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的南太平洋上位於東半球,澳大利亞是一個孤獨的國家。它的北面與東南亞距離較近,與非洲、南美洲、南極洲隔洋相望,但距離這些大洲遙遠。
拓展資料: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並採用先進生產技術,耗用勞動力少,主要農牧產品大部分出口,除羊毛外,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在澳大利亞經濟中,農牧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第三大城市: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考拉、鴨嘴獸、袋鼠、鴯鶓。
『貳』 到底南極在哪裡
如果現在有人提出「南極在哪裡」這個問題,你會不加思索地回答:在地球的最南端。可就在200多年前,人類還是無法回答如此簡單的問題。隨著新航線、新海峽、新大陸的新發現,人類不斷地填補著地圖上的空白。直到1775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最後一次探險結束時,地圖上的大陸輪廓幾乎全部繪制出來了。但「未知的南方大陸」在哪裡呢?仍懸而未解。
1771年7月,歷盡千辛萬苦、耗時近3年的庫克探險隊,回英國報告說,除澳大利亞外,南半球再沒有什麼大陸了。出於佔有欲,不死心的英國政府再次派庫克去探險。1772年7月,庫克率隊進入南極圈。這時,他們遇到從未有過的危險。滔天的海浪像攔路虎一樣,把他們擋住。因為這一帶終年吹著猛烈的西風,風力可達9級,海洋無休止的咆哮,掀起高達15~20米的巨浪,現代輪船也難免覆滅,古代帆船又豈能抗衡?在精神高度緊張、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滅頂之災的船行中,大約一年半的搜尋,仍未找到「南方大陸」的影子。寒冷的冬季即將到來,若不迅速離開,便有全軍覆滅的危險,他們只好於1775年返回英國。庫克報告說:「除非在南極附近,否則,是沒有任何大陸的。」他還說,厚厚的冰一直延伸到南極,南極是不可能達到的。
庫克的權威性報告,使許多人對南極大陸的存在,失去了信心,致使長達半個世紀無人再去探險。
然而,權威的論斷可迷惑一時,終究擋不住人類繼續向南極進軍的步伐。半個世紀後,人們紛紛向南挺進,盡管吸引他們到這里來的主要目的是捕捉那些鯨、海豹、海象等南極海洋里的生物,但捕鯨事業也促使人們進一步去南極探險。
1819年7月,奉沙皇的旨意,俄國極地探險家別林斯高晉率隊探險南極。航路上經常出現惡劣的濃霧,增加了航行的困難,為了避免相互撞碰,兩船不得不每半小時鳴炮一次聯系。同時,為了不碰撞上冰山,又要冒著嚴寒,在甲板上聚精會神地觀察與傾聽。探險家們都知道,冰山附近有呼嘯的暴風,風聲傳來是冰的臨近的報警。不幸的是,危險終於發生了,在冰塊中航行的「東方」號被撞漏了,「和平」號也受了傷,不得不停下來檢修。
就這樣,船隻在無窮無盡的冰海與霧海中緩慢地航行著。1月,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正當人們漫無目標地在冰海中浮盪的時候,突然從漸漸消退的濃霧中,見到遠處有隱約朦朧的黑點似陸地的景象。人們興奮地拚命急駛向前,果然,寬約6千米的島嶼,展現在眼前。那是1820年1月16日,俄國人把首次發現南極大陸的功勞記在自己的賬本上。而美國卻說,早在50天前,他們的捕鯨船法巴梅爾已發現南極大陸。我們不必去做結論,只相信,庫克的聳人聽聞的結論,已沒人去理會了。
然而,這塊大陸似乎對驚擾了它沉睡的人類很不友好,它在周圍布下了層層冰山迭障,把來訪者拒之門外。人們只能遠遠地窺視它,並沒有踏上它的土地。
那高大的冰山群之中,最壯觀的莫過於羅斯冰障了。1840年,英國極地探險家羅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要去南極探個究竟。他率隊比誰都走得更南。可是前面一座冰牆擋住了去路。他們起初以為這不過是一座大冰山,但它卻一動也不動,與所有的冰山都不同。看來,這堵冰牆奇特極了,筆直地聳立在海面上,下部深深埋在水中,上部高出水面50、60米。把它看作不動的冰島,但它又是那樣巨大,船隻沿著它前進,幾天幾夜都到不了頭。這是什麼呢?難道南極就是一塊巨大的冰?羅斯很想攀上去探測一番,但找不到一處可攀登之處,它太高、太滑,無法爬上去。終於他見到一段高度稍有降低的地方,從那裡,他瞧見了一些秘密。
哇,在那一望無際的冰原的遠方,隱約出現了重疊的山巒。
船隊繼續前行,忽然遠處濃煙滾滾,火光沖天,照得冰牆通紅。駛近一看,才發現是一座火山正在噴發。羅斯便用探險船名稱它為「埃里伯斯火山」,所在小島為「羅斯島」。冰長城延伸到羅斯島才是盡頭,測量後足有800千米長!後人為紀念羅斯的發現,稱它為「羅斯冰障」。盡管羅斯未越過冰障,但他發現了一條到達南極的道路。這里是進入南極最近的一條路線,距極點只有1200多千米,後人多從這里登陸。
羅斯冰障引起許多人的好奇,試圖去了解真情,但它太險要了,半個世紀里許多探險家垂頭喪氣而回。
