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紅寶石是怎麼樣形成的
紅寶石是色美、透明的寶石級剛玉。紅寶石的英文名稱是Ruby,來源於拉丁文「Ruber」,意思是紅色。
紅寶石以其晶瑩剔透的美麗顏色,被古代人們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視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被用來裝飾清真寺、教堂和寺院,並作為宗教儀式的貢品。它也曾與鑽石、珍珠一起成為英帝國國王、俄國沙皇皇冠上和禮服上不可缺少的飾物。自從近 百年寶石進入民間以來,紅寶石分別躋身於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們珍愛的寶石品種。世界寶石學界定紅寶石為七月的生辰石。
世界紅寶石產地不多,主要有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等,但就寶石質量而言,以緬甸、斯里蘭卡質量最佳。
紅寶石最常見的形狀包括如祖母綠形、梨形、公主形、橢圓形和水滴形等,與鑽石普遍是圓形不一樣的是,紅寶石很少是圓形的,心形也不多見。
與鑽石一樣,紅寶石的重量也可以用克拉(又稱卡)計算。
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為一百份,每一份稱為一分。0.75克拉又稱75分,0.02克拉為2分。
在其它條件近似的情況下,隨著紅寶石重量的增大,其價值則呈幾何級數增長。
紅寶石的鑒賞主要觀其顏色,紅寶石的顏色要鮮紅純正,一般顏色濃度中深的紅色為最好,顏色太深價格反而會降低,如緬甸的「鴿血紅」 就是紅寶石中的極品。紅寶石的另一鑒賞要點就是瑕疵。紅寶石一般會有裂紋,沒有一點裂紋及瑕疵的紅寶石是極少見的,所為「十紅九裂」。但寶石的裂紋、包裹物等瑕疵不要太明顯,不能影響整體美觀。寶石的重量和切工也是影響其品位的關鍵。
紅寶石中最常見的瑕疵是小的針狀雜質,稱為「絲狀物」。因為每顆紅寶石都是在自身獨特的環境中形成的,每顆寶石均含有賦予其精確顏色的痕量礦物質組合以及獨特的識別標記或雜質。雖然紅寶石中較高凈度水平的要比綠寶石多,但內部無瑕疵的紅寶石非常稀有且價格昂貴。
在淺顏色和中等顏色的紅寶石中雜質一般比較明顯。由於紅寶石一般都帶有雜質,所以要選擇較深色澤的紅寶石,這樣雜質可有效地隱藏起來。
與鑽石不同,紅寶石沒有為達到最大燦爛而按幾何設計的切割,比如象鑽石的"理想"切割那樣。
在檢查寶石的切割時要看該切割是否將寶石的美麗顯露無遺。例如,對於顏色較濃的紅寶石,最佳切割應比平均水平淺一些,以便使更多光線透過寶石,而對顏色較淺的寶石,較深的切割有利於反映顏色。
象鑽石一樣,高質量的有色寶石通常也有切平面、冠部、邊緣、穹部和底部。紅寶石中心的暗區或泛白區是太深或太淺切割的結果。而切割良好的紅寶石是對稱的,並在整個表面上均勻反射光線。拋光應平滑,沒有任何裂口或劃痕。此外,切割良好的紅寶石不會顯示出在剛玉晶體中經常出現的色帶:出現這種色帶通常表明切割者想保留重量而不是盡可能地切割出最美麗的寶石。
自然界中的紅寶石,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某些缺陷。經濟評價的首要因素就是顏色,其次是重量、透明度和凈度。
紅寶石的價值就顏色而論,以鴿血紅色最佳,依次是玫瑰紅色和粉紅色。一般情況下,緬甸紅寶石紅色鮮艷、明度大,其價值比泰國產深紅色紅寶石價值高。
自然界中產出的紅寶石顆粒較小,寶石的價值是依重量的平方向上增長,但如果寶石的重量超過5克拉以上,就要根據寶石的質量單獨議價。
緬甸抹谷紅寶石。寶石多呈鴿血紅色、玫瑰紅色、粉紅色。顏色鮮明但不均勻,經常見到平直的色帶。多色性明顯,用肉眼從不同方向觀察寶石,可以見到兩種不同的顏色。聚片雙晶發育,可以見到平直排列的百葉窗式雙晶紋。裂理常沿三組聚片雙晶面裂開。寶石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下列包裹體:絹絲狀金紅石包裹體;一般纖維狀金紅石包體平行紅寶石晶體的六方柱面展布,構成三組交角為60度和120度的面網,當平行這一組包本的面網切割,並琢磨成弧面寶石時,當光線照射在弧面上,就會出現六射星光,即星光紅寶石。如果纖維包體呈不規則的密集式堆積,就呈現出半透明的乳白色絮狀斑塊。彌漫狀氣液包裹體:在寶石中呈星散分布,其中氣態所佔面積較小,約30%左右。如果氣液包裹體聚集在一起呈指紋狀展布,就稱之為指紋狀氣液包裹體。短柱狀、粒狀網態包裹體:紅寶石中常含尖晶石、方解石、榍石、赤鐵礦等礦物包裹體。這些小礦物的稜角因受熔融而圓滑。 斯里蘭卡紅寶石。寶石的特點與緬甸紅寶石相似,但顏色較淺,明度較大。斯里蘭卡紅寶石中的包裹體,除有與緬甸紅寶石相似的特徵之外,尚含有兩種特有的礦物包體:磷灰石包體,磷灰石呈六方柱狀,稜角圓滑,呈單個晶體或群體出現;絹絲狀金紅石包體,較緬甸紅寶石中的絹絲狀金紅石包體細長。
泰國尖竹紡紅寶石。寶石呈帶褐的紅色或玫瑰紅色。聚片雙晶發育,色帶和生長紋平直。包體較少,不見絹絲裝金紅石包裹體。常見指紋狀包體。
坦尚尼亞紅寶石。紅寶石因含鐵,顏色稍暗。
⑵ 任務紅寶石和藍寶石
