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交部提醒謹慎前往澳大利亞,在此情況下適合去澳留學嗎
我認為不適宜。因為那裡的種族歧視問題非常嚴重,到那裡去留學,人身安全無法保證。
⑵ 外交部為何提醒近期謹慎前往澳大利亞
7月13日,外交部領事司發布提醒稱,近期,澳大利亞國內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明顯增多,澳媒體持續煽動反華、仇華情緒,澳有關執法機構任意搜查中國公民並扣押物品,上述情況有可能對在澳中國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
外交部和中國駐澳使領館提醒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安全風險,近期謹慎前往澳大利亞。如遇緊急情況,請及時聯系中國駐澳使領館尋求協助。
(2)外交部和澳大利亞怎麼了擴展閱讀
外交部提醒謹慎赴澳留學
7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過去一段時間,澳大利亞國內針對華僑華人、中國留學生乃至亞裔的歧視現象層出不窮,其中一些人遭遇暴力襲擊,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針對這些情況,中國政府前不久發布了赴澳留學預警和旅遊安全提醒,這是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我們再次提醒廣大赴澳留學人員務必做好風險評估,當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提醒在澳華僑華人注意自身安全防範。我們也再次敦促澳大利亞方面正視問題,採取切實措施維護和保障在澳中國公民的安全和權益。
⑶ 中國和澳大利亞最近怎麼了
澳大利亞高層再拋「中國威脅論」,先是該國副總理喬伊斯稱中國和俄羅斯才是澳洲目前所直接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國防部長潘恩也響應了美國在國防安全上的「擔憂」,稱澳洲的「擔憂」與其類似。不過,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卻在隨後連忙與這2位高官劃清界限,稱自己並不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會對本國造成軍事威脅。
綜合澳大利亞人、澳大利亞9號台新聞等媒體報道,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1月早些時候發布的《2018美國國防戰略報告》中,將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以及俄羅斯的侵略性視作美國國防安全最大的「威脅」。似乎是為了呼應美國的這份報告,澳大利亞副總理喬伊斯28日表示,中國和俄羅斯明顯是該國當下面臨的「最大危險」。盡管這位副總理強調「我不認為中國會入侵任何國家」,但他卻仍表示中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澳大利亞需要「意識到」這一點。
不僅僅是副總理,澳大利亞國防部長佩里也在上周表達了對於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內容的贊同。她稱:「美國在國防安全方面表現出了他們的擔憂,而澳洲也有類似的擔憂。」
就在兩位高官渲染中俄兩國「威脅論」之際,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29日急忙出面「滅火」並撇清關系稱,澳大利亞並沒有把中國和俄羅斯視為是軍事威脅。「很明顯,我們(幾個人)對中國和俄羅斯有著不同的看法。我沒有看到中國和俄羅斯對澳大利亞構成軍事威脅。我們將繼續與中國緊密合作,實際上,我們和中國以及該區域的其他國家將繼續展開軍事演習。」
而針對自己政府內幾位成員發言不一致的情況,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表示,該國並沒有將中國視為威脅。「我們沒有看到在這一區域中有鄰居會對我們造成威脅,不過,每個國家都必須提前計劃,你需要建立武器裝備來進行自衛,不僅僅是今天,而是要持續10年或20年。」
據悉,在2017年12月,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不斷導演「反華」鬧劇,他不僅在正式向議會提交的新法案中規定,要求中國官方媒體向澳政府注冊,還在悉尼探訪當地社區時,向澳媒鼓動起「中國威脅論」,並用英中雙語號召人民「站起來」。在言行引發軒然大波後,特恩布爾也在隨後宣稱,自己還有一個中國兒媳,不可能反華。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早在2017年12月8日就回應稱,我們對澳大利亞領導人有關言論感到震驚。耿爽稱,這種言論毫無原則地迎合澳大利亞一些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純屬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毒化了中澳關系氣氛,損害了兩國互信與合作的基礎。我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已向澳方提出嚴正交涉。
耿爽強調,中方一貫在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政等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其他國家的關系。我們也始終遵循這些原則發展同澳大利亞的關系。我們強烈敦促澳方有關人士摒棄冷戰思維和對華偏見,立即停止發表損害中澳政治互信與互利合作的錯誤言論,並採取有效措施消除負面影響,以免對中澳關系發展造成干擾和沖擊。
12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也稱,中方奉勸澳方的一些人停止發表有損自身形象和中澳關系的言論。「你可以注意到,澳大利亞領導人的言論已經在中國引起一些關注。我們奉勸澳方的一些人停止發表有損自身形象和中澳關系的言論。在我們看來,這對他自己、對中澳關系都沒有什麼助益。」
⑷ 有50艘船停留在中國港口,澳大利亞想要討說法,我方外交部如何回應
有50艘船停留在中國港口,澳大利亞想要討說法,我方外交部給予回應。
因為澳大利亞,對於我們國家一直是由戰略敵視狀態,在雙方貿易、疫情問題等各件事情上,一直都在刁難我們國家,導致兩國之間關系越來越緊張。而我國也開始限制,很多澳洲的出口產品,例如龍蝦、葡萄酒等等。11月25日有記者直接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現在已經有超過50艘,裝有澳洲煤炭的船停在中國港口,這些船停留時間已經超過一個月,但是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卸貨,希望中方能夠給予解釋。
