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亞陸軍什麼水平
澳大利亞現役總兵員約有8.7萬人(其中包括第一類預備役兵員0.27萬人和現役後備兵員隊的2.54萬人)。1995年年底,現役總兵員已縮減至5.9萬人。澳大利亞沒有準軍事部隊。澳大利亞可動員的兵員有446萬人,而適於服役的有389萬人。澳大利亞不實行徵兵制,全部是志願兵。澳大利亞一九九五年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為96.37億元(合73.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據報道,在今後年,澳大利亞的國防預算將遞減0.5%。澳大利亞陸軍人數為2.66萬人,後備兵員為2.6萬人。澳大利亞陸軍的編成如下:陸軍司令部下轄:2個師司令部(其中有一個為總預備隊的);10個旅司令部;1個後勤支援部隊司令部;1個地面聯絡群;1個綜合裝甲團;3個偵察團;1個偵查/裝甲人員輸送車綜合團;1個裝甲人員輸送車團;2個中型炮兵團;5個野戰炮兵團;1個綜合防空團、3個戰斗工兵團;1個野戰工兵團;1個工兵支援團、2個修建團;1支陸軍通信部隊;5個通信團;21個步兵營、1個特種空勤團;1個突擊團;2個航空兵團;2個師屬情報連;1個運輸團;1個戰地後勤營;此外,還有技術保障、醫療服務等軍隊服務人員。後勤司令部下轄:司令部後勤部;全國國防器材儲存與發放中心;2所驗證與實驗院、3個後勤群;4個後勤營;5個後勤連;8個綜合運輸部隊;1個憲兵連;10基地後勤支援中心;1個支援部隊;1所國防部隊教養院;1所軍隊醫院。培訓司令部下轄:司令部培訓總部;3所軍事院校;17所軍事學校;1個新兵培訓營;陸戰中心;陸軍冒險培訓中心;陸軍作戰模擬群;陸軍培訓技術中心;電氣機械工程培訓中心;8個培訓大隊;陸軍軍械中心。澳大利亞陸軍的裝備如下:豹1A3坦克105輛、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700輛;LAV-25輪式步兵戰車20輛;M2A2馱載105mm榴彈炮255門,M198155mm榴彈炮36門,105mm輕型火炮45門;米蘭反坦克導彈數量不詳;M40106mm無後坐力跑68門;輕劍地對空導彈發射系統19個;RBS-70地對空導彈發射裝置60具。澳大利亞陸軍航空兵裝備有各型飛機和直升機共約160架。據稱,由97輛LAV系列車輛正在交貨之中。海軍人數為1.47萬人,海軍裝備有3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4艘潛艇,2艘近岸獵雷艦艇,2艘教練與直升機支援艦艇,6艘登陸艇,15艘大型巡邏艇,以及其它船隻等。海軍航空兵有950人,裝備有各型飛機和直升機共32架。空軍人數有1.77萬人,空軍的編成和裝備如下:2個戰斗偵查中隊,裝備有戰斗機33架和戰斗偵察機4架;4個戰術戰斗機中隊,裝備有F/A-18攻擊戰斗機54架,教練戰斗機17架;2個海上偵察中隊,裝備有P-3C巡邏機19架;6個運輸機中隊,裝備有各型運輸機66架。此外,空軍有各性教練機97架。
反正挺牛的
B. 發達國家主力戰機
1 F-22 猛禽戰斗機
F-22.世界上第一種也是目前唯一一種投產的第四代超音速戰斗機.它所具備的[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隱身.可維護性"成為第四代超音速戰斗機事實上的劃代標准. 雷達反射面=兩張A4紙 F-22是美國空軍委託洛克希德.波音以及通用動力公司合作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2-3 蘇-37戰斗機 /蘇-35戰斗機
俄羅斯蘇霍伊公司在蘇-35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發多用途戰斗機.1996年4月首飛.該機採用三翼面氣動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術.裝有兩台AL-37UF推力矢量發動機.單台最大加力推力180千牛.推重比8.7.機長22.2米.機高6.4米.翼展14.7米.最大起飛重量34噸.最大平飛速度2.35馬赫.實用升限18800米.最大航程3300公里(一次空中加油6500公里).作戰半徑1400公里.機首裝有一部N011M相控陣火控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5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可同時攻擊其中6個目標,機尾裝有一部後視雷達.可以對尾追目標進行攻擊.~~~~~~~~~~~~~~~~4 F-18 戰斗機
F-18是一種艦載戰斗機.A-18是一種艦載攻擊機.由於二者是在同一原型機的基礎發展起來的.即一機兩型.機體完全-樣.只是在武器裝備上有所差別.所以統稱F/A-1B.綽號也一樣叫[大黃蜂".1974年正當美國空軍提出[輕型戰斗機"計劃.並開始研製原型機的時候.美國海軍也提出了研製多用途戰斗機的要求.當時稱之為VFAX計劃.後來改稱海軍空戰戰斗機計劃.1974年諾斯羅普公司的YF一17在YF一16的原型機競爭中失敗.幸運的是諾斯羅普的工作沒有白做~~~~~~~~~~~~5 幻影2000戰斗機
[幻影"2000是很有特色的一種第三代戰斗機.它是目前已服投的第三代戰斗機中唯一採用不帶前Il的三角翼飛機.可以說.這是一種獨樹一幟的第三代飛機.法國在戰斗機研製方面獨樹一田的做法不僅體現在[幻影"2000飛機上.而且體現在整個[幻影"系列飛機的形成和發展之中. 從法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來看.與美國是有相當差距的,與西歐一些國家相比.法國也並不佔優勢.法國就是仗憑其[獨樹一織"的精神.堅持其獨立性.才取得了在戰斗機研究領域中重要的位置~~~~~~~~~~~~~~6 台風戰斗機
"台風"的誕生幾經波折.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洲的幾個主要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醞釀共同研製一種"未來歐洲戰機".用來替代各國上一代的"狂風"等戰斗機.預計90年代中期服役.因對飛機的設計意見不統一.法國中途退出.單獨研製了"陣風"戰機."未來歐洲戰機`計劃也一拖再拖.並幾易其名.先是改名為 "歐洲戰機2000"(EF2O00).後叫做"歐洲戰機"(EurofIghter).~~~~~~~~~~~~~`7 F-15戰斗機
F-15是美國麥·道公司研製的重型制空戰斗機.主要用於奪取制空權.也可用於對地攻擊.美國空軍1969年選定麥·道公司的設計方案並讓其研製了20架原型機.1972年7月首次試飛.於1974年11月開始交付部隊使用.除了美國之外.以色列.日本.沙特也裝備了F-15.
