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到了多少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七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兩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沿岸。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第一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800人。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1409年)回國。第二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000人。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國。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670人。
鄭和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550人。
❷ 跑澳大利亞的遠洋船員工資
摘要 乾的工作不一樣,收入不同,差別也很大。普通船員在船期間能夠月入3000~5000元人民幣,或者更多一些。船長月入30000~50000元人民幣都有可能。普通幹部船員8000~30000不等,跟服務的公司、船舶、航線有很大關系
❸ 澳大利亞是罪犯建立的國家嗎有多少英國罪犯被流放到這里呢
1788年至1868年間,數以萬計的英國囚犯被送往澳大利亞大陸。據統計,幾十年來,被送往澳大利亞的英國囚犯總數約為16.5萬人,第一批英國囚犯是1868年被送往澳大利亞的。聽起來澳大利亞是一個由囚犯建立的國家,這是有道理的。但澳大利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是一個罪犯建立的國家
在英國向澳大利亞運送囚犯的幾十年裡,自由移民到澳大利亞的人數達到了100多萬,遠遠超過了英國向澳大利亞運送囚犯的總數。此外,1868年英國停止向澳大利亞運送囚犯後,這里有了更多的自由移民。因此,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由囚犯建立的國家顯然不夠嚴謹。
❹ 最早登上澳大利亞大陸的歐洲人講述了什麼
多少年來,由於澳大利亞這個「睡美人」蒙著神秘的面紗,使許多探險家們雖與之有緣,卻不能相見。直到1629年,歐洲人終於第一次登上了澳大利亞大陸,從而真正揭開了在「遲醒的南方大陸」上探究無窮奧妙的新篇章。
歐洲人首次踏上澳大利亞大陸的故事,得從「巴達維亞」號在向東印度群島前進途中遇到大浪而擱淺這件事上說起。
一個漆黑的夜晚,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巴達維亞」號在佩思附近的洋面上遇到了罕見的強風。雖然主帆已經被放下,但「巴達維亞」號還是一會兒被高高地托到風浪尖上,一會兒又被重重地摔到浪谷底里,身不由己地被巨浪推得離航道越來越遠。法蘭索瓦·貝爾沙特船長心裡很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拋錨也無濟於事,唯一的辦法也只能見風使舵,隨波逐流。
當「巴達維亞」號被強烈的風暴刮到哈特曼·阿布羅爾霍斯的沙洲地帶時,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船體被撞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洞。頓時,海水像噴泉一樣從艙壁的破口處涌了進來並且還擱在了淺灘上。要想擺脫目前的困境,只有減輕船體的重量。於是,貝爾沙特船長立即下令一邊抓緊排水,一邊將12門大炮卸掉扔到海里去。但是,「巴達維亞」號仍然無法擺脫沙洲的困擾,不見往前移動。
暴風雨再度來臨,狂風暴雨向「巴達維亞」號迎面撲來。船搖晃得越來越厲害,漸漸地抵擋不住風雨的侵襲了。隨著一聲巨響,主桅桿被刮斷了,又粗又長的主桅桿重重地砸在船面上,砸壞了駕駛艙,也砸壞了船艙的入口。海水往船艙里灌,船體開始傾斜。全體船員投入搶險工作,有的堵艙口,有的扔多餘的重物。經過整整一夜的搏鬥,仍然無法制止船體的傾斜。
這時天邊露出了一絲淺灰色的曙光,貝爾沙特船長發現前方約15千米處有一個島嶼,在島嶼的周圍,似乎還有比較小的岩礁。貝爾沙特船長心中不禁一動,馬上下令將糧食裝上小艇,和人員一起前往那個小島。
就在貝爾沙特船長和船員們跳上小艇不久,「巴達維亞」號沉沒了。同時「巴達維亞」號沉沒時掀起的巨大波浪和帶起的漩流,也吞噬了好些船員。
貝爾沙特船長和倖免於難的人們在島上逗留了兩天。由於沒有找到淡水,貝爾沙特船長又號召船員們拆掉一隻小艇,把拆下來的木板釘在其他小艇上做甲板,然後,他帶著幾個船員乘上改裝後的小艇去尋求淡水和援助。他認為,只要橫渡到約40千米外的被人們普遍認為存在的南方大陸上,就能找到淡水。
貝爾沙特船長和水手繼續在海上飄流,朝著南方大陸的方向。
大陸的海岸近在眼前了。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這塊大陸的海岸大都由岩石構成,而且十分荒涼。這些由岩石構成的陡峭懸崖,和撞擊在岩石上又炸開的洶涌海浪,使小艇無法靠岸。於是,小艇繼續向北航行。但無論小艇開到哪裡,海岸附近都是斷崖和洶涌的海浪。最後,貝爾沙特船長放棄了在這塊大陸尋找淡水的企圖,改道爪哇,希望從那裡得到援助。船員們又開始了艱苦的航行。
