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喜歡談論什麼

澳大利亞喜歡談論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02 16:34:14

㈠ 與澳大利亞人初次見面時應該說什麼

g'day是澳大利亞獨有的打招呼方式,就是你好的意思差不多。澳洲人也喜歡叫別人mate,有點類似美式英語里的de。 所以你經常在澳洲看到打招呼是g'day mate。

但是你不是本地人,所以說hi或者早上說morning也可以的。g'day mate 是比較隨意的打招呼方式。澳洲沒什麼特別禮儀,主要是餐桌禮儀比較重要(這一點在所有西方國家都一樣)還有我們中國人在外也喜歡大聲說話,這點是澳洲人不太喜歡的。

排隊也是一個問題,中國人不太喜歡排隊這個問題要注意。在澳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禮貌,任何時候別人幫了你你一定要說thank you,和比較熟的男性可以說cheers mate意思是謝啦哥兒們。


澳大利亞人在第一次見面或談話時,通常互相要稱呼為「先生」、「夫人」或「小姐」,熟悉之後就直呼其名。人們相見時喜歡熱情握手,並喜歡和陌生人交談,互相介紹後或在一起喝杯酒後,陌生人就成了朋友。

在澳大利亞,初次見面時應該握手,訪問結束時也得如此。澳大利亞人言談話語極為重視禮貌,文明用語不絕於耳。他們很注重禮貌修養,談話總習慣輕聲細語,很少大聲喧嘩。在他們的眼裡,高聲喊叫是一種不文明的粗野行為。澳大利亞人與英美人一樣,名在前,姓在後。

婦女結婚後,使用丈夫的姓。在家庭成員和親密朋友之間,不分老幼,互稱名字,以表親切。

在澳大利亞,你要注意使自己的穿著打扮得體。在一般場合,不必西裝革履或濃妝艷抹,只要穿一些便服即可。但在諸如典禮、儀式、宴會、婚禮、劇院等正式場合,卻非著西裝不可。

初次見面不要直接詢問個人問題,如年齡、婚姻、收入等。特別不要問原國籍的問題。

㈡ 澳大利亞人初次見面討論的話題

澳洲人見面問候:
-how are you going? (注意不是how are you doing)
-good,good,thanks! and you?(連說good good,是很輕松的語氣)
-good!
然後你就可以說些別的話題.

OZ不是打招呼用的字眼.OZ的本意是Aussie,是澳大利亞人自稱.
分手可以說,bye!(和中國一樣)have a good day 等等.good day 可以發音為g'day.注意澳洲人發ei音很誇張,類似於ai,他們說dood day 像是說good die,千萬別誤會了,呵呵.去了以後就會習慣的.

