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盛集團的發展歷程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為跨國銀行控股公司集團,被《財富》雜志連續多年評選為世界財富500強企業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其業務涵蓋:投資銀行、證券交易和財富管理。業務對象為企業、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富人;業務按地域分為三大塊,即美國、亞太地區和歐洲。在19世紀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投資銀行業務開始形成,但與商業銀行沒有區分。高盛公司在此階段最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創業時只有一個辦公人員和一個兼職記賬員。創始人馬可斯·戈德門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們的本票,然後在某個約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其中差額便是馬可斯的收入。股票包銷業務使高盛成為真正的投資銀行,公司從迅速膨脹到瀕臨倒閉後來高盛增加貸款、外匯兌換及新興的股票包銷業務,規模雖小,卻是已具雛形。而股票包銷業務使高盛變成了真正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總部設在紐約,並在倫敦、法蘭克福、東京、香港和世界其他主要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集團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
在1929年,高盛集團還是一個很保守的家族企業,當時公司領袖威迪奧·凱琴斯想把高盛公司由單一的票據業務發展成一個全面的投資銀行。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引入股票業務,成立了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熱的推動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託投資公司的速度,進入並迅速擴張類似今天互助基金的業務,股票發行量短期膨脹1億美元。公司一度發展得非常快,股票由每股幾美元,快速漲到100多美元,最後漲到了200多美元。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股市大崩盤,使得股價一落千丈,跌到一塊多錢,使公司損失了92%的原始投資,公司的聲譽也在華爾街一落千丈,成為華爾街的笑柄、錯誤的代名詞,公司瀕臨倒閉。這之後,繼任者西德尼·文伯格一直保持著保守、穩健的經營作風,用了整整30年,使遭受「金融危機」慘敗的高盛恢復了元氣。60年代,增加大宗股票交易更是帶來的新的增長。反惡意收購業務使高盛真正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1970年代,高盛抓住一個大商機,從而在投資銀行界異軍突起。當時資本市場上興起「惡意收購」,惡意收購的出現使投資行業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催發了新的行業秩序。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購顧問」的旗幟,幫助那些遭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競價者參與競價、抬高收購價格或採取反托拉斯訴訟,用以狙擊惡意收購者。高盛一下子成了遭受惡意收購者的天使。
