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真菌的種類有哪些
真菌通常又分為三類,即酵母菌、黴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們歸屬於不同的亞門。 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質或膠質的子實體或菌核,大多數屬於擔子菌亞門,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常見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針菇、雙孢蘑菇、平菇、木耳、銀耳、竹蓀、羊肚菌等。它們既是一類重要的菌類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葯工業的重要資源
『貳』 你知道哪些真菌是可食用的它所含有的主要營養物質和作用有哪些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
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
以上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動物種類正在急劇減少,一個接一個,一種接一種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鏈而互相依存.有人問如果這世界上只剩下人類,人類還能支撐多久?請看令人憂心的近年動物滅絕記載:渡渡鳥(印度,1781),藍馬羚(南非,1799),馬里恩象龜(舌塞爾,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歐洲野馬(歐洲,1876),斑驢(亞洲,1883),白臀葉猴(中國,1893),旅鴿(北美,1914),佛羅里達猴(北美,1917),卡羅萊那鸚鵡(北美,1918),中國犀牛(中國,1922),高加索野牛(歐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紅鴨(印度,1942),普氏野馬(中國,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鴨(亞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談到我國頻臨滅絕的動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頭),華南虎(50頭),雪豹(1*!000~2*!000頭),揚子鱷(1*!500隻),白暨豚(100隻),大熊貓(1*!000隻),黑犀牛(3*!500頭)指猴(9隻),絨毛蛛猴(100隻),滇金絲猴(1*!000隻),野金絲猴(700隻),白眉長臂猴(70隻).
1 動物有益於人類
地球上人類起源與動物起源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時間相隔不算太長.人類形成後依賴林果漁獵以生存和進化.後來發展了農業(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和畜牧業(第二次社會大分工),生產上去了,有剩餘價值可以剝削,於是原始社會進步到奴隸社會.
人類和動物的關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復雜.人和動物在地球食物鏈中互爭口糧又互相依存,接觸頻繁.一般按人類需要分其為6類:
1.1 食品動物(Food Animals) 供應人類豐富營養來源的肉、乳、禽、蛋、魚等.
1.2 役用動物(Labor Animals) 馬、驢、騾、駱駝等.騎、馱、拉,被譽為"不要能源」的動力,有戰略意義.
1.3 經濟動物(Economic Animals) 生產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綿羊、長毛兔、海狸鼠、黃鼬、藍狐等.
1.4 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s) 以科學實驗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種動物,有嚴格遺傳學和生物學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倉鼠為代表.
1.5 醫用動物(Medical Animals) 生物製品原料如血清馬、雞胚等;檢測工具如家兔;中葯原料如鹿(茸)、熊(膽)、牛(黃)、馬(寶)、虎(骨)等.
1.6 觀賞動物(寵物,Pet) 貓、狗、鸚鵡、金絲雀、金魚等.動物園、馬戲團動物皆屬之.
2 動物對人類也有有害一面
動物約有200種傳染病、80種寄生蟲病,其中半數可以感染給人.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這類在動物和人之間傳播的疾病定名為Zoonoses,原意是"動物源性病」,其後WHO/FAO聯合專家委員會又把它界定為"在人類與脊椎動物之間可以自由傳播的疾病」.
頻臨動物的 社會調查報告
全球近800種動物將絕種:多少生命可以重來
http://news.sohu.com/20051218/n241010902.shtml
全球動物保護組織公布794個物種瀕臨滅絕
由多個保護動物組織所組成的「零滅絕聯盟」(AllianceforZeroEx鄄tinction)近日公布了一份「瀕危物種」報告,指出位於全球595個地點的近800種動物即將絕種,當中包括中國的揚子鱷、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狐猴和美國象牙喙啄木鳥,而素有「生態晴雨表」之稱的兩棲動物佔了其中的1/3.有專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們將要與這些動物徹底「說再見」。
12月12日,兩只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寒冬里翱翔。這個世界的美好有很多就是這些珍貴的野生動物賦予我們的,因此保護瀕危動物是我們對自然界應盡的責任。
「零滅絕聯盟」的使命
