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美國和澳大利亞這事兒大家怎麼看

美國和澳大利亞這事兒大家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3-08-17 23:17:34

A. 為什麼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的人們比歐洲的人更加的個人主義你怎麼理解和看待請從更高的角度

因為前者都是殖民主義形成的國家,人們相對的比歐洲的傳統文化熏陶下的人更加具有自由的意識,所以更加地追求個人主義,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B. 英國 美國 澳大利亞 這三個國家哪個好就人文 經濟 社會 等全方面解說。

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處, 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國家,早期移民均為英國人, 後來像美國一樣成為一個多元化移民國家, 因此很難對澳大利亞做界定, 因此主要可以了解美國和英國的區別。但是也有隨著歷史的演變,文化的傳承,獨立發展200多年的美國文化由於有不同的生態環境已經產生了諸多變異。今天我們再來英美文化,已經有很多區別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談到了英美海歸人員的不同。對留英海歸的普遍評價是衣著體面、說話非常客氣、行為禮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就是做事情比較酸,喜歡彎彎繞,經常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先繞上幾百個圈子。而對留美海歸的評價則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就是「穿著土氣,說話牛氣,花錢小氣」。既是說留美的海歸一般穿著隨意,不大講究,即使有的場合他們也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也鬆了,扣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

這些海歸舉止言行的區別其實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異。其實,英美文化的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

一、 英美語言差異
盡管英美兩個國家都是講英語的,但是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是不相同的。英國人與美國人雖然說的都叫英語,但這兩種英語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學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中有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兩種。英國人的英語,相對而言,發音比較清楚,連讀的部分較少,一般聽起來相對比較字正腔圓;而美國人說英語,則秉持這能省則省,能連就連的原則,因此,對於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聽英國人的發音相比較下會舒服得多,而如果要習慣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真正做到了。

二、英美生活習俗差異

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自己日常生活習俗上也有區別。

從服飾上看,英國2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國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有的英國女士接待黃皮膚朋友時,專門塗抹上黃色面霜,以表示對朋友的親近和尊重。美國人可方便多了,近幾年,美國流行大花褲衩,校內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這也並不是說,他們到處隨意,在一些場合,他們也是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也鬆了,扣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
從飲食上看兩國的美食都像英語一樣,是一個大雜燴,廣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響。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聚集了諸多紳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國的飲食,也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國人無不將細致發揮到了極致。特別在餐桌禮儀上,不能在餐桌上說話,不能有餐具敲擊的聲音,刀叉的握法……幾乎所有我們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規則都被英國人所遵守而同樣是吃飯,到了美國人身上,則就顯得隨意了許多。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老美的最愛便是所謂的垃圾食品。對於生活節奏極快的老美來說,五分鍾就能搞定的漢堡薯條顯然要比規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於這種飲食習慣導致的結果,便是老美的街頭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顯然要比標准身材的人多得多。這樣的飲食習慣某種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國人的生活,雷厲風行,不向英國人那般拖沓,那樣注重細節。

另外美國人除了過和英國人一樣的節日外,還有自己的感恩節等。

三、美國人的性格和英國人也是不相同的。

有人把美國人的性格概括成:熱情、開朗、冒險、創新、奔放活剝、直白的幽默
相對應英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冷漠、含蓄、內斂 、保守、理性嚴謹、紳士的幽默

狄更斯被譽為英國幽默大師。像所有的喜劇大師一樣,狄更斯讓幽默顛覆人們的臆斷,無論這些臆斷是一般的還是特殊的,都深深地影響了英國一代又一代人,已然成為英國傳統的一部分。他利用這點,讓讀者遠離了理智和理論,把由衷的同情心理和快樂態度抬到了最高的道德地位,用帶笑的情感照亮了他那個了無生氣的商業時代,召喚人們回到歡笑和仁愛中來。狄更斯的幽默影響了很多後來的文學家。比如,中國著名作家老舍他作品中的幽默就深受狄更斯的影響。看了狄更斯的幽默,是心領神會的幽幽一笑。

一天,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江邊垂釣,一個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問他:「怎麼,您在釣魚?」「是啊,」狄更斯隨口回答,「今天運氣真槽,這時候了,還不見一條呢。可是昨天也是在這里,我鈞了15條呢!」「是這樣嗎?」那人說,「可是您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專門管這段江面的,這兒禁止釣魚!」說著,他從口袋裡掏出發票本,要記名罰款。狄更斯連忙反問:「您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專門負責虛構故事的,虛構故事是作家的事業,所以,不能罰我的款!」
但是狄更斯的幽默被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不屑。馬克吐溫曾經說他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讀不出什麼讓人啼笑皆非的東西來。其實,馬克吐溫的說法有些偏頗。因為他所理解的幽默是美國式的幽默。他本人也是美式幽默的代表人物。他以其幽默在美國甚至國家上享有盛譽。馬克吐溫的幽默中含有諷刺、機智、揶揄、玩笑,可以讓你笑得流眼淚,同時讓你笑得心顫。如同吃了一顆橄欖,甜中帶澀。

