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第一高樓是哪裡

澳大利亞第一高樓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3-08-22 09:22:27

A. 世界高層建築發展歷史及發展趨勢

19世紀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鋼筋混領土結構、鋼結構在土木工程領域中代替傳統的磚、石、木結構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建築高度的增加、層數的增多、跨度的增大,現代意義上的高層建築開始出現。回顧高層建築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代表建築是美國1931年建成的紐約帝國大廈、1972年建成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姊妹樓和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前蘇聯和波蘭與1953年和1955年分別漸層的莫斯科國立大學和華沙科學文化宮,1978年澳大利亞悉尼建成的MLC中心。
1985年以來,亞洲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朝鮮及中國等國家迅速發展了高層及超高層建築,其中有1996年建成的深圳的帝王大廈、廣州中信廣場,1998年建成的吉隆坡石油大廈上海金茂大廈。隨著時間推移首櫻正20世紀中,北美洲在前100幢高層建築中所佔的數量多變少,而亞洲則從無到有,有少變多。並此推論在21世紀中亞洲將成為世界建造高層及超高層建築的中心。2010年竣工的哈利法塔為目前世界第一高樓。
高層建築的發展,充分顯示了科學技術的力量,使建築師從過去強調藝術效果轉向重視建築特有功能與技術因素。未來的高層建築將朝著技術功能先進和藝術完美相結合的方向發展。高層建築的材料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高層建築迅猛發展,在數量、質量、新材料、超強材料的開發和應用在高層建築結構的技術問題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材料問題。現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已經達到C100以上。高強度和良好韌性的混凝土有利於減小結構構件的尺寸,減輕結構的自重,改善結構抗震性能。
同時,為了達者悔到輕質高強的目的,必須在高層建築結構中,發展輕骨料混凝土、輕混凝土、纖維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側限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開發和應用,將繼續受到人們的重視,也必將給高層建築結構帶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從強度和塑性方面考慮,鋼是高層建築結構的理想材料,增進或改善鋼材的強度、塑性和可焊性性能的工作人們從未停止過。
特別是對新型耐火耐候鋼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可使鋼材減小或拋棄對防火材料的依賴,提高建築用鋼的競爭力。復合材料用於製作高層建築部分構件正在開發和實踐中。在新的結構抗震設計理論和方法方面開展進一步研頌卜究
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口前在超限及復雜工程設計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但在一般工程中還未得到廣泛的應用,還有一些問題有待研究改進,諸如:地震作用的不確定性、結構分析模型和參數的選用存在不少經驗因素、震害及試驗資料欠缺、對非結構和設施的抗震性能要求和震後災害估計缺乏研究。隨著計筧分析及試驗研究手段的逐步提髙,這一設計方法會日趨完善。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B. 澳大利亞有哪些著名的建築

一直以來,建築專業人才稀缺,在澳洲學習建築專業不僅能夠得到過硬的知識水平,也能找到令人尊敬的職業。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澳洲建築專業大學院校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建築設計留學生。

C. 有誰能幫我找到世界第一高樓的照片

http://bjimg.focus.cn/upload/photos/895/tRC4dZCD.jpg

世界高樓協會八日頒發給台北市新地標101大樓「世界第一高樓」的證書,確認該大樓在世界四項高樓指標中,拿下三項世界第一。據該協會排名,世界十大高樓當中,兩岸三地佔六棟。

世界高樓協會主席RonKlemencic專程到台北頒給101大樓「世界第一高樓」的證書,在台北市長馬英九的見證下,正式認證該大樓是世界最高建築物。

台北101在「世界高樓」的四項指標下,拿下世界最高建築物、世界最高使用樓層和世界最高屋頂高度三項世界第一。美國芝加哥的席爾斯大樓則仍保持「世界最高天線高度」的榮銜。

台北101大樓高五百零八米,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風阻尼器」,還有兩台世界最高速的電梯,從一樓到八十九樓,只要三十九秒的時間。

D. 澳大利亞各個城市介紹

城市介紹:

E. 世界上最高的樓房有多高

將建成世界第一高樓的阿聯酋「迪拜塔」在21日建築高度達到512米新高,超過了508米的中國台北101大樓。

7月21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港口城市迪拜建設中的「迪拜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城市迪拜在建的摩天大廈「迪拜塔」20日達到512.1米,成為世界第一高樓。