紅寶石(ruby)和藍寶石(sapphire)都屬於剛玉(corunm)族的寶石。由於形成條件不同,剛玉中可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因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其中呈紅色者為紅寶石,呈其他顏色者統稱為藍寶石。紅寶石和藍寶石都是人們十分珍愛的高檔寶石,紅寶石鮮紅似火,藍色藍寶石清澈透藍,它們與鑽石、祖母綠和貓眼石同被列為世界五大名貴寶石。
一、基本性質
(一)結晶學性質
晶系 三方晶系。
結晶習性 晶體常為六邊形桶狀或柱狀,有時呈板狀或雙錐狀,具雙晶 (圖6-4)。
雙晶 剛玉的雙晶有兩種: 一是在晶體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生長雙晶;二是在機械作用下面網滑動形成的機械雙晶。剛玉的生長雙晶只在特定的產地可見,例如斯里蘭卡和克什米爾,而絕大多數剛玉寶石的雙晶是由於面網滑動、晶格變形造成的簡單接觸雙晶或聚片雙晶。剛玉寶石的聚片雙晶通常平行 {1011},少數情況下平行 {0001}。
表面特徵 在錐和柱面上常有橫的條紋,加上特徵的三角生長標志,為紅寶石和藍寶石的原石晶體鑒定提供了良好的識別標志。
(二)化學成分
主要化學成分 鋁的氧化物,化學分子式為Al 2 O 3。
圖6-4 剛玉的晶體及雙晶
微量組分 當剛玉不含雜質元素時,為無色;當含其他雜質元素時則呈現各種不同的顏色,並構成不同的寶石品種。如含Cr2 O3 0.01%~0.05%者為淺紅;含Cr2 O3 0.1%~0.2%為桃紅;含Cr2 O3 2%~3%為深紅色;含Cr2 O3 0.2%~0.5% +NiO 0.5%為橙紅色;含TiO2 0.5% +Fe2 O3 1.5% +Cr2 O3 0.1%為紫色;含TiO2 0.5% +Fe2 O3 1.5%為藍色;含NiO 0.5% +Cr2 O3 0.01%~0.05%為金黃色;含CoO 1.0% +V2 O3 0.12% +NiO 0.3%為綠色;含V2 O5 在日光燈下為藍紫色,在鎢絲白熾燈下紅紫色,即具變色效應。
(三)物理性質
1.光學性質
顏色 變化大,並決定寶石的品種。紅寶石即紅色的剛玉寶石,它包括了紅色、橙紅色、紫紅色、褐紅色的剛玉寶石。藍寶石即除去紅寶石以外的其他顏色的剛玉寶石,它包括藍色、藍綠色、綠色、黃色、橙色、粉色、紫色、灰色、黑色、無色等多種顏色。根據GB/T16552—2003《珠寶玉石名稱》標准,上述剛玉寶石均直接定名為藍寶石。
光澤 亮玻璃光澤。
透明度 透明 不透明。
折射率 1.76~1.78。
雙折射率 0.008。
色散 低,為0.018。
多色性 中等到強,具體取決於品種。
光學效應 最重要的是星光效應,極少見貓眼效應,也有似變石的變色效應。
發光性 紅寶石在長波紫光下具弱至強的紅色熒光,短波紫外線下微弱至中等的紅色熒光;藍色藍寶石一般無熒光;斯里蘭卡的一些黃色藍寶石可具杏黃-橙黃色熒光。
吸收光譜 紅寶石為典型的鉻光譜;藍色藍寶石為典型的鐵光譜。
2.力學性質
解理和斷口 剛玉解理差,但由於葉片狀雙晶的原因,常發育有平行底面和菱面體面的裂開。斷口呈貝殼狀。
硬度 9,在天然材料中僅次於鑽石。不同產地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硬度稍有不同。
韌度 極好,藍寶石一般要好於紅寶石。
密度 3.9~4.1g/cm3,平均為4.0g/cm3,具體視純凈度而變。
(四)包裹體
剛玉類寶石內部含有十分豐富的包裹體(圖6-5),不同產地的寶石具有不同的包裹體特徵。緬甸的剛玉類寶石,特別是紅寶石,常含有三個方向排列的短金紅石針,針狀內含物常發育不完整而呈現出「絲光」光澤。緬甸紅寶石富麗鮮明的紅色往往呈漩渦狀,頗似糖漿攪拌時的效果,稱為「糖漿」狀包裹體。斯里蘭卡的紅、藍寶石常含粗而長的金紅石針狀包裹體和具應力暈圈的鋯石包裹體,以及六邊形色帶等。克什米爾藍寶石含有極細的紗狀羽狀體和液態內含物包裹體,並造成這種藍寶石具有特徵的輕淡乳白色。泰國紅、藍寶石常含網脈狀的羽狀體,中心為黑色晶體,往往含有管狀液態內含物及交切雙晶面等包裹體。
圖6-5 紅寶石和藍寶石中的包裹體
二、鑒定
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鑒定是較為復雜、較為困難的問題,不僅大量涉及仿冒品的問題,還有大量的合成品充斥市場。更重要的是,許多紅寶石和藍寶石雖然是天然產出的,但在進入市場前已經過各種技術處理,雖然這些經處理的紅寶石和藍寶石有些在商業上是可以接受的,但與未經處理的天然品相比,其價值相差較大,要求對它們作出正確的鑒別。基於此,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鑒別除必須依據常規的儀器測定對其作出初步判斷外,許多情況下還需藉助於大型儀器的分析測試,方能為其正名。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鑒別需要正確解決下列三方面問題:
1)寶石的材料是否是剛玉?
2)若是剛玉,是合成的還是天然的?
3)若是天然的,是否經過優化處理?是用什麼方法進行的優化處理?
