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哪個更好一點
都差不多,在世界上的領土大國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無疑是最為相似的一對。兩個國家就像是一對雙胞胎,在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有著很多的相同點。
首先,兩國都是地廣人稀的國家,領土很大,人口很少,加拿大面積998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二位,人口約370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7人。澳大利亞面積769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六位,人口約250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2人。
其次,兩國都和英國有著密切的關系。加澳兩國曾經都是英國殖民地,現在都是英聯邦國家,奉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官方語言都是英語,主要人口都為英裔,內政外交方針也都和英國基本一致,所以甚至可以說,它們就是一個國家。
雖然相似之處很多,但加澳兩國也有一些不同點,加拿大位於北半球,而且緯度較高,整體位於北緯41度到83度之間。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而且緯度較低。整體位於南緯10度到43度之間。由於所處的位置和緯度不同,兩國的地理環境則有著很大的差異。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北部接近赤道,為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中西部為熱帶沙漠氣候,乾旱少雨,氣溫高,南部屬於溫帶氣候,特別是沿海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為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氣候。
由此可見,加澳兩國的宜居氣候都位於南部沿海,而北方大部,一個冷,一個熱,都不宜居。所以從氣候來看,兩國仍然不相上下。
❷ 請問亞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線是什麼
亞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線是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
1、帝汶海
帝汶海是印度洋的分支海域。位於帝汶島東南、澳大利亞西北。西連印度洋,東接阿拉弗拉海。寬約480千米,面積約615,000平方千米,容積25萬立方千米。最大深度在北部的帝汶海溝中超過3,300米。但是1/2以上海域的深度小於200米。
2、阿拉弗拉海
阿拉弗拉海是印度洋東部邊緣的島間海。位於新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北岸之間。北面以塞蘭海和班達海的南界為限,東面以珊瑚海在托雷斯海峽的西界及新幾內亞島西南岸為限,南界為澳大利亞海岸,西界為澳大利亞北部阿納姆地北端唐角至塔寧巴爾群島連線。
東西長約1,280千米,南北寬約560千米。面積103.2萬平方千米,容積為20.4萬立方千米,平均深度197米,最大深度3,680米。該海海底與西部的帝汶海海底極為相似。該海東南部為深入澳大利亞大陸760千米的卡奔塔利亞灣,全部位於阿拉弗拉大陸架上,水深50~80米。
(2)澳大利亞海岸和北歐哪個好擴展閱讀
1、亞洲-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與美洲大陸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西經169°40′,北緯65°35′,約85千米寬,最窄處約37千米,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海峽溝通了楚科奇海(屬北冰洋)和白令海(屬太平洋)。
2、歐洲-北美洲分界線:丹麥海峽
丹麥海峽位於北歐國家冰島與丹麥屬地格陵蘭島之間。北極圈穿過其中部。海峽向北溝通了北冰洋,向南溝通了大西洋。
3、南美洲-南極洲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位於南美洲南端火地島與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間,長300千米,寬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處4,750米。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最寬處達970千米,最窄處890千米。此海峽也是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分界線之一。
❸ 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是哪個海的海岸
是塔斯曼海啊。 黃金海岸在布里斯班78公里處 布里斯班(Brisbane)位於澳大利亞東南沿海,瀕臨莫來頓灣(Moreton Bay),布里斯班河橫穿市區,面積1,200平方公里,人口140萬,是昆士蘭省(Queensland)的首府,也是澳洲的第三大城市,由於這里有不少樹袋熊——考拉的保護區,因而人們又稱它為「考拉之都」。 澳大利亞黃金海岸(Gold Coast, Australia)位於澳大利亞的東部沿海,有一處綿延四十二公里、由數十個美麗沙灘組成的度假勝地,它就是著名的昆士蘭黃金海岸。「黃金海岸」屬亞熱帶海洋氣候,終年陽光普照,空氣濕潤,一年四季都適宜旅遊,但最好的時間就在每年的八月到次年的一月,那時正是澳洲的夏季,非常適合潛水。在十幾年前這還是一個很少人知道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很精明的商人到這個地方開了一家旅館,並命名為沖浪者天堂,漸漸地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 ~~期待滿意啊~~
記得採納啊
❹ 出國旅遊 體驗 沙灘海岸,加拿大海岸,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海岸,法國藍色海岸,都有什麼特色呢
你所說的昆士蘭海岸 應該是指黃金海岸和陽光海岸 其中黃金海岸被稱為沖浪天堂 非常的美 海岸線綿延 這里也是各種高級品牌的聚集地 還有很多豪華度假酒店 例如澳洲唯一的六星級酒店——范思哲廣場飯店
❺ 澳大利亞西海岸的氣候和美國西海岸的氣候類似嗎還是說南北半球的洋流有很大差異,導致氣候截然不同。
氣候相同,原因見下:
1. 美國、澳大利亞西部沿海南北緯30-40度地區都受副熱帶高壓和盛行西風帶交替控制,因此兩地都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暖多雨,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2. 兩國西海岸南北緯40-60度(沒有到60度),終年受盛行西風帶控制,常年吹海風,因此都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洋流對氣候會有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但不是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降水和氣溫是主要因素。
其他氣候相似地區:美國東南部與澳大利亞東南沿海都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❻ 澳大利亞大多數人住在國家中心還是海岸
當然是海岸。
沿海地區地勢平坦,人口稠密。
國家中心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人很少
❼ 比較7大洲
亞洲