1898年,挪威探險家博爾赫格列文終於越過羅斯冰障,首次登上南極大陸。他發現羅斯冰障是南極大陸冰川緩慢移入海洋形成的,一半在陸地,一半滑在海中。冰障多處,有的則落入海中成冰山,似北極的格陵蘭冰山工廠。只是南極的冰山工廠更巨大,且存在的時間更長。由於他只停留一個小時,科學意義不大,得到的幾塊地質試樣,也是偶爾搜集的。
此時,永不停頓的探險家們的目標是:做第一個到達南北極點的人。這激動人心的口號,鼓舞著許多探險家踏上征程,雖時間不長,卻演出了一幕幕角逐南北極的悲喜劇。在南極角逐中,上演的則是沙克爾頓的遺憾,阿蒙森的勝利,斯科特的悲壯。
『叄』 南極在什麼地方呀
中文字面上,南極就是地球的最南端。而實際上又有南極洲、南極點、南極大陸、南極地區、南極圈等多種涵義。而地理學上的南極為南地極和南磁極。南緯66度34分的緯線為南極圈。在極圈內會有極晝和極夜現象,南極圈以南是寒帶以北是溫帶。南極大陸是指南極洲除周圍島嶼以外的陸地,是世界上發現最晚的大陸,它孤獨地位於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為厚度極高的冰雪所覆蓋,素有「白色大陸」之稱。在全球6塊大陸中,南極大陸大於澳大利亞大陸,排名第5。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上僅有的被海洋包圍的2塊大陸,其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閉狀態(參看南極洋),是一塊遠離其他大陸、與文明世界完全隔絕的大陸,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學考察人員輪流在為數不多的考察站臨時居住和工作。 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極大陸成為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地區,其平均氣溫比北極要低20℃。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南極沿海地區的年平均溫度為-17~20℃左右;而內陸地區為年平均溫度則為-40~50℃;東南極高原地區最為寒冷,年平均氣溫低達-57℃。到現在為止,地球上觀測到的最低氣溫為攝氏-89.6℃,這是1983年7月在俄羅斯的「東方」站記錄到的,在這樣的低溫下,普通的鋼鐵會變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潑向空中,落下來的竟然是一片冰晶。
南極的寒冷首先是與它所處的高緯度地理位置有關,由於高緯度地理位置,導致了在一年中漫長的極夜期間沒有太陽光。同時,與太陽光線入射角有關,緯度越高,陽光的入射角越小,單位面積所吸收的太陽熱能越少。南極位於地球上緯度最高的地區,太陽的入射角最小,陽光只能斜射到地表,而斜射的陽光熱量又最低。再者,南極大陸地表95%被白色的冰雪覆蓋,冰雪對日照的反射率為80%一84%,只剩下不足20%到達地面,而這可憐的一點點熱量又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南極的高海拔和相對稀薄的空氣又使得熱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極異常寒冷。
南極不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那裡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年平均風速19.4米/秒。1972年澳大利亞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82米/秒。法國迪爾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這相當於12級台風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南極風暴所以這樣強大,原因在於南極大陸雪面溫度低,附近的空氣迅速被冷卻收縮而變重,密度增大。而覆蓋南極大陸的冰蓋就像一塊中部厚、四周薄的「鐵餅」,形成一個中心高原與沿海地區之間的陡坡地形。變重了的冷空氣從內陸高處沿斜面急劇下滑,到了沿海地帶,因地勢驟然下降,使冷氣流下滑的速度加大,於是形成了強勁的、速度極快的下降風。南極沒有四季之分,僅有暖、寒季的區別。暖季11月至3月;寒季4月至10月。暖季時,沿岸地帶平均溫度很少超過0℃,內陸地區平均溫度為零下20至零下35℃;寒季時,沿岸地帶為零下20至零下30℃,內陸地區為零下40至零下70℃。1967年初,挪威在極點附近測得零下94.5℃的低溫。據估計,在東南極洲上可能存在零下95至零下100℃的低溫。
『肆』 澳洲和澳大利亞具體是在哪裡
