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大利亞獨有的動植物
澳大利亞獨有的動植物有袋鼠、鴨嘴獸、樹袋熊、金蒲桃、瓶干樹等。
1、袋鼠
瓶干樹又名佛肚樹,瓶干樹的原生地是澳洲的昆士蘭及南威爾斯的乾燥地帶,胖胖的體型被認為是對乾旱氣候的適應。
2. 澳大利亞土著動物有哪些 牛是不是澳大利亞的土著動物啊
鴨嘴獸,.鴯鶓
(ér
miáo)
,針鼴,袋鼠,小袋鼠,袋獾,考拉,除了美洲負鼠幾乎所有的有袋動物,笑立鳥(笑翠鳥),鴯鶓,魚狗笑,澳洲野狗、袋食蟻獸、袋鼬和塔斯曼尼亞袋獾,食火雞、神仙企鵝、琴鳥和澳洲喜鵲
牛不是
3. 澳大利亞的國寶是什麼動物
澳大利亞的國寶動物是樹袋熊
樹袋熊
又名樹熊或考拉,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之一,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墨爾本有一個考拉保護區,在距離布里斯班一公里處也有一考拉保護區,只有布里斯班的考拉保護區可以和考拉擁抱。在藍山憑借雙眼無法在桉樹林中找到考拉,建議帶望遠鏡。
(3)什麼動物來源於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現狀
隨著人類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家園擴張,樹袋熊的棲息地和生活環境逐漸縮小,以至於有些樹袋熊已經走進了人類生活的范圍,這對於它們來講並不是什麼好事,經常會有樹袋熊被寵物狗咬傷,被電纜電傷。
所以在澳洲當地很多有愛心的居民開始收養受傷的樹袋熊,然後再把它們送到樹袋熊之家進行療養。
由於考拉對食物很挑剔,桉樹不受法律保護,人類持續侵佔考拉的棲息地,致使它們數量驟減,再加上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和森林大火等各種因素,考拉的數量驟減。
2006年澳大利亞的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曾拒絕把考拉作為瀕危物種保護,當時估算的考拉有幾百萬只。
但由於考拉繁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棲息地環境質量,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容易感染疾病,毛皮交易導致大量考拉被獵殺 ,野生考拉的數量仍然在不斷減少。最新的計算顯示,野生考拉的數量僅有4.3萬只。
樹袋熊准確數量無人知曉,專家估計澳大利亞的樹袋熊數量有可能在43000隻至30萬只不等。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數字正因為頻繁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緩慢下降。被車輛撞擊或碾壓已經成為造成考拉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4. 澳大利亞有什麼動物
澳大利亞動物有:袋鼠、考拉、鴨嘴獸、澳洲鴕鳥、袋熊等等。
1、袋鼠
袋鼠無疑是澳大利亞特有的最顯著和標志性的動物,它們在澳大利亞的數量比人類還多。利用它們強大的後腿,一次可以跳15英尺的距離。袋鼠是澳大利亞的國家象徵,唯一一種以跳躍為主要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
2、考拉
考拉通常生活在桉樹林中,它們有灰色或棕色的毛皮。它們可以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生活很長時間,它們大部分的水分需求都是從吃的桉樹葉中獲取的。該物種長約60厘米至85厘米,重約14公斤。
3、鴨嘴獸
到目前為止,鴨嘴獸是澳大利亞最奇怪的動物,它們非常罕見,只在澳大利亞東部發現。雄性鴨嘴獸的腿上有產生毒素的腺體,但這對人類來說並不致命。在野外,鴨嘴獸的壽命約為12年,然而,在圈養中,它的壽命為17年。體重介於0.7至2.4公斤之間,雄性的平均長度約為50厘米,而雌性的體型較小,平均總長度為43厘米。
4、澳洲鴕鳥
