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亞的地形與農牧業的發展有什麼關系
澳***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澳***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的艾爾湖是澳***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
澳***地處南半球,雖然時差與中國(含港澳台)只有2-3小時,但是季節卻完全相反。12月-2月為夏季,3月-5月為秋季,6月-8月為冬季,9月-11月為春季。澳大利亞大陸形成於2億年前,具有獨特的地理和特點,澳***跨兩個氣候帶,北部屬於熱帶,每年11月-次年04月是雨季,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旱季,由於靠近赤道,1月-2月是台風期。澳**洲南部屬於溫帶。澳**洲中西部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乾旱少雨,氣溫高,溫差大;在沿海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濕潤。
澳***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50米。沙漠和半沙漠占國土面積的35%。全國可分為3個區域,即:東部山區(即大分水嶺),北起約克半島,南到塔斯馬尼亞島;中部平原,北起卡奔塔利亞灣,縱貫大陸中部,向南延伸到墨累河河口;西部高原區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區。澳洲大陸東南部的墨累河及其支流是澳最主要的河流,盡管其一年的流量僅相當於密西西比河9天的流量,恆河7天的流量,亞馬孫河一天半的流量,但卻對東南部3州的農業灌溉起著重要的作用。
澳洲大陸有1/3的地區不適於發展農牧業,另外1/3的地區只宜發展畜牧業,但其農用地面積仍然相當可觀。農牧業用地4.8億多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63%。農用地的90%以上是天然草場,達4.4億公頃;耕地面積只有4876萬公頃,其中灌溉面積占其中的4%。全國有3個明顯的農業區:
(1)集約農業帶,又稱高雨量帶。其范圍從昆士蘭州北部海岸延伸到南澳州的東南角,以及西澳州的西南部和塔斯馬尼亞,降水較充沛,適於發展種植業和奶牛業;
(2)小麥、養牛帶,其范圍從昆士蘭州中部向南延伸,經過新南威爾士州坡地至維多利亞北部和南澳州農業區,是半乾旱至濕潤氣候的過渡區,年降雨量400-600毫米,以旱作農業為主,大多數農場經營小麥、養羊和肉牛業;
(3)牧業帶,包括西澳州、南澳州大部分地區以及新南威爾士州西部、昆士蘭州南部,年降雨量少於400毫米,大陸中部沙漠地區少於200毫米。該地帶面積最大,牧場面積達3.8億公頃,但氣候乾燥,植被稀少,以養牛業為主,經營粗放。
㈡ 澳大利亞的地形特徵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東、西高,中部低。西部高原面積廣大,東部是(南北走向的)山脈,中部以平原為主(為大自流盆地)。
(2) ①澳大利亞熱帶草原和山地草場面積廣大,人工種植的草場也比較多,畜牧業的飼料有保證。
②氣候溫和、乾燥,寒冷天氣少,可大面積戶外放養。
③自流井多,可作牲畜飲水,水源比較充足。
㈢ 澳大利亞的農業地域類型 澳大利亞南部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麼地中海式農業分布在澳大利亞的什麼地區
混合農業(小麥—牧羊帶).優點有三:一,農場成為一個良好的農業生態系統(農場內的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和休耕,充分保持麥田的肥力.此外,種植的飼料飼養綿羊,羊糞可成為麥田的肥料);二,農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耕種活動和牧羊活動的忙季剛好交錯開來);三,農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該地區的地域類型是盆地—墨累達令盆地(澳大利亞盆地).地中海式農業分布在澳大利亞的什麼地區中部平原,地勢平坦;氣候,地中海氣候,半乾旱,氣候較乾燥.
