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亞的經濟結構是怎樣的
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服務業。自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經濟經歷了重大結構性調整,服務業迅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當前已達到70%左右。成為澳大利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黃金業發達,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金大國。澳大利亞郵政是世界上少見的賺錢而不需要政府補貼的郵政系統。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澳大利亞統計局2017年3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澳大利亞經濟平穩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GDP較上年同比增長2.4%,增幅與上年持平。初步統計,2016年,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澳大利亞名義GDP為16926.68億澳元,同比增長3.6%,名義增幅較上年回升1.6個百分點;按2014-15財年不變市場價格計算,實際GDP為16772.59億澳元,同比增長2.4%;GDP平減指數為100.92(2014-15財年=100),同比上漲1.1%。排名世界第12。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
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資源是很多國家極為羨慕的,英語中甚至有一個片語專門形容澳大利亞「Theluckycountry」,意思是說澳大利亞的氣候、歷史、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比較幸運,國民不需要太辛苦勞動,只要讓牛羊隨便吃草,在地上挖礦就可過高水平的生活,而且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戰火的侵擾。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澳大利亞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所提高。
服務業是澳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經過30年的經濟結構調整,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80%以上。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2009/2010年度,服務業產值達8452億澳元,占國內生產總值65.8%。房地產、商業和金融業的增長最為突出。
⑵ 國際快遞:我想給澳大利亞的家人寄兩本書,以及幾件文具幾個本子,想就去中國郵政。第一,EMS是不是就
EMS屬於中國郵政,EMS寄澳大利亞的話首重500克要220元,續重500克要50元。你寄的東西如果不是很急,建議不要寄EMS,太貴了。便宜點的可以選擇普通空運甚至海運包裹。最好自己包裝,郵局一個小盒子都好幾塊錢。
⑶ 澳大利亞郵政的改革的變與不變
1975年之前,澳大利亞郵電部(the former Postmaster General's Department)一直管理著澳大利亞國內和與他國的郵政和電信業務。1975年7月1日,澳大利亞郵電部決定郵電分設、分營,分別成立澳大利亞郵政委員會和澳大利亞電信委員會,從上到下實行政企合一體制,按兩個實體分別獨立經營並進行行業管理。