「迪拜塔」開發商艾馬爾地產公司發表聲明說,「迪拜塔」已經超越台北101大廈。台北101大廈高約508米。

開發商說:「『迪拜塔』僅用1276天就成為了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由韓國三星公司負責修建,預計明年完工。

據艾馬爾工作人員說,到2008年底竣工,「迪拜塔」的耗資將達到10億美元,高度將超過700米,樓層數將超過160層。迪拜計劃花費200億美元打造以「迪拜塔」為中心的「迪拜塔商業中心」。

第二名:台北101大廈
世界第二高樓,台北101 ,前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設計師李祖原。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一幢摩天大樓,樓高508公尺,地上101層,地下5層。
第三名: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全面復工 將高出金茂72米昨天上午,位於浦東陸家嘴的環球金融中心工程全面啟動。建成後的環球金融中心高達492米,比金茂大廈高72米。其472米處的觀光天閣將是世界最高的觀光廳。按照施工計劃,工程將於2008年竣工。 該工程地上101層,地下3層,建築主體高度達492米,比目前中國第一高樓金茂大廈還要高72米。頂部94層至100層之間有一個倒梯形的通風口。據上海建工集團董事長蔣志權介紹,在100層、距地面472米處設計了長度約為55米的觀光天閣,這一高度將超過世界最高觀光廳、高度為447米的加拿大CN電視塔。第四名:國家石油雙子星座大廈,451.9米,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 第五名:西爾斯大樓,443米,位於美國芝加哥
世界正在建和擬建的摩天大樓

澳大利亞墨爾本"格羅洛大廈",高560米,120層;外形為方尖塔形,投資15億澳元

我國香港九龍擬建摩天大樓,高574米;外形像削尖了的銀色鉛筆,已完成設計。

俄羅斯莫斯科"俄羅斯大廈",高648米,115層;1995年動工,全部工程約為7至10年。

日本"DIB---200"大廈,高800米,200層。

日本"空中城1000"(又名"千禧大廈"),高1000米,200層;外形為圓錐形,地面直徑為400米,頂端直徑為160米;在這棟建築就業的人有10萬人,居住的人有3.5萬人,宛如一座小城市。

已制定工程計劃的高度大於1000米的高樓:

美國休斯頓高1500米、500層的"超級"摩天大樓,能容納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

美國芝加哥高1609米、528層的"超級"摩天大樓,能容納13萬人。

日本東京"航空城邦2001",高2001米,500層;居住人口為14萬人,就業人口為30萬人,有效面積為1100萬平方米。

日本"TRY---2004",高2004米;外形像金字塔,每條底邊長350米;可容納100萬人。

英國"摩天城市",850層,可居住50萬人。

日本"X---CEED4000",高4000米,是迄今為止已知最高的;它的外形像富士山,工程期為30年。它的內部面積為5000至7000公頃,可居住50-70萬人,就業人口可達30萬至50萬人。

F. 澳大利亞的著名建築物有哪些

1、維多利亞女王大廈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坐落於悉尼市中心最繁華的喬治大街上,旁邊是悉尼市政廳和聖·安德魯教堂。著名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贊美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購物中心」。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完成於1898年,建築本身是圓頂的羅馬風格結構。對澳大利亞人來說,維多利亞女王大廈是商場,是休閑的好去處,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澳大利亞人的驕傲。

2、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一般是用於政府內閣成員或者議會成員進行要事商討或臨時休息的建築物。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位於堪培拉的首都山頂,隔著格里芬湖和舊議會大廈聯成一線,非常雄偉壯觀。它是建築藝術、工藝美術和裝飾藝術完美壯觀的統一體,它反映著澳大利亞的歷史、迥然不同的多元文化、國家的發展和對未來的抱負。綜觀這座建築,它雄偉屹立,體現了澳大利亞聯邦的形象和精神。

3、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位於悉尼市區北部,是悉尼市地標建築物,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一座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水上綜合建築。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該建築1959年3月開始動工,於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時14年。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地標建築,也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4、悉尼大橋

悉尼大橋是一種單孔拱橋,曾號稱世界第一單孔拱橋,是悉尼早期的代表建築。這座大橋從1857年設計到1932年竣工,是連接港口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梁。

5、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

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位於格里芬湖的北面,是一棟青灰色的圓頂建築,為紀念二戰澳大利亞陣亡的戰士而修建的。它始建於1941年,1945年開放,1971年竣工,面積1.3萬平方米,四周環繞著12公頃的草坪。