1976年,在高盛的高級合夥人萊文去世後,公司管理委員會決定由文伯格和懷特黑特兩人共同作為高盛產業的繼承者。剛開始,華爾街的人們都懷疑這種兩人共掌大權的領導結構會引發公司內部的混亂,很快他們發現他們錯了,因為兩位新人配合默契,高盛也由此邁進了世界最頂尖級的投資銀行的行列。文伯格和懷特黑特早就認為公司管理混亂,表現為責權界定不清晰,缺乏紀律約束,支出費用巨大。比如多年來,每天下午4:30,都會有一輛高級轎車專門負責接送合夥人。新領導人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貼出了一條簡明的公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慣例——4:30由轎車接送——將不再繼續,即日生效。」自此以後,合夥人的等級特權將不復存在,費用支出也受到監控,每天下午4:30也不再是一天工作的終結,而是下午工作的中段時間。盡管起步緩慢,文伯格和懷特黑特公司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期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兼並和收購業務的發展。以前,一家公司如果有意向收購另一家公司,它很可能會盡量吸引或說服對方同意,絕不會公開地強行兼並。但到了1970年代,一向文明規范的投資銀行業在突然間走到了盡頭,一些主要的美國公司和投資銀行拋棄了這個行業傳統。1974年7月投資銀行界信譽最好的摩根斯坦利首先參與了惡意收購活動。當時摩根斯坦利代表其加拿大客戶國際鎳鉻公司(INCO)參與了企圖惡意收購當時世界最大的電池製造商電儲電池公司(ESB)的行動。ESB在得知摩根斯坦利的敵對意圖後,打電話給當時掌管高盛公司兼並收購部的弗里德曼,請求幫忙。第二天上午9點,弗里德曼便坐在位於費城的ESB公司老闆的辦公室。 當他得知競購價格是每股20美元(比上一個交易日上漲9美元)時,建議ESB用「白衣騎士」(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的競價者參與競價,以抬高收購價格)的辦法對付INCO,或進行反托拉斯訴訟,在高盛公司和「白衣騎士」聯合飛機製造公司的協助下,INCO最終付出了41美元的高價,ESB的股東們手中的股票則上漲了100%。從這件事開始,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購與反收購斗爭中,首先是摩根斯坦利,然後是第一波士頓都充當了收購者的角色,而高盛公司則是反惡意收購的支柱。
INCO和ESB之間的斗爭給了高盛公司在這一方面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是好運來臨的良好徵兆。人們認為高盛公司是具備實力的,呈上升狀態的和小型、中型公司以及進入《財富》500強的大公司並肩戰斗的企業。因為突然之間,美國各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對惡意並購恐懼到了極點,除了一些最大的公司,其他公司都覺得難以抵擋惡意並購,於是高盛成為了他們的合作夥伴。當然,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高盛經常要幾度登門拜訪,對方才願意接受高盛的服務。1976年7月,阿茲克石油公司受到了敵對性攻擊,但是他們對高盛的服務絲毫不感興趣,他們請來了律師,並初步控制了事態。弗里德曼建議重新考慮一下自已的決定,並告訴對方高盛的工作小組正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幾個小時以後就可以和他們進行私下協商。弗里德曼後來說:「我們火速趕到機場,直飛達拉斯,但對方仍然不願會見我們,於是我們就在他們公司附近住了下來,然後進去告訴對方一些他們沒有考慮透徹的事情,但是得到的回答是『我們不需要你們的服務』。我們說:『明天我們還會回來』。以後我們每天到附近的商店買一些東西,讓他們知道我們堅持留下來等待消息。」最後阿茲合克公司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感到了高盛公司的執著精神,同意高盛公司為其提供服務。參與惡意並購使摩根斯坦利獲得了破紀錄的收入,但是高盛公司採取了與其截然不同的政策,拒絕為惡意收購者提供服務,相反,高盛會保護受害者。許多同行競爭對手認為高盛這一舉動是偽善行為,目的是引人注目以及籠絡人心,而高盛卻認為他們是公司對自己和客戶的長期利益負責。反惡意收購業務給高盛投資銀行部帶來的好處是難以估量的。在1966年並購部門的業務收入是60萬美元,到了1980年並購部門的收入已升至大約9000萬美元。1989年,並購部門的年收入是3.5億美元,僅僅8年之後,這一指標再度上升至10億美元。高盛由此真正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高盛公司推陳出新,把「先起一步」與「率先模仿」作為自己的重要發展戰略。1981年,高盛公司收購J·阿朗公司,進入外匯交易、咖啡交易、貴金屬交易的新領域,標志著高盛多元化開始,超越傳統的投資銀行代理、顧問范圍,有了固定收入。到1989年高盛公司7.5億美元的總利潤中,阿朗公司貢獻了30%。1990年代,高盛高層意識到只靠做代理人和咨詢顧問,公司不會持久繁榮。於是他們又開設資本投資業務,成立GS資本合作投資基金,依靠股權包銷、債券包銷或公司自身基金,進行5年至7年的長期投資,然後出售獲利。高盛在1994年投資13.5億美元換取一家從事服裝業的拉夫·勞倫公司28%的股份,並自派總裁。三年後,出售其中6%的股份套現到4.87億美元。其餘股份升值到53億多美元。短短三年內,高盛的資本投資收入翻了近10番,而老業務投資銀行部只翻了兩番。在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290位。
