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斯諾克:澳洲火炮有多牛
尼爾·羅伯遜他在16歲,也就是1998年時轉入職業台壇,2003年羅伯遜在紐西蘭奪取了21歲以下斯諾克世界冠軍,被專家視為斯諾克未來之星。2010年世界斯諾克錦標賽決賽中尼爾·羅伯遜以18比13擊敗06年世錦賽冠軍格雷姆·多特,在奪得職業生涯第5個排名賽冠軍的同時,也成為了自1980年加拿大人克里夫·桑本奪冠之後,30年來第一位奪得世錦賽冠軍的非英倫三島選手。80後選手中第一個獲得世錦賽、英錦賽、大師賽於一身的球員。
是個很了不起的球員,無可否認。但是最近這兩年狀態有點掙扎,經常比賽一輪、二輪游
B. 澳大利亞陸軍什麼水平
澳大利亞現役總兵員約有8.7萬人(其中包括第一類預備役兵員0.27萬人和現役後備兵員隊的2.54萬人)。1995年年底,現役總兵員已縮減至5.9萬人。澳大利亞沒有準軍事部隊。澳大利亞可動員的兵員有446萬人,而適於服役的有389萬人。澳大利亞不實行徵兵制,全部是志願兵。澳大利亞一九九五年財政年度的國防預算為96.37億元(合73.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據報道,在今後年,澳大利亞的國防預算將遞減0.5%。澳大利亞陸軍人數為2.66萬人,後備兵員為2.6萬人。澳大利亞陸軍的編成如下:陸軍司令部下轄:2個師司令部(其中有一個為總預備隊的);10個旅司令部;1個後勤支援部隊司令部;1個地面聯絡群;1個綜合裝甲團;3個偵察團;1個偵查/裝甲人員輸送車綜合團;1個裝甲人員輸送車團;2個中型炮兵團;5個野戰炮兵團;1個綜合防空團、3個戰斗工兵團;1個野戰工兵團;1個工兵支援團、2個修建團;1支陸軍通信部隊;5個通信團;21個步兵營、1個特種空勤團;1個突擊團;2個航空兵團;2個師屬情報連;1個運輸團;1個戰地後勤營;此外,還有技術保障、醫療服務等軍隊服務人員。後勤司令部下轄:司令部後勤部;全國國防器材儲存與發放中心;2所驗證與實驗院、3個後勤群;4個後勤營;5個後勤連;8個綜合運輸部隊;1個憲兵連;10基地後勤支援中心;1個支援部隊;1所國防部隊教養院;1所軍隊醫院。培訓司令部下轄:司令部培訓總部;3所軍事院校;17所軍事學校;1個新兵培訓營;陸戰中心;陸軍冒險培訓中心;陸軍作戰模擬群;陸軍培訓技術中心;電氣機械工程培訓中心;8個培訓大隊;陸軍軍械中心。澳大利亞陸軍的裝備如下:豹1A3坦克105輛、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700輛;LAV-25輪式步兵戰車20輛;M2A2馱載105mm榴彈炮255門,M198155mm榴彈炮36門,105mm輕型火炮45門;米蘭反坦克導彈數量不詳;M40106mm無後坐力跑68門;輕劍地對空導彈發射系統19個;RBS-70地對空導彈發射裝置60具。澳大利亞陸軍航空兵裝備有各型飛機和直升機共約160架。據稱,由97輛LAV系列車輛正在交貨之中。海軍人數為1.47萬人,海軍裝備有3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4艘潛艇,2艘近岸獵雷艦艇,2艘教練與直升機支援艦艇,6艘登陸艇,15艘大型巡邏艇,以及其它船隻等。海軍航空兵有950人,裝備有各型飛機和直升機共32架。空軍人數有1.77萬人,空軍的編成和裝備如下:2個戰斗偵查中隊,裝備有戰斗機33架和戰斗偵察機4架;4個戰術戰斗機中隊,裝備有F/A-18攻擊戰斗機54架,教練戰斗機17架;2個海上偵察中隊,裝備有P-3C巡邏機19架;6個運輸機中隊,裝備有各型運輸機66架。此外,空軍有各性教練機97架。
反正挺牛的
C. 世界著名火炮有哪些
法國CT155自行榴彈炮 英國AS90自行榴彈炮 俄羅斯 2S3自行榴彈炮 德國PzH 2000 自行榴彈炮 美國M270多管火箭炮 美國M-109 自行榴彈炮 美國「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炮 美國M270自行多管火箭炮 美國M109自行榴彈炮 捷克斯洛伐克 DANA自行榴彈炮 俄羅斯 2C19(2S19)自行榴彈炮 美國M107自行火炮 英國陸軍AS--90式自行火炮 中國陸軍155mm重型自行火炮 中國PLL01---155mm加榴炮
