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怎麼樣有什麼依據嗎
澳大利亞軍隊從實力角度來說並不強大,它的強大是有一個特殊身份帶來的光環,一個最為合格的「協警」,是美國這個世界警察身邊最賣力的「協警」。澳大利亞已經成為美國手裡牽著的一條「汪汪」,美國要干什麼壞事,澳大利亞總是先張口「汪汪」起來。
『貳』 澳大利亞一直對英國忠心耿耿,二戰後為何傍上了新老大美國
我們常說人要講良心,要知恩圖報,無愧於自己。那麼國家之間呢,有點類似,但又不盡相同,雖然國家利益第一,但最起碼應該說得過去。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國家是如何行事的。這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雖然是個新國家,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卻讓人刮目相看,驕橫自大的德軍統帥稱澳軍是“粉碎機”,二戰新幾內亞戰役不可一世的日軍被澳軍殺得人仰馬翻,被消滅近20萬。難得的是兩次世界大戰它與宗主國同甘共苦,忠心一片。而戰後又崇拜強大新勢力拜美國為大哥,對新主公馬首是瞻!
澳大利亞建國時間雖短,只有100多年,軍事歷史倒是很豐富,但它終究是個中等國家,歷史大潮中選擇傍老大也是國家利益使然,沒准什麼時候也會叫我們中國一聲大哥。
『叄』 誰能詳細說一下澳軍在二戰的作戰歷史
二戰爆發時,澳大利亞雖沒有作好參戰准備,國民對這場發生在歐洲的戰爭缺乏熱情,但是大多數人仍支持政府的參戰決定,認為英國是澳大利亞的母國,澳大利亞在戰爭中站在英國一邊是天經地義的事。全國隨即進入緊急動員,議會頒布《國家安全法》,授予政府有關處理戰爭事務的廣泛權力。政府下令對16—65歲之間的公民進行人口調查,立即恢復強制軍訓制;對農牧產品、匯率、物價等實施政府管制;發布組建新的「澳大利亞帝國部隊」(AIF)的計劃,並在11月將建成的第一個師(第6師)派往中東。相隔21年之後,澳大利亞又一次投入了世界大戰。在這次大戰中,這個人口僅720餘萬的國家前後共動員了近100萬人參戰,傷亡人數達95567人,[(12)]為戰勝德國日本及其他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直接派軍參戰,在軍事上取得了許多重大戰果。
陸軍直接參加了中東北非戰場、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作戰。在戰爭初期,澳陸軍第6、7、9師前往中東,先接受軍訓,1941年1月起先後投入戰斗。在西部沙漠戰役中,澳軍第6師與英軍連續攻佔義大利軍隊據守的巴爾迪亞、托卜魯克、班加西等城,共殲滅意軍10個師,相當於意陸軍總兵力的1/6。同年3月,澳軍轉戰希臘本土和克里特島,協助希臘軍隊抗擊義大利的入侵。4月,德軍第12集團軍繞過希軍北部防線,發動迅猛的進攻。澳軍被迫隨英希軍撤至克里特島,抗擊德軍傘兵部隊和登陸部隊的進攻,與盟軍一起殲滅了德軍一個傘兵師。但因制空權、制海權盡被德軍控制而撤回地中海南岸。澳軍在這次行動中首遭重創,1595人陳亡,5174人被俘。[(13)]6月,盟軍發動敘利亞—黎巴嫩戰役,澳軍第7師沿海岸北上,7月8日攻下達穆爾,直抵貝魯特近郊,迫使法國維希政權的部隊在5天後接受停火。在北非沙漠,德意軍在3月底開始反攻。4月11日澳軍第9師在托卜魯克被包圍。澳軍官兵浴血奮戰,擊退德意軍無數次進攻,堅持到12月10日盟軍前來解圍為止。托卜魯克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使澳軍贏得了聲譽。在第二年10月的阿拉曼戰役中,澳軍第9師打得更為出色。在另外兩路進攻受阻的危急時刻,在右路擔任主攻的澳9師拚命殺出一條血路,扭轉了戰局。遭到慘敗的德軍統帥隆美爾驚嘆「(澳軍)這一路就像一部粉碎機,碰上它的一切東西都會粉身碎骨」。[(14)]1942年起,澳軍3個師先後撤回太平洋戰場。
在東南亞戰場,澳軍第8師參加了保衛馬來亞和新加坡的戰斗。由於盟軍內部存在矛盾,軍心渙散,喪失海空保護,被日軍第25軍擊敗。1942年2月新加坡陷落時,澳8師15000餘名官兵均淪為日軍的戰俘。澳軍另有一個旅據守緬甸東南部,亦被日軍擊敗,退入印度。