投資銀行業與其他產業一樣,一項業務創新並敢冒風險,能使一家公司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高盛公司嘗到推陳出新的甜頭後,把「掀起一步」與「率先模仿」作為自己的重要發展戰略。
『貳』 澳大利亞銀行的BSB號碼,是什麼意思啊
BSB(Bank State Branch )NO.是澳大利亞各銀行在不同的區域的代碼,通過這個可以知道你在哪個銀行以及該銀行的哪個支行開的帳戶。
在澳大利亞,每個銀行賬號前都會帶有一個六位數的號碼,即BSB號碼。此號碼獨一無二,通過BSB就可以知道是那一家銀行的那一家分行。
該號碼前兩位是銀行名稱,第三位號碼代表地區,最後三位代表銀行支行或者分支機構。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澳最大的商業銀行,成立於1858年。1893年公司化,1984年成為有限公司。
2010年,利潤約45.8億澳元,總資產6850億澳元,僱傭員工約3.8萬人。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在自然資源、能源和基礎設施、農業領域的金融服務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現任董事會主席為邁克爾·錢尼(Michael Chaney),首席執行官為卡梅倫·克萊因(Cameron Clyne)。
『叄』 鮑爾森完整資料
鮑爾森簡介 1941年出生。1974年進入高盛,1999年任高盛CEO至今。
1970年從哈佛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鮑爾森先後在五角大樓和白宮任職。1974年「水門事件」發生後,他進入高盛公司,開始了在華爾街摸爬滾打的生涯。1999年,隨著高盛公司上市, 鮑爾森成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掌管高盛至今。目前高盛已成為全球並購業務當之無愧的老大。在年度最盈利的投資銀行中,高盛以41.93億美元的服務費收入位居榜眼,僅次於進賬44.07億美元的花旗集團。
在公眾眼中,55歲的鮑爾森是一個「臉龐稜角分明,表情嚴厲、儀表整潔,言詞朴實」的人。而且「他不喝酒,不抽煙,仍然忠於他的發妻,也從不會駕駛保時捷。最大的愛好是喝健怡可樂。」
由於在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存在分歧,與中國關系良好的鮑爾森也被布希寄予了厚望。
這也讓即將履新的他與中國有更多「親密接觸」的機會。
鮑爾森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在出任高盛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10幾年間,鮑爾森至少來過中國70次。尤其是2003年6月,他來到當時非典肆虐的北京,對中國經濟做出積極判斷,《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頭版頭條稱他「患難之中見英雄」。鮑爾森目前是清華大學管理學院的顧問委員會成員。而高盛前首席運營官桑頓3年前前往該校任教。
正是他與中國的良好關系,布希才最終對他委以重任。正如布希在公布任命時強調的,鮑爾森會「確保我們的貿易夥伴遵守規則行事,尊重知識產權,並且保持彈性、以市場為基礎的匯率制度」。這三點議題正是中美經濟關系之間最重要的議題。斯諾在任期間一直對人民幣匯率施壓,下一步鮑爾森又怎麼走值得期待。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
『肆』 誰知道高盛的歷屆CEO是誰
創始人馬可斯·戈德門 第一任CEO
1929年威迪奧·凱琴斯
威迪奧·凱琴斯的繼任者是西德尼·文伯格
文伯格和懷特黑特 倆人共同出任CEO
保爾森