一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到英國一個小鎮的旅館住宿,在旅客登記本上簽名時,發現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這樣簽名的:「馮·布特福德公爵及其眾多仆從。」 馬克·吐溫笑了笑,在旅客登記本上寫道:「馬克·吐溫及其一隻箱子。」

英國人和美國人也互不服氣,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歷史,而且目中無人;美國人說英國人保守刻板,不懂未來。

四、英美的教育理念不同。

美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體現在教育上就是美國的教育體制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向不同層次學習能力和經濟條件的人開放)、國際性、靈活性(各種不同性質的學校滿足不同目標的人的需要,國家沒有統一的教育制度)的特點,使美國教育既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人們的需要,確保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又能滿足並充分發揮不同受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使教育充滿活力和生機。

而英國人的保守與嚴謹,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嚴謹的學風,完善的教育體系。它擁有一套嚴格的質量監控體制,各大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與科研水平評估結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國的高等教育會定期受到檢查。英國大學的科研水平長期保持了一個很高水平,也是與這個質量監控體制分不開的,許多開創性的研究發明起始於英國,比如第一隻克隆羊,就培養於愛丁堡大學。英國教育的質量也體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考核上,有的專業可以用「殘酷」來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學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國老師通常不會因為學生只差一點而放學生一馬,他們的職業道德和敬業風度有力地保證了教育質量。

兩個國家,兩種文化,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風格,竟都共同代表著世界教育領域最頂尖的教育水準,這與政府民眾對教育的深刻認識不無關系。美國人認為,一個人不管處於什麼境地,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並伴隨著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美國人對教育的重視,達到了與信仰宗教一樣的虔誠境界。而英國教育標榜自己的口號是:The Best You Can Be——你能成就極至,反映出了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始終追求的信仰。在這種意識下使得不論是美國教育還是英國教育,都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純粹的功利目的而進行的活動,且具有了宗教般虔誠的信仰,近乎是一項神聖的宗教行為了。

五、英美的企業文化不同。

美國企業文化強調的是創新,而英國卻是保守,美國企業文化認為人人都可以實現個人價值,英國企業文化卻將講求等級觀念,美國企業文化認為競爭是企業的生命源泉,而英國企業卻排斥競爭。這又導致了美國企業和英國企業發展前景的差別。

英美文化在其各自精髓上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差異呢?我認為是文化的生態環境不同。

一、地理環境不同。

二者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一個是歐洲大陸,一個是美洲大陸。英國經過長期的開發,已經非常富裕。但是美國剛開始的時候是來到一片完全陌生的大陸上,首批移民被稱為拓荒者,所以,他們要敢於冒險。如果沒有冒險精神,他們也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
此外,整個的歐洲文化和美洲文化的差別也給他們帶來了影響。

二、人文環境的不同。

人文環境的不同是導致兩國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

英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的歐洲傳統國家。其社會長期存在等級差別,一直有君主存在。所以,英國人喜歡懷舊,保守,具有紳士風度,等等。這些方面是需要歷史的沉澱和積累的,常若沒有歷史的沉澱和積累是不可能實現的。而美國恰恰是一個沒有很深厚的歷史積淀的年輕國家。所以,美國人勇於創新,強調個人價值。因為沒有很多的傳統的東西去給他們懷念和繼承,需要他們去開拓。從另一方面講,也沒有很多的束縛,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創新。

另外,兩個國家的人口組成也有區別。美國是移民國家,來自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的人都在美國。所以,美國的文化呈現出多面性的特點。所以,美國文化的接納性也很強,包容性很強,可以接受和吸取一切文化因子。對外來文化呈現出的是一種開放的態度。這種文化影響到美國人身上,就是美國人十分熱情,開朗,善於接受不同的人和事。但是,英國的人口結構相較於美國而言,顯得單一很多。所以,英國不太容易接受外來的文化。反映到英國人性格上便是比較內斂和含蓄。

C. 美國和澳大利亞哪個國家更好

這兩個國家挺難比的.

因家也太大了一些.

美國的旅遊資源也很豐富,東西海岸還有夏威夷你能說不漂亮嗎?.

.

但不知道怎麼回事,一直走一些常規的城市旅遊,什麼悉尼/黃金海岸/墨爾本,就算是城市游,當初我非常喜歡的幾個行程比如:悉尼的邦迪海灘,黃金海岸的水上樂園,熒火蟲洞,墨爾本的老金礦,企鵝島等都已經不包在行程裡面。

團費也一降再降,下來了四千元左右。

而且澳大利亞的著名的大堡礁等等行程都難得一見。

難到中國人的旅遊永遠就只能停留在回來和別人說一句。

我去過美國了!諸如此類的話嗎???