8 殲-10戰斗機
殲-10.按西方劃分戰斗機的方法.屬於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將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的.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三代戰斗機.第一種自行設計的.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作戰飛機.遺憾的是.自1984年殲-10正式啟動.至今仍未正式服役. 殲-10可以算作是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種戰斗機了.自從外界第一次發現它的存在起.各種關於它的傳聞就一直沒有中斷.有的說它技術先進.無可匹敵.又有的說它發展困難重重.那麼.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飛機呢? 要說殲-10.就不能不提到以色列的[獅"式戰斗機計劃.早在八十年代.以色列空軍提出了下一代戰斗機的發展計劃.該計劃要求發展一種輕型單座單發戰斗機.既能夠用於空中格鬥.又具有較強的對地攻擊能力.用以取代以色列空軍陳舊的A-4[天鷹"攻擊機.配合從美國購買的F-15和F-16戰斗機作戰.這種戰斗機被命名為[獅"(LAVI). 機長: 14.57米 機高: 4.78米 翼展: 8.78米 最大起飛重量: 19.277千克 發動機: 1台AL-31FN渦扇發動機或渦扇-10A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飛行速度: Mach 2+ 轉場航程:大於3000千米 最大過載: 7g(持續)/10G(瞬時)
9 印度LCA戰斗機
LCA是世界上最小的戰斗機.自重5.5噸.機身的40%由復合材料構成.它有雙三角無尾機翼和一個垂直的水平尾翼.總體來看.LCA的設計非常樸素.它由一台Kaveri發動機提供動力.三角機翼的設計使LCA非常靈活.能夠為它提供極好的機動性.LCA是一款設計相當現代化的戰斗機.它看起來象是法國的陣風和歐洲聯合戰斗機.
10 米格-25
米格-25在70.80年代的局部戰場頻頻上鏡.尤其是其偵察型.1971年秋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偵察型進駐埃及.不時前往以色列上空偵察.以色列空軍派出了當時西方最好的戰斗機--美國研製的F-4[鬼怪"攔截.
C. 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怎麼樣有什麼依據嗎
澳大利亞軍隊從實力角度來說並不強大,它的強大是有一個特殊身份帶來的光環,一個最為合格的「協警」,是美國這個世界警察身邊最賣力的「協警」。澳大利亞已經成為美國手裡牽著的一條「汪汪」,美國要干什麼壞事,澳大利亞總是先張口「汪汪」起來。
D.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澳空軍目前裝備的戰機種類及其承擔的任務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裝備約100架戰斗機/攻擊機,100多架運輸機、加油機和海上巡邏機和教練機,與新加坡、泰國空軍、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力量相當,但與印度和中國相比,澳空軍的力量要小很多。
作為澳大利亞國防軍一部分,澳空軍負責執行空中作戰任務,包括遠程攻擊和空中格鬥。
澳空軍還執行偵察、反潛和反水面戰任務;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和戰場遮斷任務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執行空運任務,確保澳國防軍快速部署和物資供應。
澳空軍正進入轉型期。到2020年時,澳空軍大多數戰機將會得到更換。目前,澳空軍已經確定未來的替換機型,其中一部分采購計劃正在實施中,這些替換機型包括超級大黃蜂、無人機和先進空中預警機等。
近幾年,亞太地區國家采購大量先進戰斗機、空中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這相對削弱了澳空軍長期保持的空中優勢。但是,澳空軍采購的24架波音公司的「超級大黃蜂」戰斗/攻擊機和「楔尾」預警機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澳空軍作戰力。但是,如果澳空軍要在亞太地區長期保持空中優勢,那麼就應采購聯合打擊戰斗機 JSF。澳空軍接收的4架C-17運輸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澳空軍的空運能力。C-17運輸機具備全球運輸能力,緩解了當前C-130運輸機部隊的壓力。當未來5架空客A330改裝的空中加油機(還具有強大的貨物運輸能力)交付部隊時,澳空軍空中機動能力會更強。
