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爾斯岩石」在哪個國家
位於澳大利亞中北部的艾麗斯斯普林斯(Alice Springs)西南方向約340公里處。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里,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體積雖巨,只是獨塊石頭)。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橫跨這片荒漠,當他又飢又渴之際發現眼前這塊與天等高的石山,還以為是一種幻覺,難以置信。高斯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州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 艾爾斯岩石
艾爾斯岩石俗稱為我們「人類地球上的肚臍」,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億年歷史。如今這里已辟為國家公園,每年有數十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觀賞巨石風采。 澳大利亞北部地方西南部的巨大獨體岩,是突崿(tor, 孤立的巨大風化岩)之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獨體岩。這塊獨體岩(當地的澳大利亞原住民稱它為Uluru)是由長石砂岩構成,能隨太陽高度的不同而變色。這塊岩石在日落時分最令人驚艷,因夕照使它呈現火焰般的橙紅色。 艾爾斯岩石高出周圍荒漠平原335公尺(1,100呎),呈橢圓形,長3.6公里(2.2哩),寬2公里(1.5哩)。較低的斜坡上由於較弱岩層的蝕化而出現溝槽,而頂部有因罕見的暴雨所帶來的大水沖刷出的溝渠和窪地。岩石位於烏盧魯-卡塔朱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 1958年初建時稱艾爾斯岩-奧爾加山國家公園〔Ayers Rock-Mount Olga National Park〕)內,底部有一些淺洞穴,被某些原住民部落視為聖地,洞內有雕刻和繪畫。
吉萊斯(Ernest Giles)於1872年發現該岩石,他用前南澳大利亞總理艾爾斯(Sir Henry Ayers)的名字命名。1985年艾爾斯岩的正式所有權授予當地原住民,原住民則將該岩石和國家公園租借給政府,為期99年。參觀者可經由東北面450公里(280哩)處的艾麗斯斯普林斯(Alice Springs)乘車到達該地。艾爾斯岩附近旅遊度假地的建築顏色與周圍的沙漠融為一體。1987年艾爾斯岩及其周圍的公園被指定為世界遺產保護區。
⑵ 澳大利亞旅遊城市
黃金海岸,凱恩斯
墨爾本,悉尼,布里斯班,佩斯
⑶ 愛麗絲泉 在澳大利亞哪個城市
愛麗斯泉(Alice Springs)是澳大利亞中部的一個城市、是澳洲最知名的內陸城鎮之一,距離最近海岸1,200公里,是北領地三大主要城鎮之一 (另外兩個為首府達爾文港和凱瑟琳)、第二大城市,距離達爾文港1,499公里,距離南澳首府阿德萊德1,532公里,周圍盡是四面八方延伸數百公里的紅土沙漠,是通往經典自然景觀烏魯魯(Uluru,艾爾斯巨石)及卡它久它國家公園(Kata Tjuta National Park)的門戶。
作為澳洲中部的中心城市,周邊的原住民定期會到那裡享用城市的服務。當地的傳統居民是中阿蘭恩特族。其他可以聽到的原住民語言有十多種之多。在區外以澳洲最著名的自然景觀和澳洲土著文化重心烏魯汝以及叔特的小說《像艾麗斯一樣的城市》聞名
⑷ 澳大利亞中部的一個小鎮愛麗絲的英文
澳大利亞中部的一個小鎮愛麗絲
英文可以是,Alice, a small town in central Australia
中部
central section; middle part
小鎮
townlet; whistle-stop
⑸ 這是澳大利亞的哪
艾爾斯巨石(又稱艾爾斯岩石)位 於澳大利亞中北部的艾麗斯斯普林斯(Alice Springs)西南方向約340公里處。基圍周長約9公里,海拔867米,距地面的高度為348米,長3000米。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體積雖巨,只是獨塊石頭)。它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正中央,孤零零地奇跡般地凸起在那荒涼無垠的平坦荒漠之中,現在這里已開辟成了一座國家公園,英文名字為Uluru-Kata Tjuta Nationnal Park,這個公園現在已被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組織列入保護名單。
