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中部有什麼盆底

澳大利亞中部有什麼盆底

發布時間:2023-05-29 20:24:39

❶ 著名的大自然流盆地位於澳大利亞的

大自流盆地(Great Artesian Basin)亦稱「澳大利亞大盆地」(Great Australian Basin),是世界第三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在澳大利亞,是世界最大自流盆地,位於澳大利亞大陸中部偏東。
大自流盆地的東側是大分水嶺,由於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豐富的雨水沿著隙水的岩層向低窪處滲透在盆底底部鑿井,到蓄水層,中部盆地的地面低於地下貯水層水面,再加上水本身的壓力,水就可以自動噴出地面。這些水是發展畜牧業的寶貴資源。

❷ 四大高原的面積是多少,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島嶼.面積

黃土高原(Loess Plateau)
在中國北方,長城以南、日月山以東、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1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
北風送土
關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渣笑孫,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乾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我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於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干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干,堆積了離石黃土,范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干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布范圍更廣,南方稱下蜀黃土。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濕,疏鬆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廣布的破碎地表。
地貌類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類型是黃土高原的主體。聳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猶如海洋中的孤島。例如六盤山以西的隴中高原上的屈吳山、華家嶺、馬銜山,隴東陝北高原上的子午嶺、白於山、黃龍山等。原(升敏或塬)是指平坦的黃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肅東部的董志塬,陝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寬闊,適於機械化耕作,是重要的農業區。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出長條狀塬地,成為山樑,稱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溝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狀有如饅頭狀的山丘,當地稱為「峁」。由「梁」和「峁」組成的黃土丘陵,高出附近溝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泥沙來源區。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區地下水出露,匯成小河、河水帶來的泥沙在這里沉積,在兩岸形成小片平原,稱它為「川」。川兩旁還有階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狀平原,與條狀分布的杖地不同。
水土流失
主要由暴流溝谷沖刷疏鬆黃土所致。黃土顆粒細小,質地疏鬆,具有直立性並含有碳酸鈣,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橋等微地貌,更助長了溝壑擴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時也與近代地殼上升有關,使得溝床不斷下切和側蝕,溝谷溯源侵蝕加劇,相應地谷坡又不斷地擴展,於是溝間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與人類活動,特別是濫墾濫伐,破壞天然植被等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新中國成立後,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植樹造林、種草,將坡耕地改為水平梯田,以及水利工程等措施,黃土高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地貌差異
根據地貌的形成過程和特點,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隴中高原。一稱隴西高原。位於六盤山以西,是一個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屬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溝谷、壟板地形。②隴東、陝北高原。包括六盤山以東,呂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也是一個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經強烈侵蝕,除少數殘留的黃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區已成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間只有少數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狀似孤島。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恆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呂梁山以東的地區。它由一系列褶皺斷塊山與陷落盆地組成。山地有呂梁、恆山、五台、中條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縣、太原、臨汾、運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區海拔在1000~1500米,石質山地構成高原的主體,黃土堆積僅限於盆地及山間谷地,分布范圍約佔全區面積的40%。④渭河平原,一稱關中平原。位於渭河北山與秦嶺之間,西起寶雞。


內蒙古高原位於中國北部,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
內蒙古高原開闊坦盪,地面起伏和緩。從飛機上俯視高原就像煙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稱之為「瀚海」。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滾滾的沙漠,是中國天然牧場和沙如鏈漠分布地區之一。
內蒙古高原氣候十分乾燥,沙漠分布面積要佔全國沙漠總面積的37.8%。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庫布齊沙漠等。
黃河流經內蒙古高原中部的這一段,有的地方河谷緊縮,成為峽谷;有的地方河谷寬展,泥沙堆積成肥沃的沖積平原,這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稱,這是勞動人民在這里修建渠道,引黃河水灌溉農田的結果。
內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邊境一帶是斷續相連的乾燥剝蝕殘丘,相對高度約百米。高原地面坦盪完整,起伏和緩,古剝蝕夷平面顯著,風沙廣布,古有「瀚海」之稱。地質上古生代末期華力西運動使蒙古地槽褶皺隆起,燕山運動只發生廣泛而和緩的撓曲和斷裂。喜馬拉雅運動和新構造運動使高原普遍抬升,並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溢,填充了低窪處形成熔岩台地,廣布於高原東部,台地呈階梯狀,檯面略有起伏。
高原上普遍存有5級夷平面,形成層狀高原。燕山運動撓曲下陷地區,第三系湖相沉積層堆積甚厚,擴大了平地面范圍。新生代以來,氣候雖有冷溫干濕的交替,但均屬半乾旱和乾旱氣候,高原面分割輕微,過去形成的剝蝕夷平面大部得以形成平坦而較完整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從西北向東南略呈弧形分布:高原西北部邊緣為礫質戈壁,往東南為砂質戈壁,高原中部和東南部為伏沙和明沙。伏沙帶分布於陰山北麓和大興安嶺西麓,呈弧形斷續相連;明沙主要有巴音戈壁沙漠,海里斯沙漠、白音察干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烏珠穆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等。
內蒙古高原 :
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1400米。地面坦盪,起伏和緩,多寬廣盆地。草原遼闊,為中國重要牧區。西部沙漠分布廣。

