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大利亞和英國什麼關系
澳大利亞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後獨立。但仍然算是英聯邦的國家之一。與英國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澳大利亞1931年獲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1986年,英國女王在澳大利亞簽署了《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據此,澳大利亞最高法院享有終審權,終止了英國議會和政府對澳大利亞各州的權力,英國法律對澳大利亞不再有效。澳大利亞的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 ,由英國女王、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
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總督是英國女王的代表。
② 澳大利亞本來就是英國人,英國人為什麼要拋棄澳大利亞讓澳大利亞獨立
不是英國人拋棄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人自己想獨立,英國從北美獨立戰爭中吸取經驗教訓,決定和平有好地允許澳大利亞等國家逐漸取得獨立地位。
③ 為何英國願意放棄澳大利亞,卻不願意放棄小小的馬島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非常多,遠不是自己本土可比的。
隨著其他國家的發展崛起,英國卻在不斷削弱。所以隨著英國的衰落,對於很多殖民地開始逐步放手了,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二戰後,全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爆發,英國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了,只好放棄。
當然了,最根本的還是實力原因。
阿根廷從任何角度看都是爭不過英國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阿根廷位於地利的優勢,但英國的實力實在是不容小覷,不是阿根廷所能比的。
④ 英國殖民者怎樣對待澳大利亞原住民
1768年,庫克船長從英國出發前往南太平洋,展開一次探險行動,才發現澳大利亞東部,並在1770年佔領東岸一帶。 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後不久,美國便宣布獨立,迫使英國要另覓地方流放罪@犯,於是便在澳大利亞開辟新監@獄。 1787年第一批由11隻船隊組成的流放船隊帶著759名犯人及206名船員由英國出發,開始了歐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亞移民的歷史。由於土地與生活資源的沖突,而土著人原始的武器根本無法抵抗外來的侵略,至少有2萬土著人死於土地的沖突,許多土著人淪為奴隸,大部分的土著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趕往不毛之地。更災難性的是移民帶來了大量的疾病,使缺少生活資源的土著人雪上加霜,至1933年,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的人數大約僅存七萬人左右。
直至二十世紀,澳大利亞政府才開始意識到侵犯到澳大利亞原居民的權利,開始逐漸改善與土著人的關系,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開始嘗試同化土著人,迫使土著人住入鄉鎮並接受歐洲文化的教育。土著人@權真正有所改善是從 1960年開始,政府設立了土著人事物機構,土著人成為了澳大利亞原始居民,部分土地歸還給原屬的土著居民。1962年土著人獲得了選舉權。現在澳大利亞土著人受到了許多政策的優惠。
⑤ 澳大利亞和英國關系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說到澳大利亞和英國關系的變化過程,就要從以下內容講起了。
一般來說,在1918年以前,澳大利亞同其他國家的關系都要經過英國來處理。但是,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澳大利亞歷屆政府力圖在外交上有自己的獨立要求,而這種要求日益增強。因而,澳英關系自這時起有了一定的變化。
1909年9月,迪金聯合政府決定派遣澳大利亞自由貿易派領袖雷德作為聯邦常駐英國的外交代表,稱之為高級專員。高級專員享有大使的一切外交權力。這表明澳英關系有了新的發展。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外交問題,那是二戰期間的事。
⑥ 澳大利亞作為英國殖民地時期,英國對其的統治是什麼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日,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原來的六個殖民區遂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⑦ 英國在18世紀為什麼將澳大利亞作為罪犯流放地
1770年庫克船長發現了澳大利亞,以大不列顛的名義宣布對澳大利亞東海岸地區擁有主權。由於澳大利亞地理位置孤立,同時又由於1782年11月30日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美國和英國代表在巴黎簽署和平條約。澳大利亞被認為是流放這些囚犯最好的地方。
於是英王喬治三世決定將澳大利亞作為集中的罪犯流放地。1788年1月26日,一個由11艘船艦組成的艦隊將548名男罪犯和189名女罪犯送到澳大利亞,一直到1840年,澳大利亞一共送了16萬名罪犯。罪犯的小孩由於不在記錄中,人數不詳,估計全部罪犯及小孩,約在20萬人以上。
在接下來的80年裡,大約有16.2萬名被判犯有刑事罪的男女流放到了位於澳大利亞多個不同的罪犯流放地。
(7)英國怎麼看待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罪犯流放地遺址在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1306。澳大利亞罪犯流放地遺址並非一個單一的地點,而是一共有11處,分布在新南威爾士州、塔斯馬尼亞州、西澳大利亞州等多處。
這11處遺跡現在全部都已經不再是監獄或流放地,絕大部分都被改造成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有些的知名度還頗高,所以大家在澳大利亞旅遊時,如果對澳大利亞的歷史文化有興趣,可以選取一些參觀下,11處遺跡分別如下:
1、金斯頓和亞瑟谷歷史遺址(Kingston and Arthur`s Vale Historic Area),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
2、帕拉瑪特舊政府大樓(Parramatta Old Government House)及市立廣場(The Domain),新南威爾士州
3、海德公園軍營遺址(Hyde Park Barracks),新南威爾士州
4、布理肯頓·威爾莫庄園(Brickendon and Woolmers Estates),塔斯馬尼亞州
5、達琳敦假釋局(Darlington Probation Station),塔斯馬尼亞州
6、古大北路(Old Great North Road),新南威爾士州
7、卡斯卡德婦女工廠遺址(Cascades Female Factory),塔斯馬尼亞州
8、亞瑟港歷史遺址(Port Arthur Historic Site),塔斯馬尼亞州
9、煤礦歷史遺址(Coal Mines Historic Site),塔斯馬尼亞州
10、科克圖島監獄遺址(Cockatoo Island Convict Site),新南威爾士州
11、弗里曼特爾監獄(Fremantle Prison),西澳大利亞州
所有流放遺跡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塔斯馬尼亞州塔斯曼半島(Tasman Peninsula)上的亞瑟港(Port Arthur),這里有著全澳大利亞保存最完好的監獄,從1830年至1877年之間,這里曾經關押了超過1.2萬名英國重刑流放犯人。
監獄四周高山林立,猶如天然的屏障城堡,對當年的流放犯來講這里也是最陰森恐懼的地方。目前供遊客參觀游覽的有當年犯人建造的古式教堂,火葯庫,牢房和守衛塔等。這里還有一個充滿奇特風格的監獄博物館,裡面展出許多當年的圖片和實物,包括犯人的囚衣、鞭子和鎖鏈等。
⑧ 澳大利亞和英國什麼關系
澳大利亞早年間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屬於英聯邦國家。澳大利亞最早居民為土著人。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後來這一天被定為澳國慶日。
1900年7月,英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澳大利亞自然地理情況。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萊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領事服務網——澳大利亞國家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