改革之前,澳大利亞郵政業務大約有6500萬澳元的赤字。這次改革就是要通過郵政機構及其新成立的委員會對收入和支出負有明確責任,從而提高郵政業務的效益,並能夠每年滿足至少半數的資本支出需求。雖然這次改組使郵政業務擺脫了政府的直接管制,但也取消了預算補貼和來自效益可觀的電信業務的交叉補貼。在這種情況下,郵政收入只能來自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只有在收入達不到上述目標或因擴大再生產需要而進行資本投資時,才會獲取政府的貸款。
1989年,作為全國微觀經濟改革的一部分,澳大利亞郵政正式成為一個國有的、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公司。該公司依法成立了董事會;信函業務予以保留;履行提供普遍服務義務;除支付一定的稅費外,向唯一股東即政府交紅利。
漸漸地,澳大利亞郵政提高了效率,利潤也增長10多倍,勞動生產率高出同期國內平均水平的2倍多。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按照商業化模式經營,自負盈虧;在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級別注入新的私營管理技巧;通過全面改善郵件處理設備和技術,提高運行效率和可靠性;將產品和服務供給擴展到其他補充領域;全面修整長期虧損的零售業務等。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郵政的商業化變革以確保郵政員工利益和國家民眾利益為前提,既沒有強迫裁員,也沒有降低普遍服務水平和質量,公司作為值得信賴、可靠的社會服務的供給者的名譽得到有效維護。2003年被評為「澳大利亞最值得信賴的商業組織」。在國際舞台上,澳大利亞郵政同樣是全球業績最好的郵政企業之一。在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也是發達國家中保持最低信函資費的國家之一。 澳大利亞郵政經歷了30年的改革歷程:郵電分設、政企合一、政企分開、企業化經營。但有三個方面沒有改變。
改革並未實行「私有化」。澳大利亞郵政公司成立後,雖然是企業式經營,但政府仍然是唯一股東,仍然是國家開辦、國家所有,這一點今後也不會改變。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將有的農村邊遠地區的郵政服務點「出售」給私人經營,並不是實行「私有化」,其網點沒有撤掉,仍然是郵政網的組成部分。說得准確一點,屬於「委託代辦」性質,仍然要為當地居民提供郵政服務並一切要按郵政規章制度辦。郵政的基本職責是提供普遍服務,這種定位決定了郵政必須由國家統一開辦;但同時為提高郵政的效益、效率,又可以實行企業式、商業式經營。
信件寄遞業務由郵政專營沒有變。盡管1990年代末在澳大利亞有人提出縮小郵政專營范圍的要求,但政府沒有採納,只是將收取10倍於郵政資費的標准改為4倍。到目前為止,非郵政公司要經營250克以內的郵政專營業務,必須向用戶收取4倍於郵政的資費,否則即屬違法。
開「郵政商店」沒有改變郵政性質。澳大利亞郵政在郵局的營業場所開辦「便民服務」(即所謂「郵政商店」),目的是為用戶用郵提供方便。其所出售的「商品」也都是與郵政業務有關,用戶用郵時需要的。這些「商品」是通過物流配送方式提供的,但不能據此就說郵局成了商店,郵政是物流了,至少在澳大利亞人們不是這么認為的。實際上,開辦「便民服務」絲毫沒有改變郵政是通信服務的本質屬性。現在推動郵政改革是一種趨勢,但改革的前提是郵政的定位不能隨意改變,否則改革會迷失方向,發展也無從談起
⑷ 澳大利亞郵政的零售網路與金融業務
(Future Post)
1994年,為迎接國內郵政市場進一步開放和新電子替代技術的挑戰,澳大利亞郵政開始為2000年規劃一個嶄新的信函處理和投遞網路。該項目計劃投資5.1億澳元,引入世界一流的電子自動化郵件處理技術。
1、網路從新配置內容
在悉尼的Strathfield和墨爾本的Dandenong新建立兩個主要的郵件處理中心;
關閉Turella、Leightonfield、Seven Hills、Preston、Blackburn、Scoresby和Clayton的7個郵件處理中心;
在新建兩個主要郵件處理中心過程中,對約6 800名員工進行重新安置、調配或自願退休。
2、網路引入的新設備
能夠識讀機器列印地址和手寫體地址的電子光學字元閱讀器(MLOCR);
能夠自動分揀條碼郵件的設備;
當MLOCR不能立即解析郵件地址(未列印條碼或質量不合格的條碼)時,可識讀該類郵件地址的視頻信號編碼器(Vide Coding);