採納哦
D. 澳大利亞在二戰厲害嗎
二戰里澳大利亞陸軍正面的戰鬥力簡直爆表…
1942年日本人已經打出了百戰百勝的名頭,准備入侵澳大利亞。這時候澳大利亞在新幾內亞的Milne Bay 修建軍事基地,准備反攻整個新幾內亞。
然後日本派出了2000名精銳的海軍特別陸戰隊士兵對這個還沒有建成的空軍基地進行奇襲,准備以此震懾澳洲人…
萬萬沒想到的是澳軍和對日軍稍有懼怕的美軍不同,遭到奇襲後居然沒有慫就是干,激戰兩天後擊斃領隊中佐與其餘七百餘人…
剩下的殘兵撤退一部分進入山林,澳軍一看這不科學啊,說好的為天皇陛下玉碎呢?別跑啊,來肛正面啊,於是進山搜獵…
這場戰役成為了太平洋戰場盟軍步兵戰士軸心國步兵的第一戰。
之前日軍一木支隊也在這個島上被美軍擊殺777人,但是不同的是一木支隊戰鬥力完全低於海軍特別陸戰部隊,而澳軍與美軍不同的是完全沒有火炮…和日軍也就是「肛正面」。
不說軍備、戰略等方面的問題,澳軍這支部隊在肛正面上是強於美軍和日軍的。
然後澳軍就把新幾內亞打成了日本人的人間地獄,1944年12月日本第18軍司令部發布「禁止食用戰友屍體,違者嚴懲」的布告。
新幾內亞島駐扎二十萬日本陸軍,向澳軍投降一萬餘人,其餘全殲。
最終,日軍十八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向澳大利亞第六師師長羅伯遜少將遞交降書。
作者:司徒青雲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5075411/answer/1114301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作者:司徒青雲
E. 美國M101榴彈炮有哪些國家在使用
美國M101榴彈炮基本數據:生產商:岩島兵工廠;生產日期:1941年起;總重量:2260千克;後膛閉鎖系統水平閉鎖;全長:5.94米後座緩沖系統;固定液壓:107厘米行程;炮管長度:22倍徑:2.31米;炮架或載具種類縱向分離雙炮尾拖架;寬度:2.21米;最大射擊仰角-5°至+66°;全高:1.73米;最大迴旋角度46°;炮彈:105x372R槍口;初速472米/秒;口徑:105毫米;最大射程11270米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亦後克羅埃西亞得對約50門M2/M101榴彈炮,另外南斯拉夫生產的M56榴彈炮仿製自德國的leFH18榴彈炮,但發射M101的105毫米彈葯。澳大利亞陸軍後備軍至今仍有裝備小量的M2榴彈炮,並逐步以L118榴彈炮及M198榴彈炮作取代。
M101榴彈炮曾為67個國家的裝備,包括:希臘、巴哈馬、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克羅埃西亞、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國、瓜地馬拉、印度尼西亞、日本-陸上自衛隊、立陶宛、馬其頓、墨西哥、紐西蘭、巴拉圭、秘魯、菲律賓、烏拉圭、南越、塞爾維亞、柬埔寨、南斯拉夫、澳大利亞、泰國、土耳其、緬甸、中華民國、巴基斯坦、韓國,等多個國家與地區。
F. 有哪幾種類型的炮
1.迫擊炮
