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位於南緯10度41分至43度39分,東經113度9分至153度39分之間,它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組成。它四面環海、遠離他國,和最近的鄰居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距離也有200公里之遙,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也是最安全的國家。
澳大利亞方圓76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洲的國家。它就像一片巨大的樹葉,孤零零地漂泊在煙泊浩淼的大洋上,給人以遠離塵世、靜謐逍遙的感覺。
澳大利亞氣候怡人,一年四季充滿陽光(一年有342個日子為晴天)。這里有兩個氣候區,北面(南回歸線上)是熱帶區,其餘地方屬於溫帶區。澳大利亞氣候復雜多樣,四季分明,季節與北半球相反。春季9月-11月,夏季12月-2月,秋季3月-5月,冬季6月-8月。在大陸東部、東南部沿海地區,一年四季雨量適中,風和日麗,山青水秀,空氣清新,風景迷人,是居住、旅遊、娛樂的理想去處。
㈡ 各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和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亞洲和非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紅海。
歐洲和非洲分界線: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和北美洲分界線:丹麥海峽。
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和南極洲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大洋洲和亞洲分界線: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澳大利亞的地理分界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各大洲地形特徵
1.亞洲地形
第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3/4;第二,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地區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第三,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海拔—400米)和遼闊的平原。
2.非洲地形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稱為「高原大陸」。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位於東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
非洲東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斷層陷落帶——東非大裂谷帶,長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連串狹長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廣大的剛果盆地,原為廣闊的內陸湖,後因地殼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積77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3.歐洲地形
第一,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3,主要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波德平原)、西歐平原;第二,地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
第三,冰川地形廣布,第四紀冰川對歐洲廣大地區影響顯著,東歐平原和中歐平原部分地區呈波狀起伏的地形;北歐地區的峽灣海岸和眾多的湖泊;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寬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結果。第四,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
4.北美洲地形
北美洲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西部高大的山系屬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及落基山脈等幾列平行山脈組成,山間分布著高原和盆地。
中部廣闊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地之間,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灣,是一片縱貫北美大陸中部的廣闊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東部低緩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拉布拉多高原構成,因久經侵蝕成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地。
5.南美洲地形
南美洲地勢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西部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脈。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全長9000多千米,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東部有三大高原:蓋亞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約500萬平方千米)。這些高原由於久經侵蝕,起伏和緩。
東部有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6.大洋洲地形
澳大利亞大陸也可分為三個地形區:第一,東部山地。大分水嶺縱貫南北,海拔約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平緩;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廣闊的高原。面積約佔全國面積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積很大;
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處是埃爾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7.南極洲地形
第一,南極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層下面有各種不同地形,在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地,把大陸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高原,西部分布著一系列褶皺山脈。
參考資料
網路-七大洲
㈢ 地理六大板塊分界線
1、亞歐板塊
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包括中南半島,不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
2、非洲板塊
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及印度洋西側。
3、印度洋板塊
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4、太平洋板塊
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幾乎都是 大洋)
5、美洲板塊
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
6、南極洲板塊
南極洲與南美洲西側太平洋。
(3)澳大利亞的地理分界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一一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雅魯藏不江
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一一紅海
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一一白令海峽
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一-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溝--島弧鏈
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非洲板塊一大西洋海底大洋中脊
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一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落基山脈
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一安第斯山脈)
㈣ 澳大利亞屬於哪個洲
澳大利亞屬於:大洋洲
詳細介紹澳大利亞:
1.在教科書上都明確說明澳大利亞屬於大洋洲,但是它本身也屬於一個洲,被稱作澳大利亞洲。世界在地理上一共被分為七大洲和四大洋,他們分別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和太平注、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每個洲所分布的國家都是以各自的分界線為參照。由於人們對澳大利亞屬於哪個洲的問題很糾結,首先來看一下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是怎樣的!
2. 澳大利亞東西南北四面被海圍繞,由澳大利亞大陸以及其周邊的島嶼組成,面積居世界第六。澳大利亞地處的地理位置很特別,他不僅全部面積都在南半球,而且也是唯一一個由一國獨自占著的大陸。
3.這樣的地理位置對它的氣候條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是其最具持性的。它在地理上還有兩個世界之最呢:世界上最小的陸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它的這種與眾不同的地理位置讓人對它到底屬於哪個洲產生致疑。
4.澳大利亞的地形復雜多樣,抽象的被看作是山地、平原和台地,這種地形走勢也是非常顯著的,由陡峻險要的山地緊逼到中間的平地,這種獨立性質的地形使平原十分狹窄,從而形成了這帶地區的重要港灣。山地與平地之間形成的丘陵地帶也形成了高原。這里的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氣溫較高而且降水少,因此澳大利亞呈乾旱少雨、炎熱高溫,對這里的植被生長不利。但是也有些堅韌的特種植被生長於此,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西南部。
5.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中最突出的要算是動物資源了。這里的動物種類繁多,並且具有明顯的原始特徵,受到當地政府的重點保護。袋類動物就上百種,其中以袋鼠種類居多。澳大利亞的鳥類也有近千種,還有近百種特種鳥,也屬於世界保護級動物,如鴨嘴獸、鴯鶓等。他們外貌特別,但是心性還是可愛的,受到許多遊客的喜愛。這里的礦產資源也算豐富,有鐵、銅、鉛等多種礦藏,還有一些種類的儲量在世界前幾名,開發和開采都有助於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
6.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是一個海灘國家,這里有大大小小數個海灘,並且憑借海灘著稱世界。擁有很多特有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它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約四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亞以外。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7.現在受到足球賽關於地域的影響,澳大利亞到底屬於哪個洲的引起國際足聯的爭議,一會被放在亞洲,一會又被放在大洋洲,真是很無奈,但是在地理上,大家都學過地理課,教科書上很清楚的說澳大利亞屬於大洋洲!
