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架子牛怎麼育肥
一般將12月齡左右,骨骼得到相當程度發育的牛稱為架子牛。架子牛的快速育肥是指犢牛斷奶後,在較粗放的飼養條件下飼養到一定的年齡階段,然後採用強度育肥方式,集中育肥3~6個月,充分利用牛的補償生長能力,達到理想體重和膘情時屠宰。這種育肥方式也稱為異地育肥,育肥成本低,精料用量少,經濟效益較高,在肉牛育肥上廣泛應用。
(1)育肥架子牛的選擇
應選擇身體健康、被毛光亮、精神狀態良好的牛用於育肥。牛的年齡應在1.5歲左右,因為這一階段的牛生長發育潛力較大,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1歲以下育肥需要的時間較長,而超過2.5歲生長速度緩慢。另外,選購的牛要有適宜的體重。一般認為,在同一年齡階段,體重越大,體況越好,育肥時間就越短,育肥效果也越好。一般雜種牛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其體重范圍大致為:6月齡體重120~180千克,12月齡體重180~250千克,18月齡體重220~310千克,24月齡體重280~380千克。
要注意利用雜種優勢。首先要選良種肉牛或肉乳兼用牛及其與本地牛的雜種,其次選荷斯坦公牛與本地牛的雜交後代。
(2)減少應激反應
架子牛在運輸過程中,以及剛進入育肥場新環境時,會產生應激反應。牛的應激反應越大,養牛造成的損失也越大。為減少牛應激的損失,可採用如下措施:①口服或注射維生素A。運輸前2~3天開始,每頭牛每日口服或注射維生素25萬~100萬國際單位。②裝運前合理飼喂。具有輕泄性的飼料(如青貯飼料、麩皮、新鮮青草),在裝運前3~4小時就應停止飼喂,否則容易引起腹瀉,排尿過多,污染車廂和牛體。裝運前2~3小時,架子牛亦不宜過量飲水。③裝運過程中,切忌任何粗暴行為或鞭打牛隻,否則會導致應激反應加重。④合理裝載。用汽車裝載時,每頭牛按體重大小應佔有的面積是:300千克以下為0.7~0.8米2,300~350千克為1.0~1.1米2,400千克為1.2米2,500千克為1.3~1.5米2。
(3)新購架子牛的飼養管理
新購架子牛應在干凈、乾燥的地方休息。首先,應提供清潔飲水。架子牛經過長距離、長時間的運輸,應激反應大,胃腸食物少,體內缺水,這時給牛隻補水是第一位的。首次飲水量限制為15~20升,並每頭牛補人工鹽100克;第二次飲水應在第一次飲水後3~4小時,切忌暴飲,水中摻些麩皮效果更好,隨後可採取自由飲水。對新購架子牛,最好的粗飼料是長乾草,其次是玉米青貯和高粱青貯。不能飼喂優質苜蓿乾草或苜蓿青貯,否則容易引起運輸應激反應。用青貯料時最好添加碳酸氫鈉,以中和酸性。每天每頭牛可喂2千克左右的精飼料,加喂350毫克抗生素和350毫克磺胺類葯物,以消除運輸應激反應。不要喂尿素。補充無機鹽,用2份磷酸氫鈣加1份鹽讓牛自由採食。補充5000國際單位維生素A或100國際單位維生素E。架子牛入欄後立即進行驅蟲。驅蟲應在空腹時進行,以利於葯物吸收。驅蟲後,架子牛應隔離飼養15天,其糞便消毒後進行無害化處理。
(4)分階段飼養
架子牛在應激時期結束後,應進入快速育肥階段,並採用階段飼養。如架子牛快速肥育需要120天左右,可以分為3個育肥階段,過渡驅蟲期(約15天)、第16~60天和第61~120天。
1)過渡驅蟲期 此期約15天。對新從草原買進的架子牛,一定要驅蟲,包括驅除內外寄生蟲。實施過渡階段飼養,即首先讓剛進場的牛自由採食粗飼料。粗飼料不要鍘得太短,長約5厘米。上槽後仍以粗飼料為主,可鍘成1厘米左右。每天每頭牛控制喂0.5千克精料,與粗飼料拌勻後飼喂。精料量逐漸增加到2千克,盡快完成過渡期。
