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大利亞對於垃的圾處理做了哪些事
一、澳大利亞垃圾處理的現狀 城市
垃圾處理,已日益成為世界范圍內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和龐大的綜合系統工程。
垃圾處理不但會對城市及周邊環境造成巨大污染,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目前國際上的垃圾處理問題已不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銷毀的階段,而是積極採取有力措施,進行最大限度的回收和綜合利用,以創建具有良好經濟生態效益的「垃圾產業」。達到即凈化城市生態環境的目的,又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對澳大利亞的這次考察感受頗深,澳大利亞的垃圾處理水平可謂世界領先,無論政策導向、技術支撐、公眾參與還是輿論監督等方面皆有獨到之處,基本上形成了政府一企業一家庭三位一體的有機復合體系,尤其是公司與家庭在垃圾處理回收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公司履行對政府的承諾,國民道德水準高,老百姓參與意識強並自覺自願履行各種義務,政府與民眾之間存在形式多樣的交流如通過訪談或發放專刊或開展其他活動與群眾始終保持密切接觸,並建立了多種多樣的長期互動、交流的平台。
1.垃圾
「2002澳大利亞的街道垃圾資源化自行評估」一文報道85%的澳大利亞人參與街道資源化利用項目的廢物收集工作。可見百姓的參與積極性高,同時負責專門物質回收管理的高層人士經常向百姓普及推廣一些有關廢棄物資源化知識,不僅讓人們了解為什麼要實行廢物回收資源化,必要性何在?哪些物質適合資源化以及怎樣實行廢物資源化,涉及到老百姓的該做哪些工作等等,同時讓人們認識到廢物資源化的前景和優勢及市場潛力如何,大量推廣廢物回收利用的常識如讓人們了解到可循環再生使用的產品的市場潛力和最終命運取決於產品的市場價值。
2.循環
廢物的資源化回收利用由專門管理部門負責,然後建立合約下屬公司,如城市服務管理處屬墨爾本市政委員會的合約公司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收集普通垃圾中可循環利用的部分並負責運輸至垃圾分類設施。然後將塑料、玻璃、金屬和紙進一步分成各個子類別並包捆好統一送至再生加工處,再生加工處則從承包主那裡買進這些原料後加工成可供消費、使用的產品。這樣就確保了廢物回收利用循環的實現。
3.塑料
澳大利亞生產的七種塑料中,目前有三種可得到循環再生利用。為了方便,他們將塑料回收利用程度由可再生利用的數字表明確。據多聚物的幾種類型,pet被標記為數字「一」、hdpe被標記為數字「二」,聚丙烯被標記為數字「五」。而不能循環再生利用的塑料是聚乙烯(即數子「三」類)、 polythylene(數字「四」類)、聚苯乙烯(即數字「六」類)、所有其他塑料如丙烯酸和尼龍被歸為數字「七」類。另外,他們還根據顏色將塑料分類。根據物質類型差異利性能及物質循環回收利用的原理,生產出各式各樣的產品。
4.循環再生在經濟上的可行性探討
澳大利亞從事物質循環再生處理的有關專家認為,塑料的循環再生利用取決於生產廠家是否願意支付使用這些材料的費用,這之中的重大決定因素是原材料的現行價格,而生產新塑料則需由原油、天燃氣和煤來加工,這意味著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而循環利用廢舊塑料則可彌補這個缺陷。但若要運作一個物質回收機構,要確保其效益的穩定性是非常困難的,塑料的價格是極其不穩定難免存在價格的波動現象,如果當時原油的價格昂貴,塑料資源化利用的回報就比較豐厚一些。盡管如此,進行回收加工的公司還是對其前景看好,主張少量的塑料因為類型的差異難以回收,但仍可以說回收塑料在經濟上是可行的,雖然塑料回收利用的花費可能超過利潤,尤其是塑料受到其盛裝的物品污染時,這種現象更突出,但只要塑料的質量可靠,在澳大利亞存在強大的市場,可以賣給當地使用。
5.回收循環利用所有過程的環境友好性和經濟有效性
2001年1月,澳大利亞正式發行了由國家包裝契約委員會主持的「澳大利亞街道的廢棄物回收利用自行評估」項目匯報,該項目對澳大利亞廢物回收再生利用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了權衡,結果表明廢棄物的回收利用能帶來全面的綜合效益。 從經濟效益上看,通過比較收集、分類和轉運過程中的花費與取得的原材料收入,發現避免了
垃圾填埋處理處置和垃圾收集的費用,項目報告還確定了循環再生利用的經濟收益率。評估報告稱,「從垃圾回收利用減少的花費中獲得經濟利益的情況是,在大城市地區平均每個家庭每年大致獲益10美元,而在地方上的家庭平均每年受益3美元。」 從環境效益上看,項目對50多種物質(用於生產和作為
污染物的廢棄物)進行了評估,考慮當前的循環再生利用及收集系統費用,廢棄物回收利用提供的綜合環境效益(以美元表示)為平均每個家庭每年42美元,若加上平均每戶每年26美元的實際經濟費用即可得到平均每年每戶68美元的環境效益。
6、「三r」——減量、再生、循環原則
澳大利亞的廢物。收再生倡導以再生循環優先並立足於減量化並的原則,而再生、循環往往不太盡如人意。一方面需要努力增加回收利用的廢棄物數量,另一方面應該減少廢棄物產生的總量。
7、落實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幾點問題
(1)盡量避免包裝
(2)選擇用玻璃和金屬包裝的產品,少採用塑料包裝的物品
(3)選擇經循環回收再生的容器
(4)選擇用透明塑料包裝的產品和pet(為數字「一」標記類)塑料製品,不使用著色塑料以及不易回收處理材料製成的產品
② 澳大利亞關於環保的措施
澳洲制定了《國家生態可持續發展戰略》、《澳大利亞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化保護法》、《國家野草控制戰略》、《澳大利亞瀕危動植物和生態區域保護戰略》等.
