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大利亞等國家不是已經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中脫離了嗎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現在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現在,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曼尼亞。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一一發現,同期還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1901年1月1日,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原來的六個殖民區遂成為聯邦下屬的六個州。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②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本來就是英國人,也沒有經歷獨立戰爭,英國為何把統治權移交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讓其獨立
並不是,加拿大其實不想脫離英國。澳大利亞萌生了脫離的想法,但是不想完全脫離。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曾是英國的前殖民領。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雖然對著幹了,但是有一件事,兩國是一致的。就是讓歐洲老牌國家,放棄海外的殖民領,至於海外的殖民地就先不管了。
老牌國家,就是英法兩國。兩國有著相當龐大的殖民領。法國稱霸非洲,直到今天法國的影響力在非洲都是巨大的,說法語的非洲國家眾多,我的意思也就是法國在非洲殖民領眾多。英國是印度殖民領、加拿大殖民領、澳大利亞殖民領等等。而且,兩國海外的殖民地也特別多。
P.S.:殖民地和殖民領是兩個概念。比如,香港曾是海外殖民地,加拿大是海外殖民領。
蘇聯以輸出.革.命.的理由威脅英國,美國則是好言相勸,給英國個台階下,希望英國就坡下驢。而且,英國在二戰後,大不如前。加拿大南方有個美國,威脅太大了。而加拿大也是因為美國的存在才不希望脫離英國。如果有戰端,英國本土能否可以及時的支援自己的殖民領?這是個問題。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面對美蘇的強大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逐步崛起,英國再也無法保持自己對殖民領的統治了。
所以,「比猴子還精」的英國人,想了個辦法。建立了一個多國家組織。把自己的前殖民領拉進一個新的「軍事、政治、經濟等全方位的同盟」,直譯就是「國家聯合體」,我們給翻譯為「英聯邦」。但其實,英聯邦應該算作「共主邦聯」。英聯邦國家都尊「英王」為自己的國家元首,而自己國家設「總督」。當然,元首也只是名義上的,除了這點,英聯邦國家都是獨立國家。
綜上,面對美蘇的威脅和本國實力的下降,英國不得不放棄殖民領。
③ 2021年消失的國家是什麼名字
赫特河省公國。
赫特河省公國介紹:
赫特河省公國(Principality of Hutt River),是一個有著50年歷史的微型國家,該國位於澳大利亞珀斯以北數百公里,曾隸屬於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的一部分。1970年4月21日,農場主倫納德·喬治·卡斯勒和他的數名追隨者宣布他們所轄的農場領地從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脫離,赫特河省公國正式成立。該國自稱它的獨立已在澳大利亞國土局1989年的一封內部信件中得到確認,但澳大利亞和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國家都從未在官方場合正式承認過這個國家的存在。
2020年8月,澳洲境內自稱「獨立國家」50年之久的赫特河省公國,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限制了旅遊業而宣告破產,決定歸順澳洲政府,成為全球首個因新冠疫情亡國的「國家」。
赫特河省公國發展過程:
在80年代早期,該國曾改稱為一個王國,但不久它又回復了原始的公國身份。在此階段,一個擁有超凡領袖魅力的成員凱文·蓋爾(Kevin Gale)加盟了這個公國,並很快由貴族頭銜升為攝政王。雖然凱文·蓋爾居住在昆士蘭州,遠離該國在澳大利亞大陸的另一端,但他仍舊逐漸把持了公國的財政大權,並大規模發行本國的郵票和貨幣。同時,他還在歐洲和北美積極地出售赫特河貴族和爵位頭銜。
