族歧視。一個十歲的小孩子對此這么敏感,可見學校對這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視的。

作為既無關政治又不做大生意的普通工薪族,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在澳洲辦事完全不需要找關系託人情,任何政府機構辦事都是公事公辦,完全按照規定操作。只要資料按清單准備齊全,就很簡單,不用陪笑臉討好什麼工作人員。

3、關照弱勢群體,慈善工作深入民眾。

對小孩老人和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無論是從公共設施還是人文關懷,都做得非常到位。不是口號喊出來的,而是落實到細節,處處可見,包括專供他們使用的通道和設施,這一點我將在另一篇文章詳細介紹。

我知道的朋友就有兩個正在做有關弱勢群體的服務工作。她們就職於政府機構,其中一位是專門為新移民提供幫助的。

另一位朋友在婦女兒童緊急救助中心工作,那裡專門接收遇到重大困境無處可去的婦女兒童。比如:遭遇家庭暴力的女人,會帶著孩子投奔他們;沒有合法簽證滯留下來,因為被丈夫拋棄等原因無處可去的婦女兒童......避護所無償為他們提供臨時的住處,保證他們的溫飽和基本生活,還會為他們找律師、申請難民簽證等等。

澳洲人工不便宜,雖然物資可以從募捐中獲得不少,但僱傭這么多工作人員為他們服務,就要花費政府不少錢。澳洲稅收不低,但相對來說,已經有不小的比例是用在百姓身上了。

我朋友就職的婦女兒童緊急救助中心,英文名稱是Women's & Girls' Emergency Centre (簡寫為WAGEC)。下面兩張是官員到中心探訪的照片,摘自該中心官網:

澳洲大大小小的慈善機構特別多,並不是做秀搞形象工程,幾乎每個購物中心都有他們的臨時攤位,售賣東西,收益都用於慈善。平時在家,也會有人上門來宣傳,要你捐點小錢。最常見的是慈善機構設立的二手店,店裡的東西都是捐的,清潔消毒後售賣,裡面的工作人員大多是義工,沒有薪水,賣得的錢款用於慈善事業。說是二手店,其實也有許多全新有吊牌的東西,有的是不合適的禮物,用不上就捐了,也有廠家商家的尾貨捐出來。我自己也會光顧這樣的店子,給孩子淘書,反正書是多多益善的,二手一手無所謂。

4、體力工作同樣受人尊重。

在澳洲,明顯地感覺到工作是不分高低貴賤的,這不僅是表面上說說而已,確實深入人心。因為,藍領人士的收入往往秒殺那些看起來體面光鮮的白領。而且,他們的工作不那麼操心,心理壓力小,甚至時間上更為靈活自由。

當然,高學識、有頭腦、有專業、有技術、有能力的人,在什麼社會都會活得很滋潤。如果你不那麼聰明,沒什麼學歷,也沒什麼擅長的技術,也不用怕,只要你肯賣力、肯吃苦,就一定能掙到錢。

比如,打掃衛生不難學會吧?可以說是零入門成本的。我們在購物中心隨處可見的清潔工人,拿著掃帚拖布四處巡視,保證自己負責的區域的干凈衛生,這不難吧?就是這樣一份工作,薪水並不比辦公室文員低。也絲毫不會被人看不起。當他們過來清潔你眼前的餐桌時,我們都會非常客氣地表達感謝,從他們臉上,你看到的是自信和淡定,偶爾還會快樂地和你打招呼聊兩句。

都知道在西方國家,醫生和律師是高薪又體面的職業,因此考這些專業特別不容易,大學讀書的時間也比普通專業更長,許多華人移民最希望自己孩子從事的,就是這類體面穩定高薪的工作。因此從孩子很小開始,就參加各類補習班,要在成績上拼出路。在咱們華人傳統思維里,就算藍領工資再高,都不太情願讓孩子做。