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為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近代滅絕的物種大部分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大量入侵,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動物都生活在山區或地勢低平的地帶。
「零滅絕聯盟」是由13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國際組織聯合發起的,包括倫敦動物學會、保護國際、美國鳥類保護協會等。
目的是為了確認並且保護物種生存的地點,進而挽救瀕危物種。這些地點都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的瀕危物種最後棲息地。由於並沒有對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進行仔細研究,因此這794個物種只包括鳥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松柏目植物和一些爬行動物。
該組織將全球分為七大塊,每一塊都有不少的瀕危動物「熱點」地區。所謂「熱點」的選擇遵循三個原則:首先,這些地點一定要包含至少一個「瀕臨滅絕」或是「嚴重瀕臨滅絕」的物種。第二,這些地點在「瀕臨滅絕」或是「嚴重瀕臨滅絕」的動物生存中佔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比如有一定數量的物種生活於此地,或者在這里度過哺乳期或是冬眠期。
最後,這些地帶都是相對於周邊地區具有獨立性的地方,必須與周邊的地帶有可定義的界限。界限之內的各個生物種群生活環境相近,而與周邊地帶的物種不甚相同。
在列出的這595個地點中,只有1/3受到法律保護,其他地方都被人類居住地所環繞,而且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該研究的作者表示,保護這些地點是保護動物不滅絕的關鍵。
在這份瀕危物種的名單上,墨西哥位列榜首,有63個瀕危物種地點,其次是哥倫比亞、巴西和秘魯。
在「零滅絕聯盟」列出的名單中,拉美的瀕危物種地點比其他地區高的原因,一個是該地區本身物種極具多樣性,再有就是近年來動物生存的環境破壞嚴重。美國在該榜單中位列第八。
國際鳥類組織全球動物種類計劃主任布查特指出:「我們必須保護這批頻臨絕種的動物,我們不能估計這些動物還能存活多久,但若不加緊行動,它們將於幾十年間自動消失。」該報告的主要作者泰勒·里基茨也表示,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類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在近代,雖然一些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或其他地區的所謂的「巨型動物」的消亡也有部分人類的原因,特別是捕獵和點火燒地,但是大部分滅絕的物種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的大量入侵,如田鼠等。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地點和動物都是在山區和地勢低平的地帶。
泰勒·里基茨表示:「我們要知道事情的緊迫性在於,如果我們不盡快採取行動,這些物種就會變成明天的渡渡鳥。不過目前的好消息就是我們仍然有時間來拯救這些動物。」(註:渡渡鳥毛色美麗,曾經是模里西斯的國鳥,但是歐洲殖民者來到模里西斯後,開始對大片森林進行砍伐和對肉味細嫩鮮美的渡渡鳥進行大肆獵殺,終於導致渡渡鳥於1690年前後滅絕。)
「生態晴雨表」日漸衰微
也許有的人認為兩棲動物模樣醜陋,除了會抓一些昆蟲以外沒什麼本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它們真的在地球上消失了,人類也不會好過。兩棲動物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環境監測器,它們這種災難性的劇減也就預示著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退化。
報告指出的「瀕危動物」名單上水陸兩棲動物佔51%,有408種。
這些形狀各異,爬來爬去的動物,包括青蛙、蟾蝓、火蜥蜴和蚓螈,處境異常危險。兩棲動物被普遍認為是「礦井中的高頻噪音」,它們具有浸透性的皮膚非常敏感,也就成了環境惡化的特別預警器。以美國為基地的保護國際(CI)的主席拉塞爾表示,兩棲動物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環境監測器,它們這種災難性的劇減也就預示著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退化。
20世紀70年代末期,兩棲動物的數量開始銳減,到了1980年已有129個物種滅絕。2005年初,一份全球兩棲動物調查報告「全球兩棲動物評估」顯示,目前所知的全球5743種兩棲動物有32%都處於瀕危境地。但是科學家還不清楚為什麼會導致兩棲動物如此劇烈的下降,目前主要的理論就是棲息地減少。
由於人類肆意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和破壞濕地,兩棲動物漸漸失去了立足之地。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活著一種大型陸生蠑螈,因為身上有淡綠色條紋而得名「虎紋火蛇」。但據美國聯邦官員估計,由於城市化和農業開發,這種蠑螈迄今已失去了75%的棲息地。再有就是人類為飽口福或用作葯物而大量捕食。另外據報道說,兩棲動物還遭到一種名為壺菌的真菌的威脅。這種致命的真菌攻擊兩棲動物皮膚,使兩棲動物體內水分代謝紊亂,導致大量死亡。
兩棲動物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晴雨表」。當它們大量死去之時,科學家會考慮,接下來滅亡的會是什麼,動物還是植物?根據「零滅絕組織」的調查,接下來的是鳥類(217種)和哺乳動物(131種)。
「零滅絕聯盟」的秘書邁克·帕爾表示:「雖然保護這些地點和物種本身非常重要,但是還意味著更多的東西。」帕爾說:「如果不切實保護的話,未來地球生態系統的遺傳多樣性就會遭到破壞,每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生態旅遊經濟也無以為繼,還有那些無法用金錢估量的潔凈水源。我們有責任這么做。」
馬達加斯加狐猴的厄運