(一)材料屬性的鑒別
鑒別方法相對較簡單,只需測定有關物理性質即可作出正確鑒定。
用折射率儀 可測得折射率為1.762~1.770,雙折射率為0.008。
用比重天平 可測得相對密度為3.99~4.05。
用分光鏡 紅寶石是典型的鉻光譜,藍寶石是鐵光譜。
放大觀察 不同產地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由於其形成的地質條件和環境存在差異,因而具有不同的包裹體。訓練有素的寶石鑒定師,不僅可以憑借這些內含物特徵來鑒別紅寶石和藍寶石的真偽,還能鑒別產地。
二色鏡和偏光鏡 可測其多色性和光性,從而對紅寶石和藍寶石作出鑒別。
(二)紅寶石與相似寶石的鑒別
與紅寶石相似的寶石主要有紅色石榴子石、紅色尖晶石、紅色電氣石、紅柱石、仿造寶石有紅玻璃。
1.與紅色石榴子石的鑒別
除物理性質常數不同,紅寶石與石榴子石的區別主要在於:石榴子石為均質體無多色性,紅寶石二色性明顯。紫外燈下紅寶石有紅色熒光,而石榴子石表現為惰性。石榴子石吸收光譜明顯有別於紅寶石。放大檢查時,石榴子石內相對較潔凈,而紅寶石內氣液包裹體、各種固態包裹體豐富。
2.與紅色尖晶石的鑒別
紅寶石與尖晶石的鑒別主要在於:尖晶石為均質體無多色性,折射率為1.718,明顯低於紅寶石。放大檢查中尖晶石具串珠狀排列的八面體負晶。
3.與紅色電氣石的鑒別
紅寶石與紅色電氣石的主要鑒別在於:電氣石具有比紅寶石更明顯的二色性。電氣石雙折射率較高(0.008~0.020)。刻面寶石在合適方向可見後刻面棱重影。電氣石具有特徵的充滿液體的扁平狀包裹體和不規則的管穴。
4.與紅柱石的鑒別
紅寶石與紅柱石的主要鑒別在於:紅柱石具有肉眼可見的強多色性,其多色性顏色為褐黃綠、褐橙和褐紅三種顏色。短波紫外光下紅柱石具無至中等綠色、黃綠色熒光,而紅寶石具無至中等紅色熒光。紅寶石在紅區有明顯的Cr吸收線,而紅柱石只在藍紫區有吸收線。
5.與紅色玻璃的鑒別
紅玻璃為均質體,無多色性。放大檢查紅玻璃內可見氣泡、旋渦紋等現象。紅玻璃具典型的貝殼狀斷口,由於硬度低,棱線磨損往往比較嚴重。
(三)藍寶石與相似寶石的鑒別
與藍寶石相似的寶石主要有藍錐礦、堇青石、藍色尖晶石、坦桑石。
1.與藍錐礦的鑒別
藍錐礦雙折射率很大,可達0.047,成品寶石具明顯的後刻面重影。在短波紫外光下藍錐礦可具有亮藍色熒光,而藍寶石則表現為熒光惰性。
2.與堇青石的鑒別
堇青石具有肉眼就可觀察到的強多色性:藍、紫和淺黃。堇青石的密度明顯低於藍寶石,在2.65的重液中堇青石懸浮,而藍寶石下沉。
3.與藍色尖晶石的鑒別
藍色尖晶石為均質體寶石。只能測到一個折射率值(1.718)。
4.與坦桑石的鑒別
坦桑石具有明顯的多色性,可看到三個方向的顏色分別為藍色、紫紅色和綠黃色。與藍寶石相比,具有較低的密度,密度為3.10~3.45g/cm3。具有相對較低的折射率值,為1.691~1.700。
(四)合成紅寶石、藍寶石的鑒別
紅寶石和藍寶石可由多種方法合成。各種方法合成的紅寶石和藍寶石,其物理性質與天然品基本相同,因此,相關物理性質的鑒別意義不大。正確鑒別合成品難度較大,需專業人員藉助各種先進儀器才能做到。以下提供一些線索供鑒定紅寶石和藍寶石時參考。
外觀 合成品大多完美無缺,顏色艷麗,十分均勻,而達到上述程度的天然品一般十分罕見。若是多顆紅寶石和藍寶石放在一起,合成品每顆質量基本相同,天然品很少能達到這樣水平。
用二色鏡觀察 由於絕大多數合成品是用維爾納葉法生產的,用這種方法合成的晶體由於內能的釋放,將使晶體沿長軸方向裂開,合成品大多檯面平行光軸,與天然品正好相反,因而合成品可從檯面方向看到二色性,而天然品一般從檯面難以觀察到二色性。
熒光檢查 對紅寶石來講,合成品的熒光比天然品強。
放大檢查 這是最有鑒別意義的。天然品有各種礦物包裹體存在,合成品一般無天然礦物包裹體。相反合成品也有自己獨特的內部特徵。例如,維爾納葉法合成品具彎麴生長線(圖6-6),其形狀如唱片的旋紋,有氣泡等標志性特徵;熔劑法合成品比較難觀察到典型的內部特徵,但在一些情況下可看到由坩堝上掉落進來的鉑片晶,並具羽狀體和熔劑小滴包裹體(圖6-7)等。
圖6-6 合成紅寶石的弧形生長紋
圖6-7 合成紅寶石中的助熔劑殘余
大型儀器 例如用紅外光譜儀、拉曼光譜儀等,可測試寶石的成分,從而可將天然品與合成品區分開來。需進一步強調的是,要獲得准確的鑒別,最好把各種特徵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判斷。
(五)處理品的鑒別
由於天然的優質紅寶石和藍寶石極少,為了滿足市場需要,市場存在將質量較差的紅寶石和藍寶石原料,通過一系列處理,使其提高質量,包括改變顏色、凈度和掩蓋裂隙等。迄今為止,市場已有的方法有如下三種。
1.熱處理和擴散處理
熱處理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對紅寶石和藍寶石實施加熱,使其改變顏色、凈度、星光效應等。目前,熱處理已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銷售時可以不必特別註明。擴散處理是將無色剛玉切磨成琢型寶石後,在其表面添加適當的致色劑後進行加熱,使致色劑擴散到寶石表面一定深度,並使其產生顏色,從而達到改善的目的。熱處理和擴散處理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鑒別方法是:
放大觀察 寶石表面在熱處理過程中將產生凹坑,即便重新拋光,某些小面,特別是靠近腰棱的小面仍將殘留有凹坑的痕跡;另外,重新拋光將產生多餘的小面。在寶石內部,若原石有礦物晶體包裹體,加熱將使被熔融過的晶體變成白色,並有渾圓狀的外形,其周圍往往還發育圓盤狀裂隙。
吸收光譜 經過熱處理的藍色藍寶石在450nm處不顯吸收帶。
浸液觀察 擴散處理的藍寶石放在折射率為1.74的浸液中,明顯可看到顏色主要集中於表面,即主要在小面邊棱處。浸液也使上述表面和內部觀察更加清晰。
2.充填處理
紅寶石和藍寶石(特別是紅寶石)的天然品往往存在各種裂紋或裂隙,它們嚴重影響寶石的價值,為了掩蓋其裂隙,可通過對其裂隙進行充填以達到提高凈度的目的。檢測的辦法是用放大觀察可見兩種現象:其一,跨過充填物和剛玉的界線處可見顏色和光澤的差別;其二,還可看到充填物中的氣泡。不過,做此項工作需非常仔細。
3.注油和染色
有損於紅寶石和藍寶石外觀的開口裂隙可用注油的辦法來將其掩蓋。檢測的辦法是在反射光下用放大鏡觀察,可看到裂隙中存在干涉色。另外,用熱針靠近寶石表面,可能從裂隙中吸出油來。有時紅寶石和藍寶石還存在用染色的辦法來改善其顏色的情況。經這種方法處理的寶石可以通過蘸有丙酮的棉簽來檢查,即用棉簽擦洗寶石可使棉簽呈現顏色。除上述常見方法外,還存在其他各種處理方法,如輻射、刻劃、貼箔等,鑒定時需參考其他相關資料,並藉助於有關方法進行鑒別。
三、質量評價
由於天然優質紅寶石和藍寶石產量很少,而且每年以較快的速度衰減,因此,其保值和增值功能高於鑽石。但和鑽石相比,由於研究程度低,因而,紅寶石和藍寶石的質量評價比鑽石要困難得多,迄今為止,國際上尚無統一公認的標准。因此,在紅寶石和藍寶石的質量評價方面,不同評價者基於各自的認識和經歷,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但行業上仍有一些普遍認可的評價依據,這些依據主要包括顏色、重量、透明度、凈度、加工質量等方面。
1.顏色
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顏色包括色彩、色調和飽和度幾個方面。
色彩 分極好、非常好、好、較好、差五級;
色調 按深淺分很深、深、中等、淺、很淺五級;
飽和度 按鮮艷程度分很高、高、中等、較低、差五級。
就色彩和色調而言,天然產出的紅寶石和藍寶石不可能表現為單一的光譜色,這就會有主色和副色之分,如紅寶石以紅色為主,其間可帶微弱黃、藍紫色;藍色藍寶石以藍色為主,其間可能有微弱的黃色、綠色色調。原則上,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顏色越接近理想的光譜色,顏色質量越高,如緬甸鴿血紅紅寶石和克什米爾矢車菊藍寶石就與理想光譜色較接近,因此,它們質量最好。副色所佔比例越大,顏色就越不純,顏色質量就越低。紅寶石最有價值的顏色是均勻的鴿血紅,其次是較淺的紫紅色。在透明紅寶石中,微棕紅色、玫瑰紅色、粉紅色均被認為是不大理想的顏色。不過在星光紅寶石中,這些顏色仍是十分受歡迎的。對藍寶石而言,一般認為理想的顏色是純正均勻的藍色。但對金黃色的藍寶石而言,由於其更加稀少,加之這種藍寶石火彩較強,亮度較大,因而也十分受歡迎。對具有變色效應的藍寶石,由於它可仿冒變石,十分稀少,故也同樣十分受人喜歡。藍色、黃色和變色藍寶是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幾種顏色。
2.重量
天然產出的寶石級紅寶石顆粒一般都很小,達到1ct者已不多見,大於5ct的則為罕見之物,因而,寶石越大,每克拉的價格增加的幅度也越大,其克拉溢價遠大於鑽石。從目前來看,紅寶石的克拉溢價台階主要出現在1ct、3ct、5ct和10ct處。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紅寶石產於緬甸,重3450ct。著名的鴿血紅紅寶石,最大者僅重55ct,最大的星光紅寶石產於斯里蘭卡,重1387ct,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珍品。藍寶石的產量比紅寶石要多,幾克拉者常見,幾十克拉者也不稀罕,但大於100ct者仍非常珍貴。世界上發現最大的藍寶石重達19kg,產於斯里蘭卡。一顆被稱為亞洲之星的巨大星光藍寶石,重達330ct,為世界著名珍品。鑲在英國王冠十字架中心的「聖愛德華藍寶石」,也是世界著名珍品。總的來講,天然藍寶石的價格要比天然紅寶石低得多。和紅寶石相比,藍寶石的重量對其價值的影響要小得多,但也有較大影響。重量越大者,每克拉的價格也越高。
3.透明度和凈度
對透明紅寶石和藍寶石而言,評價仍需考慮凈度和透明度。越是純凈、透明的紅寶石和藍寶石,價格越高。完全透明、無暇、無裂紋的紅寶石是很難得的,因為在10倍放大鏡下,紅寶石總有這樣那樣的小缺陷或各種的包裹體,因此,對紅寶石的透明度和凈度要求自然要低些。由於相當純凈透明的藍寶石較易找到,對於藍寶石的評價而言,凈度和透明度的要求也比紅寶石要高得多。真正質量好的藍寶石,一般都要求要純凈、透明。純凈度和透明度不高,其價格將會大受影響。
4.加工質量