澳空軍預計很快采購新型海上偵察機,新型偵察機可能包括有人機和無人機,將確保澳空軍實施廣域偵察,其中有人偵察機還具備一定的反潛作戰力。澳空軍還將大力發展指揮、控制和網路作戰能力,特別是進一步發展聯合作戰環境中所需要的這些能力。
總之,澳空軍在未來幾年中重點考慮事項包括:決定是否繼續采購聯合攻擊戰斗機,從什麼時候開始采購、需要采購的海上偵察巡邏機的類型和數量、采購新型運輸機替換「北美馴鹿」輕型戰術運輸機、評估培訓和教育體制,提升空軍人員素質,充分發揮新型作戰系統的效用。
攻擊/戰斗機
空軍部隊的空中作戰能力的高低不能僅由戰斗/攻擊機的性能來衡量。隨著預警機、加油機等支援飛機的感測器、電子戰設備、武器系統和網路相互作用形成的網路作戰能力,極大提升了戰斗/攻擊機的作戰能力。另外,培養和保留足夠數量的人員對發揮裝備的作用至關重要。
2000年澳國防軍白皮書指出空軍所擔負的任務:挫敗敵人攻擊澳大利亞的空中作戰行動;部署空中作戰力量支援亞太地區盟軍;擁有持續精確打擊重大軍事目標的能力。
當前,空中作戰任務主要由60年代的老式F-111攻擊機和80年代製造的F/A-18多用途戰斗/攻擊機承擔,只有一架波音707加油機為這些作戰飛機實施空中加油。2002年,澳政府決定采購聯合打擊戰斗機,但是這些戰機預計到2013年以後才能交付使用。為了在聯合打擊戰斗機裝備之前能夠保持足夠的作戰能力,澳空軍將逐步升級F/A-18戰機。F/A-18戰機的升級工作包括結構部件、通信系統、感測器和武器系統等方面的升級,其中包括為其裝備聯合空對面防區外導彈(JASSM)。
但是,目前F/A-18戰斗機的升級工作遭遇一定的困難,特別是該型機所選擇的雷達預警接受機有故障,達不到預定的技術規范。另外美國在聯合空對面防區外導彈研究上也陷入困境。同樣,聯合打擊戰斗機項目試飛工作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但是唯一的一架試飛機因為系統故障在2006年下半年的大部分時間里處於停飛狀態。受預算限制,美軍削減了開始采購的數量,但采購的總量仍保持不變。這對澳大利亞意味著未來聯合打擊戰斗機的成本會增加。
在這種背景下,澳空軍做出采購一個中隊F/A-18F「超級大黃蜂」BlockⅡ的決定。「超級大黃蜂」在短時間內為澳空軍提供額外的作戰能力。與老式的「黃蜂」戰機相比,「超級大黃蜂」裝備更強大的雷達、電子戰設備,具有網路戰能力,能夠攜帶數量更多的武器、航程也會更遠。它們還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采購「超級大黃蜂」同時,澳空軍還采購了美海軍的聯合防區外武器,使該型機具備防區外攻擊能力。「超級大黃蜂」和老式「黃蜂」戰機在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下,至少在未來5年裡能達到2000年國防白皮書所規定的空中作戰能力。但是其未來作戰力前景不太樂觀。
在支持對地攻擊行動中,「超級大黃蜂」和聯合打擊戰斗機都能夠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和戰場遮斷任務。由於聯合打擊戰斗機的隱身力,它執行這些任務時的風險會小些,在戰場上空的滯留時間也會更長。考慮到澳國防軍在陸基防空和聯合指揮控制系統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澳國防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部署有效和協同的戰場防空系統,應對全面的陸上和空中威脅。
當前,聯合打擊戰斗機的戰鬥力有待驗證。對聯合打擊戰斗機的采購的考慮將會基於2006年12月後試飛結果,但是飛行試驗計劃將會持續幾年時間。隨著美聯合打擊戰鬥力計劃的成熟,該型機在成本、時間和作戰力上的風險將會降低。由於澳空軍已經證實采購超級大黃蜂的決定,那麼它應用更多的時間做出更加慎重的評估。
空中預警機
澳空軍根據「空軍5077計劃」采購6架「楔尾」空中預警機,這些預警機能在跟蹤多個目標的同時還能繼續搜索新目標。它所提供的強大環境感知能力將成為「黃蜂」、「超級大黃蜂」和F-35聯合打擊戰斗機的戰力倍增器。「楔尾」預警機還可與海軍防空驅逐艦配合,極大提升後者的攻擊范圍。
目前「楔尾」預警機研究至少比原計劃推遲了兩年半時間。主要原因是該計劃面臨許多技術難題,「楔尾」預警機的感測器和任務系統採用新的設計,其整體組件與世界市場上的預警機系統有很大不同。在開始試驗時,該型機的雷達、電子支持系統和通信數據鏈系統都出現較大問題。正是這些的問題導致整個計劃推遲。據報道,目前系統的改進計劃進展順利,該機的交付工作預計於2009年實施。該型機後續對韓國和土耳其的銷售已經得到確定,還有其它的一些國家對該型機也產生興趣。
但是,當前很難評估「楔尾」空中預警機計劃存在的風險。從當前進展來看是順利的,但是世界上也出現過預警機計劃遇到不可逾越困難的先例。例如,英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預警機3經過4年的飛行試驗後被放棄,主要是系統合成過於昂貴而不能為英空軍接受。
