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洲飲食特點
在澳大利亞,你不僅可以享受到獨具特色的當地美食,還能品嘗來自全球不同文化的風味小吃。澳大利亞的傳統飲食來源於英國,現正處在變革之中,澳大利亞的飲食受到地中海、亞洲、中東飲食的影響,魚和海鮮成為澳大利亞飲食的特色。
澳大利亞傳統快餐是英國風格的炸魚片和炸薯條(FISH & CHIPS)。但是,美國的麥當勞、必勝客、肯德基和中國的炒飯及義大利披薩餅佔領了大部分澳大利亞快餐市場。
澳大利亞飲食文化的多元化是從50年代後期開始的,隨著世界各地移民的大量湧入和定居,他們也帶來了各自家鄉的風味烹飪,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地中海和亞洲地區的烹飪風格,傳統的法式烹飪已經被逐漸同化為「具有澳大利亞特色的法國大餐」了……
澳大利亞是一個富庶的國家。周圍廣闊的海域為這個國家的人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產資源。碩大的龍蝦個頭有近2公斤之多。各種海產品味道鮮美,應有盡有。由於澳大利亞沒有太多的工業,水域沒有被污染,很多水產品都可以生食,絕對不會損壞身體,象大龍蝦和海蠣,加上從日本的法律保護野生動物。令人不得其解的是,飯店裡卻能吃到鱷魚、袋鼠和駝鳥的肉。鱷魚肉軟軟的,沒點勁道,袋鼠肉有點象羊肉,膻氣很重;駝鳥肉象牛肉,撕扯不動。不知在這么嚴格的國家法律保護下,這些珍奇的動物是怎麼被輾轉運到飯店裡來的。
澳洲畜牧業發達,因此牛、羊肉類新鮮味美。而昆士蘭州、北領地則以鱷魚、袋鼠、水牛等肉類為主。而環海的城市則以海鮮為大宗,尤其以雪梨的生蚝(或龍蝦)、昆士蘭州的蟹及鯡魚、南澳洲與西澳洲的大龍蝦、北領地的肺魚包對蝦(Barramundi)最有名。另外澳洲沿岸土地肥沃,顧米、青菜、水果均豐饒有餘。
B. 澳大利亞的傳統飲食受該國地理環境怎樣影響
被印度洋和太平洋環抱著的澳洲,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大部分城市都在海岸邊。得天獨厚的廣闊海域為澳洲人提供了享之不盡海鮮產品,海鮮也成為澳洲人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之一。如悉尼的生蚝、昆士蘭州的泥蟹和莫瑞頓帶殼小龍蝦、南澳與西澳洲的大龍蝦、北領地的barramundi(肺魚)都極富盛名。
C. 澳大利亞人的生活習慣
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
(3)澳大利亞人的飲食與哪個國家相似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人娛樂活動:澳大利亞人熱愛戶外生活,例如:爬悉尼大橋,三百六十度飽覽悉尼港的壯麗景色。與海豚暢泳,參觀企鵝天堂,來澳大利亞看野生動物,騎駱駝漫步,騎馬、探險,各種精彩刺激的活動應有盡有。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澳式足球(Australianrulesfootball,俗稱footy)、板球(cricket)、橄欖球(rugby)、籃球(netball)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D. 澳大利亞的飲食
澳大利亞人的食物應該是世界上最豐富多樣的. 肉,蛋,禽,海鮮,蔬菜和四季時令水果應有盡有. 幾乎全部是自產自銷, 很少依賴進口, 而且品質優良, 其中牛肉, 海鮮, 水果還遠銷世界各地以往澳大利亞傳統的飲食文化以英格蘭,愛爾蘭為主. 50年代隨著大量歐洲移民的湧入, 也帶來了飲食文化的多樣化. 義大利,希臘,法國,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各地菜餚,食品相繼在澳洲各地落戶生根, 它不僅滿足了各地移民的需要, 也給那裡的英國後裔帶來了新的口味。
談到飲食文化, 最值得一提的是亞洲食品在澳洲的興盛. 如同世界各地一樣亞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國餐. 從19世紀50年代淘金潮開始, 華工就已經把中餐帶進澳大利亞. 當時的許多小城鎮都可以找到中餐館.20世紀初, 糖醋排骨, 黑椒牛柳, 咕老肉, 杏仁雞丁就已經成為風行一時的異國情調菜餚. 現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個小城鎮里看到中式餐館. 在大城市裡的唐人街,中餐館,酒樓更是鱗次櫛比, 枚不勝舉.據說在各國風味餐館中中餐的數目是最多的。
隨著70年代後期越南難民的湧入, 一種價格低廉的越南菜悄悄流傳開來,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特別牛肉粉, 這幾乎成了越南食品的象徵, 然後沒過多久越南風味酒杯咸,辣,甜的泰國菜所取代. 泰國餐館就像當年的法國餐館一樣迅速遍及各個城區, 並風行了10年. 現在最為流行的亞洲餐依次為中餐, 泰餐, 日餐, 韓餐, 越餐和馬來餐。