評價紅寶石和藍寶石時,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因素是寶石的加工質量,加工質量的好壞不但影響美觀,而且影響顏色。優質紅寶石和藍寶石要求底部切割適中。若底部太淺,將使中心完全成為「死區」,若底部太深,則會影響透明度,比例會失調,同時影響鑲嵌。出現這些情況,其價格都將大打折扣。星光紅寶石和藍寶石應單獨評價。除了必須具備理想的顏色、均勻的色調、無瑕疵、拋光精細等條件外,更為重要的是星線的亮度、形狀位置、完好程度以及比例關系。星線越亮、形狀越規則越好,星線的交點要求位於半球狀寶石的頂點。偏離頂點,寶石的價格將大受影響。此外,星光寶石要求星線細而平直、完好,如出現缺亮線、斷亮線和亮線彎曲等也都會嚴重影響其價格。寶石的加工比例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具體來說是考慮腰棱以下的重量。按理想比例,寶石腰棱以下部分佔寶石總重量的1/4較為合適,太重者雖然可增加寶石的重量,但同時也將影響寶石的顏色、星光的亮度和美觀等。一些珠寶商為了獲取更高的利益,會將寶石腰棱以下部分保留過大,這一點務必注意。
四、礦床成因及產地
1.礦床成因
紅寶石和藍寶石的成因類型眾多,原生礦有岩漿岩型、變質型、偉晶岩型等,次生礦有殘坡積型、砂礦型等。
大理岩型 大理岩中的紅寶石是寶石級紅寶石的重要來源。緬甸抹谷、阿富汗哲格達列克、巴基斯坦的罕薩等地均屬於此種類型。關於這種類型紅寶石的成因,由於這種類型礦床的紅寶石產在白雲質大理岩中,附近有酸性岩分布,因此,有認為是接觸交代的矽卡岩型礦床。但有人認為礦體的形成與矽卡岩無關,礦體是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後期的岩漿侵入使周圍大理岩進一步重結晶,並使紅寶石聚集。
玄武岩型 玄武岩型是世界上藍寶石礦床的主要成因類型。我國昌樂、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柬埔寨的拜林、泰國尖竹汶及寮國、越南等地的藍寶石都與玄武岩有關。
偉晶岩型 這類礦床中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礦床成因直接與偉晶岩相關。典型的例子有:坦尚尼亞的翁巴塔爾紅寶石和藍寶石礦床,產在含鈣長石、蛭石的奧長偉晶岩中;著名的克什米爾藍寶石礦床產於花崗偉晶岩與白雲質灰岩的接觸帶上。
矽卡岩型 這種類型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礦床產於碳酸鹽岩與中酸性岩漿的接觸帶上,賦存於矽卡岩之中。典型的礦床有斯里蘭卡的藍寶石礦床,這是世界藍寶石的主要產區。礦床產在粗粒白雲質大理岩與正長岩體接觸形成的矽卡岩中。藍寶石晶體完好,透明,呈藍色至天藍綠色。
岩漿型 美國蒙大拿州的約戈谷藍寶石礦床是此類礦床的唯一實例,產於鹼性、基性煌斑岩中。寶石級藍寶石4ct/t,顆粒一般重2ct左右,顏色較均一,但不夠鮮艷。
變質型 主要產於與區域變質作用有關的片岩和片麻岩中。澳大利亞哈茨山紅寶石產在斜長石 角閃石片麻岩中,研究證明,它的原岩是斜長岩雜岩,紅寶石以斑晶產出。我國新疆、美國、斯里蘭卡都已發現有這種紅寶石礦床存在,但質量較差,晶體較小,價值不大。
外生的殘坡積型和沖積砂礦型 這是世界紅寶石和藍寶石的主要來源,分布與原岩有關,是含紅寶石或藍寶石的岩石或原生紅寶石和藍寶石礦床經後期風化作用形成。
2.產地
紅寶石的著名產地有緬甸、阿富汗、巴基斯坦、泰國、柬埔寨、越南、坦尚尼亞、澳大利亞等。而藍寶石的著名產地有克什米爾、斯里蘭卡、中國、印度、泰國、柬埔寨、寮國、澳大利亞、越南、美國等。各地產出的紅寶石和藍寶石也因地質條件不同其質量和內容特徵也各不相同,如緬甸產的紅寶石質量較好,一般顏色艷麗,質量最好的鴿血紅紅寶石就產於緬甸。泰國紅寶石多呈褐紅或玫瑰紅色,色帶和生長線平直,常含流體包裹體,並多聚集成指紋狀、羽狀等。越南紅寶石常呈玫瑰紅色,裂紋較多。克什米爾產的藍寶石呈微帶紫的靛藍色,著名的「矢車菊」藍寶就產於此,其典型的包裹體是混濁的分帶、鋯石晶體等。中國山東產的藍寶石以顆粒大、晶體完整而著稱於世,色帶清楚、顏色深至藍黑也其典型的特徵。
【學習指導】 紅寶石和藍寶石均是世界著名的珍貴寶石,因此,有關知識必須全面系統地學習掌握。本任務有關紅寶石和藍寶石的基本性質(包括結晶學性質、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包裹體特徵等)必須熟記。關於紅寶石和藍寶石的鑒定重點需要掌握下列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材料種屬的鑒別,即寶石是否屬於剛玉;二是在確定寶石材料屬於剛玉的前提下,進一步確定其成因,即是合成的還是天然的;三是在確定是天然材料的前提下,進一步確定是否經過優化處理,以及是用什麼方法進行的處理。對於紅寶石和藍寶石的質量評價,主要掌握影響紅寶石和藍寶石質量的因素,以及各種因素的具體評價方法。除此之外,還需要對紅寶石與藍寶石的主要區別、紅寶石與藍寶石的礦床成因及產地情況等也需要有充分的了解。
【練習與思考】
1.什麼是紅寶石?什麼是藍寶石?兩者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2.紅寶石和藍寶石原石晶體常見的結晶習性是什麼?
3.簡述紅寶石和藍寶石的化學成分。
4.簡述紅寶石和藍寶石的物理性質。
5.如何鑒別紅寶石與仿製品?
6.如何鑒別藍寶石與仿製品?
7.如何鑒別合成的紅寶石和藍寶石?
8.紅寶石和藍寶石常見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各種方法處理的紅寶石和藍寶石如何鑒別?
