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獨自出國旅遊,最好是去哪個國家
首先,如果去歐美國家,一定一定要跟個好點的旅行團,不要圖省錢,真的,不然你會哭的,順便說英國真的連司機的開車時長都有限制,歐洲酒店也很少有免費網路。去英國記得帶把小雨傘。
在跟團的情況下,美、英皆可,歐洲多國行其次,保管好錢包手機,小偷真多,特別瑞士賣表的那片。
我個人認為日本不適合初次旅行,約束太多你會忘記的,而且我覺得有些疲憊。
順便說日本物價也不低,特別新干線簡直貴的驚人,不適合自由行的時候換城市玩。而且交通公司分很多家……光是各種線路就覺得頭疼,不適合初次自由行,你報團OK的。
還有誰說日本中文多很方便,那隻限於買東西和景點介紹,中文多也依然有不便,買個公交卡可以便利店解決,充錢的機器全日文,還要上網查攻略。這里就要說,最大的優勢就是攻略一應俱全。
如果你選擇要去日本,就在一個城市玩,然後報團。我說實話他們的英文真的受不了,我寧可去歐洲國家,至少我英文比日文講的好吧。
韓國的開銷算下來,吃的比重更大,交通費的話我還坐了韓國境內的飛機和高鐵,感覺還好,主要是吃的稍貴。地鐵無限方便,釜山有種黃色的多日票,首爾我用地鐵卡,各方面跟中國差異不大,挺方便,地圖下載NAVER,精確到哭泣。
我住鍾閣,然後地鐵兩站到明洞,實際上我都是走過去,世宗大王廣場也走過去,然後海鮮市場簡直新鮮便宜到哭泣,只有濟州的牛島我感覺沒什麼好玩。
韓國年輕人的英文很好的,溝通方便,會中文的也不少。反正基本上就是暴走的韓國行,飲食也喜歡,毫無壓力。
2. 我想出國旅遊,是英國還是澳大利亞好呢
英國我去過,給人感覺是很不錯的。澳大利亞應該和英國很相似
如果你沒有出過國,
或者沒有去過英聯邦國家,那去哪一個都挺好的。
具體怎麼好,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得到了才知道,但是很定不會讓你失望
想真正深入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建議你住到當地人家裡,就是homestay,
待上兩三的星期。不知道旅遊團是怎麼安排的,如果出境的旅遊團安排的和國內的形式差不多,那可能會讓你接觸英國當地人得機會打折扣。
英國就是韋斯特敏特教堂,倫敦塔橋,大英博物館,溫布爾頓網球場,格林尼治天文台,London
downtown的牛津街等等
反正倫敦的市中心每走幾步就是一個著名景點,某個電影的拍攝地
有機會去一下牛津和劍橋
南邊的布萊頓(海灘很好,隔著英吉利海峽,對面就是法國)
就更好的。
謝謝
3. 出國旅遊,暫定澳大利亞和英國,這倆該去哪個好呢
兩個都去一下,各自景色都不太一樣,英國到處充滿英格蘭文化氣息,聖保羅大教堂、白金漢宮、牛津大學等都是很好的旅遊勝地,澳大利亞景色比較優美,環境也是無可挑剔,以前跟游夠旅行去了趟大堡礁,那叫一個美啊,我都想移民那了。如果有時間,我建議你都去一下,可以先去澳大利亞再去英國。
4. 如果我要旅遊去其中一個:1.日本 2.韓國 3.俄羅斯 4.澳洲 5.美國 6.德國 7.英國 我去哪一個國家更好呢
如果說,以好玩為主,那按順序選就是美國,澳洲,英國,日本
美國的紐約,洛山磯,邁阿密,新奧爾良都是不錯的選擇,臨海,可以到海邊玩玩,太平洋,北大西洋,墨西哥灣的海邊風光很好,還可以租遊艇到海上玩.紐約,洛山磯還都有迪士尼樂園——呵呵,不錯的主題公園;要購物不去這兩個城市那真是太遺憾了.如果你是籃球迷,還可以看看湖人隊的比賽啊!去休斯敦看火箭也不錯,可以上一下姚餐廳.哈哈
澳洲以海邊風光為主,澳大利亞的悉尼&達爾文&墨爾本都不錯哈,還可以看大堡礁,那裡的建築也是很有特色的,進悉尼歌劇園聽歌也是很好的選擇.紐西蘭的海邊自然風光也非常的好.另外,海邊旅遊勝地,澳洲也是出了名的.
