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澳大利亞 > 如何向澳大利亞學習保護環境

如何向澳大利亞學習保護環境

發布時間:2022-03-09 12:34:32

❶ 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

澳大利亞(英語:Australia),全名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亦稱澳洲,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業。

澳大利亞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央」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布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

[編輯] 自然地理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東半球,介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擁有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曼尼亞等島嶼。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

澳大利亞佔有大洋洲絕大部分陸地,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其70%為沙漠和半沙漠。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36,735公里。全澳可分成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三區。全境平均海拔300米,超過1,000米的山地面積低於1%,低於500米者達87%,乃地表起伏最和緩的大陸。

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最長的墨內河有2,520公里。中部的埃爾湖是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米。東部沿海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氣候上北部屬熱帶,部份屬亞熱帶,少部分屬溫帶。年均溫北部為27℃,南部14℃。內陸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6]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2006年起,聖嬰現象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7]

澳大利亞大部分是半乾旱或荒漠地帶,但生態環境極為豐富,包括從高地的石南荒原到熱帶的雨林,為全球17個超級生物多樣性國家之一。澳大利亞許多生物是當地獨有,原因是澳大利亞大陸較古老、地理上長期孤立,和氣候極端多變。其被子植物約85%、哺乳類動物約84%、鳥類超過45%,和近岸溫帶魚類約89%是特有種。[8]澳大利亞許多生態區,和區內的生物已被人類活動和外來物種所威脅。聯邦《1999年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案》是保護瀕危物種的根本法律。基於「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設立了許多受保護地區以保育獨特的生態系統;64個濕地根據《濕地公約》而登記;另有16個世界遺產。「環境可持續指數」公布於2005年,澳大利亞在2006年排名全球第13。[9]

澳大利亞多數木本植物是常綠的,且很能適應火災和乾旱,例如桉樹和金合歡。但近十年來,由於乾旱惡化,東岸地區屢次傳出森林大火;2009年,由於縱火案,東岸地區的森林和部分民宅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災侵襲。澳大利亞的莢果品種眾多且本地特有,它們能與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共生,因此較適應較貧瘠的土壤。澳大利亞出名的動物有單孔目(如鴨嘴獸和針鼴)、有袋類(如袋鼠、樹熊和袋熊)、灣鱷和淡水鱷、鴯鶓和笑翠鳥等鳥類。澳大利亞的毒蛇數量在世界之最。[10]

澳大利亞野犬約引進於公元前3,000年,當時澳大利亞原住民與南島人貿易。[11]人類最初定居後,許多動植物品種很快絕種,包括一些大型動物;歐洲殖民開始後,更多物種步向滅絕,包括袋狼。[12][13]

[編輯] 經濟
澳大利亞國民生活水平很高,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達8,897億美元,國民平均經濟生產總值42,366美元,與歐洲四大經濟體不相上下,乃全球高度開發、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15]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國際貿易交流因路途遙遠而受到成本劣勢,是唯一沒加入北約和八國集團首腦會議(G8)的西方大國。澳大利亞近二十年與亞洲國家往來頻繁,即是地理因素的影響。雖然人口僅二千多萬,但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商業法治,則是北半球一些富國和人口大國所不及。澳大利亞經濟採用西式的混和型經濟發展模式,以第三類產業為主,特別是旅遊業和教育業。礦產業和畜牧業也以效率著稱。

教育是繼旅遊業之後的一項產業,在全球佔有樞紐地位。每年全球有不少學生到此升學,為澳大利亞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並為其知識型經濟吸納眾多人才。此外,增取投資移民亦是澳大利亞政府的重要經濟計劃。2005年起,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澳大利亞也隨之放慢其增長幅度。

澳大利亞四大金融集團是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Bank)、澳紐銀行(ANZ Bank)和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編輯] 金融貨幣
澳大利亞的貨幣是澳幣,但最初是隨英國採用英鎊。後來發展自己的幣制——澳大利亞鎊,幣值同於英鎊。當時一鎊有20先令;一先令有12便士。因此每鎊有240便士。

1966年,澳大利亞推行十進位制,亦同時改革貨幣。當時已是十進位制的1美元約價值0.5英鎊,新的澳幣改為與美元作等值連結。一澳幣等於0.5舊澳大利亞鎊,即0.5英鎊。一澳幣有100分,因此每一澳分約等於1.2便士。