但是其實不管是煤炭還是葡萄酒,為什麼會在清關受到挫折,其實主要原因,澳大利亞應該非常清楚。根據了解,我國相關部長,已經在5月份就不願意接聽澳洲同行,所打來的電話。同時也非常明確地告訴澳方,除非能夠改變現在對華立場,主動修復兩國之間的關系,否則絕對不會接聽電話。
但是澳大利亞又做了什麼呢?一邊發動輿論,在一邊迴避矛盾,只是強調想要和我方進行貿易方面的溝通。因為澳方這一種拒不認錯的行為,我方拒絕於澳方進行談判,也是正常的事情。絕對不能一直讓澳大利亞,在我國市場上賺著錢,卻又反過來攻擊中方。
⑸ 澳大利亞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澳大利亞(Australia),全稱為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1788年至1900年,曾是英國的殖民地。1901年,殖民統治結束,成為一個獨立的聯邦國家。澳大利亞一詞,意即「南方大陸」,歐洲人在17世紀初葉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Australia 即由拉丁文
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擁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
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其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曾多次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澳大利亞領土面積761.793萬平方公里,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
澳大利亞是一個體育強國,常年舉辦全球多項體育盛事。澳大利亞曾兩次主辦夏季奧運會,並且是每年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和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常年主辦國。澳大利亞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⑹ 澳大利亞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基本概況
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首都: 堪培拉
面積: 7,692,000平方公里
人口: 2956萬人(2009年1月)
語言: 英語,土著語言,澳大利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貨幣: 澳元
民族: 英國及其它國家移民的後裔95.2%,亞洲人1.3%,土著人1.5%,其他2%。
宗教: 25%的國民沒有宗教信仰,聖公會教徒佔21%,羅馬天主教教徒佔27%,其他基督教教派佔21%,其他宗教信仰者佔6%。
國家元首:澳大利亞的名義國家元首是英聯邦元首,即英國國王(或女王),由英王任命澳大利亞總督為其代表。現任英王為伊麗莎白二世。
附圖是澳大利亞國旗、地圖、國徽、以及經常被作為澳大利亞地標的悉尼歌劇院(歌劇院背景為悉尼海港大橋)。
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三,指數:0.957
[編輯本段]國家象徵
國旗:旗地為深藍色,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下面為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旗地右邊為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為五角,其餘均為七角。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澳大利亞能看得最清楚的星座)。
國徽: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袋鼠,右邊是鴯鶓,這兩種動物均為澳大利亞所特有,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國家的六個州。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維多利亞州;藍色的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曼尼亞州。盾形上方為一枚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底部的綬帶上有英文的「澳大利亞」。
國慶日:1月26日(1788年)
國花:金合歡 (Golden wattle, 拉丁文學名:Acacia pycnantha)
不少以訛傳訛的資料說,澳大利亞的國樹是桉樹,國鳥是琴鳥,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澳大利亞外交部透過其官方網站聲明,澳大利亞至今(2008年)並無任何官方認可的國樹、國鳥或國獸。澳大利亞政府是晚至1988年8月才宣布金合歡為國花,至今為止並沒有作為國家象徵的動物和鳥類。
[編輯本段]歷史概況
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Australia 來自拉丁文 terra 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萬3千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據有關史料記載,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Luis Vaez de 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布這片土地是英國的屬土。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園林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初期的殖民地僅賴以農業生存,其後便利用天然條件發展畜牧業。至1819年,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已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的麥卡瑟船長與妻子共同培育了澳大利亞最早的螺角羊。他們牧場的羊群總數達6000頭。殖民地生產的羊毛不僅自給,而且向英國出口,為澳大利亞換回日用生活必需品。至1850年,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已很發達,羊只存欄總數達1800萬頭,當時英國進口羊毛總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和墨爾本已取代德國漢堡,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羊毛集散中心。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編輯本段]聯邦政制