迫擊炮是用座鈑承受後坐力的高射角曲射火炮。通常發射尾翼彈。其主要特點是:身管短,構造簡單,重量較輕,運動方便,適用於在各種地形上作戰;初速小,射角大(通常為45度一85度),彈道彎曲,適用於射擊遮蔽物後的目標和水平目標。主要配用殺傷爆破榴彈,用於壓制、殲滅敵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鐵絲網和其它障礙物;還可配用照明彈、煙幕彈等特種炮彈,以完成多種戰斗任務。按裝填方式分為前裝式和後裝式;按炮膛結構分為滑膛式和線膛式;按運動方式分為攜帶型、馱載式、牽引式和自行式;按口徑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三類,輕型一般為50、51、60毫米口徑,全炮重小於20公斤,主要裝備步兵。作戰時,一般由單兵攜帶,或分解成幾個部件,由幾人背負或由牲畜馱載;中型一般為81、82毫米口徑,全炮重在40公斤左右,可分解成幾個部件搬運;重型一般口徑大於100毫米,全炮重在100公斤以上,採用車輛牽引或自行。追擊炮通常由炮身、炮架、座鈑和瞄準具組成。在戰斗狀態時,炮身尾部的炮杵置於座鈑駐臼內。進行觸發射擊時,擊針外突,炮彈從炮口裝填,靠下滑撞擊擊針擊發底火;進行拉發射擊時,擊針縮回,炮彈入膛後,靠拉火機的擊錘撞擊擊針擊發底火。發射時,炮身的後坐力經座鈑傳至地面,靠土壤的變形吸收後坐能量,限制後坐運動。
2.加農炮
加農炮是彈道低伸的火炮,屬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主要用於射擊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對裝甲目標和垂直目標,多用直接瞄準射擊;對遠距離目標,則用間接瞄準射擊。主要由炮身、炮架、瞄準裝置等部件組成。主要特點是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40—80倍)、初速大(通常在700米/秒以上)、射程遠(如152—155毫米加農炮的最大射程可達22—35公里)。按其口徑可分為小口徑加農炮(75毫米以內)、中口徑加農炮(76—130毫米)和大口徑加農炮(130毫米以上);按運動方式和結構分為牽引式、自運式、自行式和運載式(安裝在坦克、飛機、艦艇上)四種。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艦炮和海岸炮也屬加農炮類型。使用彈種有殺傷榴彈、爆破榴彈、殺傷爆破榴彈、穿甲彈、脫殼超速穿甲彈、碎甲彈、燃燒彈等。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3.榴彈炮
榴彈炮是身管較短,初速較小,彈道較彎曲的火炮,屬於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主要用於殲滅、壓制敵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工程設施、橋梁、交通樞紐等。它由炮身、炮架和瞄準裝置組成,按其機動方式,分為牽引式和自行式榴彈炮兩種。主要特點是:身管較短(一般為口徑的20—30倍)、初速較小(通常為300—600米/秒);射角較大(約達70度),彈丸落角也大,殺傷爆破效果好;採用多級變裝葯,在射角不變的條件下,可獲得不同的初速、彈道和射程,便於在較大縱深內實施火力機動。現代榴彈炮炮身長達口徑的33—44倍,初速達827米/秒,最大射角75°,使用一般榴彈,最大射程達18000多米,使用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30000米。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4.加農榴彈炮
簡稱「加榴炮」。加榴炮是指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彈道特性的火炮。主要用於射擊較遠距離目標和破壞較堅固的工程設施。由炮身、炮架和瞄準裝置組成,具體結構與加農炮和榴彈炮相似。其特點是:可以平射和曲射;比加農炮炮身短,彈丸初速范圍廣(使用變裝葯),炮身射角和彈丸落角大;比榴彈炮炮身長,射程遠;用最大號裝葯和小射角射擊時,具有加農炮的性能;用小號裝葯和大射角射擊時,具有榴彈炮的性能。現代加榴炮的口徑多為152—155毫米。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25—40倍,彈重為45公斤左右,最大射程為17—25公里。配用彈種與榴彈炮相似。按其運動方式分為牽引式、自運式和自行式三種。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5.火箭炮