陽光穿過彌漫在森林中輕紗一般的薄霧,太陽映襯著一片嬌艷的藍天,一群群狐猴快樂地在林間嬉鬧著。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生活的狐猴中,尤以大狐猴體形最大、嗓音最好。「流暢的音符、和諧的旋律,就像聲音留下的優美劃痕。」作家大衛·奎門這樣描述大狐猴的叫聲。然而,這樣美好的聲音我們也許很快就再也聽不到了。
馬達加斯加一直以其不同尋常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於世。這里是靈長類動物狐猴的故鄉;還有顏色漂亮的蜥蜴、壁虎或是變色龍;全身多刺的馬島蝟;還有神秘的貓科動物縞狸,它們都是馬達加斯加的原始主人。「馬達加斯加確實是自然主義者們的一塊天賜寶地。」自然主義者約瑟夫·非利伯特·柯默森在1771年寫道,「造物主似乎有意將那裡占為自己的私有領地,而且布置得應有盡有。」在人類踏足這個島嶼之前,也就是大約2000年前已經有大批的動植物在這個島上繁衍生息了。馬島的狐猴總喜歡在島上到處閑逛,而巨型的龜,體形龐大的象鳥(大概有3米高,重達500千克,它們下的蛋如果做成煎蛋,可以喂飽150個人,已經滅絕)也在島上為所欲為,但是所有這些這一切在人類到來之後都改變了,很多物種都漸漸走向滅絕。
兩千年前,自從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人到達了馬達加斯加,共有15種狐猴遭到傷害,最終消失。科學家在滅絕的狐猴頭上發現了「大量屠宰的證據」。馬薩諸塞大學人類學家文圖拉·皮雷茲表示,他所在的科研小組發現了用利器切削和斬剁的痕跡,如剝皮、脫落關節和切片等。
皮雷茲說:「我們認真的檢查了這些切削的痕跡後,更加驗證了這里曾經屠宰這種動物,這是毫無疑問的。」直到今天,對狐猴的捕殺仍然沒有結束。雖然從1964年開始,捕殺狐猴和將其作為寵物就被認定為違法,但捕殺狐猴仍然屢禁不絕。而且由於馬達加斯加沒有毒蛇、鹿或羚羊,也罕見較大的食肉動物,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狐猴的機敏性慢慢衰退,更加容易成為人類的目標。
目前,馬達加斯加的狐猴總數估計大約在1000隻至1萬只,但是所有的科學研究結果都表明,狐猴的生存前景異常嚴峻。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以東140公里處,是阿納拉馬扎卓保護區所在地。阿納拉馬扎卓是狐猴棲息的一座孤立的小島,也是狐猴的最後一處避難所。
但是相對於其豐富的生物資源來說,馬達加斯加島仍然是貧窮的,很多孤注一擲的村民一撥兒又一撥兒地劈荊斬棘,毀林開路。狐猴們的這片避難地正在受到侵犯。由於當地政府允許當地人使用部分保護區,因此人們更加肆無忌憚地伐木、種地。於是,往往在大白天就能看見,棲息在樹上的狐猴眼睜睜地看著那些驚擾它們的不速之客。
對於狐猴而言,最後的生態機會也許就只能指望那些遠道而來的旅遊者能捐資或留下來幫助它們了。但是,這一切顯然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這些樹林有朝一日都被砍伐一空,不難想像狐猴也將最終離我們而去,永遠消失。
「上帝之鳥」在人間「復活」
氣候變化和環境變化顯示,到2100年,至少有1200種鳥將消失,而這僅僅是一種保守的估計。盡管自1500年以來,僅1.3%的鳥類滅絕。但同時期,全球單個鳥的數目估計有20%到25%的減少。
象牙喙啄木鳥因為長著一隻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是全世界體形最大的啄木鳥之一,體長有50厘米,錄像帶中的啄木鳥兩翼伸開時長90厘米。它們身披黑白相間的亮麗羽毛,翼有白色斑點,雄性啄木鳥的冠部呈現鮮亮的紅色。因為太漂亮了,幾乎每個人在看到它們的時候都禁不住說一句「上帝啊,多美麗的鳥」,所以愛鳥者也把象牙喙啄木鳥稱作「上帝鳥」。
象牙喙啄木鳥曾廣泛分布在美國西南部的密林深處,是美國的專有物種。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人類工業文明的鐵蹄踏向了大自然,濕地、森林差不多全被農庄、城鎮以及次生林所取代。在棲息地被奪走後,象牙喙啄木鳥的數量直線滑落。人類與象牙喙啄木鳥最後一次可以證實的相遇發生在1944年的路易斯安那州。在那之後,就只剩下人們「驚鴻一瞥」的傳聞,後來漸漸地連這種傳聞都消失了。
2004年2月11日,觀鳥者吉恩·斯帕林乘坐獨木舟旅行,在阿肯色州東部的懷特河沿岸看到了一種他從未見過的鳥類。斯帕林記錄下了這種大鳥的外貌特徵,回去一查對,發現竟然是已經銷聲匿跡60年的象牙喙啄木鳥。消息公布後,引起了生物學界的普遍震驚。
一星期後,康奈爾實驗室的蒂姆·加拉格爾和奧克伍德大學的鮑比·哈里森找到了斯帕林。在斯帕林的帶領下,兩位鳥類學家開始了尋找象牙喙啄木鳥的旅程。接下來,有30多名鳥類學家分成幾個研究小組,展開行動,希望再次發現象牙喙啄木鳥。30多名鳥類學家在歷時7000小時的搜索中,已經15次發現了象牙喙啄木鳥的蹤跡,並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和錄像。
經過各國多位專家的審定,確定象牙喙啄木鳥還活在地球上。於是,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向政府申請了保護資金,用於保護象牙喙啄木鳥的棲息地,並用於該鳥類的繁育研究。紐約康奈爾鳥類學實驗室及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專家為了保護啄木鳥保護區的棲息地,將消息保密了一年多,不讓外界知道。最近,保護區和觀鳥區已經建成,繁育研究已經起步。為了讓市民更好地保護這種罕見的鳥類,也為了吸引更多的民間保護資金,專家們才決定向外部公開消息。
得到消息之後,美國內政部部長蓋爾·諾頓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一項名為「希望走廊」的保護計劃。諾頓說:「我們在這里宣布啟動一個多部門參加、價值千萬美元、耗時數年的保護計劃,為這種珍稀鳥類的繼續生存提供希望。
在我的記憶中,這還是第一次重新發現已經被認為滅絕的動物。這是自然界給我們的第二次機會。「鳥類的減少可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後果。例如,1997年,世界上3.5萬至5萬個狂犬病死亡中,印度佔了3萬名,因為印度禿鷲數量減少後,野狗和老鼠的數量發生爆炸性增長。事實上,還有不少鳥類的消失造成的可怕後果我們還沒有看到,一些專家評論說,象牙喙啄木鳥的重現和加強保護將成為生態保護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人類覓食造成生物滅絕?