③ 國外部分國家水資源管理模式
4.2.1 美國水資源管理模式
美國的水權制度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作為公民的私有財產受到法律的保護。美國的水權制度以各州的法律為主,呈現出地區差異性。美國東部水資源豐富,採用河岸權;美國西部乾旱缺水,採用的是優先專用權。
美國建立了水權的交易機制,美國的河岸權作為私有財產,可以轉讓。一般允許用戶對所擁有的優先專用權進行有償轉讓,節約用水者把省出的水滿足其他用水戶需要時也能夠得到合理補償。美國有比較發達的水權交易市場。在美國西部,大多數水權交易通過市場來進行,由水權管理部門批准,辦理有關手續,交付相應費用買進水權和出售多餘水權。然而政府需要保留或購買一些水權,以維持帶有公益特點的用途,比如養魚和保護生態環境。
美國區別不同性質的水利工程,給予不同投資政策。與其他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相比,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明顯,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美國聯邦政府對類似我國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如防洪、環保和印第安人保護區的工程給予撥款建設,而且運行管理費用也是政府撥款解決。對有償服務型水利工程如灌溉、供水和水力發電工程給予長達五十年的低息貸款,建設期免還本息,灌溉工程只還本不還息。
美國的水資源屬州政府所有,水資源管理實行以州為單位的管理體制。全國無統一的水資源管理法規,各州自行立法,以州際協議為基本管理規則。州以下分成若干個水務局,對供水、排水、污水處理等水務進行統一管理。州際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矛盾則由聯邦政府有關機構協調,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美國聯邦水資源管理共有四個部門,依據聯邦政府授權的職能相應地進行水資源管理。農業部自然資源保護局擔負農業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保;內政部國家地質調查局水資源處負責收集整理、監測、分析和提供全國所有水文資料,在四大河流域設有辦事處,為政府、企業和居民提供准確水文資料,為水利工程建設、水體開發利用提出政策性建議;國家環保署制定環保規定,調控和約束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止水資源污染;陸軍工程兵團主要負責政府興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規劃和施工。
美國目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任務是對水資源有效管理,提高利用率和防止污染。管理重點是節約與保護水資源。在用水結構中,工農業用水量在下降,城市居民用水和服務業用水增長較快,採取各種措施降低水量增長。
美國水資源管理充分利用價格杠桿作用,節約效果明顯。水價制定遵循市場規律,水費包括供水債券、水資源稅、供水與污水治理費、地下管道接管費、家庭排污附加費、廢水檢測費、取水許可費。水價每年修訂一次,近年來水價年增幅8%,達到自1985年以來全國保持用水零增長的目標。如水價增長一倍,家庭用水減少25%。
總之,美國水權、水價和水市場的運營,使開源節流成為市場機制調控的自覺行動,在促進美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方面起了顯著的作用。
4.2.2 英國水資源管理模式
4.2.2.1 英國水資源管理體制及其機構設置
英國目前定型於中央對水資源的按流域統一管理與水務私有化相結合的管理體制。中央依法對水資源進行政府宏觀調控,通過環境署發放取水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實行水權分配、取水量管理、污水排放和河流水質控制,並實施管理成本與收入平衡原則,每年預算約6億英鎊,主要來源於防洪稅、取水許可證及環保費、政府撥款和項目合作費。
英國水資源管理機構設置為國家級、區域級、地方級三級機構。
①國家級機構包括代表政府制定和執行環境標准、批准取水許可以及防洪的國家環境署和代表政府對水的價格進行宏觀調控的水服務辦公室。
②區域級機構多為按流域劃分的水管理機構和稅務局,後來私有化改為水公司。
③地方則一般設置用水戶協會。
4.2.2.2 英國私有化的供水公司
英國供水公司在獲得政府取水、污水排放許可證的基礎上,或者說在政府分配的水權和指定的服務區域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1989年英國水務體制改革後,將十大水務局進行私有化改造,成立了十個大型流域性供水公司,保留原來29個小型私營供水公司。十大供水公司的水務管理區域基本按流域劃分,負責本流域的供水和污水治理。如泰晤士河水公司1989年實行私有化後,並於當年上市,目前效益很好。1998年英國出台新的法案,主要是打破管網和供水一體化的壟斷經營,實行供水與管網分離的體制。