火箭炮是一種多發聯裝火箭發射裝置,屬於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主要用於對大面積目標射擊。通常由定向器、回轉盤、方向機、高低機、平衡機、瞄準器、點火系統及平台運動系統等組成。按定向器種類,可分為軌式、籠式和管式;按運動方式,可分為自行式和牽引式。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彈的點火器和賦予火箭彈初始飛行方向。裝彈完畢後,可一次發射一發,也可連續發射數十發。發射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機動性好,但射彈散布大,發射時火光大,陣地容易暴露。火箭炮的口徑一般為107—273毫米,最大射程40公里,主要配用殺傷爆破火箭彈,也可配用特種火箭彈,布設地雷、照明和施放煙幕等。是進行地面火力突擊的主要火炮。
6.無坐力炮
也稱「無後坐力炮」。它是一種滑膛無反後坐裝置的火炮。發射時,利用發射葯生成的部分火葯氣體由炮尾向後噴出,產生反作用力,其方向與彈丸出口時賦予炮管的後坐力方向相反,故該炮沒有反後坐裝置。無坐力炮主要用於摧毀近距離的裝甲目標和火力點。由炮身、炮閂、炮架和瞄準裝置等組成。其口徑一般為57—120毫米,對坦克的直射距離為400—800米。主要配用空心裝葯破甲彈、高爆榴彈。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便於機動等特點。
7.高射炮
簡稱「高炮」。是從地面上對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必要時也可用於對地面或水面目標射擊。主要特點是:炮身長、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多數配有火控系統。按運動方式分,有牽引高炮和自行高炮;按口徑分,有小口徑高炮(口徑小於60毫米)、中口徑高炮(口徑為60—100毫米)、大口徑高炮(口徑大於100毫米)。高炮通常都裝有半自動或全自動炮閂,有機械化或自動化裝填機構,可連續自動地裝填和發射;大多數裝有隨動裝置,能自動瞄準和追隨目標。大、中口徑高炮還裝有引信側合機,以自動裝定引信分劃。小口徑高炮通常裝有自動高射瞄準具,能不斷地計算裝定射擊目標,以滿足瞄準不斷變化的空中目標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120毫米和128毫米等大口徑高炮。60年代以後,大口徑高炮逐步被地空導彈所取代,小口徑高炮則獲得較大發展,採用了多管聯裝,提高了發射速度,增大了火力密度。由於跟蹤雷達、光電跟蹤和測距裝置、火控計算機和火炮組成的自行高炮系統的出現,提高了機動能力、行進中射擊能力的射擊效果。小口徑高炮將繼續向雷達、計算機、火炮等結成一體、多管聯裝或多管旋轉、自行化以及彈(地空導彈)炮結合的方面發展。
8.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是指與車輛底盤結合為一體,能自行運動的火炮。主要用於配合坦克部隊和摩托化部隊作戰,及時為其提供火力支援。主要特點是:越野性能好、機動靈活,』佔領和撤出陣地快、射擊反應快。自行火炮由武器系統、裝甲車體和底盤部分組成。武器系統包括武器、裝填機構和火控系統。武器包括火炮(加農炮、榴彈炮、加榴炮等)。裝填機構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新一代自行火炮已裝備有夜視設備和以彈道計算機為中心的自動化火控系統。裝甲有鋼質裝甲、鋁合金裝甲或簡易的復合裝甲。底盤有輪式和履帶式兩種。它們裝有動力、傳動、行走和操縱裝置。履帶式底盤一般採用坦克或裝甲車輛的底盤或它們的改進型,以及專用底盤。
9.自行高射炮