⑹ 澳大利亞 兩個領地 北領地和首都地區 具體與其他州有什麼區別
各州及領地:
澳大利亞由六個州及兩個自治區領地組成,分別為新南韋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州,以及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所在的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特區(包括賈維斯海彎區)和北領地。
此外,澳大利亞也管理七個外島地區,包括諾福克島、無人居住的珊瑚海島區、科克斯(基靈)群島、聖誕島、無人居住的亞西摩爾島及卡迪亞群島區、位於南極圈附近的赫德島及麥當勞群島區,以及澳屬南極地區。
澳大利亞政府采聯邦制,分聯邦、州和地區政府。澳大利亞的聯邦政府以總理為首,州政府則以州長為首。
1778年,來自歐洲的移民首度在新南韋爾斯州的首府悉尼定居;如今的悉尼,已為澳洲第一大城,也是2000年奧運的主辦城市。悉尼的港灣大橋與悉尼歌劇院,都是世界知名地標;這里的國際機場,則是國際往來的重要樞紐。
維多利亞雖然是澳洲最小的州,但人口數卻排名第二,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州。首府墨爾本為澳洲第二大城,曾主辦1956年的奧運。本地人一向對運動非常熱衷,而每年十一月舉辦的《墨爾本杯賽馬》,則令全澳洲陷入瘋狂。
昆士蘭的范圍,從約克角的熱帶雨林區延伸至溫帶地區,東北方的海岸線點綴著繽紛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首府為布里斯本。本州島共有三座國際機場,分別位於布里斯本、凱恩斯與湯斯威爾,以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南澳大利亞由非官方的殖民委員會所建立,並不接收任何犯人。每兩年於首府舉辦的阿得雷德藝術節,為國際級的文化盛宴。
西澳大利亞的面積幾乎和西歐一樣大,185萬的人口中卻有四分之三都居住在首府伯斯。
由諸多島嶼組成的塔斯馬尼亞,與澳洲大陸以巴斯海峽相隔,是澳大利亞最小的一州。首府荷巴特也是每年《悉尼—荷巴特快艇賽》的終點站,這是澳大利亞極具代表性的比賽之一。
北領地的面積比兩個法國還大,人口卻不到200,000,首府為達爾文,而艾麗斯泉則是內陸的重要城市。烏魯汝國家公園和卡卡度國家公園,都位在北領地之內。
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特區(簡稱ACT)於1911年在新南韋爾斯成立,並將堪培拉訂為澳大利亞首都。聯邦國會、國立圖書館、國家劇院、高等法院、戰爭紀念碑等國立機構,都設在首都特區之內。
澳大利亞有六個州(State)和兩個領地(Territorry)。六個州分別是1901年之前曾各自獨立的英國殖民區,其他沒有被當時的殖民區管轄的地方,在1901年之後就成為聯邦政府直接管轄的領地。澳大利亞只有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州各自有自己的州政府,有州長(Premier),有州總督(State Governor),但領地沒有這些職位,領地自組政府的權力源於聯邦的授權,領地的最高行政負責人是行政長官(Chief Administrator)。州和領地的立法權有很大分別,州在某些領域可以自行立法,而聯邦不能幹預。領地也可以自行立法,但領地的立法權來源於聯邦政府的授權,領地所訂立的法律,聯邦政府如有不滿就可以廢止。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北領地曾經在1990年代對安樂死立法,不久即被聯邦政府宣布廢除。領地實際上歸聯邦政府直接管轄。
⑺ 中國和澳大利亞時差
我國鍾表是東八區時間,
澳大利亞悉尼、堪培拉、墨爾本、布里斯班、湯斯維爾和凱恩斯位於東十區,比我國多2小時。珀斯、奧爾巴尼、米卡薩拉位於東八區,和我國時間是一樣的
阿德萊德、伍默拉、芒特艾薩、達爾文、伯德姆和艾麗斯斯普林斯位於東九區,比我國時間早1小時。
澳大利亞的四季和我國反了,澳大利亞的(6、7、8三個月是冬季);(9、10、11三個月是春季);(12、1、2三個月是夏季);(3、4、5三個月是秋季)
⑻ 澳大利亞艾麗斯斯普林斯是小鎮還是城市
原則上來說是個城市,但是規模極小,你只能認為它是個鎮。澳洲有很多人口幾千的小鎮,但是在名稱上都是城市級別的。
⑼ 澳大利亞各個城市介紹