2002年起,澳大利亞改革幣質,新紙幣內含膠質,不易破爛、耐用美觀;不同面值的紙幣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最先採用此設計的國家。
交通

公路列車
縱貫澳大利亞大陸的汗號列車澳大利亞有公路810,641公里(2004年)、鐵路38,550公里(2006年)、機場461座(2007年)、河運航道2,000公里(2006年)。

澳大利亞的交通系統發達,特別在主要大都會,如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本,皆有大型國際機場和暢通的大眾運輸系統,如城市火車和城市高速公路。在大多數城鎮,汽車限速一般是每小時60公里,學校周圍則每小時40公里。城市以外和市區高速公路,限速則高達每小時110公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大城市的間距通常很遙遠,公路因此是主要交通設施之一,人均擁有汽車數量則為世界最高國家之一。汽車延續英聯邦制度的左側行駛,駕駛員座位亦在汽車右側,此與英國、日本、香港、澳門相同。澳大利亞的公共交通系統也很發達,悉尼和墨爾本由於城市廣大,城市火車和地下鐵成為市民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墨爾本另有大量的有軌電車、公共巴士和輪渡。[26]

[編輯] 公路及鐵路運輸
澳大利亞采礦業發達,國內運輸大量使用火車、長途汽車,公路和鐵路運輸系統因此發達。在專為運輸而設的公路上,可看到澳大利亞特有的「公路列車」,即一輛高性能卡車頭拉著數節拖車和集裝箱在行駛,有時延伸長達 50 米(165英尺)。火車系統也很普遍應用在工業運輸。澳大利亞鐵路客運卻不能算發達的。

❷ 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有關保護環境的方法

環境保護方面主要是個人。
印度和中國差不多,目前都是猛抓工業,環境污染很嚴重。
而美國日本已經到了後面一個階段,開始為之前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彌補。
現在世界范圍內的發達國家都把工業基地遷到中國,印度的等發展中國家,原因除了人工便宜外,就是不會污染到自己國家的環境。
澳大利亞是環保做得最好的國家,在澳大利亞高樓不常見,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限制,每建一幢高樓都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審批。除了各大城市的經濟中心區,周圍郊區就連購物中心都是Mall的形式,佔地面積大,但都是2~3層建築。為了就是不影響到生態。

❸ 有關澳大利亞環境污染中文文章

澳大利亞大堡礁因環境污染正在消亡(組圖)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 09:50 新京報

但願礁常在,年年珊瑚紅———

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區、澳大利亞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天然景觀,又被稱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國」。令人失望的是,科研人員最近發現,由於過度捕魚、沿海開發,污水、農葯入海污染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當地的珊瑚礁將在2050年「大量垮台」,等到了2100年,多數大堡礁內的珊瑚將不復存在。珊瑚生長區的海水溫度每提高一度,都會引起珊瑚褪色加速其死亡。如果等待珊瑚礁開始重新自然生成,恢復成現在的規模至少也要200-500年左右。

20世紀70年代,當大堡礁海洋公園建起時,人們普遍認為海洋中的魚類和其他野生動物資源是取之不盡的,而且能夠分解大量的陸上廢氣廢物。然而事實恰好相反,到了20世紀末,大堡礁的危機卻出現了,這個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區面臨著漁業資源大量枯竭、大量珊瑚礁瀕臨死亡以及沿海水域受到污染等種種問題。

大堡礁的形成

綿延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線2000餘千米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活體珊瑚礁群、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那裡美麗的自然風光令每年都有無數遊人慕名而來。

營造如此龐大「工程」的是直徑只有幾毫米的腔腸動物———珊瑚蟲。珊瑚蟲最早出現在約4.7億年前的古生代奧陶紀中期。珊瑚蟲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溫保持在22~28℃的水域里,水質必須潔凈。珊瑚蟲分泌的一種碳性物質與珊瑚蟲石灰質的骨骼及單細胞藻類的殘骸混合、堆積,形成礁區。露出水面的珊瑚群形成海島。第一代珊瑚蟲死後留下遺骸,新一代繼續向高處和兩旁發展,如此日積月累,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骸連同藻類、貝殼等海洋生物殘骸膠結在一起,逐漸堆積成巨大的珊瑚礁體。