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 ASIA,陸地面積佔全球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西亞的分區是本網站創作的)
東亞 : 中國、蒙古國、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汶萊、柬埔寨王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尼西亞共和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聯邦、菲律賓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泰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亞: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不丹王國、印度共和國、馬爾地夫共和國、尼泊爾、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斯里蘭卡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西亞 阿拉伯半島 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
西亞低地國 塞普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
西亞山國 阿富汗、亞美尼亞、阿塞拜強、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北亞 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東部)
歐美國家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 Near East;將阿拉伯半島、波斯灣沿岸稱為中東 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西伯利亞等地稱為遠東 Far East。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sia-regions.gif
大洋洲
[編輯本段]
OCEANIA 太平洋上的兩萬多個島嶼。
三大島群∶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sia-regions.gif
非洲
[編輯本段]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橫穿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八億。
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海倫娜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非洲是熱帶大陸,氣候高溫、少雨、乾燥。但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甚至四季如春。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frica4.gif
非洲海岸線平直(海岸線還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參拔5895米。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納米比亞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共和國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輝煌的古代文明。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極多,部分矛盾根源很深,時常引起戰爭。
美洲
[編輯本段]
南/北美洲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隊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地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跨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北美洲地區又可細分出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以南地區,亦因其語言而常稱為拉丁美洲 Latin America。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mericas_map.gif
歐洲
[編輯本段]
歐洲是歐羅巴洲 EUROPE 的簡稱,位於東半球,亞洲的西面。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過7億,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歐洲有46個獨立國家,另有多處屬地。
歐洲多半島、多島嶼和多海灣,海岸線長達3.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東至烏拉爾山(Ural, 歐亞分界),橫貫歐洲大陸,綿延數千里。
阿爾卑斯山脈 Alps 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有高加索山脈 Caucasus,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 Elbrus 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europe1.gif
歐洲河流網稠密。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 Volga、多瑙河 Danube、烏拉爾河 Ural、第聶伯河 Dnieper、頓河 Don、萊茵河 Rhine、羅納河 Rhone 和泰晤士河 Thames 等。湖泊眾多,多小湖群。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濕潤溫,自然資源豐富。
南極洲
[編輯本段]
共同保護土地。地理坐標∶90 00 S 0 00 E
面積約 1400萬平方公里。基本上沒有常住居民。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編輯本段]
亞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3/4;第二,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地區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第三,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海拔—400米)和遼闊的平原。