且說當時貝爾沙特船長准備暫時離開避難的小島,出海尋找淡水前,把他的指揮權臨時交給了助手耶洛美·戈爾涅里斯。沒想到的是,後者是個熱衷於權力的傢伙,他早就覬覦船長的寶座與權力了。在貝爾沙特船長走後,戈爾涅里斯認為如果能搶在他們之前找到飲用水,船長交給他的臨時指揮權就可以變成永久的了。更湊巧的是,當戈爾涅里斯站在海邊的一個岩洞口,冥思苦想怎樣尋找飲用水的時候,一滴水滴在他的臉上,這令他興奮不已。戈爾涅里斯循跡尋去,發現岩洞的頂部有很多水珠,並且全是淡水。戈爾涅里斯心想這真是老天助我啊。
戈爾涅里斯把留守的船員召集起來,告訴他們說貝爾沙特船長找水去了,是否找到還很難說;而自己現在卻已經找到了淡水水源。並說,如果誰跟著自己走,就能把誰帶入南方大陸。
船員們當即分成了兩派。大部分都願意跟戈爾涅里斯走,只有幾十人在船員威貝赫斯的領導下,表示無論如何都要等貝爾沙特船長回來再說。因為船長是為大夥兒出去找水的,在這個時候拋下船長他們,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戈爾涅里斯勃然大怒,拔出槍來,當場打死了兩名反對者,並吩咐支持者們把威貝赫斯等人統統抓起來。於是荒島上展開了一場追殺,跟隨威貝赫斯的人大部分都逃了出來。他們來到岸邊,駕著小艇離開了那個荒島。
戈爾涅里斯氣急敗壞,又以最高指揮官的身份,派遣22名船員去攻打威貝赫斯他們登陸的另外一個島嶼。
威貝赫斯已料到戈爾涅里斯不會善罷甘休,早就做好了准備。戈爾涅里斯手下的人剛剛登上島嶼,就見很多大大小小的石頭從高處滾落下來。戈爾涅里斯的人被砸得損兵折將,落荒而逃。
戈爾涅里斯很不甘心,又親自出馬,率領37名船員去攻打威貝赫斯,但是,遭到了更為沉重的打擊。戈爾涅里斯的船剛一靠岸,迎接他的不僅是石頭,還有很多削尖了頭的木棍飛來。這種木棍,頗似我們今天的標槍,有很強的殺傷力,叛亂分子很快潰不成軍。
戈爾涅里斯見硬的不行,又來軟的,建議威貝赫斯盡釋前嫌,一起征服共同的目標前往南方大陸。威貝赫斯也同意了。但他很快發現戈爾涅里斯賊心不死,想收買他手下的人。十分氣憤的威貝赫斯立即設計,將戈爾涅里斯一夥人抓了起來。
第二天,貝爾沙特船長指揮著一艘增援船「薩爾達姆」號,並且帶著淡水、麵包和葡萄酒回來了。當他了解了叛亂的經過後,立即組織了臨時組成的審判委員會對戈爾涅里斯等叛亂分子進行了審判,大都被處以死刑,其中兩名脅從者罪行較輕,免除死刑,判為流放這個大陸荒涼的西海岸。
就這樣,這兩名叛亂分子被遺棄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海岸上,他們也因此成為最早留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歐洲人。當然,後來並沒有人再看到他們。
❺ 鄭和下西洋時有多少條船多少人去了多少國家
人數:
鄭和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4次.
第一次:27800人
第二次:27000人
第四次:27670人
第七次:27550人
船隻數量:
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大船「寶船」數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間,所以七次下來就要有1500艘以上
出行所到國家:
鄭和下西洋,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劉家港集結,沿海南下,在福建長樂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風,11—12月,季風來了,便穿過台灣海峽和南海,第一站到達占城,再到東南亞各國,進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東,最遠到達古里.它是古代東西方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開始到達西亞、東非地區.有學者對航線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認為鄭和重要航線有56條,航線總長15000英里.
❻ 比鄭和更早下西洋的人,曾到過澳大利亞,為何卻不被西方認可
我們都很熟悉鄭和下西洋,從永樂三年開始,一直到宣德年間,鄭和先後七次組織大規模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紅海一代,比15世紀初期歐洲大航海時代,還要早那麼一百年,但不得不遺憾地說,鄭和也不是世界上第一個組織船隊航海的人,比鄭和早100年前,還有一個中國人,他從泉州出發,沿著河鄭和差不多的路線,去的距離甚至比鄭和還遠,但是卻不被西方所認可。
汪大淵在撰寫《島夷志略》的時候,其本人的態度是很嚴謹的,他在書中有一句話,大概意思是說,除非是親眼所見,親耳聽聞的才會被寫進書中,凡是聽說的一概都不記錄,也鑒於《島夷志略》後來被收錄後,得以流傳後世,使得澳大利亞發現的歷史被提前了200年,只不過西方學者卻並不敢承認。
❼ 請問澳大利亞的居民通常幾點上班和下班
通常是8:00-9:00上班,4:00-5:00下班,中午休息一小時。
在上下班時間里都會有近半小時的喝茶時間。
拓展資料:
澳大利亞法定節假日
1月1日:元旦 (New Year's Day)元旦,也被稱為「新歷年」,是指現行公歷的1月1日。
每年的12月31晚不僅是世界各地辭舊迎新的夜,同時更是各國政府將神秘煙火主題掀開序幕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