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亞運動員回國前破壞奧運村房間,代表隊團長稱不會處分,你怎麼看
據說是日本先不仁,澳大利亞才不義的,我看到的版本是澳大利亞運動員房間的空調漏水,正對著床漏,運動員報修,日本人讓運動員自己修,結果運動員踩床修理空調的時候把床踩壞了,日本反過來讓運動員賠床錢。然後澳大利亞運動員臨走前在房間大搞破壞。
Ⅱ 奧運村設施怎麼樣
男乒隊員無奈變身「裝修工」 體操隊自帶蚊帳防「寨卡」
里約奧運會將在北京時間本周六早上正式開幕,在此前各方的描述中,這屆奧運會在各項准備工作上都不完善,甚至被一些媒體冠以「史上最不靠譜」的頭銜。目前外界抨擊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安保以及奧運村設施這兩點上,尤其是奧運村設施的質量問題,更是讓已經入住的幾乎所有代表團都叫苦不迭。中國代表團當然也不例外……
本組稿件由 成都商報記者 何鵬楠 撰寫
設施壞了?咱自己安裝
衛生間「臟亂差」, 男乒被迫干起裝修活
上月24日,奧運村開門首日,澳大利亞代表團就吵著要搬家。因為他們滿心歡喜地一進門,發現房間廁所堵了、管道裂了、地板臟了、電線還露在外面、甚至樓道都沒有燈。不僅是澳大利亞人,第一批入住奧運村的多個代表隊都對奧運村住處條件表達了不滿,白俄羅斯人抱怨房間條件,墨西哥人和阿根廷人抱怨漏水,肯亞一名隊員在牆上留言,要求修理浴室。美國和義大利自掏腰包找了一些電工、水管工和泥瓦匠來。
中國代表團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7月28日下午,參加里約奧運會的國乒隊一行抵達里約,結果一入住奧運村,就被來了個下馬威。央視乒乓球專項記者在微博中寫道:「中國乒乓球隊今天順利進入奧運村。不過,一進入房間後,隊員們頓時有些失望了。」從現場拍攝的照片來看,房間內部的衛生間像是被洗劫過一樣,馬桶蓋與馬桶分了家,淋浴桿掉落,地上也到處是遺留的工業垃圾,看上去雜亂不堪。對於比賽壓力頗大的中國乒乓球隊而言,這樣的住宿條件顯然不能讓人滿意。不過與吵吵鬧鬧束手無策的歐美同行相比,中國乒乓球隊的小夥子們就要淡定不少,房間浴室的浴簾掉了,張繼科、馬龍、許昕這幾個世界冠軍紛紛親自上陣修浴簾。在將浴簾搭上後,沒過幾秒,浴簾突然掉了下來,嚇了幾名國手一跳,只能重新安裝。而主教練劉國梁也表示:「相信(問題)會慢慢完善。來里約之前我們都有思想准備,參加過這么多屆奧運,每一次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完美,這些不會影響到我們,我們把心態調整好就好。」
蚊子太多?咱自帶蚊帳
害怕寨卡病毒,體操隊絞盡腦汁戰蚊子
本屆奧運會前,寨卡病毒一度肆虐巴西,這一由伊蚊傳播的病毒危害性極大,而巴西國內的氣候和衛生情況,又有利於蚊蟲的繁殖。這一情況也一度引起了各國運動員的擔憂,在職業化程度最高的網球和高爾夫球這兩個項目上,眾多高手都退出了本屆奧運會,理由之一,就是擔心感染寨卡病毒。而日本等代表團則緊急訂購了一批驅蚊環,以避免運動員被蚊蟲叮咬。
在組委會和各代表團都在為如何驅蚊避蚊絞盡腦汁時,中國代表團祭出了「殺手鐧」,那就是蚊帳……中國體操隊一行20人與乒乓球隊同一天入住里約奧運村,隊員的公寓在二樓,盡管沒有乒乓球隊入住時的尷尬局面,大家普遍對環境感到滿意。但由於樓層較低,蚊子實在太多,隊員們只得自備防蚊用品,與蚊子「大戰三百回合」。機智的女隊隊員從國內帶了蚊帳過去,姑娘們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睡了一個好覺;而沒帶蚊帳的男隊員們就比較辛苦,他們把房間貼滿了防蚊貼、點起了蚊香,蚊子是沒有了,人也熏得夠嗆。教練們則是跟蚊子大戰了一個晚上,早上起來個個雙眼紅腫。盡管如此,體操隊上下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總教練黃玉斌介紹說,現在全隊隊員的狀態都不錯,從精神狀態、身體情況、技術情況,都達到了全隊預期的目的。談及征戰奧運會的信心,黃玉斌表示,必須充滿100%的信心,99%都不可以!對於目前面對的困難,黃玉斌也看得很淡:「在遇到困難後,我們隊要有應對的方法和措施,要用我們的智慧戰勝困難」
在聖保羅富人區建訓練營
中國軍團備戰奧運有一套
