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東廟會民俗活動有哪些
廣東一帶秉承嶺南傳統文化,廟會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許多廟會活動都是按照當地傳統象節日一樣每年按時進行的。如三月初三的仁威廟會等。一般廟會的民俗活動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祭祀進香活動。拜祖先、拜觀音、祈福求平安
2、巡遊舞獅。廟會巡遊,由祭祖、行會、鑒貢、回府等活動組成。巡遊時獅隊隨著鑼鼓聲起舞。有儀仗隊表演、有武術表演等 ,巡遊隊所到之處重要街道巷口會有鞭炮迎接,有擺供桌相迎等等
3、唱八音。唱八音是廣東本地人的一種文娛活動。一般班裡只有十來個人,且全部是男的。分別負責掌板、打鏺、鑼、伴奏樂器一般是八樣,以二胡、喉管、三弦、洋琴為主,也有嗩吶、椰胡、笛子、洞簫等。分文武場演出。和上演大戲一樣。不過,全是坐著唱戲。劇目都是傳統大戲,分場演唱。觀眾圍著四周坐好,邊看邊聽,演唱者一人兼唱幾個角色,男唱女聲。有表情,但不做動作。喜怒哀樂都在意會言傳之中。這種唱八音班,多是農村的民間藝人來組成,在節慶日演出的。一般唱一個晚上。如在春節,也有唱足幾晚的。
4、商貿交易活動。賣小吃、雜貨、日用品、鮮花等特別紅火。
⑵ 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過年的習俗
中國年只要是當地的華僑華人慶祝,但是外國人也很愛湊個熱鬧,尤其是每年都會在各大城市主要街道上舉行彩車遊行活動。這點在美國和澳大利亞都一樣。
元旦的話美國沒去過,不知道。
澳大利亞就待過悉尼。每年12月31日晚上悉尼海港大橋兩端、悉尼歌劇院、皇家植物園附近就會聚集了上百萬的人群,一齊觀賞一年一度的新年焰火晚會。
⑶ 廟會是什麼都有哪些內容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這些名稱,可以說正是廟會形成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 廟會軌跡」。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而廟會風俗則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它又是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 廟會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故名。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古代,「日中為市」,進行集市貿易。至南北朝時,統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廟,菩薩誕辰、佛像開光之類盛會乃應運而生,商販為供應遊人信徒,百貨雲集,遂成廟市。北宋時開封大相國寺廟會極有名,女詞人李清照曾與其夫趙明誠相偕至廟會。 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過年內容。但各地區廟會的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⑷ 逛廟會有哪些節日
我們這有舞獅,舞龍,雜技,魔術,唱戲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藝術。
⑸ 逛廟會有哪些習俗
廟會的規模有大有小。一般說,凡是廟院寬大、廟外寬敞,並處於四通八達、人口較為稠密之地,則廟會的輻射面廣,規模也大。廟會的主體活動大致有三項:一是廟里的和尚、道士做"法事"、"道場",即舉行祭祀神佛的儀式,有的地方還紮成真人般的大小的神像托偶,舉行遊行式的祭典;二是善男信女們進香朝拜、許願求福;三是藉此機會進行的文藝和商貿活動。四面八方趕來的信徒加上逛廟會看熱鬧的人們,便構成了廟會人山人海的熱鬧場面。一般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參加,在方圓幾百里內遠近聞名。
趕廟會大多是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人成幫結伙地前往。鄉下的農民也大多放下手中的農活去趕廟會,四鄉八鎮聚集來的人,要吃、要住、要買東西、要看熱鬧,就為廟會提供了廣闊的商機。逢有較大規模的廟會,經營各種飲食小吃的、賣鞋帽布匹的、抽簽算卦的、賣丸散膏丹的、打把式賣藝的、賣日用雜貨的、唱大鼓拉洋片的、賣民間工藝品的等等各類生意人、手藝人、江湖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使廟會成為漢族民間經濟文化活動的大舞台。
⑹ 廟會都會有什麼
感謝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
廟會有買賣集市,有戲曲
大舞台,有秧歌舞獅子。。
⑺ 廟會有哪些東西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之東。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廟會。以宗教活動為主。
白雲觀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白雲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山門"摸石猴",窩風橋上"打金錢眼",元辰殿十二生肖二十四孝圖前「尋找命星」等等。
