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有澳大利亞業績的中國鋼結構企業有哪些重磅感謝。
中建鋼構,國內最大的鋼結構產業集團,海外業務布局遍布29個國家和地區。
❷ 澳洲經濟和社會有哪些是國人做出的貢獻
澳洲1/3的小商業是由移民經營,相當於整個澳洲大約有62萬移民創辦的企業;141萬人在澳大利亞受雇於移民創辦的企業;83% 的商業移民業主在到達澳洲之前從未經營過自己的生意;51% 的商業移民業主擁有大學及大學以上學歷;相比而言,非商業移民業主中只有38%;42% 的商業移民業主每周工作超過40個小時,非商業移民業主中只有35%;52% 的商業移民業主表示他們創業是為了更加獨立。
❸ 中國大陸有哪些澳資企業
1、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必和必拓公司由兩家巨型礦業公司合並而成,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其中,BHP公司成立於1885年,總部設在墨爾本,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公司之一。比利登(Billiton)國際采礦業的先驅,曾經以不斷創新和集約式運營方式而聞名。2001年,兩家公司合並,組成BHP BILLITON礦業集團,BHP持股58%,比利登持股42%。
該公司在全球2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合作夥伴超過90個,員工約3.5萬人,遍及世界各地,主要產品有煤、鐵礦砂、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2004/05財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80億澳元,相比去年翻了一倍。同年,公司成功收購西部礦業公司(WMC),奠定了其全球采礦業「龍頭」老大地位。公司市值現在已高達882.74億美元,雄踞澳大企業名單之首。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必和必拓公司與中國關系源源流長,早在1891年就開始向中國出口鉛礦。目前,該公司在北京設有代表處,在上海等地設有工廠。在過去十年中,其在中國的勘探和開發的費用達到2千6百萬美元 2、力拓礦業公司(Rio Tinto)
力拓礦業公司成立於1873年的西班牙。Rio Tinto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目前該公司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公司市值523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礦業集團,僅次於必和必拓公司。公司總資產按地區來劃分,89%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北美。 2004年公司總營業額140億澳元,營業收入來源情況按地區劃分:北美佔25%,歐洲佔22%,日本佔18%,澳新佔8%,其他亞洲國家為22%,其他地區5%;按產品劃分:煤炭和鐵礦石分別佔19%,鋁佔17%,銅16%,工業用原材料15%,黃金和鑽石各5%,其他4%。
該公司與中國的主要業務是雙向貿易。主要向中國出口鐵礦石、銅、氧化鋁、鎳、金、硼酸鹽、氧化鈦原料等。公司為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第一。公司現與中國達成8500萬噸的鐵礦石年銷售意向。該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設有代表處,在新疆、甘肅、雲南有勘探項目,主要是勘探銅、鎳等。 3、澳新銀行(ANZ Bank)
澳新銀行是全澳四大銀行之一,全球排名在前50位。銀行的歷史可追溯到150年以前,總部設在墨爾本,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立了第一家辦公室,當時叫做澳大利亞銀行(Bank of Australia)。
2004/05年度澳新銀行全年利潤達到30.2億澳元,與去年相比增長了7.2%,創歷史新高。銀行的大部分利潤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業績表現一般。
澳新銀行在中國北京和上海都設有分行,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之一。1986年澳新銀行就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1993年設立了上海分行,北京辦事處1997年升為分行。澳新銀行上海分行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核准,已於2002年獲得了新頒發的《中國人民共和國金融機構(外資)營業許可證》,為中國居民和中資企業提供全面外匯業務。同時受益於WTO條款的實施,澳新銀行上海分行的經營地域范圍將從原來的上海、江蘇和浙江擴展為上海、江蘇、浙江、深圳、大連和天津。截至目前為止,澳新銀行是唯一一家在中國可以提供商業銀行業務的大洋洲地區銀行。
最近,澳新銀行分別入股天津商業銀行和上海農村信用社,占股比例各為20%,標志著ANZ銀行與中國的財政金融合作的進一步深化。4、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澳新銀行1858年成立於維多利亞州,最初名稱為National Bank of Australasia。公司的前期發展主要集中在維多利亞州和南澳。隨後業務逐漸擴展,從1918年至1955年,並購了數家銀行,如昆士蘭銀行、巴拉瑞特銀行等。但對公司發展最重要的一次兼並是在1981年,公司與悉尼商業銀行兼並,自此正式啟用國民銀行的名稱。經過數年發展,現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銀行,2004年度福布斯全球500強公司排行榜中排名第332位。目前該行擁有總資產3080億美元,是全球最盈利的30家銀行之一。