㈢ 澳大利亞人主要講什麼語言,吃什麼食物,還有政治特點

澳大利亞人簡介
(Australianaborigines)。有16萬多人(1978)。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膚色棕黑,鼻翼寬扁,眉脊明顯,頜部突出,發形捲曲,或呈波狀,祖先來自非洲或南亞。
歷史
新南威爾士州西部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據碳素測定距今2.6萬年,出土石器尚早1萬多年),說明早在4萬年前這里已有原始人類居住。 從土著居民的體質特徵來看,與南印度達羅毗荼人種類型和維達類型均有相似之處。其祖先最早可能住在南亞,後來途經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逐漸遷至澳大利亞。1788年英國殖民者侵入前,土著居民約有30萬人,分為阿蘭達、卡米拉羅伊、庫爾奈等500多個部落,講500多種語言,無文字。1788年英國開始在這里建立殖民地,土著居民逐步被趕到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地區,或被圈入保留地,並大量遭到屠殺或死於傳染病,到1944年人口銳減至7萬多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步輿論強烈要求改善土著居民的悲慘處境,迫使政府作了某些改進,土著居民的人口有所回升。1967年經全國公民投票,改變了憲法中歧視土著居民的條款。1972年成立土著居民事務部,承認土著居民對部分土地的所有權,並准備逐步歸還其土地。土著居民只有少數同化於白人社會,部分在牧場或其他企業從事勞動,其餘仍在部落轄區內過游獵生活。有的仍用石、貝、骨、木等製作工具。
傳統
飛去來器(Boomerang)為其獨特武器,系用新月形堅硬曲木製成,熟練獵手擲出,能准確擊中飛禽或小獸;如不中的,仍可返回原處。男子主要以狩獵為業,捕獵袋鼠、鴕鳥、負鼠等。居住海濱的,還捕食魚類。土著居民還知按期收割野生黍類。衣服簡單,有的圍以袋鼠皮,有的僅在身上塗飾各種顏色。住所通常用樹枝搭成窩棚,上面覆蓋樹皮或塗泥。已有木筏、樹皮船和獨木舟。土地為集體財產,工具屬個人,獵獲物大家分享。部落一般劃分為兩個半邊,即兩個氏族。氏族內禁止婚配。有的氏族還劃分為2個或4個「婚姻組」,進一步限制近親通婚。成丁禮(見成年式)普遍存在。男子進入社會必須經歷一系列嚴酷的鍛煉和考驗,並學習、繼承部落的傳統知識、道德標准和習俗信仰。盛行圖騰崇拜,每個氏族都以某一動物或植物為圖騰,相信自己同它具有某種特殊的親屬關系,並作為該氏族的標志。作為本氏族圖騰的動物不能殺害或食用。音樂的典型形式是敲打著節拍歌唱,通常是為舞蹈伴奏。舞蹈一般是集體性的,內容多模仿狩獵活動。木刻畫、崖壁畫和樹皮畫均塗以不同顏色,畫面多為幾何圖形及袋鼠等動植物的形態。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上的澳大利亞地理人種(Australoid geographic race)之總稱,其人數在18世紀末歐洲人殖民期間據認為有30∼100萬以上。分屬於約500個部落,各有其疆土,各有其語言或方言。由於同歐洲人的接觸,澳大利亞原住民民族的傳統文化大部產生了深刻變化。 澳大利亞的考古資料證明,人類在該地居住的時間至少有40,000年之久,有些學者認為已有60,000年。現稱原住民民族是在一個或幾個時期進入該地的。他們或是從現在沉入海底的薩湖陸棚(Sahul Shelf)遷來,或是在陸路交通不便時,取道海上乘坐木筏或獨木舟到達的。 一種澳洲野犬(dingo)在3,000∼4,000年前已出現在澳大利亞,大約在同時期,原住民開始使用一些小的石片工具。在過去的1,500∼3,000年中,發生了一些其他的重要變化:人口增加了、開辟了新的棲息地、採用了開發資源的更有效的方法,在廣大地區交換物品的活動增加了。 尚不清楚的是進入澳大利亞的大批移民是一次或許多次。西南部發現的頭骨提出曾有過兩種不同的人種,分別來自中國南方和印度尼西亞,但對這種說法根據許多理由存在著爭議。 這些原住民民族不懂種植,而澳大利亞又無適於他們放牧的牲畜,因之他們只得以採集食物和狩獵為生,同時,他們的活動也要受到淡水水源遠近的限制。隨著人口的增長,有些部落的支系他遷,另覓水源:當地神話中所說的古代英雄覓水之「路」以及「交易」之途可以說明這些遷徙活動的方向。
婚姻
一個原住民部落或由語言命名的團體由幾個地方性宗族組成,在覓食條件許可時,多可常年聚集一起。每個宗族各有其疆土,宗族成員依男性繼承,以水源為中心而居住。水源則為宗族遠祖最初定居之所,而且人們相信,水源還是宗族中早期成員的靈魂逗留之地,靈魂在那裡等待轉世或再轉世。宗族分支所建第二個聚落的奠基人及其子孫,永遠是第一聚落及其子孫的親族,不管地點、時間以及風習上相差有多麼遙遠。畫定人與人親屬關系的一套方法確定彼此之間相互行為的模式,其根據有4種:1.如有旁系親屬關系,則以公認的間接血緣關系為准;2.依據明顯的輩分;3.依據個人在宗族以內的地位;4.依靠禮儀宗教方面的聯系。 在澳大利亞的大部地區,原住民民族之間的親屬關系都分為二、四或八個宗族,彼此按照婚姻關系及繼承製度而有所關聯,而且在一般情況下都實行族外婚制。
宗族
原住民民族因所處地區不同而將一年分為5個或8個季節,畫分標準是根據可以正常期待的氣候條件和可以獲得的食物之種類。他們面對乾旱和飢荒重復出現的年景,也只是把自然物種和降雨視作社會道德秩序之一部,從而對自然頂禮膜拜以求保護。 一個傳統「部落」中所屬的每個宗族不僅包括男人和婦女,也包括幾個物種,因之人與物都是親屬關系。宗族即以一個物種命名,物種即成為全族之圖騰。此外,男人被畫入若干住所之中,掌管神話傳說、祭祀儀式、祭祀地點以及與某些自然物種和前輩英雄人物有關的各種標志。通過宗教儀式的活動場面,可以收到「古往今來,生生不已」的效果,物種和人的生命,均可得到保持。神話和宗教儀式構成夢想期之全部內容,表明生命常存,不受時、空之限制。只有年長者才擁有夢想期的全部知識,因而他們是舉行宗教儀式的權威,也是社會行為規范的宗師。 神話與宗教儀式可用藝術、詩歌、音樂及舞蹈等形式予以表現出來。神話多以吟唱贊頌的方式保存下來,語詞富有詩意,結構具有節奏感,而所用語言和音樂又頗為復雜難辨。聖物乃至諸如飛標(boomerang)之類的武器,均塗以彩飾,雕以花紋,以表示神話之內容,而神話也是被「吟唱到」這類器物中的。舉行儀式時,歌者、舞者要著彩紋身,而神話圖案則彩繪或雕刻於石上、樹上和地上,同時彩繪及雕刻本身也是宗教儀式。有時彩繪僅為賞心悅目而施,歌舞則在社交夜宴及秘密場地舉行。各個地區都擁有自己的藝術和音樂學校,而聖物或武器的形制和裝飾也因地區而異。有些主要宗教的祭祀儀式和崇拜內容也有地區差別。