在春季某些寧靜的夜晚,會出現最壯觀的情景。沿著大堡礁,所有珊瑚蟲會一齊放出一片片橙、紅、藍、綠色的卵子和精子,漂浮到水面,使海水呈現鮮艷的顏色。然後卵子和精子混雜在一起,產生出幼珊瑚蟲,隨潮汐四散游開,尋找合適的空地建造新的珊瑚礁。

大堡礁的資源

大堡礁海域生活著大約1500種熱帶海洋魚類,有泳姿優雅的蝴蝶魚、色彩華美的雀鯛、漂亮華麗的獅子魚、好逸惡勞的印頭魚、脊部棘狀突出並且能釋放毒液的石頭魚,還有天使魚、鸚鵡魚等各種熱帶觀賞魚。

這里生活著4000多種棘皮動物和軟體動物等其他海洋生物,如:海參、海星、海葵、蠕蟲、海綿、海蛞蝓、海蟄、管蟲、海膽、海鞘、水母、蝦,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某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物種(如人魚和巨型綠龜)也棲息於此,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這里還是無數海鳥的棲息地,成群的海鷗遮天蔽日,為大堡礁增添了無限生機。聚集在此的鳥類有240多種。

保護大堡礁

據悲觀估計,大堡礁珊瑚礁的逐漸消失將會使澳洲經濟到2020年損失80億澳元及1.2萬個就業機會。即使是最樂觀的預測,澳洲也會失去6000個就業機會,而遊客將被迫要到岸上參觀大堡礁主題公園、觀賞其餘的珊瑚。

澳大利亞現在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積極倡導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意保護自然環境。澳大利亞政府在2004年出台了新法令,規定澳大利亞國家海上公園的三分之一地區禁止進行任何經濟開發利用。

❹ 澳大利亞留學讀環保類的專業怎麼樣

澳大利亞大學專業之環保專業解讀
現狀
海外環保專業更注重實操
「國內很多大學的專業設置有些是與工作脫節的,相比較而言澳洲的專業設置上更實際,他們會安排學生接觸實用性的知識以方便增加他們日後就業的能力。」談及國內外環保類相關專業的差別。
在留學專家看來,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環境學、自然資源研究等學科的研究水平均居世界前列。以澳大利亞為例,其環境是世界最好的國家之一,被評為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澳大利亞的環境如此好,得益於政府設立專門的環保機構,並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同時,政府還十分重視環保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在澳大利亞學習環境方面的專業,了解到的不止是該領域的知識,而是與環保相應的一系列社會運作。
另悉,去澳大利亞留學,院校對環境方面的研究課程力度非常大,環境專業區分很細,有環境保護工程、大氣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體污染防治工程、三廢處理與綜合利用、雜訊與震動控制、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環境系統工程、環境工程學等。