可把郵件傳輸到預先確定的處理點的計算機控制管理系統。
1998年~1999年,一些商業用戶試驗了引入網路的新機器。隨著悉尼的Strath field和墨爾本的Dandenong信函處理中心的建成,全部用戶採用自動化設備處理文件。此時,他們每天可以處理的郵件達1 200萬件。隨著「FuturePost」的實施,澳大利亞郵政首次自動化分揀信函到投遞段,提高了郵件投遞的可靠性和准確性,降低了投遞的成本。至今,澳大利亞郵政網路已引入56台條碼分揀機、593台Vide Coding、46台MLOCR(其中39台投入使用,其餘7台在試驗中)。 澳大利亞金融市場的競爭最為激烈,而且變幻莫測。全國的各金融機構相繼採用新技術,向顧客提供基於電話和網際網路的各項服務。郵政公司通過「面對面」 和網上服務方式,在金融市場確定了鞏固地位。今天,郵政公司通過票據支付(Billpay)和直接轉賬(Giro Post)業務,有效地開通了全國最大的個人金融服務網路。近年來,郵政公司的票據支付業務發展很快,票據支付委託人已由27家增加到390家。 1999~2000年度,郵政公司通過票據支付業務為390家公司支付1.7億多張票據。直接轉帳業務是一項適合於農村的中小商業使用的金融業務(其他金融機構關閉了他們在農村的營業網點)。1999~2000年度,地處偏遠山區的新南威爾士州的梅里瓦和西澳大利亞的得比的28家金融機構加入了郵政公司的網路(至今已進入直接轉帳業務網路的金融機構已達52家)。到1999~2000年度,已有2 822個郵政網點可提供直接轉帳業務服務,年處理直接轉帳業務交易2 800多萬筆。目前,郵政公司與聯邦銀行選擇了30個地區,共同開發一項商業銀行業務。如果此項業務試驗成功,用戶可首次通過郵政選擇各個金融機構的服務,並將該項業務推廣到200個郵政零售點。
面對金融市場的競爭形勢和新技術不斷涌現,澳大利亞郵政公司加快試驗推行商業銀行業務,引入網際網路票據支付業務,通過網際網路自動銷售系統(Net Pos),使郵政變成為第三機構服務的「前台」。
⑸ 澳大利亞郵政領先中國的地方
郵政領先中國的地方嗎?哦,他其實可以郵到中國的地方么?哈,其實這個應該就是沒有問題的,可以有啊,給予
⑹ 澳大利亞郵編多少位的
您好!澳大利亞郵政編碼為4位阿拉伯數字,第一位數字代表州,因為澳大利亞中部為無人(或少人)居住的沙漠,所以有些部分郵政編碼跨越二或三州。
澳大利亞郵編示例:2060
希望能幫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⑺ 往澳大利亞寄信件用郵政好不好
澳洲郵寄信件大多數都是用post office 不過一張郵票60c 貌似最近漲到了70c一張 而且一封信件大學需要1.4澳幣。。所以也不便宜
⑻ 澳大利亞郵政的特色服務靈活營銷
澳大利亞的郵政局所統稱為郵政商店 (POSTSHOP),雖然建築風格和規模不同,但以紅色為主色調的門面和標識卻體現了澳大利亞郵政獨特的形象設計和企業文化。店內的商品陳設如同小型超市,布置規范整齊,所售商品除郵政用品以外,更多的是文具、兒童玩具、畫冊音像等,尤其文具類品種多樣、選擇面廣,挑選方便,從表面看郵政商店更像國內的文具店,而且所有商品都由總部統一配送並實行統一價格,一些時令性商品如聖誕賀卡可以降價出售,其他商品一律不允許自行定價。在局長辦公室的電腦終端可隨時了解店內的銷售、庫存和收入情況,而且通過條形碼技術可以對客戶當面交寄和自己投入信筒的郵件及時跟蹤查詢 (澳大利亞郵政允許將給據郵件直接投入信筒 )。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提供給客戶的郵政專用包裝用品,包括規格、種類繁多的各種信封、包裝箱,製作講究、質量可靠,且價格較低。原因是澳大利亞郵政的所有包裝用品均採取集中招標製作,各家商店需求什麼只要通知供貨商配送就解決了。筆者還了解到,澳大利亞郵政使用的各種業務單冊也是按照同一渠道和供應方式。見微知著,可見澳大利亞郵政精打細算的管理風格。 澳大利亞郵政近年來的財務狀況是非常令人樂觀的, 2003~2004年度的稅後利潤達到了創記錄的 3.71億澳元,比上一財政年度增長 4000萬澳元,這一結果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們靈活的經營方式和有效的營銷手段。例如:在發展郵政傳統業務方面,他們十分重視商業信函的增長,制定了方便客戶使用商函業務的郵件處理規則和資費優惠政策。每次發函幾百件以上的即可作為大客戶對待,並且根據客戶在交寄商函前的預加工處理程度,分別給予相應的資費優惠,而不是僅根據交寄量的大小來決定價格。如:每件資費為 0.50澳元的商函,如果客戶在交寄時已將條形碼等手續代郵局加工好,並且還進行了分揀捆紮,這樣每件商函的資費就可以下浮到 0.32澳元,相當於享受了 30%多的優惠。他們的觀點是,客戶為郵政做了許多工作,減輕了郵政的勞動,理應讓利於客戶。細想這種讓利方式在優惠客戶的同時,郵政自身也減少了投入和支出,比簡單的資費下浮劃算得多。