空中加油機
澳空軍計劃采購5架KC-30B空中加油機,取代4架波音-707加擔機。KC-30B將會提升現役和未來戰機續航力。與波音707有所不同的是,KC-30B能夠為C-17運輸機、楔尾預警機和其它KC-30加油機等進行空中加油,這使其成為一種通用的設備,能夠為盟軍的作戰行動做出貢獻。
因為KC-30B機身能在機翼油箱里攜帶大量油料,這樣,即使機身內不裝備油料,它也能提供空中加油服務,同時留出大量空間用於物資和人員運輸。一架KC-30B在從達爾文到馬來西亞的巴特沃斯之間進行不間斷飛行途中為6架黃蜂戰機進行空中加油,同時還可以運輸一支特遣部隊、及相應的保障設備和零配件。
這份價值為18億美元的合同是與EADS CASA簽定,第一架加油機計劃於2009年交付。目前,對澳空軍有利的是美空軍正計劃采購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空中加油機,而EADS CASA正是其中的一個競爭者。該公司希望能按時並在預算內展示這種加油機的能力。
運輸機
在不久將來,澳空軍空運能力將會顯著提高。澳國防軍在中東地區及其它地區的活動使C-130「大力神」運輸機不得不擔負起沉重的供給物資運輸任務。為了緩解運輸力不足的局面,澳大利亞政府宣布采購了4架C-17運輸機。C-17運輸機飛行速度更快,航程更遠,運輸力是C-130的3倍。
正如上述,KC-30B加油機還具有強大空運能力。C-17和KC-30B將為人員和物資提供快速的全球部署能力。但是這些運輸機只能擔負起營以下規模部隊的部署行動,更大型部署行動仍需要多種運輸平台,包括商業包機或海運等運輸工具。
澳空軍餘下的空運戰機都是戰術飛機,包括14架「北美馴鹿」,這些戰機將在2015年左右退役。澳空軍選擇的一種方案是采購大量的中型CH-47中型運輸機,而不是採用固定翼戰機。
海上巡邏機
澳空軍計劃在未來10年裡更換海上巡邏機,目前19架AP-3戰機的更換工作分兩步實施。位於1B階段「空軍7000計劃」將采購能在陸地和水面執行監視和偵察任務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2B階段將采購能夠執行搜索、救援、反艦和反潛任務,同時能夠執行偵察和監視任務的有人戰機。波音公司的P-8「海神」飛機將成為該型機的備選機。
美軍已經選擇「全球鷹」無人機和P-8偵察機執行廣域海上偵察任務。澳大利亞政府有可能在未來仿效美國采購這兩種機型。如果澳空軍決定未來采購與現有部隊數量相當的新型偵察機,由於感測器發展和無人機24小時續航力和P-8型機的高空飛行能力,裝備新型飛機後海上偵察巡邏能力將急劇提高。據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統計數字顯示,「全球鷹」無人機一天能夠對1000萬平方公里地區進行偵察。基本是P-3同樣時間偵察區域的10倍。
同樣,P-8偵察機的航程和速度也將極大提升澳空軍的反應作戰能力。另外該型機攜帶防區外反艦導彈能夠實施反水面戰。但是該型機在反潛戰武器投放時存在一定問題,P-8的高速飛行不適合投放輕型魚雷,但是相應的解決方案正在研究當中。
部署作戰行動
澳空軍設立了兩支能夠執行部署作戰任務的遠征作戰支援聯隊,負責保障戰機從前沿基地,包括在澳大利亞北部簡易基地起飛執行作戰任務,包括對戰機的指揮控制、基地安全和防禦、空域管理、物資供給和航線服務。保障任務的規模隨著部署行動的規模和性質不同而不同,但是空軍計劃在一個主要作戰基地和一個前沿部署基地同時執行任務。大規模的同時開展的作戰行動需要擴大保障聯隊的規模。
澳空軍也裝備一些部署式戰術防空和空中交通控制雷達,這些雷達可使澳空軍支持在本國或盟國的戰機的部署行動。例如,澳空軍75名人員目前在阿富汗坎大哈機場的控制和報告中心執行任務。控制和報告中心實現網路聯接,能夠便對戰場空間實施管制。該中心還裝備洛馬公司的TPS-177戰術雷達系統。自2007年8月開始運行以來,控制和報告中心在阿富汗戰區每月指揮包括無人機和加油機在內的12000架次戰機的飛行活動。
本文摘自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2008年5月份發表文章
作者:安德魯·戴維斯 RAAF自送達韓國,馬來西亞,越南,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區別。RAAF也非常自豪,他們在世界各地對和平的作用,維持和平和人道主義任務,包括協助布干維爾,柬埔寨,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盧安達,索羅門群島和索馬里等國家的領空防衛。
目前,空軍總部設在堪培拉。空軍擁有約13,500名男性和女性中,2800空軍預備役和900名公務員,支持在11個主要基地和澳大利亞各地的辦事處主辦。空軍工程與海軍,陸軍和盟國有著密切合作的力量。
E. 澳大利亞的軍事力量怎麼樣
澳大利亞軍力