英國的看點在於古城和新城的結合(集中於倫敦,愛丁堡,和北京相仿),如果能碰上重大的節日,那更好,這里的每一種節日慶祝規模比美國等地更為盛大,而且,歷史也比其他的一些西方國家更悠久.英國的鄉村風情很有英國特色哦.如果,你是足球迷,就看看英超吧.英國的城堡可不能錯過哦
日本的東方風情濃郁,海濱城市居多,尤其以東京,大阪,橫濱最優.而且,能等到櫻花開放和飄落的時節那時是最幸運不過了.說到櫻花,別忘了京都和名古屋,那裡的櫻花風情歷史最悠久,而且,大阪的日本古建築的歷史和特點最濃.你如果喜歡日本料理和日本流行音樂以及棒球甲子園就上日本吧,祝你的記憶里有最美的櫻花.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意見,您去哪,還得您自己拿主意.
5. 英國 美國 澳大利亞 這三個國家哪個好就人文 經濟 社會 等全方面解說。
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處, 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國家,早期移民均為英國人, 後來像美國一樣成為一個多元化移民國家, 因此很難對澳大利亞做界定, 因此主要可以了解美國和英國的區別。但是也有隨著歷史的演變,文化的傳承,獨立發展200多年的美國文化由於有不同的生態環境已經產生了諸多變異。今天我們再來英美文化,已經有很多區別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談到了英美海歸人員的不同。對留英海歸的普遍評價是衣著體面、說話非常客氣、行為禮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就是做事情比較酸,喜歡彎彎繞,經常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先繞上幾百個圈子。而對留美海歸的評價則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就是「穿著土氣,說話牛氣,花錢小氣」。既是說留美的海歸一般穿著隨意,不大講究,即使有的場合他們也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也鬆了,扣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
這些海歸舉止言行的區別其實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異。其實,英美文化的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
一、 英美語言差異
盡管英美兩個國家都是講英語的,但是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是不相同的。英國人與美國人雖然說的都叫英語,但這兩種英語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學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中有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兩種。英國人的英語,相對而言,發音比較清楚,連讀的部分較少,一般聽起來相對比較字正腔圓;而美國人說英語,則秉持這能省則省,能連就連的原則,因此,對於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聽英國人的發音相比較下會舒服得多,而如果要習慣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真正做到了。
二、英美生活習俗差異
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自己日常生活習俗上也有區別。
從服飾上看,英國2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國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有的英國女士接待黃皮膚朋友時,專門塗抹上黃色面霜,以表示對朋友的親近和尊重。美國人可方便多了,近幾年,美國流行大花褲衩,校內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這也並不是說,他們到處隨意,在一些場合,他們也是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也鬆了,扣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
從飲食上看兩國的美食都像英語一樣,是一個大雜燴,廣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響。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聚集了諸多紳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國的飲食,也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國人無不將細致發揮到了極致。特別在餐桌禮儀上,不能在餐桌上說話,不能有餐具敲擊的聲音,刀叉的握法……幾乎所有我們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規則都被英國人所遵守而同樣是吃飯,到了美國人身上,則就顯得隨意了許多。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老美的最愛便是所謂的垃圾食品。對於生活節奏極快的老美來說,五分鍾就能搞定的漢堡薯條顯然要比規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於這種飲食習慣導致的結果,便是老美的街頭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顯然要比標准身材的人多得多。這樣的飲食習慣某種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國人的生活,雷厲風行,不向英國人那般拖沓,那樣注重細節。
另外美國人除了過和英國人一樣的節日外,還有自己的感恩節等。
三、美國人的性格和英國人也是不相同的。
有人把美國人的性格概括成:熱情、開朗、冒險、創新、奔放活剝、直白的幽默
相對應英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冷漠、含蓄、內斂 、保守、理性嚴謹、紳士的幽默
狄更斯被譽為英國幽默大師。像所有的喜劇大師一樣,狄更斯讓幽默顛覆人們的臆斷,無論這些臆斷是一般的還是特殊的,都深深地影響了英國一代又一代人,已然成為英國傳統的一部分。他利用這點,讓讀者遠離了理智和理論,把由衷的同情心理和快樂態度抬到了最高的道德地位,用帶笑的情感照亮了他那個了無生氣的商業時代,召喚人們回到歡笑和仁愛中來。狄更斯的幽默影響了很多後來的文學家。比如,中國著名作家老舍他作品中的幽默就深受狄更斯的影響。看了狄更斯的幽默,是心領神會的幽幽一笑。