4年前,中國代表團為更好地備戰倫敦奧運會,首次在利茲設立訓練營,讓參賽隊伍提前適應時差與氣候。這次也不例外,由於夏季奧運會首次在南美洲舉行,里約與北京的時差達到11小時,而且氣候和環境也有天壤之別,中國軍團繼倫敦奧運後再次在海外設立訓練營,選定了離里約大約一小時飛行距離的聖保羅。包括乒乓球、體操、游泳、羽毛球、網球、排球、擊劍、田徑、拳擊、女足等15個項目都是先在訓練營備戰。
安保
24小時保安人員巡邏
酒店到訓練營有班車接送
中國在聖保羅的訓練營選在當地南部富人區的皮涅魯斯體育俱樂部。這個俱樂部佔地17萬平方米,採取會員制,非會員並不能隨便進入。除了足球、游泳、體操等設施是現成的外,俱樂部為接待中國代表團還特地改建出臨時的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俱樂部外24小時安排保安人員巡邏,附近更有軍隊駐扎,確保中國健兒在聖保羅期間的人身安全。
離俱樂部500米之遙的五星級麗笙酒店已被中國代表團包下,有近200個房間的該酒店在這段時間不會接待任何外來住客。盡管酒店與俱樂部之間的步行時間不超過5分鍾,但是,中國代表團還是安排了每15分鍾一趟的班車接送運動員往返兩地。無論是俱樂部還是酒店,但凡沒有得到中國奧委會許可的人士,一律被保安人員拒之門外。
伙食
每餐提供10多道冷盤與熱菜
曾服務於世界盃VIP包廂的名廚掌勺
伙食方面,盡管這次沒有配備隨團大廚,但在聖保羅訓練營里負責掌勺的是曾服務於巴西世界盃VIP包廂的名廚。此外,代表團還在當地請來兩位中國廚師擔任助手。
訓練營餐廳設在俱樂部2層,可同時容納200多人就餐。每餐提供10多道冷盤與熱菜,燉雞腿、紅燒肉最受中國健兒歡迎,主食方面,除了米飯外,運動員們還可以吃上饅頭與春卷。當然,在中國代表團入住里約奧運村後,一日三餐必須適應村內餐廳提供的國際化口味。不過,這也難不倒中國的體育健兒們,他們從國內帶來了不少的方便麵、香辣醬,在嘴饞的時候安慰自己的味蕾……
Ⅲ 澳大利亞鬧大了!損壞奧運村設施,飛機上鬧事,把日本民眾惹急了嗎
本屆的東京奧運會自從開辦以來便事故頻發,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澳大利亞的運動員又在東京鬧事,引發了全世界網友們的熱議。
不僅是奧運村被弄得一團糟,澳大利亞的運動員還在返程回國的飛機上擅自拿取酒水,不佩戴口罩在飛機上大喊大叫、載歌載舞,不論乘務員如何勸阻,他們依舊我行我素。這些行為對飛機上的其他乘客十分困擾,日本航空公司也為此對澳大利亞奧委會提出了抗議。
事件發生後澳大利亞的運動員受到了全世界網友們的指責,但澳大利亞的奧委會卻只是敷衍了事,並沒有對鬧事的隊員做出相應的懲罰,這種態度讓日本民眾十分不滿,甚至有日本網民提出取消這些澳大利亞選手的成績,並且取消澳大利亞參加下屆奧運會的資格。直至今日,這場風波還未平息,我們拭目以待。
Ⅳ 怎麼看待女籃八強賽後將礦泉水瓶等收拾干凈
盡管中國女籃無緣四強,在比賽失敗後淚灑全場,但仍然將礦泉水等一系列垃圾,這種行為是非常有禮貌的,能看出我們中國運動員的整體素質,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是最棒的,這種大國風范,是其他大多數國家所不能接受的,在我們的印象中,無論大型還是小型的比賽,面對著比賽的失利,我們可能更多的會徘徊於傷心的情緒,以及懊悔中,能夠做到女籃那樣是非常不容易的,這種行為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學習,應該以他們為榮。
一、無論結果如何,中國運動員的素質是不可否認的
有些時候,事情的結果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學到什麼,我們中國作為一個與時俱進的國家,我們仍以人的培養為根本,更看重的人的品質以及素養,這才能看出一個國家是怎麼樣的,在東京奧運會中,中國運動員代表的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我們不能只看到比賽的結果,而是看運動員們在賽場上拼搏的精神,這值得傳承,女籃賽後的表現可以看出中國人的素質高低。
Ⅳ 奧運村居然破到沒法住,里約奧運會還能好好辦下去嗎
率先入住的澳大利亞代表團在搬進奧運村公寓後立即就大發牢騷,稱此地根本「不適於居住」,還沒正式入住,就發現了很多問題。該國代表團在周日的一份聲明中稱,「奧運村設施存在的問題包括但不僅限於廁所堵塞、管道漏水、線路暴露、樓道昏暗沒有安裝照明設施、地板骯臟需要大規模清洗等等。」
Ⅵ 奧運問題!