4.2.2.3 英國水資源管理特點
①以流域為基礎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這一層次主要是政府行為。英國政府通過國家環境署推行流域取水管理戰略(CAMS),按流域分析水的供需平衡、環境平衡、水資源優化配置、跨流域調水的必要及可能性、工程布局及成本、社會成本效益。
②以私有企業為主體的水務一體化經營與管理。這一層面主要是市場行為,這主要是以水權為基礎,水權資產化經營轉化為水服務商品。水務一體化的載體是水務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資本市場融資進行基礎配置建設,服務對象是企業、事業單位、家庭等個人和團體。
③完善公民參加水管理機制——消費者協會。
④政府水資源管理的資金有穩健來源。環境署年均收入6億英鎊,45%來源於取水、排污及環保。
⑤著眼於可持續發展。雖然水資源已經基本上能滿足本國生產和生活的需求,但是英國仍然致力於不斷提供水資源利用效率,在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注重環境的保護,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在取水環節,英國規定用水單位必須取得由環境署頒發的許可證,同時交納一定的費用,政府通過控制審批及許可證的發放,避免水資源被過度開發和利用。其次,英國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採取對水資源質量進行嚴格監測等措施,減少水資源污染程度,不斷提供現有水資源的質量。另外,英國還大力提倡節約用水,1993年,英國專門成立了全國水資源需求管理中心,著重研究如何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近年來,英國各界開展了節約和高效用水的廣泛宣傳,積極推廣節約用水的各種先進設備。
4.2.3 法國水資源管理模式
法國歷史上曾實行以區域為主的水資源管理。1964年修訂水法,對水資源管理進行改革。主要內容為:①從法律上強化了全社會對水污染的治理,確定治理時間和目標;②建立了以區域為基礎的解決水問題機制;③建立流域委員會和流域管理局,作為流域綜合治理主要融資機構,將全國分成六大流域,在保護環境前提下,實現流域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
4.2.3.1 法國水資源管理的三個層次及其功能
國家級的政府機構是環境部、農業部、設備部(建設、交通、居住部)。環境部起主導作用,內設水利司,主要職責是擬訂水法規、水政策並監督執行,監測和分析水污染情況,制定與水有關的國家標准、協調各類水事關系,參與流域水資源規劃。農業部主要負責農業及村鎮的供水、農田灌溉和農業污水處理。設備部負責防洪及派往各地區管水的分支機構。除此之外,還設立一個水資源管理的部際聯席會議,主要討論國家水資源管理政策和法規。
4.2.3.2 法國流域水資源管理
根據法律授權,流域委員會是一個流域水行政管理的權力機構。其職能主要包括制定區域水政策、批准流域規劃、審查工程投資預算、監督項目的實施等。委員會採取「議會」形式,充分吸收各類用戶代表參與決策過程,如塞納河—諾曼底流域委員會共由118人組成,其中地方政府官員代表45人,用戶代表45人,中央政府部門公務員代表21人,各方專家代表7人,管理面積97萬km2,人口1770萬。
流域水資源管理局是流域委員會的執行機構,負責日常事務。職能是:制定流域開發利用總體規劃;依法徵收水資源、排污和用水費。流域管理局徵收全部水費的20%左右作為公共收入用於投資流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程;收集發布各種水信息,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法國市政水務管理,市鎮供水和污水處理是在市鎮內進行的,可以由市政府直接組織經營和管理或是租讓給私營公司經營和管理,即為委託管理。20世紀90年代之後,委託管理佔了75%以上,政府的直接管理不到25%。委託管理分兩種形式:租讓和特許。租讓合同下不承擔固定資產投資和水價制定,租讓期一般為12年。特許合同下,經營者既參加投資固定資產,又參加水價制定,經營期限為20~30年。租讓形式在法國更多些。
4.2.3.3 法國管理水資源模式特點
①流域委員會是一個綜合管理機構,具有「權利機構」、「議會」、銀行、技術咨詢服務、培訓等綜合職能。
②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中,採取以水養水政策。用法律形式確定流域充足穩定的資金來源,統一規劃治理及管理。
③城市水務管理實施有計劃的委託管理模式。即將經營權租讓或特許給私營企業,政府控制水價,居民安全感強。基礎設置以政府投資為主。
4.2.4 澳大利亞水資源管理模式