首先是悉尼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澳大利亞最大城市和港口。在塔斯曼海伸入大陸20公里的傑克遜港兩岸,有長達1,150米的鐵橋跨連港灣。面積1,735平方公里。人口為4,198,543人(2003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45.7人。內悉尼是澳洲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4,023人。
1788年英國流放罪犯於此,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建立的殖民地點。全國最大經濟中心。居民大多從事服務業,工業有石油煉制、化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飛機、汽車和船舶製造業等。有鐵路和公路網連系廣大內地。港灣水深,設備良好。主要輸出羊毛、小麥、麵粉、肉類、紡織品等。有定期海、空航線通達英、美、紐西蘭等國。有全國創辦最早的悉尼大學(1852年建)和澳大利亞博物館(1836年建)。市東有海濱浴場。園林眾多,綠化面積廣闊。
悉尼位於澳大利亞東南海岸,這里氣候宜人、環境優美、風光漪妮、景色秀麗,夏不酷暑、冬不寒冷,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悉尼年降水量大約為1200毫米,夏季(12-2月份)平均氣溫21攝氏度、冬季(6-8月份)平均氣溫12攝氏度。
悉尼是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澳大利亞最大、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個日益國際化的大都市,2000年悉尼奧運會使悉尼的國際聲望和知名度空前提高。
廣義的悉尼即所謂大悉尼包括悉尼市和附近44個小城市,面積1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20萬左右。作為行政區劃的悉尼市,轄區僅有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不到2萬人。
悉尼作為城市的歷史始於1788年,以菲利普船長率領的首批英國殖民者在悉尼登陸為開端。悉尼正式建市則於1842年7月20日。二戰後,大量歐洲、中東、東南亞的移民湧入澳大利亞,其首選居住地往往是在悉尼。悉尼外來移民按人口數量以義大利人居多,其次為黎巴嫩人、土耳其人、希臘人、華人和越南人。近20年來,華裔居民大量增加,目前在悉尼地區的華裔人口大約在40萬左右。
悉尼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也是商業、貿易、金融、旅遊和文化中心。悉尼在澳大利亞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其國內生產總值佔全澳的30%左右。服務業是悉尼經濟的主體,其中金融保險業佔全澳行業產值的44%、房地產佔41%、批發貿易佔38%、餐飲娛樂佔36%、製造業佔35%、建築業佔34%、零售貿易佔32%。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和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均在悉尼,澳53家銀行有39家銀行的總部設在悉尼,最大的百家公司中,有四分之三在悉尼設立了公司總部或分支機構。來澳大利亞訪問的國際商務人員幾乎都要造訪悉尼,同時大部分世界知名跨國企業也在悉尼設有分公司或辦事機構。
悉尼是國際大都市,基礎設施完善發達,交通便利快捷。悉尼機場是澳大利亞主要航空港之一,目前有37條國際航線,每周離港航班420架次,返港航班230架次。悉尼不僅有鐵路通往全國各地,在城區內還有地鐵和輕軌火車以及擺渡船,既可緩解交通壓力,也可進行城市觀光。公共交通工具不是很貴,但悉尼的計程車價格不菲,從機場到中央火車站不足10公里的路程大約需要10美元左右。悉尼是澳大利亞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性通訊服務場所。國家衛星系統管理中心位於悉尼。澳大利亞連接塔斯馬尼亞、東南亞的同軸電纜和光纜由悉尼開始,國家最大的3個商業電視台總部(7號台、9號台和10號台)建在悉尼,2個國營電視台ABC和SBS也位於悉尼。