非洲地形基本特徵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稱為「高原大陸」。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位於東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斷層陷落帶——東非大裂谷帶,長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連串狹長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廣大的剛果盆地,原為廣闊的內陸湖,後因地殼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積77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歐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3,主要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波德平原)、西歐平原;第二,地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第三,冰川地形廣布,第四紀冰川對歐洲廣大地區影響顯著,東歐平原和中歐平原部分地區呈波狀起伏的地形;北歐地區的峽灣海岸和眾多的湖泊;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寬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結果。第四,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徵
北美洲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西部高大的山系屬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及落基山脈等幾列平行山脈組成,山間分布著高原和盆地。
中部廣闊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地之間,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灣,是一片縱貫北美大陸中部的廣闊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東部低緩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拉布拉多高原構成,因久經侵蝕成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地。
南美洲地形基本特徵
南美洲地勢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西部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脈。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全長9000多千米,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東部有三大高原:蓋亞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約500萬平方千米)。這些高原由於久經侵蝕,起伏和緩。
東部有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徵
澳大利亞大陸也可分為三個地形區:第一,東部山地。大分水嶺縱貫南北,海拔約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平緩;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廣闊的高原。面積約佔全國面積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積很大;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處是埃爾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南極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南極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層下面有各種不同地形,在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地,把大陸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高原,西部分布著一系列褶皺山脈。
總的是
1. 地勢和地形特徵
地勢:地面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例如,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
地形特徵:地形特徵是指一個地方的地形特點,一般從海拔、
地面起伏、地形的種類和分布等方面來說明。
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歐洲: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起伏較小。稱為「高原大陸」。
南極洲:覆蓋著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廣闊的平原,東部是高原。
大洋洲: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廣闊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
亞洲:亞洲的地形比較復雜,主要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陸的周圍地區。
海底地形
1. 大陸架: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大陸架上的海區靠近大陸,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大陸坡:大陸架外緣有一個巨大的陡坡,叫大陸坡,水深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
2. 大陸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靠近大陸坡的海底往往分布著很深的海溝,洋底大部分區域是廣闊的洋盆,大洋中央有綿延很長的海嶺。
七大洲面積的比較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名稱的來歷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現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個洲,都是根據它所處的位置而定的。
亞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日出之地」)。這里位於地球的東方。亞洲即是亞細亞洲的簡稱。
歐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歐羅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於地球的西面,歐洲即歐羅巴洲的簡稱。
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陽光灼熱」。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非洲多處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總稱。美洲是義大利人亞美利哥航海時發現的一塊所謂的「新大陸」,歐洲人為了紀念這位「新大陸」的發現者,便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稱它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紀歐洲人發現了它,因其處於世界各大洋的包圍之中,游離於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紀被發現時,人們誤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
南極洲:即南極所在的大陸。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陸。
七大洲的劃分