所以,雖然從長遠來說,氣候變化會導致生物的滅絕,但是「零滅絕聯盟」所列出的生物面臨著更多的眼前威脅,包括人類對食物的渴望。我們還不清楚將來的技術是否能夠減弱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但是除非我們馬上行動,否則這些瀕危生物將不會圍繞在人類身邊,而且為我們造福。
「零滅絕聯盟」列出的上百種瀕危動物,都遭遇著這樣那樣的生存厄運。揚子鱷、馬達加斯加狐猴和象牙喙啄木鳥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這些瀕危動物能夠很好的存活下去嗎?也許這個問題誰也無法明確回答,但是出於保護的目的,有一些錯誤觀念一定要澄清。
對於野生動物滅絕的最終原因,很多人用「全球變暖」武裝頭腦,卻完全忽視真正的危險:下一個50年人類的食物總量將增加一倍,光這一點就要毀掉大批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如果人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就應該將資金再多分一點給高產農業科研項目。
美國哈德森研究所全球食品問題中心的丹尼斯·艾弗里表示:「現代的氣候變暖基本上是很自然的。冰核心告訴我們由於太陽的原因,地球有一個1500年一次的氣候循環,很多生物都在過去百萬年中的變暖循環中一直存活著。植物一般都受不了極冷的氣候,而卻很少有被熱得不行的。氣候變暖只會使森林更加呈現多樣性,而不是減少。」他補充道,「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一個野生物種屈服於現代的氣候變暖,即使在過去150年內地球上升了0.8攝氏度。如果滅絕的理論是正確的,我們已經將數千的物種引向滅絕了。」生物學家惟一可以列出來的反駁的就是哥斯大黎加的金色蟾蝓的滅絕,但是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這種生物滅絕是因為過度砍伐森林,而不是由於氣候變暖。
最關鍵的問題是人類還要為耕地和飼養家畜不停的攫取土地。據專家預測,全世界的人口數目在2040年將達到穩定狀態,那時候將比現在多20億-30億人口。屆時,大概會有70億人足夠富裕到要求食用高質量的食物,現在這樣的人只有10億左右。所以,人口和富足將會使農田的需要擴大兩倍多。接下來的200年,我們將會看清楚,低生產率的農業是否會將野生動物全部驅逐。
有的時候,一些綠色環保組織希望停止使用任何氮料化肥,而用純天然的原料。但是如果要取消商業氮肥的話,世界將需要從額外的700萬頭牛那裡得到天然的肥料,如果那樣的話,世界上所有的森林恐怕都要用來喂養它們了。回歸原始的耕作,只能導致全世界人類的飢荒。這樣當然可以解決環境問題,但是同樣會使很多野生動物滅絕。很多生物會成為人們的盤中餐,同時它們生存的土地會越來越少,全都奉獻給了耕地。
丹尼斯·艾弗里也表示:「如果真的在乎野生動物,不應該一味否定現代的機械化農業,如工業化肥,而是要支持生物工藝學,特別是致力於高產農業的研究。」所以,雖然從長遠來說,氣候變化會導致生物的滅絕,但是「零滅絕聯盟」所列出的生物面臨著更多的眼前威脅,包括人類對食物的渴望。我們還不清楚將來的技術是否能夠減弱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但是除非我們馬上行動,否則這些瀕危生物將不會圍繞在人類身邊,而且為人類造福。
中國瀕危動物保護現狀
中國是瀕危動物分布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列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還有成百上千種。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中國的瀕危動物種類還會增加。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還進口了不少動物,如灣鱷、暹羅鱷、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
這些外來的瀕危動物,也受到國家的重點保護。由於人口眾多,活動范圍廣,使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被迫退縮殘存在邊遠的山區、森林、草原、沼澤、荒漠等地區,分布區極其狹窄。由於被分割成互不連接的獨立群體,近親繁殖,品種日益退化。
中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近年來也遇到了雖然在數量上達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飼養的動物難於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矛盾,長此以往,必然導致生物的退化。
列入了「零滅絕組織」瀕危動物的中國揚子鱷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
回答者:黃海花園 - 高級經理 六級 3-16 07:55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3Q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8 個人評價
好
50% (4) 不好
50% (4)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好好好
評論者: 了和批 - 童生 一級
中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近年來也遇到了雖然在數量上達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飼養的動物難於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矛盾,長此以往,必然導致生物的退化
評論者: 寂寞無光 - 秀才 二級
我夢幻西遊在浙江4區物華天寶105級,我的QQ是373443438.隨時可以來找我PK或帶人!我的名字叫帥狂,要錢的哦!不貴每小時5萬!