一天,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江邊垂釣,一個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問他:「怎麼,您在釣魚?」「是啊,」狄更斯隨口回答,「今天運氣真槽,這時候了,還不見一條呢。可是昨天也是在這里,我鈞了15條呢!」「是這樣嗎?」那人說,「可是您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專門管這段江面的,這兒禁止釣魚!」說著,他從口袋裡掏出發票本,要記名罰款。狄更斯連忙反問:「您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專門負責虛構故事的,虛構故事是作家的事業,所以,不能罰我的款!」
但是狄更斯的幽默被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不屑。馬克吐溫曾經說他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讀不出什麼讓人啼笑皆非的東西來。其實,馬克吐溫的說法有些偏頗。因為他所理解的幽默是美國式的幽默。他本人也是美式幽默的代表人物。他以其幽默在美國甚至國家上享有盛譽。馬克吐溫的幽默中含有諷刺、機智、揶揄、玩笑,可以讓你笑得流眼淚,同時讓你笑得心顫。如同吃了一顆橄欖,甜中帶澀。
一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到英國一個小鎮的旅館住宿,在旅客登記本上簽名時,發現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這樣簽名的:「馮·布特福德公爵及其眾多仆從。」 馬克·吐溫笑了笑,在旅客登記本上寫道:「馬克·吐溫及其一隻箱子。」
英國人和美國人也互不服氣,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歷史,而且目中無人;美國人說英國人保守刻板,不懂未來。
四、英美的教育理念不同。
美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體現在教育上就是美國的教育體制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向不同層次學習能力和經濟條件的人開放)、國際性、靈活性(各種不同性質的學校滿足不同目標的人的需要,國家沒有統一的教育制度)的特點,使美國教育既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人們的需要,確保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又能滿足並充分發揮不同受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使教育充滿活力和生機。
而英國人的保守與嚴謹,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嚴謹的學風,完善的教育體系。它擁有一套嚴格的質量監控體制,各大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與科研水平評估結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國的高等教育會定期受到檢查。英國大學的科研水平長期保持了一個很高水平,也是與這個質量監控體制分不開的,許多開創性的研究發明起始於英國,比如第一隻克隆羊,就培養於愛丁堡大學。英國教育的質量也體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考核上,有的專業可以用「殘酷」來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學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國老師通常不會因為學生只差一點而放學生一馬,他們的職業道德和敬業風度有力地保證了教育質量。
兩個國家,兩種文化,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風格,竟都共同代表著世界教育領域最頂尖的教育水準,這與政府民眾對教育的深刻認識不無關系。美國人認為,一個人不管處於什麼境地,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並伴隨著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美國人對教育的重視,達到了與信仰宗教一樣的虔誠境界。而英國教育標榜自己的口號是:The Best You Can Be——你能成就極至,反映出了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始終追求的信仰。在這種意識下使得不論是美國教育還是英國教育,都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純粹的功利目的而進行的活動,且具有了宗教般虔誠的信仰,近乎是一項神聖的宗教行為了。
五、英美的企業文化不同。
美國企業文化強調的是創新,而英國卻是保守,美國企業文化認為人人都可以實現個人價值,英國企業文化卻將講求等級觀念,美國企業文化認為競爭是企業的生命源泉,而英國企業卻排斥競爭。這又導致了美國企業和英國企業發展前景的差別。
英美文化在其各自精髓上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差異呢?我認為是文化的生態環境不同。
一、地理環境不同。
二者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一個是歐洲大陸,一個是美洲大陸。英國經過長期的開發,已經非常富裕。但是美國剛開始的時候是來到一片完全陌生的大陸上,首批移民被稱為拓荒者,所以,他們要敢於冒險。如果沒有冒險精神,他們也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
此外,整個的歐洲文化和美洲文化的差別也給他們帶來了影響。
二、人文環境的不同。
人文環境的不同是導致兩國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
英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的歐洲傳統國家。其社會長期存在等級差別,一直有君主存在。所以,英國人喜歡懷舊,保守,具有紳士風度,等等。這些方面是需要歷史的沉澱和積累的,常若沒有歷史的沉澱和積累是不可能實現的。而美國恰恰是一個沒有很深厚的歷史積淀的年輕國家。所以,美國人勇於創新,強調個人價值。因為沒有很多的傳統的東西去給他們懷念和繼承,需要他們去開拓。從另一方面講,也沒有很多的束縛,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創新。
另外,兩個國家的人口組成也有區別。美國是移民國家,來自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的人都在美國。所以,美國的文化呈現出多面性的特點。所以,美國文化的接納性也很強,包容性很強,可以接受和吸取一切文化因子。對外來文化呈現出的是一種開放的態度。這種文化影響到美國人身上,就是美國人十分熱情,開朗,善於接受不同的人和事。但是,英國的人口結構相較於美國而言,顯得單一很多。所以,英國不太容易接受外來的文化。反映到英國人性格上便是比較內斂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