澳大利亞最早採用英國水權,實行河岸權制度,但逐漸發現這種制度不適合缺水的澳大利亞,後來政府規定水資源為公共資源,歸州政府所有,由州政府調整和分配水權,規定水權可以交易。在對水權的界定方面,州政府對河道內的水和所有地下水擁有使用和控制權,農戶對河道外的水擁有使用的權利,同時有從流經其土地的河道內為家庭生活和家禽引用而取水的權利。其他取水、用水都必須申請,而水權可以轉讓。
1994年澳大利亞政府推行水改革以來,各州政府和地區負責自然資源管理,制定相應水改革措施,逐步推行水市場、水權交易、全成本回收定價、灌區管理企業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運營方式多樣化,如BOOT投資方式等制度改革,各州政府通過法律形式推行改革,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保證了生態可持續發展,使有限水資源為社會效益創造最好最大價值。
4.2.5 日本水資源管理模式
4.2.5.1 日本水資源管理機構設置
在2001年1月政府機構改革之前,日本中央政府與水資源管理有關的部級機構多達6個,分別是:環境廳,其下的水質保全局負責水質保護;國土廳,其水資源部負責水資源規劃;厚生省,由生活衛生局水道環境部負責飲用水衛生;農林水產省,林野廳指導部負責河流上游流域治理;通商產業省,其下環境立地局負責工業用水,資源能源廳負責水力發電規劃管理;建設省,由河川局負責河流治水和用水,都市局下水道部負責下水道規劃和綜合協調。這些機構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1998年8月,以6個有關部級機構的9個相關處為成員的「構築健全的水循環體系相關省廳聯絡會議」組成。該會議以構建健全的水循環體系為目標,首先開展各部門間的信息溝通和意見交換,並研究互相之間開展合作和協調的方式和途徑。2001年1月政府機構改革之後,因國土廳和建設省都被合並於國土交通省,相關的部級機構減少為5個。
日本還有一個半官方的水利機構——水資源開發公團,是根據1961年頒發的《水資源開發公團法》和《水資源開發促進法》成立並開展工作的。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國家的各項長期規劃和地方政府的遠景規劃,對日本的七大水系統一進行開發、治理,調整各方面的關系,籌集資金,統籌全國的水資源開發事業。
4.2.5.2 日本水資源管理層次
日本的水資源規劃分為全國規劃和水系規劃2個層次。從規劃的沿革來看,先有水系規劃,後有全國規劃。水系規劃是根據《水資源開發促進法》的規定,以「水資源開發水系」為對象制定的。根據該法的規定,凡是在產業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迅速,需要制定緊急用水對策的區域,作為該區域主要供水水源的河流水系將被指定為「水資源開發水系」,並對該水系制定水資源開發基本規劃。自《水資源開發促進法》頒布實施以來,先後有利根川、淀川、築後川、木曾川、吉野川、荒川、豐川等七大水系受到指定,並制定了各個水系的水資源開發基本規劃。規劃的基本內容包括:各部門用水量的預測及供給目標,為了達到供給目標所需要興建的設施的基本情況,其他有關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合理化的重要事務。
4.2.5.3 日本的水資源定價體系
日本的水價分為三個體系,分別為生活用自來水、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生活用自來水的供給者是自來水公司,為各地方政府設立的公營企業,水價低於供水成本,差額部分由地方財政負擔。此外,城市居民除負擔水費外還須負擔污水處理費。
工業用水的提供者同樣是地方政府的自來水公司,平均價格大大低於生活用自來水的價格。造成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巨大價格差異的原因有:第一,供水成本本身的差異;第二,中央政府從促進產業振興的角度出發,對地方政府的工業用水設施建設費用給予補貼;第三,許多地方政府出於吸引投資的考慮,實行工業用水的優惠價格,由地方財政對自來水公司進行補貼。
農業用水的使用者為農民,由於他們本身擁有水權,因此不是按用水量支付費用,而是以支付水利設施的建設費用和維護管理費的形式付費,這些費用均以農戶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作為分攤標准。此外,城市居民除負擔水費外還需負擔污水處理費。
4.2.6 埃及水資源管理模式
埃及對尼羅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靠興建在其干支流上的水利工程,其中最大的是著名的阿斯旺高壩水庫,是埃及最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灌溉、發電、防洪和航運等多種功能。由於埃及人口增加較快,90年代末人口增加到6600萬,水需求量大幅增加,而尼羅河的水源供應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其缺乏的水源主要靠重復利用污水,開發利用地下水和盡量利用本來就很少的降雨來解決。由於增加水資源存在較大困難,循環使用水資源成為最重要手段。對農業廢水採取與地表水、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方法,每年達到47億m3。城市廢水通過凈化用於農業目前處於試驗及小面積應用階段,每年約5億m3。