聽一下專家是怎麼分析的吧:
李曉林博士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院長、2008奧運會風險管理和保險顧問機構的首席風險管理與保險專家。早在七年前,中國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作為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教授,李曉林為奧申委完成了《北京2008奧運會風險管理報告》。
在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重訪李曉林博士,請他談談從歷史看今日,奧運會究竟面臨哪些風險。
「每一屆奧運會都有各自的風險,悉尼、亞特蘭大、巴塞羅那等奧運會都是這樣。自從與奧運會相關的第一個合同簽署之時,風險就開始伴隨著我們。」李曉林說:「並不是僅僅因為一屆奧運會舉辦的時間和地點不同於以往,則面臨的風險就完全不同,但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區別。」
他從理論研究的角度分析,從整體上看,奧運會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 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指與組委會達成協議的客戶、供應商或贊助商因破產、爽約或不履行義務等原因使協議被取消、組委會收入不能實現的風險(包括因利率、匯率風險導致的損失)以及電視轉播、廣告收益的取消、利率或匯率的變動等。
例如,在奧運會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一些贊助商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履行協議,則可能給組織者造成風險;因為贊助商在奧運會的舉辦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舉例而言,奧運會組委會選定的官方贊助商在全球范圍電視轉播中的廣告份額,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期間是10%,而在悉尼奧運會上這一份額是 75%。此外,悉尼奧運會共有106家企業成為各類贊助商,其中:TOP贊助商24家(其中澳大利亞公司13家)、支持商18家、一般產品供應商40家、體育產品供應商24家。漢城奧運會組委會與作為正式供應商的23家公司、57家商社和作為領取許可證的62家商社簽訂了贊助合同。亞特蘭大奧運會組委會與美國奧委會合作進行贊助活動的收入為5.374億美元。
二、賽事經營損失風險
賽事經營損失風險是指由於意外事故、賽事中斷造成部分或全部取消整個賽事的風險。這種風險是奧運會組織者最大的風險,因為整個奧運會運作的目的是確保最終的賽事能夠順利進行,一旦賽事部分或全部取消,則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重大損失。如門票收入損失和電視轉播退費。
門票收入往往是奧運會收入的重要來源,賽事的取消將直接影響門票的收入。漢城奧運會僅開幕式和閉幕式入場券就售出門票107368張,收入115億韓元。悉尼奧運會共銷售了668萬張門票,直接經濟收入為4.6億美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共售出約1100萬張門票,平均票價40美元,門票收入達 4.68億美元,占組委會全部收入的26%。
電視轉播收入已經成為現代奧運會的主要經濟來源,例如:與漢城奧運會組織者簽訂電視轉播權合同和協議書的國家共有140個,包括226個廣播公司。電視轉播費收入達4.036億美元。組織者按規定獲得其中的75%,即3.08億美元,其餘 25%歸國際奧委會所有,而這些電視轉播費收入佔大會所需直接經費的34%。悉尼奧運會因電視轉播獲得的經濟收入甚至高達13.32億美元。
歷屆奧運會的組委會均同國際電視轉播公司簽訂有轉播權合同,其中規定了因特定原因引起奧運會被取消或延遲時(如錯過周末),奧運會組織者應退還部分甚至全部預付的轉播費用。但是,這筆費用實際上往往早已經被用於奧運會的前期准備工作,一旦出現奧運會被取消或延遲的情況時,組織者將會面臨無力支付的困境,並陷入很大的財務危機中。例如: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由於美國的抵制,導致組織者被迫返還電視轉播費用。又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以及 1998年長野冬奧會前期,也曾因為炸彈爆炸事件和天氣反常險些導致電視轉播費用的返還。通常,國際奧委會對於組織者在分散這方面的風險也有具體的要求。
三、財產損失風險
財產損失風險主要指下列事件的發生所帶來的損失,包括:奧運會建築損壞;組委會財產的滅失,火災、爆炸、故意破壞,設備損壞(計算機系統及輔助設備、比賽器械、電視、電話、高保真、辦公室、醫學設備等由於外來的因素或使用不當的因素造成的損失)及相關財務風險,盜竊、欺詐、挪用等等。運輸風險(有關的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滅失風險)與汽車風險(碰撞等事故造成的損失風險)。