外界接觸
澳大利亞原住民民族與歐洲人的接觸,始於19世紀的血腥的「武力安撫」直至今天的都市的同化,都徹底改變了其原始的原住民文化。為防止人們所認為的原住民民族解體的可能性,澳大利亞政府於1920年代之末和30年代之初為原住民民族建置了若干保留地。可是,沒有一個原住民有生以來從未與澳大利亞現代社會接觸過,現在,他們都是澳大利亞公民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澳大利亞南部曾出現更多的有明顯t的原住民民族集團。這些人堅持統令,反對同化,也就是說,保持原住民民族的本來面目,以之作為一種獨特的身分標志而與其他澳大利亞人區別開來。在北部,焦點曾集中在土地的所有權及支配權這些問題上,包括在原住民民族保留地上礦山開采項目中的土地價格之補償(不僅僅是使用費)以及物產收益之分享等等。 根據1986年6月人口調查的結果,澳大利亞原住民民族已不足228,000人,是現代澳大利亞全人口的2%弱。原住民民族人數銳減之原因不外流離失所、貧困、文化傳統中斷和疾病。原住民的失業率是澳大利亞全國平均失業率的6倍多,而原住民的平均工資卻是全國平均工資的一半。參閱澳大利亞(Australia)條。
編輯本段② 指英裔澳大利亞人
簡介
(Anglo-Australians,舊譯盎格魯-澳大利亞人)。澳大利亞人口佔多數的民族。約1170萬人(1978),佔全國人口的82%。屬歐羅巴人種,通用英語文,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多數信基督教,部分信天主教。主要由英國和愛爾蘭移民的後裔結合而成。86%為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較高。經濟以牧業、農業為主,盛產羊毛、肉類、奶製品和小麥。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礦業有顯著發展,鋁土、鐵、鉛、鈾等產量居世界前列,鋼鐵、機械、化工、紡織、食品等工業發展迅速。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故鄉。1788年首批遷入澳大利亞的歐洲人只有1000多,至1820年達2萬多人。其中主要是流放犯,後來,由於飼養美利奴羊成功和發現金礦,引來大批志願移民,至1850年達18.5萬,大大超過當時流放犯(14.5萬)的人數。這時,由於人民群眾的斗爭,迫使殖民當局於1850年、1868年在東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各殖民地徹底廢除流放制度。1901年,當6個殖民地結合為聯邦宣布獨立時,人口已達380萬。
組成
其中以英格蘭人(53%)、愛爾蘭人(23%)和蘇格蘭人(13%)為主,他們相互結合,並不斷同化和吸收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於20世紀初形成為統一的現代民族。但原屬不同來源的人們,仍不同程度地保持著各自的文化和生活特點。同時,還有很大一部分歐洲新來移民未被同化,他們自稱為英格蘭人(80萬)、蘇格蘭人(22萬)、愛爾蘭人(7萬)、威爾士人(2.5萬)、義大利人(30萬)、希臘人(17萬)、斯拉夫人(13萬)等。 另有18萬多英裔澳大利亞人分布在紐西蘭、英國、美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編輯本段③ 澳大利亞聯邦居民的總稱
澳大利亞的習俗與禮節
澳大利亞95%的居民是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華裔和華僑約20萬,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猶太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澳大利亞人辦事認真爽快,喜歡直截了當,待人誠懇,熱情,見面時喜歡熱烈握手,稱呼名字。樂於結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見如故。他們崇尚友善,並謙遜禮讓,重視公共道德,組織紀律強,時間觀念強,赴約准時並珍惜時間。女性比較保守,接觸時要謹慎。做客可以贈送葡萄酒和鮮花。
澳大利亞旅行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 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所以如果拒絕的話,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的習慣。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所以要避免在這天和他們邀約。 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澳大利亞人喜歡體育活動,游泳和日光浴是人們的僻好,如果有誰不會游泳,還會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 和澳大利亞人談論跑馬,是非常受歡迎的話題。