2)第16~60天 這時架子牛的干物質採食量要逐步增加到8千克,日糧粗蛋白質水平為11%,精粗料比為6∶4,日增重1.3千克左右。精料參考配方為:70%玉米粉、20%棉仁餅、10%麩皮,每頭牛每天補充20克食鹽和50克添加劑。
3)第61~120天 此期干物質採食量達到10千克,日糧粗蛋白質水平為10%,精粗比為7∶3,日增重1.5千克左右。精料參考配方為:85%玉米粉、10%棉仁餅、5%麩皮,每頭牛每天補充30克食鹽和50克添加劑。
表4-4是階段肥育牛的日糧配方和不同體重階段粗料與精料用量,供參考。
表4-4 不同體重階段粗料和精料用量參考值(千克)
飼喂方式包括定時定量飼喂和自由採食2種。自由採食的優點是可以根據架子牛自身的營養需求採食到足夠的飼料,達到最高增重,最有效地利用飼料;還可節約勞動力,一個勞動力可管理100~150頭牛;適合於強度催肥;可以減少群飼時牛隻的互相爭食格鬥。缺點是不易控制牛隻的生長速度;粗飼料的利用率下降;飼料在牛消化道停留時間短,影響飼料的利用率而易造成飼料的浪費。
定量飼喂的優點是飼料浪費少,而且能夠更有效地控制牛隻的生長;便於觀察牛隻採食、健康狀況;粗飼料的利用率高,管理方便。缺點是架子牛生長受到制約,需要較多的勞動力;由於缺少牛隻間的爭食,影響了採食量。
(5)架子牛育肥的管理
育肥架子牛可採用短韁拴系,限制活動。每天刷拭2次,有利於皮膚健康,促進血液循環,以改善肉質。經常觀察反芻情況、糞便、精神狀態,如有異常應及時處理。及早出欄,達到市場要求體重則出欄,一般活牛出欄體重為450千克,高檔牛肉則為550~650千克。要定期了解牛群的增重情況,隨時淘汰處理病牛等不增重或增重慢的牛。在管理中,不要等到一大批牛全部育肥達標時再出欄,可將達標牛分批出欄,以加快牛群的周轉,降低飼養成本。
❷ 架子母牛如何快速育肥
架子牛一般是指3~4歲,生長發育已完全結束,骨架與體型已定型,經150天以上的高精料、高能量日糧的強度催肥,體重達到550~650千克,符合供港活牛和屠宰標准,具有加工牛肉熟製品的成品率高、飼養期短、周期快和經濟效益明顯。
架子牛選擇
1、年齡選擇:選擇1.5歲左右的牛育肥,能生產出高檔優質牛肉。而秦川牛生長發育較慢,加之傳統的飼養方式下,到3~4歲時其骨架與體型才能達到催肥要求。因此,要獲得短期強育肥良好的效果與效益,應選擇3~4歲的健康秦川閹牛。6歲以上閹牛、淘汰的基礎母牛等老殘牛由於育肥效果差、效益低,不宜用於生產中高端牛肉育肥,只能生產普通育肥牛。
2、體型外貌:頭短額寬,嘴大頸粗,體驅寬深而長,前軀開張良好,皮薄松軟,體格較大,稜角明顯,背尻寬平,具有育肥潛力,體高137厘米,體斜長150厘米,體重350千克以上。而體軀過短,窄背弓腰,尖尻,體況瘦弱者不宜。
3、育肥時間:應選擇春、秋季節最佳。在6~8月份高溫季節,應採用水簾、屋頂淋雨和風扇等措施,防暑降溫,減緩熱應激,冬季應採取保溫措施,肉牛育肥最適宜環境溫度為4~20℃。
架子牛飼喂
1、恢復期(10~15天):由於運輸、環境和管理方式等因素的應激反應,牛疲勞且體重下降5~15%,需要一段時間恢復,以便適應新環境、組群和飼養管理方式。日糧以優質青乾草、麥草為主,充足飲水,第一天不給精料,第二天給少量麩皮,3天後精料維持原農戶或場的喂量。並完成檢疫、防疫、驅蟲和隔離觀察。
2、過渡期(15~20天):逐步實現由原粗料型向精料型轉變。待架子牛恢復體況並適應後,減少青乾草,增加麥草,日喂粗飼料4~6千克/頭,精料中粗蛋白保持13~15%,喂量逐漸增加到4千克/日,保證每頭凈能37~52MJ/日。
3、催肥期:在此階段停喂青乾草,禁喂青綠多汁飼料,以麥草、稻草為主,日喂量3~4千克/頭,逐漸增加精料,以每周增加精料2千克/頭左右,粗蛋白保持8~10%,日喂精料穩定在6~8千克/頭直至出欄。