G. 建築高度發展史略

建築高度發展史略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摘要:本文簡述了人類建築高度核拍發展的歷史過程。通過對建築高度發展的研討,闡述了古代建築高度記錄的保持者,主要是服務於王權的高大建築;中世紀是寄託著人們信仰的宗教塔樓;而現代則是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實用型高層建築。同時還指出,歷史上建築高度競爭的領先地域,古代是埃及,中世紀和工業革命時期是歐洲,而在近現代高層建築出現之後則轉向了美國,到21世紀,高層建築的競爭熱點將會在亞洲。
2001年9月11日,美國的兩幢高417m的摩天大樓——紐約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Towers,110層,1973年建成),被恐怖分子所劫持的飛機撞毀、倒塌,美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曼哈頓地標不復存在了。恐怖分子選擇以攻擊標志性的超高層大樓來打擊美國的做法,令全世界感到震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高標天際的建築物在人們的心目中,確實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這從「9.11事件」後人們對高層大樓的關注態度中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證實,甚至,有些雜志還就此展開了有關高層建築的討論。實際上,高大建築物從古至今就一直普遍受到人們關注,它不僅是人類財富和技術實力的表現,是社會物質文明的象徵,而且還代表著人類精神的追求和創造的願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或許也可以說,人類的建築歷史改悄羨,就是一部不斷追求新的建築高度的歷史。
一、古代的高大建築
人類的建築歷史已經有數千年。在古代,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即已為建造更高高度的建築而努力,從《聖經》中的通天塔(《舊約全書》)到秦二世「起雲閣欲與南山齊」(《三輔黃圖》),都表達了這一夙願。從文獻記載和建築遺存來看,最早的高大建築,當推埃及的金字塔①、巴比倫的觀象台②、瑪雅人的塔廟③和中國古代的高台建築④。其中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運讓塔」(Khufu,公元前2500年)的高度,已經達到了146.5 m,但是這些建築雖高,卻都不過是建築形體的高大,並非使用空間的立體化,而真正靠樓層的疊加、向高層大樓發展的建築演進,則很可能是起始於中國漢魏時期的樓和塔。
中國漢代時期樓閣建築已大量出現,從文獻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木構樓閣的高度都超出人們的想像。《漢書·郊祀志》中記載,漢武帝曾效仿黃帝建「井干樓,高五十丈」。《歷代宅京記》中載:銅雀台「經石虎更增二丈,立一屋……又於屋上起五層樓,高十五丈,去地二十七丈」等等。當然,這些文學性的描述往往會有些誇張,但是漢代出土的明器和畫像石中的樓閣,卻多是3~4層的多層建築,其中最高的竟達到了7層。而且,出土的數量之豐富,分布的地域之廣闊,也足以證明其時木構多層樓閣之發達。
至南北朝,樓閣建築又與佛塔相結合,並影響到日本。按《洛陽伽藍記》:北魏洛陽的永寧寺塔高9層,「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有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這就表明,在羅馬人用磚石材料創造前所未有的高大建築空間的時候,中國人開創了木構架疊層架屋的建造方式(框架結構),將建築的使用空間推向高空。或許可以認為,中國人在約2000年前進行的這種建築實踐,就是後來建築向高層發展之濫觴。
二、中世紀宗教建築的塔樓
隨著技術的進步,宗教建築的發展,塔式建築開始在世界各地控制著城市的天際線。中國的佛塔、伊斯蘭建築的光塔和哥特式教堂的塔樓,占據了世界各地人類聚集地的領空,人類開創的建築文明,在中世紀又創造出了新的建築高度記錄。
中國現存最高的木構建築,是建於10世紀的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塔高9 層、67.3 m.最高的磚塔也差不多是同一時期建造的河北定縣開元寺塔,13層、83.7m高。印度德里的庫特普塔(Qutb Minar)建於12世紀,塔高72.5m.埃及開羅的蘇丹哈桑禮拜寺(Madrasso Sulten Hassan)的光塔高達81.6 m.而其時,歐洲一些教堂的塔樓高度,已經接近或是超過了100m.如義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的鍾塔(Piazza San Marco Bell Tower)高98m,法國沙特爾教堂(Chartre,12 世紀)的塔樓高107 m,英國索爾茲伯里教堂(Salisbury,12世紀)的主塔樓高124m.而在中世紀,建築高度達到了頂峰的,是德國的烏爾姆教堂(Ulm,14~16世紀),它始建於1337年,建築高度161m,超過了埃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而成為當時世界第一高塔。歐洲教堂塔樓的這種高度競賽,直到19世紀都沒有停止,工業革命到來之際,義大利的The Mole Antonelliana (始建於1863年)更以164m的高度,打破了烏爾姆教堂保持了200多年的高度記錄,而成為迄今為止最高的磚石結構建築。