雲貴高原
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是我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雲南高原位於哀牢山以東的雲南省東部地區,因其在雲嶺以南,故稱為雲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雲南高原上的山地頂部多呈寬廣平坦地面,或呈和緩起伏地面,有「高山頂上路寬大」的說法。連綿起伏的山嶺間,有許多湖盆和壩子。雲南有1200多個壩子,佔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為盆地,有的積水成湖。如以昆明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著滇池等許多大小湖泊,被稱為「滇中斷陷湖區」。湖盆四周由於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積,大多數已發育有湖岸平原。這里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高原的主要農業區。貴州高原位於多雨的季風區,雨量充足,因此有「天無三日晴」的說法。由於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許多河流長期切割地面,形成許多又深又陡的峽谷。貴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為三級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峽谷。高原上最高的一級是山原,以貴州西部最明顯。高原面因長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態。在這個高原面下,分布著一些盆地(壩子),最大的是貴陽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農耕地帶。峽谷是河流長期下切形成的,如烏江河谷深達300—500米,在這里「對山喚得應,走路要一天」。北盤江打幫河上源的黃果樹瀑布,寬約20米,從50多米高的陡崖上直瀉犀牛潭,水花飛濺,氣勢磅礴,是我國最大的瀑布。雲貴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個被溶蝕的高原,喀斯特地形顯著。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圓窪地、伏流、岩洞、峽谷、天生橋、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雲貴高原面上有一層固結的紅色土層(又叫風化殼),表示地面是個久經風化的地面。當它被剝蝕去後,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發育得最好的一片。這里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筍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人們在望峰亭或獅子亭眺覽,就可欣賞40多萬畝石林的奇景。


青藏高原的介紹:
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它的邊界,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昆侖山脈。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地理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在這里。

世界第一大內陸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麓,東到羅布泊窪地,北至天山山脈南麓,南至昆侖山脈北麓,大致在北緯37°~42°的暖溫帶范圍內。盆地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約550千米。面積約53萬平方千米, 大體呈菱形 。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 ,盆地中部海拔800~1300米,地勢由南向北緩斜並由西向東稍傾。邊界受東西向和北西向深大斷裂控制,成為不規則的菱形,並在東部以70千米寬的通道與河西走廊相接。居亞洲大陸中心,氣候乾燥,雨量特少,如若羌1957年全年降水量3.9毫米,民豐安迪爾1966年降水量5.0毫米,蒸發量卻很大,若羌達2952毫米,故以風力作用為主,風速常在5米/秒以上,石蘑菇和風城地貌發育。
自然景色分成4個環狀:塔里木盆地①盆地邊緣礫石帶棗山足戈壁灘,是由古代暴流洪積扇群組成,微向盆地中心傾斜,坡度一般6°~8°,寬度10~30千米,厚度千米以上,表面由2~3米厚礫層組成,水均滲入地下,地面草木不生。