1.亞洲 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歐洲 與亞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3.非洲 與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歐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4.北美洲 與亞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5.南美洲 與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6.大洋洲 與亞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7,南極洲 與南美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七大洲名字的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意譯則為「西方日落之洲。」關於其名的由來,有一些傳說 。 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活動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 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作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 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在,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認為機會難得,連忙變成一匹 雄健、溫順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國王的牛群中。變成公牛的宙斯來到歐羅巴的身邊蹲下來, 脈脈含情地望著她。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 ,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歐羅巴了。
在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為古老。亞洲是亞細亞洲 的簡稱,意思是「東方日出處」。相傳亞細亞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 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具有精 湛的航海技術,活躍於整個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駛入茫茫的大洋中。他們發展 了 自己的文化,創造了腓尼基字母,為世界許多民族的文字發展做出了貢獻。頻繁的海上活動 ,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一律稱之為「Asu」,意即 「東方日出處」。「Asia」是從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音譯為「亞細亞洲」。 到了公元4世紀初,人們便把烏拉爾山作為兩洲的界限,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區稱為亞細亞洲 簡稱亞洲;以西的地區則稱為歐羅巴洲,簡稱歐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美洲,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 海家。盡管哥倫布早在1492年就已「發現」了美洲,然而他卻誤認為這塊大陸是亞洲的一部 分 。7年之後的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 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經過對南美洲東北 部沿岸詳細考察,確信這塊大陸是世界上另一個大洲,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 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的敘述了發現新 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 ,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 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 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 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亞美利哥」 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
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 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 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地區的通稱。為什 么把美洲這一大片地區與拉丁二字聯系起來?原來,從15世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 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 獨 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 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便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 對於阿非利加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 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 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 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 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 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傳說,侵入迦太甚地區(今突尼西亞) 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 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干」。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時,這 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 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做阿非利 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陸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數島嶼,但狹義上也指澳大利亞和新 西蘭,太平洋東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群島。 過去 ,大洋洲也曾被稱為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因為澳大利亞的面積佔了大洋洲面積的85%。 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
