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大利亞農業特點
由於動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異,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內的較穩定的、區域性的多種農業地域類型。
一、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
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風水田農業
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
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
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
三、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商品穀物農業
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
六、乳畜業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七、混合農業
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業
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
九、園藝業
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
1.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大牧場放牧業: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3.種植園農業: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美國南部以及薩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5.混合農業:分布在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6.乳畜業: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
[編輯本段]農業地域類型
農業生產的地域類型,是農業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世界農業大體可以劃分為13種不同的地域類型。他們代表著環境條件、動植物類型、發展階段與生產方式的不同組合。
1、游牧業;2、遷移農業;3、初步定住農業;4、稻作農業;5、傳統旱作穀物農業;6、傳統混合農業;7、地中海式農業(穀物、果品園藝業);8、種植園農業;9、現代旱作穀物農業;10、現代混合農業;11、乳畜業;12、市場園藝業;13、大牧場畜牧業。
從發展階段來看,1、2、3、大體屬於原始農業;4、5、6、7屬於傳統農業;8、9、10、11、12、13屬於現代農業
②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特點是什麼
發達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要農作物為小麥、大麥、棉花、高粱等,主要畜牧產品為牛肉、牛奶、羊肉、羊毛、家禽等。
澳大利亞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2015/2016財年,澳農牧業產值952.8億澳元,占同期GDP的5.7%。
(2)澳大利亞是什麼形式的畜牧業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7742美元,排名世界第5,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一,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
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
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lucky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
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
③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三大特點
澳大利亞土地面積為770萬k平方米,人口為1 800萬人左右,是一個典型的地廣人稀的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5%,農業產值佔GDP的7%,占出口值的45%。澳大利亞是世界重要畜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澳大利亞畜牧業經濟歷經了由高度管理到逐漸放開,最後完全由靈活的市場經濟調節的過程,1974—1990年,澳政府對羊毛生產商提供最低收購價格保障,1991年2月取消,使羊毛價格完全由市場形成;2000年7月取消最後一項畜產品——牛奶最低保護價,使所有畜產品價格由市場形成。
1.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高度重視 農牧業是澳大利亞起家的基礎產業,畜牧業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較高。羊毛(凈毛)年產量約44萬t,80%用於出口,是全球最大的羊毛生產國和出口國。牛羊肉、奶製品等出口比重佔到產量的50%-70%,有力地支持了澳大利亞的出口創匯和經濟發展。因此,政府一直將畜牧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上。草場分國有、私有兩種所有制形式,國有草場大多貧瘠,政府以較低的費用租賃給牧業生產者,租賃期較長,一般為99年,以避免經營者掠奪式利用草場。澳政府對畜牧業的保護手段之一就是加強草原建設,合理載畜,防止荒漠化。澳大利亞各州每年都組織盛大的植樹節、種草節,工人、農民、學生、職員、官員都自願積極參與。政府則對自願植樹造林、保護草原退化的牧場主以減少稅收的辦法給以扶持。同時由於政策引導等原因澳洲的生產者生態保護意識很強,十分珍愛自己的土地。保護土地和環境,恢復生態平衡,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每個牧場都將自己的草地分成數塊圍欄,畜群定期輪牧,使牧草有適當的恢復期。這種對草場的維護性的利用,十分有利於植被生長。澳洲還有配套的法規以保持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澳洲為保持優美環境和無污染,不允許建設任何有污染物排放的工廠,盡管其民族工業相對不發達。