㈣ 澳大利亞人的談判風格一般表現為

澳大利亞:商人喜歡有決策權的人來和他們談判,不喜歡價格變來變去,價格一旦確定,就不再討論價格問題了。

北美洲人談判風格
一、美國人的談判風格

1、爽直乾脆,不兜圈子;

2、自信心強,或者說自傲;

3、追求實利;

4、注重效率;

5、重視合同,重視法律。

二、加拿大人的談判風格

1、加拿大是靠移民建設起來的國家,人口中主要是英法移民。因此加拿大人的談判風格大致與西歐人相同;

2、加拿大人隨和、友善、講禮貌而不拘繁禮;

3、加拿大商人中90%是英國系和法國系,英國系商人正統嚴肅,比較保守;法國系商人和藹可親,易於接近。

三、拉美人的談判風格

1、拉美人有很強的自尊心;


2、拉美人的性格比較開朗、直爽,生活悠閑;

3、注重感情;

4、有些拉美商人責任感不強,信譽較差。
其他國家談判風格
1、日本:日商很注重面對面地接觸洽談,不習慣電報、電傳、電話式的聯系。如果中間人有一定的地位,經其介紹與日商面對面地洽談後,效果會更好。日商很重視人際關系。在結識之初,如果用點頭或輕度鞠躬致意,在日本會收到比握手更好的效果。

日本人經常說的「哈伊」,只表示他聽明白了你說的話,不表示他同意你的意見。你不要誤解為他答應你什麼了。在商務談判中,日商很注意對方的感情、語氣、語調等細微變化和反應,很會避開正面爭執或尷尬局面,會用間接語句來表示不同意你的觀點。

在沒有摸清對方的真實意圖前,他們一般不會輕易同意簽約。日本人對外貿易一般多以集體商定為准。他們習慣於搞長期可靠、面面俱到的合同條款商談,一旦達成協議,習慣於就事論事解決問題,私下解決問題,不主張到公證機關去解決。