我國於1972年與澳大利亞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之後於1979年3月在悉尼設立總領事館。新南威爾士州目前同我國的廣東省結為友好省州,為此廣東省在悉尼的情人港建設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中國花園,以表紀念。
悉尼旅遊觀光的地方很多,比較著名的有悉尼歌劇院、港口大橋、岩石區、環形碼頭、麥覺里廣場、情人港、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大大小小的國家公園等。然而悉尼最值得一去的還是海灘。悉尼的海灘星羅棋布,風格各有千秋。比較著名的海灘包括Bondi beach, Manly Beach, Watson Bay, Rose Bay, Double Bay, Nielsen Park, Balmoral 等。
墨爾本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是有「花園之州」美譽的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墨爾本以濃厚的文化氣息、綠化、時裝、美食、娛樂及體育活動而著稱。墨爾本的綠化覆蓋率高達40%,維多利亞式的建築物、有軌電車、歌劇院、畫廊、博物館以及綠樹成蔭的花園、街道構成了墨爾本市典雅的風格。
墨爾本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歡樂的城市,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澳大利亞人民的心目中,第一大城市悉尼雖然繁華,但悉尼只是一個商業城市,墨爾本卻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墨爾本擁有全澳大利亞唯一的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築,有輝煌的人文歷史,也是多個著名國際體育盛事的常年舉辦城市。從文化藝術層面的多元性,到大自然風光之美,墨爾本應有盡有,在滿足感官娛樂方面,墨爾本更可以說是澳大利亞之冠,無論是藝術、文化、娛樂、美食、購物和商業樣樣都有自己的特色;墨爾本成功地融合人文與自然,從1990至2006年,先後十次被總部設於華盛頓的國際人口行動組織(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生活方式
人們都說墨爾本是座美麗的城市。她有著極賦現代氣息的建築,繁忙的中心商業區,四周環繞著寬敞的街道和開放式的公園綠地,而市區周邊則是一片鬱郁蔥蔥的景象。
在具規模的亞洲人和歐洲人社區里,東西方文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融合,這些都推動了墨爾本飲食業的發展,使墨爾本的美食享有國際聲譽。每晚,都會由從亞洲到歐洲再到中東地區的不同風味的美食供你選擇。
在墨爾本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度過每一天,或輕松自然,或刺激新奇。墨爾本市現在已經被譽為世界上最適合人人類居住的城市。
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全國最大海港,昆士蘭州首府,主要工商業中心。位於布里斯班河下游兩岸,市中心距河口25千米。西面已和伊普斯威奇連成一片,東面則擴至自雷德克利夫與雷德蘭之間的沿海岸地區,面積2494平方千米。人口約 112萬。大分水嶺以西的達令低丘草地,是小麥、亞麻、羊和奶製品產地;東部沿海是甘蔗、菠蘿等熱帶作物產地,為城市農畜產品加工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氣候溫暖,降水適中。年平均氣溫20.5℃。最熱月(2月)平均氣溫24.7℃,最冷月(7月)15℃。年平均降水量1153毫米,大部集中在12月至翌年3月,雨後常引起河流泛濫。
布布里斯班裡斯班是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城市。市內有大小公園近170處,其中以艾伯特公園、鮑恩公園、斯勞特瀑布公園、羅馬街公園、皇後公園等較為有名。市區東北廣場上有為紀念戰爭中死難者而立的紀念亭,用18根石柱圍成的陣亡將士紀念亭中央,燃燒著長明燈。市政大廈正門上,矗立著一座106.67米高的鍾樓。市政大廳是1930年用昆士蘭棕黃色砂石建成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市政大樓之一。大廳前露天廣場由草坪、灌木、花叢和當地樹木裝點得非常美觀,展覽會、音樂會和各種慶典活動經常在這里舉行,大廳的底樓還有博物館和藝術館。市東南河畔是植物園,有許多熱帶雨林,內有全國最大的天文台。附近有森林公園,園內銀瀑飛濺,有孤松保護區和樹齡達3000年的南極毛櫸以及上萬棵玫瑰和蘭花、九重葛、赤素馨等名花異草,還是樹熊、大袋鼠和鴯鶓棲息的地方。布里斯班市文化活動都集中在河南岸市中心附近的昆士蘭文化中心,這里設有新昆士蘭美術館、大會堂、餐廳、聯合演出劇場、昆士蘭博物館和州立圖書館。所有這些都由廣場、公園、水榭以及人行道連接起來。