四、因為法律或協議的要求以及國際奧委會的要求而承諾的義務和責任
五、人身意外傷害風險
人身意外傷害風險主要是與奧運活動有關的人員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意外傷害,具體是指:死亡、殘疾、醫葯花費、護理/遣返等等所發生的損失。
與奧運活動有關的人員包括與組織者具有勞務合同關系的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前者包括長期或者臨時受雇於組織者的工作人員,以及志願者,其人身意外傷害風險有時是以僱主責任的方式體現的;後者主要是指奧運會的參賽人員、媒體、中介機構、觀眾等等人員的意外傷害。
六、其他意外風險
主要是指下列風險:技術風險(電視信號失效等),氣候風險(下雨、刮風、地震),政治風險(聯合抵制、恐怖行動、戰爭),自然災害風險,收入不能實現風險(電視轉播權、觀看票、贊助、商品),額外花費(意外支出導致機動費用嚴重不足)。
七、責任風險
李曉林認為,財產險在奧運會風險中並不是很大的問題,比較大的是責任風險。從組委會的成立到組委會的解散,甚至到組委會解散之後的一個時期內,存在著很多與奧運會相關的責任風險,有些問題甚至在奧運會結束之後才出現。這其中,有組織者管理層個人決策失誤導致的組委會損失,更多的是非決策失誤而由於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造成的損失。這些責任風險主要與下列機構或人員的責任相關,包括:體育競賽的組織者(包括奧組委有關負責人的個人責任以及職業責任),旅遊代理機構、員工、市場銷售(包括產品責任),設備的專家,醫務設施的組織者等等。
八、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是指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期間,因在進行體育場館、道路、相關的設施等建築物的建設過程中,特別是在進行地下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空氣、水、土壤等環境因素的保護,以及對考古遺址、歷史古跡等造成的破壞。
李曉林將上述風險根據其對奧運會影響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對奧運會如期和按計劃舉辦產生威脅的風險:如上述的前三項風險;另一類是對奧運會能夠產生影響,但影響限於一定范圍內的非核心風險:如上述後五項風險。因此第一類風險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點考慮。
除了整體風險以外,李曉林認為,各屆奧運會,由於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在以下方面還會有一些程度不同的風險:
一、 交通風險
交通風險是指運動員、政府官員或者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為道路堵塞而不能到達運動賽場,電視轉播不能如期進行,或者就是運動比賽本身無法舉行等等。
1996年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曾經證實了「問題」道路和交通是非常棘手的。亞特蘭大在以奧運村為中心的2.5公里的方圓內可以提供16個奧運賽場,而其中的某項比賽卻是在400公里之遙的塞芬拿進行的。研究表明,在亞特蘭大奧運會高潮期間的一天,有70萬人,需要1932輛公車、218輛行李車以及 2300輛小汽車。公共交通的安排常常顯得太少,不得不求助於學校的校車或其他部門的支持。
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所有的奧運賽場都分布在奧運公園方圓20公里的范圍之內,只有兩個運動賽場相隔40公里。
二、基礎設施風險
奧運會的基礎設施不僅包含新建的運動設施,還包括體育場館、新聞中心、奧運村以及為男女運動員、官員、媒體和觀眾准備的食宿地。有些建築的功能可以相互替代,但必須有應急的備用建築保證某些事故不會影響奧運會的順利進行。體育場館的全部損失通常意味著相關賽事的取消。
三、電視轉播可能面臨的風險
電視工作者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開始在比賽場地調試技術設備來保證高質量的轉播畫面。如果場地突然變化,大量的問題就會產生,如不好的照明、不理想的音響效果、不配套的後勤服務和電視信號傳送都會影響電視轉播的正常進行,進而帶來經濟損失。例如,歷史上曾經有過負責運動設施的人認為,如果原定的場館不能使用,一所舊的體育場館可以用來舉辦比賽。但是當他們就此咨詢電視工作者時,被告知,盡管舊的體育館具備必要的設備,但是照明不足以產生必要質量的電視畫面。
四、賽事時間表調整的風險