但大多數普通的本地西人,從心裡並不認為孩子必須從事文職。我家鄰居大男孩兒,就是高中畢業沒考大學,去TAFE(類似中國的職業學校)學了汽車維修,估計他很喜歡干這個,成天在家搗鼓一台已經被他半拆了的車。做個修車師傅,也算是有一技傍身,而且收入高,基本不用擔心失業。澳洲沒車就像沒腿,每家至少一台汽車,車輛保養檢修是鋼需。

記得曾看過報道,澳洲普通的搬磚工人,每月收入可達2到3萬澳元。當然,這也是真正的血汗錢,風吹日曬,還要有強健的體魄,人家付出了就應該得到回報。我每天接送孩子,路過附近的建築工地,常看到工人們有說有笑,邊聽音樂邊幹活,感覺他們是很快樂的。

想不那麼累,可以學點簡單的技術,比如當個電工、水管工、鎖匠、裁縫、修鞋匠之類的,這些工作相對輕松,時間靈活自由,一樣能過上舒服的小日子。

我有個朋友忘帶了鑰匙,打電話叫人過來幫她開鎖,人到了以後,不到兩分鍾搞掂,花了60澳元。人家現從家裡跑出來專程為你服務嘛。

所以,在這里,只要願意努力,不能說多富貴,但豐衣足食住個大別墅是一定可以的。關鍵是不用靠人脈拉關系,簡單清爽自由,只要是憑勞動掙錢,不管是腦力還是體力,沒人會瞧不起,更沒人笑話。

下圖的每小時平均工資,摘自2017年10月25日的《Daily Mail》(每日郵報澳洲版) 官網:

5、自由的多元文化國家,新移民更容易融入。

澳洲是移民國家,移民來自全世界各地,政府也很重視各國家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每年有多元文化節,就是對此的重視。

在這里生活,感覺自由簡單。只要不觸犯法規,不妨礙別人,你想怎麼活都行,自己舒服開心最重要,不需要過多考慮別人的眼光,包括穿著打扮、行為方式。世界那麼多不同地方來的人,真是什麼樣的都有,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誰也不會對你的生活品頭論足。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大的方便就是生活上的便利。你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買到世界各國的食物。像我們長著中國胃,離了中國那些傳統食物真是沒法活,只要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華人的食品。現在就連澳洲本地的超市都有專門的亞洲食品貨架了,我竟然連咱們的海天醬油都看到了。

政府對新移民也提供許多幫助服務,比如有免費的翻譯熱線,在醫院有翻譯服務等等。哪怕你一句英文都不會,在這里也能活得不錯,這真不是誇張。當然,最好住在華人聚居的區,餐館什麼的全是同胞,很方便。

說了這么多好的,澳洲在你心目中是不是特別完美呢?別急,凡事都有兩面,我們也得客觀公正地看到它不那麼完美的一面。

二、負面反饋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同樣,澳洲的生活有好的一面,必然也會有不那麼理想的,以下是被許多人抱怨的地方。當然,有的東西,在一些人眼裡是缺點,在另一些人眼裡卻恰恰是優點,或者是無所謂的事情。這里提及的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同人生追求和性格的人,看法肯定會不同。

說起居住在非母語地區,對多數人來說,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語言的障礙。就算在國內已經學過很多年英語,一下子還是很難適應。何況還要用這半生不熟的語言去面試找工作等等,就算自己能勝任的工作,因為表達跟不上,也可能會競爭不過本地人或者英語比我們好的其他移民,比如印度人。這也是國外的華人還是喜歡泡在華人圈子裡的重要原因。畢竟交流完全無障礙,相同的文化,交起朋友來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深入。

不過,因為語言問題不算是澳洲特有的,移居其它國家也會面臨這個問題,所以,我就不把它單獨列為一條了。

1、生活單調,一成不變。

澳洲的休閑娛樂業和中國的城市真沒法比。晚上只有一些酒吧什麼的開業,除了周四,就連商場都早早關門。剛來的時候很是納悶,你上班,商場開門,等你下班了,商場也都關門了,包括銀行也是如此。真是有生意都不願意做。當然,購買食物和日用品的超市開到晚上九點,也有為數不多的24小時營業的大超市或便利店。僅僅能應個急,不像國內那種熱鬧非凡的商業街天天燈火通明甚至通宵達旦。