②盆地邊緣綠洲帶,河流出山之後,坡度突降,水流分散,沙泥沉積,形成扇狀平原,現有疏勒、莎車、阿克蘇、和田和庫車等大小綠洲100多個。綠洲灌溉農業發達,盛產小麥、玉米、水稻和棉花等,河道遷移,綠洲也會遷移。塔里木盆地③盆地中部沙漠帶,即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32.4萬平方千米,佔中國沙漠面積的47%,為世界上第二大沙漠。主要是流動沙丘,佔85%,沙丘高大 ,多50米以上,成沙較老的可達250米,呈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鏈,復合型沙山、長條狀沙丘、金字塔形沙丘等形態。
④盆地東部的羅布泊湖盆區,大部由鹽殼組成,范圍曾有多次變動,多風蝕雅丹地形。塔里木河基本匯集了盆地的全部大河,全長2000千米,為中國最長的內陸河。河流沖積平原土地資源豐富,胡楊林和灰楊林分布面積廣,對防禦風沙、調節氣候、供應木材有重要作用。

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境內,天山山脈和阿爾泰山脈之間,平面形態南寬北窄,略呈三角形,面積約13萬准葛爾盆地平方公里。根據航磁等資料綜合分析認為,准噶爾盆地具有雙基底結構:下部為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上部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皺基底。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及西部諸山間。呈不等邊三角形。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僅190米),東高西低。盆地西部有高達2000米的山嶺,多缺口,西北風吹入盆地,冬季氣候寒冷,雨雪豐富。盆地中部為廣闊草原和沙漠(庫爾班通古特沙漠),部分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蓋,主要為南北走向的壟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緣為蜂窩狀沙丘。

准噶爾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迴疊合盆地,其上沉積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和第四紀地層。盆地中央地層平緩,具穩定地塊特徵,盆地南部是天山山前坳陷(或稱天山北緣前陸盆地),盆地西北部為成吉思汗逆沖斷褶帶,盆地東北部為克拉美麗山山前坳餡。盆地演化可劃分為前陸盆地階段、坳陷盆地階段和再生前陸盆地階段。

水文河流
發源於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補給,水量變化穩定,農業用水保證率高。除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瑪納斯、烏倫古等內陸河多流注盆地,瀦為湖泊(如瑪納斯湖、烏倫古湖等)。
農業
盆地邊緣為山麓綠洲,日平均氣溫大於10℃的溫暖期約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產棉花、小麥。盆地中部為廣闊草原和沙漠(庫爾班通古特沙漠),部分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蓋,主要為南北走向的壟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緣為蜂窩狀沙丘。准葛爾盆地盆地南緣沖積扇平原廣闊,是新墾農業區。盆地南緣沖積扇平原廣闊,是新墾農業區。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周圍有昆侖山、祁連山等山脈。盆地底部海拔在2700—3000米左柴達木盆地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內陸大盆地。盆地內部蘊藏鹽、硼、鉀、鎂、鋰、銣、溴、碘、鍶、銫、石膏、芒硝、天然鹼等,食鹽達600多億噸。甚至連格爾木機場起降飛機的跑道,都建在這。盆地鉛、鋅、鉻、錳等金屬及煤炭、石油、石棉等資源豐富。東部和東南部河湖沖積平原,宜農地面積大,農業高產,畜牧業發達。有聚寶盆之稱。
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區內鹽湖的形成與演化不僅反映了區內氣候和環境的變化,而且也記錄了全球氣柴達木盆地2候和環境的變化特徵。對柴達木盆地鹽湖的研究對探討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書是作者30年來有關柴達木盆地鹽湖研究的系統總結。全書分三章,分別介紹了鹽湖沉積物的年代學研究、柴達木盆地湖泊演化與成鹽期、近400萬年以來柴達木盆地的古氣候波動與成鹽作用。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東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脈的包圍之中,地形封閉。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為成都平原。盆地內的岩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稱。
四川盆地位於長江上游,四川省東部及重慶市西部,四周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脈和高原所環繞,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龍門山,西面是青藏高原邊緣的邛崍山、大涼山,南面是大婁山,東面是巫山。無論從構造還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個典型的盆地。它從震旦紀以來就是地殼比較穩定的大型拗陷區。晚三迭紀的印支運動中成為一個內陸湖盆,但范圍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積了厚達3000~4000米的紫紅色的砂岩和頁岩,因此人們又稱它為「紅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運動使盆地周圍褶皺成山,中間相對下陷,四川盆地的輪廓基本形成,並使盆地內部地層也發生大規模的變形。東部出現一組北東向的褶皺,稱盆東褶皺帶;中部形成穹窿構造,稱盆中穹窿帶;西部表現為沉陷,成為盆地沉陷帶,這為今天盆地的三個地貌區奠定了基礎。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周圍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對下陷, 成都一帶下陷更深。同時,長江切穿巫山,滾滾東流,完成了統一的長江水系,使內流盆地轉變為外流盆地。四川盆地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地底部兩大部分,其面積分別約為10萬多和16萬多平方公里。 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積26萬多平方千米。四川盆地內部丘陵、平原交錯,地勢北高南低。由於地表形態的不同,以華鎣山、龍泉山為界,盆底可分為三部分:
①華鎣山以東為大致平行的川東嶺谷,由東北—西南走向的許多條狀山體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與平壩,海拔200~500米,是川東農業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②華鎣山和龍泉山之間為方山丘陵。區內由於紫紅色砂頁岩傾角平緩,受切割後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對高度幾十米。當地勞動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層深厚的特點,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頂。
③龍泉山以西為平原。稱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積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海拔約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開發較早,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❸ 四大盆地是哪四大盆地 各有什麼特點