簡稱「自行高炮」,是將瞄準發射系統與車輛底盤結合在一起,能自行運動的高射炮。主要用於殲滅低空和超低空目標,掩護行軍、戰斗的部(分)隊。必要時也可用於消滅地(水)面目標。按口徑分,有小口徑和中口徑自行高炮;按自行方式分,有履帶式和輪式自行高炮;按功能分,有全天候和非全天候自行高炮。自行高炮通常是獨立的高射炮系統,普遍採用火力系統、探測裝置和解算裝置裝於同一車體上的「三位一體」結構。自行車輛由裝甲車體、炮塔、動力裝置、電源系統和行駛部分組成。火炮一般由數個結構相同的小口徑自動炮身(有的是一門中口徑炮身)、瞄準裝置、平,衡機和高炮隨動裝置組成,裝在旋轉炮塔內或兩側。炮塔有封閉式、半封閉式和敞開式三種。車內裝有雷達、光電或光學火控系統,裝有導航儀以測定自身行進中所在位置的坐標。車上還裝有防核、化學、生物武器的儀器和設備。與牽引高炮相比,自行高炮越野能力強、機動性好、可靠性高、自動化程度高、反應時間短,具有對低空、超低空飛行目標作戰的能力,可實施短時間停止射擊和行進間射擊,是各國陸軍致力發展的防空武器之一。
10.電磁炮
也稱「電磁發射器」,是利用電磁力(洛侖磁力)代替火葯發射炮彈的一種裝置。該種武器目前只獲得原理成功,尚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美國現已能把100克重的炮彈加速到10公里/秒,並成功地進行了硅面陣列承受10萬個g載荷的試驗。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70年建造了第一台電磁發射裝置,用一台能量為550兆焦耳的單極發電機首次把3克重的塑料塊加速到6000米/秒。電磁炮研製成功後,可用於打飛機、反坦克和作為天基反導彈系統。但反戰略導彈要求電磁炮炮彈質量達到2公斤,速度達20公里/秒,要達到這些要求,有待解決諸如研究適合天基用的數百兆焦耳的脈沖能源;解決軌道的強度、尺寸、重量;解決炮彈上電子設備承受10萬個g載荷等問題。電磁炮根據發射裝置的結構和部件,可分為導軌炮、線圈炮和「重接」炮等。它們主要由能源、加速器和開關三部分組成。在美國「戰略防禦」計劃中將把電磁炮作為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發展。
11.海岸炮
簡稱「岸炮」,是配置在海岸重要地段、島嶼和水道翼側的海軍炮。主要用於殲滅敵海上目標,也可對陸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固定式一般配置在永備工事內,移動式有機械牽引炮和鐵道列車炮。海岸炮具有不易被干擾、命中概率高、射擊死角小、摧毀力強等特點。初期的海岸炮與陸炮相同,19世紀開始出現專用海岸炮。一般海岸炮的口徑為100—406毫米,射程16—58公里。現代岸炮配有射擊指揮儀、雷達和光電觀測儀,使戰斗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G. 電磁炮作為近年來新興海戰武器威力究竟有多大
只需要十艘裝備有電磁炮的軍艦在海上以每分鍾6發的射速,持續三天的炮擊就可以完成對10萬個陸上目標的打擊任務。這看上去是不是有點誇張?電磁炮技術一旦成熟,或將改變未來的戰爭方式!您沒有看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電磁炮,確實具備這樣的威力,其具備射程遠,彈丸初速高,威力大等特徵。在未來的電磁炮應用前景中,我們或許會看到,電磁炮不但可以攻擊陸地固定目標,還將具備防空,反導甚至反艦的功能,未來甚至具備打擊外太空的彈道導彈以及衛星的能力。您說這種武器一旦服役,是不是會改變戰爭雙方的攻防模式呢?
電磁炮目前來看,也只是理論上厲害,畢竟沒有進入實戰部署的階段,因為沒有哪個國家造出來。目前比較成功的是美國32兆焦耳能量級別的電磁炮,之所以沒有將其部署在DDG1000上,是因為這款電磁炮的射程僅僅只有70公里,沒有達到360公里射程的設計需要。目前電磁炮主要受制於電容器組的能量問題,相信這個問題終將解決。未來一旦獲得突破,電磁炮也必將進入人類最新武器的行列!