架子牛管理
1、充分飲水:應採取自由飲水或每日飲水不少於3次,冬季飲溫水。
2、驅蟲健胃:在恢復期用丙硫咪唑一次口服,劑量為10毫克/千克體重,體外寄生蟲可用2~4%的殺滅菊脂,在天氣青朗時,淋浴殺蟲,既可殺死體表蜱等寄生蟲,亦有避蚊蠅作用。驅蟲3天後,用大黃蘇打片50~80片/次,兩次/天,連用2天,然後用中草葯健胃散500克/頭,連用2天健胃,促進消化。
3、分群飼養:按體格大小、強弱的不同分群圍欄飼養,育肥期最多每群15頭,以6~8頭組小群為最佳,並相對穩定,在育肥期每小群只能出,不再進牛,圍欄面積12~18平米。
4、飼喂次數:育肥前期日喂2~3次,中間隔6小時,後期可自由採食。
5、衛生管理:保持牛舍乾燥衛生,進牛前牛舍必須清掃干凈,用2~4%燒鹼徹底噴撒消毒,待乾燥後進牛。
6、觀察稱重:在育肥期要觀察每頭牛的反芻、精神和糞便等情況,病牛應及時隔離,單獨飼養治療,有鼓氣、糞便稀惡臭且有未消化精料,應減少或停止增加精料。育肥期每30天稱重一次,方法是在早晨空腹時,連續稱重兩次,取其平均值為一次稱重,推算日增中,並根據日增調整日糧配方,使日增重保持0.8~1.2千克。
❸ 育肥牛的喂養技術
育肥牛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喂飼2~3次,每次飼喂1.5~2小時。飼喂時按照每頭育肥牛應供給的營養所確定的飼料量來飼喂,不可任意增減。一般的飼喂次序為先粗後精,即先喂乾草(玉米秸稈),再喂酒糟、精料、飲水。冬季每天在喂飼後各飲水1次,中午再飲1次。夏秋季除按冬季的飲水次數外,增加1次夜間飲水。
架子牛的育肥管理 購入的架子牛在驗收前,要嚴格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嚴重疾病的牛應嚴禁入舍。健康牛入舍前,首先要稱重,然後按體重、品種、年齡及營養狀況分為若干組,並對每頭牛進行編號。架子牛在進場的3~5天內進行驅蟲、健胃。
育肥牛採取短拴系,這樣可減少牛的活動。一般韁繩拴系長度為50~60厘米。
肉牛的最適宜溫度為7~27℃,寒冷和暑熱均影響牛的生長發育。為提高冬、夏季架子牛的育肥效果,牛舍必須冬暖夏涼,冬季實行舍飼育肥肉牛,舍內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夏季防暑降溫,可在舍內安裝電風扇或用涼水噴灑地面的方法降溫。
每頭牛每天必須刷拭2次,每次至少5分鍾。每天要定時清掃牛舍2~3次。牛舍、牛床、牛槽應每周消毒1次。育肥牛出欄後,下批牛入舍前要對牛舍進行徹底清掃、刷洗和消毒。
育肥牛最好每月稱體重1次,以便了解牛的增重情況,根據增重情況分析飼料效果,以便調整日糧,達到最佳育肥效果。
就一般規律來說,每年買牛的最好時機在農歷的10~11月份,夏季在5~6月,賣牛的最好時機是在農歷的2~3月。
❹ 肉牛育肥的方法有哪些
按牛的年齡可分為犢牛育肥、幼牛育肥和成年牛育肥;按牛的性別可分為公牛育肥、母牛育肥、閹牛育肥等;按育肥所採用的飼料種類分為乾草育肥、秸稈育肥和糟渣育肥;按飼養方式可分為放牧育肥、半舍飼半放牧育肥和舍飼育肥,也可以分為持續育肥和吊架子育肥(後期集中育肥)。雖然牛的育肥方式方法各異,但在實際生產中往往是互相交叉應用的。
(1)放牧育肥
是指從犢牛到出欄,完全採用草地放牧育肥而不補飼。這種育肥方式適合於人口較少、土地充足、草地廣闊、降水量充沛、牧草豐盛的牧區和半農半牧區。
如果有較大面積的草山草坡可以種植牧草,在夏天青草期除供放牧外,還可保留一部分草地,收割調制青乾草或青貯料作為越冬飼用。該育肥方法較為經濟,但飼養周期長,這種方式也可稱為放牧育肥。
(2)半舍飼半放牧育肥