澳洲 環境簡介 (Australia Synopsis)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Δ澳大利亞(簡稱澳洲)是一個位於南半球的國家。它的陸地總面積為76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為36,73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塊。南北長約3,700公里,東西寬約4,000公里。除此之外,澳洲也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陸平均海拔不到300公尺。海拔600公尺以上的地面僅佔50%左右。
Δ澳洲是全球第六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與巴西,但人口卻有約1,900萬人左右。因為政府的政策使的它長久以來可以保持優美的環境,而且氣候也非常適合居住。在政治上,澳洲是屬於英國聯邦制,現在仍屬於英國的殖民地。
Δ在文化上,澳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多元文化的國家。據統計,約有23%的居民是來自於其他國家;而且超過四分之一人口的父母中至少有一個人是在其他國家出生的。總共有超過140個以上其他國家的人皆選擇成為澳洲公民。
Δ澳洲的文化窩元性已成為國家的特色。這種多元性是由原住民文化、早期的歐洲移民,以及從世界各地相繼而來的移民潮所滋養融合而成;為競爭優勢、豐富文化、社會安定的根源。這也是澳洲在面臨世界快速變遷挑戰時,最重要的優勢之一。
Δ雖然澳洲與其他國家沒有銜接的陸地,但它的獨特地理位置並沒有使它與外界隔離。尤其是近幾年來澳洲的經濟發展非常蓬勃,而且當地的物資很豐富。
ª澳大利亞的國家
Δ澳洲國旗是唯一飄揚在整個澳洲上空的國旗。旗幟上角的英國國旗表示它與英國的歷史淵源,七角大星代表澳洲的六個州及特區,幾顆小星則形成南十字星座,是南半球著名的夜空景色。
澳大利亞六大洲及領地
Δ澳洲是由六個州及兩個自治區領地所組成,分別為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洲、西澳洲和塔斯馬尼亞州,以及澳洲首都坎培拉所在的澳洲首都特區(包刮賈維斯海灣區)和北領地。
Δ此外,澳洲也管理七個外島地區,包刮諾福克島、無人居住的珊瑚海島區、科克斯(基靈)群島、聖誕島、無人居住的亞西摩爾島及卡迪亞群島區、位於南極圈附近的赫德島及麥當勞群島區,以及澳屬南極地區。
Δ澳洲政府采聯邦制;分聯邦、州和地區政府。澳洲的聯邦政府以總理為首;州政府則以州長為首。
Δ1778年,來自歐洲的移民首度在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雪梨定居;如今的雪梨,已為澳洲第一大成,也是2000年奧運的
主辦城市。雪梨的雪梨大橋與雪梨歌劇院,都是世界知名的觀光地區;這里的國際機場,也是國際往來的重要樞紐。
Δ維多利亞雖然是澳洲最小的州,但人口總數卻排名第二,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州。首府墨爾本為澳洲第二大城,曾主辦1956年的奧運。澳洲本地人一向對運動非常熱衷,而每年十一月舉辦的《墨爾本杯賽馬》,則風靡全澳。
Δ昆士蘭的范圍,從約克角的熱帶雨林區延伸至溫帶地區,東北方的海岸線點綴著繽紛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首府為布里斯本。本州共有三座國際機場,分別位於布里斯本、凱恩斯與湯斯威爾,以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Δ南澳由非官方的殖民委員會建立。每兩年於首府舉辦的阿德雷德藝術節,為國際級的文化盛宴。
Δ西澳的面積幾乎和西歐一樣大,185萬人口中卻有四分之三居住於首府伯斯。由諸多島嶼組成的塔斯馬尼亞,與澳洲大陸以巴斯海峽相隔,是澳洲最小的一州。塔斯馬尼亞首府荷巴特也是每年《雪梨 – 荷巴特快艇賽》的終點站,這是澳洲極具代表性的劃船比賽。
Δ北領地的面積比兩個法國還大,人口卻不到200,000,首府為達爾文,而愛力絲泉則是內陸的重要城市。烏魯汝國家公園和卡卡度國家公園,都位在北領地之內。
Δ澳州首都特區(簡稱ACT)於1911年在新南威爾斯成立,並將坎培拉訂位為澳大利亞首都。聯邦國會、國立圖書館、國家劇院、高等法院、戰爭紀念碑等國立機構,都設在首都
澳大利亞的人口分布
Δ截至2003年,澳洲的人口估計為一千九百萬,和一九四五年比較,增加了一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澳洲平均每年人口成長率是百分之二,其中移民的佔了百分之四十,其餘的百分之六十來自當地出生。人口增長的情形每年不同,尤其是一九七O年代期初,自然出生率和移民的增加大幅下跌,因而影響到整個人口成長。澳洲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澳州人的西方文化淵源。澳洲與西歐和北美洲的人民生活方式相似之處較多,差異較少。
地理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由澳大利亞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是大洋洲唯一的一塊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面積佔大洋洲絕大部分,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與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隔海相望。