布里斯班也稱做「河流之城」。布里斯班河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從山巒天際之間緩緩飄下,流過鋪紅綴綠的原野,蜿蜒曲折,在市區里繞了幾個S形後,又飄然隱沒在遠方的山谷里。城中蓄水大壩及其輔助設施是天然的活動場所,這里風景如畫,堪稱布里斯班水上樂園。陽光下的布里斯班河碧波盈盈,河兩岸的住宅小巧玲瓏,錯落有致,沿岸的草坪上花香草綠,爭榮競秀,一派詩情畫意的田舍風光。
阿德萊德
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首府和港口。位於州東南部洛夫蒂山地與聖文森特灣間的濱海平原上。托倫斯河橫貫市區。港口距市區西北12公里,有鐵路相通。人口112.4萬(2004),佔全州人口的70%以上。1836年始建。為州行政、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鐵路連接大陸東西海岸重要城市,又北通艾麗斯斯普林斯,為縱貫大陸鐵路的南端海港站。附近為小麥、大麥和葡萄種植區,並有發達的奶牛養殖業。為本州農畜產品貿易中心和重要輸出港。工業發達,以汽車製造、金屬加工、化工、機械、電氣設備、紡織、食品加工等為主。博物館富藏澳洲人種學資料。冬季游覽地。
阿德萊德是澳大利亞南澳州的首府,位於澳大利亞大陸南部聖文森特灣東岸,橫跨托倫斯河,南通印度洋的大澳大利亞灣,主要的工商業城市和港口,被稱為教會城,南半球的雅典。城市所在的平原連接富庶的墨累河下游低地農業區,盛產小麥、葡萄、羊毛和奶製品。大市區范圍包括西自阿德萊德外港至布雷頓以南的海灣沿岸,北至伊麗莎白,東迄洛夫蒂嶺西麓,共約30個城鎮(包括郊區),人口100萬左右,集中了全州人口的72%,次於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為全國第四大城市。市中心附近河流築壩成湖,兩岸綠地寬廣,為政府機構、大學、博物館、美術館、運動場和植物園所在。市中心區距海岸約10千米。托倫斯河把市區分為南北兩部分,河的南面是商業區,河的北面是住宅區。港區設在城市西北部,內港屬於河口區,外港為聖文森特港,後者距市中心約20千米。工業區主要分布在港區和市東北新建的衛星城鎮,有汽車製造、軋鋼、石油煉制、機器、電器、棉毛紡織、食品加工等工業。阿德萊德機場位於市中心以西6公里處,從這里乘飛機到悉尼要兩小時十分鍾,而到近一些的墨爾本只需要45分鍾,在機場不遠的地方就是火車站,在這里乘火車經墨爾本到悉尼,則是一個較漫長的旅程,要將近二十五個小時。阿德萊德以其廣大、眾多的公園,藍灰砂岩的建築和輕松愉快的生活方式而著稱,是人們享有富裕生活的優美城市。阿德萊德能提供數不盡的樂趣,這里住著一百多萬人民,享有地中海式氣候、路邊咖啡館、名設計師的精品店及充滿活力的夜生活。有名的阿德萊德藝術節(Adelaide Festival of Arts)在偶數年的3月舉行,邀請各國著名的藝術家前來,有各項多彩多姿的技藝競賽。市郊的葡萄園,釀造出許多澳大利亞最好的美酒;在奇數年時,過巴羅薩的葡萄酒節(Vintage Festival),有許多國內外的觀光客到此,十分熱鬧。
公園圍繞的阿德萊德市內如棋盤格子般的街道上,有維多利亞廣場(Victoria Square)等幾個廣場,是一個格調高雅的都市,為歷史見證的古建築物和現代建築物融合在一起,顯現庄嚴的氣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對市民生活設想周到的都市設計,有市街和住宅地區以及各區綠地劃分開來。維多利亞廣場(victoria Square)位於市中心,有現代的噴水池,是出生於阿得萊德的雕刻家John Dowie所設計,其設計是以流經南澳大利亞州的3條河川,Torrens河、Omkaparinga河、墨累河為主。從廣場周圍可同時眺望阿德萊德新舊兩個時代的建築,有近代的南澳大利亞州政府大樓和建設阿德萊德之初所建的St.Francis Xaviers大教堂、最高法院等互相映照,這些十九世紀的建築物仍保持著當時的風貌。