夏季青草期牛群採取放牧育肥,寒冷乾旱的枯草期在牛舍內圈養,這種半集約的育肥方式稱為半舍飼半放牧育肥。
採用這種育肥方式,不但可以利用草地放牧,節省投入,且犢牛斷奶後可以低營養過冬,在第二年青草期放牧能獲得較理想的補償增長。此外,採用此種方式育肥,還可在屠宰前有3~4個月的舍飼育肥,從而達到最佳的育肥效果。
(3)舍飼育肥
這是一種肉牛從育肥開始到出欄為止全部實行圈養的育肥方式。其優點是使用土地少,飼養周期短,牛肉質量好。缺點是投資大,育肥過程中需要較多的精料,育肥成本較高。採用此種育肥方式時,在保證飼料充足的條件下,自由採食時效果較好。
(4)持續育肥
是指在犢牛斷奶後就轉入育肥階段,給以高水平營養進行育肥,一直到適當體重時出欄。持續育肥較好地利用了牛生長發育快的幼牛階段,日增重高,飼料利用率也高,出欄快、肉質好。
(5)架子牛育肥
架子牛育肥又稱後期集中育肥,是在犢牛斷奶後,按一般飼養條件進行飼養,達到一定年齡和體況後,充分利用牛的補償生長能力,採用在屠宰前集中3~4個月進行強度育肥。要注意的是,若牛的吊架子階段過長,肌肉生長發育受阻過度時,即使給予充分飼養,最後體重也很難與持續育肥的牛相比,而且胴體中骨骼、內臟比例大,脂肪含量高,瘦肉比例較小,肉質欠佳。
❺ 肉牛育肥有哪些方法
肉牛育肥方法及飼料配方:
(一)持續育肥技術
持續肥育法是指犢牛斷奶後,立即轉入肥育階段進行肥育,一直到出欄體重(12~18月齡體重400~500千克)。使用這種方法,日糧中的精料大約可占總營養物質的50%以上。由於在飼料利用率較高的生長階段保持較高的增重,加上飼養期短,所以總效率高,生產的牛肉鮮嫩。
1、放牧加補飼持續肥育法
在牧草條件較好的地區,犢牛斷奶後,以放牧為主,根據草場情況,適當補充精料或乾草,使其在18月齡體重達400千克。隨母牛哺乳階段,犢牛平均日增重達到0.9~1千克。冬季日增重保持0.4~0.6千克,第二個夏季日增重在0.9千克,在枯草季節,對雜交牛每天每頭補喂精料1~2千克。
2、放牧+舍飼+放牧持續肥育法
此種肥育方法適應於9~11月出生的秋犢。哺乳期日增重0.6千克,斷奶時體重達到70千克。斷奶後以喂粗飼料為主,進行冬季舍飼,自由採食青貯料或乾草,日喂精料不超過2千克,平均日增重0.9千克。到6月齡體重達到180千克。然後在優良牧草地放牧,要求平均日增重保持0.8千克,到12月齡可達到320千克左右轉入舍飼,自由採食青貯料或青乾草,日喂精料2~5千克,平均日增重0.9千克,到18月齡,體重達490千克。
3、舍飼持續肥育法
犢牛斷奶後即進行持續肥育,犢牛的飼養取決於培育的強度和屠宰時的月齡,強度培育到12~15月齡屠宰時,需要提供較高的飼養水平,以使肥育牛的平均日增重在1千克以上。要考慮到市場需求、飼養成本、牛場的條件、品種、培育強度及屠宰上市的月齡等制訂肥育生產計劃。按階段飼養就是按肉牛的生理特點、生長發育規律及營養需要特徵將整個肥育期分成2~3個階段,分別採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
(二)架子牛育肥技術
1、架子牛的選購
架子牛選購要把好幾關。
(1)品種關架子牛品種應以雜種牛為主,二元、三元雜交牛均有較好的肥育效果。本地黃牛也可以,只不過育肥效果差一些。
(2)年齡關牛的增重速度、胴體質量、飼料報酬等,均和牛的年齡有著密切的關系。年齡較小的牛,主要是靠肌肉、骨骼和各種器官的生長增加體重,飼料中粗料可占較高的比例,飼養成本低,飼養期短,經濟效益相對較高;年齡大的牛則主要依靠體內貯積脂肪增加體重。架子牛的年齡最好是1.5~2歲,經2~6個月育肥就能達經濟成熟,出售屠宰。具體按育肥選擇牛的年齡:計劃飼養100~150天出售的,應選擇1~2歲的架子牛;秋天購牛第二年出欄的,應選購1歲左右的牛,不要買膘情好,體重大的牛;利用大量粗料育肥牛時,以購2歲左右的架子牛為好。