在太平洋戰場,日本將戰火燃到澳大利亞的北大門。1942年9月,澳軍在巴布亞的科科達山道戰役中擊敗了向南進犯的13000名日軍,粉碎了他們攻佔莫爾茲比港進而渡海入侵澳本土的企圖。隨後,澳軍第6、7師和美軍一個團在澳軍總司令托馬斯·布萊梅上將的指揮下向北進攻,至1943年1消滅了盤踞在巴布亞北部沿海地區的日軍,拉開了盟軍反攻的序幕。巴布亞戰役的勝利比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擊敗日軍還早半個月。1943年4月,美軍和澳軍發動新幾內亞戰役,消滅大批日軍有生力量。澳軍還參加了攻佔布干維爾島、新不列顛島的戰斗。1945年5月1日,澳軍在汶萊的東海岸登陸,解放了大片地區。日本宣布投降後,澳軍負責在汶萊、荷屬東印度的東部地區和澳大利亞海外屬土接受日軍的投降。
澳大利亞海軍和空軍也全力以赴投入各戰區的戰斗。海軍在地中海和太平洋的歷次重大海戰運送兵員給養、支援陸軍登陸和護船中起了重要作用,並付出慘重的代價。「悉尼號」巡洋艦在地中海擊沉了義大利驅逐艦「埃斯佩羅號」和巡洋艦「巴托羅謬—克萊奧尼號」,後在澳西部近海與德國炮艦「考莫蘭號」同歸於盡,「悉尼號」上645名官兵全部戰死。在其他的海戰中,巡洋艦「珀思號」、「堪培拉號」和多艘驅逐艦亦被擊沉。空軍的作戰范圍更大,包括歐洲戰場。大批澳空軍人員還加入英國空軍作戰。戰爭期間,共有10562名空軍官兵陣亡,其中一半戰死在歐洲。[(15)]
第二,作為盟軍太平洋戰場的大後方和反攻基地,為盟軍調整戰略部署和發動反攻提供了必要條件。
日軍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後,迅速南下,盟國殘部敗退澳大利亞,並決定以此為基地調集兵力准備反攻。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十分重視澳大利亞的戰略價值,他說:「從全面的戰略觀點來看,我相信太平洋進攻行動的最有利的路線應該是從澳大利亞出發經過新幾內亞到棉蘭老島。」[(16)]
美軍於1941年12月22日開進澳東北部的布里斯班,到1943年9月,美軍在布里斯班及以北的羅克漢普頓、敦斯維爾等地集結了12萬重兵。1942年3月17日,麥克阿瑟來到澳大利亞,並把他的司令部設在墨爾本,7月遷至更靠近北方前線的布里斯班。不久,澳美軍隊發動巴布亞戰役,拉開了盟軍反攻的序幕。戰爭期間,約有100萬美軍在澳大利亞駐扎訓練、休整或調防。在瓜達爾卡納爾作戰的美軍官兵在戰斗結束後全部轉到墨爾本休整,澳大利亞人的熱情慷慨使這些經歷過戰火洗禮的美國軍人感動不已。
第三,生產大量軍火和其他軍需品,為盟軍提供了重要的後勤支援。
二戰開始後,尤其是日本南侵以來,澳大利亞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支持盟軍抗擊侵略者。早在1940年7月,政府就設立軍火局,任命鋼鐵業巨頭埃辛頓·劉易斯為軍火總監,使軍火生產在短時期內出現較大發展,全國約有1000家工廠製造軍火。1943年時,有15.6萬名工人在軍火生產第一線工作,行政管理人員為6000人。所製造的產品包括炸 葯、彈 葯、槍 炮、裝甲車、無線電設備和各種其他車輛等。為軍火工業相配套的其他工業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機床製造業、電氣和光學儀器製造業、飛機製造業得到建立和迅速發展。另外,為動員更多的人參加工作,調配人力資源,政府任命華萊士·沃思為人力調配總監。全國16歲以上男女公民均登記在冊,隨時聽候調遣。1943年6月,澳大利亞參軍或參加工作的14歲以上的男子達2529000人,婦女為840000人。[(17)]而且,政府還成立了戰時工業組織局,負責管理民用生產,調查並監督資源使用。政府對一些重要的戰爭物資,如汽油等油料實行配給制供給,並限制電力和其他燃料的使用。對於澳大利亞在這方面作出的貢獻,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在整個戰爭中,澳大利亞的給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西南太平洋戰區的陸、空部隊比起其他戰區來都是自給自足的。1942年下半年,他們需要的資源有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來自當地的產物。我給鄰近的南太平洋戰區運送了大量噸位的給養,超過美國運到我區來的補給。因而事實上西南太平洋並非美國負擔,而是自給的。柯廷是這場光輝的澳大利亞戰爭勝利的主要動力。」[(18)]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根據《租借法》向澳大利亞提供了價值3億多澳鎊的貨物和服務,而澳大利亞提供給美國的貨物和服務遠多於這個數額。[(19)]