到90年代初期,凱文·蓋爾在各個方面的運作已經變得越來越獨立,他定期的舉辦盛大的公共集會,並經常以高調的姿態出現在黃金海岸的慈善募捐活動中。1995年,凱文·蓋爾和他的支持者正試圖推翻卡斯勒君主的統治,在太平洋一個小島上建立真正主權獨立受外界認可的赫特河省公國,凱文·蓋爾卻突然逝世,一切計劃也隨即宣告終止。凱文·蓋爾的活躍最終引起了卡斯勒君主的注意,卡斯勒宣布這個攝政王為叛國者,並在他死後收回了所有的貴族頭銜和其他榮譽。
從此,對凱文·蓋爾在赫特河省公國的15年,一直爭議不斷,赫特河省公國的官方機構對凱文·蓋爾為本國做出的貢獻也很少提及。但值得注意的是,赫特河省公國在1995年之後變得愈發低調,甚至包括2000年4月31日眾多國際媒體和支持者出席的30周年國慶。澳大利亞官方對該公國的解釋為,它只不過是一個個人行為的商業炒作,在澳大利亞官方出版的旅遊圖上,註明了該地區幾個特色的旅遊景點,並提到了該公國已宣布獨立。赫特河省公國自稱獨立的事情在澳大利亞稍長一些的國人中廣為人知。
因新冠疫情導致旅遊收入減少,現「國王」凱斯利宣布,該「國家」將被解散,土地將被出售,以用來償還對澳大利亞稅務局欠下的不斷增長的債務。
以上內容參考赫特河省公國_網路 (.com)
④ 因疫情宣布滅國的國家有哪些
赫特河省公國。
2020年8月,澳洲境內自稱「獨立國家」50年之久的赫特河省公國,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宣告破產,決定歸順澳洲政府,成為全球首個因新冠疫情亡國的「國家」。
赫特河省公國(Principality of Hutt River),是一個有著50年歷史的微型國家,該國位於澳大利亞珀斯以北數百公里,曾隸屬於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的一部分。1970年4月21日,農場主倫納德·喬治·卡斯勒和他的數名追隨者宣布他們所轄的農場領地從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脫離,赫特河省公國正式成立。
該國自稱它的獨立已在澳大利亞國土局1989年的一封內部信件中得到確認,但澳大利亞和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國家都從未在官方場合正式承認過這個國家的存在。
獨立歷程
由於與西澳大利亞州政府關於小麥配額的問題長期存在爭議,1969年,農場主倫納德·喬治·卡斯勒,援引英國叛國法令第1495條,認為州政府的行為已在事實上迫使他獨立。終於,在1970年4月21日,他和他的數名追隨者宣布他們所轄農場領土,正式從澳大利亞聯邦分離,成立赫特河省公國,
但卡斯勒同時也宣布,他將仍舊效忠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隨後,卡斯勒由他的家庭成員,也是他的國民,選為這個新國家的領導人,卡斯勒也自封頭銜為「至高無上的赫特君主倫納德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Leonard of Hutt)。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赫特河公國
⑤ 東帝汶什麼時候獨立的為什麼要給澳大利亞分海權
東帝汶曾經被葡萄牙殖民統治,1975年後爆發內戰,之後被印度尼西亞吞並。1999年8月,公民投票決定脫離印尼獨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獨立。
東帝汶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大部分物資都要靠外國援助。東帝汶近海的石油天然氣開發極大地補充了政府的收入,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到澳大利亞。2006年,兩國達成均分帝汶海巨日升油氣田收益協議。協商過程中,澳方曾對東帝汶內閣辦公室實施監聽。事情曝光後,導致兩國關系惡化。不過,在海牙國際常設仲裁庭上,澳大利亞官員否認「竊聽」這一說法,並稱東帝汶應該尊重當今的條約,分享海底資源。
澳大利亞與東帝汶之間的海洋劃界問題早已有之。據新華社介紹,1972年,澳大利亞與印尼劃定了兩國位於帝汶海的海洋邊界,當時東帝汶還是葡萄牙殖民地,在葡萄牙反對下,澳印尼海洋邊界在東帝汶段未能劃定。東帝汶被並入印尼後,印尼先後於1989年和1997年與澳大利亞就此簽署相關劃界條約,但東帝汶於2002年獨立後明確不承認澳印尼之間的雙邊協議。自2002年從印度尼西亞獨立以來,東帝汶堅持要求在「資源分享臨時協定」之外,還應與澳大利亞簽署海洋協議。東帝汶稱,在帝汶海上的劃界應以兩國之間的中心軸線為基礎。如此劃界,大片油氣田將歸屬東帝汶。東帝汶此舉迫使澳大利亞進入正式司法程序。但是,由於澳大利亞在東帝汶實現獨立的2002年退出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牙國際法院的仲裁對澳大利亞亦不具約束力。