現在CEO是勞埃德·布蘭克費恩 (由於在次貸危機的大環境中仍然創出了新的利潤紀錄,美國著名投資銀行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今年獲得的分紅總計6790萬美元,再次刷新華爾街CEO薪酬紀錄。)
『伍』 高盛為什麼這么牛
因為他涉及到的領域眾多,資本雄厚。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
2017年6月7日,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集團排名第78位。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位列259位。
高盛最近高調派發公司福利。他們不僅給自己發巨額獎金,還舉辦了召集全球合夥人參加的合夥人晚宴。更奢華的是,上個月高盛把兩艘渡輪投入使用,航程連接高盛辦公樓和澤西城。
雖說高盛今年開始也在裁員,但是大摩、瑞銀什麼的都已經開始動手在裁高級董事、總經理級別的人,高盛只是傳出風聲,要裁哪個級別的還不明(大摩在公關節奏和掌控上明顯比高盛輸分)。但是高盛跟去年明顯不一樣。
其一,是管理層發獎金,今年高盛5位executive給自己發了總計7100萬美元的獎金,其中首席執行官勞埃德-貝蘭克梵有2100萬美元(200萬美元年薪,560萬美元現金和1300萬美元股票)。其他投行的CEO最多的也就是這個數的一半,所以貝蘭克梵這么鶴立雞群,肯定是故意的。
其二,是高盛傳統上本來有一個合夥人晚宴。這個晚宴,吃飯事小,單是一項:要把全球的合夥人都叫來參加,當然還包括配偶,還加上各路賓客,差旅費就很驚人。
『陸』 高盛集團的政治脈絡
高盛的一把手被提名美國政府的財政部長,美國國務院的二把手再度加盟高盛,這兩條白宮的人事變動新聞最近被世界各大媒體頻頻報道,人們都在咀嚼新聞背後的含義,而最讓人浮想聯翩的是有關「高盛幫」的傳言,鮑爾森和佐利克的官場沉浮再次向世人掀開了美國政商互動的神秘一角。
高盛集團很早就有向政界輸送高級管理人才的傳統。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當時的高盛集團董事長西德尼·溫伯格就開創了向政府輸送高官的先例。溫伯格本人是從為合夥人擦鞋開始其職業生涯的,他以身作則從華爾街邁入白宮,先後為羅斯福總統和杜魯門總統當過高級經濟政策顧問。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先後又有多位高盛人踏入政途。1985年,時任高盛聯合董事長的約翰·懷特黑德加入里根政府,官居副國務卿,時隔不久時任高盛副總裁的羅伯特·霍爾邁茨又踏入白宮,成為里根政府的助理國務卿;1992年,時任高盛聯合董事長的羅伯特·魯賓離開高盛,出任柯林頓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兩年後調任財政部長,以其卓越的表現被媒體稱為「自漢密爾頓之後美國最成功的財政部長」,與格林斯潘並稱「美國20世紀90年代經濟繁榮的兩大設計師」;1999年,時任高盛董事長的瓊·科贊離職,成為新澤西州民主黨參議員,2006年1月更以高票當選新澤西州州長;
2002年12月,高盛前任聯合董事長斯蒂芬·弗里德曼來到白宮,成為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現任白宮外國情報咨詢委員會主席;2003年12月,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約翰·塞恩出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首席執行長;就在鮑爾森獲提名前不久,前高盛公司歐洲分部主管喬舒亞·博爾滕剛剛榮升白宮辦公廳主任。除此以外,高盛前合夥人肯尼思·普羅迪曾經擔任美國政府下屬的美國進出口銀行總裁兼董事長,還有不少高盛「畢業生」走入國會山,成為舉足輕重的國會議員。
正因為高盛培養了數不勝數的政界要人,高盛才得了一個美稱——美國政界經濟高官的「黃埔軍校」。獨立思想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史蒂芬·赫斯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聞台記者采訪時就不無感慨地說,「在美國,我還不知道有哪個公司能向政府輸送這么多高官」。