4.2.7 伊朗水資源管理模式
眾所周知,中東地區是世界最主要石油產區,在中東地區,珍貴的不是石油而是水。伊朗位於西北亞,是缺水地區之一,但是在不到200mm降水量的情況下,伊朗卻能夠充足供應居民自來水和熱水,可謂是一個奇跡。以伊朗首都德黑蘭為例,2.8萬km2的土地缺水,伊朗政府為了解決德黑蘭的水問題,在德黑蘭和鄰近的四個省成立了統一的德黑蘭水務局,超越了行政區劃,由伊朗電力和水資源部統一管理水資源。管轄范圍包括德黑蘭北、鄰黑海、伊朗最豐水的馬贊達蘭省、德黑蘭西北水資源較多的加茲溫省和德黑蘭西南水資源較多的庫姆省。這種跨區域和行政規劃的統一管理保障了乾旱地區的供水。
德黑蘭水務局同時監管污水處理,德黑蘭建了一個日處理量達250萬t的污水處理廠,由於德黑蘭降雨不到200mm,基本上沒有雨污水,可以說德黑蘭的污水處理是全覆蓋的,幾乎沒有遺漏。污水處理廠是國家控股,公司制運作,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德黑蘭稅務局還負責管理價格,以水價累進來限制用水,措施十分嚴厲。居民用水價格合人民幣2.5元/t,但是每月超過30t,每多用一噸就要加價,如用戶超過90t,可加到人民幣25元/t,對一般收入家庭而言,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在大旱之年,水務局以提價來促進城市節水,並進一步壓縮農民用水,對農民損失,則由政府按照損失給予補助,這筆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多用水的累進加價和提高水價的收益,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的合理經濟機制來抗旱。另外,在德黑蘭水權的配置也有優先權,水資源要統一配置,首先保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其次保證工業用水,包括發電用水,因為工業生產效率高;再次保障農業灌溉用水;最後保證水流下泄,作為生態和旅遊用水。
4.2.8 國外水資源管理模式小結
由以上美、英、法、澳等國水資源管理可見,國外發達國家水資源管理是通過兩個層面實現的,一是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二是城市水務一體化管理。其不同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管理目的的不同。流域統一管理是平衡和協調流域內與水相關的各利益不同方面,實現最終流域的水資源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協調供水與排水的關系,在此前提下,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第二,服務對象不同。流域管理主要是區域和行業,服務與被服務對象是由政府協調的;城市水務服務對象是直接用戶,是居民、企業,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經濟關系。
第三,管理性質及手段不同。流域管理屬資源管理,以法律、行政手段為主,經濟手段為輔,包括規劃、資源配置、水權確定、收水資源費、發許可證等;城市水務屬資產管理,即水商品——城市生活與生產用水,以經濟手段為主,是以成本效益為原則。
4.2.9 國外水資源管理模式的借鑒意義
4.2.9.1 健全我國水權立法,把水資源合理利用和污染防治提高到立法層面
國外的先進經驗表明,健全的法律體系是水權管理的保障。我國公民享受純凈水源的權利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南水北調等一系列調水工程是否符合被調水源地公民的意願,他們又是否得到應有的補償?政府為了稅收或者政績而允許部分企業排放污水,破壞水源,是否侵犯了廣大人民的長遠利益?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我國水權雖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但是我國公民的水權也應該得到保護。
4.2.9.2 在缺水地區可以採用優先使用權的方法
美國東部水源豐富,西部缺水。而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水資源分布更是不均衡,因此美國的水資源優先使用權是可以借鑒的。比如甘肅等缺水地區應該優先保證居民的生活用水、生產灌溉用水。澳大利亞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它的水權分配方式也適用於我國的缺水地區。首先保障家庭生活和家禽的用水權利,其他用戶要向政府申請。而大量用水的企業要接受政府相關部門審查,審查企業是否存在水浪費現象,是否存在減少排污的設備,是否符合排污標准,水資源利用如何,然後酌情決定是否批准其用水的權利。
