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沉船最多的海域是哪裡
在幽深的海底,為什麼會有比人們想像還要多的財寶呢?這是因為,在歷史上,每隔29個小時就有一艘船隻葬身大海。在16世紀,每100艘從美洲殖民地運往西班牙去的金銀船隻中,就有45艘被海盜和風暴擊沉到了海底。直到19世紀初,被海盜和風暴擊沉的貨船仍達30%~40%。僅據法國海軍部發表過的一個正式統計數字表明,每年沉沒在法國沿海的船隻就達350到500艘之多!每一艘沉船幾乎多多少少都帶有一筆財寶,更不要說當年那些專運金銀珠寶的大帆船和各種各樣的大貨輪了,這些船上往往都載有難以估價的巨寶。
歷史上有名的一艘沉船是1643年沉沒在聖多明各北面的大型船舶「康塞普西翁的聖母瑪麗亞」號。這艘沉船吸引著好幾代探險家,至今據說它仍沉睡在聖多明各的普拉塔港東北163海里和特克斯群島東北98海里之間的海底。
第一個企圖打撈這艘沉船的是僑居美國波士頓的英國人威廉菲普斯。他在1685年為徵集打撈資金曾首次發起成立「探險紳士」之類的股東公司。1686年,他在加勒比海的一處被稱之為「銀灘」的海底發現了一艘被認為就是「康塞普西翁的聖母瑪麗亞」號沉船。他從這艘沉船上打撈上來價值20萬英鎊的財寶,帶著32噸黃金返回了倫敦。這在當年尋寶史上是最聳人聽聞的一件大事。威廉菲普斯本人也因此被英國國王晉封為貴族,任命為馬薩諸塞總督,成了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
海底沉寶最多的地方據說是在拉丁美洲北部的加勒比海。加勒比海在北大西洋南部大安德列斯群島、小安德列斯群島和中美、南美大陸之間,西北以尤卡坦海峽連墨西哥灣,西南經巴拿馬運河通太平洋,東西最長約2800公里,南北最寬約1400公里,面積達375平方公里,平均深2491米,最深處的開曼海溝達7680米。自1498年哥倫布第三次橫渡大西洋時到達這里以來,被風暴和海盜擊沉的各種滿載金銀珠寶的船隻少說也數以千計。除加勒比海外,南非的好望角海底里也沉睡著數百艘各種沉船,其中大多數都是當年荷蘭人運載財寶的船舶。黃海、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之間的巴斯海峽、智利、秘魯、委內瑞拉和巴西的沿海,以及西班牙、英國和美國南部的沿岸,也都是沉船較集中的海域。
有一個外號叫「桅帆」的水手弗朗西斯馬爾什曾經對法國「尋找珍寶俱樂部」的成員講過這樣一則傳聞:「我在墨西哥的馬德羅,在阿根廷的拉斯帕爾馬斯,在多米尼加的普拉塔港,都聽說過,在大西洋馬尾藻海附近的某個海底,存在著一個『珍寶公墓』。從15世紀以來,數以千計的西班牙船隻駛進這里以後就再也無影無蹤,杳無音訊了。馬尾藻海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海域,人們一直傳說,在那裏海底的不深處有一個岩石蓋頂,當一艘船隻出事後,並不總是直接沉入海底,而是經常被漩渦卷進深淵,從而使遇難的船隻遠離出事地點而不知去向。據說,地球上1/10的黃金都沉沒在那裡,其中某些地方海深還不到30米。另一個『珍寶公墓』在古巴的貝爾穆德斯東南。第三個『珍寶公墓』在阿根廷的科里昂特角250海里的外海。第四個『珍寶公墓』在智利的奇洛埃島附近。第五個『珍寶公墓』在塞內加爾的維德角(綠角)海底。雖然沒有人能夠指出『珍寶公墓』的確切方位,但可以推測出在那裡或其他地方某個海底深淵,一定堆積著滿載古代金幣、銀幣和寶石的沉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檔案也可以擴大人們的搜索視野。正由於這些檔案文獻,使人們有可能進一步確定沉沒在科西嘉島西北的4箱600公斤重黃金的「羅梅爾之寶」的位置。也多虧了這些檔案文獻,人們才找到了「阿波丸」號沉船的確切方位。「阿波丸」號是一艘日本貨輪,滿載著日本人在其佔領下的港口裡掠奪來的珍寶。據說,這艘在台灣海峽被魚雷擊沉的船上裝有40噸黃金、40箱藝術珍品和15萬克拉的鑽石。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沉沒在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峽(丹麥和挪威之間)里的德國潛艇中,也有不少裝載著黃金、白銀以及國家機密等珍貴物品。