雖然大陸四面環水,但是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70%。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三個地區。東北部沿海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
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四面臨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海岸線長36735公里。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70%。全國分為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中部的埃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米。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內陸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
澳大利亞的飲用水主要是靠自然降水等其他方式。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資源,因為政府認為打下水資源一旦被開采,很難已得到修復。澳洲供水主要是靠大壩的蓄水。現在澳洲各大城市普遍出現缺水現象。所以各個城市紛紛頒布了很多對於水的限制的條例和法規。澳洲同時也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之一。
『伍』 南極地理位置在哪裡
南極洲位於南極點四周,為冰雪覆蓋的大陸,周圍島嶼星羅棋布。南極洲的面積,包括南極大陸及其島嶼面積共約140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0%,與美國和墨西哥面積之和相當,是中國陸地面積的1.45倍,是澳大利亞陸地面積的兩倍,為世界第五大陸。南極洲四周圍繞著多風暴且易結冰的南大洋,為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面積約3800萬平方公里,為方便研究,被稱為世界第五大洋。
南極洲距離南美洲最近,中間隔著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峽。 距離澳大利亞約有3500公里;距離非洲約有4000公里;與中國北京的距離約有12000公里。南極洲是由岡瓦納大陸分離解體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橫貫南極山脈 將南極大陸分成東西兩部分。這兩部分在地理和地質上差別很大。東南極洲是一塊很古老的大陸,據科學家推算,已有幾億年的歷史。它的中心位於難接近點,從任何海邊到難接近點的距離都很遠。東南極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東南極洲有南極大陸最大的活火山,即位於羅斯島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個噴火口。西南極洲面積只有東南極洲面積的一半,是個群島,其中有些小島位於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島嶼都被大陸冰蓋所覆蓋。較古老的部分(包括有瑪麗.伯德地南部、埃爾斯沃思地、羅斯冰架和毛德皇後地)有一由花岡岩和沉積岩組成的山系。 該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極半島的中部。西南極洲的北部,即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紀地質時 期的火山運動所造成的。南極洲的最高處——文森山地(5140米)位於西南極洲。位於南極高原的比德莫爾冰川是南極洲較大的冰川。流域面積與法國相當的羅斯冰架, 為羅斯海最南的分界線。位於大陸另一邊的威 德爾海,是另一個深入內陸、而以菲爾希納冰 架為終端的深海灣。菲爾希納冰架向南延伸, 與位於極地高原前方而海拔較高的羅斯冰架匯合。