2006年5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正式提名著名投資銀行家、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接替斯諾出任美國下一任財政部部長。據悉美參議院金融委員會將於7月11日開始對鮑爾森出任財長舉行聽證會。
2006年6月19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佐利克突然宣布辭職,預計將於7月正式離開國務院。佐利克說自己將投身高盛集團,但沒有透露具體職務。據此間媒體最新報道,佐利克將擔任高盛集團副董事長兼高級國際顧問團主席,負責制定高盛的全球戰略。高盛對佐利克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佐利克也曾在該公司擔任高級國際顧問。
『柒』 高盛集團亞太區總裁和副總裁是誰
總裁是:米歇爾·艾萌斯
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趙軍
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毛向輝
高盛亞太區主管資產管理的副總裁霍高樂
美國高盛公司亞洲董事總經理李方
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 陳靜儀
高盛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
美國高盛集團公司副總裁朱順平,2000年,朱順平受聘於紐約華爾街高盛集團公司,任銀行投資公司副總裁。
『捌』 蘭登和高盛什麼關系
蘭登也可以翻譯為蘭德。
蘭德公司是美國最重要的以軍事為主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它先以研究軍事尖端科學技術和重大軍事戰略而著稱於世,繼而又擴展到內外政策各方面,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研究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社會等各方面的綜合性思想庫,被譽為現代智囊的「大腦集中營」、「超級軍事學院」,以及世界智囊團的開創者和代言人。它可以說是當今美國乃至世界最負盛名的決策咨詢機構。
蘭德公司的長處是進行戰略研究。它開展過不少預測性、長遠性研究,提出的不少想法和預測是當事人根本就沒有想到的,爾後經過很長時間才被證實了的。蘭德正是通過這些准確的預測,在全世界咨詢業中建立了自己的信譽。在為美國政府及軍隊提供決策服務的同時,蘭德公司利用它旗下大批世界級的智囊人物,為商業企業界提供廣泛的決策咨詢服務,並以「企業診斷」的准確性、權威性而享譽全球。
2、高盛公司
在1929年,高盛公司還是一個很保守的家族企業,當時公司領袖威迪奧·凱琴斯想把高盛公司由單一的票據業務發展成一個全面的投資銀行。1981年,高盛公司收購J·阿朗公司,進入外匯交易、咖啡交易、貴金屬交易的新領域,標志著高盛多元化開始,超越傳統的投資銀行代理、顧問范圍,有了固定收入。到1989年高盛公司7.5億美元的總利潤中,阿朗公司貢獻了30%。
美國高盛公司曾經是華爾街上僅存的一家私人合夥制投資銀行。高盛於1999年5月3日成功上市,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亨利鮑爾森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由16人組成的管理委員會是集團的最高決策機構。
集團下設八大業務部門,分別是股本部、債券外匯部、投資調研部、資產管理部、投資銀行部、直接投資部、法律及內部監察部,運營、技術及財務部。美國高盛公司的業務管理素質以集體領導著稱。主要部門大都有兩名負責人共同管理,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在客戶服務上,集團更採取地區及行業管理並重的方針,把國際資本市場的通用機制同各地的具體情況有機結合起來。
美國高盛公司在全球投資銀行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為各國的政府、企業、機構和個人提供高質量的財務及戰略咨詢服務。在各類主要的金融服務領域中,美國高盛公司均名列前茅。《財富》雜志排名前500家大企業中有300多家是美國高盛公司的長期客戶。 自1991年以來,美國高盛公司為諸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14家國際機構中的13家承擔了46項發行工作。
『玖』 美國次貸危機時期高盛集團一官員年終獎拿了幾千萬美圓!他叫什麼名字!