100兆焦耳以上的能量瞬間爆發,其可以將15公斤的彈丸發射到至少400公里之外的地方。如果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十倍,甚至百倍的電容器組,是不是意味著電磁炮將可以應用於洲際打擊呢?只要初速度允許,就是飛出地球,發射衛星也不在話下,大家是不是感覺到了電磁炮的可怕呢?不過還是需要指出一點,傳統的炮彈發射,導彈和火箭發射,依靠的是化學燃料的燃燒,也就是化學能。而電磁炮利用的則是洛倫茲力,兩者上有根本的區別。此類實驗一旦成功,現役武器的性能將會得到一次性能的飛躍!電磁炮的研製其實不僅僅是大家簡單認為的一次火炮革命,而是現役所有武器的一次發射動能革命。
H. 野蜂式自行火炮有哪些需求
近年來,由於新的作戰形式層出不窮,促使美、英、德等國開始重視裝備120毫米自行迫擊炮。
美國陸軍過去裝備了安裝在M113裝甲運兵車底盤上的81毫米和107毫米迫擊炮。1988年以色列的「索爾坦」迫擊炮系統在招標競爭中勝出,開始取代美國陸軍中原有的老式自行迫擊炮。不過「索爾坦」仍安裝在M113裝甲運兵車上。該型火炮系統被命名為M1064A3,攜彈量69發。
美國陸軍的「未來戰斗系統」將裝備一種名為「非視距瞄準火力」的自行迫擊炮。FCS依靠由多個感測器所組成的網路來判別威脅的方位,並且在這種威脅帶來麻煩之前對其進行快速打擊。
現在有兩個候選者——瑞典「先進迫擊炮系統」以及由英國BAE系統公司和RO防務公司聯合研製的「裝甲迫擊炮系統」。但是這兩種武器都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滿足美國陸軍的全部要求。
針對美國市場,帕提亞/赫格隆公司已經簽署了技術轉讓許可證,將AMOS轉讓給美國的AAI公司,而RO防務公司已經將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分部作為AMS在美國的代理。
英國陸軍裝備的自行迫擊炮是RO防弩司生產的安裝在M32裝甲車上動的81毫米迫擊炮。該炮為「武士」步兵戰車營提供曲火力支援。
從長遠來看,81毫米迫擊炮將會被新型的120毫米自行迫擊炮所代替。它們可能是AMS的改進型(AMSII)、AMOS或一種更先進的型號。
英國陸軍目前最優先發展的項目是「未來效能系統」。該系統要求其所有的裝備必須可以由C-130型運輸機空運,這意味著輕重量是至關重要的。
德國陸軍希望用新型120毫米自行迫擊炮來取代現在裝在M113裝甲車底盤上的120毫米迫擊炮。根據德軍的要求,有兩種帶炮塔的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符合其要求。它們是AMOS和AMSII。
火炮底盤則有眾多的候選者,包括CV90、新型「美洲豹」輪式步兵戰車、由M113底盤發展而來的「巨蜥」裝甲車以及「拳擊手」(8×;8)裝甲車。
此外,澳大利亞需要20門120毫米滑膛迫擊炮。英國的AMS已經在澳洲作過了測試。芬蘭和瑞典已選擇AMOS來滿足它們未來對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的需求。
I. 二戰中的日本和澳洲的戰役kokoda的過程中用過什麼武器
科科達小徑戰役(Kokoda Track campaig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場常被外人忽略的重要戰役。於1942年7月21日至11月16日,在澳大利亞屬地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科科達小徑(Kokoda Track)沿線,由日軍發起,與澳軍進行了一系列戰役。
日軍由第55師團的歩兵第144高知聯隊與第55山炮聯隊第1大隊組成南海支隊,加強配屬歩兵第41福山聯隊、獨立工兵第15聯隊、獨立高射炮第47大隊、高砂義勇隊(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等,由堀井富太郎少將支隊長領軍,1942年7月21日日軍歩兵第41福山聯隊兩個大隊於新幾內亞島東北部登陸,意圖奪取科科達,強行通過科科達小徑,攻取莫爾茲比港。
這小徑僅能以步行通過;沿途經過數處世上最困難崎嶇地形,包括標高2250米的貝拉米峰、晝間濕熱、夜間冷風、季節性暴雨與瘧疾等傳染性熱帶疾病肆虐。補給非常困難,也嚴格限制了參戰部隊的數量及作戰方式。
基於步兵戰斗為主的作戰方式,在這次戰斗中出場的兵器主要屬於陸軍和空軍、注意陸軍無法使用坦克、大型遠射火炮等重型裝備:
日本步兵: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97式狙擊槍、九六式輕機槍、大正十年擲彈筒、明治41年式75mm山炮、92式70mm口徑步兵炮;
澳軍步兵:英聯邦標准李恩菲爾德短彈匣步槍MKⅢ型及其狙擊槍等變形、美製湯姆森M1928A1沖鋒槍,澳大利亞自製9毫米歐文式沖鋒槍,英聯邦標准布倫機槍,由於澳大利亞當時並非是一個工業國,所以澳軍炮兵武器多為英國製造,如肯定會有英制25磅榴彈炮,可能會有英制18磅榴彈炮、英制4.5寸榴彈炮、英制5.5寸野炮等
盟國空軍:美製P-39及P-40戰斗機、B-17、B-25及B-26轟炸機;
日本空軍:零戰、97艦攻、99式艦爆、九六式陸攻、一式陸上攻擊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