『叄』 請教問題,坎加魯島(澳大利亞),有什麼動物,植物,真菌
澳大利亞有鴨嘴獸,樹袋熊,考拉,袋鼠,魚狗笑
『肆』 大自然中最大的動植物和真菌,分別是哪種樣子的
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千千萬萬的生命物種,它們各自在不同的時期在地球上生長繁衍,但是絕大部分的地球生物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滅絕了,滅絕的比例甚至高達99.99%,也就是說如今生存下來的生命物種只是地球上已經出現過的生命物種種類的萬分之一。
『伍』 真菌的種類都有哪些
真菌(Fungus)一詞的「拉丁文」Fungus (fungi)原意是蘑菇。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個類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約有 1萬屬12萬余種(屬與種都是單位,且屬大於種),真菌學家戴芳瀾教授估計中國大約有4萬種(種為單位)。按照林奈(Linneaus)的兩界分類系統,人們通常將真菌門,分為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擔子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其中,擔子菌亞門是一群多種多樣的高等真菌,多數種具有食用和葯用價值,如銀耳、金針菇、竹蓀、牛肝菌、靈芝等,但也有豹斑毒傘、馬鞍、鬼筆蕈等有毒種。另外,半知菌亞門中約有300屬是農作物和森林病害的病原菌,還有些屬是能引起人類和一些動物皮膚病的病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節瘟和谷里瘟等。(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細胞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低等真菌的菌絲無隔膜,高等真菌的菌絲都有隔膜,前者稱為無隔菌絲(coenocytic hypha),後者稱有隔菌絲(septate hypha)。在多數真菌的細胞壁中最具特徵性的是含有甲殼質(chitin),其次是纖維素。常見的真菌細胞器有:線粒體,微體,核糖體,液泡,溶酶體,泡囊,內質網,微管,鞭毛等;常見的內含物有肝糖,晶體,脂體等。
在歷史上,真菌曾被認為和植物的關系相近,甚至曾被植物學家認為就是一類植物,但真菌其實是單鞭毛生物,而植物卻是雙鞭毛生物。不同於有胚植物和藻類,真菌不進行光合作用,而是屬於腐生生物——經由腐化並吸收周圍物質來獲取食物。大多數真菌是由被稱為菌絲的微型構造所構成的,這些菌絲或許不被視為細胞,但卻有著真核生物的細胞核。成熟的個體(如最為人熟悉的蕈)是它們的生殖器官。它們和任何可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不相關,反而跟動物很親近,兩者同屬後鞭毛生物。因此,真菌被歸類自成一界。
『陸』 最小的真菌是什麼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在該國西部海底深處,發現了一種世界上最小的神秘生物。這種比細菌還要小的生物,是在外海由鑽油平台從海底下約4.8公里深處挖出的沙岩中發現的。它被稱為十億分之一米,原因是它們身體非常小,計算單位要用十億分之一米。它們的身長只有十億分之二十米到十億分之一百五十米,小於細胞,甚至比已知的最小細菌還要小,體積大概和病毒差不多。由於病毒需要宿主才能繁殖,因此,這種十億分之一生物將刷新地球生物最小體積的記錄。
科學家們指出,這種極小生物的絨毛很像黴菌,再生速度很快。實驗室反復分析的結果,都證實它們含有決定生命與遺傳基因的脫氧核糖核酸。在海洋這么深的地方發現世界最小生物,已令科學家們懷疑,在地表深處可能還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微生物世界,其總數可能超過地表所有生物。
『柒』 真菌包括哪些生物
子囊菌亞門 Ascomycotina
麥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
椿象蟲草 Cordyceps nutans Pat. 經濟意義:葯用。
蟬花 Cordyceps sobolifera(Hill.)Berk.et Broome 經濟意義:葯用。
蟲草棒束孢 Isaria farinosa(Dicks.)Fr. 經濟意義:葯用。
稻綠核菌 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 經濟意義:葯用。
肉座菌科 Hypocreaceae
竹黃 Shiraia bambusicola Henn 經濟意義:葯用。
炭角菌科 Xylariaceae
黑輪層炭殼 Daldinia concentrica(Boltan)Ces.et de Not.經濟意義:葯用。
果生炭角菌 Xylaria carpophila(Pers.)Fr. 經濟意義:木材分解菌。
黑柄炭角菌 Xylaria nigripes(Kl.)Sace. 經濟意義:葯用。
多型炭角菌 Xylaria polymorpha(Pers.)Grev.經濟意義:木材分解菌。
馬鞍菌科 Helvellaceae
皺馬鞍菌 Helvella crispa(Scop.)Fr. 經濟意義:食用。
盤菌科 Pezizaceae
林地盤菌 Peziza sylvestris(Biud.)Sacc.ex Trott. 經濟意義:食用。
擔子菌亞門 Basidiomycotina
黑粉菌科 Ustilaginaceae
菰黑粉菌 Ustilago esculenta Henn.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木耳科 Auriculariaceae
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Vnderw.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花耳科 Dacrymycetaceae
桂花耳 Dacrypinax spathularia(Schw.)Martin 經濟意義:食用。
雞油菌科 Cantharellaceae
雞油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 經濟意義:食用。
灰號角 Craterellus cornucopioides(L.ex Fr.)Pers.經濟意義:食用。
齒菌科 Hydnaceae
褐薄小齒菌 Hydnellum concrescens(Pers.ex Schw.)Banker