第四,在外交方面加強盟國的團結,積極參與創建聯合國的工作。在日本軍隊大舉南下的危急時刻,澳大利亞決定改變在外交、國防上依靠英國的傳統,加強與美國和其他盟國的關系。柯廷總理在1941年底發表的新年咨文中說:「我毫無保留地明確指出,澳大利亞指望著美國,但這對我們與聯合王國的傳統血肉關系絲毫沒有損害。我們知道聯合王國所面臨的問題。我們知道不斷存在的侵略威脅。我們知道力量分散的危險。但我們也知道澳大利亞可能垮掉而英國可以依然存在下去。因此我們要下決心不讓澳大利亞垮掉,我們要盡一切努力來擬定一個以美國為基石的計劃,它將使我們有信心堅持下去,直至戰爭的形勢轉變到對敵人不利的時刻。」[(20)]澳美合作大大加強,澳政府主動要求美國將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設在澳大利亞,將澳軍交給麥克阿瑟指揮,與美國組成「盟國供應委員會」,負責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的後勤補給。在與其他盟國的關系方面,澳大利亞政府1941年6月任命首任駐華公使,向中國運送軍火。一些澳志願人員來華參戰。1942年10月,澳大利亞與蘇聯建交,還給蘇聯運去大量羊皮。1944年1月,澳大利亞又與紐西蘭簽訂《澳新協定》,加強兩國的合作和對南太平洋事務的影響力。
『肆』 澳大利亞在二戰厲害嗎
二戰里澳大利亞陸軍正面的戰鬥力簡直爆表…
1942年日本人已經打出了百戰百勝的名頭,准備入侵澳大利亞。這時候澳大利亞在新幾內亞的Milne Bay 修建軍事基地,准備反攻整個新幾內亞。
然後日本派出了2000名精銳的海軍特別陸戰隊士兵對這個還沒有建成的空軍基地進行奇襲,准備以此震懾澳洲人…
萬萬沒想到的是澳軍和對日軍稍有懼怕的美軍不同,遭到奇襲後居然沒有慫就是干,激戰兩天後擊斃領隊中佐與其餘七百餘人…
剩下的殘兵撤退一部分進入山林,澳軍一看這不科學啊,說好的為天皇陛下玉碎呢?別跑啊,來肛正面啊,於是進山搜獵…
這場戰役成為了太平洋戰場盟軍步兵戰士軸心國步兵的第一戰。
之前日軍一木支隊也在這個島上被美軍擊殺777人,但是不同的是一木支隊戰鬥力完全低於海軍特別陸戰部隊,而澳軍與美軍不同的是完全沒有火炮…和日軍也就是「肛正面」。
不說軍備、戰略等方面的問題,澳軍這支部隊在肛正面上是強於美軍和日軍的。
然後澳軍就把新幾內亞打成了日本人的人間地獄,1944年12月日本第18軍司令部發布「禁止食用戰友屍體,違者嚴懲」的布告。
新幾內亞島駐扎二十萬日本陸軍,向澳軍投降一萬餘人,其餘全殲。
最終,日軍十八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向澳大利亞第六師師長羅伯遜少將遞交降書。
作者:司徒青雲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5075411/answer/1114301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作者:司徒青雲
『伍』 澳大利亞二戰後發展的工業
製造業:1946 年,製造業凈產值達 70465 萬澳元,1951 年高達 168770 萬澳元,僅僅五年, 產值提高了 138%。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形成了自己的鋼鐵工業體系。到 1947 年,澳產鐵達 114.3 萬噸,鋼年產量達 131.2 萬噸;並形成了肯布拉、紐斯卡爾和懷阿拉三大鋼鐵中心。這是澳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大力發展水電事業:戰後初年,澳大利亞經濟恢復與發展中最宏偉的壯舉是制定與實施斯諾伊方案,亦稱雪山方案。多年以來,澳大利亞人曾夢想,甚至寫成書,希望改變河水東流入太平洋的流向,使之西流入墨累河——達令河河系或流入埃爾湖。早在 1884 年,新南威爾士總檢查員 P.F.