任何奧運會都存在著因氣候的反常而影響賽事時間表的風險。一些項目通常在運動會開始時舉行,因為推遲這些項目會帶來比其他項目更大的風險。另一方面,一些極其精彩的節目常常安排在周末舉行,有時甚至是在運動會最後一周的周末。這正是觀眾數目最多,並且公共活動最受關注的時候。這就需要更加周密的風險管理方案。
五、安全風險
奧運會安全中,第一也是首要的,是所有出席者的直接安全,賽事舉辦地的選擇對於安全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六、由於抵制行為導致的風險
自從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奧運會組委會已經很清楚某個隊伍的抵制行為導致的風險,李曉林補充:「盡管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現在已經大大降低了」。
莫斯科和洛杉磯奧運會顯示了抵制的影響。當美國代表隊為抗議阿富汗戰爭而拒絕參加莫斯科奧運會時,電視公司特別是北美的一些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但是 1984年的情況完全不同,前蘇聯代表隊作為報復拒絕參加,但是這並沒有導致美國廣播公司的損失;相反,因為蘇聯的缺席,美國較之以往贏得了更多的獎牌,並且吸引了更多的觀眾。這個例子顯示,每個舉辦地的相關風險可能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取決於美國公司,最近還包括歐洲公司為電視轉播權支付的巨額費用。
七、主辦方國內形勢導致的風險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學生的抗議示威活動很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
罷工的風險在某種程度上是更致命的。一場罷工可以使交通系統完全癱瘓。1997年法國發生的卡車司機阻塞事件,通過在仲夏限制汽車道的假日交通導致了整個國家的癱瘓。
八、恐怖行動導致的風險
國際體育運動最怕的是大規模的恐怖事件。自從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以來,恐怖行動成為奧運會風險中最值得關注的一個方面。
更仔細地分析,1992年之前,夏冬季奧運會是在同一年舉辦的。從1994年冬奧會開始,每兩年交替舉辦夏冬季奧運會。夏季奧運會有更多的國家參賽並且吸引了更多的國際關注,因此,由政治和宗教引起的恐怖活動風險對於夏季奧運會而言要高得多。
九、戰爭風險
李曉林說,戰爭風險的評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其的定義。他認為,如果限定在由於東道國發生戰爭引起的賽事取消風險,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是很容易估計的。但由於世界某地發生的戰爭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賽事取消風險則要復雜的多。如在世界的某一個地方發生戰爭,阻止了某個國家或是團隊參加運動會,情形就會有所不同。
十、氣候風險
在夏季奧運會,天氣風險仍是一個大問題。例如,在比賽中或是水上體育比賽中,雖然因天氣不好而完全取消比賽是很少見的,但是,下雨和強風確實能夠導致推遲或者是取消賽事,天氣的不穩定就代表著風險。
Ⅶ 同是舉辦奧運會,希臘辦奧運會後破產,為何澳大利亞辦奧運卻能賺錢
這和國家的國情有關,希臘發達國家後勁不足,澳大利亞奧運會經營的好。
澳大利亞——善於奧運會經營,收益可觀。
結果奧運會舉辦後,前後的大致資金收入在九十億美金,真的血虧啊,從此希臘過上了舉國還錢的日子。
Ⅷ 澳運動員離開奧運村前瘋狂破壞房間是否被處分
據路透社8月3日報道,部分澳大利亞運動員在離開日本東京前,對奧運村房間瘋狂破壞,不僅把床弄壞,還在牆上砸洞,並弄丟吉祥物。不過,澳大利亞代表團團長伊恩·切斯特曼表示,肇事者道歉後,將不會對其進行任何處分。
切斯特曼沒有透露肇事運動員的姓名,並解釋稱損壞程度是「輕微的」,還說「弄壞紙板床也不是很嚴重的事」。
澳大利亞運動員在回國的航班上鬧事
除了破壞房間,澳大利亞運動員還在回國的航班上鬧事。《南華早報》稱,在從東京飛往悉尼的長達10小時航班上,有運動員因為喝醉後吵鬧被其他乘客抱怨。
《悉尼先驅晨報》說,飛機的衛生間里也有嘔吐物。澳大利亞橄欖球協會3日晚些時候表示,被官員告知橄欖球和足球運動員在回國的航班上做出「不可接受」的行為後,該機構已經啟動了調查。
Ⅸ 為什麼奧運會那麼火奧運究竟能給一個國家帶來什麼
奧運會之所以那麼火,是因為奧運會能給舉辦國帶來四方面的好處:
一、體育影響
自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雅典舉辦以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奧運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體育領域內,舉辦奧運會就是舉辦一項單純的體育賽事。這也是在奧運會初具形態,還遠未得到社會承認的歷史時期的必然結果。此時,奧運會對舉辦國的影響主要在普及、促進現代體育的發展。這一時期的奧運會由於參加國家和地區較少,規模不大,涉及資源有限,對舉辦地社會其他方面影響較小。