*) =*">

D. 美國盟友澳大利亞為何反水倒向中國對美軍重返亞太有何影響

我們從歷史上看,軍事上本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而美國恰恰沒有看明白這一點。美軍在「重返亞太」的戰略過程中,為了遏制中國,先後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越南、印度等和中國凡是有「過節」有「摩擦」的國家全部收入麾下,納為小弟,有事沒事就帶著他們「秀肌肉」「搞事情」。美國和一幫小弟們試圖從南海,東北亞,南亞各個方向對中國發動「鉗形攻勢」,更是構建所謂的C字包圍圈,一再阻撓中國和平崛起,這也就是美軍重返亞太戰略的核心內容。


綜上所述,美國是時候該清醒了,不能一味沉浸在「超級強國」,我是老大我怕誰的迷夢中,必須面對崛起的中國。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國的一帶一路再次向世界證明,無論軟實力還是硬實力,都已今非昔比。雙方只有摒棄前嫌,加強互信合作,才能互贏功利,為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現在的國際關系其實就像很多人同時下一場圍棋,並不是兩人堵來堵去那麼簡單,每一個落子都有可能影響到別國的出路,美軍的亞太戰略看似封堵了中國,其實也損害了亞太地區各國的利益,這一點美國早就應該看明白。

E. 澳洲一處衛星站不再續約中國,為何網友都認為是美國在搞鬼

因為非常明顯的事兒,加之他們也大大咧咧告知“地緣政治局勢影響”,所以不用想都知道是美國大佬在搞鬼,否則澳大利亞為何要跟我們作對?

01、澳洲一處衛星站不再續約中國,何時再合作不確定。

據路透社爆料,澳大利亞的瑞典空間研究中心(SSC)衛星站Yatharagga跟中國合約盜取之後,就不再續約。他們給理由是因為地緣政治局勢影響,再合作就變得復雜起來,因此他們換一個國家合作,不跟中方合作。

不過神奇的是澳大利亞和我國官方都沒有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感覺就是路透社在唱獨角戲一樣。


03、對這件事想說的。

我們國家不是以為,可以任意欺負,現在我們國家是非常強大,可以抵抗任何風雨。美國想攪亂我方與澳大利亞的合作關系,那也要看看能不能成功,否則一切都只能說是笑話。

F. 伊朗加入上合組織,同日法國召回駐美國和澳大利亞大使。對此你怎麼看

伊朗加入了上合組織,同日法國召回駐美國和澳大利亞大使,對此每個國家有不一樣的看法,這也是一次不一樣的合作。

這次的上合組織,主要的合作范圍有政治,經濟教育,能源,科技,經貿,旅遊,環保還有其他的領域都會有,有效的合作,主要的目標就是各個國家在一起共同去維護,以及保障各個地區的安全與和平以及穩定。作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有一些不同之處是需要建立民主合理公正的新秩序,現在的上合組織成員一共有9個正式的國家,他們可以在經濟方面有協同效應。

G. 為什麼澳大利亞生活比美國還好

看澳洲移民生活如何完爆美國。雖然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但是澳洲在許多方面卻仍是略勝一籌。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雖然美國專業人士的收入更豐厚,但是美國人需要應對的生活困難卻比澳洲人多得多,不僅貧困率更高,醫療葯更貴,而且較易感染致命疾病,在如此眾多考驗的轟炸下,澳洲完爆美國!

1、收入

如果你生活在美國,而且是個專業人士的話,那麼你獲得的報酬將要比在澳洲時更高。但是,如果你從事的是最低時薪的工作,那還是留在澳洲比較好。但是即使你是專業人士,前往美國之前也須三思後行,目前那兒的失業率已是澳洲的近兩倍了。

同時,美國的男女薪酬差距也在逐漸拉大:澳洲女性的薪資相當於男性平均報酬的83.1%,美國女職員卻只能拿到相當於本國男同胞收入77%的工資。在美國,如果你幸運地位於勞動力金字塔的上部,那麼你的錢袋無疑要比澳洲人鼓得多,根據OECD的數據,2008年時,美國的平均薪資為3萬7690元,同期,澳人僅能拿到2萬7039元。

然而,在美國,你墜入貧窮的機率也要高得多。聯合國人類貧窮指數(HumanPovertyIndex)顯示,12.2%的澳洲人靠著不足薪酬中值一半的收入過活,而處於同等困境的美國人則多達17%。