⑥ 哪個國家被澳大利亞收回
赫特河國。
在澳洲境內,西澳州的某處荒涼之地。澳洲從來沒有承認過它獨立。疫情期間,經濟不行了,求澳洲收回,免債務。
⑦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是什麼時候脫離英國獨立的
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都屬於英聯邦.國家元首都是英國女王 英聯邦 (The Commonwealth) 是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的聯合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懾於日益高漲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調整了同原英帝國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1926年「英帝國會議」的帝國內部關系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已經由殖民地成為自治共和國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一在一起. 加拿大是一個民主國家,政體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元首是英國女王。政府的每—個行動都是以女王的名義執行的,但權力卻是來自於加拿大的人民。 1867年,「聯邦之父」們在起草憲法時,將行政權歸於女王,並且根據英國憲法的原則管理國家。這意味著所建立的是一個責任政府,它的內閣必須向眾議院負責,眾議院則必須向人民負責。 當女王不在加拿大時,她的權力由總督(Governor General)代理行使。現在的總督無一例外都是加拿大人。在一般情況下,加拿大總理提議的人選均被女王任命為總督,只有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才由內閣提議總督人選。 澳大利亞聯邦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女王就是國家元首,總督是女王的代表。但是事實上君主是象徵性的。行政權力由一個選舉產生的內閣控制,總理是內閣的領導人。總理一般還是眾議院多數黨領袖。 紐西蘭是英聯邦成員國之一,採用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陛下。 紐西蘭是一個民主議會制國家,為國際學生、新移民和旅遊者提供安全的政治環境。英國女王也是紐西蘭國家元首,她目前由總督代為行使權利。政府每三年舉行一次選舉。年滿18歲的紐西蘭公民或獲得永久居留權的居民都具有合法的選舉和被選舉權。全國目前有國家黨、工黨兩個主要黨派。
⑧ 澳大利亞在四十多年前,人口突然減少八百萬,背後究竟是何原因
因為在四十多年前澳大利亞其中一塊重要的區域獨立了,獨立之後直接劃分了八百多萬的人口,成立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國,所以在澳大利亞的人口記錄上就少了八百多萬。巴布亞紐幾內亞之所以脫離澳大利亞獨立成國,很大原因就是新幾內亞人民的文化和澳大利亞的差異太大,人種宗教信仰都不一樣,無法和澳大利亞的人民一起相處,所以就想分離出來了。
但是在國家經濟發展上卻不如獨立以前那麼好,現在沒有澳大利亞的扶持經濟非常落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還過著原始部落的生活。現在還要靠澳大利亞的經濟援助來維持發展,可以說巴布亞紐幾內亞脫離了澳洲並不是一件好事,讓澳大利亞的經濟受到了影響不說,自己國家還發展得不順利。
⑨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什麼時候脫離英國獨立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加拿大獲得了自治權,擁有外交和軍事自主權,但軍隊仍歸於英王名下。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⑩ 澳大利亞獨立時,國土足足有815萬平方公里,為何如今就剩769萬
因為澳大利亞早期並不是只有澳大利亞人在境內的,還有一些土著人也在,但是在最後統一的時候,土著人和澳大利亞人的關系相處的並不好,所以土著人就將自己的領出分了出去,這也是導致了澳大利亞國土變少的直接原因。
這時候,巴布亞紐幾內亞還屬於澳大利亞管理,因此被英國人算進了澳大利亞版圖。不過,巴布亞紐幾內亞跟澳大利亞的相處並不融洽,沒有辦法真正的融為一體。所以最後巴布亞紐幾內亞直接將自己分裂了出去,不再屬於澳大利亞板塊。其實如果早期,澳大利亞是用平和的方式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居民相處,說不定現在澳大利亞的版圖就不會減少了。