⑶ 紅石公園的紅石頭是怎麼形成的呢
紅石公園的紅石頭是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⑷ 紅石頭怎麼形成的
每個地方的紅色石頭成因不一樣 比如有赤峰市的 有韶關的 還有安徽。。浙江等地的 比如赤峰市的紅色石頭是紅山的岩石為花崗岩 在岩石的形成時期 當地的溫度可能很高 有一層很厚的風化殼。
⑸ 澳大利亞紅寶石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陸與最大的海島。該國國土面積廣,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剛玉寶石聞名世界。位於澳大利亞東部和中部的剛玉礦床以藍寶石為主,紅寶石相對少見,主要出現於東部玄武岩型成因的巴林頓(Barrington)高原區(圖4-51)。
巴林頓高原區是澳大利亞唯一具有經濟價值的紅寶石礦。礦床成因屬於典型的新生代火山鹼性玄武岩型,與巴林頓火山活動有關。據研究巴林頓剛玉晶體的形成溫度為780~940℃。由於岩漿的原因,晶體呈渾圓狀且表面磨蝕嚴重,有時晶體上可見外殼一樣的尖晶石反應邊,內部包體主要有鉻尖晶石、尖晶石和藍寶石等。該礦區所產的藍寶石具有典型的藍—綠—黃色帶,自形程度一般,常呈破碎的桶狀晶形,內部生長帶發育;紅寶石的晶形、內部特徵與藍寶石類似,但色帶不明顯。
由於澳大利亞紅寶石產量較少,通常將紅寶石與藍寶石一起進行開采和研究。
⑹ 關於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的形成,與其原理
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Ayers Rock),又名烏盧魯巨石(Uluru Rock屬澳大利亞土著人語言),位於澳大利亞中北部的艾麗斯斯普林斯(Alice Springs)西南方向約340公里處。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里,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體積雖巨,只是獨塊石頭)。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橫跨這片荒漠,當他又飢又渴之際發現眼前這塊與天等高的石山,還以為是一種幻覺,難以置信。高斯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州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艾爾斯巨石俗稱為我們「人類地球上的肚臍」,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億年歷史。如今這里已辟為國家公園,每年有數十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觀賞巨石風采。
艾爾斯巨石底面呈橢圓形,形狀有些像兩端略圓的長麵包。長3.6千米,寬約2千米,高348米,基圍周長約8.8千米。岩石成分為礫石,含鐵量高,其表面因被氧化而發紅,整體呈紅色,因此又被稱作紅石。突兀在廣袤的沙漠上,艾爾斯巨石如巨獸卧地,又如飽經風霜的老人,在此雄偉地聳立了幾億年。由於地殼運動,巨石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AmadeusBasin)向上推擠形成大片岩石,而大約到了3億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殼運動將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經過億萬年來的風雨滄桑,大片砂岩已被風化為沙礫,只有這塊巨石憑著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風剝雨蝕,且整體沒有裂縫和斷隙,成為地貌學上所說的「蝕余石」。但長期的風化侵蝕,使其頂部圓滑光亮,並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寬窄不一的溝槽和淺坑。因此,每當暴雨傾盆,在巨石的各個側面上飛瀑傾瀉,蔚為壯觀。
土著人稱這座石山為「烏盧魯」,意思是「見面集會的地方」。西方人稱之為「艾爾斯石」,它的得名可追溯到1873年,一位名叫克里斯蒂·高斯的歐洲地質測量員到此勘探,意外地發現了這一世界奇跡,由於他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洲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更迷人的是,艾爾斯石彷彿是大自然中一個愛漂亮的模特,隨著早晚和天氣的改變而「換穿各種顏色的新衣」。當太陽從沙漠的邊際冉冉升起時,巨石「披上淺紅色的盛裝」,鮮艷奪目、壯麗無比;到中午,則「穿上橙色的外衣」;當夕陽西下時,巨石則奼紫嫣紅,在蔚藍的天空下猶如熊熊的火焰在燃燒;至夜幕降臨時,它又匆匆「換」上黃褐色的「夜禮服」,風姿綽約地回歸大地母親的懷抱。
關於艾爾斯石變色的緣由眾說紛紜,而地質學家認為,這與它的成分有關。艾爾斯石實際上是岩性堅硬、結構緻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面的氧化物在一天陽光的不同角度照射下,就會不斷地改變顏色。因此,艾爾斯石被稱為「五彩獨石山」而平添了無限的神奇。
雨中的艾爾斯石氣象萬千,飛沙走石、暴雨狂飆的景象甚為壯觀。待到風過雨停,石上又瀑布奔流、水汽迷濛,又好似一位披著銀色面紗的少女;向陽一面的幾道若隱若現的彩虹,有如頭上的光環,顯得溫柔多姿。雨水在岩隙里形成了許多水坑,而流到地上的雨水,澆灌周圍的藍灰檀香木、紅桉樹、金合歡叢以及沙漠橡樹、沙丘草等植物,使艾爾斯石突顯勃勃生機。
這里的原住民是在此生活了超過數萬年並創造了燦爛文化的阿南古人,他們認為祖先們締造了大地與山河。因此,阿南古族人就是維護這塊神聖土地的後繼者,並由於艾爾斯石恰好位於澳大利亞的中心,當地土著人便認定這塊巨石是澳大利亞的靈魂,艾爾斯石上許多奇特的洞穴里,留存有土著人留下的古老繪畫和岩雕,線條分明,圈點眾多,描繪著「夢幻時代」的傳奇故事和神話傳說。一直以來,艾爾斯石是西部沙漠地區土著人宗教、文化、土地和經濟關系的焦點,是他們心中的「聖石」,許多部落的土著人都在這里舉行成年儀式和祭祀活動等。烏盧魯國家公園是澳大利亞遺產委員會注冊的國家財產,1985年,澳大利亞政府將它正式歸還給阿南古人,由他們負責管理。每年,有幾十萬遊客慕名前來一睹艾爾斯石的風采.