該行的主要市場在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愛爾蘭和亞洲,總部在墨爾本。公司全球客戶1080萬。2004/05年度公司凈利潤31.77億澳元。
05年12月,該行亞洲區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法奧?阿邁德先生率高級訪問團對我遼寧省進行了訪問,對大連市商業銀行的戰略投資機會進行了綜合評估,為雙方的進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該項目正在洽談中。 5、COLES MYER公司
COLES MYER公司成立於1900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零售企業。公司總部在維州墨爾本市。目前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擁有1900多家零售店,同時也是澳最大的非政府僱傭單位,雇有職工16.5萬人。2004/05年度公司的營業收入達361.85億澳元。公司在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和紐西蘭等地的證券交易所均已上市。由於海外上市成本過高,而交易量又不大,所以公司決定自2006年2月6日退出所有海外證券市場,保護股東利益。
公司擁有全澳最大的連鎖百貨店網路,它在新州和首都領地的28個百貨店以Grace Bros品牌經營,在澳洲其他州的73個百貨店以Myer品牌經營。今年下半年,公司公布欲出售Myer,引起許多大公司的強烈興趣。現出售最終結果還未確定。
COLES MYER公司每年直接從中國進口2億澳元的商品,加上其他渠道從中國進口貨物總價超過5億澳元。該公司在中國上海設有采購中心(BUYING OFFICE),減少中間環節,以便更多更好地中國商品進入澳大利亞的超級市場。 6、澳訊公司(Telstra)
澳大利亞電訊公司(Telstra)是澳電訊業的「龍頭」,目前是澳大利亞聯邦擁有的唯一的國有企業,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901年。公司歷經變遷,於1995年正式啟用「Telstra」的名稱。澳訊公司名列《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是世界第13大電信公司,也是亞太地區最有實力的電信運營商之一。2004年,公司創下40億澳元凈利潤的新紀錄。
1997年,澳政府全面開放電訊市場,將澳訊公司33.3%的股權以股票形式在澳、新證券交易所上市出售,所獲得的收入被用於實施「全國聯網計劃」,由此稱為「T1計劃」。1999年,澳政府再次將澳訊16.6%的股權售出,僅保持公司50.1%的絕對控股地位。澳政府將所獲得的收入用於環保和電訊發展項目,此為「T2計劃」。如今,澳政府考慮全部出售澳訊的作法被稱為「T3計劃」。根據該計劃,澳聯邦將在2006年將其持有的50.1%的股份全部出售,完成澳訊公司的私有化。
澳訊公司一貫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合作。早在1988年,公司就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簽訂空間技術的商業協定。1995年,公司在北京設立代表辦事處。公司北京辦事處一直與北京奧組委保持密切合作,在2003年被指定為北京奧組委電信顧問。公司高層對與北京奧運的合作充滿信心。 7、博思格鋼鐵鋼鐵公司(Bluescope Steel)
Bluescope Steel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最大的鋼鐵集團公司。該公司前身為BHP Steel,2001年3月從BHP中拆分出來並於2002年7月在澳證交所獨立上市,是澳股市前50強公司。2003年11月,公司正式啟用 Bluescope Steel這個名字。
該公司供應的鋼鐵板材在澳新市場佔有極大的份額。它的主要客戶集中在建築、汽車、包裝及其它一般製造業領域。公司在澳大利亞坎布拉港(Port Kembla)的生產基地是澳大利亞最大同時也是世界生產成本最低的熱軋鋼卷生產基地之一。公司在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設有軋鋼、金屬鍍面鋼板、彩塗鋼板生產線。
Bluescope Steel在中國蘇州工業園區投資近2.8億澳元,正在建設一條金屬鍍面和彩塗鋼板生產線,預計2006年竣工。其年產能力為25萬噸鍍面產品和15萬噸彩塗產品。另外,公司在中國還擁有七個世界級的提供建築解決方案的生產基地,53個銷售、市場推廣辦公室,員工總人數達到1500人。
❹ 世界上哪個國家500強企業最多有多少家中國呢
今年世界500強最多的國家依舊是美國,有135家。中國大陸有25家上榜。
以下是上榜列表:
1.中國 25家
2.中國台灣 6家
3.中國香港 4家
4.土耳其 1家
5.馬來西亞 1家
6.丹麥 2家
7.巴西 5家
8.日本 64家
9.比利時 5家
10.比利時/荷蘭 1家
11.加拿大 14家
12.盧森堡 1家
13.印度 7家
14.西班牙 11家
15.沙烏地阿拉伯 1家
16.芬蘭 3家
17.法國 39家
18.波蘭 1家
19.英國 33家
20.英國/荷蘭 1家
21.英國/澳大利亞 1家
22.俄羅斯 5家
23.挪威 2家
24.美國 153家
25.泰國 1家
26.愛爾蘭 2家
27.荷蘭 12家
28.奧地利 2家