這種不會飛的生物原產於澳大利亞,可能會長到6英尺高。生活在森林地區和草原上,可以超過4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奔跑,身體上覆蓋著棕色羽毛,小翅膀使它們在運行過程中保持穩定。它們有兩個眼瞼,一個用來眨眼,另一個用來防止灰塵和沙子進入眼睛。這個物種是雜食性的,既吃植物又吃動物。有時它們還吞下小鵝卵石和岩石以加速消化。
5、袋熊
這種外表獨特的動物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草原和山區,大小在2.5到3.5英尺之間,它們挖1米深的洞,晚上才外出覓食。喜歡群居,該物種是食草動物,喜歡吃草、根、灌木、苔蘚和樹皮。可以跑每小時40英里,但只能短距離跑。袋熊的平均壽命在野外是5年,在圈養中是30年。
5. 澳大利亞的動物有哪些
澳大利亞的動物有袋鼠、樹袋熊、袋熊等。
袋獾體型矮胖及粗壯,頭大尾短。貯存脂肪的尾部是袋獾健康的指標,因為瘦削的尾部代表袋獾健康欠佳。袋獾的毛發呈黑色,不過胸部和臀部往往帶有小塊白色的毛。
身長525-800毫米,尾長230-300毫米,體重4.1-11.8千克。毛色深褐或灰色,喉部及臀部具有白色塊斑,吻為淺粉色。體形與鼬科動物相近。腹部生有育兒袋。
袋獾臉上和頭頂有觸須,以便在黑暗中尋找獵物或偵測同類的存在。它們在被激怒時會放出臭氣,刺鼻程度可與臭鼬比擬。袋獾長於聽覺及嗅覺,至於視覺則以黑白視力表現較佳,因為它們多在晚上出動。它們較能看到移動物件,卻難以觀察靜止物件。
袋獾與文化:
袋獾在澳洲是標志性的動物。塔斯馬尼亞的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機構均以袋獾為標志,而其澳式足球聯賽代表隊不僅以袋獾為標志,甚至取名為「塔斯馬尼亞惡魔隊」。
已解散的荷巴特籃球隊亦稱作「惡魔隊」。袋獾也是六種在1989至1994年間發行的二百澳元紀念硬幣出現的本土動物之一。而對本土和外地的遊客而言,袋獾均是非常受歡迎的。
6. 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的國寶動物分別是什麼
澳大利亞:袋鼠、考拉。
袋鼠是任一種屬於袋鼠目的有袋動物 ,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袋鼠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樹袋熊,又稱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英文名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白頭海雕(學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又稱為美洲雕。是大型猛禽,成年海雕體長可達1米,翼展2米多長。眼、嘴和腳為淡黃色,頭、頸和尾部的羽毛為白色,身體其他部位的羽毛為暗褐色,十分雄壯美麗。
紅胸鴝,又叫知更鳥。這是一種食蟲的益鳥,性情溫順,體態俏麗,雄鳥上胸前有漂亮的深紅斑,由於紅胸鴝對英國農業生產曾起到重要作用,被英國人民譽為「上帝之鳥」。
河狸(學名:Castor fiber),是河狸科、河狸屬的動物。河狸軀體肥大,雌、雄無明顯差異,頭短鈍,眼小,頸短,四肢短寬,前肢短,足小、具強爪,後肢粗壯有力,尾大、扁平。
河狸夜間活動,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潛水,不冬眠,自衛能力很弱,膽小,喜食多種植物的嫩枝、樹皮、樹根,每年繁殖1次,每胎1-6仔,棲息於寒溫帶和亞寒帶森林河流沿岸,主要分布於歐洲,其他地區數量較少。
7. 澳大利亞動物代表是什麼
澳大利亞動物代表:袋鼠。
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袋鼠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袋鼠前肢短小,前爪可以抓握東西。後肢長而粗壯,彈跳力特別強。受到敵害追逐的時候,它們可以一下子跳出七八米遠,跳兩米來高。
(7)什麼動物來源於澳大利亞擴展閱讀:
袋鼠是澳洲的象徵物,出現在澳洲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志。澳大利亞軍隊的車輛,艦船在海外執行任務時很多時候都會塗上袋滑鼠志。
澳大利亞之所以讓袋鼠作為國徽上動物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永遠只會往前跳,永遠不會後退。希望人們也有像袋鼠一樣,永不退縮的精神。
8. 澳大利亞的動物有哪些
澳大利亞大陸在歷史上長期與外界隔絕,其廣袤的土地成為動物生存的天堂。在全國250多種土生哺乳動物中,約有一半為有袋動物,像世界聞名的袋鼠、考拉、袋熊、袋狼等等。光袋鼠的種類就多達50餘種。袋鼠繁殖很有意思,你若看見袋鼠在清理袋內雜物,就說明母袋鼠快臨產了。母袋鼠分娩後,未睜眼的小袋鼠會從袋鼠媽媽的尾巴上向育兒袋裡蠕動,絕不會迷失方向。
因為袋鼠繁殖力特強,澳政府每年都要有計劃地捕殺一批,皮做成皮箱等物品出售,肉做成各種佳餚食品。現在去澳國的人都喜歡買一兩樣袋鼠皮件做紀念,或到餐館吃頓紅燒袋鼠肉,其味道很是不錯,跟紅燒牛肉差不多。
澳大利亞最珍奇的動物要算鴨嘴獸了。它屬於當今世界極稀有的單孔動物,是介於爬蟲類與哺乳類中間的一種動物,與哺乳動物共同之處是用肺呼吸,且是熱血,可是它又以產卵繁殖,保留了一個爬蟲類動物特徵。它長得也很奇怪,既像獸又像鴨。英國動物學家剛見到標本時簡直不敢想像世界上還有這種奇特動物。鴨嘴獸像鴨,像獺,像蛇,又什麼都不像。這是澳大利亞獨存的動物,始終處於過渡階段,給動物進化提供了活的研究資料。
澳大利亞有500多種土生的禽鳥,其中以被命名為國鳥的鴯鶓體格最大。鴯鶓是鴕鳥的一種,屬於陸地飛禽,身高1.5米,體重約40多公斤,棕色羽毛,善於奔跑,時速可達70公里,是陸地禽鳥中著名的飛毛腿。經過訓練可以看門、騎玩。
澳大利亞的琴鳥招人喜愛。它像中國的孔雀一樣,渾身長滿了美麗的羽毛,高興時尾巴羽毛展開,向人展示它的美麗身姿,還會發出許多悅耳動聽的聲音。據說琴鳥可以發出40多個音節。
9. 澳大利亞有哪些特有動物
袋鼠、考拉、鴯鶓、鴨嘴獸、木蠹蛾幼蟲
10. 什麼動物生活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特有的珍奇動物 1.袋鼠 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風景。 袋鼠的種類有50多種,大小從30厘米到3米不等。有的像人一樣高大,有的如貓一般矮小。歐洲人把它稱為「坎加魯」(Kangaroo)。關於「坎加魯」一詞的來歷,還有一段趣聞。據說在200多年前的1770年,有一天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來到澳大利亞東海岸,他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拖著美麗的長尾巴,懷藏可愛「小寶貝」,跳躍著前進的奇怪動物,感到非常新奇,於是他打起手勢詢問一個土著人這是什麼,那土著人不懂庫克船長在說些什麼,便隨口答道:「Kangaroo」。從此,這種跳躍著前進的動物便以「Kangaroo」之名而寫進英文詞典里。其實,那土著人隨口說出的「Kangaroo」是土著語言「不知道」的意思。 這種被稱為「Kangaroo」的動物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無論在廣袤的牧場上,還是整潔的城市裡,你都可以看到袋鼠在歡快地跳躍著。如果你駕著汽車行駛在澳大利亞的公路上,千萬注意路旁那些畫著袋鼠的牌子,那是在警告你,前面是袋鼠的出沒之地,請你放慢車速,注意安全。這種醒目的路標,在世界上任何別的地方你都不可能見到,可以說這也是這個國家特有的景色之一。 2.鴯鶓 鴯鶓也是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樣子像阿拉伯沙漠中的鴕鳥,不過它比鴕鳥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一般身高均達1米多,體重達幾十斤。鴯鶓的樣子很滑稽,細長的腿,伸著長長的脖子,托著一顆小腦袋,張開扁而闊的大嘴,昂首闊步,氣概不凡,對人類非常友善。 