在威廉菲普斯時代,人們用當地的潛水員去尋找海底沉寶。現在,人們則是用精密的尖端科學技術裝置,其中有通過回聲來測量海底地形的聲納,有探測是否有金屬物品的質子磁力儀,有挖掘泥漿的水噴管,以及吸揚式挖泥船、海底微型摩托車和微型定位潛水艇。
如今,作為一個海底沉寶尋找者,首先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豐富經驗的水手,還要善於在圖書館里查閱文獻資料。為了能夠得心應手地翻閱西班牙的航海檔案,翻閱英國或荷蘭的航海檔案,還得花上幾年功夫去熟悉古文字學。據說,這些航海檔案資料層層疊起來足足有23公尺之厚!還要學會能夠在令人討厭的扁平的小小卵石中間辨認西班牙的皮阿斯特(古銀幣名稱),就像美國人凱普瓦格納在佛羅里達海底發現一筆價值2000萬美元的古銀幣那樣。凱普瓦格納就是在花了兩年時間研究了從塞維利亞到牙買加的墨西哥灣四周的航海歷史以後,才用一架普通軍用地雷探測器在幾千公里的海底上找到這筆沉寶的。
按慣例,一般沉船被發現以後,「沉寶發現者」應該在48小時之內去有關國家的航海事業管理局進行申報。沉船之物屬於在其領海之內的國家所有。按照傳統的辦法,「沉寶發現者」可領取自己發現的一份物品。在法國,一般是1/3。有些國家是對開分。在另外一些地方,像佛羅里達,是給發現者25%的物品。有的國家,像希臘和土耳其,是絕對禁止人們私自打撈海底沉寶的。但也有一些國家,像北歐國家,則在尋找潛水人員進行合作以打撈海底沉寶。
英國財政部在1950年曾經同國內一家打撈公司達成協議:打撈一艘沉沒在加拿大紐芬蘭海底的英國貨輪「帝國庄園」號上的70塊金磚,撈到的金磚70%歸打撈公司,其餘歸英國國庫。打撈前英國政府預付2.5萬英鎊作為工程准備費用。條件雖然很優惠,但打撈公司面臨的卻是一項艱難復雜的打撈任務,因為這一帶海域環境特別惡劣,不僅多霧多風,還有又冷又急的海底暗流和漂來的浮冰。經過20多年的努力,直到1973年10月才終於從海底撈起全部沉金。
一個為保護海底文化遺產的國際法律方案已經提交給世界海洋法會議。但是,近期看來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因此,在這期間,海底沉寶和其他許多海洋資源一樣,仍然都會是你爭我奪的對象。例如,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有一艘巡洋艦「納希莫夫」號在1905年5月28日被日本炮艦擊沉在對馬海峽琴崎海岸外10公里附近處,艦上據說載有大型白金磚16塊,金磚18塊,5000鎊一箱的金塊5500箱,價值估計至少在350億美元以上。1931年~1937年,日本曾進行過打撈,但只撈起幾塊鐵片。前不久,日本船舶振興會又以巨資支持打撈作業,到1980年10月已撈出白金磚17塊。日本撈出白金以後,蘇聯駐日代辦立即向日本外務省提出要索回「納希莫夫」號沉船及其所裝載的財寶。日本則以打撈與政府無關,要進行「了解」研究為理由答復了蘇聯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巡邏艦「愛丁堡」號由蘇聯駛往美國時,在1942年4月下旬被德國艦艇擊沉在巴倫支海。這艘巡洋艦上據說也裝有5噸多金塊。英國、蘇聯、挪威一直都想打撈這艘沉艦里的黃金,但因沒有勘探到沉艦的確切地點,所以無法下手。到80年代初,英國里斯敦皮士萊斯打撈公司終於傳出消息,說它已發現了藏有金塊的「愛丁堡」號沉艦。隨之而來的是,蘇聯飛機不斷地在打撈作業區上空進行空中偵察,蘇聯潛艇也不時地光臨監督,這表明蘇聯是不甘心英國獨吞「愛丁堡」號沉艦里的財寶的。
總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在海洋探測、海洋潛水和海洋打撈方面的本領也在突飛猛進。這一方面可以使人類更有效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另一方面也為各種各樣的海底沉寶尋找者提供了方便,使他們可以利用先進的水下技術去找到海底沉寶。一場爭奪沉寶之賽已經在靜靜的海底世界裡拉開了序幕,至於人們到底能發現和打撈上來多少海底珍寶,目前還不得而知。
