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悉尼歌劇院建築風格簡要介紹
它的建築特色簡而言之就是像在風浪中鼓帆前進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灣海面上的潔白貝殼,這就是悉尼歌劇院的外觀。
這棟建築物的形狀實際上參照了一個被撥開的球體的扇形部分。悉尼歌劇院是多數人能從圖片上認出來的少數現代建築之一。對許多人來說,它幾乎成了澳大利亞的象徵。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地標建築,也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魂魄,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悉尼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
從遠處看,悉尼歌劇院就好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帶著所有人的音樂夢想,駛向蔚藍的海洋。從近處看,它就像一個陳放著貝殼的大展台,貝殼也爭先恐後地向著太陽立正看起。
(1)澳大利亞劇院怎麼畫擴展閱讀:
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劇院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至1956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後來丹麥建築師約恩·伍重的設計屏雀中選。
建設從1959年3月開始,直至1973年10月竣工,斥資1億零200萬澳大利亞元完成建造,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亞政府還曾於1959年發行悉尼歌劇院彩券。
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樂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
由澳大利亞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大利亞木材,忠實呈現澳大利亞自有的風格。
B.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已成為悉尼市的標志性建築。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
英文名稱:Sydney Opera House 地理位置:澳大利亞悉尼市貝尼朗岬角 歌劇院規模:悉尼歌劇院整個建築佔地1.84公頃,長183米,寬118米,高67米,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 設計師:約恩·伍重(Jorn Utzon)(丹麥)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悉尼市貝尼朗岬角。這座綜合性的藝術中心,在現代建築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性標志悉尼歌劇院
。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悉尼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 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劇院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至1956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後來丹麥建築師約恩·伍重的設計屏雀中選,共耗時16年、斥資1200萬澳幣完成建造,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還曾於1959年發行悉尼歌劇院彩券。 每年在悉尼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約二百萬觀眾前往共襄盛舉,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並經過特殊處理,因此不怕海風的侵襲,屋頂下方就是悉尼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所─音樂廳(Concert Hall)和歌劇院(Opera Theater)。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樂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由澳洲藝術家Ronald 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 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
C. 為什麼悉尼歌劇院被稱為「混凝土的藝術」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被稱為混凝土的 生動作品。它像迎風鼓起的白帆一樣別出心裁的屋頂,使得整座建築像一艘乘風破浪的 大帆船又如一簇潔白而巨大的百合花,憑依 碧海藍天,向著陽光盛開。
在海灘上設計建造的悉尼歌劇院,遠遠望去,似萬頃碧波中的片片白帆,又如荷花盛開,充滿浪漫的詩情畫意。
其實主要來看,首先,就是它體現了建築與設計水平,美觀與實用兼具,建在海上,不懼海風。二來,在建築造型上,反映了建築家的自然美學思想,各個角度都很美觀,將設計的美學很好的運用到了實物中,建築取材等也反映出澳大利自有的一些風格。符合現代設計與建築的美學思想吧。還有,投入大,花錢多,哈哈。而且它好看,旅遊者加上歌劇等的愛好者慕名而去的話,知道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反正,在某個時代,出了某個有特色又很優秀的東西,再加上浩大的聲勢來宣傳一下,能不有名都難啊。就像中國的鳥巢啊,不也是舉世聞名嘛!
D. 澳大利亞名勝古跡簡筆畫
澳大利亞非土著的歷史到現在也就那麼二三百年
古跡的話 要算自然給予的美好風光和獨特的地貌了,大紅石艾雅斯巨石(Ayers Rock),大洋路的地貌(十二門徒),達爾文的卡喀杜國家公園(Kaka National Park),天然的塔斯馬尼亞風光,大堡礁的潛水勝境。
名勝談不上古 但是有特色的也很多,悉尼的歌劇院(Opera House)&海港大橋(Harbour Bridge),堪培拉的議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墨爾本的聖凱達路(St. Kilda Road)旁邊也有各種有特色的建築,黃金海岸的沖浪者天堂(Surfers Paradise)、海洋公園(Sea World)、華納電影世界( Movie World)、夢幻世界(Dream World)及水上公園(Wet'n'Wild Water Park)。
E. 澳大利亞的建築作品「悉尼歌劇院」是運用什麼形式為設計元素設計而成的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師是約恩·烏特松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性建築。它的造型奇特,像蓮花,又像風帆,據說是設計師剝橘子時得到的靈感。當初,澳大利亞人對這個設計還頗有爭議,但事實證明了這個設計是成功的。悉尼歌劇院不僅每年為澳大利亞掙得大量的旅遊收入,現在就連舊瓦也能賣個好價錢。