阿德萊德是個非常年輕的城市,1836年始建居民點。城市早年在農畜產品集散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逐步建立了加工工業。20世紀40年代末,由於鄰近的米德爾巴克山脈鐵礦和利克里克煤礦的開采而發展起重工業,港口亦隨之擴展。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當初這兒不是犯人流放地,而是個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早期的移民大部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戰後亞洲人開始遷入。市內可見典雅的維多利亞式及愛德華式建築物及殖民地時代的房屋。至今仍舊保存完好無缺,甚至包括建築物的游廊及鐵制細工亦然。
阿德萊德具有完善的教育制度,它的水平是處於世界頂級的位置。他的教育目標是致力發展學生的專長和潛能,並鼓勵他們在學習中有獨立思考能力。政府有一個統一而有靈活性的教育系統。同時,教育部亦致力為海外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所有為海外學生提供的課程,都必須經過有關當局注冊。聯邦政府管轄大學教育,而專科技術學院及中小學教育則由省政府負責。因此,大學的制度是劃一的,TAFE和中小學則稍有不同,本文以紐省為准。阿德萊德的教育體系是小學六年(一些省份是七年),中學六年(一些省份是五年),專科(一至三年),大學(三至六年不等)。
阿德萊德是一個旅遊盛地,城市的規劃及架構很集中,觀光客可徒步游覽,相當方便;另外,市區內有許多保存完善的老建築物,整個市中心都被公園綠地包圍,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城市。環繞在阿德萊德四周的,是無數個著名的葡萄釀酒場,出產澳大利亞最著名的葡萄酒。另外,位於阿德萊德附近的阿德萊德群山(Adelaide Hills),是縱觀阿德萊德最佳的眺望台,此區也有一些極具歷史價值的城鎮,包括德國小鎮。阿德萊德是有「節慶之州」美譽的南澳的首府,那節慶中心(Festival Centre)當然不能錯過,位於市區北部的河畔區,節慶中心之設計風格獨特,決非一般的傳統建築物可比擬,是阿德萊德的地標之一。如果要去試試運氣,就要去賭場,阿德萊德賭場(Adelaide Casino)就在節慶中心隔壁,此賭場本身的建築,是由一座富麗堂皇的火車站重修改裝而成的。如果您是藝術愛好者,Tandanya藝術館就一定要去,原住民文化中心,中心內有表演、藝廊、藝術和手工藝工作室以及禮品店等,提供訪客參觀鑒賞,只有在這里才能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澳洲土著文化。在離阿德萊德不遠之處,有一個袋鼠島(Kangaroo Island)以蘊藏豐富的澳洲本土動、植物為盛名,島上有幽靜的海灘、崎嶇的海岸線、野生動物和自然路徑。另外,近海處有許多沉沒的船隻,潛水家們還可下水探險。訪客們可由Glenelg搭輪渡前往。此外,這里還是著名的葡萄酒之鄉,澳洲多數出口外銷的葡萄酒都產自於阿德萊德近郊,具國際知名度、倍受歡迎的葡萄酒釀酒廠地區包括:Barossa Valley、Claire Valley和Adelaide Hills,全在距阿德萊德車程不遠處。
這里的氣候不太友好,這里夏季炎熱、乾燥,氣溫可達四十攝氏度,而冬季則寒冷、潮濕,氣溫最低會降至零度左右,幾乎終年無雪。年平均氣溫17.1℃,最熱月(2月)平均氣溫23℃,最冷月(7月)平均氣溫11.1℃。年平均降水量528毫米。來阿德萊德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最好不要在盛夏和嚴冬,這里極端的氣候恐怕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快樂的回憶。因此,如果要在這里長時間居住,一定要准備好大量的衣服,做好足夠的心理准備。
更新以旅行者的角度:
Adelaide city 城市地區很小, 從北到南 (North Terrence to South Terrence)步行一次大概只需要1 個小時.
King William Street 是貫通南北的主要街道, 通過大部分購物的地區(Randall mall), 但是, 大部分購物的
地區開放時間是9am - 5pm, 所以晚上很難找到購物點, 只有部分24小時的小便利店開張.
城市中心是Victoria Square, 是一個很空闊的十字路口,在 Victoria Square 的南邊街道是
比較多餐廳/酒吧的 Gouger Street, 有差不多三分之一餐廳是吃中菜, 而且這里不遠的
地方有一個小型的Chinatown, 大概一條200M 的路, 有10+家中國菜館.