二、政治影響
二戰結束後,蘇美兩霸為首的兩極對峙的冷戰格局形成,奧運會也成為政治角逐的舞台。以1952年蘇聯參加赫爾辛基奧運會為標志,政治因素成為奧運會發展的主要動因。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奧運會與政治體制的較量、國家主權及聲望交織在一起,出現大大小小的政治沖突。在這一時期,奧運會舉辦國的政治企圖也日趨鮮明,將奧運會作為追求國家政治利益,實現國家目標的工具。如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均有強烈政治意圖,意在向世界展示二戰後重建的日本和德國的新形象。1988年漢城奧運會使處於國際社會邊緣狀態的韓國,得到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打破國際關繫上的堅冰狀態,成為韓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20世紀末,冷戰結束,但是奧運會的政治影響及舉辦國對奧運會的政治利用並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結束,只不過是其表現形式有了新的變化,政治意識形態的沖突不再是重點,代之而起的是對文化差異和沖突的關注。
三、經濟影響
二戰後冷戰格局的政治動因及科技的迅速發展,使得奧運會的規模急劇擴張,舉辦成本大大增加,但奧運會的組織者(國際奧委會和舉辦城市)尚未找到與這種規模的奧運會相適應的經濟運作模式。舉辦國為了追求奧運會政治影響,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經濟成本,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留給舉辦城市的高額債務,一度使奧運會難以為繼。這種狀況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轉變。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23屆奧運會,成功地創造了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運作模式,奧運會潛在的經濟效益得到充分釋放,其作為舉辦國經濟發展和市政建設助推器的作用引人注目。於是在原有的體育和政治影響基礎上,又迭加上經濟影響。
四、環境影響
在政治和經濟力量的驅動下,奧運會規模進一步膨脹。奧運會不僅使舉辦地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發生深刻的變化,形成對環境的巨大壓力,而且留下綿延久遠的後續影響,從而在更大的時空范圍導致相應的生態問題和後續發展問題。1991年國際奧委會修改憲章,納入環境保護的內容,並成立體育與環境專門委員會。自1994年挪威的利勒哈默爾冬奧會開始,奧運會舉辦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奧運會,採取措施,以求降低舉辦奧運會對環境和能源的負面影響。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是和諧,於是這一理念引發的不僅是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而且囊括一切與和諧有關的問題,包括社會領域的問題,如精英體育與大眾體育和諧、弱勢群體的參與、大小國家的權利等。奧運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整合力量。
綜上所述,奧運會具有多種潛能,可用於促進社會不同領域的發展,對舉辦國的影響是多維的、綜合的。但是,舉辦奧運會並不能自然地給舉辦國帶來其所預期的效果。舉辦者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往往根據自己的國情有所取捨或側重,使得奧運會在不同的國家產生不同的影響。如就經濟影響而言,由於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經濟總量差別較大,使得亞特蘭大奧運會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強度遠小於悉尼奧運會對澳大利亞的影響。再如漢城和巴塞羅那將城市更新作為目標,而洛杉磯和亞特蘭大在這方面的需要不大,因此這幾屆奧運會在更新市政建設方面的差異明顯,當然這也影響到這些奧運會受益產業的類型。
Ⅹ 里約奧運村有多亂
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報道,就說到里約奧運會比較亂,不僅僅是奧運村。
在7月29日,澳大利亞代表團所在奧運公寓發生火災。
另外國乒正式入住奧運村 公寓設施破舊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