耳匙菌科 Auriscalpiaceae
耳匙菌 Auriscalpium vulgare Gray 經濟意義:纖維分解菌。
皺孔菌科 Meruliaceae
膠皺孔菌 Merulius tremellosus Schrad ex Fr. 經濟意義:未明。
干朽菌 Serpula lacrymana(Wulf.ex Fr.)Schoet
珊瑚菌科 Clavariaceae
豆芽菌 Clavaria vermicularis Fr. 經濟意義:食用。
美麗枝瑚菌 Ramaria formosa(Pers.ex Fr.)Quel 經濟意義:有毒。
革菌科 Thelephoraceae
多瓣革菌 Thelephora multipartita Sehw
伏革菌科 Corticiaceae
藍伏革菌 Pulchericium caeruleum(Lamarcd.ex St.Amans)Parmasto
絨狀革菌 Hypochnicium vellereum(Ell.ex Gray)Parm經濟意義:有毒。
韌革菌科 Stereaceae
粗毛硬革菌 Stereum hirsutum(Willd.)Fr. 經濟意義:葯用。
輪紋韌革菌 Stereum ostrea(Bl.et Nees)Fr.
扁韌革菌 Stereum fasciatum Schw. 經濟意義:葯用。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肉桂色集毛菌 Coltricia cinnamomea(Jacq.ex Fr.)Murr. 經濟意義:木材分解菌。
小集毛菌 Coltricia pusilla Imazeki et Y.Kobayasi 經濟意義:先鋒菌物。
漏斗棱孔菌 Famolus arcularius(Fr.)Ames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鮭貝芝 Coriolus consors(Bers)Imaz 經濟意義:葯用。
粗毛雲芝 Coriolus hirsutus(Wulf.ex Fr.)Quèl 經濟意義:葯用。
單色雲芝 Coriolus unicolor(Bull.ex Fr.)Pat 經濟意義:葯用。
籬邊粘褶菌 Gloeophyllum sepiarium(Wulf.ex Fr.)Karst 經濟意義:纖維分解菌。
松生擬層孔菌 Fomitopsis pinicola(Sw.ex Fr.)Karst經濟意義:葯用。
灰樹花 Grifola frondosa(Fr.)S.F.Gray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硫磺菌 Laetiporus sulphureus(Fr.)Murr.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樺褶孔菌 Lenzites betulina(L.)Fr. 經濟意義:葯用。
淡黃木層孔菌 Phellinus gilvus(Schw.)Pat
雷丸 Polyporus mylittae Cooke et Mass. 經濟意義:葯用。
朱紅密孔菌 Pycnoporus cinnabarinus (Jacq.ex Fr.)Karst 經濟意義:葯用。
緋紅密孔菌 Pycnoporus coccineus(Fr.)Bood et Sing 經濟意義:葯用。
偏腫栓菌 Trametes gibbosa(Pers.)Fr. 經濟意義:葯用。
紫褐囊孔菌 Trichaptum fuscoviolaceum(Fr.)Ryvarden 經濟意義:葯用。
靈芝科 Ganodermataceae
樹舌靈芝 Ganoderma applanatum(Pers.)Pat. 經濟意義:葯用。
靈芝 Ganlderma lucim(Curt.ex Fr.)Karst. 經濟意義:葯用。
側耳科 Pleurotaceae
香菇 Lentinula edodes(Berk.)Pegler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革耳 Panus rudis Fr. 經濟意義:葯用。分布:黃湖和東明山。
裂褶菌科 Schizophyllaceae
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經濟意義:葯用。
白磨科 Tricholomataceae
蜜環菌 Armillariella mellea(Vahl.ex Fr.)Karst.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發光小蜜環菌 Armillariella tabescens(Scop.ex Fr.)Sing.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金針菇 Flammulina velutipes(Curt.ex Fr.)Sing.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紅蠟磨 Laccaria laccata(Scop.ex Fr.)Berk.et.Br.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近似蠟磨 Laccaria proxima(Boud.)Pat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大白樁菇 Leucopaxillus giganteus(Sow.ex Fr.)Sing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干小皮傘 Marasmius siccus(Schw.)Fr. 經濟意義:分解菌。
白小菇 Mycena lactea(Pers.ex Fr.)Kummer 經濟意義:食用。
長根菇 Oudemansiella radicata(Relh.ex Fr.)Sing.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鵝膏菌科 Amanitaceae
紋緣鵝膏 Amanita spreta(Peck)Sacc. 經濟意義:劇毒。
灰托柄菇 Amanita vaginata(Bull.ex Fr.)Vitt. 經濟意義:有毒。
黑傘科 Agaicaceae
林地蘑菇 Agaricus silvaticus Schaeff.ex Fr. 經濟意義:食用。
高大環柄菇 Macrolepiota procera(Scop.ex Fr.)Sing. 經濟意義:食用。
鬼傘科 Coprinaceae
墨汁鬼傘 Coprinus atramentarius(Bull.ex Fr.)Sing. 經濟意義:有毒和葯用。
褶紋鬼傘 Coprinus plicatilis(Curt.ex Fr.)Fr.