英國人不斷移民後,在澳大利亞逐漸建立起六個各自為政的殖民區(現在成為了澳大利亞六個州,可理解為六個省),繼新南威爾士、塔斯曼尼亞建立殖民區之後,西澳、南澳、維多利亞和昆士蘭四處相繼於1829年、1836年、1851年和1859年建立殖民區,到1900年之前,當時的六塊地方使用同樣的貨幣(英鎊與便士),但各自為政,甚至各自發行郵票,彷彿六個國家一般。各殖民區之間和睦相處,聯系也不斷加強,建立統一的聯邦勢在必行。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日,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原來的六個殖民區遂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英王(或英女王),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但澳大利亞總督實際上不幹預政府的運作。澳大利亞政府為聯邦制,共有六個州及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各州設有州長,負責州內事務。澳大利亞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黨派聯盟組成,每屆政府任期三年。內閣是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現共有三十名部長。國家最高的行政領導人是總理。
澳大利亞現在有大小政黨幾十個,主要政黨是工黨和自由黨。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ur Party)1891年成立,為澳最大政黨,與工會關系密切,主要代表勞工階層利益,自1940年以來曾12次執政,現任領袖陸克文(Kevin Rudd),也是現任的澳大利亞總理。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1996年至2007年,自由黨連續執政十一年半,並成功帶領澳大利亞從19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走向經濟繁榮。其他小黨有國家黨(National Party)民主黨、綠黨、家庭第一黨、無核澳大利亞黨、進步聯盟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等。
[編輯本段]首都趣史
聯邦成立的時候,澳大利亞尚未能確定首都的地點,在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臨時首都,聯邦議會在墨爾本舉行會議,很多的政府機構均設在墨爾本,在長達26年的時間里,墨爾本實際上擔當著澳大利亞首都的角色。早在討論成立一個統一的聯邦的時候,墨爾本和悉尼都各自積極爭取成為首都。19世紀中葉,墨爾本是一個比悉尼要繁榮的大都市,後來隨著悉尼的日益繁榮,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為澳大利亞的首都。1908年,即聯邦成立後的第七年,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建造一個新的城市堪培拉,作為新首都。因堪培拉的建造需要時間,期間墨爾本繼續作為臨時首都。
1927年五月,隨著堪培拉臨時議會大廈的啟用,澳大利亞政府的辦公地點從墨爾本遷往堪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並非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正中央,它距離悉尼約四小時車程,距離墨爾本約七小時車程。由於堪培拉是一個新城市,規劃得非常好。堪培拉的都市設計通過一個公開的國際比賽而採納方案,比賽收到137個設計,結果由美國建築師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贏出,這位設計師最初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
1911年1月1日,堪培拉及其附近地區被宣布為澳大利亞首都領地(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編輯本段]地理氣候
澳大利亞在地理上有一個世界之最:她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經常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 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為澳大利亞帶來大量的財富。
澳大利亞的平均年降雨量為465毫米,每年雨量的變化幅度很大,分布很不均勻。最乾旱的地區是艾爾湖流域盆地,平均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最濕潤的地方是東北熱帶地區和塔斯曼尼亞州西南地帶。澳大利亞的沿海水量充足、土地肥沃,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沿海一帶。澳大利亞人各地的氣候很不相同。大陸北部地區是濕潤的熱帶氣候,東部中央地區和西部沿海有溫暖而不太炎熱的氣候,而大陸南海岸和塔斯曼尼亞州則較涼爽。整體而言,澳大利亞各地都有溫暖的夏季和不太冷的冬季。在澳大利亞有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東北部內陸的克隆卡里,1889年克隆卡里的氣溫曾高達攝氏53度;而最寒冷的地方是夏洛特隘口,1994年,科西阿科斯山附近的雪野中氣溫最低紀錄為攝氏零下23度。