超過100m的磚石結構建築,已將材料特性和當時的建造技術推向了極致。與古代高大建築物服務於王權不同,中世紀的這些宗教建築則維系著人們的信仰和精神寄託。這些巍巍壯觀的塔樓,後來又被廣泛地運用於市政廳建築,其象徵性力量始終震撼人心,並對文藝復興建築和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三、工業革命和高層建築
18世紀前後開始的工業革命,促使建築技術有了飛躍性的發展,新材料、新結構、新設備和新的施工方法,使建築物可以被建造得更高。鋼鐵被大量生產並應用於建築業。早期鋼鐵結構建造的建築多為植物園中的溫室,第一座鑄鐵框架結構的多層建築,是美國紐約的哈帕兄弟大樓(Harper and Brothers Building,1854年建成),雖然它只有5層高,卻為鋼框架結構的高層建築的大量出現奠定了基礎。
1889年,一座空前高大的鋼鐵建築出現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它就是聞名遐邇的埃菲爾鐵塔。鐵塔全部以鋼鐵建造,高達328m,在當時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得最高的建築。以當時的經濟情況、現實需求和建築技術而論,要建造這樣高大的建築物還只能選擇「塔」這種形式。但是,由於它採用了全新的建築材料和建造技術,這便預示了今後建造具有實用價值的摩天大樓的可能性,而埃菲爾鐵塔本身,也成為古代象徵性高塔和現代實用性高層建築之間的分水嶺。
19世紀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迅猛發展和資本經濟的形成,一種新的建築類型的出現,又從另一個角度,再次拉開了人類建築高度競爭的序幕,這種新的建築類型就是「高層建築」(high-rise building)。眾所周知高層建築的出現,主要得益於鋼鐵、混凝土等建築材料的進步和電梯的發明。至此,人類建築高度的競賽熱點,便也很快由非實用性的高塔轉向實用性的高層建築。
第一座高層建築,是1885年在美國芝加哥興建的「家庭保險公司大樓」(Home Life Insurance Company Building,10層,55m)。這座大樓首次採用了鋼框架結構,在結構體系、材料應用等方面開創了歷史新紀元。此後,美國的芝加哥等地又陸續興建了一大批高層建築,並形成了所謂的「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至19世紀末,美國最高的兩幢大樓「卡比託大樓」(The Capitol,22層,1892年建成)和「公園街大樓」(Park Row,29層,1894年建成)的高度,已經分別達到了91.5m和118m.
四、20世紀初的摩天樓
20世紀初,由於美國經濟中心的轉變,高層建築的建設中心,也從芝加哥轉移到了紐約。社會經濟實力的發展、人口的集中、攀比心理和商業廣告效應的作祟,促使美國的高層建築競賽大大加快,建築高度大幅攀升。紐約的「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大樓」(Metropolitan Life Tower,50 層,206m,1909年建成)是世界上第一幢高度超過200m的摩天大樓,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座超過古代埃及金字塔和中世紀烏爾姆教堂塔樓的實用性建築物。
但是,好景不長,這一記錄只保持了4年,便又被「渥爾華斯大樓」(Woolworth Building,52層,241m,1913年建成)打破。接著,1929年建成的「克萊斯勒大樓」(Chrysler Building,77層,319m)又再破建築的高度記錄,成為超過300m的建築,此時高層建築的出現才僅僅半個世紀,而建築高度的升幅卻超過了已往。至1931年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120層)建成,建築高度更達到了381m,超過了埃菲爾鐵塔成為世界第一高樓,這一世界記錄一直保持了40餘年,這也使美國成為繼歐洲之後的世界建築高度記錄保持者。
與美國相對,這段時間世界其他地區高層建築的建設卻少得多,甚至一些國家還限制高層建築的建設,對高層建築多少存在一些抵觸情緒。
歐洲由於城市建設早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已經基本完成,並形成了與之相應的建築理論。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人們對傳統城市風貌的保護意識十分強烈,從而導致了許多國家在很長的時間內都用「建築法規」來限制建築物的高度。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也使得整個歐洲缺少發展高層建築的經濟刺激。直至20世紀20年代,在德國的漢堡和杜塞爾多夫,才出現了一些體量較為高大的多層建築,然而最高的也不過9層,而且還建在遠離傳統建築的地方。