日本人是有預算只要不超過預算就可以,只要你陪他吃好玩好就可以了!呵呵!大家心裡很清楚。

㈤ 澳大利亞的風俗習慣

對於外國人,就要看他們在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社交禮儀和政治經濟等與我們的不同。不過這是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的和普遍性的。對於某些個人可能有些不同。
關於澳大利亞的風俗習慣主要有這些:
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澳大利亞現有人口1733.6萬,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後裔約占總人口的95%,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中信奉基督教的佔98%,少數人信奉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這里的大小牧場遍布全國,山坡上一群群綿羊。其產量及出口量佔世界首位。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他們待人既友好又莊重。

服飾禮儀
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在正式場合打黑色領結,達爾文服是流行於達爾文市的的一種簡便服裝。婦女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在社交場合則套上西裝上衣。無論男女都喜歡穿牛仔褲,他們認為穿牛仔褲方便,自如。土著居民往往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條圍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講究些,披在身上。他們的裝飾品豐富多彩。

儀態禮儀
這里的男人們相處,感情不能過於外露,大多數男人不喜歡緊緊擁抱或握住雙肩之類的動作。在社交場合,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

相見禮儀
澳大利亞人見面習慣於握手,不過有些女子之間不握手,女友相逢時常親吻對方的臉。澳大利亞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後。稱呼別人先說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類。熟人之間可稱小名。

餐飲禮儀
澳大利亞人在飲食上以吃英式西菜為主,其口味清淡,不喜油膩。澳大利亞的食品素以豐盛和量大而著稱,尤其對動物蛋白質的需要量更大。他們愛喝牛奶,喜食牛肉,豬肉等。他們喜喝啤酒,對咖啡很感興趣。 在澳洲家庭,家人一起同桌進餐,應等每個人都吃完後才可離開餐桌。

喜喪禮儀
在澳大利亞,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訂婚,由女方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婚禮後通常要舉行宴會。澳大利亞人的葬禮,先在教堂內舉行,由牧師主持追思禮,他們還保存著寡婦沉默的古俗。有趣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其聖誕節和元旦節不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是在火熱的夏季。

商務禮儀
到澳大利亞進行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11月。澳大利亞是一個講求平等的社會,不喜歡以命令的口氣指使別人。他們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為一起進過餐,生意就好做了。

旅遊禮儀
澳大利亞不流行小費,但服務人員如果為你提供了額外的服務,可給適當的小費,數目不宜多。到商店裡買東西不要討價還價。坐車不系安全帶是違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帶。大部分旅館的電話撥0是外線,撥9是旅館總機。

主要禁忌
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人們看到它都會感到倒霉。與他們交談時,多談旅行,體育運動及到澳大利亞的見聞。

入寢時間: 大部份的澳洲人晚間10:00左右入寢,早上7:00左右起床。別人入睡後,請勿製造噪音。

樓主也可以禮貌的詢問他們的需要,或者順便介紹中國的文化,這樣他們能更好的理解你的做法,你也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以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㈥ 澳大利亞人的生活習慣

澳大利亞的習俗與禮節
澳大利亞95%的居民是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華裔和華僑約20萬,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猶太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澳大利亞人辦事認真爽快,喜歡直截了當,待人誠懇,熱情,見面時喜歡熱烈握手,稱呼名字。樂於結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見如故。他們崇尚友善,並謙遜禮讓,重視公共道德,組織紀律強,時間觀念強,赴約准時並珍惜時間。女性比較保守,接觸時要謹慎。做客可以贈送葡萄酒和鮮花。
澳大利亞旅行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熏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
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所以如果拒絕的話,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面子。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的習慣。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所以要避免在這天和他們邀約。
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澳大利亞人喜歡體育活動,游泳和日光浴是人們的僻好,如果有誰不會游泳,還會成為眾人嘲諷的對象。
和澳大利亞人談論跑馬,是非常受歡迎的話題。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喜歡談論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5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