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日本侵略過印度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嗎
日本只侵略亞洲國家,沒有侵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印度好像也沒有直接入侵,但二戰是法西斯聯盟侵略過印度。0 日本飛機轟炸過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這里距巴布亞紐幾內亞不遠,只有一段海峽,澳軍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與日軍在叢林中僵持,阻止了日軍對澳大利亞的威脅,日軍攻入過印度,為1944-1945年的因帕爾戰役,但進展不大,很快被盟軍反攻
2.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要轟炸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
轟炸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目的是徹底摧毀澳大利亞乃至盟軍在這一帶的海上力量,從而保證日本在印泥和新幾內亞的行動順利。 二
3. 二戰時,日本有登陸澳大利亞並佔領的計劃嗎
有,
但是中途夭折
莫爾茲比港攻擊失敗之後,日本海軍主張繼續南進,直至佔領澳大利亞,但是陸軍卻沒有兵力,正在爭論的時候。馬上事情就不一樣了,1942年4月18日,從1200公里外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起飛的16架B-25轟炸機長途奔襲單程轟炸日本本土後飛往中國大陸降落。
轟炸的物理破壞效果其實很小,但是對「皇國」,「皇軍」和「皇民」們心理上的打擊可是太大了。軍令部慌慌張張趕快承認山本長官的作戰方案,想佔領中途島,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力量。
1942年6月5日到7日聯合艦隊和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的中途島進行了一場決戰
但是結果是聯合艦隊大敗,損失了航空母艦「赤城」、「加賀」、「飛龍」、「蒼龍」4艘,重型巡洋艦「三偎」,艦載機285架,包括108名熟練飛行員在內的3507海軍官兵。而美軍只損失了航空母艦「約克頓」號和一艘驅逐艦。
因為損失了航空母艦,日軍失去了戰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於是決定在瓜達爾卡拉爾島上修建航空基地,前出航空兵力,以掩護對新幾內亞島的莫爾茲比港的進攻,在新幾內亞島站穩腳跟後,再向東南逐步推進,進逼同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亞,以此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
但是估計美軍保衛澳大利亞的決心不足,瓜島上有日軍工兵2700人,警備部隊240人,共約2940人,結果迎來美軍的登陸
最終,日本瓜島爭奪戰失利,徹底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4. 二戰時「澳軍」決意復仇,日本被虐,下場究竟有多慘
「澳大利亞復仇之戰」,據說在這場戰役中活下來的不超過100人,同是盟國成員,究竟為什麼澳軍對日軍這么狠呢?
這事還得從日軍及盟軍的馬來亞-新加坡戰役說起。
「天道好輪回,大仇必報」
1941年12月8日,就在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的同時,日軍同步發起進攻美屬菲律賓殖民地、英屬馬來亞殖民地的戰事。在馬來亞-新加坡戰役中,兵力處於劣勢的日軍將英軍揍得屁滾尿流。1942年2月15日駐新加坡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將率7萬英軍向不到3萬日軍無條件投降,這一戰後總共約13萬英軍、印軍、澳軍成為日軍俘虜。
7萬英軍向不到3萬日軍投降
而在這次被俘虜的盟軍士兵中,就有一萬五千澳大利亞士兵,可是最終這些澳大利亞人活下來的不到七千。
一名日軍斬首的澳大利亞軍人
不僅如此,在1942年2月19日,近 200駕日軍飛機轟炸了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炸死 243澳大利亞人,炸傷近 400人。這成為了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外國襲擊到了本土,這更讓澳大利亞人充滿了憤慨,要求對日作戰,展開報復。
日軍轟炸達爾文港
當時麥克阿瑟被日本人趕出了菲律賓,而澳大利亞甚至連一支像樣的軍隊都沒有。但是隨著澳大利亞投靠美國,讓麥克阿瑟得到了喘息之機,並獲得了穩定的後方基地,太平洋戰場的局勢也逐漸被扭轉。而隨著曾去北非、中東參戰的澳大利亞士兵回國參戰,再加上美國人毫無保留的軍備援助,澳大利亞軍隊很快就脫胎換骨,在整個二戰期間,7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曾有 57萬多人參軍,每 10個18至 35歲的男子中就有 8人曾在軍中服務。
日軍被虐,究竟有多慘?
決意復仇的澳軍和日軍之間真正的大仗還是在新幾內亞戰役中,這場戰戰役至今仍然是日軍的噩夢。
新幾內亞島又稱伊里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島。太平洋戰爭前,這里分別是英國人和荷蘭人的殖民地,現在也分別由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分統治,而屬於英國殖民地的那半個新幾內亞島,在澳大利亞獨立前,是歸屬於澳大利亞委託管理的。
從1942年3月開始,日軍和澳大利亞軍在新幾內亞島上展開了大規模戰斗,日軍先後向新幾內亞戰場傾注了20萬左右的兵力。但是麥克阿瑟採用「蛙跳戰術」,切斷日軍的補給。
導致日軍不得不在沒有後援補給的情況下和澳軍作戰。而澳軍採用「佔地方戰術」,藉助美軍幫助,佔領一切沒有人的地方,遇到日軍時,直接炮火推平。這樣做好處就是讓日軍沒地方躲。
展示繳獲日本旗幟的澳軍士兵
面對以拚命著稱的日軍,澳軍也變得「殘忍」,因為他們對日軍恨之入骨。
澳軍在新幾內亞打仗使用的是空中運輸的手段,將部隊用飛機從莫爾茲比港空運到米爾恩灣,再從米爾恩灣修一條寬達12米的柏油公路,沿著公路向布納進攻,目標首先是布納,最後是要拿下一開始日軍登陸的萊城。
雖然澳軍的炮火沒能給日軍造成巨大的傷亡,可是卻足以將日軍困死在防彈洞里不敢冒頭。可是新幾內亞島是熱帶雨林氣候,在那炎熱潮濕的防彈洞里,見不了風,曬不著太陽。南洋新幾內亞地方本身就潮氣大,又老下熱帶暴雨,洞裡面都是積水,見不了風曬不著太陽人會得皮膚病,爛都會把你爛掉,當時在新幾內亞島上的日本人,就算逃過了瘧疾也逃不過皮膚病,好人身上能長青苔,那時候沒有抗菌素,傷兵就能活活爛死。
澳大利亞軍隊在包圍之後,就直接斷了日軍的補給,沒有食物來源的日軍很快就有1萬多人投降,但澳大利亞軍隊並沒有優待戰俘,他們大部分還是照樣殘忍的將他們殺掉了,以解心頭之恨。
沒投降的不得不靠吃戰友屍體來維持生命,1944年12月日本第18軍司令部甚至曾經發布過「禁止食用戰友屍體,違者嚴懲」的布告,可見當時日本兵之慘狀。
最終20萬日軍活下來的只有5%!在這么大規模的軍事作戰中能夠弄死對方95%的戰例在世界戰爭史上很難找得出來。至今找到的日軍屍首就只有2萬具左右,還有大概15萬日本兵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20萬日本大軍,在新幾內亞戰役死亡19萬,絕對是二戰史上日軍最大最慘烈的一次失敗。
5. 二戰時期日軍為何要轟炸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
因為當時日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活動需要莫爾茲比港和瓜達康納爾島,而美澳聯軍的轟炸機以及澳軍的艦隊均可從達爾文港出動,對以上地區造成威脅。為了讓它癱瘓,從而保護自身的側翼安全,日軍才發動了對達爾文港多達63次的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