南極洲分布有眾多的淡水和鹹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鹽度極高,每升 湖水含鹽量可達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 水也不結冰。南極洲還有一種表面結冰、湖底 高溫高鹽的湖,如較有名的萬達湖和邦尼湖。 這種湖,表面結著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極少,湖水的含鹽量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湖底水的含鹽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湖水的溫度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氣溫-20℃的環境中,湖底水溫可高達25℃。南極大陸的98%被冰雪覆蓋著。經過科學家 多年的測量計算,南極冰蓋的總體積為2800萬立方 公里,平均厚度為2000米,最大厚度為4800米。最厚的冰蓋位於東南極洲的澳大利亞凱西站以東510公 里處。南極大陸常年被冰雪覆蓋著,使得南極大陸, 特別是東南極洲形成一個穹狀的高原,平均高度為 2350米,成為地球上最高的大陸,比包括青藏高原在內的亞洲大陸的平均高度要高2.5倍。但是如果不 計這巨大的冰蓋,南極大陸的平均高度僅有410米,比整個地球上陸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南極洲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庫,全球 90%的冰雪儲存在這里,占整個地球表面淡水儲量的 72%。南極洲有眾多的冰川。其中,蘭伯特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這條冰川充填在一條長400公里、 寬64公里、最大深度為2500米的巨大斷陷谷地中。它 以每年平均350米的流速流注人海,構成埃默里冰架。 南極洲有大小不等的陸緣冰架約300個。其中西南極洲的羅斯冰架和威德爾海灣的菲爾希納冰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冰架。羅斯冰架面積約54萬平方公里,菲爾 希納冰架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南極洲四周的冰障有 10多座。在羅斯冰架臨海的羅斯冰障長達900公里。平均高出海面50米,是南極洲最大的一座冰障。據專家測定。冰障在不斷地移動,羅斯冰障的前端一般每天移動3米, 最快達4米。在南極大陸的毛德皇後地和阿黛利地的冰舌,向海中伸出100多公里,寬度達50多公里,高度20?30米。由於海冰從海岸向大洋延伸,南極大陸面積冬季和夏季相差甚大。 科學家測定,在格林尼治子午線上,夏季南極大陸的直徑為 3600公里,而冬季可達5400公里。
『陸』 南極的節日,風俗,飲食等等
南極的生活艱苦~人們以魚為主要食物~沒有什麼具體的風俗~和特色飲食~以下是南極的一點簡介:
面積
(南極洲): 約 1,420 萬平方公裏,是世界第五大洲。當中,約 2% 是裸露的陸地,冰架 (ice shelves / 冰棚) 面積約為 150 萬平方公裏,其餘為冰封之地。注意冰架的面積正隨地球暖化而漸漸縮小。此外,九月時南極外約有 2,000 萬平方公裏的海面受到冰封。
面積
(南極大陸): 即南極洲減去島嶼與冰架的面積,約為 1,240 萬平方公裏。
位置: 南極當然位於地球的最南端,最接近的大陸是南美洲,南美洲最南端 (Cape Horn) 跟南極半島的最近距離約 960 公裏。南極大陸距離澳洲大陸東南端約 3,600 多公裏,離南非則約 4,200 多公裏。
另外,南極點距離香港約 12,470 公裏,離北京約 14,440 公裏,離上海約 13,460 公裏,離台北約 12,790 公裏,離北極點則不多不少剛好是 20,000 公裏。
最高點: Vinson Massif (文森峰,海拔 4,897 米)。
最低點: Bentley Subglacial Trench (-2,555 m),但上面覆蓋著約 4,800 米厚的冰。
平均高度: 2,160 米 (世界七大洲之中最高,其次為亞洲 - 約 1,000 米)。
氣溫: 南極年平均氣溫攝氏 -36 度 (七大洲之中最冷)。南極冬季外圍氣溫攝氏 -15 至 -35 度,內陸氣溫則低至攝氏 -40 至 -70 度,1983 年 7 月 21 日在「寒極」(Pole of Cold,俄羅斯的 Vostok 研究站附近) 更錄得攝氏 -89.2 度的地球上天然最低溫紀錄。夏季南極半島的溫度可升至攝氏 15 度,內陸則仍維持在平均攝氏 -25 度。
雨/雪量: 年平均少於 5 厘米 (七大洲之中最干),故南極可說是一個冰封的沙漠 [注 3]。其中,南極半島及外圍的雨/雪量明顯較內陸多。
水/冰量: 南極冰層平均厚度約 2,300 米,共約 2,600 萬億噸的冰佔全球冰量的九成,或全球淡水量的 75%。
風速: 南極年平均時速 80 公裏及沿岸最高達時速 320 公裏的風速,令它成為全球最大風的地方。在南極一些地方,平均每三天便會颳起颶風級的風暴。
人口: 南極沒有人類永久居民。每年夏季約有 4,000 名科研人員在南極,另估計有 26,245 名包括只在船上遠觀的遊客到訪 (2005-06 年)。冬季則約有 1,000 名科研人員留守在南極。
時區: 地理上南極洲覆蓋全球所有時區 (也算是七大洲之中獨一無二的),不過因南極很多地方不是太陽大半天以至全天都出來 (或不出來),調整時區的意義不大。
何謂「南極」?