㈣ 澳大利亞主要有哪些礦產
銅(Copper)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主要的銅生產國之一。在南澳的奧林匹克壩(Olympic Dam)和昆州的艾薩山(Mount Isa)擁有世界級的銅礦山和冶煉廠。在新州的北部放置場和卡的亞山(Northparkes and Cadia Hill),在昆州的奧斯本和高登山(Osborne and Mount Gordon),在西澳的黃金叢林和尼扶梯(Golden Grove and Nifty)也有重要的銅礦山和冶煉廠。
銅礦資源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銅礦資源65.4Mt,其中已證明有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33Mt,亞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10.8Mt,隱含銅礦資源為21.8Mt。隱含銅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南澳,佔50%,其次是昆州,佔26%,新州和西澳各佔9%。
生產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銅88.3萬噸,比2001年的89.6萬噸,減少1%。其中昆州產出47.5萬噸,佔全澳總產量的54%;南澳產出17.8萬噸,佔全澳總產量的20%;新州產出13.5萬噸,西澳產出5.7萬噸,塔州產出3.7萬噸。
2002年澳大利亞出口精銅礦和精煉銅68.4萬噸,平均單價每噸2871澳元,出口額達20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佔有全球有經濟意義的銅礦資源的比率為10%,位列第三,僅次於智利(45%)和美國(11%)。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出的銅佔全球總產量的10%,排名第四。第一名是智利(51%),第二名是美國(13%),第三名是印度尼西亞(13%)。
鐵礦石(Iron Ore)
除了氧、硅、鋁外,鐵是第四大豐富的原素。地殼含有5%的鐵元素。鐵礦是一種氧化物,用還原劑把它加熱可生產出金屬鐵。
澳大利亞各州均有鐵礦,最多鐵礦的州是西澳。西澳擁有澳全部已發現鐵礦資源的90%,主要集中在皮爾巴拉地區(Pilbara Region)。該地區共有13個礦場,其中6個由哈默斯利公司(Hamersley Iron)經營,2個屬於羅伯河公司(Robe River),5個由斷山公司(BHP Billiton)經營。此外,在西澳的苦力楊哪賓和白鸚鵡島(Koolyanobbing and Cockatoo Island)也有鐵礦場。在南澳的米多貝克山脈(Middleback Ranges)和塔斯馬尼亞的薩維奇河(Savage River)也有礦場。
澳大利亞新州的肯伯拉和外阿拉港(Port Kembla and Whyalla)既生產生鐵,同時還生產鋼鐵。新州的魯蹄山(Rooty Hill)、美費爾得(Mayfield)和維州的北拉韋爾頓(Laverton North)也產鋼鐵。在西澳的黑德蘭港(Port Hedland)附近,斷山公司擁有一個鐵提煉廠。
鐵礦資源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已探明有經濟意義鐵礦資源13Gt,可供開采70年。
生產
據澳大利亞農業和資源局報告,2002年澳共生產鐵礦石18720萬噸,其中97%產自西澳。2002年鐵礦石出口16580噸,出口額達52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佔有全球已探明有經濟意義的鐵礦資源的比率為9%,全球排名第四位。烏克蘭位居第一,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21%;俄羅斯位居第二,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17%;中國位居第三,佔有全球鐵礦石資源的比率為14%。
澳大利亞也是鐵礦石生產大國,年生產鐵礦石佔全球總產量的17%,僅次於中國(21%)和巴西(20%)。
鋁礬土(Bauxite)
鋁礬土是用來生產氧化鋁(alumina)和鋁(aluminium)的一種自然界存在的不均勻的物質。鋁礬土的主要成份包括三水鋁礦(gibbsite)、薄水鋁礦(boehmite)和水鋁石(diaspore)。
全球開采出來得鋁礬土,超過85%是用來生產氧化鋁,繼而生產金屬鋁。10%用於生產非金屬使用的氧化鋁,剩餘的用於非冶練鋁礬土應用。氧化鋁是通過濕化學腐蝕溶解處理從鋁礬土中提煉出來的。
澳大利亞鋁業包括5個鋁礬土礦山,6個氧化鋁提煉廠,6個主要鋁冶煉廠,12個擠壓廠和4個產品(薄片,金屬板和箔)滾壓廠。澳鋁業直接僱工16,000人。工業主要分布在昆士蘭北、獵人谷、維多利亞西南、西澳西南、北領地和塔斯馬尼亞北。
鋁礬土資源
澳大利亞鋁礬土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個地區:一是昆士蘭北部,即卡奔塔利亞灣(Gulf of Carpentaria)附近的韋帕(Weipa)和戈夫(Gove)地區;二是西澳珀斯南面的達令山脈(Darling Ranges),上述兩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可以開發的鋁礬土?藏地;三是西澳北部的米切爾高地(Mitchell Plateau)和布干維爾角(Cape Bougainville),此地區開發目前尚不經濟。
據2002年評估,澳大利亞擁有已證明有經濟意義(economic demonstrated resources)的鋁礬土資源為8.8Gt,隱含(infered resources)鋁礬土資源為1.4Gt。