⑺ 紅寶石和藍寶石主要產地是拿的洲
1。 紅寶石
主產於深變質岩系的大理岩中,產於含鈣長石、蛭石和奧長偉晶岩中,產於強度質岩層狀斜長岩雜岩體中,產於玄武岩中,產於片麻岩、變粒岩、雲母片岩中、著名產地有緬甸莫谷、阿富汗、原蘇聯帕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北部的罕薩、泰國、越南等。根據產地不同可以把紅寶石分為以下幾類:
1.緬甸紅寶石:緬甸是紅寶石最著名的產地,從古時候起緬甸紅寶石就很出名,特別是緬甸北部的莫谷地區出產的一種叫"鴿血紅"的紅寶石更居紅寶石之冠,它鮮艷奪目,如同當地一種鴿鳥的胸部鮮血一樣,故得名"鴿血紅",緬甸紅寶石顏色分布不均勻,常呈濃淡不一的絮狀,也稱"糖蜜狀"構造,這種構造曾作為緬甸紅寶石的鑒定特點,另外,緬甸紅寶石含有豐富的金紅石包體。
2.泰國紅寶石:泰國也是紅寶石的重要產出國,泰國紅寶石大部分顏色較深,從微紫紅色至棕紅色,另外,幾乎缺失金紅石包體,因此沒有星光紅寶石品種。
3.斯里蘭卡紅寶石:紅寶石的顏色稍淺,呈粉紅色的居多,內部含大量的金紅石,鋯石包體。
4.越南紅寶石:顏色介於緬甸和泰國紅寶石之間,總體顏色比緬甸紅寶石深,而比泰國紅寶石淺,表現為紫紅色、淺紫色。
5.中國紅寶石:目前我國紅寶石產地有七、八處之多,主要有青海、安徽、新疆、雲南、黑龍江和青海等省、區,其中雲南紅寶石是中國近年來來發現的最好的紅寶石礦物。
世界上紅寶石產地屈指可數,主要有緬甸、斯里蘭卡、巴基斯但、泰國、柬埔寨、越南和中國等東亞、南亞國家以及澳洲。紅寶石最著名的產地首先是緬甸的抹谷地區,抹谷地區位於緬甸北部達貝克欽市以東,礦化面積近一千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抹谷寶石帶",這里原生紅寶石賦存於鎂方解石矽卡岩(即紅寶石矽岩化大理岩)中。經風化破壞後,抗風化的剛玉等礦物殘留在河床中,形成著名的紅寶石和尖晶石殘-坡積礦和沖積礦。其經濟價值極高。抹谷是一個古老結晶岩(前寒武紀片麻岩)區,其中穿插一些花崗岩體。
2。藍寶石
藍寶石產量稀少,價格昂貴。自古以來,一直是歷代帝王嬪妃、貴婦人的裝飾品。西方人把藍寶石作為護身符,把它視為會使為聰明的寶石。同時也象徵著誠實與堅貞。佩戴藍寶石或把它鑲嵌在各種飾物上,人們認為它具有神威。在它面前,任何欺詐認為都是無法得逞的。所以古代西主巫師身上都要佩戴一件鑲有藍寶石的飾物。
藍寶石,僅次於鑽石,摩氏硬度為 9 ,藍寶石的好多特性和紅寶石相仿且在岩石中常和紅寶石伴生在一起,就像一對孿生姐妹。只是紅寶石因含微量鉻而呈艷紅色。藍寶石含微量鈦和氧化鐵而透體嬌藍。還有一些藍寶石因含鐵等微量元素而呈現黃、橙、綠、紫、粉紅等色。
藍寶石中,要數蔚藍色的最佳。藍寶石晶體通常重幾克拉至幾十克拉,但 100 克以上的優質的藍寶石則比較罕見,超過 1 千克拉的是珍品了。世界上最大的藍寶昌體發現於斯里蘭卡砂礦中,重達 19 公斤。此外,「盧根」藍寶石,重 423 克拉「蘭卡之星」藍寶石,重 392 克拉。緬甸有一顆重 330 克拉的藍寶,被稱為「亞洲之星」。
世界上藍寶石的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那裡有 30 多個藍寶石礦山,佔世界藍寶石產量的 80 %。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寶石礦藏。我國的山東和海南都有藍寶石產出,其中山東昌樂產很大,個體比較大且包裹體不算多,不過顏色都偏深便黑,因而檔次不高。印巴有爭議的克什米而是世界上最優質藍寶石的產地,但由於地質和氣候條件惡劣加上連年戰亂,所以其產量幾乎為零!
⑻ 紅寶石的開采環境
紅寶石艱苦的開采環境:紅寶石的產地比較少,主要分布於緬甸、泰國、斯里蘭卡、越南、印度、坦尚尼亞、中國等地。而且,通常有種說法「十寶九裂」,意思是指大多數紅寶石均有裂縫、瑕疵、綹裂等,特別純凈、完美的紅寶石非常少見。藍寶石主要分布於緬甸、泰國、斯里蘭卡、柬埔寨拜林地區、印度克什米爾、澳大利亞、美國蒙大拿州、中國等地。
那麼,了解了紅寶石的產地,我們怎樣去開采它呢?