面積768.23萬平方千米。人口1929.2萬人(其中,13~17歲男69.2萬人,女65.4萬人;18~22歲男68.3萬人,女64.9萬人;23~32歲男150.3萬人,女145.6萬人)。國內生產總值3990億美元(1999年)。國防費71億美元(2000年國防預算)。粗鋼835.6萬噸(1998年)。原煤2.41億噸(1995年)。原油1.95億桶(1996年)。天然氣310億立方米(1998年)。發電量1734.04億度(1995年)。糧食3176萬噸(1998年)。海運能力,商船(載重100噸以上)695艘,總載重量385.73萬噸(1999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機場400處,客運量719.17億人千米、貨運量18.36億噸千米(1999年)。
國防體制
總督為武裝力量總司令。國防委員會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由國防部長擔任主席。國防部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機構。國防軍司令為軍隊最高領導人,是國防部長的首席軍事顧問。武裝力量由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組成,分陸、海、空三個軍種。
領導人物
總督兼武裝力量總司令威廉·帕特里克·迪恩(1996年2月上任)。總理約翰·溫斯頓·霍華德(1998年10月連任)。國防部長彼得·里思(2000年12月上任)。國防軍司令克里斯·巴利上將(1998年4月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5.06萬人。
陸軍 2.415萬人
編有1個地面部隊司令部,1個聯合部隊司令部,1個特遣部隊司令部,1個後勤部隊司令部,1個裝甲團,2個偵察團,1個特戰團,6個步兵營,1個突擊營,2個裝甲輸送車中隊,3個炮兵團,1個防空團,1個工程兵團和2個航空團。
主戰坦克:「豹」lA3型71輛
步兵戰車:M-113型46輛
裝甲輸送車:M-113型463輛,AS-LAV-25型111輛。
牽引炮:105毫米350門,155毫米35門。
迫擊炮:81毫米296門
無坐力炮:84毫米577門,106毫米74門。
地空導彈:「輕劍」19部,RBS-70型17部。
飛機:「空中大王」200型4架,DHC-6型2架。
直升機:共123架,其中UH-1H型25架為武裝直升機。
兩棲艦艇:15艘。
海軍 1.25萬人(含航空兵)
編有1個近海司令部,1個支援司令部,1個訓練司令部,6個海區司令部和4個海軍基地。
潛艇:「科林斯」級3艘
導彈驅逐艦:「佩思」級1艘。
導彈護衛艦:「阿德萊德」級6艘。
護衛艦:「安扎克」級2艘。
巡邏艇:15艘。
掃雷艇:4艘。
兩棲艦艇:9艘。
支援及勤務船:13艘。
海軍航空兵 990人
編有1個反潛直升機中隊,2個運輸/救援中隊。裝備武裝直升機16架,運輸/救援機18架。
空軍 1.395萬人
編有2個攻擊戰斗機兼偵察機中隊,3個戰斗機兼攻擊機中隊,8個戰術訓練機中隊,2個海上偵察機中隊,7個運輸機中隊。作戰飛機148架。
攻擊戰斗機/偵察機:F-111型35架,EP-3C型2架。
戰斗機/攻擊戰斗機:F/A-18型71架。海上偵察機:P-3C型17架,TAP-3B型3架。
運輸機:C-130型24架,波音707型5架。DHC-4型14架。「獵鷹」900型5架,HS-748型10架,B-200型2架,B-1900D型1架。
前方指揮引導機:PC-9A型3架。
教練機:84架。空地和空空導彈若干枚。
預備役部隊
2.02萬人,其中陸軍1.745萬人、海軍950人、空軍1800人。
准軍事部隊
海關總局裝備有海上偵察機13架、直升機1架、小船6艘。
兵役制度: 實行志願兵役制。
駐外兵力
駐馬來西亞(「5國聯防」組織)約148人,包括1個步兵連及1個空軍分遣隊。駐巴布亞紐幾內亞38人。此外,2000年參加聯合國駐東帝汶維和部隊1601人,約有206名軍事觀察員和停戰監督小組人員在東帝汶、埃及、中東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
外國駐軍
美國海軍40人、空軍260人。紐西蘭空軍47人及攻擊戰斗機6架。新加坡駐軍230人(建有1所飛行訓練學校,配有S-211型飛機27架)。
F. 裝備F15戰機的有哪些國家
F-15A:生產428架,除裝備美軍外,67架裝備以色列;
F-15B:生產60架,除裝備美軍外,7架出口以色列;
F-15C:生產488架,除裝備美軍外,出口以色列24架,出口沙特75架;
F-15D:生產82架,除裝備美軍外,出口以色列7架,出口沙特23架;
F-15E:生產209架,除裝備美軍外,出口沙特6架;
F-15J:生產233架,全部裝備日本;
F-15K:計劃生產40架,全部裝備韓國;
F-15S:生產72架,全部裝備沙特。
G. 目前幾個軍事大國的主力戰斗機是什麼
中國: 殲7/8/11 FB-7 殲10 (殲11就是蘇27的國產型號) 蘇 27 (飛豹是戰斗轟炸機不是主力戰斗機.)