澳洲人喜歡的娛樂消遣和國內的華人不太一樣,一到周末或假期,一家人就開車往郊外跑,到海邊沖浪、鑽叢林徒步、劃船釣魚、燒烤露營......晚上泡酒吧的大多是還沒成家的年輕人。澳洲就連男人都非常居家,一下班就回家,享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

一到天黑,市中心的路上都是匆匆回家的腳步。居民區的街上基本看不到人,所以自己走在路上感覺是有點害怕的。如果遇上醉鬼或壞人很難找到人幫忙。所以,晚上一般都不出門,非要出去也是開車。

因此,許多喜歡熱鬧,享受燈紅酒綠的人,來到澳門會感覺非常枯燥無聊。總懷念在中國時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娛樂休閑場所。而且在時尚方面,澳洲也不如中國的大城市,特別是亞洲人,好像很難買到合適的時尚服裝,或許有身材的差異,或許有審美的差異,反正我身邊的朋友每次回國都必要大買一番。所以有這么一個戲稱,管澳洲叫「土澳」,物質上土,人也傻憨。

下圖是某鎮的清晨,有華人在打太極拳,也有西人參與其中:

2、多數新移民在澳洲的社會層次相比國內有所降低。

對於講究社會階層的人來說,這確實讓他們苦惱。在國內的時候,大多都是社會地位較高的大學講師、企業管理層、專業人才等高級知識分子。來到澳洲之後,很多都不得不放棄原來的專業,能找到什麼工作就干什麼。澳洲失業率也在上升,作為沒有底子的外來戶,生存壓力擺在這兒,由不得你挑三揀四。

有開辦奶吧、乾洗店、雜貨店、魚薯店等小生意的,也有打工的,比如在幼兒園看孩子、做記帳員、賣房子等等。雖然這里沒有職業歧視,而且掙錢並不少,但不少中國人心裡還是有點不適應,特別是國內的親戚朋友問起來,就覺得有點兒說不出口。

職業變化,接觸圈子的層次必然跟著變化。在國內混的是中高層文化的圈子,在這邊天天接觸的人層面相對是低的。倒不是說看不起低層的人,他們也很有教養有禮貌,但在文化深度方面的交流確實是有隔閡的。

因此,那些很享受自己原先優越社會地位的人,或者想出人頭地、高人一等的人,不適合生活在澳洲。

3、生活安逸,不利於年輕人奮斗。

澳洲的社會福利不錯,加上生活節奏比國內緩慢,只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大家的日子就過得差不多。人就很容易發懶,沒有奮斗的願望。對於想干一番大事業的人來說,挑戰不小。

特別是這邊人口少,人流量小,人工貴,做點小生意不難,但想搞大生意有難度。澳洲的市場規則已經非常健全,很難有暴發的機會。再加上語言溝通、文化融入等等水土不服,極難像在國內那樣動不動就創造一夜暴富的神話。這里的每一分收入,都是一點一滴的勞動換來的,真的不是想像中那樣遍地黃金。

澳洲的生活節奏相對較慢,外面的變化也不像中國那麼日新月異,在這住久了,人真的會變得越來越休閑。

下圖攝於家附近的小公園,每到周末,就有人家來這里野餐,成群的野鴨悠閑地覓食,整個一派慢悠悠的氣象。

4、事事需要自己動手。

大的不說,就說很小的生活瑣碎。在國內,給車加油的時候,連車都不用下,開窗付錢完事兒。在澳洲你得自己下來加油,再進屋到收銀台付錢。給車胎加氣什麼的也得自己弄。咱們華人剛來時因為不會加油鬧的笑話也不算少了,有的加錯了油,有的噴了自己一身汽油,好不狼狽。

這里買傢具,基本要自己回家安裝。對我來說,簡直是不可完成的挑戰。好在對男人來說,組裝傢具似乎是個樂趣,老公總是興致勃勃,裝好了特別有成就感。當樂趣做是好,可是如果老公不在呢?把我關屋裡幾天我也搞不掂啊。花錢找人幫忙安裝傢具?還真有點怕丟人。估計本地人會驚訝於世上還有這么四體不勤的怪物吧?