生產
2002年澳大利亞生產鋁礬土5400萬噸,氧化鋁1640萬噸,原鋁180萬噸。2001/02財年,澳大利亞出口鋁礬土、氧化鋁和原鋁總金額達82億澳元。
世界排名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擁有鋁礬土資源最多的國家(8.8Gt),其後幾內亞,巴西,牙買加,中國,印度。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和氧化鋁出口國,2002年出口的鋁礬土和氧化鋁分別佔全世界總出口量的36%和30%。
㈤ 什麼是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最大優勢區位條件。
農場內的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麥田的肥力。此外,種植的飼料飼養綿羊,羊糞可成為麥田的肥料。 農民可以有效的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的耕作活動和牧羊活動在一年內交替進行。小麥種植的忙季在秋春兩季,冬季為小麥生長季節,農事較閑。而冬季正好是牧羊活動的忙季。 較好的靈活性和市場適應性:農民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決定是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易於種植、採收。
㈥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的荒地上施加含鉬的肥料,使紅花苜蓿能在荒蕪的土地上生長起來。
在根瘤菌的固氮過程中需要一種固氮酶,而鉬元素是固氮酶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
㈦ 桉樹有毒嗎
桉樹沒有毒,桉樹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不僅僅為工業帶來了價值,也給其他行業帶來了經濟效益。
1、造紙與紙漿
桉樹造紙它的色澤、密度和抽出物的比率都適於制漿。許多大型的造紙廠用桉樹製造生產牛皮紙和列印紙。桉樹木材中的纖維素,可先製成溶解木漿再加工成人造絲,來已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2、煉油
桉葉油含桉葉醇,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具有刺激性清涼香味,主要用於牙膏、漱口劑、食品及醫葯等方面。藍桉、直桿桉樹種優良,利用其枝葉提取桉葉油,質地最佳。
桉樹的自然價值
1、桉樹樹姿優美,四季常青,生長異常迅速,抗旱能力強,宜作行道樹、防風固沙林和園林綠化樹種。樹葉含芳香油,有殺菌驅蚊作用,是療養區、住宅區、醫院和公共綠地的良好綠化樹種。
2、桉樹人工林也是一個巨大的碳庫,據研究,每公頃桉樹每年可吸收9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在退化地上種植桉樹,可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使氣候得到改善,生態環境變化。
桉樹對土壤的肥料和養分需求極大,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肥料和養分而受到嚴重破壞,水土保持情況惡化。
㈧ 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有礦產和生物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
。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
澳大利亞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萬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
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由於環境穩定,所以特有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它們雖顯得原始,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近幾十年來外來物種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澳大利亞,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澳大利亞大陸地形特徵:
澳大利亞大陸地形特徵:東部大分水嶺縱貫南北,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澳大利亞大陸的地形可以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不同的地形分布區,澳大利亞大陸地處印度洋板塊內部。
因此很少有板塊運動而形成的高大地形,大陸內的山地高原形成的地質年代多十分久遠,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外力作用後,澳大利亞大陸地表相對起伏平原,整體海拔高度不大,平均海拔僅為350米左右。
澳大利亞大陸東部的地形單元是大分水嶺,貫穿南北走向與海岸線基本平行,總長度約為3000千米,寬度約為160至320千米左右,平均高度約為800至1000米。
其中海拔2230米的 科修斯科山是其最高山峰。大分水嶺是一列古老的山脈,在長期的外力風化侵蝕作用下,高度不斷下降,地表相對起伏較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