火成岩和變質岩是剛玉寶石形成的關鍵因素。次生礦床來源於這些主岩最易成礦的地方。如果是這樣,我們能夠在如此廣闊的地方的某一個更具體的地方尋找寶石。
歷經時間考證的淘洗技術是最常見和有用的探礦方法之一。基本上,它由探尋河流砂礫組成。由於剛玉高度明確的重力,它更普遍集中於河流和小溪河床中。勘探包括河流砂礫層取樣,開始於河流的下游。當即使是非常細小的剛玉被發現時,人們有規則地由下游向上游工作,沿途取樣。終止於任何東西沒有被發現。然後下一步就是折回定位於寶石起始痕跡的准確地點。從這兒,更進一步取樣將確定於剛玉所產自的適當的河流和小溪的岸邊。
工作於上游將很有希望把一塊剛玉帶到原岩中。然而,理論往往比實踐更簡單,這樣一種方法已經貫穿於整個歷史被使用來定位礦床。
世界上的紅寶石大多被發現於沖積礦床小范圍。越珍貴的東西其生長環境越苛刻,同樣,紅藍寶石的開采條件十分艱苦,比如,產於緬甸的紅寶石,通常需要剝去厚達15英尺覆蓋層才能達到含寶石的礫石層。然後,才能真正進行采礦。
采礦作業是怎樣完成的呢?首先,把巨大的漂礫去掉,然後把含寶石的礫石集中到某一地點,用一套金屬絲網篩進行篩選,主要步驟分為三步:第一步,除去最高層篩子上最大尺寸的石頭;第二步,除去第二級篩子上的中等大小的礫石;第三步,留下第三級篩子上尺寸最小的礫石。礫石已經選好,如何揀選寶石呢?一般的操作方法是:一隻手拿著某種工具剔除礫石,而另一隻手揀選寶石。把挑選好的寶石放在竹簍里,把經過揀選的礫石從檯子上推下去。因為丟棄的礫石中可能還有小塊寶石,可以繼續手選。
隨著紅寶石需求的上升,重型設備和復雜的探礦方法被應用。在有關剛玉開采和勘探方面澳大利亞是世界領導者之一。這一系列過程中,不僅需要耐心仔細篩選,更重要的也是對我們毅力和持之以恆的態度的考驗。不難想像,要從大量礫石中逐步篩選出精緻美麗的寶石猶如大浪淘沙般的層層積淀。這樣精挑細選的工作,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當我們最終拿到一顆顆閃著絢麗光芒的寶石時,眼前便浮現出承載著記憶長河中最美麗的樂章——寶石因此而稀有,更加珍貴。
不同的產地,開采紅藍寶石的條件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含許多不連續的小型偉晶岩脈,這些岩層傾斜陡峭,在大理岩與偉晶岩互相穿插的地方,我們就能找到剛玉,還有許多藍寶石產於沖積礦床。
並且,有些寶石產地位於偏僻的荒島上,夏季悶熱,冬季嚴寒,有的礦井位於懸崖峭壁上,嚴重影響了寶石礦床的開采,給礦工的開采帶來了許多困難。
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讓我們懂得更加珍惜寶石。
⑼ 紅寶石的主要產地
天然紅寶石大多來自亞洲(緬甸、泰國、斯里蘭卡、中國新疆、中國雲南等),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亞),以及美洲(美國的蒙大拿州和南卡羅來納州)。
天然紅寶石非常稀少,因此很珍貴,但是合成紅寶石並非太難,所以工業用紅寶石都是合成的。1999年,中國山東省昌樂縣發現一顆紅、藍剛玉連生體,重量67.5克拉,被稱為「鴛鴦寶石」,稱得上是世界罕見的奇跡。2012年在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卡拉喀什河河床中發現數枚紅寶石礦最大的有32.7克拉。
紅寶石是指顏色呈紅色的剛玉,它是剛玉的一種,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₂O₃)。紅色來自鉻(Cr),主要為Cr2O3,含量一般0.1~3%,最高者達4%。含Ti而呈藍色稱藍寶石(引自《 礦物學基礎》)。
紅寶石的分級評價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准,主要是依據1T和4C:即透明度(Transparency)、顏色(Colour)、凈度(Clarity)、切工(Cut)、克拉重量(Carat)來衡量、評價。
1.透明度。指寶石允許可見光透過的程度。在紅寶石的肉眼鑒定中,一般將透明度分為透明、亞透明、半透明、亞半透明、不透明5個級別。達到透明級的紅寶石最具美感,價格自然也最為昂貴。以此類推,亞透明次之,亞半透明再次之。同翡翠「水高一分,價高十倍」一樣,透明度極佳的紅寶石,價格是相當高的,往往高一級別會比低一級別高出數倍價格。
2.顏色。這里具體指寶石所呈現的色彩。紅寶石的紅色要求發色要純正,不能有邪色,或含有其他色調,色澤要求飽滿。其中以「鴿血紅」最具收藏價值,這是一種幾乎可稱為深紅色的鮮艷強烈的色彩,能夠把紅寶石的美表露無遺。
它的紅色除了純正外,飽和度也很高,給人以「燃燒火焰」的感覺。但鴿血紅寶石產量極為稀少。鴿血紅之下,艷紅色紅寶石最佳,玫瑰紅、粉紅色次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光源會對紅寶石的顏色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對紅寶石顏色的觀察方法是有明確要求的。
3.凈度。紅寶石是一種雜質相對較多的寶石,大多數紅寶石均有裂縫、瑕疵、綹裂等。但也正是因為雜質多的緣故,純凈度高的紅寶石才顯得更為珍貴。紅寶石的內含物並不一定絕對影響著它的品質與價格,主要還是要看這些瑕疵處於寶石內的位置及其是否影響了寶石的眼觀效果。相反,內含物還可以看作是一顆紅寶石天然形成的特徵。
4.切工。紅寶石的切工相當重要,只有精妙絕倫、巧奪天工的切割才能將紅寶石這位「寶石之王」最耀眼、最迷人的光芒呈現給世人。紅寶石標準的切割方式與鑽石不同,加工者不會為達到最大燦爛光芒而按幾何設計切割,而是會強調還原紅寶石本身之美。
對於顏色較濃的紅寶石,最佳切割會比平均水準淺一些,以便更多光線透過寶石;而對顏色較淺的,較深的切割有利於反映顏色。切割良好的紅寶石在整個表面上均勻反射光線,光線間相互作用,熱烈豐富,又富含動感。中國古代對寶石認識不足,有很多因為不懂切割加工而造成天物暴殄的憾事,今天已經不存在了。
5.克拉重量。同鑽石一樣,紅寶石在同等品質下,重量越大價格越高,尤其是1克拉以上的優質紅寶石。3克拉以上屬非常稀見之品,5克拉以上就更不用說了。造成大克拉紅寶石稀少的原因,是因為百萬年前,在地心深處紅寶石的形成過程中,Cr賦予了它鮮艷的紅色,但於此同時,也是Cr元素造成了紅寶石晶體上的細紋和裂縫。因此,極少量的紅寶石晶體能在那樣的條件下生長到足夠的大小並結晶形成。
⑽ 紅寶石是怎樣形成的
火成岩和變質岩是剛玉寶石形成的關鍵因素
火成岩:或稱岩漿。岩由於地幔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由岩漿或熔岩流冷凝而成的岩石,隨火山爆發噴出地表而形成。
變質岩:由變質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地殼中先形成的岩漿岩或沉積岩,在環境條件改變的影響下,礦物成分、化學成分以及結構構造發生變化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