新華社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於13日對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師約恩·烏特松進行表彰。但是,對於烏特松來說,這項榮譽遲到了整整32年。丹麥著名設計師烏特松因設計了悉尼歌劇院享譽世界。但是當年由於和澳大利亞政府發生爭執,烏特松在歌劇院全部完工之前就離開了澳大利亞。從那以後,烏特松就再沒有回到過澳大利亞,他也從沒有親眼見過全部完工後的悉尼歌劇院。但是,他設計的悉尼歌劇院已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今年,悉尼歌劇院還被提名為世界文化遺產。雖然和澳大利亞政府存在矛盾,烏特松還是在1999年應悉尼市政府請求設計了悉尼歌劇院的西柱廊。新建成的西柱廊將於本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據澳大利亞《太陽-先驅報》報道,正在澳大利亞進行訪問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主持西柱廊的落成典禮,並在典禮上對烏特松進行表彰。然而,這項榮譽對於烏特松來說來得實在太晚了,今年已經88歲高齡的烏特松已經無力重返悉尼。他的兒子揚·烏特松將代表父親參加典禮並接受榮譽。
F. 悉尼歌劇院地理位置的地圖,還有項目總介紹【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這些照片
悉尼歌劇院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悉尼市貝尼朗岬角。
項目介紹:建造悉尼歌劇院的計劃始於1940年代,悉尼音樂學院的院長EugeneGoossens游說建造一個能夠表演大型戲劇作品的場所。當時進行戲劇表演的場所悉尼市政廳對於戲劇表演來說太小了。在1954年,Goossens成功取得了新南威爾士州總理JosephCahill的支持,JosephCahill要求要求設計一個專門用於歌劇的劇院。也是Goossens堅持將歌劇院建在便利朗角(BennelongPoint)上。盡管Cahill曾想將其建得離位於CBD西北方的溫耶德火車站(Wynyardrailwaystation,Sydney)更近一點。
據設計者晚年時說,他當年的創意其實是來源於橙子。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裡面是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寬97米的大台階。車輛入口和停車場設在大台階下面。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灣,三面臨水,環境開闊,以特色的建築設計聞名於世,它的外形像三個三角形翹首於河邊,屋頂是白色的形狀猶如貝殼,因而有「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之美稱。
約翰·伍重設計的悉尼歌劇院的外形成雞蛋形,圓拱形的天花則會製造多種的迴音,而且聲波可能反射至歌手身上,而不是到達觀眾席,所以設計方面出現很大的難度,所以最後多用途的劇場則只可以設計成演奏廳。
由於約翰·伍重的設計在技術層面上完全不能滿足需求,特別是在結構上的問題,所以整個設計在後期是完全重新設計,而設計時間更達至12年之久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屋頂的結構。 原來的設計不單沒有規律,各扇型結構都有不同的彎曲度,完全沒有邏輯可言,而且不同的彎曲面是互相接觸的,但在無規律彎曲面的接合上,是很難確保施工的品質管理。 為了方便工程上的管理上,各扇型的單元便歸一至類似的彎曲度,各部件只是比例上的不同。 因此便可以用預製件的方式來製做各混凝土的部件,而不用在現場做模,品質管制方面便容易處理。至於結構承重則是更大的問題,因為在1960年時還未有任何工程師設計過這樣的扇型的蛋型結構,而且由於室內是劇院的關系,是不可以在柱和梁來承擔屋頂的重量。
在最初的設計是把打算用混凝土作為結構外牆,但這樣並不能夠使這樣的外型成為獨立的安全結構,之後工程師不斷地研究不同的方法,如在屋脊上加入鋼結構框架,並屋頂建造成厚厚的結構牆。不過,最終的方法是使用了摺合式的混凝土結構牆,情況就好像一個彎曲了的屏風一樣,利用摺合多層的結構來支撐屋頂,每一層的摺合便有如一個拱門一樣,這樣便能承重亦不破壞原有設計外型的彎曲度。由於這樣的外型而大跨度的結構是前所未有的,工程師都未必知道摺合式的結構是否適合,所以便利用了電腦作結構分析,這亦是世界第一次使用電腦作結構計算的工程,創了建築工程的先河。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十大奇跡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認出的建築,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拍照,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悉尼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
悉尼歌劇院設備完善,使用效果優良,是一座成功的音樂、戲劇演出建築。那些瀕臨水面的巨大的白色殼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開的花朵,在藍天、碧海、綠樹的襯映下,婀娜多姿,輕盈皎潔。
這座建築已被視為世界的經典建築載入史冊。2003年4月,悉尼歌劇院設計大師約翰·伍重先生獲2003普利策建築學獎。普力策獎是對伍重和他的傑作的最終承認。
2008年11月29日,約恩·烏松在丹麥去世,享年90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位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大師,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沒能夠親眼看過他自己的傑作。
(最後附有一些照片)[如果還需要的話我可以給你再找找,望你採納,謝謝]
G. 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為何成為該國的標志性建築
悉尼歌劇院位於澳大利亞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已成為悉尼市的標志性建築。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劇院設備完善,使用效果優良,是一座成功的音樂、戲劇演出建築。
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是效仿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這也使歌劇院具有了古文化的濃厚的歷史氣息,悉尼歌劇院規模宏大,結構講究,演出頻繁,是世界公認的音樂、戲劇演出聖地,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參觀拍照,這大大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產業發展,2007年6月,悉尼歌劇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作為世界的經典建築載入史冊。
悉尼歌劇院是迎合歌劇發展的需要誕生的,它是一座文化的殿堂,是悉尼人民的精神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