在亞太地區,當時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日本和澳大利亞,也開始對高層建設加以限制,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由於當時結構抗震理論尚未成熟,所以政府部門只有通過控制高度來確保建築物的安全。日本1920年頒布的法規規定建築物的高度最高不得超過31 m,這項法規在日本一直沿用了45年。澳大利亞曾在20世紀初嘗試過興建高層建築,當時最高的建築是「澳大利亞財產和投資公司大樓」(Australia Property and Investment Company Building),高45.7m、12層。但是由於消防和日照等原因,澳大利亞很快便又對建築物的高度加以限制。1912年悉尼率先實施45.7m的限高,此後墨爾本也實行了40.2m的限高制度,到1920年,澳大利亞的其他地區也都相繼實施了對建築高度的限制。
就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對高層建築加以限制的時候,亞洲另一個經濟發展得最快的國家——中國,卻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又一個積極探索高層建築建設的地區。當時,中國的上海、天津、廣州等地,利用西方的技術、材料,甚至直接聘請歐美建築師進行設計,建造了一批接近當時世界水準的高層建築。特別是上海,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已建有 10層以上的建築 28 座。1929年第一座超過 10 層的高層建築「沙遜大廈」落成,高77 m、13層,由公和洋行設計。1934年「四行儲蓄會大廈」(現上海國際飯店)建成,高86m、23層,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中國乃至整個遠東地區最高的建築。另外,除了外國建築師在中國設計的高層建築之外,中國的建築師也設計了一些很有影響的高層建築,如76m高的「中國銀行大樓」(陸謙受設計,17層,1937年建成⑤和68.4 、m高的「廣州愛群大廈」(陳榮技設計,14層,1937年建成)。
五、二戰以後世界性建設熱潮中的高層建築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和相關技術的日趨成熟,高層建築的建設,在世界范圍內進入了興盛時期。世界各地的許多主要城市都建起了摩天大樓,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建築高度都達到了100m,至70年代中期又突破了200m.美國在此次世界性的高層建築建設熱潮中,仍然處於統領地位。這不僅是因為美國在高度競賽中又再次打破了人類建築的高度記錄,突破了400m(紐約世界貿易中心110層,417m,1973年建成),而且,高層建築的建造數量也大大增加,從幾個主要城市發展到遍及美國各地。在高層建築設計理論、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等方面,美國也仍然走在世界的前列。1974年在芝加哥建成的「西爾斯大廈」(Sears Tower,110層),以443m的高度成為世界最高的建築,並稱雄世界22年。
在歐洲,高層建築主要出現在一些經濟中心城市,如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德國的法蘭克福和義大利的米蘭等地。高層建築在保守派的反對聲中,突破了教堂的尖塔,成為控制城市天際線的新型標志。1952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建成的「塞森·阿德姆大樓」(Thyssen Adm Building,30層,160m),是歐洲第一座高度超過100m的現代高層建築,而法國的「梅因·穆特帕薩斯大樓」(Maine Montparnasse,64層,229m,1973年建成),則是歐洲第一幢高度突破200m的建築。與此同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修改了建築法規,成為高層建築建設的熱點地區之一;而南美的巴西在1940年就已經建造出 30層、120m高的高層建築。
日本在解決了結構抗震這一最為棘手的問題之後,也開始大力興建高層建築。建築法規一經廢除高度限制,第一座高層建築——「霞關大樓」(Kasumigaseki,36層,1968年建成)的高度就達到了147m,而僅僅6 年之後,建築高度便超過了200m,建築高度發展的速度之快,超過了歐洲各國。至1978,「陽光大廈」(Sunshine 60,60 層)又以其226.3m的高度成為亞洲第一高樓。就100m以上高樓的建設數量而論,到70年代末,日本已建成40 余座,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六、20世紀80年代至今崛起的亞洲高層建築
20世紀80年代以後,歐美經濟持續蕭條,建築業發展緩慢,高層建築的建設處於穩定發展時期。建設的側重點也從數量的增多、高度的增加,轉化為質量上的提高。而此時,亞洲太平洋沿岸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領先於世界,加上該地區的人口密度極大,這就促使這一地區成為當今世界新一輪高層建築建設的熱點地區。隨著亞洲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建築高度的競賽也開始由美國轉向亞太地區。