吃飯最便宜大概需要 AUD 5, 比較好的大概 AUD 7.
這里開的比較晚是星期五, 開放時間會到 9pm 左右, 其他日期都是6點前關門.
珀斯
珀斯是西澳大利亞州(Western Australia)的首府(珀斯市政府官方網頁:http://www.perth.wa.gov.au/),是充滿活力的美麗港口城市。位於澳大利亞西南角的斯旺河畔(也翻譯作天鵝河),東臨達令山,西瀕印度洋,背山面海,景色宜人,絢麗如畫,是澳大利亞第五大城市,人口約143萬(2004年),市區面積5400平方公里。這里終年陽光普照,每天平均有8小時陽光。珀斯也是黑天鵝聚集的地方,有「黑天鵝城」之稱,西澳旅遊局的標志上就有黑天鵝。
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珀斯和中國的北京時間沒有時差。它和澳大利亞人口聚集的東部地區有兩個小時的時差(夏天的時候時差為三小時)
珀斯擁有廣闊的居住空間及高水平的生活質素,於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都是名列前茅,反映出珀斯無論居住環境,生活質素及社會福利等都是頗佳的城市。珀斯人大部份都是友善的,這態度亦得到回報,曾於2003年獲得世界最友善城市首位,得到世界性的贊賞及認同。
堪培拉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一個年輕的城市。總人口32.5萬人(2004)為澳洲第八。總面積2395平方公里,50%以上的面積為國家公園或保留地,在首都直轄區東北部。東北距悉尼240公里,西南距墨爾本500公里,人口30萬。城市位於澳大利亞山脈區的開闊谷地上。海拔760米。莫朗格洛河橫貫市區,西流入馬蘭比吉河。原為牧羊地,1913年按規劃始建,1927年聯邦政府從墨爾本遷此。全國政治中心。銀行、飯店和公共服務業為主要經濟部門。有鐵路連接各大城市。有國立堪培拉大學和國立圖書館。市區西南有宇宙航行跟蹤站。旅遊業甚盛。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平均,四季都有陽光普照的日子。堪培拉的城市設計十分新穎,環形及放射狀道路將行政、商業、住宅區有機地分開。城市中心的格里芬湖噴泉,即為紀念庫克船長上岸200周年而建的「庫克船長紀念噴泉」(CAPTAIN COOK MEMORIAL JET)水柱高達 140 米,極為壯觀。全城樹木蒼翠,鮮花四季,每年九月,堪培拉都舉辦花節,以數十萬株花迎接春天的到來,被譽為 " 大洋洲的花園城市 " 。
堪培拉作為政府駐地、以及國會大廈和許多外交官邸的所在,坐落在Burley Griffin湖(Lake Burley Griffin)兩岸的堪培拉是個時髦的現代化城市。地處風景宜人和樹木菁蔥的心臟地帶,周圍遍布著澳大利亞最引人入勝的鄉村,堪培拉的確是個與眾不同的城市。寬敞的規劃街道,令人難忘的現代化建築,以及自然環境的優勢都是那麼明顯。堪培拉同樣是個與眾不同的度假勝地。民族紀念碑(National monuments)、 在都市繽紛的夜生活、美食、華美的藝術、無數的節日。各種各樣的運動、冒險和娛樂活動。
與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或偶然地由於風景優美而發展起來的城市不同,堪培拉從一開始就是經過周密計劃而建設的。當兩個主要州府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議員為了競爭在聯邦中的地位,誰也不放棄他們的要求時,建一個新首都的建議通過了。1900年澳大利亞的憲法提出在政府所在地成立一個聯邦特區,1908年,在考察了二十三個地區以後,議會選擇了海拔580米、距悉尼西南300公里、面積2359平方公里的一片土地從新南威爾士州劃出,成立了澳大利亞首都區。
附圖是堪培拉的地標澳大利亞國會(Canberra Parliament House),1988年五月九日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親自為它主持揭幕啟用儀式。這個建築以及周邊建設總耗資11億澳元,是澳大利亞歷史上建造費最昂貴的建築物。
塔斯馬尼亞和北領地就不介紹了~~~
(移民)澳洲大學專業普遍是50分的,適合中國人的60分專業有,會計,教學,IT,翻譯等。
相對來說讀會計和IT的人多,因為相對於教育和翻譯來說,比較容易,而且入學要求稍低。
澳洲著名大學介紹和國家概況:http://www.17000.com.cn/StudyAbroad/Country.aspx?ID=39
新南威爾士州公立中學官網 (英語過關的話自己看!)
www.schools.nsw.e.au/
要看其他州的學校,google au 上自己找!