南極只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相關的定義有不少,較常見的包括:
有人把南極等同於南極大陸或南極洲。地理上:有人把南極圈 (Antarctic Circle,即南緯 66°33'37'') 以南界定為南極,亦即每年最少有一天太陽會不下山和最少一天不升起的地方。南極圈隨地球自轉軸的漂移而每年移動約 14.5 米,一萬年後會移至南緯 68° 左右。有趣是按此理解,八成以上曾到過南極的人,其實並不算到過「南極」。以海上浮冰的北面邊緣為界,即約南緯 53°-60° 之間。但這樣定義南極,夏、冬兩季的面積便相差一倍以上,界線亦難以劃定和年年不同。
在南緯 40° 到 60° 之間的海洋上,低緯度較暖的海流跟南極附近深層水底湧上的冷流匯合形成一層海水水溫和鹹度突變的交界,稱為「南極鋒」(Polar Front) 或「南極幅合帶」(Antarctic Convergence,也譯作南極輻聚帶、南極環極流、南冰洋輻合流、南極匯流圈、南極匯聚帶 ...... 還是用英文好了!)。這交界彎彎曲曲,南北位置隨季節變化,交界以南可算是生態上的南極范圍。
根據《南極公約》,南緯 60 度以南便是「南極」。這地區不屬任何國家,亦沒有人類原居民,是一片和平與科學之地。
南極點
跟南極相關的極點同樣有不少,包括:地理南極點 (Geographic South Pole):即南緯 90 度、南到不能再南、只有北沒有東南西的一點。;地旋南極點 (South Pole of Rotation):地球自轉軸的南端,跟地理南極點誤差少於 20 米,並以 435 天的周期轉動。
最偏遠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即南極大陸上離海岸平均距離最遙遠的地方,位於 85°50'S, 65°47'E。
冰穹 A(Dome Argus / Dome A):位於 80°22'S, 77°27'E,是南極大陸冰蓋的最高點,海拔 4,200 米。南磁極 (Magnetic South Pole):地球磁場垂直延伸出南半球的一點,位置不停改變,現時每年約向西北方移動 9 公裏,2001 年時約位於 65°S, 139°E 的南冰洋上。地磁南極 (Geomagnetic South Pole):把地球磁場通過計算想像成地心內有一條大磁鐵,這磁鐵南極延伸出來的位置,約位於 78°30'S, 111°E。
南極名稱的由來:中文名稱直截了當沒什麽特別。英文名稱 "Antarctica" 則源自希臘文 "Antarktos",意思是「熊的對面」,而這頭「熊」(Arktos) 即星空裏的大熊座,亦即代表著北極,固 "Antarktos" 也就是「北極的對面」。
南極的形成:南極大約在二億至二億五千萬年前開始從「盤古大陸」(Gondwanaland) 向南漂移,約四千萬年前漂至大約今天的位置。在還沒漂至今天極南位置之前,南極曾經是一片寒帶森林,甚至有恐龍生活。
南極公約:1959 年 12 月,12 個國家簽訂《南極公約》(Antarctic Treaty),當中包括 14 條條文,並宣示南極為一片「和平與科學之地」。除 12 個原簽約國 (Original Signatory)外,截至 2005 年底另有 15 個「顧問成員」(Consultative Party) , 這合共 27 個國家有權參與南極事宜的決策投票。此外,還有 18 個沒有投票權但承認《南極公約》的「同意國」(Acceding State)。
中國於 1983 年承認《南極公約》,並於 1985 年 10 月 7 日成為「顧問成員」。
『柒』 在澳洲都有什麼節日
澳大利亞的法定假日有:
一、1月1日:New Year's Day
二、1月26日:Australia Day澳大利亞國慶節
三、3月的第二個星期一:Canberra Day堪培拉日
四、復活前前一個星期五:Good Friday幸運星期五(也叫耶穌受難日)
五、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Easter復活節
六、4月25日: ANZAC Day澳新軍團日
七、6月第二個星日一: Queen』s Birthday英女皇壽辰
八、在九月或者10月學校假期的第一個星期一: Family and Community Day家庭及社區日
九、10月第一個周一: Labour Day國際勞動節
十、12月25日: Christmas Day聖誕節
十一、12月26日: Boxing Day節禮
(7)澳大利亞南極節在哪裡擴展閱讀:
平時節假日:
1月-2月
音樂祭(Big Day Out):這個大型露天音樂會在悉尼、墨爾本、阿德萊德、柏斯和黃金海岸進行巡演,活動將吸引國際上大名鼎鼎的藝術家以及當地樂隊和知名DJ。
澳大利亞日:1月26日,這個國慶節日是為了紀念1788年抵達澳大利亞的第一支艦隊而設的。
Tropfest: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短片節,在悉尼舉行,但是面向全澳大利亞轉播。