可能很多還沒有學習地理的同學就已經聽說過地理中的四大盆地了,那這四大盆地分別是什麼,都有什麼特點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匯總了相關信息,以供同學們參考。

四大盆地都有什麼

我國的四大盆地指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系維吾爾語,意為「無韁之馬」。塔里木盆地地處天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 60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約占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一。盆底平均海拔為1000米左右,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地理帶、高山帶、山麓礫石(戈壁)帶、沖積平原帶(綠洲帶)和沙漠帶。中部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近33萬平方公里,為我國最大的沙漠。

准葛爾盆地

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北部,介於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盆地中部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沙漠。盆地西端有阿拉山口和額爾齊斯河谷,大西洋水由此進入北疆,對氣候有很大影響。盆地南緣的沖積扇平原廣闊,是新開墾的農業區。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系蒙古語,意為「鹽澤」。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是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繞的巨大的內陸盆地,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海拔為2600—3000米。其西北部有小片沙漠,東南部分布著許多鹹水湖和鹽沼澤,其中察爾汗鹽池面積為1600平方公里,儲鹽量達250億噸,可供全國人民食用8000年左右。此外,這里還盛產石油和各種金屬礦藏,人們贊美柴消蠢達木盆地是一個「聚寶盆」。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東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脈的包圍之中,地形封閉。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為成都平原。盆地內鍵橋圓的岩石、土稿塌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稱。長江橫貫南緣,氣候終年溫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礦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四大盆地各有什麼特點

四大盆地各自的特點:

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位於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地質構造上是周圍被許多深大斷裂所限制的穩定地塊。

准噶爾盆地:位於西北為准噶爾界山,東北為阿爾泰山,南部為北天山,是一個略呈三角形的封閉式內陸盆地,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也中國第二大盆地。

柴達木盆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的平均海拔為4000米。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侖山脈、祁連山脈與阿爾金山脈所環抱,面積25萬7千8百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紅層盆地,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它是中國最大的外流盆地。

❹ 澳大利亞的大自流井的成因

成因:澳大利亞地勢東西高,中部為大盆地 ,中部盆地的地面低於地下貯水層水面,所以會自流。
澳大利亞盆地(大自流盆地),海拔不足200米。介於東部高地與西部高原之間, 盆地內部較為平坦,其中有一處湖泊 叫 艾爾湖,是澳大利亞 最低處,湖面海拔只有 —16米,盆地內河流很少,僅有的幾條河流均為季節性河流(虛線表示),但是地下水卻很豐富。若在中部地勢低窪之處鑿井,地下水可自動流出地面,叫自流井,因此,人們也把這里稱為大自流盆地。
大自流盆地
大淺碟形凹陷盆地。又稱澳大利亞大盆地,位於澳大利亞大陸中部偏東,即中央低地區北部1/3的地區范圍內。介於東部高地與西部高原之間,自卡奔塔利亞灣向南,直至達令河上源和艾爾湖盆地,包括昆士蘭州的1/3地區、新南威爾士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的大部以及北部地方的一部分區域 ,面積 175萬平方千米,地下廣布著承壓水層。東部邊緣大致以大分水嶺西麓為界,地勢較高,西、北、南三邊較低。在澳大利亞古陸岩層上,覆蓋著基岩不透水層、侏羅紀砂岩承壓含水層和白堊紀頁岩不透水層,露頭在東部多雨地帶,形成受水區。地下水流循含水層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區。承壓水通過鑽井或天然泉眼湧出地表,自流盆地因此得名。