繼日本之後,新加坡、香港、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台灣等亞洲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都相繼出現了大規模的高層建築建設熱潮。在短短的20~30年間,新加坡、日本的東京和中國的香港、上海、深圳等城市便已成為高層建築的密集之地,不但建設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歐美,而且建築高度也急起直追。
1985年建於檳城的Kompleles Tun Abl Razak大廈以245 m的高度,打破了日本保持7年的亞洲第一記錄。僅僅相隔 1 年,新加坡的「海外聯合銀行中心」(Overseas Union Bank Center,66層),又以280m的高度再破亞洲記錄,而1989年在香港建成的「中銀大廈」(Bank of China,70層)更成為亞洲首次超過300m的建築。至1996年吉隆坡建成「佩重那斯大樓」(Petronas Towers,88層,452m),高度突破450m,超過了美國的「西爾斯大廈」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這就說明,自高層建築出現以來,一直由美國保持了100多年的高度記錄,已於20世紀末轉由亞洲國家所取代。據世界「高層建築與城居委員會」1999年統計,世界上超過400m的高層建築共有6座,其中3座位於亞洲,超過300m的高層建築共有20 座,也有10座位於亞洲,而20年前,亞洲卻沒有一幢超過300m高的大樓。可以明顯地看出,亞洲地區高層建築發展的速度之快,已經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所以有人曾預言,21世紀的亞洲,將會成為世界高層建築發展的中心和高度記錄競爭的熱點地區。
注釋
①埃及的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3000 多年以前,最有代表性的是吉薩金字塔群,其中最大的一座胡夫金字塔高146.5m,是古代建築遺構中最為高大的建築物。
②古代西亞地區文化十分發達,巴比倫王朝時期的城市中曾建造過很多高大的觀象台,傳說中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也是建於一系列高大的建築平台之上。
③瑪雅人常把廟宇建在階梯形的金字塔之上,提卡爾城的一座塔廟高約70m.
④中國上古時期以高台建築為最高,《詩經》中就有關於著名的「靈台」的記載。《陵賈新語》中曾載:「楚靈王作乾豀之台,百仞之高。」《史記》中說西漢的神明台,高五十丈。
⑤ 「中國銀行大樓」的原設計為34層,約100m,計劃要建成中國當時最高的建築,但是由於抗日戰爭的影響,被迫改為17層,76m.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大量的摩天樓由於地產的因素,得以在城市裡實現。他們中大多數是由一些經營良好的私人事務所設計。
1917年,建於美國舊金山的Willis Polks Hallidie Building首先實現了完全玻璃和鋼框架體系。
1921到1922年,Mies設計了兩個玻璃摩天樓方案,一個是多邊形,另一個帶有古怪的外牆。
20年代,處於經濟的原因,在高層建築上沒能有突出的表現, 美國在此時期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時期美國高層建築界所表現的倒退和復古和22年的芝加哥競賽一致。
1922年的芝加哥透平機塔樓的世界競賽, 是20世紀前半期最大的摩天樓的集合展。本次競賽的獲勝者是John Mead Howells 和Raymond Hood,他們的方案是一個哥特式建築,沒有任何創新和改革。
而第二名Eliel Sarrinen的設計卻被認為對後來的高層建築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閃爍著美學上的新理念的光輝。(下左一:Eliel Sarrinen;下中:Geropius)
但是整個20年代,高層建築在技術方面卻沒有什麼改進,還是鋼框架上壘磚石結構。芝加哥競賽之後的20年代被認為是高層建築史上最可怕的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1920年Hugh Ferriss 繪制了4-5張高層草圖,強調面的運用在視覺上的效果,他認為,對於建築石牆面雕塑感的重視要遠比一些歷史細節或是所謂的歷史形式重要的多。
從1922年到1932年建造,由Bretram Grosvenor Goodbue設計的倫敦Nebraska State Capitol 立面簡潔流暢,沒有和任何一個歷史形式相似的地方,是一個從形式,結構到陰影效果都十分純凈抽象的建築,在哦洲產生了巨大影響,被比作是真正的摩天樓的紀念碑。但是在那個時期的美國建築界卻無人所知。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第一高樓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