St Jerome's Laneway Festival:一個有代表性的獨立音樂節,活動遍布墨爾本、悉尼、布里斯班、柏斯和阿德萊德的大街小巷,有本地及國際音樂團體參加。
3月-4月
島上十日節(Ten Days on the Ialand):兩年一度的塔斯馬尼亞文化慶典,每奇數年在塔州舉行。
WOMADelaide:世界音樂、藝術和舞蹈節,每年在阿德萊德舉行,為期三天,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群。
澳新軍團日(Anzac Day):4月25日,全國性節日。是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澳新軍團(Anzacs)的將士們而設的,澳新軍團曾經以及現在都在為為自己的國家服務,全國都會舉行Dawn Services)和行軍活動。
5月
道歉日(Sorry Say):5月26日,紀念1997年發布的「讓他們回家」(Bringing Them Home)報告,這份報告是為了挽回澳大利亞政府制定的孩子移民(child-removal)政策,帶給澳大利亞土著民的痛苦,多數城市都會展開紀念活動。
6月
南極冬至節(Antarctic Midwinter Festival):在霍巴特舉行的節日,為期十天,用來慶祝冬至和塔斯馬尼亞與南極的關系。
7月
Naidoc周:澳大利亞各團體慶祝全國原住民和島民慶祝日(National Abriginal ang Islander Day of Celebration),既有盛大的一年一度的Naidoc舞會,又有當地街道上的慶典。
11月
墨爾本杯:11月的第一個周二,這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賽馬活動,在墨爾本舉行。許多城鎮當天同時舉行賽馬活動,事實上,整個國家因為這個大型賽馬活動而停止了。
12月
悉尼-霍巴特帆船賽:悉尼港口停泊著數百條快艇,等著與參加悉尼-霍巴特帆船賽的賽手們告別,其場面異常壯觀。
『捌』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特點
澳大利亞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相望,北部隔著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8)澳大利亞南極節在哪裡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是大陸,地理學上規定,以澳大利亞為大陸的標准,即小於它的為島嶼,大於等於的為大陸。島嶼以格陵蘭島為標准,大於它的為大陸,小於等於它的為島嶼。故澳大利亞為最小的大陸,格陵蘭為最大的島嶼。
長期與大陸分離,使得澳大利亞成了有袋動物的聖地(一些把幼子養育在自身袋形結構里的哺乳類動物)。袋鼠、樹熊、鴨嘴獸等都是大家熟知的。每逢雨過天晴,本來乾旱的草原,鮮花盛開。較為熟悉的野花有山龍眼、法蘭絨、沙漠豆、聖誕灌木等。森林地帶集中在較為潮濕的沿海地帶,在昆士蘭州還有些雨林,但面積正在日漸縮小。澳大利亞有500種膠樹和600種合歡樹。
『玖』 南極在哪裡
南極在南半球的最南端,南極洲幾乎全部位於南極圈以內,南極點則在南極洲的陸地上。南極點是最南的地方,緯度為90度,從南極點看四周都是北方,南極點的緯度是南緯90度。
『拾』 澳大利亞一年四季季節怎麼分
12-2月為夏季,3月-5月為秋季,6-8月為冬季,9-11月為春季。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雖然時差與中國(含港澳台)只有2-3小時,但是季節卻完全相反。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
拓展資料:
澳大利亞跨兩個氣候帶,北部屬於熱帶,由於靠近赤道,1月-2月是台風期。澳洲南部屬於溫帶。澳洲中西部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乾旱少雨,氣溫高,溫差大;在沿海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濕潤。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最長河流墨累河(MurrayRiver)長2589千米。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k㎡,但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2006-2009年,厄爾尼諾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澳大利亞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