澳洲的孩子從小就喜歡做手工,他們超強的動手能力是從小培養出來的。有些本地人手巧得讓人驚訝。有的人把車庫變成手工作坊,一到周末就在裡面搗騰,桌椅板凳甚至後院孩子玩的滑梯鞦韆,都可能是自己親手做出來的。看起來跟買的沒什麼兩樣,甚至更加獨特。

這里多數人是住在有獨立前後院的房子里,前後院草坪的打理,對我們來說真是個事兒。澳洲陽光足雨水好,過不了多久草就瘋長,本地人家家戶戶的院子都整潔漂亮,你也不好意思放縱自家的野草影響市容。一到周末,到處都是剪草機的轟鳴。當然,不差錢的也可以花錢請人來做。但澳洲的人工可不便宜,如果是自己的辛苦的血汗錢,真不忍心那麼個花法。幫你除草的工人,很可能每小時掙得比你上班還多,想想還不如自己干吧,就當鍛煉身體了。

5、花錢不如在國內時爽快。

澳洲人少,人工貴,不管是理發、修指甲、按摩、乾洗衣服、改個褲腳,干什麼都比中國貴,再加上澳元和人民幣的兌換率,剛來時總是不由自主地在心裡換算人民幣。這一算就覺得更貴,花錢真的不如在國內時爽,從心理上就不那麼舒坦。

我很羨慕在國內的朋友,哪怕是不用上班的全職媽媽,基本也都會請家政工來打掃衛生,甚至可以請人來幫忙做飯帶孩子。我們在澳洲就沒這福氣了。一想到每小時要付三十多澳元,將近兩百人民幣呢,就為了自己偷偷懶?真的於心不忍。如果想請住家保姆就更貴了,保姆的薪水可能比你自己出去打工還要高。

我是個不愛做飯不愛做家務的懶人,想想以前在國內時,雖然沒請保姆,但常會找鍾點工打掃個衛生什麼的,那時只要十幾塊人民幣,根本不覺得有任何負擔。

在國內隨處都是餐館,懶得做飯就出去吃,便宜方便。現在可好,像我不是住在華人聚居區,小鎮上根本沒有中餐館,西人的牛扒炸魚薯條沙拉那一套,真吊不起食慾。要想吃舒服了,就得開車到遠點兒的地方找華人餐廳。而且也不敢天天出去吃啊,人工貴,廚師薪水高,飯菜的價格自然就高。

有個朋友曾經感嘆道:「在澳洲有個穩定收入也不難,但要想攢下錢可真難啊!」 的確,在澳洲,特別是悉尼、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生活開銷真的不低,物價一直在漲,更不用說房價早已翻番。雖說哪怕一家人都不上班,政府也不會讓你餓死,但要想活得有點兒品質,每年出國旅遊旅遊,孩子上個好點兒的學校什麼的,還真得好好做資金計劃。當然,我對比的是大多數普通人,富幾代官幾代來享受生活的不包括在內。

總之,澳洲是個既美麗又有挑戰的地方。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追求,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評價。相對來說,那些生活簡單、安於平淡、心性淡泊、獨立和動手能力強、對名利富貴奢華享受沒有很高要求的人,更容易適應和享受澳洲的生活。好與不好,還是親眼看看,親身體會吧。

我相信,只要內心充滿陽光,何處都可以成為演繹幸福人生的美麗家園!

B. 去澳洲黑戶口有什麼辦法好混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來了之後可以找一些偏遠的農場打工,他們直接給你現金。這一般不會有人查的。
但是想成為正式戶口,有點兒困難,幾百萬可能不需要,但是可能需要幾十萬,你需要跟本地的中介聯系。他們有很多辦法的。

C. 為什麼說澳大利亞人的祖先是犯人

澳大利亞的島上原住民,主要是來自非洲的土著黑人 ,他們從六萬年前渡海來到澳大利亞,直到近代西方人發現之前,他們仍然處在狩獵採集時代,人數很少。

D. 澳洲留學雖好,所需費用還是較高的,澳洲高中生可以打工嗎

澳洲留學雖好,所需費用還是較高的,澳洲高中生可以打工嗎?