其中"摸石猴",除山門上這只石猴外,還有兩只石猴隱藏在其他石刻的花紋中,名曰「三猴不見面」,後二猴知道的人不多,所以白雲觀還有「鐵打白雲觀,三猴不見面,」的說法。窩風橋據傳是佛道相爭的產物,原橋在「文革」期間被拆毀改為防空洞。現在的橋是一九八八年又依舊樣重建的。道教文化中,天乾地支配合,每六十年重復一次,叫一個花甲子,每年都有一位對應星宿當值。元辰殿中塑有以六十年花甲子為順序的六十位星宿像,順星就是遊客到元辰殿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在塑像前跪拜,燒香、布施之後,即可保佑自己一年順遂。
上述廟會現在僅存廠甸和白雲觀兩處,這里給個提示,白雲觀的另兩只石猴,一直在山門外,一隻躲在窩風橋旁,明年春節,如果有時間你不妨按照我說的,到白雲觀走走,爭取把這三隻石猴都摸全了。
廟會又稱莊稼會,其形成的物質條件是集市,其次是宗教文化背景
廟宇與廟會
焦守正
「廟」字本身有三種含義:第一,奉祀神佛、祖先或聖人先賢的處所;第二,指朝堂,也叫廟堂,是朝廷的代稱;第三,廟號,即已死皇帝的代稱。廟宇是奉祀的場所,隨宗教及其奉祀的偶像不同,廟宇的布局和風格也就不同。
北京地區是各種宗教薈萃之地,除了儒、道、佛三大宗教之外,還有喇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薩滿教等等。「儒術」雖然是封建社會統治中國的重要依據,但它畢竟不能算是宗教,所以,主要宗教就是佛、道兩家,兩家之中又派生出不少流派。
各種宗教傳入北京後,都在京城修建了自己的廟宇,盡管形式、格局五花八門,但從信仰和奉祀內容來看,其名稱不外乎庵、觀、寺、院、宮、廟、堂、祠等幾類。據1936年編的《北平廟宇通檢》中所收集的廟宇,內城303座、外城258座,東南郊區33座,西北郊區348座,共計有942座。據說這僅是當年北京廟宇總數的一半。
北京地區諸多廟宇名稱有一特點,除皇家賜名外,還有俗名,往往俗名有口皆碑,名傳遐邇,朝廷所賜之名反而鮮為人知,如岫雲寺、慧聚寺、十方普覺寺、覺生寺等。這些寺名多覺生疏,如果說其俗名潭柘寺、戒台寺、卧佛寺、大鍾寺,則老幼皆知了。
舊時北京許多寺廟內藏有著名珍品,如智化寺藻井,雍和宮照佛樓內佛冠、金傘、毫光珠等,不過只是有些規模較大的藝術品,能保存至今,如碧雲寺內五百羅漢,法海寺內明代壁畫等,其中的明代壁畫尤為珍貴,堪稱稀世珍寶。
法海寺坐落在京西翠薇山南麓,是明英宗的近侍太監捐資建造的,寺里大雄寶殿內的壁畫,聞名於世。殿內三世佛兩側畫的是「諸天三十六眾禮佛圖」,畫中人物豐滿,皓齒明眸,金剛力士赤膊剛勁,甲胄鮮明,形形色色,活靈活現。東西牆上畫的重要人物,是紅蓮托體的如來和衣帶飄拂的飛天,周圍襯以牡丹、月季等名貴花卉,窮工極態,妙筆生輝,令人嘆絕。三世佛的背面的是三大士像,其中尤以水月觀音最為傳神,無論是面龐、神態、衣紋等都不同於一般。全部畫面中,除了神怪、花草等之外,共出現了七十七個人物,個個形態逼真、生態盎然。
舊時,廟會是極典型的宗教活動和貿易市場,北京曾是廟會的天下。北京的廟會不僅是春節正月廟會,其他廟會也很多。每座廟宇的宗教活動,除平時的拈香膜拜外,只有廟會期間才是最典型的。廟會期間,在廟宇所在地,大部都伴有貿易市場,其商品豐富多樣,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久而久之,廟會成為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廟會是一年一度,有的一個月就有數天,廟會期除固定的,還有不定天數的等等。
清末民初時會期間,廟會是每月逢三(初三、十三、廿三)是土地廟;逢五、六(初五、六,十五、六,廿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初七、八,十七、八、廿七、八)是護國寺;每月逢九、十、一、二(初九、十九、廿九,初十、廿,初一、十一、廿一,初二、十二、廿二)。再加上正月初一開廟的東岳廟和大鍾寺(一般開廟10天到半月),初二的財神廟,十七、十八的白雲觀,三月初三的蟠桃宮(崇文門外東便門一帶)等等,幾乎天天有廟會,甚至於一天還不只一處,可以說,老北京是廟會的天下。
⑻ 廟會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上海廟會
上海龍華廟會廟會在上海有著悠久的歷史。廟會上有皮影戲、西洋鏡、吹糖人、轉糖盤等,還有替人「捉刀」的寫信先生,當街擦皮鞋的流浪兒童,這些「老上海三百六十行」的重現,讓人自然而然回味起了過去的歲月。
北京廟會
老北京廟會的八款經典小吃
豆汁、扒糕、灌腸、茶湯、油茶、愛窩窩、老豆腐、豌豆黃
◆廟會演出
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
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我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
⑼ 你還知道哪些精彩的民俗廟會表演。
開封華夏景區演出公司提供:廟會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廟會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賺錢,漸漸地成為定期活動,所以叫「會」。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如今人們節日期間,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