(3)體重關架子牛的體重一般以12~18月齡,體重在300千克左右(250~350千克)較好。
(4)健康關架子牛的健康狀況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牛精神不振,兩眼無神,眼角分泌物多,膽小易驚,行動倦怠,這種牛可能健康狀況不佳,不宜選購。而兩眼有神,行動正常的牛常是健康牛。
第二,若牛被毛粗亂,體軀短小,淺胸窄背,尖尻,表現出嚴重飢餓,營養不良,說明該牛早期可能生過病或正有慢性病,生長發育受阻,不宜選購。
第三,讓牛走一走,看牛站立和走路的姿勢,檢查蹄底,如果牛表現出負重不均,肢蹄疼痛,肢端怕著地,抬腿困難或蹄匣不完整,則說明該牛有腿部疾病,要謹慎選購。特別對於拴系飼養,牛舍地面較硬時,肢蹄疾病常可能導致牛中途淘汰。
第四,購牛時要通過觀察牛的採食、排便、反芻等,判斷牛的身體狀況,初步確定是否患有消化道疾病等。
2、過渡期飼養
待育肥的牛因長時間、長距離的運輸,草料、氣候環境的變化將引起牛體一系列生理反應,需要通過科學的調理,使其及早適應新的飼養環境。架子牛購回後,一般需要15~21天過渡飼養。
牛到場後先喂給清潔水,加適量食鹽調理腸胃,增進食慾,以後逐漸添喂粗料和精料,由少到多,經5~7天後,轉為正常飼喂,到過渡期結束後,轉入正式育肥。
過渡飼養期具體應該做到:
第一,新到架子牛應在清潔、乾燥的地方休息,保持安靜環境。
第二,提供新鮮清潔飲水和適口性好的飼料。
第三,細致觀察牛的食慾、糞便、反芻情況及四肢狀態,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第四,及時驅蟲,包括體內和體外驅蟲。
待過渡期結束,牛體一切正常,便可按大小、品種分群調入育肥舍飼養。
3、催肥技術
(1)糟渣類催肥在糟渣類飼料中,以啤酒糟的催肥效果最好,白酒糟也可以。架子牛育肥中一般酒糟用量占飼料干物質30%~35%。
在飼喂糟渣類飼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不宜把糟渣類飼料作為日糧的惟一飼料,應和秸稈飼料、青貯飼料搭配。若與青貯料搭配,應在日糧中添加碳酸氫鈉。
②長期使用白酒糟,日糧中應補充維生素A,每頭每天1萬~10萬國際單位。
③糟渣類飼料和其他飼料要充分拌勻後飼喂。
④糟渣類飼料新鮮度越高越好,發霉變質的糟渣類飼料不能喂牛。
⑤飼喂蛋白質含量偏低的糟渣類飼料時,可摻入0.5%(飼料鮮重)的尿素或其他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以改善糟渣類飼料的品質。
⑥在飼喂糟渣類飼料出現輕度拉稀時,應在日糧中添加瘤胃素;拉稀嚴重時,要調整日糧中糟渣類比例。
(2)青貯料催肥青貯玉米是肥育牛的優質飼料,飼喂青貯料,可在較低精料水平上達到較高的日增重。但隨著精料喂量逐漸增加,青貯玉米的採食量將逐漸下降。
一般青貯料喂量可占飼料干物質的50%左右。飼料中添加占飼料干物質量1%~2%的碳酸氫鈉,可減少飼料酸度,增進消化率,如在飼料中再加2%尿素,效果更好。
❻ 架子牛怎麼飼養催肥更快
催肥階段的飼養此階段為34個月,牛犢育肥期間平均每天飼喂精料3.54kg,
粗飼料910kg,其比例為氨化麩草、玉米青貯、青草干2:2:1。
日喂2次,間隔12小時,飲水23次,先喂草拌料,再喂青貯。
精飼料配方:玉米60%、麩皮18%、胡麻餅18%、食鹽2%、添加劑2%。
❼ 肉牛育肥的方式有哪幾種