澳大利亞氣候比歐洲或美洲溫和,尤其是北部,氣候與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相近。在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大利亞州,一月份(仲夏)的溫度白天平均為攝氏二十九度,夜間為攝氏二十度;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氣溫分別約為攝氏二十二度及攝氏十度。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塔斯曼尼亞州及南澳大利亞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氣溫約攝氏二十六度,夜間為攝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則分別為攝氏十五度及攝氏七度。
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及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約3.67萬公里。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35%。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中部的埃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米。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內陸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
澳大利亞的氣候成半環狀分布 ,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 ,東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南部和西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最東南角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中西部為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的南北兩側是熱帶草原氣候。如圖: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
⑺ 澳外長為什麼急盼訪華
外交部-長王-毅在新加坡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應約會見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7日,畢曉普不僅稱贊與中國外長的會晤非常積極,也再次提及訪問中國,來進一步緩解中澳兩國間的關系。她還提到希望能同中國外長一起在北京晨跑。
畢曉普也提到,王-毅稱中澳兩國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而自己也贊同這一點,「澳大利亞和中國都可以做更多,來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我們之間的關系」。
除了贊賞此次會談非常積極,畢曉普也再次談到渴望對中國展開訪問。她表示和中國外長談論了自己訪華的可能性,並希望和王-毅一起在北京晨跑。
「我們談到了一起跑步,」畢曉普稱,「我們正計劃一次(對華)訪問,希望到時候我可以和中國外長一起來一次晨跑。」
自2017年以來,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無端指責中國干涉澳大利亞事務,而澳大利亞副總-理和國防部-長也接連渲染「中國威-脅-論」,澳方的一系列做法導致中澳關系逐漸緊張。澳大利亞前財政部-長黃英賢也認為,現任政-府針對中國的一些「笨拙」言辭在中澳間製造了更多的緊張局勢。
為了緩解中澳關系,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近期多次釋放出渴望訪華的積極信號。6月初,澳方也被曝已請求中方批准畢曉普的對華訪問。
8月1日,有記者向中國外交部提問,中方對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的訪華請求有何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答復稱,中澳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始終是暢通的。我要強調的是,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希望澳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礎上,多做有利於增進兩國互信與合作的事,為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創造良好條件和氛圍,確保中澳關系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⑻ 外交部回應澳大利亞「殷鑒不遠」,具體指什麼事
澳大利亞 殷鑒不遠寓意是:二戰中,日本侵略者的以南沙群島為前進基地,對澳大利亞進行轟炸,准備入侵!奉勸澳大利亞認清南海的本質問題,不要讓歷史重演、重蹈覆轍!
背景:
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之前,就意識到中國南海諸島的重要戰略價值。日軍大本營確定的「南洋防衛三角」,就是指奪取並固守香港—馬尼拉—新加坡之間的領土與海域,以確保南方物資的回運安全。其中新加坡—馬尼拉—日本,或新加坡—香港—日本的海空航線,必須繞經南沙海域,而西沙海域在新加坡—香港海空航線之西,西貢—海防—香港海運線之東;東沙海域更是香港線及菲律賓線的必經之地。由此可見,南海諸島控制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其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日軍正式佔領南海諸島後,即在各島趕築岸防陣地,興建油庫,整理水上飛機泊地。特別是在東沙島上修建飛機跑道。1940年,日軍在長島整建軍港,在島南興築突堤620米長,並開辟1300平方米的港池,水深達2米,內有碼頭175米長,可停泊50噸級漁船90艘。港池外錨地可容納千噸級軍艦和潛艇碇泊。
太平洋海戰中,日本航母上的飛機轟炸過澳大利亞的一些港口,准備入侵澳大利亞,但沒有成功。1945年5月29日,美軍潛艇「藍鰓」號潛航於東沙環礁外,發現島上有日軍活動,遂浮起逼近東沙島,先以艇上的3英寸炮及兩挺機槍進行對岸轟擊和掃射,隨後艇長巴爾中校派遣一個12人小組,由兩名澳大利亞皇家特勤隊軍官率領,在東沙島涉水登岸。美軍登陸後與駐守日軍發生激戰,最終將日軍全部消滅,佔領東沙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