㈤ 地球的四個分界線是什麼
地球的四個分界線是:赤道、南北緯30°和南北緯°60、本初子午線、西經20°和東經160°。
1、赤道——南北緯度數、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作代號。
2、南北緯30°和南北緯°60——低緯、中緯和高緯的分界線
北緯30°~南緯30°:低緯度
北緯30°~北緯60°和南緯30°~南緯60°:中緯度
北緯60°~北緯90°(北極)和南緯60°~南緯90°(南極):高緯度
3、本初子午線——東、西經度數的分界線
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上確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為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
4、西經20°和東經160°——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國際上習慣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因為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過,這樣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從20°W經0°經線至160°E屬於東半球;從20°W經180°經線至160°E屬於西半球。
一、各大洲分界線
1、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3、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5、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6、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7、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丹麥海峽。
二、世界大洋界線
1、太平洋與北冰洋的界線:白令海峽即楚科奇半島的克利古貢角與蘇厄德半島的威爾士王子角連線。
2、太平洋與大西洋的界線:通過合恩角的經線即從火地島沿德雷克海峽西端到查理斯角連線。
3、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界線:沿馬六甲海峽北端、蘇門答臘島西岸、爪哇島南岸、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南岸,澳大利亞大陸、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島,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極一線為界。
4、大西洋與印度洋的界線:通過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度)。
㈥ 說出澳大利亞的重要的山脈,河流,沙漠 和與哪國的分界線及地理位置。
山脈:大分水嶺
河流:雪河,達令河、墨累河
沙漠:維多利亞大沙漠、大沙沙漠
至於國界線線則實在不好說,在新幾內亞島上和印尼有一個比較直的分界線,不知道叫啥
其他的則在海上,分界線並不明確,一些海峽也不出名
地理位置:位於大洋洲,是地跨兩州的國家,也是惟一一個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
㈦ 澳大利亞西部的大分水嶺是屬於什麼地形那為什麼叫大分水嶺呢
澳大利亞西部的大分水嶺分西、中、東三大地形區,西部是高原,中部為平原,東部為山地,其名稱是大分水嶺。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
大分水嶺,位於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由北向南綿延約3000公里,寬約160公里至320公里,海拔一般約800至1000米,其中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全國的最高點。
地貌
山脈東坡較陡,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西坡較緩,處於背風位置,氣候乾旱。它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嶺,其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里降水較少,長年乾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亞全國的最高點。
水利工程
澳大利亞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海拔一般為800米~1000米),墨累--達令盆地處於大分水嶺的西部。從東部海洋吹來的濕潤氣流在大分水嶺的東側降下豐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嶺的西側,氣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達令盆地正處於大分水嶺的背風坡,因此,較為乾旱。為此,澳大利亞政府不惜餘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庫,通過自流或抽水,經隧洞或明渠。將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調入墨累--達令盆地。這就是澳大利亞文明世界的雪河調水工程。調水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一是大大促進了墨累--達令盆地農牧業的發展;其二是產生了巨大的發電效益,電能輸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其三是為調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庫,點綴於綠樹雪山之間,形成了旅遊勝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質大為改善,生態環境宜人。
㈧ 世界上各大洲的分界線是什麼
一、亞洲和歐洲分界
1、烏拉爾山脈
烏拉爾山脈,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達拉茨灣,南至哈薩克草原地帶,綿延2,000多千米,位於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之間。
2、烏拉爾河
烏拉爾河,1775年之前稱「亞伊克河」。發源於烏拉爾山脈南部,流經俄羅斯聯邦與哈薩克共和國,在阿特勞注入裏海,全長2,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內流河,主要支流有薩克馬拉河等。
3、裏海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且為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內陸交界處。裏海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海運業發達。
4、大高加索山脈
大高加索山脈,是高加索中部年輕的褶皺山系。西瀕黑海,東臨裏海,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於俄羅斯與喬治亞、亞塞拜然的邊界上,全長1,100公里以上,最寬180公里,面積約十四萬五千平方公里。
5、黑海
黑海是歐亞大陸的一個內海。面積約42.4萬平方公里。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流入黑海的重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聶伯河。沿岸國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亞、烏克蘭等。沿岸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爾、布爾加斯、瓦爾納等。
⑥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被稱為「天下咽喉」,溝通了地中海與黑海,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峽,故又稱黑海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345千米,呈東北-西南走向。
二、亞洲和非洲分界
1、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建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國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了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印度洋至歐洲與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是亞洲、歐洲、非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2、紅海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與亞洲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狹長型。其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東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與阿拉伯海相接,屬印度洋)相連。是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