2.具有完善的畜產品安全管理體系 澳大利亞以其綠色、無污染食品著稱於世,這是其多年來不懈努力的結果。畜產品生產有嚴格的質量監控、安全檢查措施。肉類生產者要申請經營許可證,申請過程有資格審定及嚴格的食品安全要求。對畜產品實行從生產到銷售、貯存、裝運出口直到最終用戶的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牛肉質量標准即MSA (MEATSTANDARDS AUSTRALIA),在飼喂、運輸、屠宰、肉的含水、脂肪含量、疫病、肉色、大理石花紋、污染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嚴格的規定。生產者對MSA也十分感興趣,1999年全澳洲持MSA經營許可證的育肥牛場有83家,牛肉加工企業有26家。按MSA生產的牛肉,在國內外市場均受歡迎。在出口時,政府的檢疫部門要對牛肉污染、葯物殘留等檢查,以確保按照國際國內廠商的需求提供高質量、安全的牛肉。
3.畜產品生產者直接參與流通 澳大利亞有各類生產者合作組織,由牧場主按行業組成,擁有自己的倉儲設施和銷售渠道,負責該行業產品的收購,統一定價、倉儲、加工、運輸、銷售等。牧場主則以會員身份向合作組織交售產品,會員實現「利益均沾,風險共擔」。全澳2個大型的生產者合作組織擁有牛奶生產的45%,占奶製品銷售的50%,鮮奶銷售的75%。澳政府法規規定,生產者合作組織不受反壟斷法的限制,以保護農牧業生產者的利益。此外,全澳有分布合理的活畜交易市場,交易市場基礎設施良好,生產者以會員身份委託合作組織在交易市場拍買活畜,一般隨行就市。
4.重視草原畜牧業科學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培訓,科研服務體系健全 從良種引繁、品種選育到疾病防治、檢疫監測、災害預測防範、產品保險供應等均為服務內容。同時,十分重視提高畜牧業的科研水平,因地制宜培育優良品種,如綿羊為優質美利奴羊,通過嚴格選擇種羊,交叉交配,縮短世代間隔,保持優良品性。羊群可在氣候炎熱、土地貧瘠和地下水高礦物、高鹽鹼的惡劣環境下生活,還能抵禦疾病,並使其羊毛表層形成一層保護層。科研人員培育的一種苜蓿草,羊食後可增加毛的產量。還研製出了先進的羊毛長度和強度自動檢驗器和清洗機。各級科研單位圍繞提高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從事科學研究和轉讓技術成果,科研經費充足。如新南威爾士的農業科研所,年度科研經費政府撥款佔60%,向私人企業收取出口商品檢疫費佔30%,也有部分來自基金會的資助。多數牧場主還與科研單位建立草場監測和良種草、畜改良等契約關系,科研所定期對草場土質和草的品質進行化驗,依據情況提出措施建議。
5.採用靈活變通的農業保護政策 澳大利亞畜牧業經濟體制的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之一,澳政府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對畜牧業的保護。但這並非意味著澳政府不對畜牧業進行保護。澳政府對畜牧業的保護主要是畜產品補貼,有兩種形式:直接價格補貼和間接價格補貼。由於直接價格補貼易受到國際社會的指責,因此,澳政府對畜產品直接價格補貼率較低,一般為2%-6%,而間接價格補貼則較高,一般為4%—30%。後者可通過向消費者征稅(如2000年7月1日實施的GST即消費稅)建立產業基金來補貼出口商,這樣大大增加了澳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④ 澳大利亞的畜牧業與馬賽人的畜牧業有什麼不同
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隨著季節變化遷移,生活較為簡陋樸素,澳大利亞有固定牧羊帶,和定居點,工業水平也明顯高於馬賽人,商品性高。
⑤ 澳大利亞農業以什麼為主,混合農業農事安排
澳大利亞的農業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其人口密度較小,但農場規模較大,同時其機械化的程度較高、生產技術較先進,因此生產出來的主要農牧產品大部分都能用來出口,比如羊毛、牛肉、小麥。
一、澳大利亞農業以什麼為主
澳大利亞的農業主要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該產業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大盆地(大自流盆地)以及墨累-達令河附近,其生產的突出特點是機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其人口的密度較小,但農場的規模較大(以家庭農牧場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同時其機械化的程度較高,並且由於該國的生產技術比較先進,因此生產出來的主要農牧產品大部分都能用來出口,比如羊毛、牛肉、小麥等。
二、澳大利亞混合農業農事安排
1、農事安排:冬季為牧羊忙季、種麥閑季;5月份是當地農民比較忙碌的時間段。
2、分布情況:西南部和東南部的草原地區一般普遍採用同時種植小麥以及牧羊的方式來進行混合經營。
3、墨累-達令盆地中的小麥種植帶、牧羊帶的優點:農場已經成為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農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來安排農活;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來決定是要多種植小麥還是要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以及對市場的適應性。
⑥ 澳大利亞的農業類型
澳大利亞農業地域農業類型主要是:
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
⑴分布:西南部和東南部的草原地區,普遍採用同時種植小麥和牧羊的混合經營方式。
⑵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的優點:
①農場成為一個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②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活;
③農民可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資料:澳大利亞:馱在羊背上的國家 (2000.12.06 17:06:46)
澳大利亞地處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國土面積768萬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萬人。全國地勢低
平,草場遼闊,畜牧業非常發達,畜產品約占其出口商品的30%,因此素有「馱在羊背上的國家」美稱。
畜產品在澳大利亞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約占其出口商品的30%以上。1999年,澳大利
亞全國綿羊存欄數近1.7億只,年產羊毛10億公斤,所產羊毛90%以上供出口,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
1/3以上;奶牛和肉牛的存欄數為2600多萬頭,其中3/5為奶牛,年產牛肉200萬噸、牛奶60
億升。
澳大利亞採用鐵絲柵欄圍養與牧羊犬趕羊相結合的放牧方式,羊群在鐵絲圍欄內自由活動,無需專人看
管,只需訓練有素的牧羊犬忠於職守。目前澳大利亞約有7萬個牧場,面積從幾百公頃到幾千公頃不等,小
塊草場由人工培植,大面積牧場則採用飛機播種與施肥。
澳大利亞十分重視提高畜牧業的科研水平,這是其一直保持畜牧業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科研人員嚴格選
擇優良種羊,通過交叉交配技術培育子羔,以達到縮短代間隔的目的,保證了綿羊品種的優良。
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科研服務體系較為完備,服務內容包括從良種引進、品種選育到疾病防治檢疫等諸多方
面。各級科研單位圍繞提高畜牧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從事科學研究和轉讓技術成果。
為了保持畜牧業先進的生產水平,澳大利亞始終對畜牧業的科研給予較高的資金投入。以新南威爾士州動
物科學研究所為例,其1999年科研經費為1278萬澳元,其中政府撥款佔51%,行業基金會資助占
31%,其餘18%來自技術成果轉讓及技術有償服務。在澳大利亞,畜牧生產與畜牧科研保持著緊密的合
作關系,牧場主定期聘請科研人員到牧場進行技術指導。牧場主如果需要葯物、草籽、機械等生產資料,只
要打一個電話,有關科研機構與廠家就會送貨到門。澳大利亞畜牧生產有著極嚴格的專業化分工,全國有近
萬人的流動剪毛工,打個電話剪毛工就來牧場參與剪毛工作,同時專門負責羊毛定級的人員會按羊毛的粗
細、長短、軟硬、光澤度等指標進行分級分類包裝,然後交澳大利亞羊毛局統一組織出口。出售牛、羊也只
要打個電話,肉類加工廠在2小時內就會趕來收購,十分方便。
澳大利亞政府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從聯邦政府到州政府都設有生態環境保護小組,專門負責環境保護的宣
傳教育、規劃設計等工作,無論是城鎮還是牧場建設,都要預先規劃出一定比例的綠化用地。
⑦ 澳大利亞德畜牧業以飼養羊為主
澳大利亞號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其發達的養羊業舉世聞名,多年來一直是該國農業發展的命脈。澳大利亞全境地勢低平,草場遼闊,以養羊養牛為主的畜牧業非常發達,在農業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一是在農業經濟中占的比重高。據了解,澳大利亞農牧業用地485億公頃,其中牧業用地佔55%,草原面積佔世界草原面積近十分之一。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產值中占的比重達60%。常年養羊17億只,年產羊毛10億公斤,佔世界羊毛總產量三分之一以上;養牛2600多萬頭,其中五分之三為奶牛,年產牛肉200萬噸,牛奶60億升。二是在出口創匯商品中占的比重高。畜產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50年代高達80%,目前仍佔三分之一以上,所產羊毛90%以上出口,主要是未脫脂羊毛,向日本、中國、歐盟、獨聯體供貨,年出口額60億澳元(100澳元摺合人民幣約520元)。80年代以來,每年出口羊肉3萬多噸,並向中東和北非出口活羊700萬只。近三分之二的牛肉、二分之一的奶製品出口到國外,美國是澳產牛肉的最大買主,其次是日本。獨特的放牧方式與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結合,是澳大利亞養羊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澳大利亞養羊採用鐵絲柵欄放羊與牧羊犬趕羊相結合的放牧方式。羊群白天晚上都在鐵絲柵欄內自由活動,不需人看管,常常數百隻,甚至成千上萬只羊集中,靠牧羊人訓養的牧羊犬趕羊。全澳牧場約67萬個,面積從幾百公頃到幾千公頃不等,最大的達40萬公頃,養羊43萬只。小塊牧草由人工培植,大面積牧草用飛機播種、施肥。牧草施行噴灌,每隔3~4年施一次化肥。剪羊毛普遍採用電剪,11分鍾可剪4隻羊的毛,十分方便。
⑧ 混合農業,大牧場放牧業,乳蓄業,到底怎麼區分,澳大利亞農業地域類型到底是屬於什麼
混合農業是種植業和畜牧業相互結合、兼而有之的綜合性農業。
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城市市場的商品化、集約化、畜牧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五大湖區周圍地區,西歐等地。
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為混合農業和大牧場放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