澳大利亞郵政速遞業務近幾年通過轉變作風、改善服務、在價格上採取靈活的資費政策等一系列措施,重又贏得了客戶的信賴,並且把過去由於服務差被私人公司搶走的客戶又爭取回來,使速遞業務得到了健康發展,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他們提出的「服務就是營銷」的理念發人深思,因為方便是客戶對郵政的第一要求,他們把這種服務內涵延伸到了每一個細節,諸如:窗口員工的服務態度,代客戶包裝,投訴處理,甚至具體到留意客戶排隊等候,及時合理疏導,並要對客戶道歉等問題,都對每個員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還要求與大客戶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允許中小企業在信封上為自己做廣告,聖誕節給客戶寄送業務宣傳品,免費為新企業提供網上信息等。通過這些措施和辦法提升了郵政的美譽度,也培養了客戶使用郵政業務的忠誠度。
在服務設施方面,2004年澳大利亞郵政新增投遞點 22.8萬個,使總數達到了 968萬個, 95%以上的國內郵件達到了投遞標准,郵政銀行網點新增 118個,總數達到了 612個。具備了這樣一個軟硬體兼備的服務平台,再適時開發出一些適銷對路的產品,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澳大利亞郵政速遞開發的鮮活食品、紅酒等業務就很快打開了市場,甚至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為海外澳大利亞人購買黑醬 (一種澳大利亞人喜愛的調味品 )提供服務。 在澳大利亞郵政依託分布廣泛的基礎設施而發展起來的許多新業務和新產品中,物流是澳郵的明星業務。2000年8月,澳大利亞郵政正式推出「郵政物流」新品牌,同年11月開始互聯網一條龍服務。2001年,物流收入增長37.5%,2002年收入增長高達96%。這對彌補郵政核心業務由於出現替代業務而造成的收入下滑損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亞郵政的公司商業戰略分三個層次:擴大和鞏固核心業務;在替代和新增長市場建立領先地位;平衡企業核心能力。在平衡核心能力這個層次上,端到端的物流服務被放在首要位置。端到端物流(end-to-end logistics)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定單登記、倉儲、存貨提取、集裝、投遞、應收款等一系列分工細致而明確的業務范疇。
提供一流的端到端的物流服務是澳大利亞郵政八大「服務解決方案」之一。在此基礎上,他們還敏銳地捕捉市場新的動向和需求,從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向第三方信息供應商轉化,向長期服務並已建立良好關系的物流大客戶提供包括信用管理的第三方數據處理服務。在2001年至2002年期間,澳郵開始向主要的物流客戶提供數據處理的各種商業性服務。 澳大利亞郵政根據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趨勢,把物流服務的對象定位為國家級的公司類別用戶,尤其是擁有全國性業務和組織基礎的公司,這為澳大利亞郵政物流向專業化現代獨立物流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郵政傳統的包裹業務的用戶群則為個人消費者、在家辦公族、中小企業、商業銷售型公司用戶及國家級公司類用戶。澳大利亞郵政對各個劃分得很細的用戶群體都能夠有的放矢,制定適應其特點的營銷策略,收入利潤年年穩步增長。