❺ 為什麼地下會有水 地下水形成原因及分布特點

4. 岩石礦床中的水:岩石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當岩石受到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力的作用時,岩石中的水會被釋放出來,

4. 岩斗派宴石礦床中的水:岩石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當岩石受到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力的作用時,岩石中的水會被釋放出來,

總羨蘆的來說,地下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對於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地下水的保護和利用,避免過度開采和污染空銀。

5. 人工注入: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會使用大量的水,其中一部分會被排放到地下,成為地下水的一部分。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資源之一,廣泛應用於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但是,很多人對於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點並不了解。本文將從這兩個方面進行簡要介紹。

❻ 世界四大盆地最低的盆地是什麼

最低的盆地是新疆東部天山腳下的吐魯番盆地。

吐魯番盆地的地勢特殊,四周環山,其北面的博格達山的主峰海拔達5445米,而盆地中的艾丁湖面海拔-154米,在這樣短的水平距離內,高差竟達5600米,堪稱自然界中的一絕。

以周圍山脊線為界,面積50140平方千米,其中低於海平面以下的面積有4050平方千米,艾丁湖窪地低於海平面154米,是中國大陸的最低處,盆地邊緣群山環抱,最高的博格達峰終年積雪。

(6)澳大利亞中部有什麼盆底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1、吐魯番盆地屬於獨特的暖溫帶乾旱荒漠氣候。主要特點是:乾燥、高溫、多風。盆地內,年日照時數長;蒸發量大;褲掘降水量少但局地性強。

2、盆地的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過地下粗砂礫層向盆地滲透過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間溝谷呈泉湧出地面,並匯成河流。

3、吐魯番盆地夏季之熱,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氣候特別乾旱,天上沒有雲彩阻擋強烈陽光熱量,地面沒有水分蒸發消耗熱量,所以陽光熱量得以全力用來升高氣溫。

第二是吐胡和核魯番的盆地地形,白天陽光熱棚豎量不易向外散發。

第三是這裏海拔低,在海平面附近,是中國內陸乾旱地區最低的地方。

❼ 什麼叫海盆,請高手解釋

在陸地上,比較廣闊的凹陷地區,稱為盆地,如四川盆地。在海洋底部,也有凹陷的大片地區,稱為海盆。海盆當中,有些屬於大洋與大陸交接處的邊緣海海盆,有些是在大洋里的海盆。

我國的渤海和黃海只是內陸海盆,東海、南海才是邊緣海海盆。日本群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的日本海,南海東南方的蘇祿海海盆,都屬邊緣海海盆。它們位於西太平洋邊緣敬明,其特點是地殼厚度較搏,一般為6.2-9千米。其海水深度較淺,一般在4000米左右。

大洋中的海盆,例如東太平洋海盆,是由大致南北走向的東太平洋海領域中太平洋山脈阻隔成的海盆。還有馬里亞納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北美海盆,巴西海盆,北非海盆,安哥拉海盆和澳大利亞海盆等,均屬大彎鎮洋海盆。大洋海盆水很深,一般在5500-6000米。

南海深海盆。我國南海的深海盆位於南海中部,包括中央海盆和西南海盆,水深3800-4200米,底部呈深海平原。表層沉積物主要有褐色粘土、泥質粉沙、放射蟲軟泥和有孔蟲軟泥組成,其中夾有火山噴發物。在局部區域有海山和海嶺屹立,如黃岩島海山及其在該海山上發育而成的珊瑚環礁。盆底地殼厚度達4.4-8.75千米。

毗連台灣島東方的西菲律賓海盆,屬太平洋西部的大海盆,它的東界為九州至帛球海嶺北界是琉球群島,南界亮鬧告是菲律賓群島,水深5000米。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中部有什麼盆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