南極洲,被稱為「世界第七大洲」,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 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 南極洲是1738-1739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的,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 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許多島嶼。但是,現在一般認為南極 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 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被稱為「南極「
❽ 澳大利亞哪個城市最適合居住。
對於澳洲房產選擇來說,不管哪一個城市,郊區的房價自然要比市區低,這其中也包括悉尼和墨爾本,不少人對郊區房產並不看好,寧願選擇租房子住,但是全澳仍有數百個郊區的買房成本從長期來看低於租房成本,也就是說在這些區買房,相對租房,是更明智的選擇,那麼在澳洲郊區買房哪些城市更合算呢?
對於選擇郊區房產的購房者來說,出於購房需要選擇的城市和地區也會不同,很多人會覺得在郊區買房不方便,其實也不竟然,在很多城市也有不少好的房產項目,例如以阿德萊德來說,距離阿德萊德市中心東部僅2公里的KentTown就是一個值得區內租房者考慮置業的理想城區。
除此以外,阿德萊德更適合買房的內城區(距離市中心10公里之內)數量也相對更多,僅次於霍巴特。這些城區分別是KentTown、WoodvilleNorth、RenownPark、AscotPark、MitchellPark、MansfieldPark、StMarys、Greenacres和AnglePark。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澳洲很多城市都有,所謂郊區並不是荒郊野外,它也分遠郊和近郊,只要交通方便,其實很多近郊房產項目也是非常值得購買的,這樣的情況更多的存在於二三線城市,像悉尼、墨爾本這樣的城市往往近郊的房價也已經是水漲船高了。
在澳洲郊區買房哪些城市更合算
如果大家不想租房而想在澳洲買房,手頭又不是很寬裕,那麼選擇一些郊區是可以考慮的,從其它州府城市來看,在布里斯班買房比租房更合算的郊區約140個;在西澳珀斯,這樣的郊區有75個;接下來依次是霍巴特(38個)和堪培拉(25個);在悉尼和墨爾本,這樣的機會就比較少了,一般開發好的地區房價也隨之上漲,所以如果有好的項目一定要抓緊時間入手。
以墨爾本為例,Cranbourne東區是基於便利的道路系統,包含公共交通設施,當地學校,商鋪,體育場館及大片的開放空間。Cranbourne東區42%的人口出生於海外,比例較於大墨爾本地區偏高。
在這里有最新的房源項目:Eastwood
Location地址:40CameronStreet,CranbourneEastVIC3877
總套數:124套
產權:永久產權
土地面積:300㎡~501㎡
價格:總價低至僅314,900澳元起
墨爾本市中心——60mins——52.1km
Frankston——24mins——17.6km
Dandenong——30mins——24.0km
這就是目前墨爾本,悉尼的現狀,在悉尼和墨爾本,郊區的房子也都比較吃香,所以這樣的機會也算是寥寥可數的,除此以外,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房源信息,可以直接在線咨詢或者撥打熱線電話進行了解。
溫馨提醒: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相關文章:
❾ 移民澳洲,哪個城市更適宜居住
澳大利亞統計局每五年會更新一次人口普查數據。根據最新一期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其中,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士州中,有514,594名華人,佔到新南威爾士州總人口5.2%;其次是維多利亞州,有370,644名華人,佔到維多利亞州總人口的4.7%;再次就是昆士蘭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大約各有5萬人。以下是上述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以及昆士蘭州等州中最多華人聚居的城市。
悉尼
悉尼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沿岸,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作為澳大利亞的商業、貿易、金融、旅遊和教育中心,悉尼的氣候也非常怡人。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全年平均氣溫變化較為和緩,降水無明顯季節變化,可以說是「四季如春」。
所以,悉尼不僅是最多華人聚居的移民目的地,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來澳旅遊的人都不會錯過悉尼歌劇院、達令港和海港大橋這些名勝。
墨爾本
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已經連續多年獲得「世界最宜居城市」這一殊榮,同時也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由於眾多移民都選擇定居墨爾本,不同族群的人們聚居成區,在生活習慣、節慶、餐飲上各成不同風格,為墨爾本帶來多元文化的豐富情趣。
相比悉尼的活力無限,墨爾本更引人矚目的是它的文化底蘊。墨爾本在時尚、藝術、音樂、電視、電影及舞蹈等潮流文化領域引領澳大利亞,甚至於全球范圍都具備一定的影響力。
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的第三大城市,以「陽光之城」聞名。一方面,是因為布里斯班的氣候為典型的熱帶氣候,降雨充足、氣候溫暖、日照時間相對較長;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座城市毗鄰澳大利亞著名旅遊度假勝地「黃金海岸」。
如果您不太適應悉尼、墨爾本過快的生活節奏,那麼布里斯班就非常適合你。布里斯班有著大片的綠地,布里斯班河呈S形蜿蜒過市,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從山巒天際之間緩緩飄下。河兩岸的住宅小巧玲瓏,錯落有致,沿岸的草坪上花香草綠,一派詩情畫意的田舍風光。
阿德萊德
地處南澳地區的阿德萊德是全澳第五大城市,被稱為教會城,南半球的雅典。阿德萊德以其廣大、眾多的公園,藍灰砂岩的建築和輕松愉快的生活方式而著稱。
❿ 澳洲幾個有名的海灘是啥
1、塔斯馬尼亞島,理查森海灘
這個坐落在菲欣納國家公園(Freycinet National Park)里的海灘被原生態的小山坡環繞著,遠離塵囂。來到這里,無論是欣賞海景,漫步海灘,還是在小餐館里品嘗海鮮,都是很美妙的。
2、新南威爾士州,勃朗特海灘
位於悉尼的勃朗特海灘(Bronte beach)是家庭度假的好去處。人們可以在這里沖浪或是在海濱浴場里玩耍,孩子們則有專門的陰涼區域可供嬉戲。這里還有公共燒烤區,以及不少優質的咖啡廳和餐廳可供選擇。
3、南澳洲,海豚灣
位於英尼斯國家公園(Innes National Park)里的海豚灣(Dolphin Bay)很少為外界所知。來到這里,你可以與魚兒共舞、體驗沖浪或是潛泳,還可以垂釣,樂趣無窮。
4、維多利亞州,Eastern View海灘
站在金色的沙灘上,任海水漫過你的腳面,你要做的就是盡情欣賞眼前的美景:在你的左邊,Aireys燈塔就矗立在遠方;在你的右邊,通往洛恩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好像無限延伸著。
5、昆士蘭州,Quarantine海灣
從庫克鎮路步行4公里就到達了Quarantine海灣。綿延一公里長的沙灘里夾雜著些碎石,海邊的巨大岩石好像把你與世界都隔絕了,只剩下大海與巨石那獨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