澳洲高中生可以工作嗎?

澳洲留學雖然好,但是相比一些國家,費用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很多同學在留學期間都會選擇出去打工。那麼澳洲高中生可以工作嗎?答案是肯定的。一般來說,學生必須年滿18周歲,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20小時。但是如果參加學校實習之類的,就不屬於這個范圍。而且學生需要提供納稅人數,用人單位必須按規定發放工資。

3.留學生照常每月領一次工資,之後的一個工作日內收到相應的工資表,留學生的所有工作時間都要發工資,也就是說包括:試用期或試用期,參加會議和培訓;准備和結束業務。僱主可以通過現金、支票或銀行轉賬支付工資。

4.用人單位必須遵守勞工協會的裁決協議,支付留學生工資不能低於法定最低標准。另外,一般情況下,留學生每工作5小時,可以有30分鍾的無薪休息或用餐時間

E. 為什莫大洋洲有黑人,他們怎麼去的

人類學家枯李森和史學家根據人類學,民族學和語言學的一般原理,結合澳大利亞近幾十年來的考古資料,對澳大利亞黑人的來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得出了一系列的重沒畝要結論.主要有兩個結論:1.大陸上的黑人是一擾慧個不同於非洲尼格羅黑人和大洋洲黑人的人種,而是一個單獨的人種,稱黑色澳洲人種;2.黑色澳洲人的最古祖先不是在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而是在遠古時代從東南亞遷移而來的.

F. 澳大利亞犯罪率高是因為他們都是罪犯後代嗎

我們先從「流放罪犯」的淵源說起。
這種懲罰起源於古羅馬時期,興盛於18、19世紀的英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囚犯,被大英帝國政府以流放的形式「送出國旅行」。
被流放到未知的他鄉,看似極其殘酷,但對於本來必死無疑的死刑犯而言,這已經算是英國王室賞賜的一種極大恩典。
雖然不少犯人因為船上條件惡劣,得病死於航海途中,葬身大海。
那麼,英國人最初都把犯人流放到哪裡?

16世紀初到17世紀中葉的這100多年間,北美殖民地一直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罪犯到了北美後,主要以契約勞工的身份在鳥不生蛋、人煙稀少的區域的大農場上工作。
從事勞動力密集產業棉花種植的罪犯,則更甚。
自1776年美國獨立後,農場主們開始大量減少引入英國罪犯作為奴隸,因為他們發現來自非洲的黑兄弟在價錢上更便宜。
北美的生意不好做之後,英國曾一度停止了流放計劃。
由於18世紀的英國正進行工業革命,大量鄉村人口湧入城市,城市人滿為患,社會矛盾激化,犯罪率高居不下。
不久之後,英國本土監獄人滿為患,內部治安管理混亂,不列顛政府也頗為頭痛。
為達到殺一儆百的目的,英國政府修緊法律,《血腥法典》(Bloody Code)應運而生,其中對犯罪的定義大幅調整,並把多項罪名的處罰改為死刑。

這時,英國著名的航海家詹姆斯·庫克建議,不如把罪犯送到新發現的澳洲大陸上從事墾荒工作,讓這塊「處女地」迅速發展起來,以便為大英帝國服務。
於是,為了彰顯大英帝國的「慈悲」,大批死刑犯被趕上前往澳大利亞的航船,哪怕他們本來所犯的罪行並不深。
經過了這十多年的計劃部署和事前准備,英國政府終於在1787年開始把第一批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亞。
早期抵達澳洲的罪犯相當自由,除了類似上下班時間的開墾時段必須到位外,基本再無約束,甚至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
澳洲的商品經濟,也因為這批人的到來而逐漸發展起來。
混得好的罪犯,在澳洲的日子甚至比英國的工人過得還要逍遙自在。