❺ 澳大利亞關於環境問題的對外方針

1.澳大利亞環境保護概述
1.1 國民的良好環境生態意識
澳大利亞是世界環境保護做得相對較好的國家之一。在澳大利亞,政府和一些志願者經常發起組織一些環境保護活動,如「挑戰溫室效應計劃」及「土地管理和環境保護行動計劃」等等,許多公民都參加過各種類型的環境運動或自然資源保護活動。澳大利亞人具有較為先進的環境理念。他們很早就擺脫了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的陳腐觀念,樹立了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生態中心主義」價值理念。這一點,在澳大利亞國徽的設計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國徽是一個國家的最基本標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是一個國家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追求的集中體現。
1/9
與當今世界其他國家的國徽相比,澳大利亞的國徽可以說是別具特色,該國徽的左邊是一頭袋鼠,右邊是一隻鴯鶓,而這兩種動物,目前只有澳大利亞才是其生長地。將特有動物作為本國的標志、作為本國價值追求和人文精神的體現,這在各國並不多見。澳大利亞國徽的這種獨特設計充分反映了澳洲人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其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良好環境倫理觀。
不僅如此,澳大利亞還極為重視對環境道德的倡導和強化。澳大利亞學校教育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設有專門的環境與資源保護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環境道德感,增強其生態保護意識,而包括從報紙到電台的種種評論也已越來越多地涉足到了環境道德領域。培養正確的環境生態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道德,已成為澳大利亞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並滲透到了政府決策、企業策劃和個人行為等方方面面。從這一點上來說,澳大利亞在本國的環境保護問題上似乎更傾向於「道德治理」。在澳大利亞,由於政府的正確引導,人們已經建立了一套恰當的環境道德規范,對環境與資源的認識也相應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高度已使澳大利亞人對環境與資源的保護成為一種國民素質和人文精神,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澳大利亞的環境保護。
1.2 多樣化的環境保護主體
環境保護的主體即環境保護的參與者。一般來講,環境保護的主體主要是政府,包括中央及地方兩級政府,狹義上的環境保護就是專指政府以管理者的身份對生態環境所進行的保護。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化及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漸重視,環境保護的主體事實上已逐漸突破了傳統范圍的藩籬,在許多國家,個人及其他組織也已成為環境保護的主體之一。澳大利亞就是一個極明顯的例子。澳大利亞是一個典型的聯邦制國家,在行政機構上,它有兩套政府班子,即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無論是在聯邦一級,還是在地方一級,環境保護都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能。據統計,除了聯邦政府以外,澳大利亞目前共有900多個大小不同的地方政府,最大的如布里斯班市議會,統轄70多萬人;最小的如西澳大利亞州的一個郡,只有100多人。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責之一是保護本地方的環境。如地方政府有權不同意在風景區建造高樓以防止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地方政府可以通過經濟刺激手段間接影響本地區企業的生產活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土地使用的控制一般要經過州長和有關部門批准等等。聯邦政府的主要環境監管職責是對各州的環境與資源保護事宜進行總體規劃和協調,並對國際國內的環境問題承擔責任。
2/9

除了各級政府實體之外,企業、環境保護組織及個人也已是本國環境保護的重要主體,他們在本國環境保護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澳大利亞擁有許多專門的環境工業公司,它們是本國環境保護的積極參與者;除此之外,澳大利亞的普通企業也對環境保護投入了較大的熱情,他們對有關環境保護的許多活動都給予了各種形式的物質或精神支持。
1.3 對環境與資源的全面保護
澳大利亞是一個極為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其環境保護的范圍相當廣泛,從自然資源到環境污染防治再到生態區域的維護,凡涉及環境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在其環保的范圍之內:
在澳大利亞,對動植物的保護是其環境保護的一個亮點。澳大利亞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但出於良好的生態責任感,澳大利亞人很少砍伐本國的森林;他們無論是在房屋的建造方面,還是在傢具的用材方面,都盡力避免用木質產品。不僅如此,澳大利亞還大量引進包括中國的銀杏在內的許多植物品種,以增強本國植物物種的多樣性。澳大利亞政府還通過立法嚴厲禁止並懲罰濫捕濫殺動物尤其是珍惜野生動物的行為;並規定,由各州和地區政府來具體承擔對動物的主要保護責任,聯邦政府則主要負責聯邦管轄領地上的特有動物,並控制動植物的進出口,簽訂有關保護自然的國際條約或公約等。
澳大利亞對本國境內的生態區域也給予了強有力的保護。澳大利亞是「世界遺產會議」的代表,並作為南半球僅有的四個代表國之一,成為自公約簽署以來一直擔任代表的國家。目前,澳大利亞共有卡卡杜國家公園、烏魯魯國家公園和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區等11處特殊區域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這些區域都得到了澳大利亞政府及人民的強有力保護。不僅如此,對於臭氧層的保護,澳大利亞也給予了極高的重視和積極的參與。澳大利

❻ 澳大利亞環境怎麼樣

澳大利亞經濟環境很好,政府對經濟的把控很有效。澳大利亞經濟一向平穩,基本沒有有大起大落的情況。
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特別好,雖然澳大利亞內陸地區不適宜居住,澳大利亞人基本都居住在沿海區域,但是澳大利亞政府對於自然環境的保護還是非常嚴格的。

❼ 如何解決澳大利亞環境問題

從事社會研究的休·麥凱說:「作為澳大利亞的生活方式,擁有自己的住宅已經紮根在我們民族精神的深處。」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擁有自己的住宅依然是人們的「夢想」,而且十分盛行。許多年輕人從父母家裡搬出來,到城市附近租房暫住,直到有能力在郊區購置一處帶花園的住宅。

「第一個孩子的出生將會促使這些租房族變為買房族」,休·麥凱說,「他們大多可能在市中心租房暫住,但他們會開始企盼著在郊區建立自己的家園,營造出這種澳大利亞養兒育女的完美氛圍」。