2、醫療

美國的人均醫療開支要比澳洲多很多,但是美國人卻仍是難以承受高得駭人的醫療費用。2007年,填寫破產申請的美國人中,有62%的人歸咎於高額醫療費。在美國,政府只為個人的總醫療開支買單18.7%,而澳洲政府則包攬了70%。

兩國的5大致死因素保持一致,致命癌症的發變率也相同,但是死於心血管疾病的美國人卻比澳洲多出了1.3倍。此外,呼吸道疾病在美國引發的死亡病例也比澳洲多出60%。

澳洲全民醫保號稱是世界第一。澳洲只要你有Medicare卡(類似於醫保卡),去看病只要刷一下卡,自己不用付出任何錢。買葯的話一年超過200澳元以上的話,基本上就不用再出錢了,政府全包。全民醫保根本不會讓大家變得懶惰,反而會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工作起來更加輕松,也有更高的效率。

3、壽命

澳洲人的壽命長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相比於美國同齡人,澳洲人平均能多活40.8個月,平均壽命則高達81.9歲。

當下出生的澳洲女嬰有83.9歲的預期壽命,相比之下,美國同一世代的女性卻只有80.8歲的平均壽命。兩國男性的壽命差異也類似,澳洲小夥子能享受79.3年的塵世生活,而美國男人則只有75.6年的時光。

此外,美國新生兒的死亡率也更高:每1000個新生兒中有6.06名死亡,而澳洲的這一數據僅為4.61人。

4、教育

完成中學學業的美國人比澳洲人更多,但是,澳洲人的受教育時長卻更長。澳洲人平均花費21年完成小學至大學的教育,而美國人卻只有區區16年。但是,25歲以上的美國民眾中,擁有中學學歷的人卻比澳洲多了19%。

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25歲以上的美國公民中,有38.54%的人獲得了大專文憑(AssociateDegree)或學士學位。而截至2006年,拿到高級文憑(AdvancedDiploma)或學士學位的澳洲人則逾59%。

如果你是在美國念大學的話,私立院校每年的開銷平均為2萬517元,而在澳洲,只要7902元就夠了。

很多人來澳洲的時候還很不情願,覺得都是去不了美國的才會去澳洲,到了才發現不是這么回事。澳洲一共就只有30個大學,而且還全都是公立大學,所以水平都不錯,平均水平遠遠高於美國大學。

雖然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很多都在美國,但是相比美國有3000多大學,水平良莠不齊,澳洲政府對於大學的要求嚴格多了,所以澳洲大學質量都比較平均,不存在美國那種金字塔似的大學分級。

H. 多國強烈反對美英澳核潛艇合作計劃,美英澳三國為何執意這么做

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三國宣布建立所謂的三邊安全夥伴關系,即“奧英美聯盟”。美英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將幫助澳大利亞軍隊建立核潛艇部隊。這一舉動引起全球關於核擴散的擔憂。澳大利亞終止了和法國簽訂的常規核潛艇的合同,法國政府指責美國“背後捅刀”。並表示要向澳大利亞單方面索賠。但是,這三個國家從來沒有停下合作核潛艇的腳步。他們這樣的做法就是想借機提高自己的 軍事力量,發展自己的軍事聯盟。


美英澳三國不斷借口“安全威脅”加強國際合作。他們的合作存在很大的核擴散風險。其他國家還有可能如法炮製,引發更大核擴散危險和地區軍備競賽等連鎖反應。對核安全非常不利。然而美英澳三國完全無視國際質疑,持續合作。希望美英澳能夠為全人類的安全考慮,終止這次合作,讓我們的地球永遠不會受到核威脅。

I. 美國怎樣看待澳大利亞之間的關系

自稱是美國「最好朋友」的澳大利亞始終願為美國沖鋒陷陣。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也說,雖然沒有尋求或獲得澳大利亞的承諾,但他無法想像在沖突發生時,澳大利亞和美國不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J.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澳大利亞發展好,還是在美國發展好

樓上胡扯什麼。
1,澳洲市場是小,但就業率遠遠高於美國,奧巴馬現在都在為美國的就業率發愁,而澳大利亞是屬於Full Employment時期。
2,美國的高技術人才要比澳洲高技術人才工資高,但全民工資,澳洲要比美國高20%以上。
澳洲主要是體力工作工資很高,一個工廠的清潔工時薪都在33澳幣以上。
3,美國人歧視要比澳洲多很多好么,美國花了多大的工夫在解決racist上面。
澳洲本身就是個多民族國家,基本沒有歧視。一看就是美國和澳洲都沒去過的,在那胡扯。

回到樓主的問題,如果你覺得自己是高技術人才那就去美國。
其他的都是澳洲工資要高,當然消費也比美國高。

閱讀全文

與美國和澳大利亞這事兒大家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0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4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5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4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8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