薄花邊傘 Hypholoma appendiculatum(Bull.ex Fr.)Fr. 經濟意義:食用。
糞銹傘科 Bolbitiaceae
糞銹傘 Bolbitius vitellinus(Pers.)Fr. 經濟意義:有毒。
球蓋菇科 Strophariaceae
毛柄庫恩菇 Kuehneromyces mutabilis(Schaeff.ex Fr.)Sing. 經濟意義:食用。
牛肝菌科 Boletaceae
松林假牛肝菌 Bolitinus pinetorun(Chiu)Teng 經濟意義:食用。
華美牛肝菌 Bolitus speciosus Frost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黃粉末牛肝菌 Pulveroboletus ravenelii(Berk.et Curt.)Murr. 經濟意義:有毒。
乳牛肝菌 Suillus bovinus(L.ex Fr.)Gray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褐絨蓋牛肝菌 Xerocomus badius(Fr.)Kühner 經濟意義:食用。
絨柄松塔牛肝菌 Strobilomyces floccopus(Vahl.ex Fr.)Karst.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紅菇科 Russulaceae
稀褶乳菇 Lactarius hygrophoroides Berk.et Curt. 經濟意義:食用。
黑乳菇 Lactarius lignyotus Fr. 經濟意義:未明。
辣乳菇 Lactarius piperatus(L.Fr.)Gray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怡紅菇 Russula amoena Qèul. 經濟意義:食用。
小紅菇 Russula kansaiensis Hongo 經濟意義:未明。
菱紅菇 Russula vesca Fr.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粉紅菇 Russula subdepallens Pk. 經濟意義:食用。
硬皮地星科 Astraceae
硬皮地星 Astraeus hygrometricus(Pers.)Morg. 經濟意義:葯用。
豆包菌科(豆馬勃科) Pisolithaceae
豆包菌 Pisolithus tinctorius(Pers.)Coder et Couch 經濟意義:葯用。
籠頭菌科 Clathraceae
星頭菌 Aseroe arachnoidea Fisch. 經濟意義:葯用。
鬼筆科 Phallaceae
長裙竹蓀 Dictyophora insiata(Vent ex Pers.)Fisch.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短裙竹蓀 Dictyophora plicata(Bosc.)Fisch 經濟意義:食用和葯用。
深紅鬼筆 Phallus rubicuns(Bosc.)Fr. 經濟意義:葯用。
地星科 Geastraceae
絨皮地星 Geastrum velutinum(Morg.)Fisch 經濟意義:葯用。
尖頂地星 Geastrum triplex(Jungh.)Fisch. 經濟意義:葯用。
灰包科 Lycoperdaceae
網紋灰包 Lycoperdon perlatum Pers. 經濟意義:葯用。
梨形灰包 Lycoperdon pyriforme Schaeff.ex Pers 經濟意義:葯用。
鳥巢菌科 Nilariaceae
白毛紅蛋巢菌 Nila niveotomentosa(P.Henn)Lloyd經濟意義:葯用。
隆紋黑蛋巢 Cyathus striatus Willd.ex Pers. 經濟意義:葯用。
半知菌亞門 Deuteranycotina
絲孢科 Hyohomycetaceae
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 經濟意義:葯用。
『捌』 澳大利亞 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其擁有幾十萬種獨特的生物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8下P78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8下P84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8下P85 吸煙吸毒的害處:8下P95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宮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這樣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 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6、 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0、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2、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 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玖』 全球已確定可食用蘑菇2189種,哪種蘑菇是你從來沒見過的