按牛的年齡可分為犢牛育肥、幼牛育肥和成年牛育肥;按牛的性別可分為公牛育肥、母牛育肥、閹牛育肥等;按育肥所採用的飼料種類分為乾草育肥、秸稈育肥和糟渣育肥;按飼養方式可分為放牧育肥、半舍飼半放牧育肥和舍飼育肥,也可以分為持續育肥和吊架子育肥(後期集中育肥)。雖然牛的育肥方式方法各異,但在實際生產中往往是互相交叉應用的。
(1)放牧育肥
是指從犢牛到出欄,完全採用草地放牧育肥而不補飼。這種育肥方式適合於人口較少、土地充足、草地廣闊、降水量充沛、牧草豐盛的牧區和半農半牧區。
如果有較大面積的草山草坡可以種植牧草,在夏天青草期除供放牧外,還可保留一部分草地,收割調制青乾草或青貯料作為越冬飼用。該育肥方法較為經濟,但飼養周期長,這種方式也可稱為放牧育肥。
(2)半舍飼半放牧育肥
夏季青草期牛群採取放牧育肥,寒冷乾旱的枯草期在牛舍內圈養,這種半集約的育肥方式稱為半舍飼半放牧育肥。
採用這種育肥方式,不但可以利用草地放牧,節省投入,且犢牛斷奶後可以低營養過冬,在第二年青草期放牧能獲得較理想的補償增長。此外,採用此種方式育肥,還可在屠宰前有3~4個月的舍飼育肥,從而達到最佳的育肥效果。
(3)舍飼育肥
這是一種肉牛從育肥開始到出欄為止全部實行圈養的育肥方式。其優點是使用土地少,飼養周期短,牛肉質量好。缺點是投資大,育肥過程中需要較多的精料,育肥成本較高。採用此種育肥方式時,在保證飼料充足的條件下,自由採食時效果較好。
(4)持續育肥
是指在犢牛斷奶後就轉入育肥階段,給以高水平營養進行育肥,一直到適當體重時出欄。持續育肥較好地利用了牛生長發育快的幼牛階段,日增重高,飼料利用率也高,出欄快、肉質好。
(5)架子牛育肥
架子牛育肥又稱後期集中育肥,是在犢牛斷奶後,按一般飼養條件進行飼養,達到一定年齡和體況後,充分利用牛的補償生長能力,採用在屠宰前集中3~4個月進行強度育肥。要注意的是,若牛的吊架子階段過長,肌肉生長發育受阻過度時,即使給予充分飼養,最後體重也很難與持續育肥的牛相比,而且胴體中骨骼、內臟比例大,脂肪含量高,瘦肉比例較小,肉質欠佳。
❽ 育肥牛的飼養方法是怎麼養的
育肥牛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喂飼2~3次,每次飼喂1.5~2小時。飼喂時按照每頭育肥牛應供給的營養所確定的飼料量來飼喂,不可任意增減。一般的飼喂次序為先粗後精,即先喂乾草(玉米秸稈),再喂酒糟、精料、飲水。冬季每天在喂飼後各飲水1次,中午再飲1次。夏秋季除按冬季的飲水次數外,增加1次夜間飲水。
架子牛的育肥管理
購入的架子牛在驗收前,要嚴格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嚴重疾病的牛應嚴禁入舍。健康牛入舍前,首先要稱重,然後按體重、品種、年齡及營養狀況分為若干組,並對每頭牛進行編號。架子牛在進場的3~5天內進行驅蟲、健胃。
育肥牛採取短拴系,這樣可減少牛的活動。一般韁繩拴系長度為50~60厘米。
肉牛的最適宜溫度為7~27℃,寒冷和暑熱均影響牛的生長發育。為提高冬、夏季架子牛的育肥效果,牛舍必須冬暖夏涼,冬季實行舍飼育肥肉牛,舍內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夏季防暑降溫,可在舍內安裝電風扇或用涼水噴灑地面的方法降溫。
每頭牛每天必須刷拭2次,每次至少5分鍾。每天要定時清掃牛舍2~3次。牛舍、牛床、牛槽應每周消毒1次。育肥牛出欄後,下批牛入舍前要對牛舍進行徹底清掃、刷洗和消毒。
育肥牛最好每月稱體重1次,以便了解牛的增重情況,根據增重情況分析飼料效果,以便調整日糧,達到最佳育肥效果。
就一般規律來說,每年買牛的最好時機在農歷的10~11月份,夏季在5~6月,賣牛的最好時機是在農歷的2~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