美國: F15(F16是和F15形成高低搭配的類型不是主力戰斗機,F18即將退役) F22 還沒大批量裝備
俄羅斯 蘇27/30系列 米格系列 海盜旗
法國: 幻影系列 陣風 超軍旗/美洲虎
德國:狂風,EF2000
英國:狂風,EF2000/JSF
小日本::F-2(F-15的日本版)
印度:F15/16,SU-27/30/33,MIG29 最大量的還是米格21 呵呵
德國:F-4,狂風(F4已經逐漸退役,將來由陣風取代)
澳大利亞: F15/16
瑞士:F15
(呵呵 由於台灣不是國家 所以就不說了 不過人家DIY來的經國號戰斗機也是主力啊,呵呵 還有幻影,F16.不過好象老出故障導致墜機.為台灣飛行員祈禱.....)
H.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簡介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澳大利亞武裝力量軍種之一。實行空防合一體制。主要任務是:保衛領空,對來犯之敵實施空中突擊;為本國陸軍提供近距空中支援,為盟軍提供戰略空中支援;協同海軍執行反潛作戰,提供海上空中救援;實施戰略、戰術空中偵察等。1915年,成立第1個陸軍航空兵中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派出4個航空兵中隊協助英國皇家空軍作戰。1921年3月31日,成立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區擔負本土防空作戰,並配合美國第5和第13航空隊作戰;派出16個航空兵中隊到歐洲和中東地區作戰;為英聯邦國家空軍培訓2.1萬名飛行人員。戰後,澳空軍進行整編,縮小編制、裁減人員、減少武器裝備。1948年,澳空軍運輸機中隊參加柏林空運。1950年7月,派出第77戰斗機中隊參加朝鮮戰爭。同年,還派出運輸機和轟炸機部隊支援英軍對馬來亞的作戰行動。1964年後參加越南戰爭。
空軍司令是空軍最高行政長官,根據國防部長和國防軍司令的授權,負責空軍體制編制、機構建設、行政管理、教育訓練以及防務政策的制定等工作。下轄空軍參謀部和若干行政支援司令部。參謀部負責所屬部隊的作戰指揮和作戰勤務保障。支援司令部負責所屬航空兵部隊的管理、訓練、後勤和航空工程保障。
有13個空軍塞地,主要基地能起降重型轟炸機和大型運輸機。防空體系由防空指揮、探測預警和攔截打擊系統組成。防空指揮系統以悉尼為中心,建成較為現代化的指揮控制和通信網。
截至2001年,空軍兵力1.4萬人,占武裝力量總兵力的28%。編有2個戰斗機/偵察機中隊,3個攻擊機中隊,2個海上偵察機中隊,7個運輸機/加油機中隊。所有裝備幾乎都為美式裝備,自己本國沒有武器生產線,全部靠外來進口。裝備各型飛機約310架,其中作戰飛機141架,主要為F-4C/E「鬼怪」戰斗機、F—111 C/G土豚戰斗機、F/A—18A/B大黃蜂和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戰斗攻擊機、AP - 3C:海上巡邏機、ç - 17A重型運輸機、波音737 -預警機楔尾:他們的第一個機載預警和控制飛機、C - 130中型運輸機、氯604挑戰者:是澳大利亞政府運輸貴賓用的、波音737公務機:也是澳大利亞政府運輸貴賓用的、PC - 9 /澳大利亞國防軍(ADF)的基本訓練機,也為輪盤飛行表演隊和前進空中控制方法、鷹127:鉛殲擊機教練機、K350空中國王:通用飛機,主要用於勞工組織訓練用的,還使用其他運輸任務等機型。機載武器為AIM— 7、AIM—9L/M(響尾蛇)等型空空導彈,AGM—84A、AGM—142等型空地導彈。地面防空部隊編有3個控制與報知中隊,裝備4部「吉戴里」超視距雷達。
I. 哪些國家有f18戰機
美美國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 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 麥道公司內部代號 F/A-18A。 購入75架(57架單座、18架雙座),現役71架,意外事故損失4架。 第一架於1984年10月29日運交澳大利亞皇家空軍。 2001年曾有4架部署到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擔任防空任務,以支援美國對阿富汗(Afghanistan)塔利班(Taliban)的作戰行動。 全機隊規劃於2015年退役,由新的F/A-18F「超級大黃蜂」式戰斗機和F-35 閃電Ⅱ(Lightning Ⅱ)式戰斗機取代。 澳空軍裝備24架F/A-18F「超級大黃蜂」
科威特
科威特空軍(Al Quwwat Aj Jawwaiya Al Kuwaitiya)
瑞士
瑞士空軍(Schweizer Luftwaffe) 初期並未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後續才購入對地攻擊用硬體裝備。 購入34架,現役33架,1架D構型損失於墜毀事故。
芬蘭
芬蘭空軍(Suomen Ilmavoimat) 使用純攔截機版 F-18C/D。 購入64架,現役63架,1架損失於2001年發生的空中撞機事故。 首架於1995年6月7日運交。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Tentera Udara Diraja Malaysia,使用雙座攔截機版的F-18D)