蘑菇是我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一種蔬菜,不僅味道十分鮮美,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我們經常吃的蘑菇種類有很多,有金針菇、平菇、杏鮑菇等;烹飪的方式也有很多,常見的有炸蘑菇、燉蘑菇、爆炒蘑菇等等。除了食用的蘑菇,還有很多蘑菇是有毒性的,不能食用,甚至很少有人見到過。那麼,哪種蘑菇是你從來沒見過的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蘑菇:
一、網蓋紅褶傘網蓋紅褶傘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是一種雨傘,但其實是一種蘑菇。網蓋紅褶傘又名緣網粉菇,為紅褶傘屬,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蘑菇,多分布在我國東北的吉林長白山等地,顏色多為粉紅色,故名網蓋紅褶傘。這種蘑菇雖然沒有毒性,可以食用,但它的味道偏苦,並不是上佳的食材。
關於哪種蘑菇是你從來沒見過的這個問題,大家還有什麼觀點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拾』 常見真菌有哪些
要常見的,記幾個:
常見真菌:酵母菌,黴菌,還有香菇、草菇、金針菇等大型真菌
常見細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乳酸菌,硝化細菌,根瘤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常見的細菌:乳酸菌
這是一種原核生物,新陳代謝屬異養厭氧型
它能夠將乳糖通過無氧呼吸轉化成乳酸因此通常被人們拿來做為做酸奶的重要材料
藍藻
這是一種很罕有的種類,但並不是它的數量而是它的特性,它是不多見的自養需氧型的原核生物,地球上最初的大氣中的氧氣就是它首先合成的
它也是不多有的一種不存在葉綠體卻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並且它還能夠固氮,是地球初期生命能夠穩定發展的功臣
固氮菌;這是生物圈中氮的循環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一種異養需氧的原核生物。它們固定空氣中的氮形成氨根供動植物使用,大家眾所周知氮元素是生命體現者——蛋白質的重要組成元素,而生物所用的氮元素有百分之八十是固氮菌,可見固氮菌之重要。
硝化細菌,這也是微生物世界不可少的一員也是生物圈不可少的一員,它是一種自養需氧型的原核生物,而且它進行的自養功能也是十分獨特的化能合成,它通過將土壤中的氨根氧化成硝酸根而獲得自身能量,也是生物圈中氮的循環不可缺少的一環,因為一般固氮菌固定的氮是以氨根存在的而一般植物無法直接吸收氨根,而要通過它的轉化成硝酸根後才能吸收
說了硝化細菌就不能不說氮循環圈中另外一員,反硝化細菌,這是一種厭氧異養的微生物,在土壤缺氧的情況下它會將硝酸根分解成壓硝酸根,而亞硝酸根很不穩定會分解成氮氣回歸大氣。
下面說一種真菌:大家最常見的酵母菌,這是一種兼性厭氧的異養的生物,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常見到它的身影,它在無氧情況下會將糖類分解成酒精跟CO2在有氧情況下會快速繁殖因而被廣泛運用與酒釀造業與糕點的發酵
真菌界
* 真菌:蟲道真菌,水生真菌,糞生真菌,昆蟲寄生真菌,黴菌,捕食性真菌,污水真菌,土壤真菌,海洋真菌,葯用真菌,菌根等。
* 粘菌門:集孢粘菌綱,粘菌綱,根腫菌綱等。
* 鞭毛菌亞門:壺菌綱,絲壺菌綱,卵菌綱(水節霉目、霜霉目、水霉目)等。
* 接合菌亞門:接合菌綱、毛霉目、蟲霉目,毛菌綱
* 子囊菌亞門:半子囊菌綱(內孢霉目、外囊菌目,不整囊菌綱、散囊菌目,核菌綱、白粉菌目、小煤炱目、球殼目,腔菌綱、多腔菌目、座囊菌目、半球腔菌目,蟲囊菌綱),盤菌綱(塊菌目、盤菌目)等
* 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銹菌目、黑粉菌目,層菌綱(銀耳目、木耳目、隔擔菌目、外擔菌目、多孔菌目、傘菌目),腹菌綱(鬼筆目、馬勃菌目、鳥巢菌目、硬皮馬勃目、柄灰包目)等。
* 半知菌亞門:絲孢綱,腔孢綱等。
* 真菌門 * 地衣
細菌界
* 芽生細菌:螺菌科,假單胞菌科,固氮菌科,根瘤菌科,甲基單胞菌科,腸桿菌科,柄桿菌屬科,硫細菌,鞘細菌,弧菌科,擬桿菌科,奈瑟氏菌科,韋榮氏球菌科,硝化桿菌科,鐵細菌,鞘鐵細菌科,甲烷桿菌科,微球菌科,鏈球菌科,消化球菌科,芽孢桿菌科,乳桿菌科,棒狀菌群,丙酸桿菌科
* 放線菌:放線菌科,公枝桿菌科,諾卡氏菌科,嗜皮菌科,弗蘭克氏菌科,小單孢菌科,高溫放線菌科,高溫單胞菌科,小莢孢囊菌科,小多胞菌科,鏈黴菌科,魚孢菌科,流動放線菌科,枝桿菌科,嗜熱放線菌科等。
* 光細菌綱 * 暗細菌綱 * 滑行細菌 * 細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