阿達姆斯、小說家埃德利斯等人都談論過這一改變河水流向方案。所謂斯諾伊方案是引斯諾伊河的水來灌溉新南威爾士州南部平原,並利用位於新南威爾士州東南的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融化流下來的水的水力來發電。根據這一方案可發電 172 萬度,並將該電力輸送到墨爾本和悉尼等城市。同時通過隧道把發電後的水引過山嶺引入屬墨爾本河——達令河水系的圖姆特河,用來灌溉平原的乾旱土地,使之種植水稻、水果和制酒的葡萄,等等。這是一個完整的農業和水、電綜合發展規劃。政府還可收水費和電費,以積累資金。奇夫利政府從 1949 年開始腳踏實地執行斯諾伊雪山方案,同美、法、意、挪、日等國工程公司、電力公司、隧道公司和堤壩公司談判,並簽訂了合同,用移民做勞動力。該工程於 1972 年竣工,電站每年可提供 400 萬度電,向墨爾本、堪培拉、悉尼以及其他城市和農村供給了大批電力,使澳大利亞總電量增加 12%;供給灌區的水增加了約 1/3。
『陸』 澳洲大陸為什麼能夠形成一個統一且長期穩定的國家
1地廣人稀,國土頂得上大半個中國,而人口只有2000萬,因此內部矛盾較少,國家比較統一;
2聯邦制國家,各州都有一定的立法權,沒有必要搞分裂;
3獨自成一塊大陸,遠離其他強國,國內資源也不豐富,早期甚至作為殺人犯的流亡地,因此免於受其他國家侵略;
4澳大利亞在1931年才脫離英聯邦,此前一直受英國保護,此後經歷了二戰但離日本較遠未受波及,戰後世界朝著和平的方向發展,因此並無戰爭威脅。
『柒』 二戰中,澳大利亞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大英帝國的英聯邦成員,澳大利亞1939年就參戰了,陸軍遠征軍直接和英國陸軍一起在北非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澳新軍團回防,在新幾內亞所羅門一帶和日軍打拉鋸戰。
(7)二戰澳大利亞為什麼崛起擴展閱讀:
二戰爆發之初,澳大利亞先是派兵到歐洲及北非偕同英軍與納粹德國作戰。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隨著日本部分佔領了索羅門群島之後,澳大利亞本土一度面臨被日本全面入侵的威脅。後來在美國的幫助下遏制了日本的攻勢,解除了對澳大利亞本土的威脅,之後澳大利亞海軍在太平洋偕同美軍與日本作戰。
在二戰期間,共有3萬多澳大利亞軍人淪為戰俘。根據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的統計,被日軍俘虜的澳大利亞軍人有三分之一沒能活到戰爭結束,飢餓、疾病、過度勞累和遭到虐待是戰俘大量死亡的原因。
據統計,當時澳大利亞僅有700多萬人,參與戰爭的人口達到300多萬,直接參軍的人口達到近100萬。根據戰後統計,澳大利亞處決了140名乙丙級戰犯,在同盟國中最多。
『捌』 為什麼澳大利亞要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澳大利亞在本世紀初期直到二戰結束,雖已由英國的殖民地變成自治領,但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根本方針政策,仍是由英國來確定的。
2,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接著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自由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澳大利亞參戰,主要是應對日本吞並野心。
3,日本在取得初步勝利後決定擴大戰果,認為澳大利亞可能被美國和英國作為反攻基地,因此必須破壞它同英美的聯系。澳的二戰戰史就是防衛不要被日本侵佔,因此很快澳大利亞從名義上的參戰直接進入實質性的戰爭狀態。
4,當時美國參戰是英國渴望已久的。丘吉爾甚至一度指使情報人員挑撥美德關系。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最開心的莫過於英國,整個世界戰場格局發生實質性變化。澳大利亞很容易的看的出有利可圖,這也是其全面參戰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