4.2.9.3 可以採用累進制定價方法
倡導節約,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層面,可以採用累進制定價方法對用水進行控制。例如,一個城市的生活用水規定一個用水量,超過這個量就要加價,而且隨著消費數量的增加,所增加的價格也要上漲。而節約的水量則應該給予補償,這樣更容易形成節約用水的氛圍。
4.2.9.4 水資源管理需要政策支持和群眾參與
英國公民參與水管理機制的完善,每一個區域都有消費者協會,由地方行政人員和一般民眾代表組成,對供水公司提供的服務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和建議。消費者協會的存在實際上相當於地方參與水管理。從現階段來講,由於水資源的稀缺性,水資源成為一種消費品。在我國,水資源主要靠政府分配。城市由供水公司供水,相對於供水公司而言,我國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而消費者協會在我國也處於一種尷尬狀態,因而對於水管理機構的監督與反饋是很少的。所以要把公民參與加入到水資源管理中。
4.2.9.5 完善水權交易市場
我國的水權交易基本上由政府主導,水權市場不發達,國家也沒有完善的法律規范。水權交易是未來我國水資源管理的方向,借鑒美國政府的經驗,政府保留部分水權是必須的。一是為了保護特殊用途的預留;二是保證水權交易市場的均衡,限制壟斷。在我國,水權的絕對分配存在很多困難,但是可以以省或市為單位,各地區之間水權可以交易。調水工程要對水源地居民給予補償,而補償的金額可以由城市間協商決定或者根據市場價格,由價格機制決定。污染權同樣可以採取交易的方式,按照科斯定理和制度經濟學派的觀點,如果交易和談判成本為零,無論初始權利歸屬於哪一方,最終都能夠達到均衡狀態。我國可以規定一個總的排污量,通過分配或拍賣的方式出讓給企業,如果企業排放量超過其擁有的排污權,就要購買其差額。而市場對排污權的需求增加,其價格就會上漲,這樣企業的排污成本就會升高。企業寧願投資進行綠色生產,購買新設備,利用新技術,減少排污量,這樣水資源污染就會減輕。
4.2.9.6 在水權管理過程中要把市場和政府結合起來
法國水權管理並沒有實現私有化,而是實行有計劃的委託管理,只是將經營權「租讓」或「特許」給私營企業。按照市場規律來講,水權私有化是最有效率的,能把水資源調配到最有效率的部門。但是在我國如果把水權徹底私有化,在我國貧富差距較大的國情下,很可能會出現底層勞動者不能得到水資源的滿足,而富人卻會浪費珍貴的水資源。個人無法獲取水資源而大公司、大財團卻可以對之形成壟斷。因而,在我國,對資源的政府管制是不可或缺的,畢竟,要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對於用水多、排污多的企業,可以採用市場機制,使水資源配置到經濟效益最好、污染最少的企業。
4.2.9.7 水資源的差別定價是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
①工業和農業可以區別定價。鑒於我國當今農業的保護措施,農業用水價格應該適當調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②工業用水價格內部也可以區別定價,由環保部門對企業進行水污染定級,按不同級別徵收不同水價。一方面促進企業減少排放;另一方面促進技術升級。可以用這種方式支持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打壓落後部門生產。③在日本,城市居民要負擔污水處理費用。我國也可以按企業和城市居民按排污量繳納污水處理費用,即使該企業或個人擁有水權。
4.2.9.8 建設水利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我國大部分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雨主要分布在夏季,而春秋季節比較乾旱,因而參照埃及的方法,興修水利工程就可以彌補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差異,把多雨時節的水源存放到乾旱時期來用,而且水利工程在發電、防洪等方面能帶來收益,是利國利民的舉措。
水利工程建設,節水工程建設是具有正外部性的項目,而這種經濟行為回報率小,周期長。大多數企業不願意從事這種行業。我國政府可以對這種有益於社會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政策優惠,這樣才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對企業和社會是一種雙贏的手段。