要出國,鍛煉你能力的時候到了額!我前面寫的這些資料網上都有的,自己都不去找!信息都懶得收集,還想要現成的,出國日子怎麼過?
⑽ 澳大利亞好像有一塊叫 艾什麼的巨石 全名是什麼
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Ayers Rock),又名烏盧魯巨石(Uluru Rock屬澳大利亞土著人語言),位於澳大利亞中北部的艾麗斯泉市(Alice Springs)西南方向約340公里處。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里,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體積雖巨,只是獨塊石頭)。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橫跨這片荒漠,當他又飢又渴之際發現眼前這塊與天等高的石山,還以為是一種幻覺,難以置信。高斯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州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艾爾斯巨石俗稱為我們「人類地球上的肚臍」,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億年歷史。如今這里已辟為國家公園,每年有數十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觀賞巨石風采。
艾爾斯巨石底面呈橢圓形,形狀有些像兩端略圓的長麵包。長3.6千米,寬約2千米,高348米,基圍周長約8.8千米。岩石成分為礫石,含鐵量高,其表面因被氧化而發紅,整體呈紅色,因此又被稱作紅石。突兀在廣袤的沙漠上,艾爾斯巨石如巨獸卧地,又如飽經風霜的老人,在此雄偉地聳立了幾億年。由於地殼運動,巨石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AmadeusBasin)向上推擠形成大片岩石,而大約到了3億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殼運動將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經過億萬年來的風雨滄桑,大片砂岩已被風化為沙礫,只有這塊巨石憑著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風剝雨蝕,且整體沒有裂縫和斷隙,成為地貌學上所說的「蝕余石」。但長期的風化侵蝕,使其頂部圓滑光亮,並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寬窄不一的溝槽和淺坑。因此,每當暴雨傾盆,在巨石的各個側面上飛瀑傾瀉,蔚為壯觀。
土著人稱這座石山為「烏盧魯」,意思是「見面集會的地方」。西方人稱之為「艾爾斯石」,它的得名可追溯到1873年,一位名叫克里斯蒂·高斯的歐洲地質測量員到此勘探,意外地發現了這一世界奇跡,由於他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洲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更迷人的是,艾爾斯石彷彿是大自然中一個愛漂亮的模特,隨著早晚和天氣的改變而「換穿各種顏色的新衣」。當太陽從沙漠的邊際冉冉升起時,巨石「披上淺紅色的盛裝」,鮮艷奪目、壯麗無比;到中午,則「穿上橙色的外衣」;當夕陽西下時,巨石則奼紫嫣紅,在蔚藍的天空下猶如熊熊的火焰在燃燒;至夜幕降臨時,它又匆匆「換」上黃褐色的「夜禮服」,風姿綽約地回歸大地母親的懷抱。
關於艾爾斯石變色的緣由眾說紛紜,而地質學家認為,這與它的成分有關。艾爾斯石實際上是岩性堅硬、結構緻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面的氧化物在一天陽光的不同角度照射下,就會不斷地改變顏色。因此,艾爾斯石被稱為「五彩獨石山」而平添了無限的神奇。
雨中的艾爾斯石氣象萬千,飛沙走石、暴雨狂飆的景象甚為壯觀。待到風過雨停,石上又瀑布奔流、水汽迷濛,又好似一位披著銀色面紗的少女;向陽一面的幾道若隱若現的彩虹,有如頭上的光環,顯得溫柔多姿。雨水在岩隙里形成了許多水坑,而流到地上的雨水,澆灌周圍的藍灰檀香木、紅按樹、金合歡叢以及沙漠橡樹、沙丘草等植物,使艾爾斯石突顯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