3、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是連接紅海和亞丁灣的海峽,位於亞洲國家葉門與非洲國家吉布地之間,溝通了紅海與亞丁灣。蘇伊士運河通航後,為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紅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重要。
三、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
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與美洲大陸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西經169°40′,北緯65°35′,約85千米寬,最窄處約37千米,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
四、亞洲和大洋洲分界
1、帝汶海
帝汶海,是印度洋的分支海域。位於帝汶島東南、澳大利亞西北。西連印度洋,東接阿拉弗拉海。
2、阿拉弗拉海
阿拉弗拉海,是印度洋東部邊緣的島間海。位於新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北岸之間。北面以塞蘭海和班達海的南界為限,東面以珊瑚海在托雷斯海峽的西界及新幾內亞島西南岸為限,南界為澳大利亞海岸,西界為澳大利亞北部阿納姆地北端唐角至塔寧巴爾群島連線。
五、歐洲和非洲分界
1、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南歐國家西班牙最南部和北非國家摩洛哥最北部之間(西經5度36分,北緯35度57分),長58千米,最窄處在西班牙馬羅基角和摩洛哥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3千米。是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重要通道。
2、地中海
地中海,由北面歐洲大陸,南面非洲大陸和東面亞洲大陸包圍,東西共長約4,000千米,南北最寬處大約為1,800千米,面積(包括馬爾馬拉海,不包括黑海)約為251.2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
六、歐洲和北美洲分界
1、丹麥海峽
丹麥海峽,位於北歐國家冰島與丹麥屬地格陵蘭島之間。北極圈穿過其中部。海峽向北溝通了北冰洋,向南溝通了大西洋。
七、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
1、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共和國,橫穿巴拿馬地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世界橋梁」。
2、龍口海峽
龍口海峽,位於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與北美洲西印度群島國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查卡查卡雷島之間。
八、南美洲和南極洲分界
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位於南美洲南端火地島與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間,長300千米,寬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處4,750米。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最寬處達970千米,最窄處890千米。此海峽也是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分界線之一。
㈨ 各大洋地理分界線
四大洋的分界線
①太平洋與北冰洋
西起俄羅斯東北部的傑口尼奧夫角,經白令海峽中的大、小代奧米德島,至美國阿拉斯加西端蘇厄德半島的威爾士王子角一線,為白令海峽最窄處。
②太平洋與印度洋
北起馬六甲海峽北口,沿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爪哇島南海岸,經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峽,再沿澳大利亞東海岸和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的東經146°經線至南極大陸。
③太平洋與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峽處,大致以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經67°經線為界。
④大西洋與北冰洋
西起哈得孫灣東口,經戴維斯海峽、丹麥海峽、冰島—法羅海檻、威維爾一湯姆森海嶺、設得蘭群島的馬克爾—弗拉格島,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線。
⑤大西洋與印度洋
自通過非洲大陸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線至南極大陸。
㈩ 世界地圖分界線是什麼
世界地圖分界線介紹如下。
一、各大洲的分界線
1、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緊密相連,成為地球上一塊最大的陸地,叫亞歐大陸。人們習慣上把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亞兩洲大陸的分界線。
2、蘇伊士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亞洲通往歐洲各國的航線比繞道好望角縮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3、巴拿馬運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人們在中美地峽最窄處開鑿的一條運河,它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程,使巴拿馬運河世界地理分界線成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運的樞紐。
4、白令海峽-北美洲和亞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狹窄水道。
5、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
二、四大洋的分界線。
1、太平洋與北冰洋西起俄羅斯東北部的傑口尼奧夫角,經白令海峽中的大、小代奧米德島,至美國阿拉斯加西端蘇厄德半島的威爾士王子角一線,為白令海峽最窄處。
2、太平洋與印度洋北起馬六甲海峽北口,沿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爪哇島南海岸,經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峽,再沿澳大利亞東海岸和通過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的東經146°經線至南極大陸。
3、太平洋與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峽處,大致以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經67°經線為界。
4、大西洋與北冰洋西起哈得孫灣東口,經戴維斯海峽、丹麥海峽、冰島-法羅海檻、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設得蘭群島的馬克爾-弗拉格島,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線。大西洋與印度洋自通過非洲大陸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東經20°線至南極大陸。
三、地球的分界線
1、赤道-南北緯度數、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2、南北緯30°和南北緯°60-低緯、中緯和高緯的分界線。
北緯30°-南緯30°:低緯度。
北緯30°-北緯60°和南緯30°-南緯60°:中緯度。
北緯60°-北緯90°(北極)和南緯60°-南緯90°(南極):高緯度。
3、本初子午線-東、西經度數的分界線。
4、西經20°和東經160°-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5、180°經線-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為分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6、回歸線-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7、極圈-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狹窄水道。
6、丹麥海峽-歐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丹麥海峽位於冰島與格陵蘭島之間,溝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7、直布羅陀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沿岸各國通往大西洋的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8、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亞洲和大洋州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