開封華夏景區演出公司提供隨著時代變化,古老的廟會亦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借廟會之時洽談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廟會最主要的特色。內容有舞獅、傳統民族花會、現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傳統商業「幌子」展、老北京老照片展、民間手工藝展、特價書市和京劇、武術、雜技專場等。廟會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有鮮明的傳統民族特色。開封華夏景區演出公司提供
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中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各類演出活動。開封華夏景區演出公司提供
⑽ 廟會裡面都有什麼
在廟會上,有不少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在白雲觀廟門內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認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災、延年益壽,於是競相觸摸;窩風橋下的橋洞里吊著一枚大銅錢,銅錢孔中有一隻小銅鍾,上書「鍾響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幣投中銅鍾,就能心想事成,這兩項是廟會上最熱鬧的活動。
祭神儀式
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往往需要舉行祭神儀式。例如「行像」活動。「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大興佛事,每年釋迦牟尼誕日都要舉行佛像出行大會。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陽城各寺都將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時,佛像有千餘尊。出行時的隊伍中以避邪的獅子為前導,寶蓋幡幢等隨後,音樂百戲,諸般雜耍,熱鬧非凡。唐宋以後廟會的迎神、出巡大都是這一時期行像活動的沿襲和發展。並漸次推廣到四川、湖廣、西夏各地。元、明以後,行像之風才衰落,很少見於記載。
祈子活動
大明湖廟會廟會一開,八方來拜,敬神上香,祈願還家。這是圍繞「廟」和所祭之神而展開的活動,是傳統廟會的主題。其中帶有巫術意味的祈子活動,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這是由中國農業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人們的生存環境基本上沒有發生改變,子孫後代的繁衍成為千百年來的頭等大事。所以,祈子這種遠古的巫術形式,便會附著於各種集會形式展現出來。這方面比較典型的廟會有河南淮陽的人祖廟會、天津的媽祖(天後宮)廟會、山西平遙的雙林寺廟會、北京的妙峰山和白雲觀走會等。
淮陽祭祀女媧和太昊伏羲的人祖廟會可以說是最具有原始宗教和巫術意味的廟會了。淮陽城北的人祖廟,是傳說中埋藏太昊和伏羲頭骨的地方,因此也稱太昊陵。每年的農歷二月二日至三月二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人祖廟會,其主要活動是祭拜人祖和「拴娃娃」。已婚未育的婦女,都要在廟會期間掏象徵生育之門的「子孫窯」,並買回一些當地的泥玩具「泥泥狗」,以求早日得子。這些用黃土捏成的泥玩具,有造型各異的「人面猴」,當地人稱為「人祖猴」,也有各種怪異有趣的動物玩具如兜肚猴、猴頭燕、雙頭虎、牛、豬、馬、羊等。婦女們除了用它們供祭人祖外,還將它們拿回家給孩子們當玩具。
演出
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
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我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
民間玩具
北京廟會上的麵塑民間廟會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廟會上的玩具市場最為花哨。在民間兒童玩具攤上,擺滿了假面、戲劇木人、小車、刀矛、竹龍。廟會中的民間玩具種類繁多,製作精巧,件件都稱得上是手工藝品。
主要有:空竹、撲撲登、走馬燈、鬃人、吹糖人、畫糖人、塑糖人、麵塑、九連環、撥浪鼓。
賣玩具的方法有多種,例如:
套圈。攤主在地面擺一些玩具,值錢的在遠處,價廉的在近處。顧客從攤主手中買下竹套圈,在規定地點把圈擲出,套中何物,何物就歸自己。
搖彩。置一帶指針的木盤,盤內放玩具若干。顧客花點錢,用按扭發動指針。指針停止運行後,指著什麼玩具,該玩具就歸顧客。
打槍。置一立櫃,櫃上有若干小門,門內分別裝有玩具,門口都設有靶。顧客向攤主購買軟木子彈,用槍擊靶。如擊中,小門自動開啟,裡面的玩具便歸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