從這些用戶群細分的對比看出,澳大利亞郵政物流的目標市場定位在與行業龍頭大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繫上,並為他們提供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
在競爭激烈的物流市場上,面對著來自海外國際化速遞與物流行業的競爭,澳郵物流部門間接通過戰略性聯盟或直接參與競爭,依然有不俗的業績,成為澳大利亞郵政公司2002財年年報被屢屢提及的一大亮點。澳大利亞郵政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外包物流,物流的市場份額和收入將加速增長。正如澳郵高層人士所指出的,物流和配送是澳大利亞郵政未來發展的著眼點。 澳大利亞郵政對外進行商業銷售的物流服務是從其內部大量的物流處理發展起來的。對外進行商業銷售的收入增長迅猛,為澳郵傳統業務增加了價值。同時,在重點目標市場,尤其是針對電子、酒和電信消費者的市場有了較大份額。2001年日處理5460份定單,2002年增長到日處理8400份;完全准時投遞率達到96%。隨著業務的迅猛發展,澳郵還不斷地增加倉儲設施,經營范圍也不斷地擴展。
澳大利亞郵政稱,「郵政物流」可以按客戶的需求,提供「捆綁式」服務,從采購貨物進行獨家配送,到倉儲、打包、定單處理,以及投遞、退貨管理和交易信用處理。澳大利亞郵政很重視內部不同部門的集成與綜合。郵件和網路部門、商業部門在多種業務過程中都參與協作,大大加強了澳大利亞郵政多元化的商業性經營,共享服務部門參與統籌,結合後台計算機系統,可以為物流等第三方外包業務提供用戶量身定製的產品與服務。
2002年2月,澳大利亞郵政物流贏得了澳大利亞最大的電信運營商Telstra公司的零售外包業務,為其用戶配送手機。利用澳大利亞郵政的後台計算機系統,向Telstra的商店網路配送產品和廣告宣傳材料,配送手機充值卡以及為Telstra的大多數公司類用戶配送手機及手機配件。2002年,澳郵物流為Telstra公司的零售業務合同處理了近50萬份定單。IT技術部門、共享服務部門都參與了運作,共享服務部門還准備把服務擴大到為Telstra公司進行電話卡的信用管理服務。
2002年,澳大利亞郵政與微軟合作,在澳大利亞獨家為微軟的Xbox游戲機用戶配送游戲系統,以此為標志,澳大利亞郵政成為第四方物流商。微軟指定澳大利亞郵政為其Xbox「新一代視頻游戲系統」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的獨家發行商,並在2002年3月開始發行。在全世界范圍內,澳大利亞郵政是微軟唯一指定為產品發行商的郵政類機構。微軟方面人士指出,他們之所以選擇澳大利亞郵政的原因是,他們需要綜合的金融交易管理服務,並且能夠在整個過程中,與物流功能全面地結合起來,澳大利亞郵政正是發行配送理想的合作夥伴。物流部門與澳郵其他部門緊密地協作,為微軟的具體需求提供一個綜合性的方案:澳郵在悉尼遠郊維拉伍德場區儲存Xbox操縱板,並進行裝配和包裝,在配送之前還要進行質量檢驗。在這個過程中,澳大利亞郵政的共享服務部門接受用戶定單,製作用戶賬單並進行信用管理和客戶服務;郵件和網路部門、快信信使服務和速遞服務分擔投遞工作;而郵政零售網點則處理退貨問題。
建立「郵政物流」之初,其發展戰略就包括拓展網上食品銷售的投遞業務。現在,「郵政食品在線投遞」已是澳郵物流的一個拳頭產品,它要求嚴格控制時間、並且能控制溫度。澳大利亞郵政在墨爾本和悉尼為「梅耶蔬菜公司」投遞網上采購蔬菜業務,郵政物流配備了新型的專業運輸車輛,進一步加強該業務處理能力。這種車輛的貨箱由玻璃纖維製成,完全模具化生產,由計算機控制和監視,有三檔可控制溫度,有電腦溫度數據記錄器和先進的冷藏設備以保證食品的新鮮。2002年郵政食品在線投遞收入增長了48.3%。與澳郵物流合作的蔬菜電子商務公司又續簽了5年的合作協議,並把原先只是為用戶投遞所定貨物的單一業務擴展到了為該公司全程管理用戶定單的第三方物流處理。
⑼ 求問代購大神澳大利亞郵政(AUPOST)這個快遞最快幾天到國內 有用過的嗎
沒用過。我從中國通過ems寄過兩次次東西到澳大利亞,第一次大概10天左右。第二次用了20來天,其中郵件半個來月都在中國徘徊……
如果從澳洲到中國也是EMS接aupost的話就別考慮了,中國郵政的素質,別丟了就燒高香了
⑽ 澳洲郵局
一周左右,但是受到聖誕節和新年(都是澳洲公共節假日)的影響,要比平時慢上一些;上月22日開始澳洲郵政人員還舉行了罷工,所以2周內吧,我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