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是每個國家都可以採取的節水方法。我國現階段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低,採用的設備大多沒有安裝節水減排裝置,而這一改革尚在進行中,需要一個過程。可以採用國家和企業共同投資的方式安裝這種節能減排設備。而國家方面的投資可以以減稅的方式實現。農業用水大多是大水漫灌,既浪費水,效率又低。滴灌的方式可以節約大量農業用水,但是需要大量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在當前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可以作為將來的謀劃方式。
④ 澳洲的垃圾處理
因疫情,來墨爾本已經一年多了,垃圾是怎麼回收的,其實早已留意,澳洲垃圾筒分為黃色、紅色和綠色三種顏伍困色,黃色為可回收垃圾,紅色為廚余垃圾,綠色為雜草。
黃色筒里傾倒的垃圾有清潔的紙張和紙板(報紙,雜志,垃圾郵件,信封,雞蛋盒,紙板箱 - 展平);果汁和牛奶紙盒;玻璃瓶和罐子;鋁/鋼罐和蓋子;氣溶膠罐(空);鋁箔板,托盤(清潔並捲成拳頭大小);所有硬塑料容器(飲料瓶,洗發水和洗滌劑瓶,冰淇淋和酸奶容器,塑料植物盆)
以下物品是不能扔進任何一種垃圾箱里的:
電池;任何小型電器(例旦者如水壺,烤麵包機,攜帶型風扇);輕型地球儀;所有液體廢模橘薯物(包括機械油和食用油);建築垃圾(例如磚塊,混凝土,土壤,岩石);熱灰;化學品和毒葯;液體塗料;醫療廢物(例如葯丸,X光片,注射器);彈葯或爆炸物;車輛零件;煤氣罐,高壓氣瓶;散裝花園垃圾。
任何品牌的AA,AAA,C,D和9V電池(可充電和不可充電)都可以回收,只需將廢舊電池放入商店的專用垃圾箱即可。
也可以登陸recyclingnearyou.com.au尋找你家附近的回收點。
捐贈不穿的舊衣物必須洗干凈,包裝好,送到規定的地點。
而像廢棄不用的鍋碗瓢盆家電等等,都只需放置在家門口的路邊,會有社區人員定期來拖走回收。
每個住戶每年有二次機會,網上預約,大型家居,長度超過規定的大件物品、油漆筒等由社區預定時間上門回收。
扔錯垃圾會面臨50澳元至500澳元不等的罰款。
例如,將不可回收的垃圾扔到可回收垃圾箱可能會收到350澳元的罰款。
將爆炸物、污水或氣瓶等「不可收集」的廢物放入垃圾桶,或未經允許將廢物放入鄰居的垃圾桶,也可能被罰款350澳元。
住戶需要將垃圾箱放在街道邊緣的路邊,等待垃圾車來統一傾倒。
扔垃圾的六大錯誤:
1、塑料袋、水果和蔬菜袋、薯片包裝袋、衣服,甚至是臟尿布是不能扔進回收箱的;
2、不要將可回收物品裝袋;
3、瓶瓶罐罐中還有殘留液體;
4、雞蛋盒不壓扁;
5、披薩盒裡還有殘羹剩飯;
6、鋁箔製品直接扔。
⑤ 澳大利亞為什麼在東南部修建調水工程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四面臨海,國土面積768萬平方公里,全境年平均降水僅有47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少的地區;加之氣候乾旱,且蒸發量大,因此又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為解決內陸的乾旱缺水問題,在1949~1975年期間該國修建了第一個調水工程——雪山工程。該工程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通過大壩水庫和山澗隧道網,在雪山山脈的東坡建庫蓄水,將東坡斯諾伊河的一部分多餘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區。沿途利用落差(總落差760米)發電供應首都堪培拉及墨爾本、悉尼等城市。工程的復雜性可想而知。
澳大利亞人視水為生命的血液,從上到下,建立了部長級理事會、社區咨詢委員會與執行委員會三個層次的管理機構。這些水管理機構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威。
部長級理事會由各個州和聯邦政府的部長級官員組成,每個州出三個人,分別是水利部門、土地管理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的部長。理事會主席由聯邦政府農業部長擔任。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並具有絕對的權威,它所做出的決定,各州都要執行。
社區咨詢委員會由各主要支流地區推舉一人組成。該委員會負責反映地方意見,為部長理事會的決策提供咨詢和進行評議。委員會建立以來,加強了公眾與負責工程調度的最高權力機構為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MDBC)之間的聯系紐帶,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宣傳工作,為開發、利用、保護水土資源發揮了積極作用。