29.葡萄牙 1家
30.韓國 15家
31.義大利 10家
32.新加坡 1家
33.瑞士 14家
34.瑞典 6家
35.墨西哥 5家
36.德國 37家
37.澳大利亞 8家
❺ 在中國的澳大利亞的企業多嗎,有哪些哪些企業公派出國的機會多
很多,澳大利亞毛紡公司
澳大利亞Leyshon資源公司
澳大利亞的MONTEC乳品公司,是一家在中國擁有資產的公司
澳大利亞WMC資源有限公司
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鋼鐵公司北盧斯考沛(BlueScope) 澳大利亞帕克公司 ANZ, Coles Mayer, BHP。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外派機會會多。
❻ 在中國有哪些澳大利亞的企業
在中國的澳大利亞企業有必和必拓(BHPBilliton)、 雪山工程(SMEC)、Qantas Airways(澳航)、力拓礦業公司(RioTinto)、澳新銀行(ANZBank)、澳訊公司(Telstra)、博思格鋼鐵鋼鐵公司(BluescopeSteel)
等企業。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 - Broken Hill Proprietary Billiton Ltd.):以經營石油和礦產為主的著名跨國公司。BHP於1885年在墨爾本成立。Billiton於1860年成立。
澳大利亞雪山工程公司(smec)是國際知名的工程咨詢和項目管理公司,該公司涉及能源、水電、交通土木工程等多學科領域的工程咨詢業務,在50多個國家完成1500多項工程的咨詢及項目管理工程。
澳洲航空每周提供約540個國際航班服務,涵蓋33個國家77個地區的目的地,這些國家和地區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南非和亞太地區。澳洲航空是國際航空聯盟「寰宇一家」 (One World) 的成員,寰宇一家旗下擁有世界八大航空公司,包括:澳洲航空公司、愛爾蘭航空公司 (Aer Lingus)、美國航空公司 (America Airlines)、英國航空公司 (British Airways)、國泰航空有限公司 (Cathay Pacific)、芬蘭航空公司 (Finnair) 和智利航空公司 (LanChile),並為134個國家550個地區提供航班服務。
在澳大利亞境內,澳洲航空及其子公司快達聯接 (Qantaslink) 提供最多數量的航班服務,每周有超過5000個國內航班,飛往全國58個城市和地區。
力拓礦業公司(RioTinto)力拓礦業公司成立於1873年的西班牙。RioTinto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澳新銀行在中國北京和上海都設有分行,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之一。1986年澳新銀行就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1993年設立了上海分行,北京辦事處1997年升為分行。澳新銀行上海分行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核准,已於2002年獲得了新頒發的《中國人民共和國金融機構(外資)營業許可證》,為中國居民和中資企業提供全面外匯業務。同時受益於WTO條款實施,澳新銀行上海分行的經營地域范圍將從原來的上海、江蘇和浙江擴展為上海、江蘇、浙江、深圳、大連和天津。截至目前為止,澳新銀行是唯一一家在中國可以提供商業銀行業務的大洋洲地區銀行。
澳訊公司(Telstra)澳大利亞電訊公司(Telstra)是澳電訊業的「龍頭」,目前是澳大利亞聯邦擁有的唯一的國有企業,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901年。公司歷經變遷,於1995年正式啟用Telstra名稱。澳訊公司名列《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是世界第13大電信公司,也是亞太地區最有實力的電信運營商之一。2004年,公司創下40億澳元凈利潤的新紀錄。
BluescopeSteel在中國蘇州工業園區投資近2.8億澳元,正在建設一條金屬鍍面和彩塗鋼板生產線,預計今年竣工。其年產能力為25萬噸鍍面鋼板和15萬噸彩塗鋼板。另外,公司在中國還擁有七個世界級的提供建築解決方案的生產基地,53個銷售、市場推廣辦公室,員工總人數達到1500人。
❼ 澳大利亞在中國的企業有那些越多越好,謝謝
必和必拓(BHPBilliton), 雪山工程(SMEC)Qantas Airways(澳航)我知道的就這幾個比較有名...
❽ 中國在澳大利亞上市的企業有哪些
上市的風險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上市。
簡單的說上市就是在證交所公開賣自己公司發行的股票,到那時候那個企業就不再是私有企業。
上市後的風險主要在於投資者是否多,而且在澳大利亞上市後就會受到澳大利亞監管部門的監管,就不再是在中國那樣塞塞紅包就可以解決的了。
每年的掛牌費和ipo承銷費也不少。
而澳大利亞股民更「聰明」,不像國內股民更多的還是盲目炒股。比如某澳大利亞上市企業之前因為澳大利亞本地人工太貴,還把自己的生產廠搬到了新加坡,結果導致了大量的澳大利亞失業,而他們也因為這種缺乏社會責任的舉措讓自己的股價跌到了谷底。
也就是澳大利亞股民對企業本身的背景更關注。
還有就是澳大利亞並不是一個大的金融中心,在澳大利亞的證交所掛牌的企業不多,競爭會小一點,當然潛在的投資者也不多。
❾ fpmarkets是澳大利亞本土的企業,他是不是有中國名
當然了,因為他本身在中國有很多的市場,所以在澳大利亞的企業在中國有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