因此,很多罪犯選擇定居在澳洲,結婚生子,繁衍後代,在完成一定年限的開墾工作後可以減刑假釋,擁有重新選擇工作的權利,甚至還能拿到政府分配的一塊安居地。
有獎勵就有懲罰。表現不好的犯人會被送到南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亞瑟港,入獄監禁。
這么看來,澳洲人的祖先是犯人的觀點,似乎是有史可依的?
不,這依然是有色眼鏡下的偏見。
1822年,英國出台法例,鼓勵國民自願移居澳洲,並給予一定的金錢資助(至少500英鎊)和土地補貼。
1840年後,隨著罪犯數量的減少和可控,英國開始減少向澳洲輸送犯人;到1868年,流放計劃已完全停止,87年間英國總共向澳洲輸送了約16萬犯人。

光是19世紀的自由移民數量就突破100萬,已遠超當初流放犯人的總數。
那麼,大概只有低於10%的澳大利亞人是罪犯的後代。
大英帝國流放犯人到北美的歷史有一百六十年,流放到澳大利亞則有八十多年。
要說罪犯後代,美加的罪犯後代也比澳大利亞要多才對。
澳洲人都是罪犯後代的觀念,是赤裸裸的成見。

當年隨著罪犯們一同來到這片遙遠的南方大陸的還有因政治運動而被流放的人士,也正是在他們的斗爭下,地球上曾經最不自由、不平等的土地之一成為了一直存續到今天的現代民主國家。

那麼,歷史上有哪些我們應該知曉的澳大利亞民主進程的先驅者呢?

由蒙納士大學托尼·摩爾(Tony Moore)領導的一項名為「犯罪政治項目」(Conviction Politics project)的研究就著眼於當年的罪犯和澳大利亞民主進程間的聯系,將目光聚焦為澳大利亞民主鋪下基石的兩個人群:政治犯和為權益奮斗的普通罪犯。

「憲章派的民主」

在被流放到澳大利亞的政治犯中,有一名叫做托馬斯·穆爾(Thomas Muir)的男子,他是一名非常有天賦的律師,也是一名渴望推行民主改革的蘇格蘭激進分子。1793年,他因煽動叛亂被判刑,並被流放到新南威爾士14年。

來到澳大利亞後,他並沒有放下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殖民地初具雛形的法律體系中為了自由辯護。他辯稱,被流放的蘇格蘭人到了澳大利亞仍受監禁是非法的。他主張,既然這些人受到的懲罰只是流放,那麼只要他們不回到英國本土,他們就應該享有英國人的自由權利。「這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觀點,」 摩爾博士說。

然而他的主張卻並未得到當時英國政府的支持,倫敦方面認為這將對罪犯流放輸送系統構成打擊。

盡管穆爾最終大膽謀劃逃離殖民地,但在他的演講和宣傳卻在這片土地上播下了民主的種子。

在英國,他就普選和工人階級包容性的激進提案催生了一場被稱為「憲章主義(Chartism)」的政治改革運動。

在19世紀早期到中期,憲章派成為了英國政壇中的一種新的激進觀點。

憲章派的《憲章》:

所有男人都有投票權(普選權)
投票應以無記名方式進行
議會選舉每年舉行,而不是每五年舉行一次
選區應該大小相等
議員應該得到報酬
成為議員的財產要求應被取消

雖然所謂《憲章》六點計劃的核心是和平運動,但往往最終以暴力收場。

「澳大利亞經常被稱為憲章派的民主國家,因為到1856年及其後的十年,憲章派主張的六個要點中的許多已經在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實現了,」 摩爾博士說。

"這是因為[英國]憲章派的領軍人物們在1839至1848年間被流放到澳大利亞。"

威廉·庫法因(William Cuffay)就是這些憲章主義者當中的一員,他被指控策劃起義而被流放澳大利亞,之後成了澳大利亞首批工會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他所主導的最有影響力的運動是反對主僕法案(Master and Servant Act),摩爾博士說該法案將「自由勞動力」束縛在了僱主身上,限制了他們的權利。