據新華社電 又到了年末美國華爾街各大金融巨頭將巨額年終獎金收入囊中的時候,今年最大的贏家當屬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CEO),他的年終獎高達6790萬美元。
美國《華盛頓郵報》21日報道,美國最大投資銀行高盛集團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的巨額年終獎金包括2680萬美元現金及價值4110萬美元的股票和期權,遠遠超過他60萬美元的基礎年薪。他今年的年終獎金比去年增加約27%,刷新了他本人去年以5340萬美元創下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年終獎金紀錄。
在其他金融巨頭因次貸風暴焦頭爛額之際,布蘭克費恩能夠錢包鼓鼓地過年,得益於他在次貸危機中發現「機會」,率領高盛集團創下驕人盈利。高盛股價年增長幅度約為5%。
『拾』 高盛公司的里程碑
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
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
高盛對中國第二大壽險公司及最大的產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進行了首次自營資金投資,投資金額為3,500萬美元。高盛目前持有平安6.8%的股份。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也是中國電信行業第一個民營化項目。該項目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仍然實現了成功的定價。
高盛擔任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價值7.2億美元里程碑式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航空業第一個大型民營化項目。
高盛擔任中國財政部價值5億美元全球債券發行的副主承銷商。 高盛開始擔任廣東省政府的財務重組顧問,對粵海企業有限公司進行債務重組。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價值20億美元二次股票發行項目的主承銷商。 高盛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成為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首任主席。
高盛擔任中國石油29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該項目定價期間正值新經濟泡沫的頂峰及政治高度敏感的時期,但這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第一個成功的民營化項目。
在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倒閉觸發的潛在信貸危機期間,高盛完成了粵海企業有限公司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項目。這是中國國企歷史上第一個債務重組項目。隨後,高盛對粵海投資2,000萬美元。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創紀錄的價值72億美元後續/可轉債發行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股票發行項目。 高盛在中國又投資了兩個項目,一個是收購了中國第三大綜合固線電信服務公司中國網路通信集團(中國網通)價值6,000萬美元的股份,另一個是收購了中國第一個獨立8英寸半導體晶圓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價值5,000萬美元的股份。高盛目前持有中國網通 2.4%及中芯國際4.0%的股份。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再次融資10億美元。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香港)26.7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金融服務行業的第一個民營化項目。
高盛擔任日本日產汽車對東風汽車10億美元收購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香港)對中國八個省移動通信公司價值102億美元的收購及7.5億美元私募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該合資公司是第一個正式注冊並得到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資資產管理公司。
在中國剛剛擺脫非典影響並即將進行最新一次全球主權債券發行之前,作為中國政府的評級顧問,高盛幫助中國提升了信用評級:穆迪公司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由A3提升至A2。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主權債券發行美元部分的主承銷商,成為自1998年以來唯一一家三次均擔任中國政府主權債券發行主承銷商的國際銀行。
高盛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額度為5,000萬美元。
高盛擔任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對北汽控股11億美元投資項目的財務顧問,該項目將在中國生產賓士轎車和卡車。
高盛在諾基亞將四個合資企業整合為一個公司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該項目使新公司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 2004年,高盛成為領導中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市首屈一指的承銷商,具體項目包括:網路游戲公司盛大價值1.69億美元的首次公開上市;即時通訊公司騰訊價值1.8億美元的上市;平安保險價值18.4億美元的上市;中國網通價值13.1億美元的上市;中興通訊價值4.53億美元的上市;中國石油價值16.8億美元及中國石化價值7.42億美元的股份配售。
高盛成功完成中國進出口銀行7.5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亞洲)4億美元,國家開發銀行10億美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5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湯姆遜與TCL成立中國合資企業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中國第五大銀行交通銀行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戰略性地出售20%的股份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聯想集團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項目的財務顧問。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高盛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股權。 高盛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第一個中國國有銀行在海外上市的項目。
高盛擔任中化公司價值2.47億美元後門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此項目的結構分三個部分,所以極其復雜但又非常具有創意。
高盛擔任中國石油價值27.2億美元後續股票發售的主承銷商,該項目是至發售日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快速建檔發行案。
高盛再次成功完成國家開發銀行價值10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中國網通收購電訊盈科20%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三大國有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二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加入向中國銀行業自營投資的行列,同意以18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一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高盛因其資產管理業務成為第一個獲得兩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與投資額度的金融機構。 高盛簽訂協議以37.8億美元與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入股中國工商銀行(一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以22.7億美元收購在奈及利亞的石油資產項目的財務顧問(一月)。
高盛擔任分眾傳媒價值3.23億美元在納斯達克後續股票發售項目的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一月)。
高盛擔任上海先進半導體價值9,600萬美元在香港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價值19.8億美元快速建檔發行的聯席賬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111.9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這是至發售日中國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