加拿大
加拿大皇家空軍 購入138架,配屬加拿大空軍司令部(Canadian Forces Air Command)。 麥道的內部代號為CF-18A,但加拿大軍方將機種代號改稱CF-18A(單座)與CF-18B(雙座)。 全機隊現正進行航電和結構提升計劃,將服役至2020年。
西班牙
西班牙皇家空軍(Ejército del Aire,機種代號改稱C.15)
J. 美國F系列戰機共有幾款法國陣風、台風系列共有幾款英國海鷂系列戰機共有幾款澳大利亞海鷹獅系列共幾款
美國F系列戰機不管什麼情況裝備沒裝備的,還有共有24個型號,每個型號除了沒生產或者說沒裝備的都有自己的改進機型,一般一個型號都有ABCD四個改進型,前期機型因為造價比較低,技術有了提升,改進型就換編號了,越戰中後期因為造價變高改進都是在原型機基礎上加的功能但是基本性能沒變
F-6"SKYRAY"(天光 US Navy F4D) 道格拉斯公司研製的三角翼戰斗機。裝備20mm機炮和響尾蛇空空導彈以截擊敵機
亞音速:
F84 朝鮮戰爭時期
F86 佩刀 朝鮮戰爭時期
F-3魔鬼 麥克唐納公司 F-3各型共生產了522架,於1964年退役。
第一代超音速:
F94 星火 冷戰早期的截擊機
F100 超佩刀 冷戰早期
第二代
F104 星 越南戰爭時期
F105 雷公 越南戰爭時期的戰斗轟炸機
F106 三角箭 冷戰早期的截擊機
F4 鬼 越南戰爭時期
F5 虎 越南戰爭時期
F8 十字軍戰士 越南戰爭時期
第三代
F111 土豚 戰斗轟炸機
F117 夜鷹 第一種隱形飛機
F14 雄貓(TOMCAT) 越南戰爭後期研製的艦載戰斗機
F15 鷹(包括F-15E"攻擊鷹")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 冷戰後期研製
F16 戰隼 通用動力公司 冷戰後期研製
F-17 諾斯羅普公司在1970年代研製F-17, 與通用動力公司F-16競爭美國空軍當時的"輕型戰機"項目, F-17輸給了F-16, 所以沒有列裝. 但美國海軍在F-17基礎上改進工作建造了F-18 F/A18 大黃蜂(包括F/A-18E/F超級黃蜂)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 1983年服役
F-20「虎鯊」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F-5家族最後一個戰斗機,旨在出口銷售。從考慮F-5E後繼機到「虎鯊」項目結束,諾斯羅普公司先後經歷了10年時間,耗資12億美元。通過對F-20決策失誤過程分析認為,F-20的設計方針、財政政策、環境對策等方面的失誤是F-20在市揚競爭中失敗的基本經驗教訓。這款飛機後來美空軍用來當戰斗轟炸機用,因為和A系列的攻擊機功能重和,又和老美當時的空優思想不合拍,裝備數量不太多,服役時間不長
第四代:
F22A 猛禽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 冷戰後期開始研製
F23 黑死神 諾斯羅譜公司 與F22的同時代戰斗機,後來計劃取消
F32 波音公司 與F35的同時代戰斗機,後來計劃取消
F35 閃電II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最近正式在生產
以下是老美各型各款飛機F-2H 「女妖」 Banshee 艦載噴氣戰斗轟炸機
FJ-2 「佩刀」 Sabre 海軍型
F-3D 「空中騎士」 Skyknight 艦載噴氣戰斗機
F-4 「鬼怪」 Phantom
F-4B 「鬼怪」 Phantom
F-4C 「鬼怪」 Phantom
RF-4C 偵察機
F-4D 「鬼怪」 Phantom
F-4E 「鬼怪」 Phantom
F-4H-1 「鬼怪」 Phantom 戰斗轟炸機
F-4F 「野貓」
F-4F-4 「野貓」
F-4U 「海盜」 Corsair 活塞式艦載攻擊機
F-4U-4 「海盜」 Corsair 活塞式艦載攻擊機
F-4Y-9 艦載機
F-5 「虎」 Tiger 輕型戰斗機
F-5A 「虎」 Tiger
RF-5A 偵察機
F-5E 「虎」 Tiger
F-5F 「虎」 Tiger
F-6F 「惡婦」 海軍戰斗機
F-7F 「老虎貓」 Tigercat 艦載戰斗機
F-9F 「黑豹」 Panther 艦載噴氣式攻擊機
YF-12A 「黑鳥」 即SR-71
F-12B 「黑鳥」 YF-12A的生產型
F-14 「雄貓」 Tomcat 重型艦載戰斗機
F-14D 「雄貓」
F-15 「鷹」 Eagle 麥道公司 第三代戰斗機
RF-15 「偵察鷹」 麥道公司
F-15A 「鷹」 Eagle 麥道公司 基本型
F-15B 「鷹」 Eagle 麥道公司 A型的雙座教練型
F-15C 「鷹」 Eagle 麥道公司 重型制空戰斗機 A型的改進型
F-15D 「鷹」 Eagle 蟮攔 ?C型的雙座教練型
F-15E 「攻擊鷹」 Strike Eagle 麥道公司 戰斗轟炸型
F-15F 「鷹」 Eagle 麥道公司
F-15J 「鷹」 Eagle 麥道公司 日本引進生產型