根據該法案,未經允許而離職的雇員會被當局追捕。

在被赦免的幾十年後,庫法繼續為罪犯們的民主權力而斗爭。

19世紀50年代末,澳大利亞各殖民地開始賦予男性普選權。

威廉·庫法因可能曾是澳大利亞最知名的憲章主義者。

愛爾蘭革命家的腳步

除了憲章主義者,澳大利亞罪犯殖民地中也曾有愛爾蘭激進分子的身影。

凱文·奧多爾蒂(Kevin O』Doherty)是一名年輕的醫科學生,他於1848年因煽動叛亂而被流放。在來到范迪門斯地(Van Dimen』s Land,塔斯馬尼亞的舊稱)後,他為一本名為《愛爾蘭重罪犯》(Irish Felon)雜志的出版作出了貢獻。

「這本雜志觸及到了殖民的各種問題,包括批評早於他們生活的年代很多的殖民者對澳大利亞原住民的不公正待遇,」 摩爾博士說。

奧多爾蒂在被保釋後移居昆士蘭,並最終成為昆士蘭的首位衛生部長,引領了多項衛生醫療改革。

另一位愛爾蘭革命家威廉·史密斯·奧布萊恩(William Smith O』Brien)則成了停止英國向澳大利亞流放罪犯的關鍵人物。

他曾被單獨監禁在塔斯馬尼亞海岸瑪麗亞島上戒備森嚴的監獄,摩爾博士將他形容為「納爾遜·曼德拉一樣的人物」。

他從牢房中一步步成長為反流放運動的領軍人物。這場運動呼籲英國終止向澳大利亞流放罪犯。

「運動獲得工人階級和商戶的支持,他們希望范迪門斯地從種植園奴役制轉向更現代、更公平的經濟環境,」 摩爾博士說。

奧布萊恩還曾寫過一本書,草擬出理想的民主憲法,與憲章派的議程相呼應。

「在全球呼籲釋放奧布萊恩的運動下,他所主張的理念終於被合法化,並從19世紀50年代起開始在維多利亞、新南威爾士和塔斯馬尼亞逐漸頒布,」 摩爾博士說。

「但是愛爾蘭直到20世紀才實現他的主張。」

從愛爾蘭叛亂,到昆士蘭早期議會,凱文·奧多爾蒂一直保持著他對革命的熱情。

普通罪犯的抗爭之路

其他許多罪犯是因貧窮所迫而走上犯罪道路,之後被流放澳大利亞的。在那個年代,小偷小摸也是足以構成被流放到世界另一頭的重罪。

面對無償勞動、食物短缺和嚴苛懲罰,許多來到澳大利亞的男男女女剛一抵境就走上了政治抗爭的道路。集體行動就是他們斗爭的手段。

據勞動力歷史學家邁克爾·昆蘭(Michael Quinlan)估計,當時至少有40萬人次的罪犯因表達異議而受審,這是一股令人震驚的反抗浪潮。

「一般來說,一個罪犯被送上法庭上超過六次,」他說。

"這些案件絕大多數與工作相關的異議有關。"

集體潛逃、罷工和拒絕工作司空見慣。

「他們中的一些人試圖通過偷船徹底逃離殖民地,但更多的人則是搬到了其他地方,只想找份工作,逃離束縛,賺取工資。」

「民主不是由個人的經歷建立的——而是建立在要求更多話語權的人們的集體行動之上的。」

如今,人們正以21世紀的手段來對這些罪犯集體行動予以重新審視。

作為「犯罪政治項目」的一部分,塔斯馬尼亞州所有詳細的罪犯記錄都已數字化。
不平等之恨

到了19世紀末,由於其迅速形成的民主制度和進步的社會政策,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社會實驗室。

摩爾博士說這一事實卻鮮為人知。

「從憲章派要求工人階級參與政治的角度來看,我們實現了民主憲法,這遠遠領先於英國,」他說。

「但是我們甚至不慶祝或理解這一點。」

"在澳大利亞,爭取平等的運動始於19世紀中期,因為罪犯從一開始就憎恨不平等。"