鴯鶓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草原和沙漠地帶,全身披著棕褐色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它們不會飛翔,但善於游泳,更擅長於奔跑,憑著一雙「飛毛腿」,每小時可跑60千米~70千米,並能連續長跑,因此而贏得了「長跑運動員」的美譽。 3.魚狗笑 在澳大利亞東部森林中,有一種能發出「怪笑」的鳥,其叫聲似人怪笑聲,當地人稱它為「笑鳥」,鳥類學上稱為魚狗笑 ,屬翠鳥科,典型樹棲鳥類。其大小如貓頭鷹,渾身披有灰斑色羽毛,尾巴長而扁平,嘴大而尖,既銳利又有力。笑 在「怪笑」時,眼睛不停地轉動,故意顯出一種傲慢的神氣。笑 還是捕殺毒蛇和其他一些動物的能手。當它敏銳的眼睛發現毒蛇後,便猛捕上去,用大嘴緊緊鉗住毒蛇將其殺死。由於笑 能吃掉毒蛇,故受到當地居民特別保護。 4.鴨嘴獸 1799年,幾位英國動物學家在澳大利亞考察時,發現一種奇怪的動物。它的身上密布著柔軟的細毛,身後有個扁平的尾巴,四足都有蹼,趾端還有爪。乍看起來,與鳥類的鴨很相像,卻又有獸的皮毛。它以產卵來繁殖後代,卻又以哺乳來喂養幼仔。這究竟是鳥、是獸或是爬行類動物?真有點「不倫不類」!這個「懸案」在動物學界爭論了將近100年,原因是這種動物分布極為狹窄,僅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使研究工作受到限制。直到19世紀80年代,動物學家才把它歸屬為哺乳動物原獸亞綱單孔目,取名「鴨嘴獸」(亦稱「鴨獺」)。 鴨嘴獸身長40~50厘米,腿短粗,趾間蹼便於游泳,尤其那長滿粗毛的尾巴,在游泳時可充當「舵」的作用。鴨嘴獸在水中覓食、游泳時,眼睛、耳孔、鼻孔全都關閉,那麼,它是如何發現食物和躲避敵害的呢?通過神經生理實驗,人們發現鴨嘴獸的喙有個重要感覺器:壓力觸覺和弱電場感受器。當鴨嘴獸在水中覓食時,對周圍弱電場和水流變化極為敏感,而在水中生活的動物會產生微弱電流,故水中動物易被鴨嘴獸所察覺。鴨嘴獸口腔內有個頰囊,捕食時會將獵物(如蝸牛、蠕蟲、水中昆蟲等)與泥水一同吞入口中,然後將泥水吐出,直至頰囊貯滿食物後,方返回巢中慢慢享用。 過去,人們一直誤認為鴨嘴獸只有一個乳區,沒有乳頭,幼獸只能舐食乳區的乳汁,所以將它視為低等的哺乳動物。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鴨嘴獸乳腺高度發達並具有乳頭,只是位於毛皮下覆蓋著不易被看到。鴨嘴獸乳汁成分也與其他哺乳動物相似,含鐵量極高,這已引起動物學家們的極大重視。 人們也曾誤認為鴨嘴獸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適應自然環境能力弱,所以分布區域極為狹窄。最近,國外一位動物學家詳細地研究了鴨嘴獸的體溫調節系統,結果發現,鴨嘴獸依靠調節標准代謝率來控制體溫,其體溫調節能力比一些有胎盤的哺乳動物還強。在低溫下,鴨嘴獸可提高標准代謝率3倍多,其毛皮隔絕熱量(防止熱量散失)能力也比某些高等哺乳動物高,致使鴨嘴獸的體溫恆定為32 ℃。 通過遺傳學研究,科學家還發現鴨嘴獸的染色體與高等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一樣,雄性鴨嘴獸細胞中有X型和Y型性染色體,這說明鴨嘴獸與高等哺乳動物的親緣比較近。 5.樹袋熊 樹袋熊分布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和維多利亞州,屬於哺乳綱有袋目袋貂科,每胎一仔,偶兩仔,無尾,似熊,體肥壯,長約70~80厘米,大小如獾;毛灰色,厚密如羊毛;兩耳短小,軟而多毛;前肢第一、二指與其他三指相對;常棲於桉樹林中;性喜夜行,單獨活動,善爬樹,能從一樹枝橫跳至數尺外另一樹枝上。不管風吹雨打、雷鳴電閃、均能在樹上酣睡而不致掉下。樹袋熊很少飲水,能從樹葉和露水中獲得足夠水分,因此,當地人稱它為「考拉」,意思是「不喝水」的動物。樹袋熊喜食桉樹葉,而桉樹葉幾乎不含糖和脂肪,蛋白質也微乎其微,因此樹袋熊常出現營養不良。但桉樹葉含有芳香類物質,加之樹袋熊常年不喝水,故樹袋熊身上常常散發出「芳香」般的氣味,皮毛不生寄生蟲,總是顯得干凈美麗。樹袋熊長相十分滑稽:胖胖的圓臉、黑黝黝的鼻子、水汪汪的眼睛,臃腫肥胖,遠看像一團絨球,「啼哭」如嬰兒,是動物園中最受歡迎的澳大利亞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