澳大利亞的一些著名餐館, 20年前是法國菜, 現在卻呈現多元化特色. 許多菜兼收並蓄, 互相借鑒, 形成新派的法餐,澳餐和意餐。
90年代以後澳洲的家常菜中最普遍的是什麼呢? 澆汁義大利面加蔬菜沙拉加泡沫咖啡!
現在澳洲人發現, 在澳大利亞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可以種植各種任何在其他國出產的東西, 所以他們學會了各種烹調技術和在飲食上有了創新意識, 也能夠是豐富的物產物盡其用. 澳洲人終於可以說: 世界已經在我的舌尖上!
E. 澳大利亞與家庭有關的習俗
澳大利亞95%的居民是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華裔和華僑約20萬,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猶太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澳大利亞人辦事認真爽快,喜歡直截了當,待人誠懇,熱情,見面時喜歡熱烈握手,稱呼名字。樂於結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見如故。他們崇尚友善,並謙遜禮讓,重視公共道德,組織紀律強,時間觀念強,赴約准時並珍惜時間。女性比較保守,接觸時要謹慎。做客可以贈送葡萄酒和鮮花。
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
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所以如果拒絕的話,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的習慣。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所以要避免在這天和他們邀約。
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澳大利亞人喜歡體育活動,游泳和日光浴是人們的僻好,如果有誰不會游泳,還會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
和澳大利亞人談論跑馬,是非常受歡迎的話題。
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它位於南半球,介於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國名來源於拉丁文australis,意即「南方的」。澳大利亞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牧羊之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島大陸」、「南方大陸」、「古老土地上的年輕國家」、「淘金聖地」等別稱。面積768萬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白種人約佔99%。居民中信奉基督教(新教)者占總人口的55%、羅馬天主教佔27%。澳大利亞為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1788年英國在悉尼開始建立殖民地據點,作為英國罪犯流放地。至19世紀末,英國先後在澳大利亞建立了6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
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很強,會見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他們待人接物都很隨便。如果你應邀到澳大利亞人家做客,可以給主人帶瓶葡萄酒。最好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
在悉尼和墨爾本宜隨時宜穿西裝。在布里斯班,當地商人慣穿襯衫、打領帶、穿短褲。不過,初次見面時,仍不妨穿西裝。拜訪商界或政府辦公室,須預先約會。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議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賬,不可各自付賬,除非事先說好。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習慣以吃英式西菜為主,其口味喜清淡,忌食辣味菜餚,有的人還不吃酸味的食品,他們的菜餚一般以烤、燜、燴的烹飪方法居多。他們在就餐時,大都喜愛將各種調味品放在餐桌上,任其自由選用調味,而且調味品要多。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的需要量。他們通常愛喝牛奶、喜食牛羊肉、精豬肉、雞、鴨、魚、雞蛋、乳製品及新鮮蔬菜。他們愛喝咖啡,吃水果。