❷ 澳大利亞景點
澳大利亞旅遊景點有大堡礁、丹特里雨林、弗雷澤島、聖靈群島、道格拉斯港、黃金海岸、十二使徒、墨爾本、袋鼠島、維爾佩納磅。
1、大堡礁
是一個巨大的80平方公里的岩石圓形劇場,簡直令人驚嘆。它位於南澳大利亞的弗林德斯山脈,距離阿德萊德450公里車程。
澳大利亞介紹
其領土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
❸ 誰第一次登上了澳大利亞這片土地``據說是中國人,,詳細一點
不少澳大利亞人都相信,該國的歷史與一艘神秘的「紅木船」有著不解之緣。近日,一隊考古學家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瓦南布爾沿海尋找這艘著名的沉船「紅木船」時,挖出了一些紅木碎片。由於木片已被證實並非來自澳大利亞本土,這一挖掘成果引起了澳大利亞和中國有關方面的極大興趣。目前,木片已被送往中國進行放射性碳素斷代,估計木片的斷代結果要到明年第一季度才能見分曉。 一些人士認為,木片斷代結果有可能會證實「中國人遠在歐洲人抵達之前就發現了澳大利亞並且到達過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論斷。 數十年苦尋紅木船 澳大利亞「紅木船」委員會主席帕特里克.康奈利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介紹說,這艘「紅木船」大約是在1836年被人發現的,造型極不尋常。起先人們對它並不在意,直到1880年左右它被沙堆掩埋時都沒有引起多少興趣。但到了20世紀初,有關人士開始琢磨起了這艘船的來歷。 數十年來,考古和探險家們一直在瓦南布爾大約25公里長的海岸線附近尋找「紅木船」遺跡,然而卻毫無所獲。 其實澳大利亞有些歷史讀物早已提出,是中國人而不是歐洲人最早到過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兩年前,英國海洋學家和作者加文.孟席斯更是在其著作《1421:中國發現世界年》中提出,15世紀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船隊下西洋時曾經到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但是許多歷史學家對這些觀點並不以為然。 多年來,人們都認為傳說中澳洲東部維多利亞州瓦南布爾附近的「紅木船」是葡萄牙人在16世紀留下來的,比英國的庫克船長在澳大利亞登陸的時間要早200多年。近幾年,葡萄牙人也曾試圖在瓦南布爾尋找與本國早期殖民者有關系的蛛絲馬跡,但終無結果。 「鄭和船隊」浮出水面 有關人士希望,近日瓦南布爾考古隊的新發現能夠幫助學者們為這道歷史難題找出答案。考古隊發言人馬克.羅森說,這一次,他們的考古隊根據一隻捕鯨船1836年留下的羅經測位標記和一張可能繪制於1860年前後,標有木船和沙堆的草圖,終於在距離海岸線150米左右的地面沙丘下,發現了二十幾塊紅色木片。 羅森說,出土的木片和木塊非常堅硬,有的像土豆那麼大,還有的如手指一般大小,一頭像子彈一樣尖利,另一頭則非常平整光滑,好像被鋸過一樣。他說,可以肯定,這些看上去就像大木船上榫釘的木片,絕對不是早期澳大利亞土著人的作品。 「紅木船」委員會主席康奈利認為,維州專家們現在已經斷定,出土的木頭不是澳大利亞本土出產,這說明它們是由外國船隻帶到澳大利亞的。康奈利說,明年是中國明朝鄭和第一次下西洋600周年紀念。如果正在中國進行的放射性碳素斷代證明,驗證出土木塊的年齡超過500年,那麼根據英國人孟席斯的理論,它們就應該來自當時在大洋上浩盪行駛的平底大木船。而那時,世界上只有中國的船隊才有這樣的實力。這一點,就連反對孟席斯「中國發現澳洲理論」的專家學者們也一致表示贊同。 康奈利說,根據國際法,沉船的所有權屬於船隻的來源地。可以想見,這一消息會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引起怎樣的興奮和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