「外向型」的生活

出生在英國的休·特恩布爾目前在墨爾本的拉特羅布大學教授傳媒研究。她注意到澳大利亞郊區不同於其他西方國家的郊區,因為澳大利亞人更加喜歡戶外生活。

「你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花園,而是一個戶外娛樂場所。」特恩布爾女士說,「一個室內廚房和一個戶外燒烤區之間的關系是很直接的--戶外燒烤區讓你多了一處做飯的地方,一個娛樂和享受生活的場所。這樣,澳大利亞人在郊區把野外叢林生活的理想與退居室內的城市生活理想結合在了一起。在郊區,這兩者才有了完美的結合。」

特恩布爾女士還指出,這種是一種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的生活方式,加上四周的高柵欄,這樣鄰居們也看不見你們。

環境問題



澳大利亞是地球上最為乾旱的大陸,一些環境問題也由此產生。乾旱總是給澳大利亞帶來威脅,連年的低降水量使得大片土地無法使用傳統耕作方式耕種。

各州政府經常對家庭用水和工業用水進行限制,以此來節約水資源。但是由於有大片草地和花園,加之澳大利亞人對水上運動的熱愛,澳大利亞人一直是世界上的用水大戶。

火災

在澳大利亞,叢林大火會經常摧毀成千上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和農田。一八五零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每隔十三年左右澳大利亞就會出現一個叢林火災頻繁發生的季節。一九三九年發生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叢林大火造成了七十一人死亡。從此以後,澳大利亞人開始關注他們的生態系統。歷史學家湯姆·格里菲思說,當時的一個皇家委員會曾經指出,歐洲人沒能向原住民好好學習。

「原住民從不生活在叢林中心地區」,他說,「他們生活在叢林邊緣。而且他們利用焚燒的方法開辟出許多通道和邊界。這樣即使發生叢林大火,也不會蔓延開來。」

是否採用焚燒或清除矮小灌木方法是頗有爭議的熱門話題。



經過兩個世紀的叢林砍伐和採用歐式農業耕種法,現在澳大利亞人認識到需要改變這種做法了。由於很多支流被改道用於灌溉農田,曾經蔚為壯觀的墨累-達靈河水系現已面臨威脅。

森林砍伐和過度灌溉已經導致大規模土壤鹽鹼化。地表和地下水源鹽分增高正在給大片農村地區造成影響。

演員傑克·湯普森對環境問題十分關注。「一七八八年以來,澳大利亞被砍伐的樹木已達兩百億棵,這一數目真是觸目驚心。」他說,「現在,我們每一天都會因為土壤鹽鹼化而失去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土地。在我們下一代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可耕地,也就是可用於生產糧食的土地,將因為土壤鹽鹼化變得無法耕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澳大利亞政府正著手進行一項為期七年、耗資十四億澳元的項目,目的在於降低土壤鹽鹼度和清理河道。

❽ 現代澳洲人為保護環境做了哪些努力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國家之一,客觀上地廣人稀,環境自凈能力很強,環境容量很大;主觀上,政府、企業、公民環境保護意識很高,他們建立了專門的環保機構,制定了法規政策規劃,合理布局生產力,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加大投入,加強管理,嚴格