執行委員會是負責工程調度的最高權力機構為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MDBC)的常設機構,主要由技術專家組成,是一常設機構,旨在貫徹部長理事會的決定,負責流域管理的日常工作。執行委員會僅40餘人。他們主要依靠各個州政府的水土資源管理機構進行流域管理。各州的管理人員也相當精簡,如布勞寧水庫(庫容16.3億立方米),管理人員不足10名;庫容30.4億立方米的休姆水庫,包括在灌區的管理人員總共才35人。
這種水管理體制既具有很高的權威,又能夠使公眾的意願得以反映,辦事效率也很高。
--雪山調水工程的運行管理
雪山工程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大型水電工程之一,是澳大利亞跨州界、跨流域水力發電和農業灌溉相互補償調節的水庫群和水電站群工程,包括7個水電站、80公里引水管道、11條共145公里壓力隧洞、16座大壩、1座泵站、510公里330千伏高壓網等。
從廣義上講,雪山調水工程的管理包括水源調度與供水調度。由於雪山工程供水對象全在墨累—達令河流域,而且整個系統跨越幾個州,因此調度的最高權力機構為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MDBC)。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有權決定斯諾伊河向墨累河與馬蘭比吉河分水的流量,負責墨累河上各節制閘、各主要分水閘的調度;有權監督界河上各用水戶的取水量;對水事糾紛進行調解;制定流域內有關的水資源管理條令和制度。
自布勞寧水庫與休姆水庫建成後,墨累—達令河流域委員會成立了一個雪山電力公司,統管布勞寧水庫和休姆水庫以上(不含此二庫)的各個梯級電站和水庫的運行,除了按條約規定的比例將斯諾伊河的水分送給墨累河與馬蘭比吉河外,它的調度完全取決於電網的需要。墨累河上、中遊河段是新南威爾士州與維多利亞州的界河,分往南澳大利亞州的水也主要由這里通過。該委員會嚴格監督上游兩個州各用戶的引水量不得超限,保證將規定的水量送到下游的南澳大利亞州境內。
對於各用水戶,不論是從河道取水,還是從渠道取水,均實行嚴格的取水許可證制度。管理機構直接對各用水戶的取水進行計量、收費。取水許可證規定了用戶平均年取水總量、用戶取水設備的能力以及供水的保證程度。供水保證程度分為多個級別,低級保證率的用水戶的取水完全受調度中心的控制,一般只有當較高級別的用水戶得以滿足,且保證河道最低流量的前提下,才向其供水;高級保證率的用水戶在其水量配額與取水設備的能力范圍內,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取水。最低保證度與最高保證度的供水水價相差40倍。管理機構正是通過這一手段,鼓勵各用水戶修建自己的調蓄水庫,鼓勵用水戶蓄豐補枯。
澳大利亞雪山調水工程建成後,為更好地發揮調水工程的長久效益,他們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護水環境。
一是嚴格控制農牧業用水增長。農牧業用水主要是農田灌溉與草場灌溉,耗水量大,排出的水體把農葯、化肥與有機物、鹽分帶往下游;另外,土地的開墾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危險。基於這些原因,有關州政府達成共識,不再簽發新的農牧業取水許可證,並且根據斯諾伊河下游環保用水的呼聲日益高漲,雪山工程跨流域調水量有可能下降的形勢,准備出台大幅度提高水價的政策。管理者們深切體會到,只有提高水價,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灌溉技術落後,既浪費水又污染環境的被動局面。
二是全面加強水土保持工作。雪山工程供水系統中有諸多水庫,它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保證這些蓄水工程不受淤積的威脅,聯邦政府極為重視水土保持工作。他們將雪山工程的水資源區辟為國家公園,國家公園內除供遊人觀光外,不發展其他產業。為了保護植被,游覽者只能在特定的通道上行走,這種通道實際是高於地面的小木橋。
三是全社會自覺保護水質。在澳大利亞,水質保護的重點是防止藍藻爆發和農田污水入河。阻止藍藻生長的有效辦法是減少有機物進入水體,為此沿河岸修築了攔截板,防止落葉、枯草被捲入水中。另外,嚴格禁止未經處置的污水排入河道。現在各州已把引水量與其污水處理建設作為一個整體,處理能力大的地區將會在供水方面得到優惠。
四是採取措施降低土壤鹽漬化。澳大利亞地下水很豐富,估計有4400億立方米,但可用量只有703億立方米,其他的均含鹽分很高。在灌溉農業發展起來之前,地下水埋藏很深,對環境不產生影響。隨著土地的開墾,降雨直接與裸露的土表接觸,大大增加了入滲水量;大規模的灌溉,也增加了地下水補給量。高鹽分地下水位的上升,使得大片土地受到鹽鹼化威脅,樹木、植被大片死亡;含鹽水向河道入滲,污染水源;城市建築物的基礎以及公路路基受到化學侵蝕的嚴重危害。對此,政府一方面嚴格限制農業用水量的增加,鼓勵投資更新灌溉技術,嚴格限制河道取水,以保證河道有足夠的流量沖洗鹽分。
(中國水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