澳大利亞人有個絕對無法通融的習慣: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數以千計)聽道。澳大利亞人自古至今,一直嚴守「周日做禮拜」的習慣。一般歐美人士, 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爾夫球,有時候,還利用打球的時候,大談生意。億萬元的合約,往往在場上就「一言為定」了。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來這一招,保證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約他們出來打球。
澳大利亞頗具獨特的風情習俗。由於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澳大利亞的冬夏正好與位於北半球的我國顛倒。隆冬季節從北京去澳大利亞悉尼,那裡卻正是陽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還會遇到攝氏40-50度的酷暑。澳大利亞人房屋建築的朝向也和我國相反,我國俗話說:「有錢不住朝北房」,但這句語在澳大利亞不適用。在澳大利亞,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涼。
商務活動最好於3-11月去訪。12月至次2月為休假期。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一周不宜去訪。
澳洲人沉著者居多,且都不喜歡生活環境攪亂。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國籍的後裔,而有微妙的差異。比如,和英國後裔商人進餐,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時,他們是不會理你的。相反,美國後裔商人,就可以邊吃邊談生意,而且,還會談得很起勁。此外,遇有商談時,對方出來接談的人,一定都是有決定權的人。因此,我方也應該派出同樣的、具有決定權的人。否則他們會不高興,甚至不理你。這是因為他們很重視辦事效率,不願把時間浪費在不能決策的空談上。同樣,在商務談判時,不喜歡先打開高價,再慢慢減價,盡力避免在討價還價上浪費時間,與澳廠商談生意時,對方在價格上往往不太計較,但對產品質量要求相當嚴格,一旦發現質量問題,對方將不客氣的提出索賠。
澳大利亞的商務活動大多在小酒店進行。要仔細記住那一頓飯由誰付錢,付錢過於積極或忘記付錢,都是不好的。澳大利亞員工下班時間一到,就會即刻離開辦公室。經理階層的人對工作很熱心,待人不拘泥。不過,不要以為一起喝過酒,生意就好做了。
在澳大利亞,人們相見時喜歡熱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稱。澳大利亞人喜歡和陌生人交談,特別是在酒吧,總會有人過來主動和你聊天。互相介紹後或在一起喝杯酒後,陌生人就成了朋友。澳洲人的飲食特點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不吃辣味,有的人也不喜歡吃酸味,他們注重菜品的質量,講究菜餚的色彩。
主食澳大利亞人願意吃面,特別愛吃中國風味的清湯餃子,雞、鴨、鴿、魚、海鮮、豬牛肉,蛋類等也是他們喜歡的食品。
澳大利亞人對煎、炒、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很偏愛,豆芽菜、西紅柿、黃瓜、生菜、菜花等蔬菜,味精、醬、姜、胡椒粉是他們常用的調料品。
F. 澳大利亞的飲食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以肉類、魚類、豆類和蔬菜為主。全國生產大米和小麥。肉類是澳大利亞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下介紹幾種澳大利亞沒食。
帕爾瑪乾酪雞排其實起源於義大利和美國,它是澳大利亞幾乎所有酒吧的主食。
最開始這道菜用茄子製作的,後來變成了雞排,上面放著番茄醬、乳酪等,有些還會有火腿。它通常和沙拉和薯條一起食用。
澳大利亞也有很多素食菜餚,包括南瓜湯。南瓜湯很適合在寒冷的月份食用,越往澳大利亞的南部越容易找到。
尖吻鱸在澳大利亞被稱為「Barramundi」,在當地土著語的意思是「大型河魚」。尖吻鱸可以烤,也可以炸,非常鮮美。
袋鼠肉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美食。袋鼠肉是一種低脂肪的健康肉類,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袋鼠肉也是出了名的難烹飪。
袋鼠肉的味道最接近牛肉,不過它比牛肉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和鐵,熱量和脂肪含量卻更少。它也是omega-3的良好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