執法,加大環保宣教力度,鼓勵公眾參與。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立法上,澳洲制定了《國家生態可持續發展戰略》、《澳大利亞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化保護法》、《國家野草控制戰略》、《澳大利亞瀕危動植物和生態區域保護戰略》等法規政策。澳洲高度重視預防為主的原則,自20世紀70年代起,聯邦和州政府均要求對重大的發展計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就開始預防和減輕不當的人為開發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管理中,採取了一些具體但又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比如,在凱恩斯的庫連達熱帶雨林要修建當時世界第一、長達7.5千米的索道,因為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問題,環保局壓了7年,最後業主交了100萬美元保證金,並承諾不修公路、不破壞生態,用直升飛機運送建材,環保局才予批准,結果一年就建成,但花了上億美元;又如,為了保護好世界上最小的企鵝(全球僅分布於南極、南非、澳洲),在面積相當於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墨爾本企鵝島(約有10000多隻企鵝),嚴格控制居民數量,在1000多住戶中,研究人員就佔了一半,對遊客要求做到「三不準」,即不準吸煙、不準撫摸、不準拍照(因前些年使用閃光燈致使企鵝失明而無法出海);再如,為了保護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世界自然遺產,凱恩斯加大農業面源污染和入海河流的污染防治力度,禁止海洋探險活動,有效地防範棘冠海星對珊瑚蟲的生命威脅,限制旅遊開發商的不當開發和遊客的過度流入。
澳大利亞物華天寶,得天獨厚,但有兩個遺憾:一是在國土及南極上空有一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那麼大、深度與珠穆朗瑪峰高度相當的「臭氧層空洞」;二是缺水。為了解決水的問題,澳大利亞創造性地建立了城市水資源管理模式,這是一個集水利水文工程、環境科學、水生生態、水資源管理、社區教育、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以及其它城市建設的各學科綜合性的工作,是可持續性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強調要加強降水管理,建立雨水滯流壩、垃圾攔截閘、洪水預防、降水收集、處理、傳輸、儲存、回用管理體系,降低對下游的洪峰沖擊,提高水回用機會,美化城市景觀。另一方面,高度重視水敏感城市設計,要求城市的設計者、建設者、管理者在任何涉及水的問題上都要有高度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自然水循環的影響,同時最大程度地增強降水系統的多功能用途。其核心思想是從家庭節水型用水器到城市的給排水設計,乃至流域水資源管理體系的各個環節都要體現節水。同時,為凈化水質,採取了植被沼澤、過濾技術、通透性地面材料、生物活性土壤過濾、微纖維膜技術、生物攔截系統、人工濕地等措施。城市水敏感設計的目的在於保護生態系統、將降水綜合到地表景觀中、保證水體質量、降低地表徑流量和高峰流量。此外,澳大利亞還非常重視社區參與,聯邦政府組織的全國性「水體觀察」項目,涵蓋了土地保護組織、大中小學校、社區組織的志願者,其中,新南威爾士州的「河流觀察」項目參加的學校、團體多達幾百個,有近3萬成員,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教育、監測、社區參與、流域健康促進等多功能群眾組織,成為當地水資源及環境管理發展的重要基礎。
參考網址:http://home.focus.cn/news/2009-12-18/159847.html
希望幫到你,望採納,滿意請點擊:採納

❾ 短文選取了哪兩個事例來說明澳大利亞人保護環境的資源觀的

原來如此,在澳洲人看來,資源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不僅僅是水電氣那麼簡單。在這個
地球上,很多東西都是有限的,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不能隨便浪費。在澳洲,到處可以看見
大片綠地、公園和步行街,它們之所以能夠保持原始的形態和地貌,而沒有變成停車場、商店
或者旅館什麼的,成為人們賺錢的工具,是因為有了政府嚴厲的措施和公眾自覺的意識,也正
因為這樣,天才會那麼藍,草才會那麼綠。

❿ 澳大利亞在采礦的過程中是怎樣保護環境的

澳大利亞環境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重視預防,不是先污染、後治理,而是盡量做到不造成污染。
比如對於采礦者,政府不僅要求他們在開礦前要考慮到采礦對周圍動植物和人居的影響,還要求開采者要拿出礦山開采後的治理計劃,即廢礦場地的「恢復」問題,包括廢礦填埋後上面是種農作物還是樹木、花草,采礦主必須在開礦前交納「恢復」廢礦的成本。也因此這里許多昔日的廢礦都礦區有環保部門,專門從事清場前植物種子和幼苗的採集、培育和采後復植。為保證原有植被,開采時並非將原有林木全部鏟除無遺,而是在中間保留一條植物走廊,以確保原有動植物能繼續繁衍。 澳大利亞將礦區復植作為獲得開采權的先決條件,采礦公司不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采後復植計劃,便不可能取得開采許可。澳大利亞礦區復植可分成三種類型:其一是在荒無人煙的最偏遠地區,只要確保采後環境的安全穩定,大體恢復,不留下污染即可;其二是一種普遍做法,即要求恢復原有植被和自然面貌,數年後土著人可繼續他們傳統的林間採集活動,上述鋁礬土礦即屬此類;其三是一種高層次的做法,即創造出一個更加優美的環境。悉尼的奧運公園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一例。 變成了綠山或草場。

閱讀全文

與如何向澳大利亞學習保護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