F-15DJ 「鷹」 Eagle 麥道公司 J型的雙座教練型
F-15I 「攻擊鷹」 Strike Eagle 麥道公司 以色列購入型
F-15K 「鷹」 Eagle 麥道公司 韓國購入型
F-16 「戰隼」 Fighting Falcon 主力輕型戰斗機
F-16A 「戰隼」 Fighting Falcon 生產型
F-16B 「戰隼」 Fighting Falcon 雙座戰斗教練型
F-16C 「戰隼」 Fighting Falcon
F-16D 「戰隼」 Fighting Falcon 雙座戰斗教練型
F-16R 「戰隼」 Fighting Falcon 偵察型
KF-16 韓國引進生產型
F-18 「大黃蜂」 Hornet 艦載戰斗轟炸機
F-18A 「大黃蜂」 Hornet 艦載戰斗轟炸機
F-18C 「大黃蜂」 Hornet 艦載戰斗轟炸機
F/A-18 「超級大黃蜂」 Super Hornet 波音公司 艦載戰斗轟炸機
F/A-18A 「超級大黃蜂」 Super Hornet 波音公司 艦載戰斗轟炸機
F/A-18C 「超級大黃蜂」 Super Hornet 波音公司 艦載戰斗轟炸機
F/A-18D 「超級大黃蜂」 Super Hornet 波音公司 艦載戰斗轟炸機
F/A-18E 「超級大黃蜂」 Super Hornet 波音公司 艦載戰斗轟炸機單座空戰型
F/A-18F 「超級大黃蜂」 Super Hornet 波音公司 艦載戰斗轟炸機雙座戰斗教練型
F-20 「虎鯊」 Tiger Shark 多用途戰斗機
F-22 「猛禽」 Raptor 洛克希德公司和波音公司 第四代隱身戰斗機
F-22A 「猛禽」 Raptor 洛克希德公司和波音公司 第四代隱身戰斗機
YF-23 諾斯羅普公司和麥道公司
YF-23A
F-51 「野馬」 Mustang 活塞式戰斗機
F-80 「流星」 Shooting Start 噴氣戰斗機
F-80A 「流星」 Shooting Start 噴氣戰斗機
F-80C 「流星」 Shooting Start 噴氣戰斗機
F-82 「雙野馬」 Twin Mustang 雙發活塞式戰斗轟炸機
F-84 「雷電噴氣」 Thunderjet 戰斗轟炸機
XF-85 「惡鬼」 Goblin 寄生式戰斗機
F-86 「佩刀」 Sabre 噴氣戰斗機
F-86E 「佩刀」 Sabre 噴氣戰斗機
F-89
F-94 「星火」 Startfire 噴氣戰斗機
F-100 「超佩刀」 Super Sabre
F-100C 「超佩刀」 Super Sabre
F-101 「魔術師」 Voodoo 護航戰斗機
F-104 「星」 Start Fighter 多用途戰斗機
F-104G
F-105 「雷公」 Thunderchief
F-106A 「三角標槍」 截擊機
F-106H 「三角標槍」 截擊機
F-108
XF-108 「輕劍」 北美公司 戰斗機
F-111 戰斗轟炸機
EF-111 「大烏鴉」 專用電子干擾機
FB-111
F-111A 中程轟炸機 空軍型
F-111B 海軍型
F-111G 戰術攻擊機
F-117A 「夜鷹」 隱身戰斗機
法國「陣風」戰斗機共5款
A型 是陣風戰斗機的技術展示原型,於1986年首次飛行,現在已經退役。
B型 是法國空軍使用的雙座機型,於2004年交貨。
C型 是法國空軍使用的單座機型,2004年6月供貨。
D型 1990年代初達梭使用這個型號來稱呼打算生產給空軍的飛機。
M型 是法國海軍採用的單座型,2002年開始服役。 陣風M型比C型重約500千克,從外形上它與C型非常相似,
N型 本來被命名為BM型,是計劃中的雙座海軍機型。但由於支出限制以及訓練更多飛行員需要的費用而被放棄。
更正一下「台風」不是法國的,「台風」是歐洲戰斗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合作)研製的新型單座雙發超音戰斗機,前身是EFA驗證機,在驗證機時法國曾參與其中,但是後期為了不把自己的幻影系列丟掉,保證自己的航空工業,在加上每個國家對飛機性能的要求不同,退出了。台風開始命名為EF2000。該機主要用於防空和空中優勢任務,兼具對地攻擊能力。
英國「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可分為三個系列:
第一個系列是對地攻擊型,包括「鷂」GRMK1、GRMK1A和GRMK3,1969年4月開始裝備部隊。
第二個系列是雙座教練型,包括「鷂」TMK2、TMK2A、TMK4、TMK4A和TMK8N等型別,1970年7月開始投入使用。
第三個系列是海軍型和出口型,包括「鷂」MK50、GRMK5、MK52、MK54、MK55、MK60以及「海鷂」FRSMK1和FRSMK2等。其中主要型別有:「鷂」MK50是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生產的單座直接空中支援和偵察型戰斗機,美國海軍編號為AV-8A,1971年開始交付,至1977年全部交付完畢。GRMK5是MK50的改進型,美國海軍陸戰隊編號為AV-8B。
澳大利亞海鷹獅系列是引進瑞典瑞典JAS-39鷹獅戰斗機自己的改進的,目前就原形JAS-39來說也就大改了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