在殖民地獲得負責任的政府後不久,所有[流放的]英國人就有了選票,議員也有了工資。

澳大利亞人今天享有的許多自由和制度可以追溯到那些經常被遺忘的罪犯們的抵抗和努力,他們有的本來就是激進人士,而有的是在來到這里後才變得激進的。

「19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地球上最不自由的司法管轄區之一變成了一片相當自由和民主的土地,」 摩爾博士說。

「澳大利亞不僅是世界遙遠的一角。」

"如果我們脫離世界歷史,那意味著澳大利亞人沒有公正地看待自己。"

然而,摩爾博士說,「爭取民主和人權的斗爭從未結束」,並指出了殖民地時期原住民的困境。

「殖民者對原住民實施的殖民化、剝奪、監禁和不斷侵權是澳大利亞民主進程的一大障礙,」他說。

"締結條約和將原住民參與納入聯邦和州憲法仍然是澳大利亞去殖民化和民主尚未完成的事業。"

"這也是今天人們積極斗爭的主題。"

G. 世界上有哪些黑人發達國家

目前來說,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並不多,按照國際上公認的來說,發達國家有21個,分別是歐洲的法國、芬蘭、西班牙、德國、愛爾蘭、瑞典、荷蘭、瑞士、英國、奧地利、比利時、挪威、盧森堡、丹麥和葡萄牙,一共15個歐洲國家。

位於亞洲的有2個,日本和韓國。位於北美的有2個,美國和加拿大。位於大洋洲的有2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非洲沒有1個發達國家。按照膚色來分,白人為主體的國家有19個,黃種人為主體的國家有2個,黑人為主體的國家,目前為止1個都沒有。

其實以上都是歷史上的教訓。我們還有個鄰居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黑人也非常多,一度達到了50多萬,為了解決黑人問題,日本政府一次性將黑人基本全部驅逐出境,送回了非洲,才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如今對於我國來說,我並不是歧視黑人,或者是排外。對於優秀的人才,對於有資金的企業或者老闆,我們自然應該歡迎他來我國投資或者發展,無論這個人的膚色或是宗教信仰。但是對於懶惰、沒有任何知識,有喜歡暴力的人來我國,我認為應當要將這樣的人驅逐,因為他們留在我國境內除了給我們製造麻煩,其他的什麼也做不了

H. 黑人對人類文明有什麼貢獻

很多。
黑色人種即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赤道人種,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人類分類學說里的一種。黑種人一般膚色黝黑,頭發黑呈波浪或枯做慧鬈曲,黑眼睛,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橫徑較大,凸唇,口寬度大,嘴唇厚,鬍子和體毛較少。
黑人的種族分類主要有蘇胡猛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兩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絕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羅人、庫希特尼格羅人(屬於黑白混血種族)、澳大利亞原住民等。在中世紀時期和中世紀以前,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後來因為歐洲國家的帝國主義和重商主義,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為奴隸送於南美洲和北美洲。
對黑人的稱呼,英語中以前用Negro,本為西班牙語的「黑」,但有強烈的蔑視色彩。有些歷史悠久的黑人團體,至今還沿用這個單詞,例如:United Negro College Fund。美國沒答媒體通用的名稱是: African American,(非洲裔美國人)。 Black 也可以接受,Nigger 則完全是貶義詞。但是,有些黑人之間,也互相用這個單詞稱呼。
四大人種:亞洲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非洲人種(黑種人)、大洋洲人種(棕種人)。

I. 為什麼黑人對科學技術沒什麼貢獻

社會體制的問題

J. 墨爾本黑人多嗎

墨啟叢陸爾本黑人多。澳大利亞黑人分布情況如下,澳大利亞的黑人主要分布於澳大鄭斗利亞的東南部陪肯拉墨爾本,悉尼等大城市。墨爾本的社會治安現在糟糕透了,主要悄頃原因就是黑人太多了,偷盜,搶劫,無所不做。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黑人做什麼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